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请假条
请假条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我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______级_____________专业学生____________,因学院请假______天,我将于_____月_____日_____时离校,_____月_____日_____时准时回校。
特此请假、恳望批准!
本人手机:
家庭电话:
本人签字:
班主任签字:
学院领导签字:
请假日期:年月日
第二篇: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年终综合测评实施细则(修订版)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试行办法》、《兰州大学本科生评优奖励办法》、《兰州大学本科生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制定《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一.综合测评人员的构成和职责
1.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测评小组(班长、团支部书记为小组当然成员),测评小组成员经班主任同意后报年级辅导员备案。测评小组成员必须是思想上进、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的同学,具体人数由辅导员根据班级大小决定,总人数不得少于7人,非学生干部代表比例不得低于测评小组人数的40%。测评小组成员要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每位同学的思想道德及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依据基本素质所包括的内容逐项打分。测评小组组长有保留测评小组成员打分原始底单并将每位同学的测评成绩公布的义务。
2.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测评监督小组,测评监督小组成员必须由思想上进、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的非学生干部构成,总人数为3人或者5人,测评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测评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接受广大同学对测评的提问并向测评小组反映,测评监督小组组长在综合测评工作结束后有向全班汇报测评过程问题处理结果的义务。
3.综合测评工作由院学工组全面负责实施,年级辅导员对本年级综合测评结果负责,综合测评小组组长对本班级综合测评结果负责。
二.综合测评的基本要素
1.业务课成绩指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
2.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总分25分)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坚定正确的政 治方向,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诚实守信,待人有礼,举止得体,乐于助人。讲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勇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心理健康。
(2)创新能力(总分20分)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实践、实习活动,参与校内外各类科研活动和竞赛。
(3)集体意识(总分15分)
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能够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自觉维护班级和宿舍团结。
(4)法制纪律(总分10分)
自觉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严格遵守校纪校规。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宿舍管理办法、考勤办法等。
(5)学习态度(总体10分)
在校期间,学习积极主动,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6)实践和劳动(总分10分)
热爱劳动,能够按照要求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劳动,劳动课成绩合格。注意公共卫生,搞好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
(7)身体素质(总分10分)
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和军训,坚持参加早操锻炼,身体健康,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
3.附加分和扣除分
三、综合测评的测评办法
1、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
2、业务课分数占总分的65%。
(1)业务课得分计算公式为:
A=[∑(课程成绩*学分)/学年总学分]*65%
(2)业务课目为全班的必修课、指定性选修课。
(3)课程成绩为期终总评所得的实际分数,其中考查课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别按90、80、70、60、50分计算。大学英语成绩在第1-4学期按照个人参加的英语课程实际成绩计算。自第五学期开始,英语成绩不再计入业务课成绩。
(4)课程成绩以学期末参加考试的成绩为准,补考成绩或者重修成绩无法覆盖原始课程成绩。
3、基本素质分占总分的35%。
其中思想素质25分,创新能力20分,集体意识15分,法制纪律10分,学习态度10分,实践和劳动10分,身体素质10分。总计100分。
4、附加分
(1)业务课加分
①获得双学位、副修、选修课学分者
以当年所修学分为标准,修双学位者按0.03分/学分加分;修副修专业者按0.025分/学分加分;选修课成绩在[80,100]者,按0.025分/学分加分,选修课成绩在[60,80)者,按0.02分/学分加分。凡所修各类课程考试不及格者均不加分。
选择双学位、副修、选修的学生需持开课单位所出具的本所修课程、学分、考试成绩的证明方可加分。
②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性论文、文章、摄影作品者
发表论文者,权威期刊加1.5分/篇;核心期刊1.1分/篇;一般期刊加0.6分/篇;在校内公开发行的刊物(指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院自办期刊)上发表文章加0.1分/篇,累计不得超过0.5分。署名为第一、第二作者按照以上标准加分;署名为第三作者,其加分减为原加分标准的1/2。论文级别由学院学工组根据原件和录稿通知单审核认定,班级认定一律无效。
发表文章者,国家级报纸加1.0分/篇;省级报纸加0.8分/篇;地(市)级报纸(包括《兰州大学报》)加0.5分/篇;在校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指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院自办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在校电台发稿者加0.05分/篇,累计不得超过0.5分。文章或摄影作品(指有作者署名的作品,为文字配图的照片不包括在内)的级别由学院学工组根据原件和录稿通知单审核认定,班级认定一律无效。
③考取各类证书者
在本学年内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者加0.2分,通过三级以上者加0.4分; 大学英语六级(俄语六级及日语四级以上)成绩>=425分者可在通过学年加0.3分;在大学第四学期之前(包含第四学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25分者,可在其通过学年加0.2分;在本学年内通过国家英语口语考试者,按证书级别予以加分:C级0.1分、C+级0.15分、B级0.2分、B+级0.25分、A级0.3分、A+级0.35分;在本学年内获得微软资格证书者加0.3分;考取其它证书者,由学院学工组根据具体情况加0.1—0.4分,班级认定无效。
(2)基本素质加分规定
①早操签到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早操签到考核办法》执行
②优秀宿舍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宿舍卫生考核办法》执行
③获得各类荣誉称号者
国家级加2.0分,省级加0.6分;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三 好学生加0.3分;学校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团员加0.2分;学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队员、军训优秀学员、本文明宿舍成员、院级荣誉加0.1分;学生社团负责人被评为社团先进个人时,加0.1分;凡在测评获得校级及以上先进班级或优秀团支部荣誉的集体,该集体成员可加0.1分。
④在文艺及其它各项比赛、竞赛中获奖者
国家级前三名、一等奖加2分;国家级四---六名、二等奖加1.5分;国 家级七---十名、三等奖加1.2分;省级第一名、一等奖加1分,第二名、二等奖加0.6分;第三---八名、三等奖加0.4分;校级第一名、一等奖加0.4分,校级二、三名、二等奖加0.3分,校级四---八名、三等奖加0.2分;院级第一名、一等奖加0.3分,院级第二名、二等奖加0.2分,院级第三名、三等奖加0.1分。
在体育比赛中获奖者国家级及省级同上标准,校级第一名加0.6分,校级二、三名加0.5分,校级四—六名加0.4分,校级七—八名加0.3分;院级第一名加0.3分,院级第二名加0.2分,院级第三名加0.1分。
在③、④项中获得的其他集体荣誉加分由院学工组统一认定,申请人需要 提交证书复印件或经相关单位核实的参加人员证明。
⑤科研实践项目
本院、校两级“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立项项目,其负责人加0.05分,团队成员不加分。校级项目立项并结项,其项目负责人追加0.15分,团队成员加0.1分,院级项目立项并结项,项目负责人追加0.1分,团队成员加0.05分,无特殊原因或未向院校提出申请而未能结项的项目,将扣除团队负责人0.2分,团队成员0.1分。
本君政学者立项项目,申请人加0.05分。项目立项并结项,项目负责人追加0.15分,无特殊原因或未向院、校提出申请而未能结项的项目,将扣除项目负责人0.2分。
本参加校级社会实践申报,获得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加0.05分,团队成员不加分。项目立项并结项,其项目负责人追加0.05分,团队成员加0.05分。无特殊原因或未向学院提出申请而未能结项的项目,将扣除团队负责人0.1分,团队成员0.05分。
⑥各类学生干部
院内各类学生干部(原则任期满一年)由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及院团委、学生会组织测评,报学院学工组审批。学生干部评定分为职务评定和业绩评定两部分。职务评定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学院团委、学生会常委;第二级为副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部长,班长、团支书;第三级为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干事,团支委、班委会各委员,党支部各委员;其中职务加分第一级为0.3分,第二级为0.2分,第三级为0.1分。业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秀不能超过本单位学生干部的25%),其中优秀加分为0.4分,良好为0.2分,中等不加分,对评定为差的学生干部取消职务及业绩加分,本学期不再担任现有岗位,也不能担任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注:评定的学生干部均为上一学年在岗的学生干部,其中党支部书记由学院党委统一评定,支部委员由支部评定;各团支委及班委会的学生干部由团支部及班级召集全体学生民主评定,交班主任及年级辅导员审核后报学院团委、学生会;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的学生干部由学院团委老师、年级辅导员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组织评定;在校团委、校学生会任职的学生干部(副部长以上,包括社团负责人),由校团委或校学生会出具鉴定,院学工组结合院内现实表现归属到院内学生干部定级加分;校团委、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干事一律不加分,各类本院内兼职的学生干部可根据工作岗位累积加分,职务加分累计不得超过0.6分;学生干部在任职内被解聘或提出辞职的不加分。
⑦有突出贡献者学院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加0.5—2.0分,附加分之和不得超过3.0分。
5、扣除分
(1)业务课扣分
①无故旷课者按0.02分/学时累计扣分。
②不交作业或不按时完成授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故意损坏实验室仪器被
反映到班主任或院学工组的按0.2分/次累计扣分。
③大学三年级期终为止未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学小语种的学
生按最终级别要求,未过级者)不得评定奖学金。大学二年级期终英语未达到390分以上者不得评定奖学金。
④无故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交鉴定表和论文(报告)者扣0.3分。
⑤无故不参加所要求的各种统考和竞赛,造成影响者按0.5分/次累计扣分,造成不良后果者加倍扣分。
(2)基本素质扣分
①受学院纪律处分者按以下规定扣分:通报批评0.4分/次、警告0.8分/ 次、严重警告1.0分/次。
②有关早操签到、宿舍卫生扣分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早操签到考核办 法》、《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宿舍卫生评比办法》执行。
③开学时不按时到校、擅自离校、请假逾期不归者按0.4分/天累计扣分。④学生必须按时参加校、院、班组织的各种活动,若有特殊情况,应提前 向学院学工组请假,无故不参加者按0.2分/次累计扣分。
四、综合测评结果
综合测评总得分=业务课总得分+基本素质总得分+附加分-扣除分
五、有关说明
1、凡受学校纪律处分者,终止原享受奖学金的发放,并撤消其违纪当学年 的奖学金及其它评优资格。
2、因各种原因休学、停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停发奖学金。
3、学年考试中有不及格课程(不含任选课)者,一律不得评定奖学金。
4、测评小组向年级辅导员提交本班测评小组组长签名的两份纸质材料存档。一是以班为单位制作的附加分、扣除分具体项目说明表;二是以班为单位制作的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确认签名表,表中包括的内容有测评学年单科成绩、业务课总分、基本素质总分、附加分和扣除分,综合测评总得分、班级排名和学生签名。
5、学院学工组将根据测评成绩及本人表现,对测评结果进行最终审核。
6、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行,原《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综 合测评实施细则》同时废止,其最终解释权归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工组。
二〇一〇年九月修订
第三篇:科学与技术
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摘 要:科学与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力量.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关系一个民族、国家的荣辱兴衰,无论是社会更迭,跨时代的王朝更替,它们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日益明显,出现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本文从区分科学与技术的界限出发,梳理两者在历史上的演进关系,并结合所学专业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
恩格斯曾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趋一体化,呈现出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态势。为了生存、发展,人类必须与环境进行斗
争.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形成的标志,也是人类发明技术、使用技术的开始.自此,科学与技术就推动人类向着文明不断前进,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如何处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1.1 科学与技术的词源
“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
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科学”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1.2 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什么是科学,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至今也尚无定论。“科学”可解释为“知识”、“学问”。康德认为按照一定原则整理好的知识体系就是科学;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就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斯诺概括了科学的气质,即实证精神,精确分析,无国界,民主精神以及革命精神。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可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类别,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主要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科学进行考量和分析。
简言之,科学就是发现。发现自然界原本存在而未被人所发现的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人的好奇心促使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丰富科学内容。
技术的含义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一样的历史赋予技术不一样的内涵。在古代,人们对技术的理解侧重于劳动者的技能;到了近代,“技术”又被定义为生产劳动手段的体系。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我们经常把科学和技术相提并论,但是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两者几乎毫无关系,它们有着各自的起源和传统。科学与技术发生联系始于工业革命之后,而由科学发展出来的技术,则到了19世纪末才出现。
2.1 科学与技术完全分离时期
技术的萌芽或雏形出现于人类从渔猎文明向农业文明转变过程中。自然科学的出现则要晚的多,因为它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意识形态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人类在远古时期对自然界的一些朴素直观认识还不属于真正的科学,直到古希腊时期才形成科学的雏形。但是因为没有专职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由当时的“哲学家”兼任,例如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因此古希腊时期只是科学的史前阶段。早期的科学与技术互不相关,一是因为从事科学研究的是上层的哲学家,而从事技术工作的则是身份较低的工匠,两个阶层没有密切的交往;二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不仅不提倡,甚至反对将科学知识用于实用技术。在整个古希腊时代,尽管希腊人在工程和军事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抵制应用的偏见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限制了科学和技术的交流。
2.2 科学与技术开始建立关系时期
近代科学革命以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为开端,以伽利略和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体系的构建为标志,全面超越了古希腊时代的科学成就。此外,技术革新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技术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更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社会生产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航海、采矿和军事技术等。正如恩
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8世纪的工业发展要求更大的技术进步解决一系列生产技术问题,但是单靠对现存技术的修改已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求助于科学,依靠科学为技术提供新的“技术原理”,打开“技术黑箱”,从而启发新技术的发明,使技术过程的理论得以优化。技术结束了与科学长期分离的状态,自觉向科学靠近。这种模式不同于历史上的经验技术,开始打上科学的烙印,适应了技术自身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2.3 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时期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从19世纪中叶之后才日趋密切,共同构成了现代所谓的“大科学”,并呈现出科学、技术与生产三位一体的趋势。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从两方面
得到了根本改变:一是随着技术越来越多的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能提供大量的技术;另一个重要却不引人注意的变化是技术发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这已不是伽利略时代困扰科学的仪器设备问题,而是基础科学探索中的许多结构和过程只能利用技术成就来揭示;在某些情况下,科学“只能存在于”技术当中。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已成为派生“技术”。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工作于“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的巴斯德,由他奠定的微生物学,既是基础科学研究,又是应用技术。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时,这个技术体系有个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就是它们不仅更依赖于科学知识,而且科学向技术转化的周期也愈来愈短。
2.4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以生命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为主的高科技,通常是指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甚至可以说它同时包含有基于科学的技术和关于技术的科学这双重含义,蕴涵着当代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新关系。总体来说,高科技既是技术,又是科学,既有明确的应用目的,也具有基本的认识职能;能把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与基础理论背景的应用研究密切结合;基于科学的技术和关于技术的科学同时并存,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同步发展;高科技的发展形成了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新关系,导致形成统一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整体。当然,高科技并没有消解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限与区别,而是开辟了科学和技术之间全新互动关系的新时代。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发展趋势,使科学进步与技术进步互为前提,互相推动,促进了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形成。地理学与科技的关系
由于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产生、形成、发展的演变规律,数千年来人类为了探寻这一规律,曾经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系列的特有研究方法。归纳起来,大致上包括观察、分析、表述。肉眼观察,描述归纳,文学式表述,这是萌芽时期和初创时期的地理学研究方法;到了近代的形成时期,地理学的观察引入了仪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较仅凭肉眼的观察有了质的进步,加之交
通运输的发展与进步,地理学家的观察范围,受距离远近的约束已渐趋减小,未被地理学家直接观察的地方越来越少。在分析中已能做到定性,因果关系、发生学原理都在广泛应用,规律的可能性探查也日益完善;不仅如此,定量分析也已开始引入,在某些领域,如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工业、交通运输、城市等地理学分支中,有的已建立了数理系统。在表述中,归纳法已成为引以自豪的表现方法,无数的地理学家所观察到的许许多多的现象,被归纳成要素的规律和地域的规律,使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的环境,有了认识、了解,在利用和改造方面也能在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得到相应的改善;而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则标志着认识的飞跃和学科水平的提高。
4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启示
总而言之,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和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一方面使得各自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引起新的革命;另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相互交融,统一发展,不仅前次革命与后次革命的界限不清,而且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分界也难以辨识,因而人们统称为现代科学革命或当代科学革命。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及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关乎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四篇: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信息获取、空间数据处理、影像解译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从影像上提取空间信息、识别影像目标属性并进行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能在城市、农业、水利、交通、军事、地质、环境、海洋等领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测量学基础,航空与航天摄影,摄影测量学基础,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近景摄影测量,遥感图像解译,微波遥感,GP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学生毕业后,可在测绘、遥感、地质、水利、交通、农业、林业、冶金、电力、石油、医学、机械、矿山、煤炭、国防、军工、城建、环保、文物保护、航空摄影、航空航天、电子技术应用等行业和部门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有关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第五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网络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敬业精神,掌握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能熟练掌握网络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工作;具有较高的网络应用开发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能力、大型数据库管理能力、网站设计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协议、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IT项目管理、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
就业岗位群:毕业生可在计算机类公司及现代化企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中从事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网络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主要就业岗位群:网络设计、施工、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的商务营销;企事业单位网络维护、系统安装、设备配置调试、网络安全;网站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与动态网页的开发;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简单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网络市场策划与营销等。
2、软件工程方向
本专业培养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为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程序员的系统训练,熟悉岗位要求,掌握岗位技能,懂理论、会操作的,适应社会信息化需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
3、通信方向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现代接口技术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与VAST系统等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主要课程:应用密码学、网络攻击与防御、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编程技术、信息论与编码、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病毒原理与防范、Internet安全协议与标准等。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或到有关科研部门和教育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或到政府部门、IT行业、银行、财税、公安、保密等单位从事系统设计及与信息安全技术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