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5篇)

时间:2019-05-14 19:5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砚山县第一小学马传正

所谓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的训练和培养的过程。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的内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认清形势,明确塑造心理素质的紧迫性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已经来到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生态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高新技术的劳动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人际关系也日趋错中复杂,这一切都加重了人的心理负担,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少年儿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不能面临世界激烈竞争的严

峻考验。然而,据有关资料显示,少年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成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去年教育界三大恶性事件的陆续报道使人触目惊心。一段时间来由于对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忽视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甚至学校的不良影响,至使在青少年儿童中间所暴露的种种心理障碍导致严重影响他们各方面健康成长的事实让人忧心忡忡。时代的责任感在无情地鞭笞我们,无数的事实也在无声地提醒我们,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遵循规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儿童心理发育成长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受到诸如遗传、胎期

环境、营养、生理发育、家庭影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克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防止形式主义、空洞说教,提倡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是传递社会文化、塑造道德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发展个性特长,使儿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的乐园。现代学校教育以其纯洁优美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精心设计的教材,专用化的师资队伍,并通过鲜明的目标和周密计划,丰富多彩的寓教活动,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施以直接的影响,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也是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充实和优化。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把儿童心理素质

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动机、情绪、态度、性格、行为、品德、自我等各种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不失时机的把握这一重要的时机,实施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和教育,为他们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由此可见,加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的职责。

三、把握重点,突出心理素质教育的时代性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代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日益增多。据资料统计,在中小学中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众星捧月”的环境成就了孩子“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抗挫折、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心和集体感;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常表现为:孤僻、忧郁、脆弱、不合群,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望子成龙家庭的孩子则心理负担重,易紧张、爱发脾气;文化素质低下家庭的孩子,由于棍棒的摧残、金钱的刺激及放任自流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以及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这些都是引起孩子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

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为避免教育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的特征,突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重点,去创造新思路、新办法。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应充分利用儿童幼稚、真诚、好动、好奇、喜欢模仿、喜欢成功、可塑性强等共有的特征,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的培

养,友爱、互助、关心他人的品德塑造,坚韧、顽强意志的训练,勤俭、朴素品质的教育,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作为对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重点,为他们今后像雄鹰般搏击长空,造就一副坚强的翅膀。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 者:陈彩霞 单 位:临泽县第二幼儿园 所在城市:甘肃省临泽县 邮 编:734200 E—mail:lzeyccx@163.com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但由于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和主观心理原因,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对人不友善,心胸狭隘不乐观,常伴有忧伤、压抑、烦闷等消极情绪,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发生在广州的“李宝雄事件”和浙江的“徐力杀母事件”等,就充分说明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急待提高的紧迫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而健康的心理必须从小得到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1.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1学校适应问题

小学儿童入学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照顾自己,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这就要求学生逐渐改变幼儿期的贪玩和任性的个性,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由于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逐渐改变自己,使自己的表现符合家长和教师的期待,因此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教师正确的引导。在适应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差异,适应的时间和适应的状态是不同的。有的儿童适应得比较快,很快就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了,而有的学生适应比较缓慢,很难进入正常的学校生活。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帮助适应不良的学生,让他们早日适 1

应学校生活。

良好的适应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适应不良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行为与其学校适应密切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亲社会、合作性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良好的学校适应和健康的心理有关,而攻击或破坏性行为与同伴拒绝、不良学业表现相关,害羞一敏感性行为则与同伴拒绝和不良的学校适应相关。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包括对学校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以及学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适应问题等。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小学低年级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常表现出自己的行为与学校的环境和纪律不相符合,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中。学习上缺乏兴趣,厌学,学习成绩不良。学校适应不良使学生在学校中缺乏安全感,并导致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可发展为学校恐惧症,害怕上学,拒绝上学,一提到上学就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和躯体症状等。据一项调查发现小学生中有20~42%的学生有轻度的适应不良,7—12%的学生有严重的适应不良。

1.2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校生活的主体内容,也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独特性,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点。他们常见的学习问题涉及动机、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学习困难、厌学、缺乏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等问题。其中学习困难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习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种现象。其表现为不善于独立思考,自学能力差,不会读书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上容易受学习效果的影响,经常性的失败经验导致自暴自弃,考前紧张,失眠,有预感焦虑和期待不安。在意志力上表现为缺乏恒心和毅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动力和压力,表现出学习懒散,惰性强,厌学,贪玩,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

1.3人际交往问题

[1] 2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背景中,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问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个体健康的发展,而不良的人际关系是导致个体身心疾病的重要诱因。加强对小学儿童人际交往的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2.产生问题的原因

2.1.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

学校适应不良受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1.1.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专制型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过严,长期对孩子持冷漠、拒绝的态度。这类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怯懦、交往能力差、对立、仇恨等心理问题,在学校中不能很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而溺爱型的父母溺爱、包办、放纵孩子,从不批评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百依百顺。邀类孩子容易养成任性、依赖、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此适应能力比较差。

2.1.2.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不良导致学生的适应不良。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学生的主要任务,他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任性和贪玩了,必须服从教师的教导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每天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完成,课业负担的增加造成许多学生的适应不良。

2.1.3.有的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良而导致教师、学生对他的态度改变,从而产生自卑感与挫败感,开始远离集体,或者出现逃避上学,厌恶上学等行为。也就是说,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不良导致学生的适应不良,反过来适应不良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恶性循环。

2.1.4.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也易造成学校适应不良。教师的要求过于严厉,方法简单粗暴,对适应不良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与照顾。学生一有问题就严加批评,甚至体罚学生,轻视、瞧不起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导致学生自信心降低,自暴自弃,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

2.2.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

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总的来讲,可将其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内因上来讲,首先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技能所导致的学习成绩不良,学习适应 3

困难,不能学,不会学。其次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不足,没有学习兴趣和爱好,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没有坚韧性,缺乏毅力,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此外,学生性格上存在弱点,较粗心大意,懒惰贪玩,畏缩,轻浮等。还有一些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由一些身心障碍造成的,如多动症、认知障碍等。

从外因上讲,首先是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和家长对待差生的态度简单粗暴,导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产生叛逆心理、与教师家长作对、厌学逃学等现象。其次是受外界不良的社会风气、环境等因素的消极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学习上等。

2.3.小学儿童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

2.3.1.封闭心理。在小学儿童中,有些不喜欢与人接近,不愿加入集体活动,总喜欢独处,自娱自乐,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时刻保持与他人的距离,这在小学高年级儿童中比较常见。虽然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心、独立欲望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他们还不成熟,不够稳定,不知怎样来应付这种变化。因此,学生容易把自己的心理之门关闭起来,有烦恼和不愉快都写在日记里,对谁都不愿意说。逐渐的他们与父母,同学和老师开始疏远,产生距离感,封闭心理的存在又阻碍友谊的建立,使个人处在孤独之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了身心健康。

2.3.2.自负与自卑心理。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儿童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事事由父母照料,任何要求父母都尽力满足,因此在与人交往中总想表现出自己的优越,希望别人都能听从他的指挥,总是围着他转。这种心理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许多同学不愿意和他玩,将其孤立起来。与此相反,有些儿章由于依赖性强.在学校中总是依赖别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因此,变的敏感自卑,多愁善感,忧郁孤僻,感到别人都瞧小起自己,又怕伤害自己,久而久之出现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与人交往的现象。

2.3.3.儿章个性的缺陷影响止常的人际交往。有些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的儿童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畏缩和恐惧。由于过于敏感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低下,言语表 4

达能力不强,在交往中会被人笑话等等。有的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如身高,相貌,体质等,与其他小学生相比,感到自惭形秽,成为心理上的阴影,致使情绪低落,产生严重的交 往退缩。

2.3.4.社会媒介的不良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儿童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渠道,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一些暴力电影、电视、小说为儿童提供了参照范例,在这些信息媒介的影响下学会了各种攻击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喜欢善待他人、接纳他人,而是表现出敌对,甚至是攻击行为。有的儿童整天沉溺于网络中,在虚拟的世界中聊天、交友,不喜欢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逐渐导致学生交往技能的退化,与别人的心理距离拉大,产生交往障碍。

3.如何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

3.1.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天使,纯真可爱,顽皮活泼。他们需要一个既轻松又愉快的心理环境。老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孩子支撑起一块没有风雨的天空,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班风,良好的校风、班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让我们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他们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3.2.教师的潜移默化,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关健作用

教师的潜移默化,也有助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的魅力就在于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是 5

学生行为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情感、性格、志趣、爱好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乃至很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同时,重视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以教师自身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孩子们的一颗爱心,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其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他们脆弱的一面便会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很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有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还要让学生坚持从小事做起,坚强的意志是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的。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了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引导小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与社会性成熟

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是促进小学生心理成熟与社会性成熟的重要途径。可引导学生到校园内参加植树、花木管理等校园美化绿化活动,也可到校外实验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此外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投入社会,到校外参 6

加劳动,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践作到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在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品质、抗挫能力等走向成熟。

3.5.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个性差异较大,老师不但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更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个体心理因素。按照小学生的不同性格、气质、志趣、爱好、情感、思维特点等心理特征进行教育。事实上,班主任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而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各异,这就要求老师有针对性地做好细致的育人工作。例如:对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应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要增强其自信心;对那些好胜自负的学生可以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使其认识到自己应怎样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老师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发展水平,才能够使个性各异的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1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必须具有一流的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他们能否成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以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注释:李春,杨渝川文。儿童社会行为与其学校适应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2]杨玲、赵国军主编《学校心理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3]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初探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初探

王宏强

一、什么是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现状因素和社会适应因素。智力与能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思维。在观察、注意、想象,记忆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核心作用。能力因素主要是创造力,在组织能力、定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创造能力的作用,体现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动机、兴趣、信念、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是人们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现状因素:社会生活中,如何自信、自爱、自尊、自立,如何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以达到正确接纳自我;不断取得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因素:一个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决定了他的人际关系以及能动地适应社会环境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学习、竞争、责任、角色和事业心理都可能有所提高。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这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孩子的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和认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有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好,有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极差,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五点:

1、智力发展要好。评价一个儿童智力的高低,主要看其对事物的认识度、正确性、全面性和认识的速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思维适中、思路敏捷,必定学有成效,健康成长。

2、人际关系要好。小学生与人相处时,应以诚实、谦虚、公平、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使别人愿意和自己交往。

3、生活情趣要高。情绪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心理

作用。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应以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应保持愉快、满意、高尚、开朗、豁达等情绪。

4、自我认识要清。健康的小学生应当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各方面的条件,应当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以及情绪和动机,能全面估计自己,不厌弃自己,不掩饰个人的毛病,心地坦诚,不苛求别人,不求全责备,不无端猜疑和憎恨别人。

5、社会适应性要强。人来源于自然,生活于社会,必须有一定的适应社

会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适应能力要具有正确对待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变化的能力,不畏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及表现形式

1、学习上的过分焦虑。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学

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竞争加剧,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无形之中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时间越长,焦虑的心态越重,最终导致学生只要提到学习,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

2、人际关系的不协调问题。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城市里的这

种生活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现实中很多邻居都没有交往,所以,对于这些小学生的影响也潜移默化了。这些小学生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同,会造成很多误会,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

3、意志力薄弱的问题。由于独生子女的问题,家长会在教育方面出现一些

问题,比如,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在教孩子处理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从来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心理脆弱,应该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往往不能完成。老人带孩子的时间较长,大多数老人更是溺爱孩子,因此,很多时候都在包庇孩子,使得孩子不能够独立做事的现象严重。另外,随着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基本上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他们就会缺乏一种吃苦的精神,在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意志力薄弱的问题。

4、缺乏自信的问题。这种自信心的建立,应该是3岁左右的年龄段,在这

个时候,如果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家属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自信。如果某一方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话,主要指正面教育,也就是说“多夸奖,少批评”的教育方式,孩子就会缺乏自信,主要表现在做事情半途而废,这种缺乏自信的心理,会延续很长时

间,所以,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其他教育者都要给孩子树立自信,使他们能够自信、大方、健康的成长。

(三)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自身因素: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落后,周围同学和亲人对

他的冷嘲热讽,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就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以至于越来越不愿与人交往,最终导致自闭。

2、家庭因素:①父母的期望值高,他们大多抱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②婚姻的不和谐,会使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失去父母的关爱的孩子,心理的发展往往都不太健康;③家长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正确,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中忽视个别教育,教育环境的压抑感和教师教育方

法的不恰当,都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过重的作业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社会因素: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尤其

是网络时代,网瘾的形成更会加大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1、给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1)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父母去做,要从家务劳动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一种独立自主的习惯,摆脱依赖的不良习惯。(2)要对自己负责,包括按时完成作业,管理好自己的物品,与人交往时的方式方法;从小培养一种责任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3)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生活习惯有了规律,身体和心理才能健康发展。(4)看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儿童读物,不要贪图玩乐。(5)少看动画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即使上网玩游戏,也不能超过30分。

2、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个不和谐的婚姻状态,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因

此,我们提倡婚姻和谐,为的就是使孩子健康发展。作为家长的,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教育环境,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切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条件,比如,周末带孩子去爬爬山,看看动物,和他玩一些他喜欢的游戏,从而促进他愉快心理的养成。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买一些他喜欢的玩具,以开发他的智力,使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得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适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尽量减少一些不利于他心理发展的活动。

3、学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首先,学校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

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好课外活动。其次,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如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队风 ,优化校园环境 ,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安详、平和 ,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 ,受到感染和熏陶 ,得到美的享受。再次 ,还要加强课堂学习环境优化 ,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接受教育,对于自我封闭的学生,教师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来往的机会,同时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场合,使他们的才能有表现施展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

4、呼吁整个社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只有整个社会的大教育环境改善了,学校教育和家庭

教育的教育效能才能有所提高。政府机关应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坚决打击未成年人进网吧,网络游戏的泛滥及开发,应该从健康的角度去研究,从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出发。

三、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改变教育者的“传统教育观”

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不要用横向比较的方法鼓励孩子,也不要总是用批评的手段去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教育工作者还要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户外活动,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注重培养自己的现代教育观,积极鼓励孩子自由的表达思想与情感,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和创造,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

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教学方式。我们教师要懂得现代教育观,即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正所谓“孩子个性各不同,因材施教促发展”,因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身心出发,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秉着“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律,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家庭中,我们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也要为孩子实施心理辅导计划,即在一个月或者一学期每天都要去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改变孩子的教育计划。在学校中,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有自己的计划,特别是对待那些心理发展不健康的学生,更应该去坚持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我想,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只要秉着“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相信过不了多久,学生的心理会得到健康愉快的发展。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个整体,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构成,如果这三方面教育

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如果三方面不能一致,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教育只有延伸到家庭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能,所以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外,还对家长进行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容、自由、快乐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周围的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只要真正的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提供一切有利于心理发展的条件。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应该为培养祖国的未来而付出努力,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奋斗!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前言

近几年来,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重视。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思维发展、品德培养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生活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就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从中寻找明显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增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有关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和重视,并为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卫生环境提供依据。

二、对象和方法

从太原市随机抽取小学生1400名作为被试,共收回有效问卷1385份(其中普通小学的952人,私立小学的433人)。以1993年由樊庆民、王建中主持修订的“UPI”测查材料,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有关项目、筛选标准做了删补,删掉小学生难以理解的个别题目;增补了我们认为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关联的家庭环境的内容,即: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庭气氛、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心子女学习程度以及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等。筛选后的症状选择项目共51个,其信度(校正分半信度及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672和0.8199。

对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因素本身不易量化而研究较少。我们对调查中涉及到的各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关心子女学习程度等进行了分类,分类情况见表1。对于这种分类资料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分析,我们采用了SAS 统计软件提供的CATMOD过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表1 各影响因素分类情况影响因素 分类不同性别 1.男 2.女不同学校 1.普遍小学 2.私立学校不同年级 1-6 一年级——六年级父、母职业 1.工人 2.干部 3.其他父、母文化程度 1.小学 2.初中 3.高中(中专)4.大专

以上家庭结构 1.双亲 2.单亲 3.其他父母教养方式 1.强制型 2.放任型 3.溺爱型 4.不协

调型 5.民主型家长关心子女学习程度 1.关心 2.比较关心 3.不关心家庭气氛 1.和睦安宁 2.偶尔争吵 3.经常争吵

4.父母分居

Logistic回归是一种对数线性模型法。该方法可以对分类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以讨论模型中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该方法主要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类别)与诸影响因素之间的独立性检验,因此在检验中限定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

三、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不同归属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以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学校*年级、学校*性别、年级*性别、学校*年级*性别为自变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由CATMOD过程得出第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INIERCEPT 2 15.61 0.0004不同学校 2 3.77 0.1518不同年级 10 21.42 0.0183不同性别 2 9.02 0.0110不同学校*不同年级 10 40.22 0.0000不同学校*不同性别 2 0.04 0.9813不同年级*不同性别 10 11.04 0.3544学校*年级*性别 10 8.88 0.5432LIKELIHOODRATIO 0

由表2可见,诸影响因素中,学校*年级、年级*性别、学校*年级*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概率P>0.1),由此将概率最大的因素删去再进行第二次Logistic回归,得到表3。表3中,仍有不同学校这一因素的显著性概率较大(P>0.1),删去后进行第三次Logistic回归,得到表4

表4中各因素的概率均小于0.05,似然比卡方为5.10,P>0.1,说明略去的各因素总和

不显著,此模型正确。这就是说,在学生的不同归属诸因素中,年级、性别以及学校*年级、年级*性别、学校*年级*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P=0.0000)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

表3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INTERCEPT 2 43.01 0.0000不同学校 2 3.98 0.1370不同年级 10 27.10 0.0025不同性别 2 11.41 0.0033不同学校*不同年级 10 43.99 0.0000不同年级*不同性别 10 18.18 0.0520学校*年级*性别 10 18.18 0.0940LIKELIHOODRATIO 2 1.11 0.5730

表4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INTERCEPT 2 49.33 0.0000不同年级 10 27.17 0.0024不同性别 2 13.71 0.0011不同学校*不同年级 10 49.32 0.0000不同年级*不同性别 10 19.52 0.0341学校*年级*性别 10 21.60 0.0173LIKELIHOODRATIO 4 5.10 0.2771

以下的分析采用同样方法,限于篇幅,将只列出最终结果。

(二)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以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学校分为普通小学和私立学校,故也可作为家庭经济状况的一种大致分类)、家庭结构、家庭气氛、教养方式、父母关心子女学习程度以及经济状况*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家庭气氛、经济状况*家庭气氛*教养方式为自变量,以学生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进行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的主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INTERCEPT 2 45.22 0.0000教养方式 8 30.76 0.0002家庭气氛 6 54.27 0.0000经济状况*家庭气氛 6 20.44 0.0023LIKELIHOODRATIO 52 49.51 0.5723

由表5可知,在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以及家庭气氛* 经济状况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气氛的影响最大(P=0.000)。

(三)、父母的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以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为自变量,以学生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进行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的主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INTERCEPT 2 9.17 0.0102父亲职业 6 6.44 0.3753父亲文化程度 4 1.51 0.8247母亲职业 6

2.97 0.8122母亲文化程度 4 2.68 0.6128LIKELIHOODRATIO 124 140.27 0.1508

表6的结果表明,父亲、母亲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程度及从事何种职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没有明显影响。

(四)、诸影响因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将上述分析中经检验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的诸因素做为自变量,以学生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的主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INTERCEPT 2 41.64 0.0000不同年级 10 22.56 0.0125不同性别 2 10.70 0.0048不同学校*不同年级 10 31.29 0.0005教养方式 8 20.96 0.0073家庭气氛 6 49.95 0.0000经济状况*家庭气氛 6 16.09 0.0133LIKELIHOODRATIO 406 449.08 0.0688

表7的结果表明,在我们所分析过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以及不同年级(年龄)*不同学校(经济状况)、不同经济状况*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气氛(P=0.000),其次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其余顺次为不同性别、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

四、讨论

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与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处于心理发展重要

时期的小学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赖性较强,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男孩的心理健康普遍多于女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大幅度上升,这一结果与国内外有关研究一致。从个体生长发育角度来看,小学阶段,女孩比男孩要早成熟两年左右,加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样,处于同一年级的男女学生,尽管年龄相仿,但其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依附性与自主性的矛盾冲突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剧。因此,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处于私立学校和普通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的环境、来自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截然不同,造成了他们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这些因素十分明显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使得不同年级与不同学校的交互作用成为小学生不同归属中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最显著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一致认定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我们对于这些因素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家庭结构,而是家庭气氛。人们一般认为,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成长非常不利。但许多人的研究都发现,有严重的家庭冲突但并没有离婚的家庭,对子女的不良影响超过了离异家庭。这是由于,家庭气氛的影响往往是持久性的,一时一事的家庭冲突并不构成家庭气氛。家庭中父母的冲突会使子女焦虑不安,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如果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子女长期处于这种情绪混乱的状态之中,会造成心理机能恶化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提示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要想使子女健康成长,首先要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其次要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高低以及从事何种职业,会对子女的教养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必然影响,关键在于使家长掌握有效的教养方法和艺术,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的质量。

总的来看,在上述讨论过的所有影响显著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气氛,其次是年级与学校的交互作用……等等。这就提示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要想使小学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提供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还要注意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同的现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具体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五、结论

在不同归属诸因素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其余顺次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学校*年级*性别、年级*性别的交互作用。在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以及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气氛的影响最大。父亲、母亲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程度及从事何种职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明显影响。所有以上各因素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气氛,其次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其余顺次为不同性别、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经济状况*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

①陈家麟:《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初探》,《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4期。

②邹泽禹:《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家庭教育》,1993年2期。

③李彬:《关于小学一、二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比较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1期。

④史耀芳:《性差心理学的研究及对教育的启示》,《中小学教育》,1992年第3期。⑤郑希付:《不同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第1期。⑥郑希付:《父母关系与子女行为异常》,《心理科学》,1997年第2期。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吉埠镇中心小学

蔡毅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的非常关健的时期。而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大批的思想敏锐、责任感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都作出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学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的潜移默化,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关健作用

我们的前辈曾经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魅力就在于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是学生行为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情感、性格、志趣、爱好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乃至很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同时,重视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以教师自身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孩子们的一颗爱心,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学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其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他们脆弱的一面便会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很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有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还要让学生支持从小事做起,坚强的意志是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的。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了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小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与社会性成熟

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是促进小学生心理成熟与社会性成熟的重要途径。可引导学生到校园内参加植树、花木管理等校园美化绿化活动,也可到校外实验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此外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投入社会,到校外参加劳动,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践作到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在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品质、抗挫能力等走向成熟。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文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今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我认真发现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各种关于......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5篇范文]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谭娇媚 少年儿童正处于由幼稚向半幼稚半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

    浅谈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 金梅小学陈会琴 摘要:小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尤其重要。教育学强调素质......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探(5篇)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探 ------班主任工作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一个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优秀心理......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做阳光少年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学生素质培养计划简介 我国正式开展素质教育已有20多年历史,各大中小学校也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取到了不错的成绩,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是有很多值得考......

    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合集)

    在"D:ITEXAMWordST"文件夹中有一个Word文档"WORDST.DOC",请用WORD应用软件将它打开,按以下要求完成文字处理操作(没有要求设置的文字应保持原来的文档格式,考生不要做本题要......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讲诉小学教师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 认知素质 心理健康 小学教育历来被称之为教育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试行由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