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职业病危害与建材行业
常见职业病危害与建材行业
金标准检测研究院
建材工业生产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砖瓦、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石棉制品、油毡、腻子、涂料等等,生产中危害最大的是二氧化硅粉尘和石棉、水泥、滑石等硅酸盐粉尘所致的尘肺。
1、生产性粉尘:硅酸盐水泥是最常用的一种水泥,此外还有快硬水泥、高强水泥、耐酸水泥、白水泥等,其原料为石灰石、粘土、矿渣、石膏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不同以及防尘设施尚不完善等原因,可以产生大量的粉尘。耐火材料、砖瓦、陶瓷、玻璃等的生产,在粉碎、过筛、配料、研磨等工序,均可产生粉尘。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可以导致劳动者尘肺病,其中硅尘(含二氧化硅的粉尘)是矽肺病的主要原因,石棉粉尘的影响则更为复杂,除引起石棉肺外,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AIRC)确认可致肺癌。
2、有毒气体:水泥、砖瓦等在高温煅烧的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等气体,通风不好时,常可因逸出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水泥和石灰石遇水时,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刺激皮炎,甚至溃疡。陶瓷、玻璃生产时,常在原料中加入铅等等重金属,配料和烧制的过程中会导致铅、砷、镍等有毒物质逸出,引起职业中毒。油毡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沥青一般含有酚、苯、萘等多种有害物质,沥青蒸气刺激劳动者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易使暴露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结膜炎、支气管炎等,接触沥青的劳动者有癌症多发现象。
3、其他危害:比较突出的有噪声和高温,噪声主要来源于原料的破碎、混筛、球磨以及成型等生产过程和空压机等。高温主要来源与各种窑炉焙烧的过程,大多数要达到1000℃~2000℃度的高温,热辐射强度较大,除可引起高温中暑外,还可因含有强度较高的红外线、紫外线以及亮度很大的可视线,对眼睛的角膜造成损害,甚至导致白内障。
第二篇:油田上常见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
油田上常见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
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石油工程系
专业:油田化学
姓名:王华乔
学号:52 油田上常见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
摘要:石油气体对人的危害:石油气体在不存在苯和硫化氢的情况下,导致人员中毒的临界值(TLV)在300×10—6,相当于可燃下限(LFL)的2%,具体现象见表6—3。硫化氢对人的危害:硫化氢的中毒临界值(TLV)为10×10—6,超过此临界值浓度的气体对人员产生的反应见表6—4。③苯和其他芳香烃的危害:芳香烃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芳香烃的中毒临界值一般小于其他石油烃类物质的中毒临界值,尤其是苯,其中毒临界值为10×10—6。吸入较高浓度苯气的人员临床表现为血液和骨髓发生病变。④惰性气体中有毒气体:向储油装置中充加惰性气体是防火防爆的有效手段,但在惰性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一旦被人体所吸入将会造成严重危害。其有害物质如下。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中毒临界值为25×10—6。二氧化氮的中毒临界值为3×10—6。二氧化硫:在惰性气体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2×10—6~50×10—6,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鼻、喉等器官有刺激作用,使人感到呼吸困难。一氧化碳:当燃烧不完全和燃烧缓慢时会产生200×10—6以上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中毒临界值为50×10—6,其中毒机理为阻止血液吸收氧气,引起化学性窒息
石油主要成分为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气等。通过对石油的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器的润滑剂、气态烃。通过化工过程,可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化肥、医药、油漆、合成洗涤剂等。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石油生产环节繁多,劳动条件特殊。
目前油田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有:
1、粉尘:电焊尘、水泥尘、煤尘、铸造尘等;
2、毒物:汽油、苯、液化气、硫化氢、石油烃、一氧化碳、甲醛、甲醇、氨气、正己烷、丙酮、铅、汞、铬、酸、碱等;
3、物理因素:噪声、射线、微波、振动、高频、高温等。
一、石油企业重点岗位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开采业的先期工作,其目的不是直接发现石油,而是查清地层和构造的数据,经过正确的地质解释制定出成功的钻井计划。
石油地质勘探属于石油野外流动作业,具有流动分散,独立作战,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受地区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地理条件一般分为平原地区、沙漠地区、草原地区、森林地区、山区、水域、沼泽地带、高原地区等。
地面地址:地质人员在野外勘察取得倾角和走向,并绘制成图幅。把这些倾角和走向标在平面图上,画上地物地貌以及工区所有的井、油藏和水系。地质人员根据这种信息及合理地质假设做出一种解释。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低温、高湿、低湿、高压、低压、紫外线、风沙等不良气象条件。
消减措施:
1、使用防暑降温、保暖御寒、防紫外线眼镜、防风沙服装等个人防护。
2、沙漠地区作业重点要防沙尘暴、防迷路,另外,沙漠地区一般地下水含量较高,不能直接饮用;
3、草原地区作业重点要加强对有毒昆虫、蚊虫、植物的防护;
4、森林地区作业要加强对毒蛇、毒虫以及各类传染病、皮肤病的防护;
5、水上以及沼泽地区作业要加强防潮;
6、高原地区作业要加强身体锻炼,加强对缺氧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野外地震勘探主要由各种车辆的司机、危险品保管员、测量员、钻井工、爆炸工、震源工、放线工、仪器操作员、解释员及维修工等工种参与施工。石油地震作业工人和地质作业人员一样,常年于野外地区施工。除了不良气象条件之外,爆破时还要受到噪声、炸药等有害因素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紫外线、高湿、低湿、风沙等不良气象条件
消减措施:
1、做好出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搞好技术练兵,反事故演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制定好长途搬迁方案,确保安全搬迁;
2、出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并进行防疫注射;
3、对施工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地理条件要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要逐项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监控措施;
4、现场职业危害防护以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为主,如防暑降温、保暖御寒、防紫外线眼镜、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钻井前准备工作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井队搬迁过程以及井架安装、固定过程的高空作业、野外气象条件以及焊接等。
消减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挂牢安全带,衣着整齐,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高空作业人员操作前,必须对脚手架、跳板、斜道、靠梯等和其它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情况应及时修理。凡六级以上大风和暴雨、雷电、大雪等气候变化大,不利于高空作业时,不得从事高空作业。加强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措施。
钻井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和作业噪声,机械噪声包括柴油机房、发电机组、钻机、钻井泵以及其各种机械转动所产生的噪声,作业噪声包括固井作业、下套管、起下钻具、气控制动钻机操作时快速放气阀放气等。钻井的同时,要不断地向井眼内注入大量的泥浆。
职业危害因素:废弃钻井液、噪声、振动、柴油机烟气、以及井下废气等。消减措施:整体防护与个人防护相结合。为了降低钻井噪声,可提高钻井设备精度,加强设备保养维护,熟练操作,杜绝野蛮操作,减少撞击,密切注意地层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压井,安装防喷盒等防止井喷,减少气流噪声。
固井使用的水泥性能与一般建筑水泥不同。固井对水泥浆的流动性、凝结时间以及水泥石的渗透性有特殊要求,使用时为了调节水泥浆的性能,往往要加入大量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随废气泥浆的排出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消减措施:防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固井系统的密闭,减少水泥尘的逸出。加强个人防护和系统的维护管理。
常用的有电测井、气测井、放射性测井三种测井技术,均为野外作业。放射性测井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放射线外照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放射性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向井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活化溶液,并将其压入管外通道或进入地层滤积在射孔道附近地层表面进行测井。
职业危害因素:中子、Y射线以及井场其它危害因素。
消减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格放射源出入库制度,源车、源库、实验室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熟练操作,取源时使用手柄。必要时,实施轮换作业。对放射性测井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井下试油作业是从钻井到油田生产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和承上启下的工艺过程,包括试油地质、试油工艺、地层测试、酸化、压裂、修井、井下作业等。其作业现场仍然是野外作业。
试油主要工序包括通井、洗井、冲砂、试压、射孔、诱导油气流、求油气层产能等。职业危害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以及井下有害气体。
消减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采取耳塞、耳罩及防护头盔保护听力。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
在循环至反洗工序中现场均有较强噪声,并有氢氟酸、氢氯酸及甲醛等溢散到空气中,尤其设备有泄露时更厉害。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来源:在酸化现场酸化至反洗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强度的噪声以及各种有毒气体,主要有不良气象条件、氢氟酸、甲醛、盐酸、硝酸、噪声、硫化氢。
消减措施:改变酸化、压裂泵车振源的的性能,减少噪声的产生,现场施工时,为工人发放适当且有效的隔音耳塞和耳罩,尤其是机工和泵工。逐步提高酸化压裂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尽可能使机工和泵工采取远距离操作。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以减少毒物泄漏。进行酸化作业时,必须携带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以备急救用。
采油作业是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采用全密闭管道仪表自动控制工艺。岗位工人分采油工、脱水工、污水工、注水工,另外还有仪表工、化验工和维修工。
噪声主要来源于运转的电动机;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含硫尾气、油污等。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石油总烃、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苯及同系物等。
对于有害气体消减措施主要有:
1、提高生产设备的密闭性能;
2、改善通风设施;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安全制度;
4、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5、发生严重事故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搬到空气新鲜处,限制其一切体力活动,给氧并尽快转送医院抢救。输油作业
原油输送的方式有四种:铁路油罐车运输、公路油罐车运输、水路油轮运输、管道运输。其中管道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由于我国原油存在“三高”(即高黏度、高含腊、高凝固点),在管道长距离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提供动力,而且需要热能。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于站内各种动力噪声、石油总烃及各种有害气体。消减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采取耳塞、耳罩及防护头盔保护听力。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尤其是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石油管道
石油管道建设是石油工业管道输气、输油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管道焊接、管道防腐和管道探伤等工序。管道建设属于野外流动作业,具有流动性强,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其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电焊烟尘、紫外线、沥青、苯、甲苯、二甲苯、x射线、r射线等多种职业危害
电焊消减措施:
1、采用先进的自动焊接工艺;
2、研制新型焊条,使其具有低毒、低尘特点;
3、加强机械通风和个人防护,操作时应戴上配有特殊护目玻璃的防护面罩或专用护板,使用防护口罩;
4、对电焊工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
职业危害因素:不良气象条件、苯、甲苯、二甲苯等。消减措施:
1、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苯作溶剂或稀释剂;
2、改革工艺。如用静电喷漆、水性电泳漆等替代手工喷漆;
3、采用通风排气装置,降低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蒸气的浓度;
4、加强设备、管道维修,防止跑、冒、滴、漏;
5、注意个人防护。作业场所通风不良,苯、甲苯、二甲苯蒸气浓度较高时,可戴活性炭防毒口罩或送风式口罩、面盔;
6、搞好卫生保健,定期测定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做好健康监护工作。
管道防腐是石油工业一项重要内容,防腐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目前各石油企业通常使用的管道防腐技术主要有石油沥青防腐及“黄茄克”防腐。
消减措施:
1、上工时工作服、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要穿戴齐全;
2、下工后充分淋浴,换上清洁的服装;
3、调整作息时间,为减少高温蒸熏,尽可能早、晚或阴天时操作:
4、一旦皮肤出现红肿,可将毛巾打湿冷敷;
5、如沥青粉尘混入眼内,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涂上抗菌素眼药膏。
管道探伤是通过各种技术对管道进行的一种无损检测,用以检测管道的密闭性。
消减措施: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和r射线探伤防护的基本措施为合理设置的探伤场所,足够的屏蔽和安全操作。射线探伤场所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一般选在厂区或车间的一角。应当设置照射室、操纵室和显影室(透视法不需设置显影室)。
消减措施:操纵室、显影室与照射室之间应有防护墙隔开。照射室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四周围墙、上层有建筑物的天棚以及门都须有足够的屏蔽厚度。照射室一般不设窗户,但需增设机械通风,以排除臭氧等有害气体。照射室门外应安设警告装置、工作状态指示灯或射线危险标志。放射防护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操作规程。固定式探伤应注意防止误入照射室,避免人在照射室内便开机作业。
消减措施:另外,要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坚持先示警再开机的操作程序。移动式探伤包括便携式x线机、移动式r射线探伤,没有固定的作业场所和屏蔽防护设施,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增加操纵距离,利用地形地物屏蔽和缩短照射时间来达到防护的目的。
二、常见石油产品、助剂的职业病危害
石油是由地下古代动植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生成的油状液体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此外尚含有少量硫、氧、氰的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和金属.在原油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尤其在井喷时,相关作业人员都可能接触原油及其挥发物。人们长期接触石油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皮炎、毛囊炎、痤疮、皮肤脱水、黑皮病及皮肤局限性角质增生等皮肤损害。环烷烃有麻醉作用,在体内无蓄积,一般不发生慢性中毒,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及皮炎。石油中芳香烃含量一般很少,不引起造血系统的明显损害。
防治措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化,防止泄漏;加强个人防护,作业人员上班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刺激性食物、不饮酒;出现症状后要对症治疗
在石油或天然气开采、收集、输送和利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都可能接触到天然气、油田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对人基本无害,但如果空气中其含量达25%—30%以上时,就会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心率加速等一系列缺氧症状,长期接触还可引起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严重时可出现缺氧窒息、昏迷、呼吸困难,以至脑水肿、肺水肿等。如果天然气和油田气中含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可增加其毒性。一旦发生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撤离现场,解宽上衣,注意保暖,尽快给氧。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预防:提高生产设备的密闭性能;改善通风设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安全制度;用天然气作日常生活燃料时,应保证管道、燃气炉具的密封和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来源于天然气、油田伴生气和炼油厂石油气,在常温和常压下为气态,常压冷却或常温加压后可变为液态。比空气重,易挥发、易燃、易爆,含有微量硫化氢,有难闻的臭鸡蛋味。一般说来,与石油液化气长期接触对健康有轻微影响,如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但在检修石油液化气分离、盛装设备时,或意外事故以及向液化气罐装时,如果液化石油气泄溢量大,而现场又无好的排风设备而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在几分钟内出现头痛、恶心、四肢无力、呼吸表浅、血压下降及躁动不安、胡言乱语、幻视等神经症状。液体溅到皮肤上,能引起局部麻木,还可以造成冻伤,这是由于液化气迅速蒸发所致。
钻井液的主要成分有烧碱(又名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甲基纤维素,硫酸盐,木质素,石墨粉,盐抑制剂,改性石棉以及黄土等。其中用量较大、最容易伤害人的是烧碱,属强碱、有强腐蚀性。作业人员操作不慎溅到皮肤粘膜上,会使局部变白、剧痛、红肿、起水泡,重者可引起糜烂,称为化学烧伤。一旦皮肤烧伤应迅速用清水、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冲洗伤口。若烧碱溅到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0分钟左右,冲洗时需转动眼球,如感觉疼痛,可滴表面麻醉剂(2%潘妥卡因或5%的狄卡因)后再冲洗。总之须彻底冲洗干净。因此,钻井队应具备良好的清水冲洗设备,必要时能迅速提供使用。
常见的石油化学助剂包括水处理药剂(杀菌刑、缓蚀剂、净水剂等)、油处理药剂(原油破乳剂、降粘剂、清蜡剂、粘土稳定剂等)、油田措施井技术服务(酸化解堵、调剖、调驱、堵水、防沙等)、钻井添加剂(主要有缓凝剂、速凝剂、降比重剂、降失水剂、防漏剂、减阻剂等)。大部分产品均由多种复杂成分组成,毒性较低。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一)组织管理
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工作目标,实施目标考核。不履行法定义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企业要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该项规定是义务性规定,同时又是强制性的规定,不管单位是否愿意,均应当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企业要依法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和职业病危害评价
卫生部去年发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49号令旨在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行政监督管理力度,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
49号令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范围项目及管理方式作了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类,实行分类监督管理。
1、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基本思路
——明晰责任,进一步明确评价机构应当承担的技术责任。——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的监管。
——明确的规定了需要卫生部审查批准的项目,具体包括: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审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核设施等特殊建设项目,需要卫生部管理的其他建设项目。
2、主要调整突出了以下内容
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 ——《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
——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调整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增加了备案管理。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为一般和严重两种”修改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类”。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3、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有关规定要求
——企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规范》编写职业卫生专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企业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完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后,应当按规定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不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提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卫生审核或备案。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同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申请,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并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四)职业卫生调查、建档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六)现场管理措施(七)告知和警示(八)现场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戴或佩戴的用品。当劳动条件尚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时,这是主要的防护措施。属于预防职业性有害因素综合措施中的第一级预防。一般而言,个人防护用品可以分为防护帽、防护服、呼吸防护器、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护耳器、皮肤防护用品七大类。
(九)职业健康体检(十)职业病人管理(十一)应急救援
(1)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2)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制定预案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领导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应急反应方案,使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2)实用性。应急救援预案应符合当地的客观情况,具有适用性、实用性,便于操作,起到预有准备的效果;3)权威性。救援工作是一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性工作,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和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性管理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制定后的应急救援预案还应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保证预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律保障。
(3)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步骤: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第一步。在制定预案之前,需对预案所涉及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可能发生职业卫生事故的类型、数量、分布状况;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社会公用设施及救援能力与资源现状等;2)危险源评估。在制定预案之前,应组织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对化学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估,以确定危险源目标,探讨救援对策,为制定预案提供科学依据;3)分析总结。对调查得来的各种资料,组织专人进行分类汇总,做好调查分析和总结,为制定预案做好资料准备;4)编制预案。视救援目标的种类和危险度,结合本地区的救援能力,编制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5)科学评估。编制的预案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领导审定;6)审核实施。预案经上级领导审核批准后,正式颁布实施
4)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预案可分为国家或区域性的救援预案,以及单位(企业)预案。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基本情况; ②危险目标;
③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④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⑤报警信号; ⑥事故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⑦有关规定和要求等。应急救援预案的书写应简明扼要,附有预案的各项平面图和救援程序图; ⑧演习。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评价常见的问题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见的问题
1.评价依据更新不及时。缺乏一些重要的行业标准,有些甚至使用已经作废的标准。2.评价范围与立项批复文件不一致。
3.选址评价不合理。部分评价报告没有风频资料和周围居民区等敏感区域的情况描述。4.布局评价不到位。厂区平面布局只考虑拟建区,没有考虑远期规划,导致非生产区布置不合理;平面布局只考虑生产区、辅助区和非生产区的分区,没有考虑生产区内不同职业病危害的分开。
5.工程分析泛泛而谈,不清楚评价目标。评价人员不知道评价项目的关键控制点,罗列了许多的原辅材料、设备和工艺流程等资料,却不清楚如何去分析这些资料。
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类比检测不规范,甚至出现没有采样,却有检测数据的情况。此外,没有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最高的区域或时段进行采样;定点采样时悦栽宰粤计算方法不正确;悦栽宰粤计算没有考虑每周作业时间;不清楚相似毒物的联合评价。
7.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只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缺乏深入分析。
8.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调查、分析和评价欠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需建立在详细的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基础上,由于评价能力不足,调查和分析过程马虎,导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形式多实质少,常罗列与职业病危害无关的安全措施,最终导致评价条款遗漏,提出的存在问题和建议不具体。
9.应急救援措施的调查、分析和评价不够具体。大部分进行评价的化工或其他使用较多化学品的项目日常检测浓度不高,但应急救援能力却相异,可报告书没有针对性地分析项目的应急救援能力,一些报告书没有根据标准对报警仪、事故排风装置、紧急冲淋器等的设置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
10.职业卫生管理评价不能反应建设项目实际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大部分报告书罗列了各种制度,没有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价非常简单。
11.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不到位。较多报告书没有
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体检项目的关系,也没有追踪建设单位对体检结果的处理,未能描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造成的体检项目遗漏等问题。
12.结论不明确,建议不够具体。报告书中指出了一些存在问题,但没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无法给建设单位具体的指导。
对策
1.评价人员一定要熟悉所引用的标准,并及时关注新标准的出台和标准的更新。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标准见表。
2.根据立项批复文件设定评价范围。由于各种原因评价范围不能与立项批复文件一致的,应有附件说明,并在评价范围中具体化。
3.选址评价应结合环评的结论,根据可靠的依据描述周边的敏感区域,确定是否可行。4.总体布局评价应考虑厂区远期规划,结合总图运输和风向合理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使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非生产区人员的影响最小,避免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交叉影响。5.工程分析在罗列资料的基础上,必须详细分析哪些原辅材料、设备和工艺可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尤其对毒性较高、易挥发、产生或储量较多的危害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设备的敞开程度、操作方式和人员停留时间,列出关键控制点。
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类比检测是评价书的主要内容,是影响评价结论的关键点,也是评价成本的控制点,使部分评价机构和建设单位合作,不规范进行采样检测,甚至虚构数据。因此,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评审专家必须严格把关,项目评审时应同时审查采样检测原始记录。另外,悦栽宰粤测定尽量采用个体采样,没有条件的应详细调查工人接触情况,计算时应考虑每周作业时间以及相似毒物相加作用的联合评价;悦杂栽耘蕴测定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筛选浓度可能较高的监测点。
7.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分析与评价,也体现报告书的技术水平。预评应对毒物进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估计接触程度,参考类比资料进行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控评宜进行作业分级;对急性毒性危害宜根据风险预测进行分析;必要时指出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关键岗位或人群.8.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根据郧月在GBZ1-2010、GBZ50019-2003以及各行业的安全卫生设计规范、防尘防毒规范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从设备工艺消除或替代、自动化机械化(减少接触时间)、密闭或隔离(包括隔声、消声、屏蔽等)、通风系统等角度进行分析;对通风防尘防毒设施,应评估其合理性,必要时可进行检测。
9.应急救援措施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分为应急救援设施和应急救援管理两部分。应急救援设施包括对报警仪、事故排风装置、泄险区、其他联锁装置、紧急冲淋器、风向标、应急标识、应急箱以及个人装备等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应急救援管理包括对应急救援设施的维护和检定,高危区域和岗位的警示、教育和培训,已有报警的原因分析、处理和整改,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演练,以及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等的分析和评价。其中应急救援管理薄弱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却是大部分报告所忽略的。
10.职业卫生管理评价需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情况,做出较为具体的结论。11.职业健康监护需分析符合要求的体检率和对结果的正确处理率;若项目为扩建或已建时间较长。可分析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12.结论应包括项目的分类,以及设计或目前运行中与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符合程度;对需要采纳意见或建议才能符合的项目,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篇:常见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常见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带,有高温、热辐射。此外,各种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
电焊作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包括电焊烟尘和紫外线。长期吸入含尘烟气可导致电焊工尘肺。如使用的焊条为高锰焊条,长期吸入烟气还可能引发锰中毒。电焊弧光中的强紫外线如不加以防护,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的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蓄电池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铅尘。熔铅、烧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球磨制粉(特别在出料、装卸和混料时)可有大量铅尘飞扬,涂板、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
尘肺病的症状有哪些? 患尘肺病早期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闷、咳嗽、咳痰,随着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
预防尘肺病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防尘。防尘主要技术措施可归纳为“宣、革、水、密、风、护、管、查”八字。其意为:
(1)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2)革,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是消除尘肺的根本措施。具体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尽量使用不含游离二氧化硅或含量较低的原料,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
(3)水,湿式作业。
(4)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5)风,利用通风达到除尘的目的。(6)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7)管,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8)查,对接尘职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第五篇: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 一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一
一、电子行业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铅:焊锡、装配工序可接触铅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早期可出现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严重者可出现腹痛、神经衰弱综合症。随着病程进展,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以及肾脏受损。
2、有机溶剂:
生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3、物理因素: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调频测试等工序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对接触者的健康可能产生损害。
4、其它有害因素:
高温、粉尘、净化车间空气污染、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防护要点
1、加强伯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
2、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3、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二、印刷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印刷过程中从油墨的调制、印刷、洗板、切纸、钉书等环节均可产生多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但最引人关注的是印刷行业中易患“脚软病”。在印刷过程,中工人常用“白电油”清洗印板,而“白电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已烷。
正已烷具有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急性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正已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早期表现为跑动或上楼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防护要点
1、作业场所要安装通风除毒装置,工人配戴防毒口罩作业。
2、“白电油”清洗液储存罐(桶)要加盖,沾有“白电油”的抹布用后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3、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早脱离接触,及时治疗。
三、家具制造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要尘:在锯木、刨木过程中均可产生大最的木尘,吸入粉尘后,可能引起对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长期吸入可致慢性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2、有机溶剂:在家具制造中使用大最的胶合板或某些涂料,常温下就有甲醛、酚类等有害物质逸出,工人接触可引起眼、鼻、咽喉等刺激症状。在油漆或喷油作业中所使用的稀释剂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其中以苯的毒性最大。短时间内吸入大最的苯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麻痹为特征的全身症状,慢
性苯中毒者,主要是造血系统受损害,严重者可导致白血病。
3、噪声:在锯、刨木材时可产生强度较大的噪声革而影响工人的听觉器官。
防护要点
1、木加工工序扬尘点要有通风除尘设施,工人要戴防尘口罩和防噪声耳罩和(塞)作业。
2、油漆车间的喷漆、刷漆及浸漆作业点应安装排气罩或喷漆抽气柜等设备,密闭化生产。
四、制鞋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制鞋工种繁多,工人在粘合和清洁鞋面时均使用多种溶剂,因不注意卫生防护而发生苯中毒及“制鞋匠麻痹证”等事件而引起广泛的关注。
其中苯是一种痔致癌物,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导致急性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致昏迷帛搐等症状;慢性接触者,最主要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晚期可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可引起白血病。“制鞋匠麻痹证”是工人接触正已烷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
防护要点
1、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
2、安装通风除毒设备。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五、五金行业
主要职业 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五金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是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作业可造成听力下降。
部分企 业使用三氯乙烯清洗工件表面以达到脱脂、去油污目白。接触者急性中毒可产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敏感者在初次接触三氯乙烯20天左右,出现发热、全身皮疹或大疱等皮肤损害,同时可合并严重的肝肾损害,死亡率高。
防护要点
1、改进工艺,采用吸声,消声、隔声等措施控制声源,工人戴防噪声耳塞(罩)作业。
2、以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三氯乙烯,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措施,工人应戴活性碳防毒口罩作业。
3、对三氯乙烯敏感的个体极易发生药疹样皮炎。初次接触三氯乙烯者在前3个月内如出现类似感冒样的症状或皮症,应立即停止接触并密切进行医学观察。
六、电镀作业
主职业病危害用其对健康的影响
在电镀加工各种工序中,工件的除锈、脱脂和酸洗需要使用硫酸、盐酸或硝酸等无机酸及碱性溶液,其产生的各种酸雾与有害蒸气,对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以氰化物作为电镀液时,可产生氢氰酸气体,吸入可发生急性中毒,引起细胞内窒息而致命。
镀铬生产中操作者因接触六价铬盐和铬酸酐而引起溃疡、接触性皮炎等职业损害。
防护要点
1、改革电镀工艺,如采用无氰电镀工艺。
2、安
装通毒设施,减少和控制有害物质逸散。
3、制定和严格遵守电镀操作规程。
七。塑胶玩具
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塑胶属高分子化合物,其毒性取决于在加热注塑中所逸散出来游离单体的最和助剂的品种。上色、装配过程中工人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少部分企业在缺乏防护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使用含二氯乙烷的粘胶剂如“3435”和
“ABS和514”胶水,其中以装配工序中所接触的二氯乙烷危害最突出。二氯乙烷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毒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以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和抑制作用最为突出,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防护要点
1、降低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2、作好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3、二氯乙烷中毒防护措施是“早发现、找代替、禁加班、要通风、勤监测”。急救措施发防治脑水肿为重点。
八、塑胶片材
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三甲基氯化锡是塑料稳定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甲基氯化锡属于高毒物质,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进入机体而引起中毒中毒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肢体感觉异常,如不用时治疗,死亡率高。
防护要点
1、生产过和应密闭化、管道 化,并应在负压下操作。
2、生产车间地面、墙壁材料要便于冲洗。
3、有神经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良者不宜从事接触有机锡作业。
九、蓄电池行业
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生产蓄电池过程中,工人在道工序中均可接触铅。长期接触铅烤干或铅烟可引起职业性铅中毒铅对人体的影响涉及神经、消化、造血和心血管等多个系统。
防护要点
1、加强技术改造,使生产过和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尽最避免工人直接接触铅化合物。
2、凡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分账血、肝肾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都列为职业禁忌症,不能从事铅作业。
十、宝石加工
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在宝石加工过程中,工人可能接触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等、其中以粉尘的危害更加突出。
在吸入粉尘的早期阶段,主要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可引起鼻炎、咽炎:长期吸入粉尘则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宝石加工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特点是粉尘浓度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最较高,因此其所致的矽肺表现为肺组织纤维化商变严重、进展最快,危害大。
防护要点
1、贯彻防尘工作的八字(革、水、密、风、护、管、教、查)方针。
2为工人提供个人
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
3、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4、定期这接尘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包括胸部X光拍片。
5、新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活性结核病、慢性肺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支气管疾病、影响肺功能的胸膜或胸廓疾病,以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都列为职业禁忌症,不能从事粉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