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高一各科学习方法攻略
新高一各科学习方法攻略
一般学校到高中都会安排自习课的时间,自习课是很重要的,作业完成后就是复习。不知道你初中是在那么过的,偶的初中很混沌(呃„„),不过到了高中就完全不一样。复习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不仅是语数外三门,可能高一看起来还没那么重要,但是那的确是学好的要点。
文科类复习,不是你光背背书就好的,像语文要靠积累,拼音,成语,看起来都是小儿科的东西,真正用起来错误百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字典,而且要勤翻,积累得多了就自然会了(偶是语文课代表,相信偶~)。要注意要求背诵的课文,特别是古文(初中的古文有机会也拿出来温习温习好了,高三也是要背的),作文么,平时多读点好的文章,比如老舍的,余秋雨的,偶都很喜欢,文章读很有深度,再买本杂志,《青年文摘》、《读者》之类的就好。
语文基础只是慢慢积累,如作家作品,朝代之类的;语文的语句分析和短文理解跟着老师找到方法和感觉;古文阅读也靠积累常用字词。一句话,语文在于积累,这样到了高三语文的复习你就相当轻松了,而且感受到厚积薄发的感觉。
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以单词为大方向的,建议你坚持每天词汇量守恒,即把你每天上英语课学习的单词记住,然后自己给自己增加5-10个单词,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或者课后作业量,记住,要每天,词汇量的扩增会让你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星期天不背,作为前六天的回忆复习。
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要课内的,课外也要积累,比如看些杂志/电影,尽量不看中文翻译,不要产生依赖心理,逼自己去看懂这些东西,对比东西方思维差异。
英语老师很喜欢抽一点课堂时间给我们放英文电影,同桌就有一个偶觉得乱好的习惯,她喜欢把一些比较简单(适合偶们水平,基本能看懂)的,有些哲理或比较有意思的句子记下来,记在小本子上,下课也会读读,顺便练练口语。
物理这一课重要的在于各个理论的连接点,如果前一个知识点没有弄清楚往往会影响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所以明白理论,敲定公式的理解并且能相互迁移就会举一反三。还有要注意观察生活哟~~像我当初学业水平测试时,看到篮球都会惊呼“抛物线”。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有些知识实在不懂也不要太着急,多做题,就能慢慢的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甚至有些是不经意之间就会用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不懂的题目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在理科的复习上,要熟记每一个公式每一条理论,特别是数学好了,化学物理都会跟着进步。用物理老师的一句经典来说;“说数学就是用来为理化服务的。”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相互穿插,有助于放松,不至于一直紧绷在同一根弦上,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
但不能一直不停的轮换,这样跟本不可能看进什么为东西,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时间强度。
最后来谈谈笔记和辅导书。
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
人的记忆有限,只有不断重复才能化短暂记忆为永久记忆,而老师不可能只为你不断重复,所以笔记是自主学习的重点。
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笔记不要求漂亮,但要求整洁,至少自己要能看的懂,自己要能看得下去,偶见过太多一团浆糊的笔记了,简直不堪入目。
笔记因为反复要看所以不能只有一种颜色,重难点,不会的、不懂的,都要在二次复习是勾画出来。
我的习惯是做笔记喜欢用三种颜色的笔。其中,黑色笔用来抄题,蓝色笔解题,红色笔划出重点。种颜色做笔记,复习时,看着笔记,大脑受到不同颜色的刺激,不容易疲劳,看的效果也好一些。
教辅材料偶以前的观点是“不会做就不要买”,现在发现是错了,应该是“不会做就不要‘多’买”,数学必备《玖久高考专项突破》不是做广告,是真的很有用,当然你买别的也可以,理科尽量买些资
料,结合自身情况,有专门练习的,也有练习加课堂知识点的,不多说。
不赞成题海战,但是适当的练习总是需要的,老师那永远是给一般同学的,想要前几就要给自己压力。
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需要吃得透一些,每天坚持做一些拓展题,像数学,每天做两题,这些题目并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自己主动找来做,选择题目时,尽量选择一些能训练思维、一题多解的题目。有的题目是要挤出时间去做的,像中午休息前花个10几分钟来解答。(这里可不能偷懒,对于“高中”的学生很重要哦~~)其实偶也很懒的,谁不想多看看电视,打打电脑,偶现在上网回答你的问题也是一种偷懒不是么。偶认为学习就要学会“偷懒”,在学习时就抓紧一切时间把该完成的做完,这才能有余下的时间来偷个闲,对不?
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学习总是很累的,么办法,有时就要逼着自己学,想想自己的目标(所以一开始就说目标很重要嘛~~),看看周围人的学习状态,有时候,光想想自己离周围拿下好同学的差距时就会冷汗涔涔,自然就不敢偷懒了。我这儿也不谈什么找学习的快乐之类的空话,等你真正钻进去了自然会了解。学习是为了让人明白事理,让人生有前进的方向以及途径,应试教育很讨厌但是身处这样的环境只能适应了,所以只能是端正自己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用烦躁的心情去抵抗,无论做什么学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要遇到困难的,就看你怎么看困难。懂得去比较,也就知
道去争取。
第二篇:新高一英语学习方法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同学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初中阶段主要重视英语知识和语法的学习,而高中阶段则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中,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死抠句子、死记语法,而要在交际用语、习惯搭配及语言的多变方面多下功夫。同时还要讲究学习策略,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充满信心,学好英语。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要求掌握的日常交际功能项目共41个。这些交际用语分别在初、高中教材各个单元的对话中陆续出现。本单元为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教材在对日常用语的安排上,由已学的交际用语引出新的对话。如怎样介绍新朋友,结束谈话告别时的用语以及如何委托他人转达问候的几种表达方法等。这些句子都是英美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用语,也是考查的热点。
近年来的英语高考试题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转变了传统的以考查知识为主题,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从而改变了过去重语法轻交际的倾向,加强了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了考查交际用语的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这就预示着今后将在听力测试题型中增强对交际能力的考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情景交际用语的掌握与使用。
要提高听说能力,正确的态度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并持之以恒。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同学们必须具有自觉实践的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并持之以恒,水平才能提高。机会在哪里?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课内是基础,课外天地更宽广。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听说活动,不但要仔细听英语录音带和老师说的英语,而且还要仔细听其他同学说的英语。听懂之后必有反应,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不要怕说错而闭口不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要未开口而先担忧。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设备(电化教具和电脑多媒体)也要用足用好。再来看课外英语听说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广播、电视、互联网、录音带、录像带、CD、VCD、原版电影,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和夏令营等活动,英语学习的素材不一而足。同学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强化自身周围的听说氛围。
另外多看课外读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阅读的好处是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力,巩固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有力地推进听说写能力。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与做试卷时看几个段落和短篇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泛读,一种休闲式的欣赏,一种大多数情况下效果更好的无意学习。
这里建议你去外文书店选购适合自己水平的简易读物。怎样才算适合自己的水平?一般说来,自己粗看几页能知大意的书,便称得上适合自己水平,其中当然有生词和新的结构,但这不要紧,跳一跳,便能摘下果子,这反而能激发好奇心,提高兴趣,增强理解能力。阅读之后作些摘记,留下一些新词汇、新句型和信息,作为自己实践的足迹,供日后再学习。自己动了手,记忆更牢固。顺便说一下词汇难记的老大难问题。记不住词汇,其实是词汇的复现率不够,而光死背单词,又太枯燥,费时效果差。词汇记忆难是事实,记忆词汇有许多方法,但多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词汇的识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书面表达的基础是
口头表达,其实质是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其中词汇和句型是必要条件,语法知识是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的积累靠的是长期听、说和阅读实践的运作。总的说来,学好英语有以下几点诀窍:
一、认真听教科书规定的内容,大略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单词。
二、课下完成作业后,要选择一套英语录音带来听,它应该是让你在随意中就能轻松听下去的录音带,它不会给你增加太大的压力,但却能让你把教科书上学过的句子、单词、语法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这就是快速学习法中的“存储、记忆、激活”三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激活。
三、在完成了“学好教科书”的目的之后,要有“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的思想,那就是选择一条适合于你自己的学英语的捷径、比如利用做完功课闭目养神的休息时间训练听说,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说很多地道的英语句子。一年后你突然发现你已远远走在其它同学前头了。
四、为了应付考试,你要经常多做几套试题。你会意识到,你会说的那些句子能十分有效地帮你对付各种各样的考试题。
每个人的适应能力都不相同,有的人完全不需要预习便可以进入到高中学习氛围中。但是,那部分的人一般都是天才,O(∩_∩)O~呵呵。所以我们普通人要适应的话,预习时非常重要的。在发到书本后,看看目录,大致了解一下高一要学些什么。然后每天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看看第二天的课的内容。有人说高中压力很大啊,学习很难,但是对高中一定不要产生恐惧感。你看,我们从小学升到初中的时候,他们不是也说初中难读吗?我们又还不是很坚强的熬过来了?心理一定要放松同时也不要过于失去警惕,毕竟竞争还是挺激烈的。一定要和同学老师搞好关系,这样你会觉得自己并没有被孤立,一种幸福温馨的氛围有利于融入高中的学习。
高一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且一定要自己来定,千万不要看到别人的好就盲目依从。我把我的作息时间表给你做一下参考。每天早晨五点五十起床。首先喊上半个小时英语再说。(起床时间要根据你们学校早自习的时间和自己每晚睡的时间来定,高中生最少保持七个小时睡眠但不要超过八小时。多余或小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
早自习的时候,多读读副科。因为早自习后的晨读课一般都是读英语和语文的。不过也可以记数理化公式和概念。
下课要休息,最好拿几分钟闭眼凭记忆回顾一下老师讲课内容,再到外面去看远方,对视力很有好处。
中午时绝对要休息的,即使趴在课桌上伏一下也是好的。像我就是再快要打下午第一节课的下课铃的前二十分钟左右雷打不动要睡觉的。如果你们中午是要到家里午休,最好也要睡一下,不要只顾看电视或发狠。
在上下学的路上可以听听英语,英语歌也可以。
作业最好到自习课或晚自习全部写完,回家可以精选课外习题练习或是复习。
第三篇:新高一的学习方法
新高一的学习方法
一、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振兴祖国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还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三、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阶段一般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中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学科学习来说,也要全面发展。语文、英语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数学作为运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须学好;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也要努力学好;政治课的学习,能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地理知识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对于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养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也要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自己准备选考的X科目,既要培养对它的兴趣,又要努力把这个X科目学得较好。第二个含义是要有自己特别热爱的领域或技能,如电脑技术、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力争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摆脱那种千人一面的传统轨道,让自己的个性、创新精神和潜在才华得到发展。你有哪一项特长,你就在那一项活动及其相关的竞赛或考试中一显身手,展示你的才华。
2.学会读书
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地读书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1)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课本,往往只是在课后从书本中找出解题的公式,把习题做出来,就以为是读了课本了。这种用书的方法,在高中是决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课前,最好先预习课本中将要讲授的内容,这一遍是略读,只要知道将要讲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处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明白它。预习是为了使听课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
课后第一件事不是做练习,而是阅读课文。课后复习,是消化阶段,是自己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综合的积极思维过程,必须及时地、仔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动脑动手,积极消化。
最后,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课文再阅读,做一个全章总结,把全章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有系统地掌握它。这是一种知识归纳。
(2)广泛的课外阅读
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学能力,还应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科普书籍和报刊。对科普报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别有兴趣的可以精读外,一般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在泛读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太懂的问题,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活跃你的思维。
第一讲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和研究罢了。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黑。
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从每个具体学习环节上看的。如果从学习整体过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有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的不预习就上课;有的只重视上课,课后抄抄作业就算;有的课上未听好,课后一头钻进作业堆里面;有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也有的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完成作业,按期做好阶段复习总结;还有的定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考试时胸有成竹,每考必胜„„ 以上方法是怎样来的呢?通过调查可知,来源与五个方面:(1)向别人学的;
(2)自己摸索“悟”出来的;(3)同学之间研究切磋得来的;(4)老师断断续续指点的;(5)从某些书中受到启发的。不管从哪个方面得来的,难免是片面体会或“一孔之见”,往往属于经验型,带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需要教者帮助找到一种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哪儿呢?近几年,笔者共问卷调查了一万多名(8000名初中生,2000名高中生,540名中师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并分别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开了几十次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
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如果从一个阶段或一个章节来看,教师在教几个课时之后,一般要按章节,按单元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复习总结一次,学生也往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复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达到系统掌握之目的。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预习是起始环节。为上课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上课是中心环节,既是预习的目的,又是对预习的检验,同时对下面几个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课后整理消化是中继环节,是上课的延续和加强,又为顺利做作业创造条件;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环节,既巩固前面的成果,又为阶段复习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统复习总结是贯通步骤,是对本阶段诸课时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提高与升华,又为转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四环一步”缺一不可,否则,就使学习过程中断,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方法的整体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讲 认真预习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前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例如,课前预习到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如果不预习,上课时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
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会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会比较顺利。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假定书上有一道题,有A、B、C三种解法,你预习时掌握了B种解法。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提出后,你就会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看老师或同学是怎样做的。如果有同学用C种方法解时,就可以举手提出你的B种解法,因为你的解法比较高明,教师、同学都会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如果那个同学也用B种方法解,你会因为与他不谋而合而高兴。如果老师在总结同学们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种解法,你就会感到惊喜不已,心中有顿开茅塞、别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师高明,更加虚心向老师学习,拍脑袋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起今后预习的欲望。可见,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而是听有重点,看有“门道”,学有目标,重在思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先不预习,不管用哪种解法解,都认为对,不会产生上面的情感体验,印象淡薄。由于盲目的听课,听和记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哪里还能够匀出精力来思考理解?更谈不上与教师同学比较思路了。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着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
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
第四篇:各科学习方法
数学:
1、错题本(数学、科学)。也即将做错的题目订正后剪切或摘抄至错题本上,考前复习可以翻一翻。(非常重要!)
2、桌上小卡片(数学、科学)。准备一个小盒子,里面装上名片大小的卡片(书店有卖),作用是上课时可随时记下老师归纳的技巧和知识点或者疑问点。特点是方便快捷,平时零碎时间便可抽看卡片复习,充分利用空余时间。
3、每天有问题的试卷整理成一堆,找到一个固定的能够向老师提问的时间(每天放学,或相应课下)问问题,养成良好的问问题习惯,坚决不留问题到明天解决。
4、多做题,多改正,多归纳,多总结。仅仅是听老师讲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一定要亲自做题亲自错过了才能切实掌握知识点。数学不做题成绩一定不好。
英语:
1、多写。写阅读理解,养成每天2篇的阅读习惯,同时用专门的生词本记下经常出现的、较简短的、字典表明重要词汇的单词,每天翻阅;
2、多读。读课文一定要大声(跟录音或老师读),力求发音准确(辅音);
3、多背。学英语两条路,一是传统学语法(大多数学生觉得枯燥无聊难以学习)。二是多背以培养语感。文章背的多,写的多,单词记得多,考试变得越来越简单。背课文,背新概念,背模范作文。
4、练字。注重英文的书写。中考、高考作文比的就是书写!
科学:
1、多做题;
2、错题本。
语文:
1.提高兴趣,阅读感兴趣的文学书
学习语文可以是一件赏心乐事。怀着真正的好奇与热爱,渴望走进它,并乐意为它付出,就必定能在这一科的学习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感受语文的魅力:语文即是:语言+文学。在任何需要语言的地方,能让你清晰流畅地表达出你要表达的意思。培养自己的价值观,思想个性魅力以及学识修养魅力。从阅读简单有趣的书开始。老师推荐的书目。
2.错题本(错别字,文学常识,总结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要学得好,错题千万别放过。要有一本《错题集》,就是平时多积累自己不会或做错的题目。学习中出现了错误并不可怕,但如果漠然视之,这样的学习就很难有高效率。考试前的时间都非常紧张,这时把自己平时的错题集当作复习重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3.阅读理解
就是一定要学会总结一些答题的套路,比如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之类的,在做过的题中总结一下,会很有用的。
4.文言文(朗诵、理解、背诵、发言)
课前要预习,先把生字词查清楚,通读全文,把难理解的字句划下来,上课仔细听老师讲解,记录重点。掌握文言文的五种句式: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熟读成诵。
三步记忆法: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文章流程,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要记住: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要利用好早读,反复重背背过的内容。
5.摘抄本(好词好句好段,任何感想)
作文:就是多写、多改、多看作文书。
摘抄的内容,光是语句优美是不够的,还有那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情感描写等都要记录下来,并且练习写作或者写日记时有意地学习使用。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鉴赏,评价句子及文章的能力。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和平时爱好大量的阅读分不开的,多看像《读者》、《意林》、《报刊文摘》这类好书刊,多逛书城、图书馆这些好地方,多关注电视新闻及纪实频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可以成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很多思想火花可以成为自己写作灵感的源泉。想要得到满意的语文成绩,书本之外、习题之外的东西可能也永远更加重要。
6.每周坚持写随想或者读书笔记。书目作者
1、寄小读者冰心
2、小城三月萧红
3、朝花夕拾鲁迅
4、朱自清散文选朱自清
5、缘缘堂随笔丰子恺
6、吴冠中散文选吴冠中
7、贾平凹散文选贾平凹
8、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三毛
9、林清玄散文选林清玄
10、草房子曹文轩
11、席慕蓉诗集席慕蓉
12、毛泽东诗词毛泽东
13、泰戈尔散文诗集泰戈尔著冰心等 译
14、夏洛的网E.B.怀特 著任溶溶 译
15、小王子(法)圣埃克絮佩里 著 周可希 译
16、森林报(苏联)维.比安基 著 王汶 译
17、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18、好兵帅克历险记(捷克)雅.哈谢克著星灿 译
《爱的教育》、《刘墉全集》、《悲惨世界》、《圣经故事》、《比尔·盖茨传》等名人传记,《少年维特之烦恼》、《玩偶之家》、《飘》、《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愤怒的葡萄》、《时间简史》、《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共产党宣言》、《伊利亚特》、《奥德塞》、《李尔王》、余秋雨散文、沈从文散文,《史记》唐诗、宋词、元曲,《聊斋志异》
第五篇:高中各科学习方法
一、数学学习方法
黄爽同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认为:
1.高中数学有自己的特点,有必要做出阶段性学习计划。高一时,应打下坚实的基础,“双基”训练应当加强。高二时,应不再拘泥于学知识,学会运用是关键。高三时,应强化应试能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科学的训练和良好的应试心态,是高分的保障。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我力争做到把平时的训练当作高考,把高考当作平时的训练,放平心态,应试时有动力而无压力,做题迅速但不慌,精力集中却不紧张。
2.“知识网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数学等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只要胸中有“表”,理清各种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就能拓展思维,掌握具体方法和技巧,明确所学内容。
3.广做题多做题,但不拘泥于做题。
在冲击高峰时,高考真题是研究对象,要想百尺竿头更上一步,一定要熟悉真题,熟悉出题者的思路。如果能遇到名师,还可以做一做预测题,长长见识。做题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掌握方法,应多做精题,尤其是高考真题。真正面临高考时,要切记别陷入题海。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是根本所在。
我就是在完成了这几步后,在高考数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一、语文学习方法
张亦楠同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说:
高考语文涵盖面之广,包容量之大,随机性之强,令无数考生虽叩响门扉,而又恐难得其精髓,以致止步于其门前。的确,从表面上看,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实力因素占比例较小,运气成分占比例较大,使一些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有时能得高分;而一些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有事也会得低分。但是切记:这只是个别现象,不可因此而放弃语文的学习。
实力,仍然是语文考试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我们不妨分析以下导致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高考中运气成分较大的题目有以下两类:
1.词语选择填空(选择第3题)、改病句(选择第5题)、上下文衔接得当(选择第6题)。这三道题,极易出现模糊度较高的现象,即所谓“蒙”因素占主导地位,或四个选项都不合适,或两个选项都较妥帖。较难复习,凭语感。
2.字音(选择第1题)、字形(选择第2题)、成语(选择第6题)。这三道题,有时会出现较生僻的字音、字形、成语,碰见了没办法。
上述题目合计36分,确实较难把握。但是剩余的114分则全凭实力决定。所以语文绝非靠运气的学科,欲得高分,必须叩响门扉,登堂入室,以得其精髓。我所谓的精髓是后114分的精髓,就是阅读和作文的精髓。其实,秘诀就在于要掌握汉语言的根。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谈——
一为文字上的。众所周知,所有的白话文字,皆始于文言文,故汉语言文字的根,在于文言文。文言文,亦雅俗论,较白话文为雅;以简繁论,较白话文为简;以深浅论,较白话文为深。所以若是掌握了文言文,就等于精通了现代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掌握了文字上的根,你才能真正的驾驭自己的语言,你也有可能推敲和锤炼文字。而这正是阅读和作文所必备的素质。
二为情感上的。汉语言情感上的根,我以为,就是古代文人的士大夫情怀。这种情怀表现在很多方面:
表现在指点江山的少年豪情,建功立业的青年壮志,报国安民的的壮年追求,归隐山林的暮年情怀;表现在对过去的时光飞逝的惋惜,朝代更替的感叹,对现
实怀才不遇的惘然,对未来不尽前景的期待;表现在对忠孝仁义的推崇,对琴棋书画的留恋,对花鸟鱼虫的寄托。
应该说,这种情怀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自先秦起,传承至今。不光古人有之,大部分的现代文学家,从朱自清到余秋雨,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种情怀的感召。而当你能够亲自体会到这种情怀,你才能够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诗人,总是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什么那么多的雅士,渴望与山水为伴,为什么《后庭花》屡唱不衰,为什么梅兰竹菊成为佳作永恒的主题。
再谈谈语文的捷径。只要你掌握了语文的精髓,后114分信手拈来。其实掌握精髓并不难,相比于题海战术,这种方法不但省时省力,效率也极高,可谓捷径。捷径如下:
首先,从《古文观止》入手。《古文观止》是一本收录历朝历代名篇佳作的书。其收录的文章从文字上无可挑剔,且并不生僻,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从情感上,更是初学者理解士大夫情怀的最佳范本。我深受其益。建议略去先秦的文章,因其年代久远,文字尚欠成熟。可以从李斯的《谏逐客书》读起。第一遍,先将不懂的文字通过注解搞明白,然后开始默诵。注意其中的韵味及节奏,慢慢品读。先整体把握其思想,再推敲其文字。最后再朗读,感受文章的内在气质与灵魂。相信那时,你一定充满自豪与欢畅,古文的魅力无与伦比!强烈建议写书评(随便写点赏析即可),这对高考中的诗歌赏析极其有用。
其次,还可品读一下唐诗宋词。建议由孟浩然、王维的五言诗,杜甫的律诗读起,因为这些诗篇极力追求文字的洗练,其思想也带有普遍性。
另外,如果上述这些你已做到,不妨读一点现代文。推荐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最后,一定要看看课本中的文言文。这时你想必已经相当轻松。字句落实即
可,该背诵的还需背诵。课本上的现代文可看可不看。
如果你真正落实了任务,掌握了精髓,那么你做阅读与作文时,能够达到一种“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境界,再不用去管什么得分点,你的分还会比别人高。至少我是这样的。
三、英语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
张亦楠同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说:
我想对英语的学习方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高考英语有其自身的片面性,其中包含的很多应试技巧,已经超出了英语的范畴。但是应该澄清的是,高考英语,是能够反映出个人的英语实力的,即没有基本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扎实的语法知识,是断不能考好高考英语的。但这些应试技巧,有时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已掌握了基础的英语知识,并对自己的语感有自信,那么不妨试试这些技巧。相信它会为你的高考英语加分。我是个疏懒的人,故高中三年几乎没怎么做过英语题。但幸而我小时候学了点儿新概念英语,锻炼出一套过硬的语感。且我于这三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一套适合高考的应试应试技巧,所以成绩还不错。这里希望将英语应试的十个技巧,分享于世人,但求下一届的莘莘学子,能够省出一些在题海中漫游的时间(对今后几乎毫无益处),将这些时间,用在真正的英语学习中,那么这将是我最大的满足。
1.攻克英语的几个方法:
给自己创造一个英语环境,可以经常听英语磁带,再一个,就是和同学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沟通,尤其是有外教的时候,一定要冲上去,猛烈折磨和剥削他(她)的脑细胞,因为老外在中国往往比较孤单,备不住是欢迎这种折磨的。
还可以主动去英语角,与老外进行沟通,开始水平比较低,有些慌,慢慢习
惯了,与老外交流就畅通了,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对话和辩论。
重在积累,英语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物理、化学里面讲述的,都是些精髓的思想,你把思想学透了,也就掌握了。学英语不一样,开始是些语法支撑英语的运用,但重要的是靠积累。平时不妨订一份英语报,把好的段子,好的文章,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认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它,一点一点地慢慢积累。
2.英语应试十招;
(1)考试前一天晚上一定要找语感。方法是做几套完形填空,要做精,将每道题仔细揣摩,不用时间限制,直至你对自己的语感有自信为止。
(2)考试前一天晚上切勿做单选。因为单选题五花八门,有的很怪,做错将会对你自信以严重打击。自信最重要。
(3)考前闭目养神。考试前,忌讳再看任何有关英语的资料,它将使你的大脑,在考试期间无法专心于题目。
(4)放听力(独白题或阅读题)时一定先阅读题目。第一遍放时,闭目争取听清每一个单词。一些专家总说带着问题练听力,实际上,这样会导致考生落下一些看不似不起眼,但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所以第一遍一定要争取听清楚全部内容。听过后,将所有题目做答一遍。第二遍放时,只需将拿不准的题目听清即可。
(5)答题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有个别题目未听清,一定要选好一个答案后,迅速忘记它,以免影响后卷。
(6)非听力卷应该按如下分配时间:
先做单选题,中速,做到每个选项,都能让自己说服自己,就是正确答案即可。遇到不会的题目,要多迁移嫁接,可嫁接到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实在不行,亦可嫁接到中文。反正要使自己能够信服,不用再检查(其实检查也没用)。我每次做完单选题,都能够充分自信的对自己说:“这次单选又全对了。”
再做完形题,快速,凭借自己的第一语感,想选什么就选什么,符合大致逻辑即可。
然后再做阅读题,慢速,阅读题分值大,必须保证正确率。
接着做作文,中速,保证无语法错误。
再回过头来做完形填空,做精,也要做到使自己能够信服。
有时间,再检查检查阅读题(我一般没这个时间了)。
(7)完形题。完形题一定要注意,选项中的单词是否曾在原文中出现过。若是,则其是正确选项的命中率极大。
(8)阅读题。阅读题经常会出现于文章主要内容,或给文章起标题的题目。判断方法一般用排除法。以后者为例,用逆向思维思考如果用这个题目,你写文章应该怎样写,再与原文做对比,你就会发现哪些以偏概全,哪些题目过于笼统。这个方法非常实用,(9)慎选绝对词汇。阅读题,如选项中出现过于肯定或过于否定的判断词汇,如never/forever/absolutely,则一般不选。
(10)备用词汇、词组。作文中最好出现一些大词汇,或好的词组。如果你的词汇量不够,教你一个懒皮方法:从考卷的阅读文章中,摘取一些大词汇或好的词组(有的是,够你用),再用作文硬套这些词汇词组即可。
四、物理、化学、生物学习方法
黄爽同学对物理、化学、生物学习方法是这样总结的:
物理。物理是我的强项之一。高中物理重视基础,概念性质很重要。计算能力也是考试重点,平时应尽量拒绝使用计算器。公式,包括二级结论(在基本公
式基础上导出的结论),要熟记在心。
化学。化学学习考记忆,规律性的东西很多,不规律的也不少,这要重点记忆。还有,多关心关心身边的化学,感性地认识,理性地记忆。
生物。高中生物更像文科,将书读透,还要多熟悉题。我本人就因为在2003年高考中,见到一道以前没注意过的类型的题目,而感到做起来像老鼠拉乌龟——没出下嘴,真是遗憾。
五、参加学科竞赛方法
——参加竞赛有利于提高学习信心
陈子君同学说:
我恐怕就是无心插柳之人。本来学科竞赛并不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从小学三年级起学习计算机编程,除了五年级的一次一等奖以外直到高二全部是二等奖。这和我爱好广泛但不够努力有一定关系。
上高中时我参加了物理和化学的竞赛班。由于数学基础不够好,在物理方面进展缓慢,然而化学却蒸蒸日上。高三刚开学我参加了化学竞赛,实现虽认真准备但学的不如人家深入,只是在基础稍深一些的层次上,故比赛试题考到“标准电极电势”,我一点都不懂,只得望题兴叹。成绩出来,行家大跌眼镜:我校几位化学高人颗粒无收,倒是我这个中不溜的考了个最好成绩,最终捞了个一等奖。这是我看到了进冬令营获得保送的希望,于是我摩拳擦掌准备在化学竞赛的土地上深耕。我找来《普通化学原理》和竞赛教程,一头扎进化学竞赛的海洋,对常规学习不闻不问,过了十多天不似高三的逍遥日子。
不幸的是,在通向冬令营的选拔中,我连第一轮都没过,白白忙活了半个月!本班和我同学冲击冬令营的林某人,后来满载而归,直接保送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自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贪心不足蛇吞象,我得了化学一等奖得保送资格
外加20分已是天上掉的大馅饼,再去不自量力想爬得更高,只能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