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描人生
素描人生
我拿着铅笔,一笔笔画着素描。忽然,我顿悟:人生不也像素描一样吗?
人刚生下来,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纸上的图案是靠自己以后去描绘的。而辛勤的努力便是汗水浇铸的笔。笔和纸都有了,便开始素描人生。
首先,构图和打型很重要。没有两者,画出来的图案是歪扭的、比例不分的。这样的话,即便后来画的再好,也是一幅失败的作品——到后来,再想调整构图,却几乎不可能了。同样,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好的习惯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时候没有对此重视,留下了一些为改正的毛病。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将伴随人的一生。这个人的形象还会高大吗?
构图完成后,就要对一些地方进行惊喜的描绘。画面要有用笔轻重的对比和虚实变化。如果所有的地方都用相同的方法处理,画面将平淡无奇。甚至该精心的地方没注意,不必太用心的地方却大挥笔墨。那样塑造的形象岂不更糟?对待自己,外貌和着装只要稍加注意,简洁大方即可,而对于自身的品格和内涵,就要努力去提高。这样的“人”的形象才是成功的,有浓有淡,有轻有重,才能构成美丽人生。
完成一幅素描作品通常要三四个小时,不可缺少的是恒心。因为素描需要一笔一笔地描绘。如果没有恒心,画都画不下去,又何谈图案的精美?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每一件小事即使先前做的多好,如果无法持之以恒,都留下了遗憾,那么整个人生将是不完整的。如果不想让你的人生留下缺憾,那就坚持画完手上的画,坚持每天跑步,从身边小事开始“坚持”。
最后,一幅素描作品完成了。素描,没有华丽的色彩,却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每个人的人生未必都经过大风大浪,也未必大红大紫,光芒万丈。日子本来就是平淡的。平淡的日子就像那朴素的色彩,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不要哀叹自己的不足,不要埋怨生活的平淡,平凡朴素未尝不是一种美。
人生如素描,素描如人生。这样的素描人生,相信我将无悔。
第二篇:素描人生
素描人生
凝望着黑板,我的心里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也要像老师一样站在前面,教书育人,奉献自己的青春,真诚的与一群群淳朴的孩子们交流,为他们的成长添上一对翅膀。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一次次的知识学习,使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故县乡中,这个美丽的地方,实现这个愿望,素描出一幅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
这里四面环山,每当早晨的水雾升起,就如仙境一般。
我们村有一个美丽的水库,清清的湖水旁有许多柏树。它虽然没有大海那么雄伟,可我却深深地喜欢它那朴实无华的美。
清晨,当雾轻轻笼罩在水面上,我爱坐在那排台阶上欣赏风景,水库则像温情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我。那时我会被那美丽的景色迷住,很想尝尝那湖水的味道。我情不自禁地来到水边,拍打清凉的湖水,一阵阵水花溅落在身上,感觉很舒服,好似母亲温暖的双手在抚摸你一样。
中午,骄阳似火,知了停在树上,叫个不停。我站在那柏树下乘凉,有时在柏树下嬉戏,有时觉得很烦,就随手捡了小石块扔向水里。清清的湖水顿时散开了一圈圈的波纹,仿佛轻柔的手指拨弄着琴弦。“钓鱼罗!”随着一阵叫声,孩子们纷纷拿着竿往岸边跑。他们钩好鱼饵,鱼竿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那些孩子耐心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就钓到了一条条又肥又大的鱼。孩子们便欢欢喜喜地离开了,只留下银铃般的笑声在水面回荡。日落,我又坐在台阶上。太阳很快就落下来,泻出红红的光。四处的水仿佛一张滑润的床,让我心生遐想,多想自己能够美美地躺上去。那绿绿的水,红红的光,向着水的挺拔的柏树,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啊,多么迷人的水库啊。
秋天一到,我们的校园里就变得非常美丽。这一切都是谁装扮的呢?哦,是桂花。那一丛丛、一簇簇挺拔秀丽的桂花,生长在六角形的花坛里,显得格外高雅、华贵。远远望去,像是在绿色的绣花布上点缀着一粒粒金子,又像是一个个小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走近细看,只见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衬托着金色的小花,好像几个胖娃娃躺在一个摇篮里。贴近一闻,一阵浓郁的香味扑过来,使人百闻不厌。啊,桂花,你多像一个个金色小天使。我爱你那美丽的小花,更爱你那幽幽的芬芳!
桥梁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也许大家对这句歌词并不陌生。是啊,心的呼唤,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呼唤。这呼唤来自家人、来自朋友、来自陌生人、来自心灵。高兴的时候你会呼唤、悲伤的时候你会呼唤、痛苦的时候你会呼唤、无助的时候你还是会呼唤。因为呼唤是提醒、呼唤是关注、呼唤是引领、呼唤是爱心。就拿上面那句歌词来说,“这是心的呼唤,着是爱的奉献”通过它,我们便能深深体会出一些人肯定处在危难时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呼唤是从心里所发出的,因为当在最你无助的时候,你就会去用真诚的心去呼唤大家,请求人们的帮助。因此,我们用一句话可以说:“呼唤就是那温暖而又美好的爱心!”记得在上初二时,我们学过一篇文章,时间已久,缉捕大清了,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句话,作者说:“母亲啊,我早已听到您在山的那边大声地呼唤我的乳名。”这个呼唤就深切的表现出作者一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作者借故乡的呼唤之情写出了自己与家乡的热爱以及亲切之感。因此,我们还可以说:“呼唤就是那甜美而又温情的感情,是那情感热烈的抒发!”呼唤,在这千千万万的语言中,真的有许多词可以形容你,但我真的不知道再用什么词来形容你,赞美你才好!因为你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你就在时间的每一个角落。你的威力真的很大,你能是燕子归来;你能使浪子回头;你能使许多人变得坚强;你还能使许多人感到温暖。呼唤,你是心灵的诉说;你是真情的爆破;你是高兴的极端;你好是那心与心的桥梁。呼唤、呼唤我永远都在呼唤着你---心与心的桥梁。
笏石是我家乡的一个古镇,地处莆田沿海东南部,是人杰地灵的秀屿区政府所在地,是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腹地,又是礼泉半岛和埭头半岛交汇点的陆路交通枢纽。有人写了一幅对联,浓缩了笏石镇古老而绮丽多姿的风貌:“九衢到海连三关司马桥自古及今称重镇,一石顶天立地百姓尽舜尧开来继往展宏图。”笏石地名的由来,在笏石北部的一座山峦上有块高耸且孤立的天然圆柱状岩石,远远望去,这块圆柱壮的巨石特别引人注目,犹如古代官吏上朝时手持在胸前的“笏”,后来人们就取“缙笏朝天”之意,把这块巨石雅化为“笏石”。于是,过了不久之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笏石,又将这座山取名“笏石山”(如今,笏石山成为秀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政建设中心,成为新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有人便因此而写上这样的一幅对联:“笏是石石是笏石化为名,神是人人为神人度神灵。”史料记载:笏石原是一块小盆地,荒芜野地,人烟稀少。明嘉靖年间,莆田城内外和沿海遭受倭寇入侵骚乱,被夷为平地,一片凄凉。后来,戚继光平倭后,逃难的百姓来到笏石,便定居下来。接着,人们就集中在这里进行贸易往来,很快便形成南埔、北埔及顶社等地集于一体的贸易市肆。接着,这里得到了发展,“引来闽南、兴化平原乃至城内、涵江等地的工商业者,来此落户进行贸易活动,才有后菜园、土埕、窑厝、田厝、西天尾及早前的南埔北埔,构成笏石七角里。继而辟有南埔街、观音亭街、中街、下街、田顶街、十八店街和三关街等。”这样笏石集镇就形成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以前笏石贸易往来的地方逐渐演变了现在的笏石街。笏石集镇的形成是在明末清初,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它是莆田四大重镇之一;是沿海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地处平原和沿海交界的地方,素有“三关司马桥”,“沿海头”之美誉。故也是沿海主要的货物集散地。笏石集镇形成后,商贸和交通得到迅猛发展。商业活动日益兴隆,贸易商品有当地的粮食和沿海的水产品等,集中在笏石市场里销往各地。城涵地区的工业品、日用品、水果、山货和各地土特产在这里得到了交易。这样,“商品有了贸易繁荣,必然给笏石带来经济的富裕;经济有了基础,当然人气旺盛,两者相辅相成。”水陆交通方便,天时地利,是沿海交通枢纽,四通八达:“东可达埭头、北高,南可通忠门、东庄;西可往灵川、枫亭,北可到莆田,还有水道航行条件,从沟底(三社头)可直航至兴化平原、转达涵江。”这里的商贸发展迅速,交通便捷,且原是一处小盆地,所以被人们称为“聚宝盆”。现在的笏石街,原是在1930年笏石当地几位绅士的发动下,进行旧街改造,把原有的旧街加阔拉长,形成一个以三门井为“中心岛”,并分别向南北延伸三个“6字行”布局,亦即构成一个八卦阵的邹行结构。笏石集镇最特色的地方,就是笏石街与贸易市场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不管你从笏石街的东南西北任何一个街道都可通往市场。因为贸易市场就在笏石街偏中心部位的地方,被各个街道所包围。只要你走进笏石街,便可到达贸易市场。所以经常来笏石街采购的人员非常多且热闹,特别是在节假日,笏石街的各个街道和贸易市场,简直是人山人海,肩擦肩背靠背在一起走路。这足以证明经济贸易的繁荣富强,给笏石街未来的发展带来综合性的良好趋势。笏石街,各个街道的地上铺满了青石板,漫步于笏石街,恍若走进了悠长而又光亮的青石街。倘若你了解笏石集镇的历史文化,然后用历史的眼光行走在笏石街上,你会发现,你所走的这条街仿佛是在历史的画卷中,感受那大街小巷带给你的具有浓厚古朴的前朝风味。还有街道两边各个风格迥异的店铺,只要你一走进笏石街,你定会买到你喜欢的服饰、鞋、日用品和水果食物等等意想不到的东西。如果你对笏石街有很深的感情和心得,你会发现这里处处都可发现可爱的景致和迷人的风韵。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我踏着历史的足迹,又在铺满青石板的笏石街闲逛。一条条的街道,经过了百年历史的点缀,仿佛是充满了往日的朝气,是那样的熟悉,犹如我一下子就看透笏石街古往今来沧桑的本质。笏石,这个阅尽沧桑的古镇。它的悠久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铭记。笏石不仅仅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浓情归宿,更是我们先人开拓的蕴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古今辉映的文化景观。我从来没见过有什么诗人或作家曾做过笏石的文章,为此,我为笏石这个古镇无人书写文章而悲痛,替那些了解过笏石不做文章的诗人或作家感到无比遗憾!从古至今,笏石镇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发展到现在成为商贸活动的重要基地,并为历史谱写了斑斓和多姿的篇章。可见,笏石镇的古老情韵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赞美的,而我为家乡的“美”斗胆舞点笔墨献给诸位观之。--------
第三篇:风景素描
风景速写
教学活动目的:
1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把写生所得应用于艺术创作,转化为素质。
2通过速写练习,观察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感受能力和迅速捕捉物象形神的能力,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风景写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开发自身的语言模式,使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1室内基础知识讲解、练习
2临摹中外优秀速写作品与外出下乡写生实践活动
教学用具:范图画册、速写纸、铅笔、橡皮
学习用具:画夹、铅笔、橡皮、钢笔、炭笔等
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与速写基本语言练习
一、导入:
教师展示同一个风景,而用两种不同手法表现的速写作品(如单线勾勒和调子速写),请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作品的不同心理感受,从而导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点:
1分类:
风景速写按题材来分:自然风景速写、乡村速写、建筑速写、城市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工具材料来分:有铅笔速写、钢笔速写、炭笔速写、毛笔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分:有粗细线速写、带明暗调子速写、均匀线速写等取景与构图
确定所画对象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感受,选择自己最想画的那部分景色。一定要克服不注意观察、缺乏感受、坐下就画、见什么画什么的盲目性,应该通过风景速写练习,达到既学习表现技法又提高审美能力两个目的。角度确定后,要确定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视平线在画面的中间是平视构图,在画面的上方是俯视构图,在画面的下方是仰视构图。构图形象不同,画面的效果和气氛也不相同。安排视线的位置和主要形象的轮廓。为了集中反映主要形象,可以把某些次要形象省去不画,或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画面上改变它们的位置,使构图更加理想,主要形象更加突出。
取景分三层:远景、中景、近景。
⑴ 观察自然景观中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意、主次、虚实、动静、疏密、大小、长短、轻
重、曲直、前后、高低等。画风景速写,也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将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起来。
⑵ 空间的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国画中的散点透视。
⑶ 形体的疏密虚实关系
利用“点、线、面”的疏密排列,表现不同的风景。如同样是线,有的轻松、有的凝重、有的流畅、有的滞涩、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
点:圆点、三角形的点、不规则的点等
线:直线、折线、曲线、虚线等
面:画面的留白等感悟自然的美风景速写并非摄影一般纯客观地描摹对象,学生在表现自然世界的同时必然要渗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实际写生中对自然景物的概括与提炼,对素材的取舍与添加等就源于此。这种感受一半源于眼观,一半则得自心悟。风景速写虽是表现自然景观,但同样要强调表现意境及情趣。这就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除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刻的领悟性,要善于理解和发现其有意趣的生活内容及自然景观中的意境与情趣。比如在一个乡间的小村中的建筑与城市中高楼大厦对比,同学们你该选取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呢?你该选取什么样材质的绘画材料呢?
而这些,有的需要同学用心去捕捉,有的则需要在表现中着意铺设。一幅优美的风景速写画,所表现的应是情景交融的意象。
三、临摹练习
选取一些风格不同速写作品,供学生临摹练习,在临摹中体会画家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学习其表现方式。如吴冠中等。
四、再创作
可以选取一张速写作品,尝试采用另一中表现方式绘画。开拓学生创作思维。
第二课时外出写生
地点选取:
一般在春秋季节带领学生到北京周边远郊区县进行写生训练,北方的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大自然的色彩丰富而美丽。在半小时内带领学生进行选景练习。如两间歪歪斜斜的房舍,四周一排参差不齐的篱笆,房后的杂树以及远方的深山。在实践中教会学
生要进行提炼和概括,这就是风景写生中的主次问题;一丛不起眼的野菊花,在周围经过概括背景的陪衬下,也是我们表现的对象;一孔不规则的石桥;一条弯弯的山路等等。复习基础知识:
在学生选景开始动手写生前,要复习一下课堂中讲过的有关知识,如构图、透视、速写表现的美术语言等等。一边学生在写生时能够注意要点。
总结、修改:
写生当天完毕,要趁热打铁,对学生今天写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讲解,然后针对个人问题个别辅导,学生要自己修改整理画面,对第二天的风景写生做好准备。
第四篇:素描学习心得
素描学习心得
简介: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关键字:素描 轮廓 整体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两个环节很重要: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艺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能力。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
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同时,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第五篇:素描教学研究
素描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传统素描教学模式在新时期素描教学中的弊端和负面影响,提出在素描教学中不能停留在那种具象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之中,而应与时俱进;提倡主动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使素描教学始终充满艺术创造的活力。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新能力个性化
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一样,其活力来自于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创作本身。艺术教学也不例外。创新就是给教学注入活力,使之不断发展,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
素描教学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近一个世纪的学校素描艺术教学中,我们以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为主导,体现的是一种写实主义的学院派风格。的确,写实型教学模式作为素描教学的主流,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的写实绘画能力的艺术家,其主要成绩应当予以肯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已臻于完善的传统素描教学模式,在当前现代文化观念、思潮的冲击、渲染之下,渐渐变得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正逐渐被淡化。怎样对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作一些改革?应当说,在新时期,要求素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
所谓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是把透视、解剖、光影明暗、形体结构、空间视感等知识和规律方法综合起来,以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继而再现自然物象的空间形态。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种教学模式在今天的素描教学中就完全滞后而不能运用了,但是,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利因素却是实际和客观的,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传统的素描教学片面地强调了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个人在素描中渗透艺术个性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其问题的实质是对素描基本范畴及内涵认识不全面。顾名思义,素描是指用单色描绘的画,它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因为通过素描训练,可以提高造型艺术的能力,但它又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具有纯艺术的含义。作为基础,素描与不同门类的造型艺术相互关联,其范围十分广阔;作为画种,素描这种形式又具有表达思想感情的基本功能,符合艺术品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条件;就内涵而言,素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变化着的。
面对外延宽广内涵丰厚的素描艺术,我们没有理由把素描教学局限于某种形式的规定之中来运作,扼制学生具有个性的创造能力以及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表现。随着艺术设计学从绘画中分离出来,专业教学内容丰富了,基础素描教学也有了“对口”的变化,即所谓“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之分。作为不同素描教学的规范要求,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新的范式化的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的理念并无多大区别,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在现代素描教学中,如何摆脱技术性训练的困扰,强调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研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形成共识,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1.广泛吸收中外素描艺术,通过视觉感受,孕育人文情怀,在素描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而自我的发现,则离不开对前人艺术的鉴赏、认同和学习。因此,敞开素描艺术的大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素描艺术的鉴赏之中,逐步拓展对素描的理解。这样,空间、体积、形状、结构、质感、量感以及节奏韵律等形式因素,东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以及各个流派、各个画家的艺术风格就会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中产生不同的作用,每个学生的心灵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而个性化的素描语言,正是这种在不同形式的艺术共鸣中逐步显现。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个性创造能力也就在素描艺术的寻觅中逐渐得到了提升。
2.领悟中国传统艺术,加强意象造型理念。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深刻的哲学理念渗透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尤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宇宙观支配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使其以独特的风貌迥然于世界艺术之林。这种独特的“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意象观察和认识方法,要求画者要摆脱自然物象的束缚,以“我”的情感去拥抱自然的表现方法,其本身就蕴涵着个性化的创造。可以说,在素描艺术中引入并强化意象造型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意象造型观念,把意象造型理念渗透到多样的素描形式表现之中,就会创造出丰富的意象形态语言。
3.运用素描语言的基本元素,在抽象训练中,培养学生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悟能力。素描艺术是由点、线、面、形体、结构、比例、空间等多种元素复合而成的,可以成为具象艺术,也可以组合成抽象艺术。作为20世纪以来兴起的艺术形式,抽象艺术似乎更能表现当代人心灵的那种神秘、动荡多变的、难以言状的精神世界。因此,素描教学中注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素描基本元素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心理情绪的表现力,继而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独立创造的精神。
4.挖掘素描工具材料的潜能,强化肌理语言的发现与探索。现在的素描教学中,大多忽略对学生素描材质表现意识的培养。铅笔加上单一的画纸,能够“磨”出多少肌理感,加上“步调一致”的训练方法,更使素描语言单一而缺乏生气。因此,诱发学生挖掘素描工具材料的潜能,敢于打破常规,在对材质工具的寻找、选择和运用中,发现新的肌理语言,以及使学生于探索创造情境之中产生快乐的成就之感。上述四部分的内容,彼此关联,并有一定的层次性。广泛的欣赏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渗透意象造型观是对一味模仿物象继而隶属于物象的突破口,而培养学生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悟能力和对“肌理语言魅力探索的兴趣”,则是素描创造性表现的深入。
总之,素描教学不能停留在那种具象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之中,而应与时俱进,提倡主动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使素描教学始终充满艺术的创造活力。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贺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