第一篇:材料作文审题立学生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2、学会从材料中提炼、挖掘主题的几种方法。
I、知识网络图
作文命题包括的形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是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简洁新颖
II、综合应用探究。
(学习内容)
问题1:审题立意方法:抓材料主旨
问题2:审题立意方法:抓关键词句
【归纳总结】
审题立意方法:抓材料主旨
文章的观点从材料主旨而来,提炼观点离不开材料主旨,因此,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
审题立意方法: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有的本身就是材料的观点,有的隐含着作者的倾向。审读材料时,只要找准关键词句,再加以提炼,就能确定文章的立意。
小组讨论下面两则材料,并立意。
(一)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立意。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4)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
(二)阅读下面材料并立意。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要求: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2)他们都有哪些行为?
(3)驴被选中,马遭淘汰的结果表明了什么?
(4)磨坊主人后悔不迭的原因是什么?千里马感到庆幸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多角度确定立意:
总结审题立意的原则及方法:
第二篇:关于话题作文的审题立题
关于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莲花县南岭中学朱爱飞
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有四部分,即背景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写作要求。审题和立意的关注主要在前三部分。
先概括说说怎样审题。
一、审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对话题而言是一个例子,或是形象具体的说明。它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示作用,就是材料里的某些语句对立意是暗示或导向;二是限制作用,就是限制话题的范围、意义和写作角度等。
因此,审背景材料,至少要做到:
1.弄清材料对话题设置了哪些限制,以防止立意跑到话题之外去,造成偏题离题。
2.把握住材料所强调的重心。这可以通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来实现。
审清了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准确立意。
二、审提示语。应该联系背景材料来读提示语,研究提示语对材料作了什么解释、补充或延伸。这些解释、补充、延伸往往具有某种暗示性或导向性,若懂了这种暗示或向导,就可以启动联想,打开思路,有助于成功立意。
三、审话题。话题规定写作的范围、重心和角度。从哪些方面审话题呢?
1.要联系背景材料和提示语来抓住话题的表意重心。这里说的联系背景材料和提示语至关重要,比如话题“以德治国”,背景材料肯定会限制的明确它的重心,或在“德”或在“治国”;但若离开背景材料和提示语,单看这个话题,就很难确认重心了。
2.要琢磨话题的思辩性,要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话题进行辩证探究。明
3.要善于围绕话题展开联想。展开联想,可以打开思路,深入全面地理解话题,形成较好的立意,但不可离开话题去“海阔天空”。
下面再说说怎样立意。
(1)、由背景材料的关键语句直接引出立意。要求紧扣话题找准关键语句。有的可直接采用,有的要经过转换或重组。
(2)、由话题直接引出立意。具体做法是:在话题内含的范围内,往话题前后添加词语,构成判断句,从而形成立意。
(3)、多角度思考话题,多角度立意。话题规定了范围,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在话题内含的范围内,变换角度去思考,比如正面反面,现实理想,个人集体,人类自然,具体抽像,古今中外,等等,从而形成精彩纷呈的立意。
(4)、对于关系话题,立意时,要模清楚关系,分清楚轻重,立间既要覆盖各方,又
要有侧重点。
四、立意要注意如下几点:
1、尽量用一句观点鲜明的判断句来表述立意。
2.不能用“话题”做立意。
3.不能把话题换成自以为是的近意词。
4.不能延伸太远,或舍本逐末,更不能离开话题。
下面举几例子来说。
一、2003年湖南卷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孩子教育重视,超过了以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和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作文。
1、审题。
背景材料中有三个关键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中国的家庭教育的进步;中国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示语说到“家庭教育的作用”,补充了背景材料。此外还提醒考生要从对家庭教育的感受的思考的角度去写。
可见背景材料和提示语都规定了写作范围,就是家庭教育。并且告诉考生,对中国家庭教育地进步、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都可以写。
再结合背景材料和提示语来看话题。表意重心在“教育”,因此单写家庭的欢乐,亲人之爱,或其他家庭生活内容,就偏题了。“家庭”对“教育”作了限制,因此,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政治或学术组织的教育等,显然也偏题了。
还有,对“家庭教育”可以有以下思辩:①可以是一般理解的长辈教育,也可以是同辈甚至晚辈的教育;②可以是正常家庭的教育,也可以是非正常家庭的教育;③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他人家的;④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改的;⑤可以是现实的家庭教育,也可以理想中的家庭教育,⑥可以是中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是外国的家庭教育。
“对家庭教育的感受和思考”可以有以下思辩:①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进步、成绩、作用、存在的问题等;②家庭教育在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③家庭教育的社会期待;④古今中外家庭教育比较,探讨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立意。通过审题,对话题有了上述理解,立意就不难了。
(1)紧扣话题,从背景材料引出立意:①家长与孩子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②身教
重于言教;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④多些理解,也多些体贴。
(2)由话题引出立意:①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要;②中国家庭教育也要学学西方;③品德好的学生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3)多功能角度立意:①棍棒出不了孝子;②溺爱断不可取;③最富不能富孩子;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和优势;⑤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性缺失。
二、2007年莲花县花塘初三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80岁的老人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发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国家,后来我发现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发现连自己的家乡也改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了自己。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的社会。”
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审题。
背景材料的关键句是:“如果是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这是一个假设句,联系整个材料,用肯定句表述它的意思就是:要实现伟大抱负,先要改变自己,或说要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才可能实现伟大抱负。也就是此材料强调的是改变自己的重要性。
审话题“改变自己”。关键词在“改变”。关于“改变”应思辩下面的问题:①改变什么?②为什么要改变?③改变有什么意义?④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是“改变”的对象,这是限制,写“改变别人”就离题了。“改变自己”的什么呢?志向、目标、性格、素养等等,都行。
3、立意。
(1)从背景材料引出立意: 只有先改变自己人,才可能实现伟大抱负。
(2)从话题引出立意:改变自己,成就梦想。
(3)对话题多角度思考立意:①修身才能齐天下;②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③梦想在现实中才能起舞;④没有梦想,就不会有改变自己的动力,⑤改变,要从自己开始;⑥圆梦亦须循序渐进;⑦想做大事,先修炼自己;⑧完善自己才能改变社会;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2007年安微初三联考卷作文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资料显示,青年成长的规律表明,14~35周岁是青年人最“黄金”的创业时期,因为青年人最有激情,有知识,保守思想比较—牛顿21岁发现二项式定理,23岁发明微积分,25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比尔盖茨20岁领导微软,31岁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成为世界首富。
请以“创业是青年的历史使命”为话题作文。
1、审题
背景材料的中心句是“14—35岁是青年最‘黄金’的创业时期”。这则材料对话题只是一个引子,一个例子,对立意意义不大。
没有提示语。我们来审话题,话题的一个语意重心是“创业”,它规定了作文范围。何谓“创业”?应是开始办对社会进步有影响的事业。据此,若写年轻时如何该勤学、如何该实干,应是偏题。写青年人成就学术事业、办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为政治理想而奋斗等,当然没离题,但结合时代特质和社会现实看此话题,此“创业”应主要是指在经济领域里开创事业,比如办公司,开厂子等。
话题的另一个表意重心是“历史使命”。何谓“历史使命”?指的是青年和创业关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青年创业对时代的历史的历史承担的责任。可见,这是个严肃而重大的话题,应该在高处着眼,从青年创业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这个角度去谈,谈创业是当代青年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和最佳形式。如果只谈青年该如何该创业。应该说扣题是不紧的。
2.立意。此题不能从背景材料和语题本身引出立意。而且,此话题有较大的限制性,多角思维的空间不大。下面的一些立意可供参考:
①国家富强需要青年创业;②青年创业是为国家分担责任;③青年创业可以带动社会就业;④创业让我们青春无悔;⑤青年创业具有较大的社会示范和带动作用;⑥青年创业是社会创造力活跃的表现。
五、2004年浙江中考作文题
原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只占总人口的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很不协调。人文科学素养反映的修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
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所写内容必须是在题意之内;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之外的所有体裁;不少于700字。
1.审题。
联系话题去看背景材料,其主要意思是“人文素养低下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换言之。人文素养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什么是人文素养呢?人文素养是指各种文化培养出来的人类的精神品格,比如爱国家爱人民、诚实自信、勤劳坚韧等等。具备这些精神品格的人,与自然相处,就能摆正人类自己的位置,尊重和爱护自然;与社会相处,就能自觉维护社会序秩、公平和正义,做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与人相处,就会表现出善良、诚实和爱心,能尊重、关心和爱护人。
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意思重心在“人文素养”。联系背景材料分析可知,人文素养
可以牵制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立意。这是关系类话题,立意要兼顾各方,又有重点。
(1)从背景材料引出立意:人文素养与经济社会不协调,就会迟滞经济社会的发展。
(2)多角度思考话题引出立意:①增强涵养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素养,提高民族自信力;②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③人文素养的缺乏,将导致灭绝性的灾难;④社会公德败坏,道德沦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⑤大力加强全社会人文素养的培育,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
第三篇:四年级学生作文审题(模版)
一、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后者却是写别人。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夏天的晚上》、《课间》。有的从地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操场一角》、《在公共汽车上》。有的从内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学洗衣》、《植树》。也有的从几个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放学路上学雷锋》,就是从时间、地点、内容几方面规定了写作的范围。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二十年巨变》重点应放在“巨变”上,写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或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的辉煌成果。
二、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三、把事写具体
记叙事情或活动,必须将事情或活动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动笔时,要把材料准备充足,对要写的事情作认真的回忆。其次,要重点写好一些重要的场面或过程。
四、有条理地记事
无论记事写人,都离不了事。认真写好一件事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记叙一件事(或一项活动),要有条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清楚,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下来。
一般来说,记叙的顺序可按时间的先后。事物的发展的顺序和地点变换、方位推移的顺序等来写。但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也可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
想题目—想内容—想结构—想技巧—想语言。
1、想题目:如果是自己习作,要想从生活中选出一个什么题目来写(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另讲,今天不练习);如果是别人出题,就要想如何扣题,如何不跑题。它解决的是“帽子”的问题,一定不要张冠李戴。
2、想内容:就是想“写什么”?主要是什么立意?用什么材料?它是想作文的主要步骤,解决的是“灵魂”的问题。
3、想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一步骤可以写成提纲,它解决的是“骨架”的问题。
4、想技巧:用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等。它解决的是“化妆”的问题,怎样锦上添花,让文章更美。
5、想语言:用什么语言来实现上面所想的各点,它解决的是“肌肉”的问题。在各个步骤中,它是唯一允许边写边想的步骤。
审题训练题:
1、《课间十分钟》、《快乐的暑假》2、、3、《难忘的》
4、《我这个小孩》《我最尊敬的人》、5、《礼物》
请给下面10个作文题审题并写出提纲:
如《课间十分钟》
写作对象是:课间活动
写作范围是:课间
写作重点是:抓住最有意思的一项课间活动
提纲:
开头:声音开头法,排比开头法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
“有的同学在„„有的同学在„„还有的在„„”
中间:写出课间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抓住最开心的一个场面做为重点来写,写出细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来写,“面”写大家,“点”就是写个人。结尾:抒发自己对这10分钟的热爱。
请把后面9题按上面例子的形式写好提纲!
第四篇:作文时如何指导学生审题
作文时如何指导学生审题(湖北教育征稿)
作文时,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见文题就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有的学生看到文题后左思右想,却无从下笔,即使勉强成文,也是三言两语、不得要领;还有的学生看到题目后,不认真思考题目本身的含义,却绞尽脑汁地想以前是否写过,或在作文书上看过的类似题目,尽力回忆这些文章的样子;甚至有的学生因读不懂题目导致偏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作文时,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见文题就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有的学生看到文题后左思右想,却无从下笔,即使勉强成文,也是三言两语、不得要领;还有的学生看到题目后,不认真思考题目本身的含义,却绞尽脑汁地想以前是否写过,或在作文书上看过的类似题目,尽力回忆这些文章的样子;甚至有的学生因读不懂题目导致偏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审题的具体任务包括对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及文章体裁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分析和推敲。掌握审题方法,正确审题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指导学生审题呢?你在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的经验或做法?…… 请你围绕某一个方面(不要拘泥于这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或经验。稿件形式不限,论文、杂谈、案例分析等形式均可。文章要求原创,内容充实,观点、论据合理,篇幅3000字左右为宜,优秀稿件也可不限篇幅。请于2月5日前交稿,稿件发送至:jchtougao@163.com
第五篇:(学生)《暖闻》作文审题
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暖闻”审题及范文评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与审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
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
对三则新闻能进行权衡,则属于符合题意,如果没有权衡这三则新闻,亦属于符合题意。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二、角度与立意:
1、选择第一则新闻:“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坚守良心,温暖他人。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
面对利益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2、选择第二则新闻: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 理解和尊重亲人,凸显关爱。遵从秩序规则,方便他人
3、选择第三则新闻:主办方不惜珍贵名画受损,宽容12岁男孩。面对他人无意的过错,主动宽容。理解孩子的过失,呵护成长。面对利益受损,理性处理。
三、偏离题意的立意:
三个主角都有温暖,没有突出更合适的新闻。脱离材料内容,只谈“学会选择”。
脱离材料内容,只写“温暖和人情味、正能量”等。
油条飘香,情暖社会
凛凛冬日,街角飘来熟悉而浓郁的味道。手捧油条,咬一口,松脆间又溢满了幸福的味道。诚然,老父挂号看儿子让人心酸而动容、画展主办方爱护损画男孩令人欣慰赞叹,我却认为良心“油条哥”的新闻有更大的温暖,应被刊登。
首先,良心“油条哥”的事迹闪现着社会上衰弱的无私精神。纵自古先贤常怀“大同”的至高理想,纵孙文“天下为公”,奔走呼号,我们当今的社会,其实已是私欲横流。而此刻,一种无私的精神便显得尤为亟需,尤为可贵。虽然老父与画展主办方的故事闪现着温暖的光辉,却在“无私”一点上少了那么一种力量。父亲看儿子是出于“小家”之心,恐怕儿子聊不上几句又要招呼下一位病人;画展主办方是为男孩一人着想,这种胸怀亦是比不上关爱全民的良心“油条哥”。“油条哥”不为当今各种黑心卖家所获利润动容,多年如一日为买油条的人们提供健康油条,既守住了人们的安心,又守住了社会的良心与公心。今年春节,一报团队走访北京街头记录小贩们平凡而温暖的故事,其中坚决不涨价的老夫妇、卖羊蹄前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大妈,不正像良心“油条哥”般,因无私而更具人情味吗?此种温暖,罕有而绵长。
再者,良心“油条哥”代表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更具社会意义上的温暖。试想,若《暖闻》刊登父亲挂号看儿子之事,又有多少人能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做法不具普遍借鉴意义不是吗?若刊登画展主办方之事,又会有多少人产生共鸣、回想自己在展览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唯良心“油条哥”的新闻,让人于熟悉而亲切的群体身上读出了平凡背后的伟大,细细品嚼出“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暗香。它微小,却提醒步履匆匆的人们缓一缓,发现温暖、传递温暖;它平凡,却像一只小小的蚂蚁悄悄爬入人们麻木的心,让人在微痒中开怀大笑,重寻失落的美的视角、善的思考。《南方周末》在30周年庆时曾刊登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孤单者前行。”若《暖闻》刊登“油条哥”的故事,想必亦能使无数的社会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获得前行的力量。
也许有人说:“油条哥”的人情味带着那么一点招徕客人的“俗气”,我却不以为然。正是这样易被人猜测却依旧坚守温暖的人,方能为信任危机盛行的社会注入一剂定心良药,让人们渐渐明白细微处的温暖,方可集成最大的力量,拯救冷漠的人心。
静水流深,总有一种力量在默默中玉汝于成;细水流长,总有一种声音冲破岁月依旧洪亮。那便似温暖的油条哥声声的吆喝,清脆却暖意悠长。
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
《暖闻》栏目准备从三则新闻中选取一则来引导读者用温暖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一是良心“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一是老父亲需挂号才能与老父亲见上一面,一是主办方顾及小男孩成长对其不小心弄坏名画采取了备案而不报案的做法。
我认为,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人心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意旨。温暖如冬日里的暖阳,驱逐寒冷的同时,带来明亮,带来暖和,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对春天的期望,对未来的希望。而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恰恰有着不仅限于带来温暖和感动的作用。乍一看,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之难是何其冷冰冰啊。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是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是幸福感的发源地。家庭中的亲情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父母子女之爱,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可是,当别人与孩子在公园里嬉闹游戏的时候,当别人与孩子共享丰盛的晚餐的时候,老父亲就好久没见过自己的孩子了!他只得亲自到医院去,可儿子太忙了,等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挂了号才能见到一面。这一面,实在让人为老父亲感到心疼,感到心酸,感到有点无地自容。
然而,这一面之难带来真的只是心酸吗?这一面越难,折射出来的还有什么? 这一面之难,体现的是那沉重而无言的父爱,体现的是一份尽忠职守的职业精神。正是因为这“难”,他们的形象更为高大,他们的行为更温暖人心。真正的爱,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老父亲深知作为医护人员的忙碌,想念儿子亲自到医院看他,等了好久才不得已挂了个号见上一面。他不打扰,不打断,淋漓尽致地阐释了父爱无声的感人。儿子忙于工作,将百姓的健康放在心上,连头都没时间抬,也不就是“医者父母心”的践行吗?一个爱子,为小爱;一个爱人,为大爱,都是那么令人动容,热泪盈眶。
老父亲和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的关键在于引导人们用温暖的目光看待社会和生活,进而创造温暖。生活中不缺少温暖,缺少的是发现温暖的眼睛。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我们也会看到主刀医生用动画片安抚小萝莉情绪的有爱故事,也会看到医生长时间手术后累倒在地上的画面,现在也看到了医生的父亲见儿子一面是那么难。其实,只要我们多点理解,多点体谅,矛盾和冲突便少了许多,医患关系乃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更和谐,更温暖了吗?而一面之难暴露出来的制度里的人性化的缺失,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进而提出建议,让老父亲见儿子不再难,让普天下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温暖!
王蒙说:喜对天下,处处可喜。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但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给人带来温暖。暖对天下,处处温暖,这个才是中国梦的真正要义。
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带来的不仅仅是温暖那么简单。
评析:
与《最暖是温情》相比,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及思考深度上都要胜出。在语言表达上,此文简洁、舒畅、自然,较好地体现了高三语文教师应有的水准。在思考深度上,此文能由第二则新闻“看见”其表层之父母深情(文中所言的“小爱”),又能思及“医患关系紧张”现实背景下的医者父母心(文中所言的“大爱”)。这无疑远比《最暖是温情》深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度思考,文章便有了第七段开拓致远的较深层次的议论。
但此文也有明显的缺点——未能将三则新闻比较分析。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如果不能对三则新闻进行比较性分析,则其中一则新闻无论多么有“温度和人情味”,多么能“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都无法服众,无法证明其“更适合”入选《暖闻》栏目。忽视 了三则新闻的比较分析,是审题的错误,这种文章应该评为偏跑题意作文。身为地级市重点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吴彬丽老师显然未能审慎审题。
此外,这篇《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的深刻也仅是相对的。吴彬丽老师能够看到第二则新闻的深刻之处,却未能将之论析深刻。我们读第七段“王蒙说:喜对天下,处处可喜。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但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给人带来温暖。暖对天下,处处温暖,这个才是中国梦的真正要义”,很容易发现吴彬丽老师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较套语与虚泛,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如此,是之前分析问题欠充分与深刻。
暖在照顾你的心
岂无暖闻?老父亲到医院看望医生儿子,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通过挂号见面,暖则暖矣,但是父子情深中总有工作压缩亲情的悲哀,让人痛心;卖油条青年多年坚持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暖则暖矣,但是类似事件太多,其正能量不够震撼人心,唯男孩不慎损坏名画主办方未报案一则新闻,让我感受到人情之暖,暖在照顾你的心。
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小男孩探身观赏名画时不慎跌倒而损坏名画,这件事上小男孩没有犯错的动机,“损坏名画”又不是不可挽回的滔天大罪,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留给小男孩以错为鉴的机会。中学生柏宇不小心刮花了路边汽车,她主动留下联系方式,自觉承担责任。车主觉得她只是出于不慎,便没有继续追究。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选择去原谅不仅体现你的胸襟,更体现了你的人性关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我们,原谅情有可原的犯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人性之暖。
这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我相信新闻中那个小男孩面对自己的错误是心怀愧疚的。如果主办方一味去追究男孩的责任,虽然且这样做也理所应当。但那将会在小男孩纯白如纸的内心划下怎样的一道墨线,在小男孩干净如初生婴儿的档案上刻下无法挽回的裂痕!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其背后是浓浓的人情味。主办方是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但他们没有,他们相信小男孩是无心造错,所以他们选择了备案而不是报案。伤害的力量是强大而无法挽回的,就像墙上的钉子,即使拔了下来也会留个窟窿。主办方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证,它超脱了法律冷酷如冰的铁锁,带着人性的温暖播撒着爱的种子,原谅是暖的,暖在照顾了你的心。
照顾人心之暖是可以传播的,它将像星星之火一样温暖小男孩和大众的心,这便是我选择刊登这则新闻的理由。如果凡是情有可原的事我们都选择照顾他人的感受,选择原谅,那么悲剧就不会一次次不可避免地重演。“复旦投毒案”中假如二位能在发生矛盾时照顾对方感受,原谅对方的错,青春的火焰就不会戛然而止;如果在小女孩偷窃后母亲照顾了女儿的感受,而不是选择羞辱和谩骂,甚至出手伤人,花季少女就不会跳楼自殒,抓住偷窃者的超市就不会因一块被偷的巧克力被索赔八十万元。如果我刊登了这则新闻,或许会因此温暖这些伤害别人的人,扼止伤害行为,甚至将这温暖传播到千家万户,终止悲剧的重演。
照顾你的心,才是最暖的行为。它使夏萤流彩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