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征中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长征中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长征中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读者》2009年第21期
红军长征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胜利。
(一)长征是红军被迫的战略转移。红军要从被动的态势中争取主动,军事指挥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即正确确立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和行动计划。它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红军的存亡和革命的成败。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首先就表现在正确的选择和确立红军长征的战略方针上。
在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长征中,围绕长征战略方针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其中大的斗争就有两次,一次是在长征初期,“左”倾错误领导者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广大红军指战员虽然英勇奋战,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却始终摆脱不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湘江战役之后,红军损失过半,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这时,“左”倾错误领导者仍不顾国民党军在红军前进方向已集中重兵布阵以待的严重情况,坚持向湘西转移的方针。在党和红军面临覆灭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清醒地分析了形势,坚决反对北进湘西,力主西进黔川边界地区。红军按照“西进”的战略方针,进入贵州,攻克黎平,强渡乌江,占领遵义,第一次跳出敌人围追堵截的包围圈,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在湘西消灭红军的计划。另一次是中央红军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毛泽东根据当时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正在高涨的形势和川西北的地理、居民、经济条件不适宜建立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又及时提出了北上川陕甘的方针,不顾张国焘的反对和阻挠,毅然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单独北上。在前进途中,毛泽东获悉陕北还有相当大的苏区和红军后,便立即决定进军陕北,和当地红军一起巩固与扩大陕北苏区。随后在吴起镇,毛泽东进一步确立了“建立西北的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的战略方针,并以陕甘晋三省为主要发展区域,迅速打开了局面。长征的实践一再证明,毛泽东确定的战略方针,是红军摆脱困境、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方针。
毛泽东不仅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战略方针,而且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果断地改变行动计划,从而在与敌人的对抗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遵义会议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根据敌我情况的急剧变化,适时作出了渡江北上的行动计划,从而使红军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重大胜利。此后,蒋介石亲临贵州督战,重新调集几十万大军在这个地区围追堵截,川军作好了堵截红军的准备,这时继续坚持渡江北上已不可能。毛泽东在对敌人情况作了全面分析后发现,蒋介石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防止红军渡江北上方面,而在南面方向却没有部署多少堵截的兵力。于是,毛泽东抓住蒋介石在战略部署上的漏洞,及时改变了渡江北上向四川发展的计划,乘虚快速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云南前进,指挥红军西渡金沙江,从而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在金沙江以东、以南地区,再次使红军争取了主动。在长征中,每到紧要关头,毛泽东都能审时度势,抓住战机,使红军找到摆脱困境、化险为夷的出路。
(二)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统帅。在长征途中,他不仅善于指挥弱小的红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强敌作战,而且善于指挥和调动敌人,从而在战争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一是以高度的机动作战调动敌人。遵义会议前,“左”倾错误领导者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中央机关携带的大批辎重,成了红军的沉重负担,队伍拥挤,行动缓慢,削弱了部队的机动能力,以致在湘江战役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在作战形式上必须
由阵地战向运动战转变。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纵横驰骋于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广大地区,以高度的机动作战调动敌人,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创造战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他善于处理“走”与“打”的关系,既反对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又反对同强敌进行决战的冒险主义;既做到避实就虚,又敢于在必要时打好硬仗,击中敌人要害,以打破强敌堵截,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该走就走,该打则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二是以超人的谋略调动敌人。红军一渡赤水之后,蒋介石调集各路敌军拼命追击,妄图南北夹击,聚歼红军于扎西地区。正当川滇两军从南北两面迫近扎西时,毛泽东利用敌人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的错觉和黔北兵力空虚的弱点,指挥红军出敌不意地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把敌人主力甩在赤水河以西,并取得了连克桐梓、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的重大胜利。此举使蒋介石坐立不安,急忙飞到重庆亲自“督剿”,重新调兵遣将,妄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毛泽东洞察其奸,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诱使更多的敌人前来。当敌军逼近时,红军三渡赤水,重入川南;与此同时,以红九军团向叙永、古蔺方向继续前进,虚张声势,伪装主力,造成北渡长江假象。蒋介石再次上当,以为红军又要渡江北上,急调各路大军包围,妄图聚歼红军于长江南岸。而就在敌军包围红军将成之际,毛泽东却指挥红军主力由镇龙山地区秘密北上,然后突然向东,四渡赤水,继而又南渡乌江,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把敌军重兵远远地甩在后面,乌江天险反而成为敌军的行动障碍。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造成敌人的错觉,实现巧渡金沙江的战略目的,毛泽东妙计频出,示形于东而击于西,佯攻贵阳而西出云南,威逼昆明而直袭金沙,硬是借蒋介石之手调出滇军为红军让路,结果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
三是以灵活多样的战法调动敌人。说毛泽东用兵如神,神就神在战法灵活性上。红军长征中的战役战斗,是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和环境中进行的,因而有着不同于一般战役战斗的鲜明特点,既有堂堂之阵,也有随遇交战;既需要大智大勇,又充满千奇百险。红军经常处于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红军行动稍一迟缓,敌人即蜂拥而来,随时都有被合围的危险。毛泽东就是在这样险恶的形势下,把战法的灵活性发挥到了应付自如、出神入化的程度。他经常变换作战方向,适时迅速地转用兵力,声东击西,虚实相间,于劣势中造优势,于平势中造险势,于常势中造奇势,忽而穿插迂回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忽而出其不意地集中兵力打击孤立、薄弱的敌人,一招出手,常使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四渡赤水的各次渡法都不一样,三渡赤水是公开的,以全军佯动的方式专门做给敌人看;而四渡赤水则是保密的,做到“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结果红军东渡赤水已经三四天了,敌人还蒙在鼓里,甚至与红军相对而行却毫无察觉。
(三)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还表现在他能统筹全局,掌握关节,善于根据战争发展的阶段性,在关节点上取得突破,促成战争形势的转变。直罗镇战役便是成功的一例。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计划的破产。但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再次调集大军对陕甘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企图乘红军主力尚未得到休整和立足未稳之机,一举消灭红军,摧毁陕甘苏区。毛泽东从全局的高度分析了当时情况,清醒地认识到,敌人沟通葫芦河东西封锁线和我打破敌人对葫芦河的封锁已成为双方实现各自目的的战略枢纽。只有抓住这一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并打好战役,方可对转换战局起决定性的作用。于是,他亲自选定位于葫芦河南岸具有良好战场条件的直罗镇进行了战役部署。
由于直罗镇一仗对战略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毛泽东在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之后,又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战前,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制订了作战计划,选定战场,并要求彭德怀同志率领团以上干部勘察地形和绘制地形图。战役发起后,毛泽东又亲自指挥红
一军团从北向南打,令彭德怀率领红十五军团由南往北打,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事关战略全局的战役战斗的极大重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对整个战略全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不久,红军便东渡黄河,痛击阎锡山,后又回师西征,狠揍马鸿逵、马鸿宾,迅速巩固与扩大了陕甘苏区,同时发动群众,争取东北军停止内战、与我联合抗日,在全国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重温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对于我们加深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在今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指导作用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内蒙古革命老区暨党史知识竞赛(网络版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雩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2、1935年6月,红军开始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六盘山。()3、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省延平县会师。这是红军长征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懋功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5、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6、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系统地介绍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动人情景。()
7、遵义会议后,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8、1935年12月20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简称“三五宣言”,阐述了党对内蒙古革命的方针政策。()
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1925年,中共北方区委在绥远、包头、察哈尔、热河等地区成立了4个工作委员会,领导内蒙古的革命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批基层组织。()11、1936年2月21日,在中共西蒙工委的长期工作,以及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与中共中央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人举行了百灵庙军事暴动,宣布脱离德王。这是绥察蒙古民族抗日觉醒的重要标志。()12、1938年9月下旬,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西,与日军在后窑子、陶思浩、石拐沟激战,为救治伤病员,在固阳县老区后脑包村建立了临时战地医院。()13、1939年12月,中共领导的萨托县抗日民主游击政府成立,李维中兼任县长。()14、1945年3月,为适应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的需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民族学院从陕西定边迁到内蒙古鄂托克旗境内的城川办学,称为城川民族学院。()15、1945年11月6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乌兰浩特成立,乌兰夫当选为筹备委员会主任。()16、1946年4月3日,标志着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的“四三会议”在张家口召开。()17、1947年7月1日,中共在内蒙古地区成立的党组织名称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18、鄂尔多斯抗日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有力的北部屏障。
19、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内蒙古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于1994年正式成立。()
20、截止201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涉及革命老区的盟市10个,有老区的旗县为49个。()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__。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2、红军长征开始后,敌人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__道坚固的封锁线阻拦红军。
A、3 B、4 C、5 3、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__之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A、四渡赤水B、湘江C、娄山关
4、长征途中,红军__,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5、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__。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俄界会议上
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毛泽东登上__时的咏怀之作。
A、长城 B、六盘山 C、娄山关
7、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多少省?__ A、11 B、12 C、14
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在__战役时作的词。
A、四渡赤水B、二渡赤水C、三渡赤水
9、中国革命老区是指__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A、第一次、第二次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前 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0、革命老区的“五老”是指__
A、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军属、老烈属 B、老红军、老八路、老民兵、老妇救会、老支前模范 C、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堡垒户、老交通员、老苏委
第三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长征,伟大的长征,举世瞩目的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既要回顾昨天的历史,更要展望明天的蓝图。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想起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他们肩负起了红军的殿后任务,在前方的军团没有东西吃,还可以吃野草,而他们却什么也吃不到了。无奈之下,彭德怀只好将他自己最喜欢的坐骑——大黑骡子及其它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虽然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他的战士。为了赞扬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精神,毛泽东特别赠诗给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在漫长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击队,由于桥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着只剩下铁链的大铁链,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奋不顾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2016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眸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一个先进的,崭新的正当的姿态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他带领中国人民胜利的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95年的光辉历程,95年来,党始终以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使自己一直保持着勃勃生机,奋发向上的朝气。历史的一再证明,一个不断追求真理,善于与时俱进,用于理论创新的党,必定是一个先进的党,一个大有作为的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谱写出更加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在共和国的年轮上,我们渡过了漫漫的95年历史长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凝聚了 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这是实践探索的95年,是阔步前进的95年,是辉煌胜利的95年,我们送走了一个95年,并将迎来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今天,是历史的交叉点,也是历史的大看台,在这个历史交叉点上,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既回头看看我们是如何创造光辉的过去,又向前看看我们该如何开辟美好的未来,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子走的更快更坚实。
95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暮然回首,感慨万千,95年的烽火历程,95年的风风雨雨,95年的辉煌业绩,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的指引下,我们正唱着春天的故事,昂首跨越新的世纪。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为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吟那么一首诗:您是谁您为了谁冰雪灾害您化作一篝圣火融化了冰雪温暖了人心久违干旱您变成雨露甘霖浇灌着土地滋润了心田洪水泛滥您摇身成了一艘海轮让灾民们安全地抵达了彼岸您是党您为了人民您在我心中让我们向您致敬!
第四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敌人的围剿算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大草地,这些曾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可敬的红军战士征服了。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我们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240里!要知道,他们是在长途行军,连续作战,是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没有这一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抢先到达卢定桥,红军的命运会如何,是人们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长眠在了草地!整个长征,我们英雄的红军,由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一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宣示着长征的艰难。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15音乐学 陈倩倩
第五篇: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6年10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各族人民,向领导红军创造这一历史伟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在长征中浴血奋战的红军指战员,向当年全力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向在座的和所有健在的功勋卓著的红军老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
同志们,红军长征是在当时国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虎视眈眈地窥视整个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臵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长征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此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根据地,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在长征路上,国民党蒋介石纠集主要军力围追堵截,妄图臵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于死地。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安臵在西北创造了条件。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地下斗争的党组织,以及党领导的各方面力量,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都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深深植根于中国各族人民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的胜利,宣传了党的主张,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长征的英雄事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震惊了世界。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进阵地,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红军担负起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的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经过长征考验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是我们党和军队最可宝贵的财富,许多同志后来成为治党治军治
国的骨干。
长征的胜利,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的最重要的保证。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长征途中,我们党举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我们党首先是中央领导集体开始自觉地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革命的发展从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反复和充分证明了一个历史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克服了王明的“左”倾宗派主义,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实现了革命大团结。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红军十分重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坚强的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伟大的团结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军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的大团结,使之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巨大力量。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现在的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要为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
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那种认为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艰苦奋斗的想法,是完全不对的。我们党现在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与红军长征和革命战争时期不同。当时我们处在战争环境之中,主要任务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在我们处在和平环境之中,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我们今日为之奋斗的建设事业,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续。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
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