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动化专业十大重要课程
自动化专业十大重要课程
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从事工业过程控制、控制工程、管控一体化等信息领域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的,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电子线路制图、系统工程导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仿真、工厂供电、人工智能导论、电气控制技术等
自动化专业要学的课程确实很多,口径很宽,但无论以后从事什么方向,以下几门基础课还是十分重要的:
1.高等数学(数学是以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基础,不要以为概率论没有用,特别是对想从事DSP(数字信号处理)工作的同学)
2.英语(不要以为过了4,6级就OK了,等用到的时候才觉得学的太少)
3.电路(基础中的基础,自动化专业考研科目)
4.自动控制理论(实现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自动化专业的看家科目,考研科目)
5.微机原理(单片机,DSP等硬件的基础,考研科目,不要以为汇编语言太低级,它有其它高级语言所不能比的运行速度)
6.C/C++(不会编程,学会再多理论算法也没用武之地,特别是C,一定要达到精通才行)
7.数/模电(基础课,电子电路设计的基础)
8.DSP/单片机/PLC(精通其中任意一种硬件的结构和编程,找份好的工作十分轻松)
9.matlab(一个伟大的软件,很好的仿真平台,可以实现各种算法,并能实时查看运行结果和各种波形,高度集成的命令,对以后要读研的同学更是要熟练掌握)
10.电力电子技术(偏强电的一门课,不过十分有用,无论是考研复试还是找工作面试,都常会被问到)
楼主光查网上的东西没用。过来人告诉你,早点确定方向,转行是王道。
算法是软件编程的核心,我把自动化学科中要用到的算法简单分为三类:1.系统辨识(优化)算法;2.控制算法;3.信号(信息)处理算法。这三大类算法又可细分为许多小类,其中有许多基本的思想都是相互融合的,比如自适应算法即可用来做辨识,也可用来做控制和信号处理。下面列举了一些最常用的算法:前六个是必须的1.PID算法: 经典的控制算法,学控制的如果不懂PID那就等于没学。随着理论的发展,经典PID和其它算法相融合产生了许多改进型算法,比如自适应PID,神经网络PID,模糊PID,可以说工业控制中90% 以上用的都是PID及其改进型算法。
2.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大约是1795年高斯在星体运动轨道预报研究中提出的,其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使均方误差和最小,但其应用却非常广泛,常被用来做系统参数辨识和曲线拟合。
3.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 同是为简化计算而建立的实变量函数和复变量函数间的一种函数变换,区别是拉氏变换是对连续系统而Z变换是对离散系统。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都是建立在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基础上的。
4.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快速算法,使整个坐标系由时域变换到频域,可以用来做谱分析和卷积的计算,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
5.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作为信号处理的一种新工具,目前己成为国际上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其具有多分辨率的特点,在时域和频域对信号的局部特征具有非常良好的表
现能力,被广泛的应用在图像处理,突变信号检测和数据压缩等领域。
6.自适应控制算法: 在对象和环境数学模型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自动调节控制器参数,使控制系统的性能能适应被控对象特性和过程信号特性的变化。主要用于对模型参数不稳定的系统的控制。
7.模糊控制算法: 利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对控制量进行模糊化,并通过建立规则库实现对对象的控制。主要用来解决难以建立精确模型的系统的控制问题。
8.人工神经网络(ANNs): 模仿生物体神经网络工作方式的一种算法,可以逼近任意的非线性系统,在复杂系统辨识,控制,机器学习和分类中有重要应用。
9.支持向量机(SVM): 支持向量机是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新的非常有潜力的分类技术,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主要应用于模式识别领域,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在若干实际应用(如文本编目、手写字符识别、图像分类和生物进化链分析等)中支持向量机能够提供最佳的学习性能,而且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中已被确立为一种标准工具。
10. 遗传算法(GA): 遗传算法是一类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遗传机制)演化而来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它是由美国的J.Holland教授1975年首先提出,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遗传算法的这些性质,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信号处理、自适应控制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它是现代有关智能计算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7.公务员,每个专业都可以的8.各种什么研究所
9.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10.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很广的,仔细观察生活就知道很多自动化设备的。不过做设计有前途,做销售有“钱”途,做维护就是工薪阶层,属于服务行业......11.自动化选择面广,学好单片机和PLC哪都吃得开,英语好的话外企也不是不可能......12.自动化本科学出来基本上和没学差不多,什么都懂,但是什么也不精,但是上研以后那就不得了了,硬件方面的发展不可限量。但硬件的东西不一定要到读研究生的时候才能做!本科生完全可以染指最新的技术;不要觉得那些东西很高深,做过之后;也就是平常的知识(或者工具)一样!鼓励现在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到公司寻找实习机会;不要觉得这是一道屏障,这只是心理屏障!
13.自动化的强势在于软件和硬件的结合;相比来说做硬件开发的提高更快,基本呈指数型增长!做软件开发最多是线型增长,希望大家能积极投身到这个行业中!
第二篇:自动化专业十大看家课程
自动化专业十大看家课程
好多人问我:自动化到底是干什么的?也许是因为这个专业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庞杂了,以至于自动化被称之为万能胶,干什么都行,却又都不专业,很大一部分同学上到大二大三还不知道自己具体能做什么,迷茫中便选择了转行,希望还在迷茫中的低年级的同学看了我的文章能有所帮助。
自动化专业是近几年高校教育改革中几个控制类专业合并后形成的宽口径专业,其实自动化就是搞控制的,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物理量,还说学自动化的人都要有控制的欲望。所谓控制就是指在工企业生产中对生产设备的输出暂态和稳态性能指标的控制,使生产达到最优。自动化本科阶段所开的课程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设置的。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对一台锅炉的水位进行控制,那么我们称锅炉的水位为被控量,首先,我们要对实际的系统建摸,于是便有了“系统辩识”这门课,接着我们要对输出量进行检测,便有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接着我们要根据期望的指标设计控制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中,基于PID参数整定的“经典控制理论”,基于计算机的“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集散控制”,对于传统PID控制,控制系统是由电子电路搭成的,于是便要学“电路”“数模电”,对于基于计算机的控制方法,除了要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外,掌握计算机的硬件是必不可少的,于是要学“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DSP”,软件编程更是一定要会的“C”“汇编”“数据库”“C++”,当然,我们还要学习编程的算法,微积分,线代,概率是基础,还要学“数值计算方法”“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专业的软件也是要掌握的“matlab”“PSPISE”“AOTOCAD”“PROTEL”,另外,我们还要对控制对象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受控对象一般是电机,于是有了“电机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由于受控对象大多为电器设备,所以对电器的运行控制和供电也要有所了解,于是有了“电器控制”“PLC”“工企业供电”,还有一些工程实践中的设计和方法,就有了“过程控制”这门课。总算说完了,自动化这个专业还是很有前途的,希望大家努力哦。个人感觉自动化这个专业还是挺有必要读研的,因为本科的口径太宽,读研的话能够学的更专一点。.以下几门基础课还是十分重要的:
1.高等数学(数学是以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基础,不要以为概率论没有用,特别是对想从事DSP(数字信号处理)工作的同学)
2.英语(不要以为过了4,6级就OK了,等用到的时候才觉得学的太少)
3.电路(基础中的基础,自动化专业考研科目)
4.自动控制理论(实现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自动化专业的看家科目,招牌课,考研科目)
5.微机原理(单片机,DSP等硬件的基础,考研科目,不要以为汇编语言太低级,它有其它高级语言所不能比的运行速度)
6.C/C++(不会编程,学会再多理论算法也没用武之地,特别是C,一定要达到精通才行)
7.数/模电(基础课,电子电路设计的基础)
8.DSP/单片机/PLC(精通其中任意一种硬件的结构和编程,找份好的工作十分轻松)
9.matlab(一个伟大的软件,很好的仿真平台,可以实现各种算法,并能实时查看运行结果和各种波形,高度集成的命令,对以后要读研的同学更是要熟练掌握)
10.电力电子技术(偏强电的一门课,不过十分有用,无论是考研复试还是找工作面试,都常会被问到)
第三篇: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报告(本站推荐)
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高考时,因为成绩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填志愿时没考虑专业的问题,只比较了各个大学的历年分数线就报了志愿。之后被交大工业工程专业录取时,我自己对专业也没有特别的喜好或其他想法。而通过大一时对专业的接触,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工业工程这种侧重管理的学科,而是对技术型的专业更感兴趣,经过比较,我最终选择了自动化专业。经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有时会觉得自动化的课程太过辛苦费脑,但从没觉得学习是枯燥的。学得累,却并不乏味。这跟大一时的状态完全是相反的。而在转专业之前,出于兴趣,我也曾查找过各种资料,来了解自动化这个专业。
人类使用自动化装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巴比伦、埃及等出现的自动计时漏壶。公元初世纪相继出现的中国的自动候风地动仪、中国的指南车等。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是1788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发明的蒸汽离心式调节器。第一次出现被控量的自动调节。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反馈放大器的诞生,各种电子式控制器在各种机械与电子装置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机构和系统的自动化工作。第三个里程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逐步形成基于数字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的一系列先进自动化模式与理念。70年代以来,随着智能技术和知识工程的普遍应用,现代的自动化装置及系统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交互能力、复杂行为的控制能力、高智能的决策行为。
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动化技术形成、局部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时期: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88年,J.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瓦特的这项发明开创了自动调节装置的研究和应用。在解决随之出现的自动调节装置的稳定性的过程中,数学家提出了判定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积累了设计和使用自动调节器的经验。
20世纪40年代是自动化技术和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批科学家为了解决军事上提出的火炮控制、鱼雷导航、飞机导航等技术问题,逐步形成了以分析和设计单变量控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经典控制理论与方法。机械、电气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手段。50年代以后,自动控制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始推广应用。它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形成了机械制造自动化;在石油、化工、冶金等连续生产过程中应用,对大规模的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形成了过程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使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出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航天技术的发展,涉及大量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用经典的控制理论已难于解决,于是产生了以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和状态空间法等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满足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控制手段,保证了其后的若干空间计划(如导弹的制导、航天器的控制)的实施。控制工作者从过去那种只依据传递函数来考虑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过渡到用状态空间法来考虑系统内部结构,是控制工作者对控制系统规律认识的一个飞跃。
6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产生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结构。与此同时,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也发展起来,出现了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电子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向综合最优化发展。
70年代中期,自动化的应用开始面向大规模、复杂的系统,如大型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钢铁联合企业、国民经济系统等,它不仅要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最优控制和管理,而且还要对未来系统进行最优筹划和设计,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已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于是出现了大系统理论与方法。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管理自动化取得较大进步,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与此同时,人类开始综合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医疗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研制出柔性制造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等高级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控制方面的应用成为自动化发展的新兴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主要是针对被控对象、环境、控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提出来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复杂的信息模式,庞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难以辨识。
自动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或者说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这实质上是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观点。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的概念已扩展为用机器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或辅助脑力劳动,以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自动化的概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70年代以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开始转变为复杂的系统控制和智能控制,并在国防、科研、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更大规模的自动化得以实现,例如大型企业的综台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等。对于自动化的应用,也正从工程领域逐渐扩展到非工程领域,例如医疗、人口控制、经济管理等领域。自动化将对人的智能进行更大的模仿,在工业生产、宇宙探测、海洋开发等领域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疗诊断、地质勘察等领域专家系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现在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交通。而我们学校本身就拥有交通特色,所以我对交通方面的自动化应用也比较关心。11年的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时,因为在距温州不远的杭州读高中,所以当时处处可听可闻关于事故的报道、跟踪。那时除了觉得这是一起过于惨烈的意外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感觉。但现在,作为刚刚入门自动化的学生,我再查找当时的资料,却可以发现这绝不是意外这么简单。
自动化在交通上的使用,比如综合运用计算机、通信、检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目的是实现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使得交通运输变得更加安全、快捷、舒适、准点和经济。
而在7.23列车追尾事故中,信号系统遭受了怀疑。信号系统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堪称“高铁运行的中枢神经”。事故中,D301、D3115两趟列车均采用的是CTCS-2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此外,调查认定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可以看出,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而事故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动控制方面的缺陷。计算机或机械自有它的严谨性、准确性,但却缺少了同人一样的应变能力与调节能力,所以要想是机器更加安全可靠,必须要有严密周到的自动控制体系。
作为生活中处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自动化所肩负的,不止有效率上的提高,更要保障所有流程的安全可靠。这也是我们学习自动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正中.浅谈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J].西安航空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1).【2】 蔡宏志.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J].价值工程,2011,30(35).【3】 王成红.关于自动化领域中若干基础科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4】 徐惠钢.自动化学科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12).【5】 马国华.自动化软件平台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应,2010,36(3)
第四篇: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
主要理论课程(1)《电路分析》基本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分析方法、交流电路,85学时,4学分。(2)《电子技术》基本内容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力电子等,80学时,4学分。(3)《电机与电力拖动》基本内容包括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特种电机等,60学时,3学分。(4)《电气测量》基本内容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电能、电阻等的测量,示波器的使用等,60学时,3学分。(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本内容包括单片机原理与使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等,60学时,3学分。(6)《建筑电气自动控制》基本内容包括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典型控制环节、可编程序控制器、给排水系统的控制、空调与制冷系统、锅炉控制、建筑机械的控制等,60学时,3学分。(7)《建筑供电与照明》基本内容包括供电系统的构成、负荷和短路计算、防雷、接地、照明的基本知识,建筑供电、照明系统的设计等,75学时,4学分。(8)《电气设备安装工艺》基本内容包括室内配线工程、照明装置安装、架空线路安装、电缆线路安装、母线安装、变配电设备安装、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等,75学时,4学分。(9)《建筑弱电技术》基本内容包括有线电视、闭路监控、电话、公共广播、保安系统、综合布线、弱电系统电源与接地等,60学时,3学分。(10)《自动消防》基本内容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装置、自动灭火系统等,60学时,3学分。(11)《电气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基本内容包括流水作业、网络计划法、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建设工程合同与信息管理等,60学时,3学分。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机械基础实训1周(2)房屋构造参观实习1周(3)工程测量实习1周(4)电子技术操作实习1周(5)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实训1周(6)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设计2周(7)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实训2周(8)自动消防课程设计1周(9)建筑弱电系统课程设计1周(10)电工实训2周(11)电气安装系统实训2周(12)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1周(13)建筑电气专业毕业设计9周(14)建筑电气专业生产实习2周(15)建筑电气专业毕业实习8周(16)建筑电气专业毕业答辩1周9专业特色本专业为院级教改试点专业。
第五篇: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面试常用课程复习
1,中心点接地,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缺点:这种运行方式发生一相对地绝缘破坏时,就构成单相短路,供电中断,可靠性会降低。
2、从三相绕组的三个端头引出的三根导线叫做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