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双头鹰式管理探究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双头鹰式管理探究
(中经评论•北京)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的。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截止目前的管理理论还不是从假设出发的。经验性的实证分析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特征,尽管管理理论千差万别,但研究的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研究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关系以求最优化实现其目标。管理涵盖着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和方式,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一套固定适用的管理模式来指导管理实践。另外,良好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日益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管理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面的内容。具体讲,生产力包括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亦称经济关系,包括产权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协作关系,产品的终了分配关系;上层建筑方面包括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层面和企业制度层面的具体内容。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
(二)文化基础。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国家的管理是与该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管理的文化基础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何管理都植根于一种文化之上,社会文化背景是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与之相适应,因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是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上如果能适应它,符合它的特征及要求,则管理效果就好,管理效率就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如果管理不适应文化,则管理效果基,甚至导致管理失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展利用文化,把文化背景、文化特点、文化内容借用来作为具体的管理手比利用文化本身的系列内涵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兴趣越来越集中于管理文化研究,认为借用文化作为管理不失为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之一。
(三)国情基础。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体地表现为社会制度、文化资源、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民族、科学技术、生产状况等方面,而这些内容各国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前面谈及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这担具体内容影响更为巨大。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管理都建立在本国国情基础之上,被本国人民理解、接受。由生产关系和传统文化决定了不同国家企业管理的特殊性,这也正是企业管理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四)先进性和前瞻性。建立管理模式一方面要以现阶段生产力条件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管理科学理论的现有发展成果,特别是较前沿的一些理论和思想观念,比如创新管理理念、知识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理念、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企业组织理论、快速反应理念、组织结构倒置理论、跨文化管理理念、管理终极目标理念、战略弹性管理理念等一系列理论和理念。通过对它们的贯通运用能大大提高管理操作模式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使其有较长时期的生命力。
二、双头鹰管理的描述及特点
(一)双头鹰管理的基本描述 众所周知,鹰具有敏锐的眼光,丰富的智慧,远大的理想抱负和超凡的胆识,而双头鹰更有周全观察事物特征,相机而动的独特本领。双头压式管理是一种较为完美的管理。它奉行更加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管理哲学,是弹性的、人格化的,刚柔相济、多方权衡,随机应变的管理模式,它用脑和心来领导,用敏锐的眼光来管理,以自信、权变来运作,它的核心特征集中于“二权”上:“权变”和“权衡”。
(二)双头鹰式管理的特点 1。一头看政府,一头看市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的具体生存环境是市场经济,因此企业必须首先双眼紧盯市场,跟着市场走,在市场中发掘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国家政府对市场干涉较多,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影响很大。因此,我们不能只紧盯着市场,还须拿出眼光紧盯政府政策变化,只有这样,企业行为才能与政府行为随时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从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受益,使本企业在经济风浪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一头看国内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方式。中国是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之一,管理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宝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而西方管理理论里面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髓。因此,我们应该一头看中华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取长补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管理思想与理论特点比较如下: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中国以农耕文化为基点,流动性小,易产生宗族关系,形成强烈的地理依赖性,靠宗法规范。在管理制度上,以独裁式、集权式管理为主;以人治为特点,强调集体主义,绝对服从,有“三纲五常”;注重教化,强调统治,不太强调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国由于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统治者思想互相作用,而产生了强烈的所谓封建思想。从本质上看,中国管理文化强调人性,其优点在于统御人心,有利于集众人之力,发挥组织集体优势,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管理的本质在于借力。但许多封建管理思想又阻碍人们的创新精神,使被管理者产生强烈的奴役性格和服从感。这又不利于组织、管理的进步。(2)西方管理思想特点 以游牧文化为基点,迁徙性、流动性大,难以形成宗教宗法关系,因此举法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制度上,采用分权,有助于防止腐败,防止产生金字塔式官僚低效管理。西方管理制度中法律较健全,强调个人主义,民主自由,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发挥,但不利于集中个人主义,效忠于组织,有时较难形成组织整合力。管理方式上采用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强调管理理性化,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注重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双头鹰管理模式综合中西管理思想的优点和长处。一头盯着较理性的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及手段,一头盯着较天性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文化传统。理性的管理包括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及制衡约束的组织制度,天性的管理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及中国儒家的统御思想观念。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前面已经论及一个国家的管理总是与这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代日本的管理尽管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与日本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融合在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现代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日本管理模式是典型的 “天性+理性”式管理,是两者的完美结合,从而也产生了极高的管理效率。日本的经验说明,民族管理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说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管理现代化,不能只依靠引进外来的经验,还必须继承本国的文化遗产,走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日本人曾自豪地说“我们的管理是把美国的管理科学和东方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了”。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新理念 当前是多变的年代,变是永恒的不变,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今天不同于昨天,而明天又将不同于今天,但今天是我们全部过去的一种协力的结果,明天也将是这样”---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改进管理模式,不能固守陈规,应紧紧关注当前管理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修正我们的管理模式。
(一)知识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 世界经济已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在创造社会财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已成了创造物质的重要工具。
(二)企业再造是一场管理的革命 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企业再造革命,被喻为是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继全面质天管理的第二次管理革命,企业再造有两个方面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一是从传统的从上至下的管理模式变成信息过程的增值管理模式;二是企业再造不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渐进式改造,而强调从根本上着手。
(三)学习型组织是未来企业的模式 学习型企业组织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要达到学习型组织需要有这几个方面扎实的基础:系统思维、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和团队学习。
(四)组织结构的倒置--将来组织中权力的大规模转移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最上面的是企业的总裁,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基层。指挥键从上到下,决策来自最上层,下面是执行层。但是,接触市场最多的是基层。在多变的时代,顾客的个性化日益突出,就要求将上述金字塔式结构倒置,应为:顾客--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现在决策由一线工作人员决定,而上层领导变为支持服务。
(五)跨文化管理--处理好异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冲突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管理活动受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准队社会习俗的全面影响,当其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中国应该如何建立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吸纳人类一切先进又化成果的管理文化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工业企业管理,梁远庆,杨成刚,刘华乐)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双头鹰瞭望的国土教学设计2016.5
《双头鹰瞭望的国土》教学设计
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刘杰
一、导入
世界上又一个国家,它的面积是中国的1.8倍,占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左右,比七大洲中的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都要打,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飞到那个美丽而遥远的国度——俄罗斯,共同去领略俄罗斯那迷人的风情。
二、了解俄罗斯国旗和国徽 关于俄罗斯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发言。
(在哪、有什么、为什么有。)
俄罗斯有着广袤的大地、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景、辉煌的宫殿和热情的人民,一切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确实值得我们去好好感受一下那里的别样风情。相信今天老师和同学带来的一定有你感兴趣的。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俄罗斯的国旗和国徽)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他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吗?国徽呢?(国徽很有特点,一只老鹰两个头)
正是因为俄罗斯的国徽是双头鹰,所以俄罗斯这片国土也被称为“双头鹰瞭望的国土”,也就是今天的课题。至于它为什么是双头鹰,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谁来指一指俄罗斯从哪到哪吗?
认真观察地图,我们来猜猜这个国徽双头鹰的含义吧。学生发言。
再来看看国旗的含义。
(国徽:红色盾牌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骑着一匹白马,代表首都莫斯科,手里握着锋利的金色长矛刺向一只黑色的蛇形怪物。)
三、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找人分别读。
学生开始自学、交流。
四、汇报
1、找同学边指边用语言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有着怎样的特点?
根据气候特点你来判断一下俄罗斯人口是怎样分布的?你觉得俄罗斯是属于欧洲国家还是属于亚洲国家呢?
我们来看看这张俄罗斯城市分布图。再来看看其他几个方面。你想说说哪个?
2、克里姆林宫
关于克里姆林宫,你知道什么?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享有“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美誉。远望克里姆林宫,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像洋葱头一样的屋顶,这些屋顶原来是白色的,后来经过不断地修葺,才成为现在五彩斑斓的样子,是不是很像童话故事里的宫殿,其实童话都源于生活,古时欧洲的建筑大都如此,因此,才有了童话大师笔下的宫殿。
3、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白夜这种自然现象,播放视频。当然,这种奇特的现象和它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宫是俄罗斯著名皇宫,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它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同中国的故宫一样,该馆藏品异常丰富,要想全部参观完,恐怕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4、文学艺术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俄罗斯芭蕾舞视频。
生于意大利长于法国的芭蕾,终究在俄罗斯成为辉煌,它是俄罗斯艺术的瑰宝,展现着优雅柔美的艺术气质,也饱含着坚韧和艰辛,这一抹俄式的辉煌照亮了整个世界的舞台。
俄罗斯的文学成就和作品也是享誉世界的,你能把作者和作品连线吗? 俄罗斯还是一个科技强国,你从哪能看出来?
5、其他方面
国花:向日葵。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葵花是带给人们美好希望之花,深受俄罗斯人的喜爱。伏特加酒:
俄罗斯套娃:俄罗斯套娃又叫吉祥娃娃,寓意着人丁兴旺。普京:提到俄罗斯,你们应该认识他吧?
他出身克格勃,三次当选总统,政治作风果敢强硬,人称“俄罗斯大帝”。他开潜艇、架飞机,打虎弹琴,能文能武,是很多人心目中完美男人的最佳代表,他就是——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面包上撒盐。
两国关系。俄罗斯也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的俄罗斯中国年,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用三句话概括就是:过去的友谊基础深厚,现在的机遇难得,未来的潜力巨大。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两国是挽胳膊走的关系。回国后介绍哪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世界大国俄罗斯,这个充满着热情与艺术气息的国度,多少年来,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课后,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俄罗斯、走近俄罗斯,去探索俄罗斯的无限风光!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下册教案 双头鹰瞭望的国土
双头鹰瞭望的国土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3)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_master@163.com-----
第四篇:小小-刘杰-品社-设计与反思-《双头鹰瞭望的国土》
双头鹰瞭望的国土
教学设计 导入:
1、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想听吗?
2、(播放歌曲)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3、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轻快。悦耳)
4、是啊,俄罗斯的歌曲都非常的悠扬动听,在五六十年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一系列的歌曲还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乐曲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飞到那个美丽而遥远的国度---俄罗斯,共同去领略俄罗斯那迷人的风情。
一、了解俄罗斯的国徽、国旗
1、师讲解并出示政区图。各位旅客,你们好,欢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本次航班由中国北京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全程约10个小时,飞机马上要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把双手交叉放于胸前。
2、飞机现在正平稳飞行,各位可以解开安全带,由于路途比较遥远,在飞机上,我们除了为大家提供精美的点心外,还会为大家介绍俄罗斯的概况。各位请看(国徽国旗)这是什么?生答国旗国徽
3、俄罗斯的国徽很有特点,有谁发现了?
正因为俄罗斯的国徽是双头鹰,因此它也被称为“双头鹰瞭望的国土” 至于它为什么是双头鹰,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回答地理位置,师补充。猜国徽的寓意。
一头守望着欧洲的领土,一头守望着亚洲的领土,共同捍卫俄罗斯的领土完整。说道俄罗斯,大家都知道一种酒,伏特加酒。介绍伏特加酒。
4、经过了长达10小时的旅程,我们的飞机即将到达目的地----莫斯科,它是俄罗斯第一大城市,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俄罗斯的风光。
二、了解莫斯科,领略异国风情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莫斯科的资料,交流,师补充总结。播放莫斯科风光视频。看完有什么样的感受,莫斯科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
师总结:远望克里姆林宫,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像洋葱头一样的屋顶,这些屋顶原来只是白色的,后来经过不断的修葺,才成为现在五彩斑斓的样子,很像童话故事里的宫殿是不是?其实童话都源于生活,古时欧洲的建筑大都如此。因此,才有了童话大师笔下的宫殿。
三、了解圣彼得堡
播放视频,讲解白夜和冬宫。
四、感受俄罗斯的艺术气息
1、介绍俄罗斯的芭蕾舞和皇家芭蕾舞团。播放芭蕾舞视频。
2、俄罗斯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作家和经典作品。作品连线。
3、介绍柴可夫斯基。
六、了解俄罗斯科技的发展
1、俄罗斯是一个科技大国,播放课件
2、如果让你评价俄罗斯在太空发展史中所处的世界地位,你会怎样评价?
4、选出俄罗斯的标志。
5、最高礼节:面包上撒盐。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世界大国俄罗斯,这个充满着热情与艺术气息的国度,多少年来,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在世界的发展过程这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课后,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交接俄罗斯,走近俄罗斯,去探索俄罗斯的无限风光!
反思:这节课只能说比较完整的上完了,但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教师讲的比较多,相比之下学生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小。
2、学生交流的材料也没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的评价。
3、国旗的意义没有给学生时间交流,也没能够告诉学生。
4、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没有给他们时间去交流。
5、狭隘了学生的知识面,我没想到的,没搜集到的,学生找到的没有给他们机会交流。
第五篇:浅谈网络环境下“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浅谈网络环境下“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石景山教育信息网
摘要
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再认识。使得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经历一场从教学过程到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本文从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传统教学模式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双主体教学 探究式教学
张大光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信息中心
邮编:100043 电话:88924005 88912055—8428
E-mail: bj_zdg@163.com zhangdaguang@sohu.com
21世纪是人类又一部千年史册的开端,在这一时代的转折点上,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应该重点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宏伟夙愿。
通过参与教育部师范司 “Intel未来教育”实验项目的活动以及对系统论、学习论、教学论等有关教学理论的研究,我们以发挥和发展传统教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建构主义、探究式教学等理论的先进理念,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结合我区“班班通”的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建构“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
“双主体”即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与生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和导演,教师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学生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是居于教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有关“双主体”的教学理论前人已研讨多年,其成果已为人们所接受。
“探究式”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其“头脑风暴”对发散思维的形成是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
“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搜集、甄别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电子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协作,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题的方式进行质疑、辩论,最终达到全班同学都能共享任何一组的学习成果。这一模式不但能培养学生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搜索资料、甄别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建构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讲解、提问、辩论、思维等综合能力。尽管学生探究的结果是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再发现,但通过参与这一过程,能使学生掌握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一模式不是教给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是教给他们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是让他们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杨振宁教授在讨论中西方哪种教育方式更好的《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一文中有如下的阐述:“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永远胆怯。”这正是我们研究这一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努力的方向及达到的目标。根据这种认识,在2001年1---6月,我们区的几位青年教师进行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性探索活动。在这些课堂中体现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和各自作用发挥的空间。如:张丽英老师的一节《Christmas Day》英语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解分析、生词领读、板书设计,又有学生根据圣诞节这个主题,在Internet上查找相应资料,并应用学过的单词和语法,用演示文稿形式表现自己或小组对圣诞节的理解和认识。既体现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特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杨秀群老师的一节《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历史课,老师在完成旧知复习、课堂导入后,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研究火药、造纸、指南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师网站提供的基本资源,也可以到互联网上去查。最后每小组派出2—3名学生为代表,利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向班级其它组同学讲述本组的研究结论,其它组的同学在共享这一组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供大家讨论。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甚至涉及前端科学的知识,很有代表性。最后教师提出:为什么用高度繁荣一词来修饰宋元文化呢?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完成了知识建构。使得原本听起来枯燥的历史课,变得有趣了。
我们在课后通过组织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跟踪。学生普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认为开阔了思路,学到了很多知识。1个月后调查时,学生仍对当时课堂内容记忆犹新。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效果都是比较理想的。
应用“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题化。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析教材,然后确定系列课题,供学生选择。选题时,①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事能做”; ②要与学生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有事可做”;③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让学生“有事愿做”。
2.自我学习、小组学习成果作品化。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一定要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呈现并在班级交流。因为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在研究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让其制作成电子作品时,他们会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3.组间交流问题化。每个小组研究的课题不尽相同,为了使全班同学共享其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其目的有三:①全班同学共享其研究成果;②其研究的成果会存在不完善甚至错误认识的可能,通过展示会为其他同学或教师所发现,并通过解答其他组同学的疑问,使问题探讨的程度加深,认识更加合理;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和向其他组提出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倾听、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讲解、提问、辩论、思维等能力得以提高。
4.评价标准客观化。评价标准不但起事后评价作用,还起到事前引导作用。由于学生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的方式、方法不同,传统的考试、问答等评价方式在这里已很难适用。因此,要想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学生,必须先创建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标准或方法,并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并自我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对问题的注意力。评价标准可以从研究方法、资料的数量、可信度、提取信息的准确性、电子作品的质量等方面去设计。
在本次实验探讨活动中也暴露出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教师制作支持材料费时费力,急需建立教育资源库提供保障和支持;②教师负担过重,目前,每位教师的周课时数均在15课时以上,有些教师的课时竟达24课时之多;③学生课业较多,探究思维时间有限;④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工作力量有待加强和提高,以保证学校设备的完好率和教研指导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开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也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理论,以上仅是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初步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