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当今世界,孩子最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我想,这一观点确实点中了“孩子问题”的要点。如今,我们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恰恰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锤炼。一部分孩子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乃至想入非非,离家出走,包括从高空“飞天”、跳湖自杀等等,固然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与我们只注重学习成绩,只注重“考得好”,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断然分不开的。因此,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应该从培养心理素质入手。
那么,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有哪些方面?专家认为有以下6个方面:
正直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惟有具备正直的人格,才是一个健康、无私、光明、崇高的人。因此,培养孩子正直的品德,应该在诸健康心理素质之首,并通过家长,教师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作出表率。
自信心只有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种挑战时,才有可能战胜它。然而,很多父母并未真正尽力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诱导他们,鼓励他们对成功抱有信心。
热情缺乏一定程度的热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容易成功。热情,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是生而有之的。然而,不使其受伤害,继续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因为脆弱的热情很容易被考试的分数、他人的嘲笑、父母不正确的褒贬和接连的失败等挫伤,甚至摧毁。因此,应十分注重保护孩子的热情,切莫随意伤害它。富有同情心大多数孩子对生命动物的痛苦和受折磨是很敏感的,父母应通过心爱的小动物之死来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经常关心他人,自然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灵活性应变能力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是一种起决定性作用的性格。怎样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呢?最好的方法是尽早用成年人的爱心和感情去对待孩子,使他们能早日成熟,避免由于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禁不起来自社会的各种冲击。对生活充满希望它能使人在黑暗中见到光明,敢于迎接挑战。要让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父母本身就应该是乐观主义者。一个家庭若受到悲观、恐惧和忧郁的侵蚀,孩子身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可能早夭。应经常教育孩子说:这次遇到失败,可能还会遇到第二次。这样,当困难真的来到时,他们就会敢于面对现实,临危不惧,从而建立起坚强的个性和忍耐力。这一点正是他一生成功的希望所在。
易于孩子接受的批评方式
第二篇:如何培养交通警察健康心理素质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交通警察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直接的管理者。指挥、疏导交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直接和驾驶人、交通事故当事人或家属进行接触,常常受到不理解、不支持配合或唾骂,工作环境在街道或公路上,受到风吹、雨淋、日晒。许多业务工作,往往都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
紧密相关。因此,交通警察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
(一)交通警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1、交通警察在查处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抢救伤员、进行调解、打击车匪路霸、特别是处理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目暏血淋淋的场面、伤者亲属的哭泣、当事人的要夹等,往往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付出很多的心理能量。
2、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具有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思潮和诱惑的健康心理,才能够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
3、在处理上下级、同事、朋友、夫妻等人际关系时,需要调合各种矛盾,解决问题,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交通警察具有良好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能力;有稳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识,能够抵御错误干扰和各种诱惑,能够慎独与自我净化;有宽大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高物发展变化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交通警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具有勇敢、坚定、大胆、果断、顽强、乐于奉献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点。
(二)交通警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心态。交通警察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在心理上常处于紧急状态,持续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会造成精神上的疲劳,使工作效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疾病,不良好理会导致的疾病。要正确对待已发生的种种现实,应采取有效方法,关于适应复杂的环境,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忧则伤身,乐则长寿”,要培养“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三乐精神,学会自我珍重,努力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
2、正确对待紧迫感。少部分民警由于年轻时耽误了学习,参加工作后,建树不多,大多有紧迫感。为了更好适应新时公安工作,有的业务时间进行自学,或进行短期培训,或参加函授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上比较紧,应正确对待这种紧迫感,因势利导,使其成为进取的动力,促人奋进。一定不要把紧迫感变成紧张感,应保持生活的节奏感,有劳有逸,有张有驰,以防早衰。
3、量力而行。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智力和体力应有正确的估计和认识。部分交通民警,在参加工作十多年后,已步入中年,但这部分民警正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任务多,担子重,家庭负担大,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或凭匹夫之勇,急躁冒进,而应“有理、有利、有节。”否则违背规律,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抱着求实精神,注意劳逸结合,适可而止。
4、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通民警因为工作原因,与全国各地的司机、群众、车主接触较多,在与人交往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首先是与职业有关的,同事间、上下级间的关系,应戒除“窝里斗”与“同行相忌”的不良习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与朋友交往,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若待人刻薄、落井下石,将为世人所不齿。其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极为重要。家庭是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
(三)交通民警要克服的不良的心理素质
1、虚荣心理:对自己缺少自知之明,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成绩、气质,并且在夸大的基础上与别人进行比较而产生错误结论,以致造成委屈、不公平、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情绪。有些人还会出现攀比,好高慕远,明明能力上、经济上、精力上达不到,还偏要“争口气”,硬做自己达不到的事,结果影响情绪。为了做好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交通警察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同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消极依赖心理:过多地重视和夸大一些暂时性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过分强调工作上的问题对自己身体精力上的影响,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想做,往往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记忆力差,过于自卑,情绪上表现为“无可奈何”,经常有失落感。消极的情绪,依赖的心理,表现了容易对工作厌烦和彷徨的态度,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马马虎虎地应付工作,消极对待,信心不足、害怕困难、妄自菲薄、骄傲自大等都会成为消极、依赖心理的成因。
3、嫉妒心理:总觉得跟别人比自己什么都不如,对别人显露的才华,取得的成绩不服气,对别人被提拔重用不服气,甚至对别人的身段、外貌、服饰、打扮都会产生嫉妒,使自己的心理不平衡,情绪焦躁不安。所心,性格缺陷的人应该在处理日常事物的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吉埠镇中心小学
蔡毅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的非常关健的时期。而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大批的思想敏锐、责任感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都作出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学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的潜移默化,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关健作用
我们的前辈曾经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魅力就在于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是学生行为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情感、性格、志趣、爱好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乃至很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同时,重视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以教师自身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孩子们的一颗爱心,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学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其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他们脆弱的一面便会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很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有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还要让学生支持从小事做起,坚强的意志是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的。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了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小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与社会性成熟
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是促进小学生心理成熟与社会性成熟的重要途径。可引导学生到校园内参加植树、花木管理等校园美化绿化活动,也可到校外实验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此外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投入社会,到校外参加劳动,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践作到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在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品质、抗挫能力等走向成熟。
第四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作者 曾丽雪
江泽民指出:“整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地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格标准之一,《中学德育大纲》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首要的指出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针对当前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特别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后延影响下中小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心理发展倾向及其现象,我们认识到了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为重要,且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由于社会及家庭的各种原因,让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威胁,如父母离异家庭的增多,使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造成其心理的某种缺失;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如一部 分学生患了网络综合症,不能自拔,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之中,对其身心造成很大损伤;黄色、暴力的东西侵袭着青春期的中学生等等,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传统的德育工作是不够的。本文就从班级文化建设出发,初步探讨建构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结构的新途径。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这个大集体中的小集体,是学校活动的主要环境和载体,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智力品质的集体,还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品质的组织。其中的各种社会文化,诸如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是明显而有力的。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心理现状因素等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班级文化建设对心理素质的重要影响。
(一)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达到学习目的一种推动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班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要尽可能为大学生设置 兴奋环境,创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使用问题教学法,是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的有力措施。
2,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与爱好。如果一个人对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进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班级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都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如班级环境的布置,需要同学们发挥特长,要写、画、设计、构思等,让学生心情舒畅地独立思考。以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春游、野炊、浏览名胜古迹;到工厂、农村参加社会实践等。活跃学生身心,发挥学生优势,提高学生技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善班级的心理生态环境。
3,培养主人翁的情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逐步确立主任翁精神。班级文化建设,要让学生参与班 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具体的管理中去,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情感,对班级一切事物会有更强的荣辱感,更有上进心。
(二)有利于智力因素的开发
1,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是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能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组织的能力,在活动中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 各方面的能力。如班歌的选取,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往往能振奋人的士气,使人充满活力。又如设计班级标语,简单的几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整个班级的目标。这些都可以使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如环境的布置、集体活动的策划等等无不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课就是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如围棋兴趣课的开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下围棋过程学生要不断构思、计算、判断和决策。下围棋的过程,就是不断洞察对方设下的种种圈套、陷阱的趋利避险、转危为安的过程,同时又是把握全局、审时度势不断寻求发展和超越 的过程。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因此,在中学,甚至小学开展围棋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班级文化建设与人的记忆力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室的布置上,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力,有的班主任在班级学习园地栏目里张贴许多小知识;设置 有图书角;开辟“心连心”、“生字墙 ”、“知识的海洋”等栏目等,这些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班级文化催人上进,促人进步,可以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内在学习动力。能使人具有自信、自爱、自尊、自律、自强、自立的意识,能进行正确合理的 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做到正确地接纳自我,不断取得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一个班级里,平时喜欢破坏环境卫生的那些学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 是平常喜欢“制造事端”的人。当你制止了“乱丢乱扔”行为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违纪 行为都得到改善。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说到底就是在打造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如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就是把制度化的要求、尺度等转变为师生自觉自主的行为规范,转变为其内在的尺度,让一切基础管理制度和规范都内化为学生和老师的日常行为习惯,使 其师生关系和谐、班级和谐、学习氛围好。
总之,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借助更丰富、更灵活的班集体活动,使个体在群体中,使教师在学生中,使学生在集体中去感受班集体的力量,去品味班级文化的底蕴、去接受班级正气的熏陶、去接受班级精神的激励,去与同学在激烈的各种方向与各类领域的竞争中,并同时与同学在友好的不同层级与纬度的合作中,共同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最终在这种氛围与环境中使学生自己心理素质得到健康而健全的发展。
第五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之我见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之我见 摘 要:“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对现在的独生子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是其健康发展,使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要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既有博学的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 心理健康 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二、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引导学生注意自我调节心理机制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故事中榜样人物的心态,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要点、培养其健康心理品质是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心理机制就是由自己以克服错误的行为方式去消除矛盾,用道德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谁是谁非,仍然不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表现为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其主要原因是心理调节能力差,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2.引导训练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
以往思想品德的导行方式习惯于单向说教,教师说什么是对的,学生就照着去做,这样实际上缺乏针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素质的培养,课上让学生谈出自己不愿和伙伴们一起玩的原因,根据这一情况,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生的自我导行,培养学生健康的合群心理,发展他们的个性。
另外,在课间活动和各种课外活动中,也要注意创造集体活动环境,在玩耍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合群心理。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4.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消极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分,所以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要关心和满足学生在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合理需要,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理解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避免因个人不恰当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学生精力旺盛,如果不善于引导,过剩的精力就容易释放到有害的方面去。要加强学生意志的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具体行为习惯和一点一滴抓起,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某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性格如抑郁、多疑、善嫉、孤傲、粗暴、胆怯等,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热情机智地引导他们,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不良心理也就会得到预防和克服。
5.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叶上雄 主编《中学教育学》。
2.《教师报》。
3.《德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