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企该采用那种管理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管理模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和其它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说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也就是企业在管理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
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传统/ 等级模式、人际关系模式、系统模式和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当代国际上公认的管理模式有日本管理模式和美国管理模式。
美国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及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它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以法制为主体的科学化管理。
日本管理模式的特点则是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年功序列制、禀议决策制等为特征,重视人际关系、以集体利益至上、家族主义等情感管理为主的特征。中国民营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也有许多:如: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等等。
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模式决定了管理的内容。从管理先驱罗伯特·欧文创立企业管理制度开始到今天的中国小天鹅创造的“末日”管理理论,人们都在寻找与自己的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2005年.我的客户——华杰文具的老板胡兴武民问过我:“什么是好的管理模式?”我难以用一句话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好”与“不好”的问题,只有“适用与不适用”的问题。检验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适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它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是否相适应。
中国现在的民营企业究竟应该采用那种管理模式才合适呢?我的观点是应参照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根据每个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时期与企业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情况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才能叫合适。例如:企业可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发展时期采用下列不同的管理模式:
(一)在企业初创阶段,假设处于作坊式管理阶段,可以采用亲情化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有一个内聚功能,也就是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我国的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达90%以上。,(二)当企业发展进入成长阶段,假设处于家族式管理阶段,它适合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但是,这种带有契约性的规则要与责权利对称并要得到管理层的认可与企业大部份员工的认同。
(三)企业到了成熟阶段,假设处于股份制或者上市企业或者国际化企业阶段后,就可以采用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本管理模式”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我认为可以这么表示:即: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糸学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的管理模式。当然,这种简单相加是不准确的,它应该是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础再加是这些管理理论中的适用部份,就可以说:它是“人本管理模式”了。
准确地讲,“人本管理模式”是指以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把人的因素当作了管理中的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人本管理,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四)企业发展到全球化扩张阶段,就可采用文化管理模式。所谓文化管理模式。就是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取得人本管理的预期成效,[它是由文化所特有的功能、力量、作用所使然。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目的在于强调成员在企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它有别于其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地方,就在于它用“软”的,无形的方式去影响和管理企业和企业的人。文化氛围的塑造 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最高境界的追求。
中国文化以“仁”为本,日本文化以“和”为本,但,都属于群体本位的文化模式。所以,Z文化之帮助日本企业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着充分理解并运用了企业文化这个“软性的”威力巨大的管理手段。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出路是坚持群体本位。因为,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如:海尔管理模式,支持了海尔20几年的高速成长壮大。日本丰田生产模式企业将工业工程理论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丰田的辉煌。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需要在学习外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质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第二篇:建议办公建筑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九三学社在本全国政协会议上以党派提案的方式提出:“政府机构办公建筑应全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综合节能改造”。
据了解,九三学社在这份名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公共建筑节能》的提案中指出,我国的建筑面积为世界最大,但单位面积建筑能耗较高,95%以上建筑是高耗能建筑。据测算,公共建筑节能潜力普遍在30%以上,有些大型公共建筑甚至可达50%以上。
九三学社指出,尽管《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在25个示范省市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效公示等。但总体上,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机构办公建筑尚未全面开展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工作。
九三学社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就在于:一是单个项目商业合同额低,企业积极性不高。二是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难度大。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包括机电设备系统,系统运行控制调节措施以及建筑设施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各项技术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节能效果,过程十分复杂,目前多数节能公司只能提供单一产品或一到两项技术。三是综合改造周期长、回报慢。据测算,运行维护和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程度高达36%。
针对以上情况,九三学社提出,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建筑作为节能减排重要领域,应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推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机构办公建筑应全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综合节能改造。政府机构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节能资金来源最为稳定的部分,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风险较小。建议借鉴美国经验,把政府机构办公建筑作为合同能源管理的突破口。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政府机构签订长期的综合改造合同,全面进行综合改造,发挥政府机构对于市场的引领作用。
其次,强制执行公共建筑能耗公示制度。能耗定额是非常有效的约束机制,由于建筑的复杂性,以及国际上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能耗定额的出台需要较长过程。在此之前,建议推行公共建筑能耗公示制度,强制要求定期在重要的媒体、广播电视上公布公共建筑的名称、业主以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3项信息。尽快出台公共建筑能耗公示惩罚细则,明确相关责任。
再其次,适当提高合同能源管理补贴标准。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补贴力度偏小,建议适当加大建筑节能改造补贴力度,尤其是提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补贴标准。同时,为鼓励综合改造,建议对达到改造规模或者节能量的建筑节能项目给予额外补贴。
最后,建议适度提高公共建筑的水、电、气价格,比如采用阶梯价格或者保持一个上涨趋势,提高运行维护和使用者的节能意识,最终引导建筑节能依赖市场机制解决
第三篇:该作文题采用整体印象评分法
该作文题采用整体印象评分法。
第一档次13-15分:条理清楚,意思连贯,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第二档次10-12分:条理较清楚,意思连贯,语句通顺,标点及语法有少数错误。
第三档次 7-9分:条理不甚清晰,语句还连贯,语法标点有一些错误。
第四档次 4-6分:语句凌乱,条理不很清晰,能明白作者大致的意思,语言不规范,有较多语法错误。
第五档次 3分或3分以下:语句凌乱,条理很不清晰,不能明白作者大致的意思,语言不规范,语法错误多。
第四篇:对不同类型财政专项资金采用不同管理模式的探讨
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分类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政府财政体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整个财政支出中,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其种类繁多,资金规模大,资金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但是,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各项专项资金分类管理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为管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 财政专项资金 分类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一、财政专项资金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财政专项资金是中央、省、市级预算中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项资金多直接来自财政拨付,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想,其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专项资金种类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主要有:一是社会保障类,涉及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再就业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社会医疗救助资金、优抚金、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安臵金 1
等。
二、农业类,涉及新农村建设资金、农民培训、粮食直补资金等其他农技专项资金。三是基本建设类,涉及企业更新改造资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公用事业建设资金等等。此外,财政专项资金还包括教育专项类,如教育民生资金、教育发展文化发展资金等以及其他一些类型,例如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本文主要从社会保障类、农业类和基本建设类着手,进行分析。
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对于不同类型的专项资金采取不同的分类管理方法也迫在眉睫。
1、由于专项资金的种类多,范围广,而其用途、绩效目标、使用范围、管理职责、执行期限、分配办法、支出管理、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等又都不尽相同,因而针对各类资金的特点使用不同分类方法是必须的。比如社会保障资金,它与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受国家和地区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效益好坏、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就业率、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都会对社会保障资金的规模和水平产生影响,形成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区域性、阶段性特点。这要求我们的资金管理工作也必须根据其管理主体一一社会保障资金所产生的变化和体现出来的这些特点适时地进行着力点的动态调整。而农业类专项资金是各级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2
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资金来源。它的管理模式侧重于建立完善的项目报账制。另外,基建类专项资金大多都是投资大、周期长、外部性强而直接经济效益低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种类似于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但是相应的管理如果弱化或不规范,就不能有效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所以对其管理需要加强对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等等。
2、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现行的一些条款过于粗放,在很多地区还存在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项目笼统规定的现象,致使一些制度和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管理要求,也与当前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应对这些概括规定的资金进行严格分类,便于进行细化预算以及预算的执行,减少资金挪借等违规现象。在专项资金的监管方面,不能只一味强调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同监管方法的要求和作用不同,要有侧重点地开展。例如基建类专项资金,更要侧重事后监督,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整改,最后通过整改后的情况撰写项目总结。在绩效评价方面,分类管理也是必不可少。对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支出项目,可以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那些成本易于衡量,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项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的支出评价,则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日前一些制度、规 3
定、办法的出台,无疑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做到了有制可依,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浙江遂昌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实施ABC分类管理,江苏也大力推行建立专项资金分类管理的资金分配机制。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难以用现行制度予以解决和规范,专项资金的分类管理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对不同类型的专项资金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各资金管理体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能够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由于这些管理模式很大程度是针对性建立,能更为有效地对专项资金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实施分类管理有效避免一些“模糊地带”,在会计核算时可减少来自各方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在资金管理中克服了过去资金运行中转环节繁琐,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了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分类管理强化了对项目资金的实时监控。比如对农业类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实行“报账制”,严格执行各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杜绝了不合理开支,节约了财政资金。而对社会保障类专项资金采取“三审把关、两榜公示”审批制度能够使专项资金基本上及时、足额下拨到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现状
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申报立项、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资金决算、绩效评价都存在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中凸显的进行分析。
1、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导致在实际使用时出现混用现象
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公共支出分类主要有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两种,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式,均对专项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中虽然将专项资金解释为各级财政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外其余都属于专项,纳入专项资金管理。因而,由于对专项资金不同的界定,在管理和统计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许多单位以自身公务费用不足为由而申请专项公务经费或在专项资金中套入公务费用,或预算执行过程中以公务经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最终造成专项资金中公务经费比例过高等现象。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分配不够合理
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论证。一方面部门项目预算申请不严肃。一些部门为了向上争取项目,故意提高预算,随意虚报以期用专项资金弥补日常经费不足的缺口,单位申报数远远超过财力,部门预算成了“要钱预算”。另一方面部门预算细化程度不足。部门预算工作自2003年以来逐步推进,经过数年的改革,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部门预算未能细化项目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支出监督执行的深度,因此,部分部门预算单位对资金支出存在随意 5
性,有挤占专项资金用于补充行政经费不足的现象。
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专项资金的结构反映着各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单位科室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在很多地区,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当前各地公用经费的实际发生与预算定额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保证单位运转,存在将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日常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同时,由于目前极少数单位的决算报表脱离实际账面支出编报而成,财政通过决算来准确评估预算单位专项资金执行情况以及科学规划下年的专项资金预算的难度较大,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漏洞。相关部门在审核项目资金支出时,重视支出的合规性、表面性审核,忽视一些凭据虚假的辨别,轻视支出内容真实性、深入性的检查的现象,这就为一些单位随意改变专项资金提供了方便。在一些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中,重复购臵,设备闲臵,资金浪费现象尚未杜绝。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和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等,存在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错误观念。由于利用率不高,形成购臵后设备闲臵,无形中造成资金的浪费。
4、资金拨付不及时,存在滞留专项资金现象
有些项目资金长期滞留在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不能及时拨 6
付项目单位。主要原因:一是项目批复下达较晚,不能及时拨付资金;二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深不细,立项不足;三是由于项目主管部门资金调度困难、经费紧张,项目资金被占用、滞留,项目实施受到影响。这一点在农业专项资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农业专项资金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逐级下拨,造成中间环节被截留或延期拨付现象。少数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及经费紧张,出现挤占、挪用、套取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有的当年项目资金到第二年才能到达项目实施单位,造成项目建设难以按时按量完成,影响到项目建设。
5、财政部门缺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和绩效问责 对于各部门、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更多地只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财政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问责。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目前没有很少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助长了专项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三、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分类管理的可持续性对策
(一)社会保障类
1、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对居民最低保障资金、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等重点项目资金实行 7
专户管理,下大力气抓资金的规范化建设。在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也要认真落实各类保障对象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和完善相关对象的保障办法和优惠政策等,建立解决居民最低保障金难下达,农民、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对象待遇的落实,保障其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社会保障类专项资金的监管,打造“阳光民政”。坚持把专项资金的检查列为重要工作之一,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纪检组长任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检查小组”,对社会保障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对社保专项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审批过程实行“多审把关、两榜公示”,即从最基层的村居委会初审、乡镇复审、县级相关部门审批,申报前公示,审批后公示,集体会审,一枝笔签批。在确定城市低保对象时采取本人申报、所在单位证明、行业测算、向知情人了解等方式多渠道核实相关情况。并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实行保障对象、标准、金额三公开和县(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审核制度。保证了资金准确、及时、安全地发放给每一个保障对象,使得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基本上能够及时、足额下拨到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3、选择相对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建立保值增值新机制。当前,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方式有3种,集中管 8
理、分散管理与相对集中管理。我国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长远效益来看,应当选择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方式是相对集中管理。相对集中管理方式是按照统一账户制度的特性,在确保资金的个人账户资产管理权与统筹账户资产管理权、监督权等相分离的前提下,把上述管理权力分别交由不同的机构或是部门,以构建一个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权利分离的管理模式。
以社会保障资金中的养老保险金管理来看,相对集中管理方式符合我国养老保险金的基本管理要求,我国的养老保险金实施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从财务管理制度来看,相对集中管理方式是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度的结合;从产权所属关系来看,相对集中管理方式是私人账户与公共账户的结合。相对集中资金管理方式,一方面将统筹账户的资金交给社保资金专门管理机构运作,另一方面把个人账户资金交给基金理财公司运作,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建议国家明确社保资金在保证正常支出前提下的投资运营政策,尽量通过全国社保资金理事会等权威机构,将地方社保资金结余统筹运营,拓展投资渠道,重点投向电力、交通、石油等利润较高、收益较稳定的行业,使社保基金发挥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更好地促进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类
1、要健全和完善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建立报账制。专项资金的报账制管理是指在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设立专户,对专项 9
资金进行拨付、管理和监督,项目施工单位凭项目合同和开支发票等有关资料到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的专户报账。财政部门,作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部门,要对报帐工作负总责,项目建设部门要做好报帐制的基础工作,认真编制和审核单项工程决算,核算好单项工程成本,结报好各项收支。同时还要规范报账制的会计核算办法报账审核程序明晰报帐资金的范围,确保报账收支内容的完整性。除此之外,要加强资金的监管,严把凭据关,工程质量关,资金拨款关等等,充分发挥报账制的功能。由于资金全部由国库集中支付,即财政局农财科审核项目进展情况后,按照进度霞大伯款通知单,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负责将款项直接拨付到单位,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提高了资金的到位率。此外,所有报账资料均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拨款,做到了专款专用,有效地制止项目主管部门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总而言之,实施报账制对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起到了一定作用。
2、创新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机制,力求新转变。(1)资金投入导向由“无偿分散投入为主、社会经济效益不明显”向“无偿有偿各有侧重、滚动循环使用螺旋式发展”转变。对如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公益型”项目,财政资金可以无偿投入为主,但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坚持严格实施“政府采购、实物补助”,“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管理办法。尽量避免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给项目建设单位,尽可 10
能地将财政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直接拨付给工程、货物、劳务供应商或直接兑现农民个人,减少资金损失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此外可大力推行投资参股、财政贴息、信用担保和“有偿投入、按期归还、滚动使用、螺旋式发展”的投入方式,不断放大其的“倍数效应”。
(2)资金投入方式由“财政资金孤军深入”向“带动社会多元投入”转变。彻底改变过去财政支农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少民营、股份制企业甚至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编造支农项目,移花接木套取甚至骗取财政支农资金无偿投入的现象,尽可能地对财政支农项目投人采取“投资参股”、“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有偿投入方式,充分发挥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和带动功能,防止再度出现财政支农资金多年无偿投入而社会资本投入不多、财政支农导向功能缺失、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等现象。
(3)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管模式要由“财政以拨代管、项目管理部门机动权过大”向“财政全程监控、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转变。彻底纠正财政部门只管理资金拨付、不参与项目建设和忽视资金使用追踪问效的错误倾向。从农业专项资金的立项到验收的全程均参与,对涉及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个工作环节,都要主动介入,防止出现“真空地带”。同时项目主管部门要纠正“项目归我们主管,资金使用我们说了算”的错误行为,牢固树立“财政支农资金一盘棋,共同协调配合抓管理”的意识 11
主动配合财政部门抓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努力使每一个财政支农项目、每一笔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建立项目库,规范农业类专项资金的管理。
每年列入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从项目库中选取。各市、县、省相关部门的项目库按预算管理级次分级分别设立,各级对纳入本级项目库的项目负责审核把关和合理排序。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更新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随时进库,不符合条件或有问题的项目及时出库,实现滚动使用、跟踪监管的功能。建议建立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即根据发展规划,制订三年工作目标,并将该工作目标细分至各业务科室。根据各业务科室工作目标,依据财力编制上报各滚动预算计划,并依据该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数据库。对照当年预算计划分析整理本年预算执行情况,研究影响本预算执行的各相关因素。根据三年中心工作指标,以6个月为界,编制三年业务项目滚动预算。根据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参照预算政策的变动状况,每6个月对预算项目进行修订和补充。同时,建立一套量化指标体系作为专项项目库管理的基础,指标体系将审批专项资金的思维过程予以细化、量化,分解为若干指标,并对应相应的分值。将申请财政补助的所有专项项目全部纳入此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相应的分值,供项目库进行排序。
(三)基本建设类
1、建立资金使用的奖惩机制,完善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鼓励用款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在工程完工后,切实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项目绩效考评工作。对按规范使用、效益好的部门单位,在以后安排专项资金时优先考虑,对不按规范使用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已拨付的专项资金予以追回,甚至不予安排专项资金。首先是科学编制和合理细化基本建设专项资金预算,硬化预算约束,拓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要有效控制或尽量减少专项资金中差旅费、交通费等公用支出和人员支出比重,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其次要积极拓宽管理方式。如对一些专项资金可以实行项目合同管理方法。合同中不仅应在政策上明确财政支出目标,也应预测资金使用效益最终结果,为有效利用专项资金,建立起各方都能有效负责的管理机制。
2、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有效开展效绩评价。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重点行业中,国有经济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资产始终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控制国有资产的成本和效益的责任重大。针对国有企业的基建专项资金,如果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借助EVA(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绩效评价方法,注重国有资本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会对实现国有资本的价值创造发挥重要作用,将改善国有企业“贱用”国家资本、无效扩张、盲目建设等发展顽疾,这将是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从重短期效益到 13
重长期效益的转变。这对于整个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也是意义非凡的。
3、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中的“四制”原则。即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对违规项目整改达标后才可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
(1)招投标制是一种有竞争的全面包干责任制,双方都以平等的法人地位,以各自的利益为基础,按招标提出的或商定的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及报酬、责任签定合同,双方按合同承担经济责任。
(2)施工合同制指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在实行招、投标后,中标单位与项目法人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工作范围、职责权限、质量和进度等,作为合同双方共同遵守的文件,具备法律责任。
(3)建设工程监理制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其把原来工程建设管理由业主和承建单位承担的体制,变为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建单位三家共同承担的新的管理体制。
(4)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核心内容是明确由项目法人承担投资风险,项目法人要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建成后的生产经营实行一条龙管理和全面负责(终生责任制)。新上项目在项目建议书被批 14
准后,应由项目的投资方派代表组成项目法人筹备组,具体负责项目法人的筹建工作。有关单位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须同时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否则,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不予审批。
4、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责任原则,建立追究制。按照中央和政府的要求,实行“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在扶项目规划的制定、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实施、完工项目检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负起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使用专项资金问题的查处和处理力度,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报假发票,骗取、套取基建专项资金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以严肃财经法纪,确保专项资金的封闭管理,安全使用。
四、结语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就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筹集、存储、记账、分配、使用等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科学性的考核与评价以及适时采用必要的管理措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可以形成大量的科技成果,进而通过产业化示范与带动作用,有效提高地区和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和区域经济的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现在专项资金的管理问题,对症下药,力求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
第五篇:公告栏二楼 2014年后该商场的经营管理模式
2014年后该商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共同经营,公司管理。
一、经营管理模式的说明
1、双方都发挥优势,维护已入驻商户经营,引入新商户;商场管理由公司负责,公司、业主共同确定业态,负责商场及商户管理、保安消防、供水供电、保洁等;依照‘物管法’公司向商铺收取物业管理费、综合物业管理费,维持运转;暂定每平米月10元(2012年实际发生为12.25元);未租出商铺折半收取;
2、每商铺租金由业主确定和收取,也可委托公司代理收取;
3、业主们须选出‘创富商场业主管理委员会--二层协调小组’,协助公司与业主之间的沟通;
4、公司与商户签订‘经营合同’;同时业主与公司签订‘铺面托管协议’;商户方能入驻营业。
5、实际托管,应在商户签约入驻、业主与公司签订《商铺托管协议》之日起。
二、具体事宜
1、本人带产权证办理(委托办理必须是直属亲人)。
2、登记协商时间2013年4月3日--4月20日。
3、2013年4月20日召开业主会议,地点:酒店五楼。会上选出3--5人,成立‘创富商场业主委员会--二层业主协调小组’;代表业主与公司保持各方面沟通和协调。
4、业主填写<商铺托管登记表>,时间2013年5月20日前;未填写<商铺托管登记表>者,视为同意大多数业主意见;以后可予以补签。
5、登记和签约地点是商场 层‘创富经管中心招租部’;联系电话0734-8678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