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鲁特旗三代粘虫技术规程
扎鲁特旗2012年三代粘虫防治技术方案
粘虫是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以幼虫暴食小麦、玉米、稻谷等作物叶片,当一片地被吃光叶片后,幼虫常成群列队迁到相邻田地危害,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在防治过程中,首先要看好粘虫的发生情况,包括虫源发散点、扩展迁移方向、虫口密度、虫龄、危害程度等,根据现场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防治方法。今年我旗三代粘虫发生较重,防治形势相当严峻,为做好这次防治工作,特制定粘虫防治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粘虫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粘虫又叫行军虫、剃枝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3-45毫米,由翅尖向斜后方有1条暗褐色条纹;卵:卵粒馒头形,表面有网状脊纹。卵块由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每个卵块有卵粒20-40粒;幼虫:成长幼虫体长38毫米左右。体色多变,有各种色彩,发生量少时体呈淡褐色,大发生时体呈浓黑色。头部中央沿蜕裂线有一“八”字形纹,黑褐色,腹面污黄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玉米植株基部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4—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转移危害,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6
龄后化蛹羽化,向南方迁飞。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幼虫发生量大且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
二、防治技术方法
(一)认真检查虫情
1、计算虫口密度
发现虫情后,玉米田按百株计算三代粘虫数量,认真查找粘虫,做到准确无误,及时掌握发生动态,突发虫情随时报告,确保对三代粘虫的适时监控和信息的快速上报。一般虫口密度在20头/百株以上时,应马上采取防治措施。
2、观察虫龄
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粘虫在北方不越冬,初孵幼虫腹足未全发育,所以行走如尺蠖;一般按照虫体大小及受害叶片特征进行虫龄判断。幼虫共6龄,1-2龄幼虫虫体较小,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4龄后虫体长度约18毫米,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进入暴食期,幼虫体长约为30毫米左右,受害植株叶片呈花叶状,个别玉米植株花丝被嗑断,导致受害玉米田产量严重减产。
(二)防治措施
今年我旗二代粘虫在六月下旬发生,中部农区玉米田发生较重,各地防治较为及时,用药剂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
法,很好的控制了二代粘虫的蔓延危害,二代粘虫成虫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三代粘虫卵基数相对较低。但由于南方粘虫成虫的迁移危害,以及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导致我旗发生特点呈现点块分区域发生,各地区发生程度不同、虫口数量不一。
(1)建封锁带防止幼虫转移危害
在防治过程中,应首先控制粘虫迁移危害,再考虑杀灭粘虫,降低虫害损失。虫口密度较大时,在发生粘虫的玉米田周围,可以用此次防治提供的高效氯氰菊酯500-800倍液,重复喷洒两到三次,喷成4米以上药带。如果相邻受害田的是草牧场,药带宽度应20米以上,最好每日喷洒一到两次;也可以用2.5%的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用辛硫磷乳油100克加适量水,拌砂土3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
(2)根据虫情发生特点重点防治
根据虫口密度,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虫口密度在百株100头以上的地块,应重点防治。特别严重的,应在午后用喷药车进地防治,或垄间舍田开道,机动喷雾防治。
根据虫龄结构特点,制定用药标准。虫龄在一到二龄的,马上药剂喷雾防治;发生虫情的地块如果三代粘虫幼虫大多是三龄到五龄时,正处于暴食期间,应抽调人力物力重点隔离消灭,因其抗药性较强,可适当加大药量,但浓度不宜过
高,以防操作人员发生中毒事件。
(三)防治器械
包括大型喷雾车、小型机动喷药车、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等。
(四)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
(1)低龄幼虫期可用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灭幼脲1号、灭幼脲2号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粘虫幼虫效果好,且不杀伤天敌。
(2)玉米田虫口密度达20头/每百株以上时,每亩可用
4.5%高效氯氰菊酯50-100毫升加水30千克、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或用5%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5%氰戊菊酯(来福灵)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注意事项
1、喷药时要精准兑水,保证药效。虫龄较大时可以适当加大药量,但不要过大,以防中毒事件发生。喷药要均匀、全面、不留死角,特别是田边和田间杂草,尽量不要遗漏。喷药时间不宜过早,早晨露水稍干后再开始防治,傍晚可增加防治时间,防治效果更佳。操作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绝对禁止酒后或抽烟操
作,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喷药,以免中毒。如发生头晕、恶心、呼吸急促现象,立即离开现场,脱掉操作服装,到医院诊治。
第二篇:粘虫防治方案
附件:
二代粘虫防治技术方案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以幼虫暴食小麦、玉米等作物叶片,当一块小麦田、玉米田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因降雨较多,今年我省小麦、玉米长势良好,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粘虫的发生。当前,二代粘虫正在从小麦田向玉米田转移为害。为指导生产做好防治,制定粘虫防治技术方案,供各地防治参考。
一、防治策略
粘虫具有繁殖速度快,短期内暴发成灾的特性,尤其是幼虫3龄以后不仅取食量暴增,是造成危害的重要时期,而且抗药性增强,难以防治。因此,防治中一是控制成虫发生,减少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二是把好幼虫3龄暴食危害之前防治关,三是必须大面积连片防治,控制重发生田害虫发生转移为害。
二、防治技术
(一)防治成虫产卵。利用粘虫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枯叶上产卵的习性,在麦田和玉米田每亩插60-100个枯草把,5天换一次新草把,把换下的枯草把集中烧毁,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二)建封锁带防治幼虫转移。虫口密度较大时,在小麦收割时,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用2.5%的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玉米田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加适量水,拌砂土3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
(三)及时防治幼虫。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东南部地区在7月上、中旬,中部地区在7月中、下旬)。当小麦田虫口密度达25-30头/平方米、玉米田虫口密度达30头/每百株以上时,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40%毒死稗(乐斯本)乳油、75-10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或用5%灭扫利乳油、5%来福灵乳油、2.5%功夫乳油、2.5%敌杀死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施药时间多应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要求喷雾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上述药剂中辛硫磷、敌敌畏对高梁敏感,不得在高梁上使用,同时应防治喷雾时漂移对高梁造成药害。
第三篇:2012年粘虫暴发原因浅析
2012年北方粘虫暴发原因浅析
2012年8月上中旬,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地区爆发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西等8省市,发生粘虫已超过5000万亩,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发生面积大,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成为今年粘虫发生的显著特点。三代粘虫为什么大发生?就需要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粘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玉米粘虫又称五色虫、行军虫、食性较杂,具有迁飞性
和暴食性,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蚕食后造成玉米缺刻,大发
生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光杆,造成严重减产和绝收。
玉米粘虫喜温暖高湿。在粘虫低龄期阶段,持续高温,降雨偏多,对粘虫的发生、繁殖危害权其有利。玉米粘虫幼虫以夜间活动较多,阴天和虫口密度大时,白天也能危害,幼虫还具有假死性和迁入土中的习性。粘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直接影响到了发生程度。
二、气候影响
今年北方降水量偏多,尤其是7月下旬,降水异常偏多,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由于受到这些气候因素的影响,粘虫无法向南方迁飞。粘虫是迁飞性害虫,每年南北 1
往返迁飞,春天由南方飞往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回南方。迁飞时受大气环流影响很大。今年东北和华北的二代粘虫化蛹羽化后,粘虫蛾本应于7月下旬向南方迁飞,但该时段降水偏多,连降暴雨,多沉降气流,使粘虫无法迁飞,迁飞中的粘虫被迫降落,在当地发生危害。这是今年粘虫大发生的气候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三、虫口基数偏大
由于2010年冬天温度偏低,2011年夏天高温,导致大部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较轻,达到防治指标的农作物面积不大,不需要进行防控,使其粘虫越冬种群数量相对较高,为2012年的大发生提供了虫源基数。今年6月发生的二代粘虫,防治面积少,也造成残留虫量多,这是三代粘虫大发生的内在原因。
四、食源充足
粘虫最喜食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东北和华北是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的主要产区,东北到处都可以看到玉米的海洋田,由于降雨多,植株高大繁茂,叶片浓密。另外,今年雨水充足,杂草大发生,出现大量的草荒地,这也给粘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五、重视程度不够、用药不及时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爆发性、杂食性害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非常具有隐蔽性,幼虫3令前不易发现。所以在幼
龄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及时用药,等发现时已是5—6令,进入了暴食期,食量最大,短时间爆发成灾,将作物吃光杆,造成减产绝收,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防治粘虫。
三代粘虫已多年未大发生,也造成了麻痹心理。今年突然爆发,值得认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摸清发生规律,提高监测和预警水平,防患于未然,才能打主动仗。
针对今年粘虫的暴发,特提出了一些建议。
1、把握防治粘虫最佳时期,一般最好在3龄之前,那时候食量小,抗药性低。粘虫的防治指标为每百株30头。等到粘虫已经处于5-6龄的暴食期时,就已经偏晚,减产已经造成。
2、加强华北地区3代粘虫成虫的监测。粘虫在华北地区可以发生3-4代,如果防治不彻底,气候条件适宜,会造成4代粘虫继续发生危害,因此,应加强监测,开展早期预警,主动出击,把危害降到最低。
3、建议国家各级财政,事先留出一些突发性农作物病虫灾害的应急防控资金,各级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做好农药和药械的储备,健全和完善专业化的防控队伍,做到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
4、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监测、早期预警研究和农作物病虫害暴发危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5、针对一些突发性、暴发性的重大病虫害,加强迁飞流行规律,暴发危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控制其大暴
发和应急防控提供技术储备。
6、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建设和经费支持,强化田间监测和预测预报等公益性工作。做到对突发性和暴发性病虫害及早发现,及时预警,确保有效防控。
7、灵活机动。根据灾害性天气的日趋频繁,每年的气候复杂多变,就要摒弃一些陈旧的思路,随机应变,做到测、防、治的协调统一。
第四篇:二代粘虫主要防治技术
二代粘虫主要防治技术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预测,2013年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中等以上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大发生风险较高。
在防控策略上,要加强越冬区和一代粘虫多发区防控,降低其向二代多发区和三代多发区迁入危害;前期重点防治小麦上粘虫,控制粘虫中后期向水稻和玉米上转移危害;严重发生区在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集中连片施药普治。
在防控区域上要抓重点。其中,粘虫二代多发区主要包括东北三省,黄淮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省北部、西南、西北等地区,年发生2~3个世代,以第二代发生数量最多,主要在6、7月为害小麦、玉米、谷子等,此时重点防控小麦、玉米和谷子上粘虫。但在局部地区(辽西、辽南)第三代幼虫也发生数量较多,于秋季8月为害玉米、谷子、高粱,此时重点防控玉米上粘虫。三代多发区包括河北省中、南、西部,山东省西、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等地区,年发生3~4个世代,以第三代发生数量最多和发生频率最高,主要在7、8月为害谷子、玉米等作物,此时重点防控玉米上粘虫。恒信一农整理了粘虫主要防治技术。
成虫诱杀技术(1)谷草把法。一般扎直径为5厘米的草把,每亩插60~100个,5天更换一次,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以消灭粘虫卵。(2)糖醋法。取红糖350克、白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克,制成糖醋诱液,置于盆内,放在田间1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3)性诱捕法。用配置粘虫性诱芯的干式诱捕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田间,诱杀成虫。(4)杀虫灯法。在成虫发生期,于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夜间开灯,诱杀成虫。
幼虫防治技术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1)生物农药:在粘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2)化学农药: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当小麦或水稻田虫口密度达10头/平方米以上、玉米田虫口密度达50头/百株以上时,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封锁隔离技术在粘虫幼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挖深沟,对掉入沟内的粘虫集中处理,阻止其继续迁移;或撒15厘米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小麦、玉米田可撒施辛硫磷毒土,建立隔离带。
保护利用天敌技术释放赤眼蜂或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青蛙等天敌防治粘虫。
第五篇:2012二代粘虫防治总结
景泰县二代粘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
2012年7月10日景泰县草窝滩、上沙沃、漫水滩、红水、喜泉等乡(镇)发生二代粘虫,农技中心及时向县农牧局、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反映了发生情况,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高度重视,7月12日县政府召开了各乡(镇)及农业部门紧急动员防治会议,进行了统一部署和详细安排,全县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防虫灭虫战。现将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二代粘虫发生防治情况:
1、发生原因。由于我县6月份降水41.5㎜,较常年偏多3成,气候条件适宜于粘虫发生,加之迁入蛾量大,小麦长势好,倒伏面积较大,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粘虫成虫的产卵及孵化。
2、发生情况。景泰县二代粘虫中度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18.7万亩,其中小麦8.2万亩,玉米10.5万亩。
麦田发生情况。全县麦田二代粘虫发生面积约8.2万亩。据7月10日在我县草窝滩、上沙沃、漫水滩、红水、喜泉、一条山、芦阳等乡镇的部分麦田调查,虫田率65.6%,虫田虫点率75%,虫口密度一般为8~10头/平方米。较重面积3.2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20~30头/平方米。调查发现粘虫由麦田向玉米、枸杞田迁移。
玉米田发生情况。玉米发生面积约为10.5万亩,平均虫口密度21.5头/百株。较重面积6.3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30.7头/百株。粘虫在邻近麦田的玉米、胡麻、枸杞等地块不同程度地均已发生,主要分布在地边。
3防治情况。全县防治面积15.9万亩(次)。其中小麦4.7万亩,玉米11.2万亩。发放农药7000公斤,出动机动喷雾器200台(次),手动喷雾器15700台(次),投入劳力1.87万人(次),防效达93%以上,效果显著,粘虫危害基本得到控制。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二代粘虫发生后,农技中心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农业主管部门汇报。针对我县二代粘虫发生特点,7月12日政府副县长肖进银亲自主持召开紧急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虫害防治和虫情监测,及时汇报,坚决打好虫害防治的攻坚战。省市业务部门在第一时间调集农药并组织业务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物技保障。农技中心制定了《二代粘虫防控技术方案》,部署夏秋农作物二代粘虫的防治工作,同时成立二代粘虫防控领导小组,检查督促防治工作。7月13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立即召开会议,成立乡镇防控小组,开展了虫害防控工作。
2、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放虫害信息。县农技中心在虫害发生初期,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农作物病虫调查规范和省、市植保站的测报要求,安排专人和车辆,在各乡镇进行调查,密切监测小麦、玉米粘虫发生动态,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粘虫发生信息,发布虫害警报3期。同时向县政府发送二代粘虫发生防治信息3期,为科学防治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联合作战,确保防治工作开展有序。二代粘虫发生以来,采取省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联动,省市业务部门监督、指导;县农技中心发放农药,提供防治方法,安排技术人员22人现场跟踪指导;乡、村干部积极组织农户进行群防群治。在农技人员、乡镇干部和农户的密切配合下,防治工作全面有序,达到防虫灭虫效果。
4、强化宣传培训,技物服务到位。我县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广播、电视、宣传单及乡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粘虫防治的技术和重要意义,省、县两级调入农药7000公斤,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重点乡镇同乡干部进村入户,积极开展联防联治,有效控制了虫害的危害,保护了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5、防治方法合理详尽,农药分配轻重结合。根据粘虫发生特点,组织专家提出合理详细的防治方法。一是建立封锁带防治幼虫转移。在小麦即将收割时,针对虫口密度较大的麦田周边的玉米、枸杞、马铃薯等田块用2.5%的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加适量水,拌砂土3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二是科学使用化学药剂,从农药种类、使用量、浓度、防治适期、喷雾时间等做详细指导并打印成彩页20000多份,发放群众。①亩用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②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3%阿维.高氯10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雾防治。三是采取重发区优先供应农药的办法,草窝滩镇3000公斤、红水镇2000公斤、上沙沃镇1000公斤、漫水滩乡1000公斤。发生较轻乡镇组织农户自防。做到防治一点控制一片,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二代粘虫发生后,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积极指导防治,虽然未造成重大虫害,但由于农户分散种植,防治时间不到位,出现部分田块漏防现象。二是防治经费的短缺,致使农药补助面小,部分自筹防治的农户思想松散,不积极配合,对作物产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三是二代粘虫后期调查工作相对滞后,粘虫化蛹及羽化率尚不清楚。
二O一二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