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010101010广州综合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标准解读
1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标准解读
一、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的基本情况
(一)评价的目的:促进我市普通高中、完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高考并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二)评价的对象:当年有高中毕业班的我市所有普通高中、完中(公办和民办)学校,纳入计算分值的为应届毕业生,不包括往届生和社会考生。
(三)评价的定位:对普通高中三年工作的综合评价,包括德育工作、体育工作、教学工作和特长培养。不是对高考工作的单项评价。
(四)评价标准的组成:标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个附则,19个二级指标和76个评分要素,内容涵盖德育、体育、课程设置、学业水平测试、实验操作、高中巩固率、高考成绩、特长培养、依法办学等。标准由固定分值和非固定分值组成:在“分值”栏标有分值的指标为固定分值部分,共108分;其他无分值的,除“本科大专达标度”设上限分60分以外,均为不设上限的非固定分值部分,按实际计算得分。
二、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标准的关键指标解读
(一)关于生源分组。生源分组的依据是本届毕业生当年的中考成绩,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中考成绩确定预测参数。预测参数对应于中考分数,按照当年中考录取成绩实际情况,根据人数分布截取最高分数段和最低分数段,按10分一个分数段,划分为若干个分数段,每个分数段对应于一个预测参数,分为本科预测参数(本b)和专科(专a)预测参数。每年预测参数的确立以绝大多数学校都能达标为基点,体现激励因素。
2、根据预测目标和规模确定生源分组。
(二)关于线系数。高考上线对应的系数简称线系数,分为重点线系数、本科线系数、专a线系数、专b线系数。重点线系数是1.2、本科线系数是
1、专a线系数是0.4、专b线系数是0.2,对应于标准中“上线得分”四个栏目中的具体计算公式的第一项(本科系数1在标准中省略)。
线系数仅为不同上线情况的记分参数,不随生源组变化。如重点线系数6个生源组都是1.2。
(三)关于组系数。学校生源情况决定学校所在生源组,不同生源的学校培养相同层次(如达到本科b线)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所以设立组系数的目的在于反映不同生源组的培养难度。
近几年的组系数一直保持不变,生源1、2、3、4、5、6
组的组系数分别为0.45、0.48、0.53、0.7、0.95、1.65。在标准中“上线得分”栏目具体计算公式的第二项,即组系数。不同生源组的组系数不同,同一生源组对不同的上线情况组系数是相同的,如对重点、本科、专a、专b,生源一组的组系数都是0.45。
(四)关于规模系数k值。K值称为规模系数,即对学校规模的补偿和消耗,对规模小的学校得分的补偿、对规模大的学校得分的消耗。也就是说,规模越小,对应的规模系数越大;规模越大,对应的规模系数越小。
近几年,除新增加规模的系数,已有的规模系数均保持不变。
(五)关于上线得分。上线得分是根据不同生源组、不同上线情况、不同规模进行计算的。具体计算如下:
1、根据学校生源组确定组系数。如学校在生源一组,则组系数是0.45。
2、根据学校所在生源组和规模确定规模系数。如09届生源四组10个班的学校规模系数是0.75。
3、计算各高考上线的学生数n,即可计算该校的“上线得分”(也就是“人头分”):将重点线系数×组系数×规模系数k×学生人数n,就是该校的重点线得分,本科、专科线得分改变线系数和学生数,照此计算;最后将各上线得分相加,就是该校“上线得分”总分。
(六)关于高考录取得分。高考上线情况决定高考录取情况,但录取率往往不同于上线率,与学生志愿填报等有关,所以,为反映学校录取情况,设立高考录取得分。
高考录取得分分为两个部分,即录取率得分和录取到广州市外院校得分。录取率得分依然与生源组相联系,具体计算如下:首先计算出各个生源组的平均录取率,再将各校与所在生源组的平均录取率比较,根据标准计算得分。录取到广州市外院校得分与生源组无关,具体计算是将该校专a以上所有录取到市外学生数乘以0.1即为该校该项得分。
(七)关于达标度和达标分。达标度和达标分的具体计算如下:
1、根据预测参数,以学校实际参加高考的考生为基础,计算出各校的本b目标数和专a目标数。
2、将各校的本b目标数和专a目标数除以当年高考本b实际上线数和专a实际上线数,得到达标度。
3、根据各个生源组的达标要求和加分标准,计算达标分,达标分不超过60分。
(八)“德育成绩”中“获中央或省、市人民政府奖励授予荣誉称号的优秀毕业生”不包含三好学生,仅指受政府嘉奖的学生。
(九)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毕业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及格以上的人数÷(学校毕业生总数-毕业生中免于执行
体质健康标准的人数)}×100%。
第二篇: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日前,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新课标,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权威解读!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月16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谈及为什么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这样表示。
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的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有哪些新的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1.高中不是“高考加工厂”,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权
“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说。
为什么会涉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王湛回忆起2012年媒体上关于普通高中定位的大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就是大学升学的预备教育,这种看法对不对?这次修订方案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综合比较研究确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是什么。”王湛说。
普通高中是否就是“高考加工厂”?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与此相对应的是,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与过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样,学生有多样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础。因此,这次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王湛说。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在郑富芝看来,这更体现了高中教育的育人功能,“整个普通高中课程的设计不能完全跟着考试走,而要跟着育人走,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2.首提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与高考衔接
“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它意味着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可以说,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如此评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
与以往不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首次凝练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田慧生看来,这是普通高中课标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国际上的首创,“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要培养学生哪些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业质量要求解决的是核心素养培养到了什么程度。在整个课标修订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这两部分内容的研制花费的时间长、投入的精力很大,经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记者了解到,由于学科不同,各学科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有差异,最少的3个,最多的有6个,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4个,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4个,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5个,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打破了学科等级化的困局,更为国际范围内解决课程建设同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崔允漷说。
研制学科核心素养更与学业质量标准紧密相关。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整合,形成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用以规范、指导过程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命题。
“高考也好,学业水平考试也好,都需要命题,而命题需要有依据和参照。为此我们对课程标准进一步具体化、细化后,研制出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这个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习的程度做了一个水平划分,一般三至五级,由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同时为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一个参照。”郑富芝介绍说。
以语文为例,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5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在对接考试方面,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对语文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更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者用人单位参考。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高考、学业水平考试都要变成真正的水平考试。也就是说,学生一门学科学完之后,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与其他学生没有关系,关键是看其本人在这个学科领域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郑富芝强调说。
突出“优秀传统文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本次普通高中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内容更全,分量更重,要求更高。”郑富芝用了三个“更”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的体现。一个最直接的例证是,语文学科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与此同时,本次普通高中课标修订也特别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音乐等课标都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做了强化。
如语文课标中,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历史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
“当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把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符号都忘却的时候,也是一个民族逐步迷失自我、失去文化之根的时候。因此,我们的课程必须担负起保留文化传统的重任,回应国家发展战略,树立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这样评价说。
相比以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有了许多新内容,但这些新内容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的时候战战兢兢,十分慎重地对待课程的容量和课程的难度,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利益。为此我们也做过国际比较,经过认真测算,中国学生的负担算是适中的。”王湛说。
但王湛也坦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各种社会课业辅导等,“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实施,关键是要抓实施,尽可能使实施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有适当的、合理的负担,既能够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国民奠定基础,又能够有利于自主发展”。
“最关键的还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满足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师资需要。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和研修,使他们切实理解、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增强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意识和能力。”郑富芝强调说。
第三篇:安徽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标准
安徽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标准
公民道德素养
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合格。
达到合格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优秀。(1)获校级以上(含校级,以下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2)在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校级以上有关部门表彰。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不合格。(1)严重违反校纪、受到学校处分且无悔改表现者;(2)触犯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机关处理者。
说明:
1、主要以个人荣誉为主,不含集体 荣誉,如文明班级。
2、表彰部门一般应为党团组织、政府部门(如团市委、环保局等)。
3、学校不能为增加优秀比例而突击大表彰,一则学生互评不一定认,二则对学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对日常管理极为不利。
交流与合作
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C。
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在学校组织或认可的集体活动中起主要组织作用;(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或认可的辩论、演讲等活动并有突出表现;(3)学校组织或认可的活动中有与他人合作的突出表现。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长期不参加班级等集体活动;(2)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
说明:
1、集体活动包括体育节、艺术节等学校安排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主要看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
2、担任学生干部职务本身不能作为标准。
3、善于倾听同表达能力强同样重要。
4、不能只拿教师眼光看,多数学生认可是关键。
学习态度与能力
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C。
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所有模块考试成绩优秀;(2)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在市级以上(含市级,以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展评中获奖;(3)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学科竞赛并获市级三等奖以上。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有经常性旷课、违反课堂纪律、不交作业等行为;(2)未按规定参加研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成绩不合格。说明:
1、模块考试为市或校统一组织的模块学分认定考试,一般85分以上为优秀,而且必须是三年所有模块都是优秀。
2、学科竞赛一般与目前保送认可的相一致。
3、研究性学习获奖最好附上课题。(一般是获奖的受表彰的课题)
实践与创新方面
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C。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技术领域所有模块考试考查成绩优秀、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优秀;(2)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相关实践、创新类活动中获市级三等奖以上;(3)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作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未按规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等领域课程学习或成绩不合格;(2)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不合格。
说明:
1、原设计理化生实验市组织考查,现可不考虑。
2、实践类、创新类主要指科技创新大赛或小发明、小制作
等活动,不能再当作研究性学习重复使用。
3、发表作品原则上必须有CN刊号的报刊。
运动与健康
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C。
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体育与健康所有模块考查成绩优秀;(2)国家三级及以上运动员;(3)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获单项前六名(含集体比赛前六名的主力队员);(4)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优秀的心理素质,在同学中产生积极影响并得到师生公认。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非身体伤残原因经常不参加“两操”等体育活动;(2)非身体伤残原因达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C等要求;(3)有吸毒、抽烟、酗酒、上网成瘾等不良嗜好且屡教不改;(4)心理有严重障碍且多次产生自虐、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
身体伤残学生的评价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并在实证材料中予以记录。
说明:
1、心理方面的认定要特别慎重,必须有专业人员参与,由此被认定为D不能公示。
2、要特别关注那些身残志坚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激励。
3、不能单以运动技能作为衡量标准。
审美与表现
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C。
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艺术领域课程所有模块考查成绩优秀;(2)有艺术特长并得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被其认可的专业机构认证;(3)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并得到奖励。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长期拒绝参加学校、班级文艺类活动;
(3)经常传看含有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
说明:
1、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结果一般不纳入认定范围。
2、文艺活动一般指党团、政府部门组织的青少年文艺活动。
第四篇: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1卷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该寓言出自 A.《诗经》 B.《孟子》 c.《离骚》 D.《韩非子》
14.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对违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举的作用包括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②加强了经济调控③强化了“工官”制度④打击了商人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6.图6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17.‘‘侨批’’是华侨汇寄至国内的信件、汇款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据史料记载,仅1930年通过民办的侨批局汇至晋江地区的侨汇就达1800万银元。以此为据,可以推断 A.晋江缺乏近代意义的邮政机构 B.政府鼓励晋江华侨在家乡投资 c.近代晋江经济具有侨乡特色 D.晋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8.图7是发行于1934年的纸币。当年发行该纸币的银行旧址大致位于图8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③
19.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20.图9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要点。据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C.十年**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 D.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
21.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崇尚精神追求 B.坚守法治原则
C.重视民主信念 D.倡导人类平等 22.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3.19世纪70年代,西方绘画领域出现了印象画派。下列主张不属于该画派的是 A.“光线是绘画的主宰” B.“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C.“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D.“从风景变化的光线中,捕捉色彩的魅力” 24.图lO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 A.“冲突加剧了” C.“冷战该结束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 D.“美国人输了”
电动汽车使用过程具有无废气、噪声小的优点,其前景被广泛看好。回答25一-26。
第Ⅱ卷
本卷共156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39题为必考题;第40~42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116分)38.(37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摘自f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3
(1)材料一中,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①一洲,最终大部分流向②洲。(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1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9分)(1)①美;②亚。(4分)(2)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3)变化:建立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原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二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9分)
41.(15分)历史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9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文献记载表明,整个清朝时期上海至少出现过124个同乡会馆或商业行会,如商船会馆、泉漳会馆、药业会所等。1912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公共社团在中国大量涌现。1912年3月上海闸北公民会成立,声称“我们公民有权发言、讨论和处理所有地方行政秩序,大家都不应该放弃。”9月上海南区公民会成立,理由是在共和时代所有的地方事务都应该通过统一意见及集体智慧和努力来办理。
——摘编自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 材料二 北洋政府(1912~1928)颁布的部分禁令
(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上海公民会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北洋政府颁布禁令的意图,并概括其反映的时代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公民会等社团的历史作用。(9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6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9分)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1卷共36小题,共144分。(每小题4分)1.A 2.B 3.C 4.C 5.C 6.D 7.A 8.B 9.D lO.B 11.A 12.D 13.D 14.B 15.D 16.A 17.C 18.A 19.D 20.B 21.A 22.C 23.B 24.C 25.A 26.B 27.D 28.C 29.D 30.A 31.D 32.A 33.C 34.B 35.D 36.B 第Ⅱ卷共6大题,共156分。(1)①美;②亚。(4分)(2)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3)变化:建立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原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二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9分)41.(15分)历史
A.(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6分。只要答出其中三点
即可)(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3分)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B.(1)以城市区域为基础;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宗旨是参与城市公共事务。(6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意图:禁止民间社团参与政治活动。(2分)特征:民主与专制的斗争。(3分)作用:冲击了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增强了公民参政议政意识;使民主共和观
念渐入人心。(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C.(1)对旧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样。(6分)(2)背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2分)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1分)第一层次(修筑长城层面):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
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加速了秦朝灭亡。
第二层次(实行统治层面):秦始皇实行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灭亡。
(6分。仅答第一层次的,最高给4分;从第二层次或结合第一、二层次作答的。给6分。如认为该观点有偏颇之处,并能进行言之有理的评述,可酌情给分)42.(10分)思想政治 A.(1)(×)(2)①欧盟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欧债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2分)②中欧双方各具优势、互补性强,经贸关系紧密,在许多领域存在共同点,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分)欧债危机的爆发,不仅影响欧洲经济发展,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加大力度帮助解决欧债危机,有利于扩大和深化中欧关系。(2分。若从国家共同利益、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③中国国力日益强大,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参与解决欧债问题。(1分)B.(1)(√)(2)①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3分)②举例:完全不粘锅;自净窗户;燃料运输装置;车身涂层等。(凡能举出需要减少摩擦力或附着力领域的例子,均可得分。每例2分,共4分。)(评卷说明:为便于质量分析,本题评卷时依次按含义和举例两处给分。)
第五篇:广东省普通高中2014年毕业班综合模拟测试(二)政治试题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4年毕业班综合模拟测试
(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6表示某商品需求量(Q)与价格(P)的关系(横轴Q
为需求量,纵轴P为价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符合该图曲线变化的商品有()
①贵金属项链②面粉③有价证劵④期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商务部有关人士指出,中国主要以低附加值得加工制造为主,在高增值环节竞争力不强,例如iPhone手机,美国、日本、韩国分别凭设计和技术获得49.9%、34%和13%的利润分成,中国靠生产获得的利润不到4%。中国企业在iPhpne手机的利润分配所占的份额启示我国企业()
A.退出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B.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
技术
C.积极参与兼并,提高竞争力D.要重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26.宏观经济政策不但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而且与居民生活密切
相关。下列宏观经济政策与其产生的影响相对应的是()
①稳健货币政策——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大
②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居民收入增加——城
乡一体化
③对转让住房征收所得的20%——住房供给减少——房价上涨
④平面显示器免征进口关税——进口显示器价格降低——国产
显示器科技进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中国知名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和中兴通讯,被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以给美国“带来安全威胁”为理由,拒绝进入美国市场。对此我国外交部指出,中方希望美国国会尊重事实,摒弃偏见,多做有利于中美经贸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这启示我们()
A.需调整“引进来,走出去”战略B.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公平竞争
C.要不断提高我国商品的科技含量D.我国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8.据央视新闻报道,2013年,卫生部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原来看病自己先点付,现在是医院垫付,病人看完病只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医保支付给医院。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正在进行先行试点。从根本上说,“先看病后付费”,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国家依法保护居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9.“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在推广过程中想要“叫好又叫座”,扔需详细配套的相关措施来加以保障实施,如“个人征信系统”的配套、医保结算联网等。这反映出()
A.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多的前提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D.我国已经确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30.2013年,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中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这表明政府()
A.实行经济调节,进行价格管制B.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C.加强行政干预,提供公共服务D.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生态平衡
31.2013年7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把“常回家看看父母”作为条款写进了法律。把“常回家看看父母”作为条款写进了法律,这说明了()
A.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B.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发扬光大
C.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并促进社会发展
D.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有更具体的法律支撑
32.中华文化岁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生命力顽强,除了因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还得益于()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
C.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中国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缤纷
33.乔布斯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他把哲学从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乔布斯意在说明()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③能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和归宿在于推动哲学进步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4.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仍需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因为()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C.改革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5.2013年7月宁杭高铁开通,长三角同城化效应更加明显,“1小时交通圈”逐渐形成。这将带动两地的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②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时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实状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6.(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不只是国家的目标,也是个人的追求,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祖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的体现。(12分)
(2)结合材料一、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哲学依据。并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16分)
37.(24分)中国互联网是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互联网已进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①线上购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②传统零售企业加紧布局电商领域,拓展知名度;
③2012年电商价格大战几番登场,多次掀起网购高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8分)
材料二:《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受益于新兴市场推动,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为24亿人,增长率同比为8%,中国居于首位。互联网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宅经济”的强力发展。众多“宅人”吃饭叫外卖、购物上淘宝,催热了“宅经济”,改变了“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宅经济”的发展。(6分)
材料三:为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强调,要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建设海外文化基地,实施海外推广计划,扶持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和外宣窗口建设,积极开展影视周。文化周等活动。网络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一环。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大局。
(3)请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的意义。(6分)并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管好互联网”的必要性。(4分)-35C B D B C C B D A B D A
36.(28分)
解析:解答第(1)问,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认识,可从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人民群众地位和作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4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4分)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4分)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梦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变成现实。(4分)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高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2分)
37.(24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直接将数字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即可。第二小问属于原因类试题,主要从网购的优点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来思考整合答案。解答第(2)问,要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中生产与消费的知识相对应。互联网消费带来“宅经济”的强有力发展,说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众多“宅人”的生活方式催热“宅经济”,“宅经济”又改变了“宅人”以往的生活方式,说明了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第(3)问的第一小问属于意义类试题,具体可从促进广东文化发展和增强广东文化影响力两个方面切入组织答案。第二小问知识限定明确,具体可从文化的反作用(先进文化的促进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等方面思考整合答案。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2008-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201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快速扩张。(2分)
原因:①网购降低商家生产成本,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促使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2分)②网购商品价格降低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导致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分)③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带动了网络零售市场的成长。(2分)
(2)①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宅经济”的强有力发展,说明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众多“宅人”吃饭叫外卖、购物上淘宝,催热了“宅经济”,说明一个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3分)②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3分)
(3)①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可以使广东文化在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广东文化的发展。(2分)②推动广东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广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③互联网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
功能。(2分)④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文化传播,可以更好地发挥先进、健康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⑤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管好互联网”,可以更好地防止文化入侵,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