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知识更新公需课作业
2012年知识更新公需课作业
1、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
定义: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创立的,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简单地说,TRIZ第一就是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小化,原则是在系统能够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系统;第二是定义系统的技术矛盾,并为矛盾建立“问题模型”;然后分析该问题模型,定义问题所包含时间和空间,利用物-场分析法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资源;接下来,定义系统的最终理想解。
主要内容: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ⅰ创新思维方法与剖分析方法
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ⅱ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能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ⅲ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ⅳ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介绍了TRIZ基本理论和主要工具,探讨了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针对其在解决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应用改进建议。我们相信随着TRIZ理论的发展,其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操作性会愈来愈强,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成为解决生产管理领域创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资源有哪些类型?请为信息资源和能源资源举例。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举例:
信息资源是指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的,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信息资源与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一样同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且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
一种观点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资源包括下述几个部分: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3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4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举例能源资源:
(1)按其形态、特性或转换和利用的层次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介分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按形成,可分为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且不改变其形态的一次能源或初级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经过自然的或人工的加工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二次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酒精、煤气、热水氢能等。
(2)按能否再生,可分为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须经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等。
(3)按对环境影响程度,可分为清洁型能源,如风能、潮汐能发电;污染型能源,如煤炭。
(4)按利用情况,可分为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大部分是天然和可再生的,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5)按来源分为四类:一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太阳辐射和间接来自太阳能的煤炭、生物能等;二是蕴藏于地球内部的地热能,三是各种核然,即原子核能;四是月亮、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相互吸引所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6)按形成,可分为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且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一次能源或初级能源,如地热能;经过自然的或人工的加工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二次能源,如火电。
3、请在下列叙述中提取技术矛盾。
在下大雪的时候,机场往往用强力鼓风机来清除跑道上的积雪。但是,如果在积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强力鼓风机往往也不能有效地清除积雪。所以需要提高鼓风气流的速度,即为鼓风机提供更大的动力。
图1.积雪量大时,鼓风机不能有效除雪
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用“周期性动作”原理来解决这个技术矛盾。
脉冲装置让空气流按照一定的脉冲频率排出。这种脉冲气流的除雪效率是相同功率、连续气流除雪效率的两倍。
图2.使用脉冲装置的更有效除雪
4、请用技术系统完备性法则解释帆船运输系统。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必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动力装置 传输装置 执行装置 控制闲置 技术系统法则1:完备性法则
系统如果缺少其中任一部件,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如果系统中的任一部件失效,整个技术系统也无法“幸存”。
例:帆船的运输系统能源动力装置帆传动装置桅杆执行装置船体对象水
第二篇:公需课知识更新学习体会
电气工程公需课知识更新学习体会
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学习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特别是公需科目的学习收获颇丰,感想颇多,主要表现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了学习观念。通过反复收看授课教师的讲座课件,本人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终身学习观念得到切实增强。
2、拓宽了视野。这次培训,不仅安排了高等教育专业知识讲座,还在更深层次上开始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使学习者不仅扩展了知识层面,开阔了视野,还增强了在最新高等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工作能力。
3、提高了理论水平。尽管我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各位老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践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知识更新给了我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让我得以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的工作,看待我的缺点和不足。
具体地说,通过学习公需科目创新能力建设及其基本理论,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意识,懂得了创新能力及其领域。
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认真理解和学习创新知识,深入研究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团队创新、学习创新等内容。通过了解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明确创新理念与理论对于整个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从系统创新的角度深刻理解专业创新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从而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以便于深刻体会理念与理论创新对于整个创新实践活动的价值及优先地位。只有深该理解和认识到其实质,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学习团队创新使我了解了团队、团队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掌握了团队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必备条件,从而形成对团队创新的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团队创新与组织其他创新如理念创新、制度模式创新、学习创新、技术创新等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做到团队创新理论和团队创新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通过对创新能力建设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创新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各个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科技工作需要更新的两个重要的观念:第一,要更新自己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研究,勇于创新的科技工作者。
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其主要途径有:
1、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着实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实质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
2、勤于学习、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必须以扎实的知识体系为支撑,而勤奋学习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勤奋学习对于人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已经取代了资本在生产要素构成中的主导地位,知识成为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可以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增值,形成和创造新的知识。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要认真学好理论知识。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行动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创新才会有明确的方向与目的;二要努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要注意了解现代科技新知识,掌握最新科技发展的方向;三要认真学习实践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只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才会获得创新的灵感;四要认真学好历史知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只有深刻了解历史,才能准确把握现实,正确走向未来。
3、了解工作、熟悉工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必须了解工作历史、工作过程、工作现状,不断提高对工作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一名具有创造力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工
作的实际,还要了解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审视工作,高屋建瓴,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为创新奠定基础。
4、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技能。创新思维技能的学习,就是要帮助科技人员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中,尽快理出头绪,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法训练。要敢于异想天开,突破思维定势,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演绎,去粗取精,对前面的想法、对策和方案进行论证,最后创造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总是要遇到困难的,任何创新或多或少都要打破原有的平衡,都会带来一些麻烦,产生一些阻力。缺乏了工作的主动性,没有主动创新的意识,创新就无从谈起,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
6、营造良好的社会机制。任何创新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要使科技人员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和争相创新,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机制。如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保护机制、创新发展机制等等。要保证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包括在职学习、脱产进修等,使他们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动态,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归纳总结材料谢谢被采用的学友
2011年6月7日
第三篇: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公需课作业
1、结合案例分析网络游戏装备是否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
经法院审理认为,玩家与网络游戏运营商双方形成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由于原、被告之间没有签定其他的合同文本,双方之间所形成的消费者与服务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应适用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被告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欠缺,应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审理法官还认为,关于丢失装备的价值,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玩家参与游戏需支付费用,可获得游戏时间和装备的游戏卡均需以货币购买,这些事实均反映出作为游戏主要产品之一的虚拟装备具有价值含量。
案例分析:本案纠纷虽然是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决的,但前提是网络游戏的装备属于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
2、什么是著作权?公益性广告的广告词有无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著作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者均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广义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狭义著作权仅指作者对作品享有的权利。公益性广告的广告词有著作权。
3、什么是邻接权?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权,是指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作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邻接权体现了对传播作品过程中付出的创造性劳动的保护,具体包括表演者的权利、音像制作者的权利、广播组织者的权利和图书出版者的权利。
4.谈谈商标山寨现象背后的我国商标权保护?
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行政查处程序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1)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2)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3)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4)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行政处罚
(1)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的,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
侵犯商标权的民事法律责任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已经给予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民事制裁。
2、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人民法院还可以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商标标识和专门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制裁决定。
3、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能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侵犯注册商标犯罪的刑事责任
《商标法》和《刑法》规定,侵犯注册商标权构成犯罪的有:假冒注册商标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对侵犯注册商标罪的刑事制裁主要表现为:
1.自然人构成侵犯注册商标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销售金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以刑罚。5.简述学习本专业讲座课后心得体会
通过知识产权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了商标在知识产权中的重要地位,也了解了什么是商标,什么是山寨。有个帖子中列举了两种山寨文化现象:一个是经营油炸鸡腿的路边小摊,打着“啃得鸡”的招牌,并配有一只大公鸡的图案;另一个是某手机销售商销售“NCKIA”的手机。此帖的跟帖若干,对啃得鸡炸鸡腿和NCKIA手机两种山寨文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对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大家的观点却大致相同,即啃得鸡炸鸡腿不构成商标侵权,NCKIA手机构成商标侵权。理由是“啃得鸡”虽与“肯德基”读音相同,但这种相同只会引起相关公众的戏谑式关注,而绝对不会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是肯德基,或是与肯德基有何联系;而NCKIA与NOKIA极为近似,且都使用于手机上,极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属于“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的”典型商标侵权行为。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现行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主要是“误导相关公众”,即除了将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了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可直接认定为侵权外,其余的情形商标法或相关司法解释均规定需对相关公众造成误认或误导才可,其理论依据即是传统的混淆理论。而在当今山寨文化横行的时代,此混淆理论还能否对商标使用行为进行有效地规制,对被仿的驰名商标能否予以合理地保护呢?笔者认为,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何为混淆理论
为确保消费者将商品与其生产者正确联系在一起,而不致发生混淆误认,以混淆作为商标保护的评判标准,制止“混淆的可能”,这便是传统的混淆理论。混淆理论是一种从商标原始的指引功能角度对商标权利予以保护的理论。原始意义上商标的功能在于区别商品和服务的来源,是为了将一个生产者或经营者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生产者或经营者的产品或者服务区别开来。任何能够将某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来的标记或标记组合,均可能够构成商标。这样可以帮助商标所有人推销其商品或服务,并可以帮助消费者在同类竞争产品或服务中做出选择。如果商标近似并且指定使用之商品亦类似则可能导致相关公众产生混淆,相关公众也无从知悉商品的来源,无法对其建立信任。
传统混淆理论认为,商标混淆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而消费者的这种误认又最终导致了商标权利人的损失,这正是商标权人极力主张打假的原因所在。具体说来,混淆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混淆或者狭义的混淆,即消费者无从分辨或者混同两个事实上产自不同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一种是间接混淆或者广义的混淆,即消费者很清楚某一商品不可能由某一企业直接生产,但却可能认为该企业与实际生产者之间存在某种许可、赞助、参股或者商品化关系,总之由该企业对商品的生产实施最终控制,但实际上不存在该种关系。我国现行商标立法在有关混淆问题的规定中只涉及到对直接混淆的规制,即禁止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确保消费者与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正确联系起来而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保护消费者免遭欺诈。
传统混淆理论可以说是一切商标保护制度的理论基础,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首先也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我国《商标法》也规定禁止他人通过各种方式混淆驰名商标,《商标法》第十三条将“制止混淆”表述为:“就相同或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攀仿、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执法实际表明,仅仅从相关公众是否构成混淆或误认即商标的指引性来保护商标权已明显不足,尤其是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更显力不从心。
二、混淆理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局限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由于驰名商标具有强烈的识别性、财产性及巨额的价值性,社会上借助驰名商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和广泛知名度,对驰名商标进行跨类使用或变异使用的情形非常频繁、复杂,俗称“山寨文化”,如将娃哈哈商标用于家具上、上述案例中的“啃得鸡”炸鸡腿等等,其都不会导致相关公众误认误购。此时,以混淆理论是无法认定其商标侵权的。但这对驰名商标权利人却有着隐性的侵害——如果驰名商标被他人如此反复使用,久而久之,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将会减弱,其商标价值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再单纯地用传统混淆理论来保护驰名商标就显得力不从心,就会对新类型的驰名商标侵权行为束手无策。因此,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应当突破传统混淆理论的束缚,扩大保护范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出现了一些引用“反淡化理论”保护驰名商标的审判案例,这对于我们工商部门开展保护驰名商标的行政执法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保护驰名商标应引入反淡化理论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弱化使用,即通常所说的“搭便车”。弱化是一种典型的商标淡化形式,指无权使用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标志用于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从而削弱了该驰名或知名商标与其商品间的特定联系的行为。如将娃哈哈商标用于家具上,普通消费者不会将家具与娃哈哈饮料相混淆,该买家具还是会买家具,该买饮料还是会选择饮料,但如果长此以往,“娃哈哈”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势必会逐渐下降。
第二,丑化使用,即通常所说的“傍名牌”,又可称之为玷污,是指将驰名或知名商标使用在对该商标的良好信誉会产生贬低、污损作用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降低了该商标的价值,甚至还污损了该商标与其特定商品相联系所唤起的人们的认可度。如上述案例中的“啃得鸡”炸鸡腿是绝不会导致相关公众混淆的,但事实上丑化了“肯德基”的形象,降低了“肯德基”的价值。
第三,退化使用。即由于侵权人的行为或商标的不正当使用,使他人的驰名或知名商标的显著性丧失。如历史上,“阿斯匹林”、“Jeep”、“84”都曾是商标,现在则成了相关商品的通用名称。
反淡化理论就是禁止一切商标淡化行为以保护驰名商标权利的理论。反淡化所依据的是商标信誉价值,一个商标一旦驰名,可以通过其蕴涵的声誉和价值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社会色彩和意义,不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附着物,本身已经具有了独立的价值,其主要功能不仅在于标志商品或服务的来源,更重要的是体现其所有者的信誉和名声,这是一般的商标不具有或至少不那么显著的性质。而商标淡化行为人不正当的利用了被淡化商标已有的市场声誉和市场成果,在客观上造成了对该商标显著性的淡化,从而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当的经济利益。因此,反淡化理论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混淆,更是为了防止驰名商标的声誉受到不法竞争的损害。从这一意义上讲,反淡化理论可以大大增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
反淡化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保护商标权利,不考虑混淆的可能性;所禁止的行为不再是欺骗地误导消费者,而是禁止使用该商标本身。因此,在判定商标淡化行为是否成立时,不需要考虑驰名商标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也勿需考虑存在混淆、误认的可能,商标的“驰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即只要他人未经允许将驰名商标用于其他商品或服务上,即“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权利即受到了侵犯。在法律未明确制定反淡化条款之前,可以依据现行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他人在不相同或者不类似商品上擅自使用与当事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对是否构成侵犯驰名商标权利进行审查。在适用法律处理方面,则可以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予以定性处理。
第四篇:14年林业知识更新公需作业二
1.结合案例分析网络游戏装备是否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 答: 案例: 网络游戏装备的纠纷
案情介绍:李某在两年时间里,在一个名叫“红月”的游戏里积累和购买了各种虚拟“生化武器”几十种,这些装备使他一度驰骋在虚拟世界的战场上。2008年2月的一天,当他再次进入游戏时,却发现自己在服务器的账号内所有的虚拟装备丢失,其中包括自己最心爱的3个头盔、1个战甲和2个毒药等物品。于是,李某先与游戏运营商交涉,希望找到盗走其武器的玩家,结果游戏运营商以“玩家资料属个人隐私,不能提供”为由拒绝。李宏晨又到公安机关报案,也没有得到解决。他又一纸诉状将游戏运营商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告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庭。
经法院审理认为,玩家与网络游戏运营商双方形成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由于原、被告之间没有签定其他的合同文本,双方之间所形成的消费者与服务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应适用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被告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欠缺,应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审理法官还认为,关于丢失装备的价值,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玩家参与游戏需支付费用,可获得游戏时间和装备的游戏卡均需以货币购买,这些事实均反映出作为游戏主要产品之一的虚拟装备具有价值含量。
案例分析:本案纠纷虽然是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决的,但前提是网络游戏的装备属于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
2.论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途径。答:地理标志是鉴别原产于一成员国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地区或一地点的产品的标志,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确定的特性应主要决定于其原产地。因此,地理标志主要用于鉴别某一产品的产地,即是该产品的产地标志。地理标志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地理标志”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标识,系知识产权的一种。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分类而言,“地理标志”不属于“创造性成果权”,而应归类为“识别性标记权”,对其的保护完全是基于维护正常的、诚信的贸易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促进有地域特色的商品的发展而确立的。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的工作,自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之后就开始了。1987年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就曾指示北京市工商局保护“丹麦牛油曲奇”原产地名称;1989年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又批复保护“Champagne香槟”原产地名称。1993年,我国修改后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第6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1994年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第2条的规定进一步首次明确了地理标志可以证明商标进行注册和保护,2002年8月11日颁布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更明确了“地理标志”可以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请注册,予以保护。
3.根据最新商标法的规定,驰名商标制度有什么改变?
答:商标法修正案草案2013年6月26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按照“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原则,规定“较长时间持续使用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驰名商标保护。草案明确禁止生产、经营者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4.论商号权的性质
对商号权权利属性,我国有人认为“商号权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对其注册的商号所享有的专用权,其内容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在权利类型上属于知识产权”。商号权应作为知识产权规定于有关知识产权法中,而不应作为人身权规定于民法人身权部分。而且《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也将商号权纳入知识产权之列,加以保护。
(二)财产权说。
该学说认为商号权是一种主要以财产权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商号权不但可以给其使用人直接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而且该权利可以转让和继承,成为转让和继承的客体,权利人也可以享有转让利益。因此,商号权应属于无形财产权的一种,而不能被认为是人格权。因为属于人格权的公民姓名权是不能被作为转让或继承的标的的。
(三)人格权说。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商主体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立法律人格,其人格权内容的具体表现是商号权、名誉权、荣誉权、商业形象权等名称权的客体是法人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的人格利益,名称是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的必要条件。其次,名称权具有人格权的全部特征,是固有、专属和必备的权利。再次,名称权具有某些无形财产权的属性,但这是其附属性质而非本质属性。因此,名称权(商号权)是人格权。
(四)双重性质权利说。
这种观点认为商号权既是一种人身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商号权既与商主体本身有紧密联系,又是商主体财产的一部分。一方面,对于法人等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来说,拥有自己的名称是其民事主体资格的必然归结,即使对于那些不具备权利能力的社会组织来说,它们要以团体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也必须享有名称权。另一方面,名称权也具备财产权的属性,其中,名称的转让和许可使用权完全可以作为财产权的标的。由于名称无固定形态,故属于所谓无体财产。根据该说的观点,商业名称权既具有姓名权的排他效力,又具有财产权的创设效力,可以转让与继承。
第五篇:2010公需课作业
2010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知识更新培训(初级职称)公需课作业
1、什么是创新?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务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
创新的基本特性:
1)、创新的起点在于问题,2)、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3)、创新的本质在于新颖,4)、创新的基础在于继承,5)、创新的目的在于发展。
案例
1、神舟飞船的创新。①定义上创新。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什么是创新?根据中国的需要,运用中国的办法解决中国问题,这就是创新”。②是模仿创新的典范。△是模仿但不是从头做起,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跨越式发展,并有改进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增强国家的地位。△神州飞船照片。△KM6的照片。(不但学,反而出口)。△强调模仿创新是大量使用的创新战略。
案例
2、从定义引发的创新。△创新是人类借助于工具、手段和条件,改造客体,创造出原先客观没有的人造物质财富的创造活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发明人获诺贝尔物理奖。△把“观察世界手段”变为“改造世界手段”。△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工作,培养出国家百名优秀论文的博士研究生。
2、什么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
1、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2、企业创新能力的组成:(1)R&D 创新能力;(2)生产创新能力;(3)投入创新能力;(4)管理创新能力;(5)营销创新能力;(6)财务创新能力;(7)竞争创新能力。
3、什么是自主创新?举例说明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案例:冻土工程创新(1)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2)解决青芷铁路世界难题。(3)人才和团队建设
4、什么是模仿创新?举例说明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收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成功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和进一步开发。实施跨越式发展,并有改进开发。例如:位列2006年(第三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前2名的海尔、联想集团,都曾是走过模仿创新的道路的。
5、什么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举例说明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积极吸纳别国或别人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并加以深入研究和融会贯通,从而形成高于他国或他人的创新型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原始创新是基础,加强原始性创新,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集成创新是关键,加强集成创新,可以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引进消化再创新是重要保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可以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看,在由传统工业化社会向新型工业化社会转型阶段,应当把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建立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基础之上。
案例:云南铜材公司新型铜材的自主研发(1)引进技术的选择,(2)系统地消化吸收,(3)自主创新的机会——引进技术的缺陷,(4)创新团队建设,(5)再创新。
6、什么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举例说明
产学研合作创新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并进一步发展创新。
案例:贵州南海机电有限公司
(1)、绝地求生,(2)、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3)、开放式技术创新。
7、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步提高和增强的。所以,提高创新能力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加快速有效。
1、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等。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会使创造力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2、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3、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予以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4、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8、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社会经济结构以服务性行业为主,(2)专业和技术阶层逐渐成为职业主体,(3)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4)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9、人类能源危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什么?
挑战:自工业革命以来,能够利用稳定可靠、经济合算的清洁能源一直是保持全球经济增长和持续繁荣的重要基石,21世纪人类对能源的获取和利用也必须具备可持续性的特点。然而,未来全球能源供应将面临着双重巨大挑战:一方面,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能源需求,在能源供给压力陡增的同时,势必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进一步恶化,各国必须在既定时间框架内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机遇:能源系统可以分为运输和固定两个分系统。每个系统内的供应、需求和分配设施都是高度相适配的,但相互之间却是独立的。我们需要对一些重要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电力输送、分配和存储系统与各种可再生能源进行有机整合等,以改善未来的能源供应状况。生物燃料、太阳能等技术依然处于研发阶段,尚不能真正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因而必须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改进并完善现有技术或者开发全新的技术方案。
10、学习本门课后心得体会及意见
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精神,为创新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
首先,社会精神创新。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创新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其次,社会心态创新。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知、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其次,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第三,科学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执政理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人自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作为价值目标,提升了认识的新境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不断开辟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要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下进行交往与合作,还要共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阴影。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程度和解放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具体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原则。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正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时刻牢记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面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要乐于并且敢于参加各种创新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