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写入2009年工作要点,纳入目标考核,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培训活动,一是为了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纲要》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素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实际,会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人事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下发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了任务,明确了各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二是上街、下乡利用各类媒体宣传56次。三是以乡村“科普活动站”为主阵地,全力推进加强“三个一”建设,组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培训200场次;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阵地,广泛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培训,培训学生达到总数95%以上;以县劳动服务中心为阵地,先后开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岗前培训、创业培训12期,受益人群达3850人;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制定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计划和方案,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30场次,举办科普报告会12次,印发《纲要》及《科普法》读本1.2万册。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全面开展“四大人群”培训活动,为提高全县人民的整体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活动情况报告
地区经信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自查报告
在地委、行署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地区经信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全面实施。现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制定方案,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为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目标,研究部署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严格按照“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的长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委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日常事务。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二是统筹谋划、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相
应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行动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具
体内容、工作措施和总体目标,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
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三是统一思想,提高
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责任
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委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
部署,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
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
质行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做好企业科技人才培育
(一)做好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情况。至3月底,各县
市用工调查均已完成。共调查了全地区200多家企业,2012年“两后生”企业用工需求总人数8032人,专业
涉及72类。其中:阿克苏市用工需求人数为2710人,涉及23家企业22类专业;库车用工需求人数为802人,涉及45家企业的35类专业;拜城用工需求人数为
431人,涉及40家企业的30多个专业;阿瓦提县用工需求
人数为686人,涉及19家企业的20多类工种;温宿县
用工需求人数为2626人,涉及15家企业30多类工种;
乌什县用工需求人数为156人,涉及11家企业近30多
类工种;新和县用工需求人数为970人,涉及37家企
业20多个工种;沙雅县用工需求人数这178人,涉及
8家企10多个工种;柯坪县用工需求人数为212人,涉及5家企业10多个工种。
(二)具体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为抓好“两后生”校企对接落实就
业去向工作组工作,地区经信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百忙
抽出时间开会研究布置具体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在单位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安排中小企业科专人负责此
项工作。同时根据地区成立的各县市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组
联系人及联系制度。
2、加强宣传指导。地区经信委在3月份下基层调研的过程中,将开展“两后生”整建制培训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
容进行宣传。每到一县市,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都要就“两后
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政府为企业解决用工难所采取的四条
腿走路的多项举措,并要求企业积极配合地区“两后生”用
工需求调查。通过去基层调研共为56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
宣传。
3、制定工作方法。根据“两后生”工作组对本组第一
阶段工作要求,一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的需要,从用工
需求数量、标准、条件、专业(工种)等制做了《企业用工
调查表》;二是根据“两后生”顶岗实习的专业、人数和企
业用工环境、待遇等相关问题制做了《两后生》顶岗实习调
查表》。以便统一调查方法的调查手段,后一步工作的开展
打好基础。
4、深入摸底调查。各县市“两后生”工作组在各县经
信委人员的配合下,深入工矿企业、商场、超市、银行、酒
店等行业进行了细致的走访摸底,根据企业的要求逐项登记
造册、汇总,并按时上报地区经信委。经信委组织专人负责
汇总各县市上报的企业用工需求调查。
5、开展校企对接,帮助各类职业院校走访阿克苏市华
孚纺织、益海粮油、瑞城钢结构、雪域电动车等公司,与企
业座谈,充分了解企业对用工培训的要求,并共同探讨切实
可行的培训模式。通过相互的了解对接,部分院校与企业签
订了用工培训合同。
三、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全民科学素
质建设
抓理论武装,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我委始终坚
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职工头脑,认真贯
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十七届
五次全会精神。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学习专题,认
真组织学习交流,并根据实际需要,新增学习内容,丰
富学习知识。通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全委党员干部特
别是领导干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牢固了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
道德防线,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奠定基础。
四、存在问题
我委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在地委、行署和全
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委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两年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取得较
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一是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
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
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
待进一步增强;三是企业技能人才调查面不是很广。有的县市调查面太窄,不能完全反映本县市用工需求。调
查内容不统一。有的县市是按照企业来统计,有的县市
按照专业统计,造成的汇总难度大。专业定位不准。调
查表中专业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名称确定,同一工种在不
同企业有不同的叫法,并且企业对工种的叫法和学校的专业设置也不统一,造成了汇总的工种过多,还需和专
业院校近一步沟通合并部分专业。
阿克苏地区经信委二○一二年七月二日
第三篇:**镇关于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宣传情况汇报
**镇关于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宣传情况
汇
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迎检推进工作方案》(**全科组发〔2020〕3号)文件精神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10-2020
年)》实施工作,结合我镇实际,为及时跟踪掌握该镇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张贴宣传活动。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
为认真开展好全民科学素质宣传活动,我镇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宣传活动方案,安排专人组织实施,确保宣传工作落到各村各自然寨。
二、突出重点,加强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学习和引导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的最后一年,我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深入学习、下村广泛宣传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带动身边18-69岁亲戚朋友、网格内农户、帮扶对象积极参与“2020年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在线测试”活动,为迎接“网络线上调查”做好积极的准备。
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我镇采取张贴二维码、利用户外LED显示屏及办公区域宣传栏等多种宣传途径进行宣传,目前完成资料张贴有14个行政村、5个办公区域。
四、下步计划
加强宣传,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我镇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科学素质,更促进了广大群众的对科学素质认识,进一步推进全镇科学素质宣传工作的实施增添助力。
第四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定稿)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行动计划)简介
[2005-01-07 ]
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具备基本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个人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 2049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
1999年,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国科协 向中国政府提出制订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49行动计划)的建议。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2003年,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科学院、社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和 全国妇联 等正式启动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
>“ 2049行动计划”的含义 “ 2049行动计划”是根据中国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对国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着眼于未来40?50年,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的全社会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到2049年 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00周年时实现中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目标的国家长远计划
>对“ 2049行动计划”的基本认识
☆ 制定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方面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49行动计划”正是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规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将会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公民全面发展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049行动计划”是一个目标长远,分阶段、滚动式推进的国家计划。
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周期很长的工作。“ 2049行动计划”着眼于在未来40?50年持续实施,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这种时间跨度的行动计划在我国尚无先例,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2049行动计划”面向全体公民,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其实施不是一个或几个系统、部门所能主导,需要上升到国家行为。
☆“ 2049行动计划”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并且需要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
“ 2049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到2049年使我国国民人人具备科学素质。因此,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着眼于全体公民,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年龄段和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公民。行动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的方式必须适用于所有公民,要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 接受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渠道。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通过公民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来实现。公民不仅仅是行动计划的受益者,更应当是参与者。因此,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一方面要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环境和足够资源;另一方面要 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公民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2049行动计划”关键在于“实施”。实施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社会化的科技普及与传播和鼓励公民自我学习同步并举,因此,实施的主体绝不仅仅是一两个相关的部门,而是全社会。党政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责任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这一内容渗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以推进。☆ 公民的科学素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衡量。
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科学的量化和衡量。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制订标准既可以衡量人的科学素质高低,也是对计划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依据。
☆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需要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目前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关注的问题,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一些国家分别制订了相应的计划,有的已经付诸实践。与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相比,国际社会在对科学素质的认识方面共性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也较多,如科学素质标准、推动措施等。因此,在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取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邀请国外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参与,使“2049行动计划”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 2049行动计划”从制订、实施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状况、公众对科学素质的需求等外在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计划的实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于准确掌握情况,及时修正,保证“2049行动计划”顺利和可持续地实施,不断向最终目标迈进。
>“ 2049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 行动计划的总纲,是整个行动计划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主要提出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目标和任务、工作重点、总体进程和方法、主要保障条件等
☆ 《公民科学素质标准》 :中国成年公民应达到的科学素质标准,是行动计划的基础性文件。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
☆ 具体实施计划 : 在《纲要》的指导下,依据《标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拟根据国家到 2010年完成“十一五”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 监测与促进体系 : 在计划实施的同时,建立监测 与促进 体系,对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期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对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以促进和保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工作
工作任务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拟报请中央审定和发布实施。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标准》。《标准》的制订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标准》拟由“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颁布。
☆ 研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在《纲要》和《标准》确定并发布实施后,由各有关方面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在《纲要》和《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的目标、阶段、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等,以实现《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同时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以对行动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时的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行动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在实行课改进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二、三维目标的联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可以着眼于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又可以学会掌握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死知识,学生就变成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当然也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又为他们提供支持。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恩施市文化体育局
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恩施市政发〔2007〕10号)的要求,结合文体工作实际,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科学素质,在全局营造了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现将我局今年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工作要点确定科普主题
为了使《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工作落到实处,我局相应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李华武同志任组长,局属各二级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针对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确定今年科普活动主题,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播文体知识”为主题开展各项科普宣教工作,多种方式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参与,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
利用文化体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在文体活动开展、文物景点、文化体育信息、编排文艺节目开设宣传专栏,广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引导全市未成年人从小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提高了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防止和杜绝吸毒人员的滋生,抵御毒品的侵害。同时也使广大社区群众和青少年认识到全民禁毒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广泛参与禁毒斗争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积极整合科学教育资源,联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文体活动的开展,掀起科普宣传高潮,强化未成年人的科技、法律、禁毒防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三、加强干部职工科学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组织优势,通过讲座、参观、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文体系统干部职工中普及科学知识。继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挖掘、树立、推广好的工作项目,营造全局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全局职工学习之风,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知
识的学习,提高其与科技发展同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能的能力。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全市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二要继续在全局干部党员职工中大力宣教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使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做活动的实践者;三要继续推动科普宣传热潮,强化全市未成年人的科普意识;四是创编科普文艺节目,使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五是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健身。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