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共产党员农民致富带头人(大全)
优秀共产党员农民致富带头人
——记俄体镇创业青年朱志明的事
朱志明,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科右前旗俄体镇义新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会计、团支部书记。朱志明通过个人积极努力,到科右前旗卫校进修,1998年成为一名村医,开始为村民生命健康服务,在服务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义新村有残疾人64名,康复需求的有40人,作为一名残疾人康复员,他积极配合镇残联、俄体卫生院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成为残疾人的知心朋友。他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1998年开始从事粉条加工,起步时仅有资金5万元,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今他每年能加工马铃薯600吨,年产粉条15万斤左右,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每年仅粉条加工一项纯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目前,他的粉房占地面积1300㎡,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每年他的粉坊能吸收12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为做大做强自家粉业,他申请成立了粉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粉条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47家,义新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粉条专业村,47家粉条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近2.4万吨,年可生产粉产品3100吨,年产值达1800万元以上,年可创利润200多万元,年可安置600
余个富余劳动力。
朱志明在政治思想上、行为举止上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团结群众,能以大局为重,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起到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在群众中赢得认可,2008年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党员示范户荣誉称号,2009年被旗委评为先进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年4月19日
第二篇: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宜章县沙坪乡葡萄种植技术员肖圣运同志
八月,当你走进沙坪乡沿江村井水脚葡萄基地,你会看到:片片葡萄园沐浴在晨光下,阵阵轻风吹动碧绿藤叶,串串紫葡萄纷纷呈现眼前,刚剪下的新鲜葡萄立即就被焦急等待的客商装上了货车,运往各个市场……果农们脸上 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心里更加感激他们的致富带头人—肖圣运。
肖圣运,今年35岁,既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又是沙坪乡政府一名普通干部。他貌不惊人却斐声全乡,他狠抓葡萄产业化经营,注重培育优质果树苗木,使乡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他主攻葡萄“双立架”型栽培技术,让全村2800余亩果农们受益;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他,靠着勤劳和智慧、靠着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凭着一股子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用汗水和心血在葡萄种植方面创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因他积极带领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业,帮助人们走上了致富路,被全乡人民亲切地称为“葡萄王”。扎根农村 艰难求学
“要学就要学好,不要变成半桶水”。在许多专家眼里,他是一个不耻下问、谦虚好学的好学生。1996年参加工作的他,思想活跃,上进心强, 立志扎根农村,努力改变 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葡萄种植方面存在巨大的商机,决定回生他养他的沿江村研究葡萄种植技术。一个门外汉该怎么去种植葡萄,又该种什么品种呢?肖圣运深深明白,没有知识武装,就如鸟儿没有翅膀,注定是飞不高飞不远的。为学习先进的葡萄种植知识,2000年10月他背起行装踏上了艰难的求学道路,2年里,他远赴北京农科院、山东果树研究所等,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吃了更多的苦,为了省下学费车费,他只能露宿公园椅子上,三餐啃方便面,喝自来水,坐公交改成步行……两年的系统学习,肖圣运学会了园艺、植物生理、市场营销、葡萄栽培、温室管理等课程。让他日后在葡萄种植过程注重科学性,市场嗅觉更敏锐,眼光比一般的果农看得更高更远。
2002年回到家后,肖圣运通过前期详尽的市场调查,针对沿江村的气候、土壤、水质、大气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从辽宁兴城农科院引进“巨峰”葡萄500株进行实验栽培,从此开始了他的葡萄种植经营之路。
锲而不舍 奋勇争先
“要干就要干出名堂,不要将来后悔”。在亲戚朋友眼里,他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猛子。葡萄种植,在全县都没有现成经验和基地,肖圣运一边实践一边摸索。2 他率先在自己的责任山上种植了2亩葡萄,并一头扎了进去。他勇于试验,勇于摸索。第一年,从辽宁购买葡萄种苗在生长过程中,因为北方和南方季节气候差异巨大,种苗发生病菌感染,死亡率在1/2以上;第二年,他又增添大苗种了下去,当年和上年未死的葡萄挂了果,但是葡萄果粒大小不一,颜色成熟不一,并且,果粒上布满小黑点,酸味重,不能上市。仅两年,他光经济损失就超过2万元,更严重的是,由于欠债累累,导致家庭不和,刚出生的孩子连购买奶粉的钱都没有了,妻子经常将离婚挂在嘴边上。然而,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左邻右舍和乡亲们的冷嘲热讽,本村七十多岁的老人肖丁良当着大家的面说:“我活了几十年,你要是能够在这草都不长的地上种出葡萄来,我拿巴掌炒冷饭给你吃!”。他也曾犹豫过,也曾想过退缩,最后还偷偷跑到葡萄园里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犟脾气又上来了,第二天他就用编织袋装满泥土、葡萄叶片、果实,去了北京化验土质,硬是感动了国家级专家严大义,从远隔千里之外的辽宁来到了肖圣运家,一住就是2个月,引起了全村的震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年,葡萄种苗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终于结出了硕果,当年喜获利润3万元。
看见葡萄种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村民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向他讨要种苗,而肖圣运豁达大度,不计前嫌,连那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肖丁良也服了,认真学起种葡萄来,当年种了3亩地。后来,他不断地举办学习培训班,悉心传授果农葡萄种植科学技术,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迅猛达到1000多亩。近两年,他不满足于现状,把创新意识倾注到果子品质上。首先是因地制宜,创新和改进了葡萄“双立架”型栽培技术,使每亩葡萄增产30%;其次,控制果子大小和均匀,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每株葡萄留12-15串,每串重量在采收时控制在600-1000克之间;再次,注重果子颜色和适口性。全部采用套袋技术,使葡萄成熟、上色度达到一致性,产出的葡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并且,含糖量达到19%以上。
助人为乐 才德双馨
“要当干部就要做好事,不要遭别人骂”。在同事和群众眼里,他是一个做事勤快、主动热心的好同志。肖圣运那豁达朴实的品质、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本村乃至全乡受到广泛留传。
——2008年6月的一天,他在田间插中稻, 6组的肖中校果农急促叫他,说大约10亩面积的葡萄果苗全部患病,叶背面长满了白毛,不知道该怎么办。他马上丢了秧苗,跑到园里察看,原来是葡萄患上霜霉病,他告诉肖中校:“如果不及时防治,三天内叶片变黄脱落,后果将是颗粒无收”。4 说完,他骑着摩托车载着果农一起到县城,买了30包霉多克农药,两人一起喷农药一整天,为果农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
——2009年5月,他在果园劳动后回家的路上,看见本组果农肖见民家的葡萄每个果粒上长满了黑点,他检查后发现葡萄患上炭疽病,这种病潜伏期长达2、3个月,待葡萄成熟后全面爆发,果粒将爆裂,葡萄一串都卖不出去。当时他看了看表,已经晚上7点半,但还是找到果农,开出了购买苯菌甲环唑农药,立即给葡萄套袋的药方。——2009年,他骑着摩托车回家,在路上遇到本村纯女户肖国枋老人,发现他脸色阴沉,于是立即停车询问他,得知他女儿患有严重的尿毒症,每个月透析、打针、吃药等医疗费至少要3000元,家里已经债台高筑,苦不堪言。当晚,肖圣运就来到他家做思想开导工作,提出要依靠党和政府,依靠科学技术来彻底摆脱困境,并表示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说到做到,第二天,肖圣运就亲自带着肖国枋向乡政府民政办申请纳入农村低保,并将他女儿医疗费纳入了大病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1500元。不仅如此,他还将肖国枋的责任山改成6亩的葡萄种植园,手把手耐心传授葡萄种植技术,还赠送自己培植的优质葡萄幼苗1000株,价值达2万元。三年来,在他的亲自指导和帮助下,硬是教会了文化素质很低的肖国枋老人掌握了 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现在,老人不仅还清了外债,每年还有近8万元的经济效益,他逢人就絮叨:“小肖是个好后生”。
肖圣运就是这样一个人:敦厚朴实、崇尚科学、热情洋溢且与时俱进,既是一个优秀的乡镇干部,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农民。他经过5年的辛苦打拼,从2亩葡萄实验田开始,带动全村人民发展葡萄基地2800亩,其他水果种植面积600亩,并辐射周边7个村,水果种植基地达2000余亩,创造经济效益达5千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现在,“巨峰”葡萄已经成为该乡的拳头产品,产品供不应求,远销省外。今年,他又组建沿江宏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00多人,拥有生产基地2300亩,其中葡萄核心基地1800亩,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1500余元。肖圣运说,能为乡亲们致富做一点贡献,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今后,自己还要更加刻苦学习,争取在农业种植方面创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篇: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7月开始到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秋,到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至,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第四篇: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
民)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莲~山>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XX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08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XX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莲~山>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第五篇: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莲~山 课件>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08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2000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莲~山 课件>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