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研究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试题
一、简答题51、简述计划配置的优缺点。50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613、简述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644、简述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类型特征。70-725、改革以来我国收入差距发生了哪些变化?1296、市场规则都包括哪些内容?1167、市场体系的特征与分类?108-1148、改革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349、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137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20911、简述失业类型及产生的原因。20312、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及高通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204-20513、简述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212-21514、我国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处理好那几个关系?25115、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有何新特点?2421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40
二、论述题2
1.试述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86
2.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结合运用的形式及其运用的目的.219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65
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30
5.社会主义初级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7
6.如何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与可持续发展。258.260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11:30总分:100分)
姓名:学号:院系:年级:专业: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价格机制
2、企业
3、宏观调控
4、市场失败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体系的构成及特征?
2、简述市场机制的类型?
3、简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
4、试述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5、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2分,共44分)
1、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试结合《决定》内容及所学知识,论述如何更好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结合《决定》内容及所学知识,论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经验及经济转型后期中国渐进式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第1页,共 1页
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取得这一长征的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政府与市场在这一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不可否认,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在建设市场经济中是不可或缺,他在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和公共性领域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等。然而,当今社会,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却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从改革开放初延续至今的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思想导致了经济资源按照政府的偏好而非市场的要求进行配置,结果往往是一届政府一个思路,就使得资源严重浪费。此外,政府过大的权利还导致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等多种问题。
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潜在规则帮助市场本身合理调配资源,就如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政府而言,市场更带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刚性。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有时市场的自发调节无法克服市场竞争带来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并且,我国现有的市场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最合理的形式推动经济发展。
第四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你很仔细的话,便不难发现,在你的周围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新的商家开张了,又有一些商家关门停业了。这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一样。经济领域的法则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每时每刻都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管不到,管不好的地方。这改怎么办?就需要另一只“有形的手”来帮忙。这两只手结合起来,共同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只有形的手就叫宏观调控,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新课
第一环节:学情展示
老师把检查学生课前做的导学案的情况进行公布,表扬优秀的学生。
让六个小组抽签来决定自己展示的题目。
(展示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到黑板批改展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一:仔细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课本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及其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范围。
材料
二、2009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措施包括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材料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决定的社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京九”铁路、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青藏铁路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
1、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的哪些特征?(要求学生默写)
2、请你说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意义?
探究一:仔细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课本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
四、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要保持我国的强劲发展活力,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
材料
五、我国现已制定了《预算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政府采购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审计法》、《价格法》、《对外贸易法》、《证券法》、《统计法》等法律、法规,使国家的宏观调控行为有法可依,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材料
六、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来拉动,但在投资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复建设。严重的重复建设对经济增长非常不利。政府必须在投资的质量、效率和安全上做好工作。
4、什么是宏观调控?其主要目标是什么?(要求学生默写)
5、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6、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的?
六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学生在下面修改自己的导学案,要求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同时做本节课的练习题。
其他学生对六个展示学生内容进行点评。
第二环节:疑点透析
首先告诉学生,本节课就讲三个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一个方面,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市场作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本身没有社会制度的区别,但这种手段一旦同某种社会基本制度相结合就有了不同的社会性质。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从经济制度方面看,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所有制结构上(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必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从分配制度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此,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最终导致了收入的两极分化。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合理拉开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我国的宏观调控更有优势,从经济上看,由于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人民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从而国家能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这是私有制条件下无法办到的。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张自由市场竞争,宏观调控力度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当金融风暴来临时,资本主义国家惊慌失措,而我国却能从容面对。
我们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方面:强调关键词语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个基本特征中注意把握关键词语“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个基本特征中注意把握关键词语“根本目标”。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个基本特征中注意把握关键词语“强有力”。
过度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每时每刻都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管不到,管不好的地方。这改怎么办?就需要另一只“有形的手”来帮忙。这两只手结合起来,共同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只有形的手就叫宏观调控,(二)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1、此处在引导学生举出相关实例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进行宏观调控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呢?
“三鹿奶粉”事件让学生讲述
2009年9月11日晚中国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事已经进行了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用的处罚。
设问: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为什么会出现此类事件?
此处引领学生进行讨论。提问省略。
单纯的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是很必要的。同时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雷厉风行,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一场乳制品安全的保卫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紧急组织专家对患病的婴幼儿进行诊疗,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正说明了这一点。
2、老师强调加强宏观调控原因
(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从总体上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及主要目标
让学生讲宏观调控的含义及主要目标
过度
那么国家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呢?
(三)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1、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
2、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之间的关系。
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就必须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3、注意区分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
板书设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加强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的含义及主要目标
(1)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
3、宏观调控的手段
(2)共同富裕——根本目标(1)经济手段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B、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C、能够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D、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
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3、3、宏观调控中最常见的经济手段是()
A、制定宏观经济计划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从事食品经营,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从事药品经营,医药行政部门的特别许可证;从事工商经营,必须有工商行政部门的营业证。这是国家运用什么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经济()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道德手段D.行政手段
5、(2009年安徽高考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假如你是山东临沂市的政府领导人,你认为要想走出困境,临沂市政府应该怎样做?
二、问答题。
当前,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下滑趋势。受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中国政府迅速调整宏观调控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消费、出口短期内没有起色的情况下,启动了4万亿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以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四万亿投资计划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解决就业,促进收入增长,保持社会稳定。不过,四万亿投资计划略显仓促,引发了地方政府高达20
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因此,中国政府需要继续加强项目审批,以防止未来可能引发的投资过热。为保证四万亿投资的健康运行,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上述材料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哪些手段?
2、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什么?
3、请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出好的建议。(至少三条)
第三环节:新知导学
要求:
1、独立完成导学案。
2、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3、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的内容,要记住并且举出相关例子。
第五篇: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
http://.cn/sxgz 2002年05月31日刘 爽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总和,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道德总是最先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自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讨论,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近年来,人们更多关注和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品质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因而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第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
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有的学者还专门探讨了道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伦理道德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井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这种道德通过对人们的经济努力提供激励,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同时又能减少“交易费用”,即以一种内化了的影响力阻止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出现不忠实,投机取巧、背信弃义等现象,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分工经济,不管是在现代经济组织的内部合作还是在更大范围的社会合作(交换),都是在一定伦理道德的支持下得以进行和达成的。因此,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道德,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合作规模来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取向、人格素质和工作态度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在新世纪建设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井能广泛地被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就成为当前思想道德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五爱”为中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着眼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眼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着眼于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着眼于培养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有要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点。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要求。它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能等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为任何社会所接受,而为人民服务则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道德核心原则。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观点。多数人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只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就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但要通过研究对集体主义作出更全面、更科学的解释。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出现过对集体主义作出极端利他主义的解释。由于长期忽视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忽视个人正当的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等同于个人主义来加以反对,这种实践误差不仅导致了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同时造成了对每个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扼杀。这也是造成新时期集体主义原则在人们的道德信念中认同不如过去的原因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尊重个人价值,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但与此同时,坚持集体主义与反对个人主义是不可分割的。个人主义是剥削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核心,它的错误在于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把个人利益作为基础,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甚至不惜危害和牺牲集体
和国家的利益。这显然是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背道而驰的。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义利观也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义利观是同整个社会的根本价值导向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理想、经济目标和道德核心相辅相成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承认并强调“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社会主义所强调的利不仅仅是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这种利益的理论表达就是“义”。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的义和利是统一的,离开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任何个人利益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既维护集体利益,也保障个人合法的权益,但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近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已不仅限于道德问题本身,而是出现了从多视角探讨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趋向。
注意道德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拋弃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和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而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己有的道德资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近年来,许多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要吸收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中先进合理的东西,特别要吸收中国优秀道德的传统。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道、墨、法等学派,虽然各自的价值观念不同,但都推崇并努力追求道德境界的升华。特别是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始终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并以圣人为人格追求的最高标准。同时,把完善人的主体道德视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修养与对他人、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责任联系起来。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可资借鉴和利用的东西。
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很多学者就道德与法的关系作了研究,认为道德与法在任何社会中都是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两个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互相支持和配合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就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性质和作用而言,前者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后者则主要靠人的自觉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前者要求权利和义务的严格对应和统一,后者履行道德义务则不以报偿为前提;法律规范是控制人的越轨行为的最后屏障,道德规范则是抑制人的不良行为的内心防线;法律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是“他律”,道德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则重在“自律”。可见,道德和法律各有其优劣短长,需要互相取长补短,紧密配合,才能形成社会规范系统及其调控手段的严整体系和综合功能。一方面,法律建设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持配合,才能使人们在行为的选择及矫治上有更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道德建设也需要法制建设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增强力度和强度。许多研究者认为,道德文明的制度化、法制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分寸,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近年来不少研究者着眼于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的研究。认为,一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有效维护公平。正义和秩序。因为社会不公正恰恰是引发不道德的原因。二是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使具体的不道德行为付出代价,不能使违反道德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更不能使遵守道德的人总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三是道德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因此应重视社会政治生活中党政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四是应加强道德制度建设。道德制度是指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