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的调查问卷

时间:2019-05-14 18:1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的调查问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的调查问卷》。

第一篇:关于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的调查问卷

关于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感谢你阅读这份问卷,请你仔细的阅读,给出你最真实的选择。在此,我们对你的支持表示真挚的感谢!此外,我们将对你的信息保密!

1.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

2.您的年级是()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3.我们经常提到创新性人才,而它主要指哪几方面的能力?()

A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B参加学科竞赛,有创新成果

C 知识储备丰富,能举一反三D 能看到知识的实质联系并合理利用

4.您认为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多选

A 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B 现场展演(口试、面试、口头汇报、答辩、辩论)

C 学科竞赛D 开卷考试F听讲座报告G参加科研项目训练

5.你认为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什么影响?()

A通过完成竞赛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B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促进了学科建设成果向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的转化

D 培养高水平人才,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

6.你曾经参加过几次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

A 从没参加过B 一次C 两次D超过两次以上

7.你认为一般高校都是出于什么考虑开展学科竞赛?()

A 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B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C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D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8.你认为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从未参加学科竞赛的原因是()多选

A 学校对相关竞赛关注度不高,宣传不到位,学生缺乏合适机会

B学生自身对本专业知识不充分,没有信心应对比赛

C 老师的引导不足以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参与热情不高

D 缺乏健全的体制和规定,专业指导老师配备不充足

9.参加学科竞赛有哪些益处?()多选

A 赢得荣誉,获得满足B 提高专业素养,有利于以后工作

C 促进学风建设D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10.如果去参加学科竞赛,你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准备什么?()

A 全面准备专业知识B上网找题目C 放松的心态D其他人的帮助

11.你认为相关学科竞赛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 相关经费投入不足,竞赛规模较小B 教学体系存在较大缺陷,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模式有待改进,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竞赛的要求

C 竞赛的学术性专业性不强,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水平,收效甚微

D 领导不重视,师生参赛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E管理体系不健全,学科竞赛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完整的保障体制和必要的 激励机制F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待加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知识面较窄,学习意识不强,学生参与面有待提高

12.下列哪种方式能够激励学科竞赛的发展?()

A 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和辅助工作量B对获奖学院进行表彰和经费鼓励 C 对获奖学生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D建立学科竞赛专门网站E 不断进行学科竞赛的形式改革

13.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缺乏的是()

A良好的学术氛围B足够的物质支持C扎实的专业知识D实用的技能指导

14.参加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相关性你觉得有哪些?()

A 参加学科竞赛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的B 参加学科竞赛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团结协作意识

C 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学科竞赛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5.就如何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给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工科、经管文法、艺术类)专业类别请打勾 √

感谢你的配合!谢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问卷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份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请您如实填写以下信息,谢谢您对本课题研究的支持!

1.专业年级姓名

2.您对本专业关于创新实践学分项目的实施及管理办法是否清楚?□是□否

3.到目前为止,您参加过哪些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多选,在选项字母前划对勾)

A社会活动B单位见习C 课程设计D调查研究E 学术报告

F科研项目G学科竞赛H 毕业设计I实习

4.您认为什么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多选,在选项字母前划对勾)

A课堂精讲B案例分析C写课程论文D小组讨论E 学科竞赛

F听讲座报告G参加科研项目训练

你建议的其他更好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可多选,在选项字母前划对勾)

A 自主学习能力B 科研能力C 组织管理能力D 社会活动能力

E 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F人际沟通能力G团队合作能力

6.您平时收集各种信息的渠道有哪些?(按喜好程度填写英文字母,可以多选,但请勿重复)

A网络查找资料B图书馆查找资料 C学术报告 D与老师探讨E与同学讨论 F调研 非常喜欢比较喜欢喜欢不喜欢讨厌

7.您最感兴趣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是?(按喜好程度填写英文字母,可以多选,但请勿重复)A课堂精讲B案例分析C写课程论文D小组讨论E 学科竞赛

F听讲座报告G参加科研项目训练

非常喜欢比较喜欢喜欢不喜欢讨厌

8.您认为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最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多选,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B现场展演(口试、面试、口头汇报、答辩、辩论)

C学科竞赛D开卷考试

9.您认为在参与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可以多选,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占用课余时间B资料查找困难C 经费困难D 缺乏教师指导

10.您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如何?(请选一个答案)

A很高B高C一般D没兴趣E 厌烦

11.您认为有同学不愿意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多选,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缺少相应的奖惩制度B占用课余时间C资料查找困难D 经费困难

E 缺乏教师指导F缺乏实践(试验)条件

G 一些项目要求同学们必须参加,引起逆反

12.您认为哪些手段可以激励你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多选,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物质奖励B 学分奖励C德育分奖励D各级奖学金评定时加分

E推免研究生等各类深造发展机会评定时加分F各级评优时加分

G修得学分可以顶替全校任意公选课

13.以下系列活动中,您感兴趣的有哪些?(可以多选,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游记征文大赛B 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C旅游知识竞赛D学术报告

E导游词创作大赛F会徽设计大赛

14.以下系列活动中,您认为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最有效果的活动是哪些?(可以多选,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游记征文大赛B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C旅游知识竞赛D学术报告E导游词创作大赛F会徽设计大赛

15.以下活动中,您参加了几项?(参加者请在□中打对勾,并选出参加的原因,请在原因选项字母前答打对勾)

游记征文大赛 □参加的原因是: A老师要求参加B自己感兴趣

C奖品及证书吸引D修得学分

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参加的原因是:A老师要求参加B自己感兴趣

C奖品及证书吸引D修得学分

旅游知识竞赛□参加的原因是:A老师要求参加B自己感兴趣

C奖品及证书吸引D修得学分

学术报告□参加的原因是:A老师要求参加B自己感兴趣

C修得学分

导游词创作大赛□参加的原因是:A老师要求参加B自己感兴趣

C奖品及证书吸引D修得学分

会徽设计大赛□参加的原因是:A老师要求参加B自己感兴趣

C奖品及证书吸引D修得学分

16.参加以上活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多选,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增加了对本专业的热爱B加强了同其他院校学生的交流C对课本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D提高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E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F提高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G提高了应变能力H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I增加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I其他-----------------

17.参加以上活动,你大概准备了多久?在你的课余时间中占的比例是多少?(请在选项前的字母上画对勾)

A2/3B1/2C1/3D 1/4E 1/5

感谢你的配合!

第三篇: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摘要:学科竞赛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推进了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竞赛与教学改革互促,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竞赛也有助于创新平台的搭建,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2-0131-02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2]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效应,可有效地推进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改革。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助于教改成果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项目驱动、案列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成果的体现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学科竞赛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科竞赛能够促进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存在“学而不习、知而不识”的现象与风气。“学而不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课前课后的预习与复习等环节,缺乏对学习的消化、理解和巩固的过程;“知而不识”是指对信息接收或获取后没有及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等处理。“识”是体现创新性,我国大学课堂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传承性教学为主,重“知”轻“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有助于授课教师以学科竞赛为引导,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由知识的积累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科竞赛的辐射效应,以带领少数、培训多数到激励提高全体的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使教学效果从点到面辐射到全体。

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3],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科竞赛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建设,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反过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知识保障;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改革之间互相促进、相互支撑。

1.学科竞赛促进理论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教互促,良性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有助于授课教师以学科竞赛为引导,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如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依据教学特点引入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按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特点开展递进式的竞赛活动:英语美文朗读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大赛、英语演讲大赛、英语写作竞赛等。例如“英语话剧表演大赛”,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以英语话剧表演的形式进行竞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编写英文剧本、排练表演,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部应用到竞赛过程中,在教学环节有效地结合各阶段的竞赛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赛,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软件设计大赛与“软件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相融合。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整门课程从头至尾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展,并采取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并且在竞赛题目上进行创新设计:对C/C++、VB、VB.Net、C#等语言设计题目,结合课程设计,每年不断更新、补充新的题目,引导学生课下去自学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2.学科竞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方面,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格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及创新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的广泛开展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范围,对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1)学科竞赛有助于实验课程水平的提高。学科竞赛的经验积累促进了竞赛项目不断转化为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完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不断开发创新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依据学科竞赛成果已经转化的实验项目的完善程度,又可对进一步增设实验设备、扩大实验室规模提出设想与建议,对不断增强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课程开设的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智能小汽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机械创新竞赛等实物性竞赛,其竞赛题目经过整合后许多都转化成相关课程的实验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4]

(2)学科竞赛促进实验管理制度完善。学科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完善。为确保学校其他相关教学基地、各级示范性实验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全校各类实验室都能作为学生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的基地,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学校逐步推进实验室开放制度。为保障实验室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通过信息化建设,学校在网站上设立实验室开放信息平台,公布各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场地、设备、可开展的实验项目和指导教师等信息,学生可通过此平台选择并预约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训练。

(3)学科竞赛有助于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学校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度上鼓励教师加大投入指导竞赛的精力。例如:根据在竞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学生获奖后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配套奖励措施;设立竞赛专项教改项目基金申请、在职称评聘中给予获奖指导教师的加分、津贴补贴等激励措施有效提高了教师对竞赛指导和对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了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新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应用开发;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更多地体现设计、综合、创新思想,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将教学、科研、技术、生产结合起来,使内容更接近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促使教师实验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水平的积极性。

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软硬件、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的团队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同时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校园科技和创新实践氛围,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作出贡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提升信息获取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逆境处理能力等,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技能。[5-6]

1.学科竞赛有助于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创新文化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有专业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有学校为竞赛专门配备基础实验室、练习场地,企业也会应邀参与进来承担赛前培训、赛中评判、赛后应用等工作。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学生的参赛提供理论积淀;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实践检验;教师、学校、企业的相互合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

学科竞赛推进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更强,吸引更多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校园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竞赛活动的参与过程,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践过程对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对新知识努力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促使校园创新文化的形成。

2.学科竞赛有助于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技能

(1)有助于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7],开展内容丰富的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制造、修改、交流、答辩,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师鼓励学生们开拓思维、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学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发现问题,教会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有助于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技能的提升。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在确定选题后需要通过网络搜集、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结合资料与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升了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参赛过程中需要学生不仅有创新思想,还要将思想投入实践,亲自动手制作,边学习边实践,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参赛成果,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完成参赛目标,还需要学生们的团队合作,通过团队的合作交流发现新思想,通过头脑风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人格是指创新的个性品质,如想象力、应对挑战的能力等。创新人格的形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不断在失败中总结不足、反省自身,学会承受压力、在逆境中求生存,增强应对困难、保护自我、激励自我的能力,提升了逆境处理能力,初步形成创新人格。

三、结束语

基于学科竞赛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改革为主体,以学科竞赛为引导,促进了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的教学改革成果对学科竞赛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学科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2]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21-124.[3]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25(5):8-10.[4]侯加林,黄在范,闫银发,等.以电子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139-141.[5]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6]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80.[7]姜丽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维目标[J].教育科学,2008,(4):64-67.(责任编辑:王祝萍)

第四篇: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初探

袁悦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201209

摘要: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要给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与环境,并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途径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 政治课本中写道: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而意识则是人形成思想、观念并进而升华到精神的前提。因此,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创新思想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长久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显著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

一、单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想的萌芽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培育大学生创新思想重要性问题的认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开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想的有效的新方法。

1、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思想的萌芽和初级阶段”,而学校又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场所。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和引导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指出,学习总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目前,有些教师的教案亘古不变、传授内容跟不上时代、教学方式呆板,极度缺乏创新。这一僵化、老套的填鸭式教学,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不利的。因此,首

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善,使教师的教案丰富多彩、传授内容新颖先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启发式教学启迪和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要通过宣传来弘扬创新思想。

单有课堂教学的启发是不够的,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在全校范围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思想,与课堂教育相辅相成,帮助大学生意识到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大学生追求创新思想的动力,从而由思想到实践,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江泽民更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可见,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必须注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1.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对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相关交叉学科的新理论十分熟悉;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特点,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如作者本人是保险学院的,在保险学专业课的学习中,任课老师经常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或设计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有时举办小型的辩论会,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法律依据判断案例的正确走向。同时,学院也举办了“睿保杯”保险创意规划大赛,旨在鼓励学生根据所给的案例,自主调查研究,设计出最适合案例家庭情况的保险方案。这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积极指导学生完成从知识继承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使其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营造民主的氛围。大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可以发扬民主,把老掉牙的旧制

度更新为符合时代的有创新意识又有效的管理制度。而民主的氛围也能激发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1.积极探索和广泛开辟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更与学校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逐渐强化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学校应与社会各界联合,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大学应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拟题目进行研究。学校应将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学分、选派教师作指导,比如我校的“工行杯”和“金融消费者服务队”活动就是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第二课堂。要着力构建适合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要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通过整体环境的熏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呵护和培养。

2.要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给大学生提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需求;通过生产实践,有助于学生发现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新挑战,从而为寻找“创新点”、确立“创新选题”创造条件;通过亲自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深化,在科研中提升知识。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的锻炼;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每次实践活动的效率,防止实践走过场、图形式。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组织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要为大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应积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以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小组,或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使学生有自我发挥能动性的空间,进而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科研活动应尽量结合专业开展。教师还可将自己科研项目的知识和经验融会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既可使大学生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又能增强其科研意识、创新意识。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而尊重、鼓励和奖励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强化效能。因此,要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此,要允许各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活跃学术空气,允许“标新立异”;学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节”、开辟科技创新论坛、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教授、博士为大学生做讲座,以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介绍其成长成才的经历;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创造发明比赛等,以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丰富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1、要建立、健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手段。要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

度为基础的教学制度,探讨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要改变单纯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现实评价状况,在评价中要努力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把评价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

2、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结果和今后的发展直接挂钩。

建立和健全奖励机制。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对大学生的正面激励远远优于负面批评,正面激励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要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要鼓励发明创造,给“异想天开”者以有力的支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褒奖;要允许探索中的错误,不责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高校有关部门要设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并投入专项资金,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予以奖励。比如对于参加科技发明和科研活动、公开发表作品、参加各类竞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学分或颁发证书或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评条件。只有这样,学生参与的热忱才会高涨,学生的创新成果也会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文辅国.知识经济需要何种人才[J].跨世纪人才,2000(8).

3.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童爱玲.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4).

5.夏越新.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3(5).

6.周进.延边大学报 2007年9月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及人的创新精神的塑造,成为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是推动国家未来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本质;教学;思维能力;创新;

内容:(1)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2)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3)大学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

(4)总结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1]: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范畴而是进行重新认识,一般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二是独特性[1]: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 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在一个地方受到阻碍时,能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能用心寻找最优答案。保证问题的最佳解决[2]。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

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注重学生自身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简单的包装和拼凑不能成为创新,创新体现的是更高层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各种基础能力,要创新必须要建立在这些能力之上,比如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这些要靠不断的思考与学习来获得。在大学时期我们有很多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可以用来独立思考和自主的学习,不强调学了多少知识,关键是有没有掌握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的教育在讲授某一门学科知识的同时往往隐去了由这一门学科所能引发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会使我们的学生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即认为知识是一种树状结构,不同知识之间具有独立性。而究其知识的本质却是网状结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创新正是来源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互碰撞,一旦疏忽了这一点,学生就很难有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正确的创新意识和思考习惯。我们应该通过学术讲座等方式,使学生开拓视野,学习基础的同时,也不要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要敢于问“为什么”,要敢于打破陈规,要敢于在别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三)注重树立科学的怀疑精神。

打破陈规不是什么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对于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大胆怀疑,不妨仔细想想但凡重大的成就,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取得的,比如牛顿,伽利略等,正是因为他们抱着科学的怀疑精神才取得了如此的辉煌成就。有勇于批判、大胆怀疑的精神,这才是创新精神的能源和动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我们这里所讲的怀疑精神,不是单纯的怀疑,胡适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这是科学的怀疑精神;相反,如果毫无根据地怀疑就是捕风捉影,我们需要在探求真理、调查发现中保持开放思想,需要理性、科学、追求实证的怀疑精神,不盲从权威,也绝不无条件地宽容;要有科学的态度。

(四)注重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校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将相近的专业打通合并组合共建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科相互渗透,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设置共同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不同知识的渗透融合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空间。

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考核方式,尝试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衡量,比如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要面临期末考试的负担,又启发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校积极设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对于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将其所获得成果折合学分代替选修课的相应学分,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在从事创新研究的同时,将学分和兴趣融为一体,极大鼓舞大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大学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

A、传统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过去大学数学的教学都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讲述为主。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每一堂数学课,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板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学生学完后只会做题,考试,不知如何去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2、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大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已有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能力培养。讲解中重视知识的结论、轻视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看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完成了的数学形式,是一个严格的演绎体系,看不到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只看到完整的结论和顺理成章的严格证明。

3、重视学生共性、轻视个体差异。过去多年来,数学教育偏重学生的共性。统考的压力,使得教师不能自主地、有选择性的提炼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一本教材,一个模式。不论学生的禀赋如何,所有学生一律齐步走,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视而不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这种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方式尤显落后。

B、数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

大学数学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做到既要强调知识积累,更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既强调培养一般技能,更强调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育观。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双向教学法,课程的组织可以多种形式:课堂讲授、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课程设计、辩论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或其他工具进行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兴奋起来,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再者要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对学生有一个基本共同要求,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基础实施教学。充分发挥各个层次学生的潜能,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指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气氛、学生注意力情况等及时把握信息,了解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纠正和加强。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教学进度和训练强度,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

2、诱导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事事均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兴趣,任凭教师再怎么强调都是徒劳。多讲讲学生创新的实例和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感到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在基础理论的应用教学中,教学生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运用同类型题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用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用一题多解法,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学习的喜悦。利用逆向思维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批判性;采用归纳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给学生介绍一些创新的方法,如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法、综合分析与概括等,使学生对创新思维有一个初步理性认识。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到教学内容优化、难度适当、数量合理。要善于解剖知识,任何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都可能从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引入、形成、巩固、深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而不是简单地、过早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这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3、强化基础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个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人,在该领域里是不可能有新颖见解的,只有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外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质疑,才有可能有创新之举。在基础理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类比所学知识,并注意条件变化后相应结论的变化,相关联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方法、技巧并注意解题经验的积累

四、总结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只有创新才能持续长久的发展,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创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担起振兴祖国的重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下载关于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的调查问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的调查问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创新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92年最新提出的。他给创新下的定义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形式包括五种: 引进一个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模版]

    当 代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现 状 及 培 养 题记 ......................... 1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 1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 1 三;在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问卷

    问卷开始 1.您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 非常有必要 有必要 不太必要 没必要 2.你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 非常可行 可行 不太可行 不可行 3.您对思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调查问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思政教育活动的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需要向您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和您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您......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调查问卷(精选5篇)

    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地大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生,现就大学生手机依赖性问题进行调查,十分感谢您能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为了我们问卷数据的有效性,请您认真协助我们......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1、福特在设计捷豹牌汽车时,拆看了50多种品牌的汽车,这个例子恰好说明应向()学习(B) A.供应商 B.竞争对手 C.销售商 D.科研机构 2、在组织战略管理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组织整体战略......

    语文学科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

    “语文学科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 陈梅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新的知识经济大门正向我们敞开,面对这一形势,对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培养便引起了世界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