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性精神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指导范文
重性精神病 重性精神病指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严重异常的病。突出表现是异常的思维,混乱的言语,与外界环境不协调的情感,以及怪异、紊乱的行为。这些是疾病严重阶段的表现。
重性精神病病人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个性、言谈和举止方面。例如:话多、话乱、话怪、多疑、性格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行为举止及个性有较长时间的改变,似乎变了个人时,就值得我们警惕。
但并不是说有上述表现的人就一定是精神病患者,只不过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重性精神病病人康复指导
1、尊重精神病人,保持和精神病人的正常相处。给精神病人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像健康人一样生活。
2、忌居室不安静,忌治疗痊愈后再度陷入当初诱发疾病的环境,家属应重视并合理地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疾病的康复,以免复发。
3、忌单独外出,应予避免,家属严加陪伴守护。
4、忌喝酒吸烟
5、忌受精神刺激,忌看惊险、凶杀、悲剧性的小说、画报、连环画、电视、电影等等,以免增加患者的刺激,加重患者的病情。
6、忌玩弄刀剑棍棒等体育用品,以免患者失手,造成意外。
7、忌练气功。
8、忌悄悄把药积蓄起来,家属对其举动应加监视,应将药品妥为保存,每次按剂量发给,亲眼看见患者服下。
第二篇: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培训试卷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符合《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管理治疗对象为()
(A)、户籍为本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B)、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
(C)、本地医疗机构发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2、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指()
(A)、在本辖区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B)、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C)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3、对于病情稳定者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该()月随访一次。
(A)、6(B)、2(C)34、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为()种
(A)、6(B)、2(C)35、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分级共分为()种
(A)、6(B)、4(C)3
二、多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
(A)、精神分裂症(B)、分裂情感障碍(C)、双向障碍(D)、偏执性精神病
2、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中乡镇卫生院职责:()
(A)、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村医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B)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C)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
(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
3、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中村卫生室职责:()
(A)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
(B)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C)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
(D)根据患者情况对其药物进行调整。
三、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1、《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规定重性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原则是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个体化。()
2、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应急医疗处置组由具有连续3年以上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并且接受过重性精神病规范化治疗培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以及具有连续2年以上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的精神科专业护士组成。()
第三篇: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基本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确保我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实职责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作为十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已纳入了卫生工作重点,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张建安主任任组长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由疾控人员参加的精神疾病防治组。同时对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在项目工作中的分工和职责进行明确细化,突出三项制度的落实(排查制度、随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使之趋于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将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纳入医院管理目标,年末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评分评估。
二、全面落实工作措施,加强网络管理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协调,逐户上门走访,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确保不遗不漏。对排查发现的重性精神病人,以及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全面采集信息和照片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制定救治、服务等措施。共排查重性精神病人2555例,纳入网络系统管理1699人,其中残余性精神病3例、单纯性精神分裂症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25例、非分化型精神分裂症40例、分裂情感障碍50例、缓解状态双相情感障碍5例、混合型躁狂抑郁症4例、混合型发作双相情感障碍2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147例、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94例、精神分裂症81例、精神分裂后抑郁276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77例、偏执型精神病36例、其他分裂情感性障碍3例、其他精神分裂症7例、其他双情感障碍1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78例、轻或中度抑郁发作双相障碍91例。’
三、加快资源整合,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
医疗卫生单位互通信息、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发挥整体优势,切实将重性精神病人的排查、救治、服务、管控等工作落实到位,形成了卫生、民政、公安、妇联和教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格局。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农村地区以提高乡村医生对于常见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和跟踪随访治疗能力为主,重点培养乡镇卫生院兼职人员,熟悉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对农村常住及流动人口、乡镇企业工人等进行宣传教育。
城区主要依托健康教育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对已经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病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以集中培训为主,采用分层、分级、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精神疾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以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管理、患者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计算机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等为主,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有力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强化长效管控机制
积极与市精神病卫生中心配合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确保随时送达、随时接收;同时加快重性精神疾病预防救治体系建设,严格做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导检查,一是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定期对相关单位上报的各种报表、数据等资料进行审核、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二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督导小组,对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确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第四篇:重性精神病保密制度
重性精神病保密制度
1、积极宣传认真执行“保密法”,增强保密意识。
2、设专人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工作。重性精神疾病的专职管理人员并应当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保密意识,定期参加重性精神疾病作息管理培训及考核。基具体职责包括:负责本中心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作息的收发、存档及管理;负责重性精神患者基本信息、治疗与随访及精神卫生工作报表的审核、录入系统及质量控制等。
3、应定期备份系统中本辖区患者信息及统计报表,并妥善保管。未经同级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4、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发布全国或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其他部门、机构和人民无权向社会发布相关备案。
5、卫生系统内的相关机构或个人因工作需要使用重性精神病相关信息,需出示相关证明并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备案。
6、卫生系统外的其他部门和机构因工作需要查阅或使用重性精神疾病信息,需携带本系统业务主管部门证明,征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并备案后方可进行。
7、重性精神疾病的资料应上锁。
8、对违犯保密制度,造成泄密事故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不同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重性精神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制度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
2、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
3、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5、熟悉辖区精神病人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做好建档、建卡工作。
6、及时将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录入数据收集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