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巴黎圣母院》后感
电影《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根据雨果著名小说改编的由让·德拉努瓦指导的法国电影《巴黎圣母院》带给我深深的触动,看完电影的我,内心依然无法平静下来,那座位于法国西提岛上的天主大教堂的身影,印在我脑海里,磨灭不去。
本片讲述着一个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姑娘艾斯米拉达,虽然住在乞丐帝国中,却依然保持着自己本质的淳朴圣洁,但是她却爱上了国王卫队的队长菲比斯,一个有了未婚妻却依然爱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但是由于艾斯米拉达的美貌,偷偷暗恋她的人太多了,人面兽心的巴黎圣母院神父弗罗洛便是其中一位。于是在他们一次爱的幽会中,弗罗洛身穿黑衣,躲在暗处刺杀了菲比斯。由于情形对艾斯米拉达十分的不利,在严刑逼供下,艾斯米拉达屈打成招认了罪行,并被送上了绞刑架。也许是上天对善良的艾斯米拉达的怜悯,外表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内心真诚的深爱着她,并在她送去绞刑的路上救下了她。但是,上天注定对艾斯米拉达是残忍的,国王的亲卫队在圣母院里对两人进行了剿杀,而美丽的艾斯米拉达就在此处被刺死,结束了自己短暂灿烂的生命。悲痛的敲钟人就在此时将真正的凶手弗罗洛从圣母院顶楼扔了下去,并且抱着艾斯米拉达的遗体,永久的长眠与地底。在多年之后被发现时,人们只发现两具紧紧缠绕的尸骨。围绕着本片,我能找到两个关键词:美与丑,内心的美与外表的美,以及内心的丑恶与外表的丑恶。
卡西莫多,一个长相丑陋的敲钟人,从小被神父弗罗洛收养的孤儿,一个只要出现在街上便会被众人欺负辱骂嘲笑的对象。这样一个身份卑微的人,偷偷爱上了女主角艾斯米拉达,他虽然不懂情爱,却真正被艾斯米拉达那种纯粹的美与内心的纯洁善良吸引了,从此,他的世界便只有她一人而已。我对卡西莫多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便是:“美,美,美·”这是在卡西莫多被误认为强暴艾斯米拉达未遂时被处以鞭刑4个小·
时的时候,跪坐在刑台上,由于口干舌燥无人理会的时候,艾斯米拉达端了水并亲自喂给他的时候,卡西莫多看着她,喝着水,不禁连说出来3个美字,来完成内心对艾
斯米拉达的赞美之情。再到后来艾斯米拉达被送上刑架上时,卡西莫多奋不顾身去营救,用自己羸弱的身躯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救出了心中的女神;还有在艾斯米拉达被刺死,被拖过刑场的时候,卡西莫多那一声声呐喊,无疑不是对这个强权无理黑暗的社会的质问,那样一个美神的化身,一个天生为人们带去快乐幸福的尤物的逝去的嘶吼。也许将养大自己的神父,却成了间接杀害艾斯米拉达的凶手的人推下顶楼的那一刻,他内心才有了报仇成功的快感,可惜,他的女神已经永远的逝去了,他,只愿静静在那个世界继续陪伴着艾斯米拉达,再次做她的守护神,不再让她孤单一人,他,内心的美,与艾斯米拉达的美是类似的,相同的,都是不带杂质圣洁真正的爱!所以本片里,卡西莫多才是真正的美,具有了悲剧色彩却是流芳百世的伟大形象。
艾斯米拉达,一个带着山羊到处卖艺为生,爱好打抱不平,内心善良迷人可爱的天使,拥有着美妙的歌喉,以及诗人般的情怀的女子。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偏偏爱上了一个花花公子,但是,正如她的美丽,她的爱情同样是热烈无比,如飞蛾扑火一样不计后果的爱。她知道他是有多么的混蛋,却依然愿意将自己献给他。她说:“我愿意将我的生命献给你”,是的,她真的做到了,就算在被屈打成招在监狱里饱受酷刑,她依然心系那个混蛋,得知了他还活着的消息,甚至知道他不愿意证明自己的清白的时候,依然感谢上天,因为那个人活着,没有因为自己的愿意死去。她真诚祷告的样子,差点让我的泪流出来,一个如此善良又如此傻心眼的姑娘,为什么非要爱上一个混蛋,为什么一定要是如此悲伤的结局?所以,最后她的逝去,已经是注定的了。她临终前,微微笑着,也许有遗憾,更多是感叹,可是不会悲伤,因为生命啊!早就给了那个人,那个让她无怨无悔付出自己所有一切的人!
菲比斯,一个常年禁欲的神父,内心却是无比的黑暗阴沉,他爱上了艾斯米拉达,却只敢躲在黑暗的角落偷偷的诅咒着,向魔鬼许愿,他的性格已经扭曲了,如果
艾斯米拉达不能属于他,他便要毁去这个女人。于是,他做到了,他亲手将这个美神送上了绞刑架,凶狠的眼神不带感情,正如他常年带着衣冠楚楚的伪善面具一样,他杀了她。我非常可怜这个虽然有着高地位,却在人格上严重缺失的卑微角色,他像个小丑一样,也像个蹩脚的演员,努力出演自己想要的角色,却永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可怜虫。他对着向众人展示歌喉舞姿的艾斯米拉达说:“妖术”实际上,他自己早就被迷得不能自已了,这句话,实际上反映了他内心严重扭曲的人格,也是在对自己说,他早已进入妖道了。可怜的魔鬼,就算被自己养子卡西莫多推下顶楼结束自己生命之后,也永远得不到内心真正的救赎,他是被上帝放弃的人,被放弃的神父,代表着神,却是拥有着最黑暗最不堪思想的恶魔。
本片的拍摄手法也依然令人称道,从一开始混乱的圣母院内部开始,竭力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混乱不堪,人们价值观扭曲,坏人无恶不作,平民游手好闲的一种社会状态,之后再由内部取景到外部取景,虽然圣母院外部的环境优美,但是依然让人感受不到舒适,带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混乱的。展现出来的便是一个以这样舞台做背景的悲剧电影。在乞丐王国内,我们可以感受到场景恢弘之态,里面构造别有天地,容纳了数以百计的乞丐们,这样的一个视觉效果带给人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一个社会的乞丐如此之多,除了这个社会病态的发展,还有人们内心已经缺失了对生活的渴望,缺失了真正的美的向往。每个人都是游手好闲,喜欢凑热闹抢钱,更加喜欢看犯人被绞死,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形态?而电影用拍摄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这样的感觉,的确是一种高明之处!
在艾斯米拉达被卡西莫多围着的那个街巷里,也是艾斯米拉达第一次遇到菲比斯的那个地方,电影拍摄选取的角度便是直接面向街口,给观众展现出街的全貌,狭长的小小街道内,除了压抑感还有藏在角落,随时伸出手向你要钱,不给钱就群体围
堵你的乞丐们。这样一幅场景不能不说,是非常令人不愉快的,在这里,艾斯米拉达遇到了她的王子菲比斯,骑着骏马,解救了她,带着她穿过街道,和她调着情,欣赏着月光。这样的一幅美景,的确会让每个女生都容易陷下去,向往着真正之美的艾斯米拉达更是不例外,于是,一场悲剧的开始便如此到来,在马上的两个人的一颦一笑,都注定了这场爱恋的悲剧结局,艾斯米拉达美丽的笑容里,不染阴霾,却无缘长久。
电影的最后,当看到艾斯米拉达被拖过刑场,冰冷的身躯像破布一样破碎飘零着,那时候我的心已经揪起来了!那曾是多么会跳舞的双脚!那曾是多么瑰丽的脸庞!那曾是展现了多美的歌喉!那曾是感染过多少人的笑容!现在,一切都冰冷了,毫无生气,一切都像世界末日来临,艾斯米拉达躺在那里,静静的,带着死亡的气息,不染烟火,却令人心痛。美丽的蝴蝶,纯洁的天使,艾斯米拉达永远的逝去了,带走了所有人的希望,她笑着闭上了眼睛,带着孤单的味道。
“生活多美!”是啊,生活是美的,艾斯米拉达是美的,卡西莫多也是美的,这个世界也依然是美的,虽然它带走了艾斯米拉达的生命,可是,艾斯米拉达依然深爱着这个世界,纯洁的心灵不带着灰霾,纯粹的爱着生命。永远带着希望,歌声中永远充沛着自己的情感的女神,她真正理解了生活,她爱过,怨过,笑过,痛过,她留下了永恒的东西,她享受过人生最美的部分,她值得世界上最美的赞词,她爱生活!可是,她依然痛苦无比,她所渴望的生活已经抛下了她,她无法享受更多的美好,带着这样的遗憾,她躺在那里,带着离去前最后一口气,叹息着,生活,多,美!生活的确真美,但对于卡西莫多来说,生活中缺失了你,已经不再美好了。
我喜欢那首赞美卡西莫多与艾斯米拉达的诗歌,只字片语,便说出了所有的情感,贴出来,仅以欣赏,仅以感慨,仅以纪念,这一天,看过《巴黎圣母院》,哭过,笑过,感动过,得到过。
我的惨淡源自丑陋
你的不幸来自美丽这一生
我只能是那高塔上的敲钟人在最圣洁的场所做最惨淡的梦
我在梦里遇见了你你是不幸的我却隐隐快乐了
不要战抖
哪怕那群装扮成贵族的小丑即将攻克城池
不要恐惧
哪怕那些虚伪的“正义之士”即将送我们上断头台
我会一如既往的保护你会在这腐臭的世界里
每日为你奉上新鲜的小花所以,你也哼哼小曲吧
让我听见你美妙的歌喉让我抚摸你舒展的额头
让我欣赏你令人惊诧的美
我会在浮比斯到来的时候爬到最高处
为你撼动那口尘封的钟在振聋发聩的乐声里和你一起
翩翩起舞
下一世
我愿成为你
哪怕不幸被太阳抛弃做你的影子仍是美的
第二篇:观《巴黎圣母院》微感——红与黑
红与黑的命运
——观《巴黎圣母院》微感
1956年,全英发音,无字幕,让·德拉努瓦执导,法国名作,《巴黎圣母院》,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很开心,我没瞌睡地一次看完了,凭着对原著的略知一二。
影片吸引我的有三点,一个是一袭红衣的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还有一个,不是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加西莫多,而是裹着黑色教袍的克洛德。第三点,便是开头出现在斑驳墙壁上的“命运”二字。红与黑的命运,巴黎圣母院的故事。
开场是盛大的节日庆祝,众“乞丐王朝贵族”的滑稽相,还有真实贵族的谈笑风生,在如此阴暗的环境,以及作品灰色基调下显得有些造作。而艾丝美拉达的出场,红衣、舞蹈、歌声,在这样的环境,不觉得冲突,却只会让人心醉,她仿佛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深深地被她吸引。克洛德出现,躲闪的身影,逃避的脚步,好像不愿与这世俗的人产生任何联系,即使是轻轻的接触也不行,但是他却又与这芸芸众生所处的环境如此“和谐”。一红一黑,在这样的环境中,注定要发生不平凡的故事。
克洛德是孤独的,他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上帝,而上帝给了他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到处充斥着阴谋欺骗,物欲横流,社会不公。他作为一个副主教,本应去改变现状,实现美好,但是,他却被这个社会改变了,只有一个“怪物”陪伴左右。艾丝美拉达是不幸的,她倾其所有爱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又给了她什么福祉?掳掠、欺骗、谋害、屠杀……这一切看似是克洛德的罪行,可是他能做的又有多少呢?无力改变,无法抗拒,无路可逃。如果仅有他们两人是不是显得异常悲凉绝望?雨果又加入了加西莫多这个人物,丑与善的集合体,赋予作品浪漫主义色彩,写了个悲剧,却又给人们以希望和美好。有了加西莫多,克洛德才显得饱满,有了过去,有了性情的转变。有了加西莫多,艾丝美拉达才显得更加完美,从外貌到内心,从悲惨到被爱。
艾丝美拉达和克洛德,红与黑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命运,却由加西莫多来点燃,或升华,或毁灭。
第三篇:读《巴黎圣母院》后感
读《巴黎圣母院》后感
读完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丑与美,善与恶,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31年,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并透过这种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现了雨果的人 道主义思想。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群性格鲜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扣人心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组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说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浪漫亮点,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欲的中世纪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了。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其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遭到无情的遗弃——先是亲人的遗弃,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顶纯洁美丽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如同守护着珍宝一般守护着爱丝梅拉达,试图使他远离一切伤害。但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强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选择殉情这一悲剧。这两个主人公存在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的命运,美丽的心灵„„我就感到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时总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难过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总是瞧不起外貌丑陋,衣着寒酸,天生残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心灵美”。
人,真正的美在于心灵。倘若一个人心灵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见得美,要知道心灵上的一道皱纹比眼角上千道鱼尾纹还要衰老,还要败事,还要可悲。
第四篇:观《巴黎圣母院》有感
观巴黎圣母院有感
摘要:你可以听不懂法语,你却无法不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点滴中感受到其独有的魅力和震撼。这种魅力和震撼是来自其充满感情的演唱,其熊武有力的舞蹈,其简单而又代表性的舞台设计等中综合感受到的。看完《巴黎圣母院》你就会爱上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剧。
关键词:演唱魅力舞蹈动作 音乐创作
一、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简介
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等等。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来。在法裔加拿大人吕克·普拉蒙顿(LucPlamondon)与意大利人李查德·科西安蒂(Rich Cocciante)的合作下,忠于原作,联手把它搬上了音乐舞台。这部音乐剧讲诉了道貌岸然内心阴暗的主教孚罗洛、丑陋无比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年轻英俊但心灵丑恶的卫队长腓比斯与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之间的故事,生动地表达出原著中对人道主义仁爱精神的颂扬,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以及对教会人物的恶行在道德精神上的谴责。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自从演出以来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获得的奖项也数不胜数。其获得的奖项如下:在法国获得过“最佳演出奖”、“最佳曲目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过“最佳演出奖”、“最佳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圣堂歌曲奖”;在摩纳哥获得子“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剧中的单曲《美人》(或译《美丽佳人》)更是获得世界音乐奖,被众多著名歌手翻唱。《巴黎圣母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立于音乐剧首列。
二、演唱魅力
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传统音乐剧不同,《巴黎圣母院》没有一句对白,所有剧情都被融入到50首歌曲中。歌舞分离的形式使所有演员都能在歌唱上投入所有情感。虽然作曲者在曲中加入了大量流行元素,但不妨碍演员们用独特的唱腔和歌喉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每个主人公都拥有完美的声线和宽广的音域及独特的演唱风格:格兰古瓦是剧中人物也是全剧的叙述者,他的抒情男高音与他游吟诗人的身份十分吻合。伽西莫多的摇滚唱法与他略带沙哑的嗓音不谋而合,时而忧伤、时而压抑却又爆发力十足。艾丝美拉达的歌曲充满了异国情调,不仅符合她吉普赛女郎的身份,更能凸显其迷人的气质。而反面人物神父孚罗洛则一次次用咏叹调似的男高音唱出了挣扎的内心和扭曲的灵魂。
全剧以7位主演的独唱为主,也许正因为如此,为数不多的合唱更让人印象深刻。其中由伽西莫多、腓比斯和弗罗洛共同演绎的“美人”曾在法国单曲市场创下300万张的骄人成绩。当舞台上3个男人凝视着艾丝美拉达,共同唱出“谁,忍心对她投掷第一颗石头,那就根本不配活在世上”的那一刻,丑陋、虚伪与邪恶仿佛都不存在,只剩下他们对艾丝美拉达的爱意在静静流淌„„还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动人心神的呢,那大声地宏伟地演唱啊,唱出了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巴黎圣母院》演唱形式上除了以独唱为主还有一大特点——歌舞分离。歌唱演员不跳舞,而跳舞演员不唱歌,即不是边歌边舞或边舞边歌的形式。在这之前的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即歌唱演员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
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多数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巴黎圣母院》的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七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全情投入演唱。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此种表现形式使歌者可以全身心的表达歌曲内容和内心情绪,舞者更专心于肢体表达。所有演员都各尽其职,共同围造出声音与画面、内心与外在的完美融合。最让我难忘的一幕是当腓比斯不停地唱着“撕裂”时,那几个舞蹈演员用熊武有力的舞蹈动作或翻滚或跳跃为腓比斯的演唱做背景,让我感到一种惊心动魄的美,让我体会到腓比斯在两个女人中挣扎时的痛苦,正如他所唱的那样他被撕裂分成两半。
三、舞蹈动作
看过该剧的人绝对会对剧中令人激动的舞蹈印象深刻。陈畅亚说:“《巴黎圣母院》的舞美和整个剧情融为一体,高度融合。”【1】歌剧中大量运用了现代舞元素,并结合街舞元素,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大程度的表现出了力量感,将吉普赛人的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元化,表现力,是该剧舞蹈编排的两大亮点。
1.多元化
仔细欣赏的人一定可以发现,剧中的舞蹈种类繁多。其中可见独舞,双人舞,群舞,组舞等舞蹈模式,结合现代舞,当代舞,古典舞等形式,甚至杂技元素也在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表现力
表现力是舞蹈的精髓。剧中舞蹈的安排可谓令人惊叹,尤其与独唱相配的独舞,极好的配合了独唱者的心理表达,让人回味无穷。
3高空特技
《巴黎圣母院》极为大胆的运用了高空特技。剧中最著名的舞段是《钟》就运用了这一特技。三座大钟从天而降,里面各有一位特技演员吊着钢丝扮演钟摆,以各种造型呼应卡西莫多内心澎湃的情绪。当卡西莫多将死去的艾斯美拉达抱在怀中,唱到:第一座大钟是为夭折的孩子敲的,第二座大钟是为远航的海员敲的,第三座大钟是为结婚的新人敲响的,却没有一座大钟能够为他自己敲。那种悲痛欲绝的场面,令人无不动容。
四、音乐创作
《巴黎圣母院》中的音乐共有50段。作曲者对于每一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与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除了几首是完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因而你在音乐上很难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在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如果在观赏时没有歌词提示,你闭上眼睛很容易感觉这是一张法国流行音乐的精选辑,而不是一部音乐剧。说的专业一点就是,《巴黎圣母院》没有采用大多数音乐剧采用的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的手法。这也体现了《巴黎圣母院》中流行因素的大胆运用。
《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与大多数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不同。如今,绝大多数的音乐剧还是采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作曲者将几个主题音乐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进行变化,使其贯穿在整个剧目中,让人感觉到有些音乐片段会时时萦绕在耳边。这一手法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就非常明显,在《悲》剧中真正全新的音乐只占到了全剧音乐的三分之一,而全剧音乐就是根据这三分之一的音乐素材,将其进行变化和延伸而形成的。当耳边不时地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主题,既感到亲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印象。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对立统一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乐的不断变化,又要有音乐的统一呼应。如果变化太多,会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如果统一太多,不免会让人有厌烦情绪。《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创作手法,给人的感觉是变化有余,而相对缺乏统一。当然也有这种可能:作曲者对自己的旋律写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证每一首歌曲都优美动听,但如果让他运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反而影响了他对歌曲的自由创作,写得不自由也不优美了。
六、舞台设计
《巴黎圣母院》的舞台设计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设计,移动的方柱,抽象化的布景,绝对堪称舞台设计的经典。设计是抛弃了沿用百年的歌剧布景规则,运用了与京剧布景技巧如出一辙的简化布景,用少量象征性元素表现大体量的景物,如用怪兽雕像表示巨大的巴黎圣母院,不仅充满了现代感,又渲染了整部歌剧的基调:强权下的压制,黑夜中的抗争。又如神父孚罗洛在宗教与爱中挣扎时,方柱向中间挤向他,被他推开,又挤向他,就这样在演唱中重复着挤向推开,与歌唱中的挣扎呼应更形象地刻画了孚罗洛这一人物形象。
总之,我认为没有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就不算真正了解音乐剧这一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是跨国界、跨种族的伟大艺术,你可以不懂音乐剧的历史,你可以不了解音乐剧的元素编排,你甚至可以听不懂他的演唱,但是,你不会不懂那种陌生语言中的深厚感情,你不会不了解那或有力或柔软的舞蹈中的莫名的美的震撼,这是音乐剧的魅力,这是《巴黎圣母院》的魅力。去看法语的《巴黎圣母院》,它会送你一场有关美的法国香颂大宴。参考文献:
【1】张学军.陈维亚畅谈音乐剧【N】.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12月04日
第五篇:观《巴黎圣母院》有感
观《巴黎圣母院》有感
从颓圮的教堂到斑驳的墙上的印记,时间被带回了15世纪。那个充满了虚伪和现实的时期。就在这样一个时期有着卡西莫多这样纯洁的人,即使他的外表像是地狱的使者,即使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朋友的陪伴,可是爱却充满他的内心。让他与那些虚伪的人不一样。又是命运让他遇见了他一生中的女神--爱斯梅拉达。
爱斯梅拉达一个热情的吉普赛女郎,她优雅的舞姿和她的善良的内心一样充满魅力。看过她舞蹈的人都为她痴狂。而就是这种讨人喜爱却为她酿造了后来的杀身之祸。无疑爱斯梅拉达的热情和美丽没有错,她爱得那样热烈,就像扑火的飞蛾义无反顾。因为她的身体流淌着吉普赛人炙热沸腾的鲜血。
小说当中以爱斯梅拉达为主线讲述了五种爱情观,第一种就是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不离不弃致死相依,这种爱情有点类似与柏拉图式爱情,卡西莫多只是纯洁的爱着爱斯梅拉达,不是占有,不是渴望,而是守候。只要静默的呆在爱斯梅拉达身边看着她幸福就行。第二种就是神父对爱斯梅拉达渴望得到又压抑自己,最终因得不到和自己的压抑毁灭自己所爱,其实作者写神父的畸形爱是真实的反应了宗教人员的虚伪。他们口中振振有词的宣扬着上帝的仁爱,内心却无比的扭曲。这是对宗教的反讽对人性的揭露。第三种是爱斯梅拉达救下的小说家,当所有的乞丐去巴黎圣母院解救他们的姐妹爱斯梅拉达时,小说家只呆在家中用一系列的理由,他是幸福的成为爱斯梅拉达的丈夫,可就在爱斯梅拉达面临绞刑时,她的丈夫选择退居人后为这不公的审判沉默着。第四种是英俊潇洒花花公子公爵对爱斯梅拉达美丽外表着迷的爱情,他的爱情放纵轻挑不负责任。他甚至为了自己的声誉眼睁睁看着爱斯梅拉达被人诬陷屈打成招。为了自己的前程爱情只是生活的附属品,爱情如同阑尾一样,坏了就割掉丢掉。这些爱情观并不是作家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读完《巴黎圣母院》让我对人世的感情有了全新的了解。也许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感情就是一场悲剧,结尾到处散布着死亡的气息。让人看到最后不禁有一丝寒心。
小说并没有像传统爱情小说一样,男女主角不顾一切的冲破阻碍在一起,相反,小说给出一个令人咋舌的结局。卡西莫多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跳入坟墓中,而至始至终我们的女主角都没有选择可怜的男主角。这其实是对爱情最大的反讽。是爱斯梅拉达动人的美貌为她争到小说中的人见人爱,可是再怎么受欢迎只是这副皮囊。现实的爱情并不是童话中王子公主你为我死我为你亡,而是爱到最后迎来生死才发现,那些曾今海誓山盟只是蒙蔽双眼的迷雾,迷惑你走进黑暗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