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益生产管理不能只喊口号
精益生產管理不能只喊口號
精益生產管理不能只喊口號
精細化管理由國家有關部委宣導已推行幾年,但效果如何呢?中國人做事習慣于“轟轟烈烈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雖然我們天天喊精細化管理,但結果卻並不如人意。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是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和細緻化,運用程式化、標準化和資料化的手段,使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高效、協同和持續運行,從而實現組織的目標。
精細化管理由國家有關部委宣導已推行幾年,但效果如何呢?中國人做事習慣于“轟轟烈烈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雖然我們天天喊精細化管理,但結果卻並不如人意。
華北某省中小企業辦公室由主管經濟的省級鄰導掛帥,在全省掀起一股精細化管理熱潮,還搞了精細化管理樣板工廠、六西格瑪(Six Sigma)樣板工廠,並在全省各地市開辦精細化管理培訓講座,結果怎樣呢?挺熱鬧的,但卻並沒有給中小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試想,中小型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基礎管理薄弱,是典型的粗放式管理,部份中小型企業連5S都沒有推行過,現場“髒、亂、差”,再說,中小型企業基層班組管理很落後,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這種情況下推行精細化管理搞六西格瑪(Six Sigma)樣板工廠,就是典型的好高騖遠。
國資委隸屬的國有大型企業,有不少由於基礎管理水準不達標,都不適合推行六西格瑪(Six Sigma)模式,那麼,缺乏人才優勢、資源優勢、管理優勢的中小型企業,搞六西格瑪(Six Sigma),無異於殺雞取卵。
華東某省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全省大範圍開展聲勢浩大的精細化管理活動,於是,為了抓住商機,便湧現出不少精細化管理“專家”,這些“專家”,即使從來沒有在企業推行過精細化管理,但他們口若懸河,擅於包裝,擅於行銷,擅於蠱惑人心,再加上部分主管工業的政府官員對精細化管理並不專業,於是,這些專家便堂而皇之地走上講臺,為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傳經佈道……
查看某市精細化管理的培訓課程,我們驚奇的發現,課題由幾個並不屬於精細化管理範疇的內容組成,當地主管工業的政府部門找到幾家培訓機構,讓他們承辦這些課程,花了國家不少費用,但是,這些中小型企業對精細化管理仍然是“似懂非懂”。
客觀評價,中國中小型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還處於“掃盲”階段,和世界先進企業相比,我們的差距很大。況且,我們的政府相關部門和中小型企業大多數都不喜歡從基礎做出,總希望搞“高端”的管理,比如做六西格瑪(Six Sigma)、做精益生產(Lean Manufacturing)。
國內不少中小型企業連IE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都搞不明白,便喊要搞JIT準時制生產(Just in time);連常用的QC品質工具都沒掌握,便喊要搞TQM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和六西格瑪(Six Sigma)管理,同樣,我們的中
第 1 頁 共 4 頁
小型企業連SOP標準操作程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都尚未建立和健全,便喊要搞精細化管理,這豈不使人貽笑大方。
凡事都得遵循由簡到難的步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不能才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因此,我們的中小型企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精細化管理不可能一夜之間形成。
目前,國內的很多中小型企業的經營者們做事太急功近利,才做了三個月精細化管理,沒有見到經濟效益,便放棄這項管理活動的推行,改換推行其他管理工具,這種“朝三暮四”、“喜新厭舊”做法的結果是,企業的幹部員工無所適從,最後,管理越來越混亂,這就像我們平時練武一樣,一下子學少林派,一下子學武當派,一下子學峨嵋派,一下子學華山派,最後一定是走火入魔,武功盡廢。
中國的國有企業由政府相關部門宣導,70年**始學習日本的QCC、TQM,那是鮮花盛開的年代,90年代學習西方的ISO9000,那是武林秘笈之《葵花寶典》,21世紀學習美利堅的6σ,那是神秘駭客,上帝的福音。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學到了什麼?TQM光榮犧牲,ISO9000英勇就義,6σ被活活埋葬,我們何去何從?哪一個才是企業管理的靈丹妙藥?
我們返璞歸真,回歸到企業管理最基礎的精細化管理,我們的企業,又該如何夯實基礎,真正使精細化管理造福於企業呢?
如何推行?
推行精細化管理,首先,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經營者要把精細化管理當做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千萬不能喊口號,搞運動,走過場,經營者不但要有意識,更要有意志,凡事堅持就能見成效。
推行精細化管理,企業幹部員工的思想意識一定要到位,我們要突破幹部員工精細化管理意識的四大障礙:精細化管理是在搞運動、精細化管理是在搞形式主義、精細化管理是給自己找麻煩、精細化管理是給自己的工作增加負擔。
改變企業幹部員工的思想意識,是推行精細化管理的第一步。古哲先賢很早就曾經說過“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而改變員工思想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各種激勵手段讓他們參與到精細化管理活動中來,日本松下電器有一句經典語錄叫“我制定,我遵守。我檢查,我改善。我激勵,我參與”。
激勵是所有管理活動推行的原始核動力,缺少好的激勵機制,精細化管理活動是很難推行和維持的,海爾集團有一句名言“員工不會做你期望的事,只會做被你要求、被你檢查、被你激勵的事”,我們可以運用“六個一激勵工程”來塑造企業內的境教氛圍,從而發動全員踴躍參與到精細化管理活動中來。
那麼,什麼是“激勵的六個一工程”呢?“六個一”分別指的是“一種精神、一個目標、一個標杆、一個競爭對手、一次PK競賽活動、一次成果發表”。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六個一”不是一年搞一次,而是要經常搞,持續搞。
“六個一”的“一種精神”即指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要
把這種精神寫成文字稿,讓幹部員工背誦,讓幹部員工寫出決心書並公開宣誓。要讓幹部員工擁有這種不放棄的精神,當然離不開“一個目標”,我們的精細化管理活動要做到何種程度,要讓每個幹部員工都心中有數,比如,通過精細化管理,我們的不良率下降多少,損失成本下降多少,這些目標要納入到幹部員工的考核機制中來。有了目標,我們還要樹立“一個標杆”,通過樹立標杆班組或標杆機台供企業全體幹部員工觀摩學習。有了標杆,我們還要激發個人標杆、部門標杆、公司標杆相互之間進行競爭與PK,掀起一股“比、學、趕、幫、超”的境教氛圍。
在標杆PK活動中,要及時對獲勝的員工或部門進行表彰、鼓勵,並通過各媒體宣傳活動,展示獲勝者的風采;我們還要及時組織召開階段性的成果總結會,將精細化管理推行前後公司、員工的改變情況進行通告,對取得的階段成果進行獎勵與宣傳,讓幹部員工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
我們必須牢記,啟動專案前先啟動人,啟動人先啟動人的精神。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層次越低的問題,越容易解決,但不會觸及核心。當問題是在信念或身份的層次時,解決便有挑戰了,一旦解決,就是根本性解決”。《貞觀政要》中有一句這樣的話“治天下必先治已,治已必先治心。爭天下必先爭人,爭人必先爭心”。當我們通過“激勵的六個一工程”解決了幹部員工的信念和觀念問題後,信念產生動力,精細化管理就成功一大半了。
國內的精細化專家們,在談精細化管理時,往往只談精細化管理的工具,不談及人的問題,任何管理模式,如果不考慮到人的層面,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
精細化管理,人的意識層面和激勵機制的問題解決後,當然要考慮的就是精細化管理推行的工具和方法了。
2007年,國家電網推行“三化”(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活動,為我們中小型企業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寶貴的經驗。所謂“三化”之一的“標準化”就是讓員工將工作中的經驗和工作流程、生產工藝寫成文字化的操作規程,我們一起來看豐田汽車如何描述操作規程的一段話:“員工對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進行細化與量化以建立標準,這種標準是經過不斷實踐與總結出來的,是在當前條件下可實現和最優化的操作程式設計,保障在正常情況大家都能理解而不產生歧義”。
豐田的這一句話相當經典,如果我們要深度剖析這一句話的內涵,足足可以講上一整天,在此,我們就不詳述。
“三化”之一的“規範化”就是制定標準化的制度檔後,員工嚴格按標準去操作,去執行,這一條在企業內非常難以做到,制定標準容易,執行標準很難,那麼,我們有好的解決辦法嗎?韓國三星的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的企業借鑒:①.員工參與標準書的制定、修訂與評審。②.標準作業書作為員工上崗資格考核的依據。③.標準書培訓後員工必須寫改善報告。④.經常開展標準改進員工提案競賽。⑤.定期評審標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做到了標準化與規範化,“精細化”就水到渠成了。我們的中小企業在推行精細化管理活動時,如果能有效遵循“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的步驟去實施,我們的精細化管理只要假以時日,就一定能夯實企業的管理基礎,最終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易經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簡則易知,易知則易從,易從則功成,易成則功親”。道德經中這樣說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我們做任何事情,先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並掌握其規律就容易成功。
國內企業推行精細化管理這些年,我們的經營者和幹部員工們“認識很深刻,行動很緩慢”。我們不能不切實際的喊口號,要做成精細化六西格瑪(Six Sigma)樣板企業,我們不能總搞一些假大空的東西來“忽悠”自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基礎的標準化操作規程抓起,從基礎的班組日清抓起,從激勵員工參與改善抓起,腳踏實地,我們才能走得長,走得遠,只有這樣,我們的精細化管理才能真正的開花結果。
第二篇:旅游文化宣传不能只喊口号
旅游文化宣传不能只喊口号
人云亦云
旅游发展需要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早不是什么新鲜观点,口号喊了多年,想必也有了践行的计划和部署,不过在急于展示文化的同时,何不先向国人自己理理文化自身的内容。日前在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旅游无疑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无论是对如何抓住上海世博会机遇,促进旅游发展,还是对中国旅游日的确立的献策之言,都无一离不开一个核心,就是如何展现文化内涵,如何融入中国元素。
毛新宇日前欣然向媒体称,自己乐见湖南欲把毛泽东的生日定为“中国旅游日”,这尽管有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味道,不过,湖南自己也列出了不少理由,比如,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中国的旅游等等。不过,对于旅游日到底赋予了哪个层面的含义,想必发言的代表并没有仔细思量。当然我们也不能剥夺人们表达意见的权利,然而设立旅游日的诸多意见,无一绕不开某种文化核心的内涵,它既能体现丰富多元的中国文化色彩,而又能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它必须又要符合出游的最佳时节,于是这般说来,简单选择某个伟人的生、祭日,显得有些避重就轻了。
再举个例子,全国政协委员屠杰等提出了《关于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内涵》的提案,提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内涵应该包括5000年历史积淀的“中国元素”和充分反映现代社会经济崛起、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民族兴旺的新的“中国元素”,因此要提升世博会的文化内涵,把世博会办成饱含中国文化内涵的欢聚、沟通、展示与合作的世界性的文化盛会。“中国元素”,显然这个含义就显得过于模糊,它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是民间流传的还是官方认定的,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想要囊括5000年的历史文明,想必当年张艺谋在设计奥运会开幕式时也不见得有这般雄心。
当然,这样的出发点也反映着众多国人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机会,向世人展现我国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在稳固一种文化自信心。于是官方仍然很支持这样的想法,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函里就表示,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将充分利用各类庆典和园区内的各类演艺场所,举行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演艺娱乐活动。试想老外在观看各国丰富的博物馆同时,也能现场经历一场视觉狂欢,或许是件皆大欢喜的事,不过想要他们能够读懂并且记住所谓的中国元素,恐怕一场热闹难成气候。
旅游发展需要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早不是什么新鲜观点,口号喊了多年,想必也有了践行的计划和部署,不过在急于展示文化的同时,何不先向国人自己理理文化自身的内容。周人果
第三篇:节约粮食不能只是喊口号
节约粮食不能只是喊口号
前段时间,学校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都挂上了这样的横幅:今天你光盘了吗?这样的口号在食堂的动态宣传栏里也是每天在滚动。所谓光盘就是将自己打的饭全部吃完,而没有浪费,其实言外之意也就是要同学们节约粮食。至于为什么要挂出这样的横幅,自然是如今的学生们浪费实在是太严重。
纵观全国,学校是浪费粮食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据学校食堂的清洁阿姨讲,没有一天的餐桌是干净的,每一餐过后都可以看到有大叔将泔水往外运去,可见一餐的浪费有多严重,更别说一天,一年,一个月了。其实除了学校,一些餐厅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还有就是现在的宴会,家里有喜事,宴请亲朋好友,下意识的认为如果不将桌子摆的满满的,就显得不厚道,不够重视,于是浪费风也就越来越严重。如今学校一天浪费的粮食可以是一些贫困家庭一年的口粮,可能他们在一年之内都不可能吃上这么多的肉。而在学校,这些美味的粮食最后会进入猪的嘴里,猪是长得白白胖胖了,可这就是食物的用处吗?
就以我所见的一个例子来讲,张三是本校的一个学生,那天中午,只见他端着满满的饭和菜向泔水桶走去,食堂阿姨问他为什么不吃了,他说他是很饿,但是学校的菜实在是太甜了,他吃不下,而且学校每天就是那么些菜,一个学期下来,早就吃腻了,但是不想去垃圾街吃,但是今天实在是咽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不少见,还有同学回答没有胃口,吃不下,既然吃不下为什么要买那么多饭呢?走出食堂后,去超市历又是满满一袋零食呢?于是可见粮食浪费不止是学校存在问题,学生的心态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固然,正如领导们所说,学生浪费是导致学校的粮食浪费的重要原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小接受节约粮食教育熏陶的我们并没有将行动落实下来,就像学校号召的光盘行动只是打着口号,并没有在现实中真正落实下来,因此对学生来讲,要认真考虑自己想吃多少饭,而且要摆好心态,不要想着“我已经付过钱了,浪不浪费是我的事,别人管不着”。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尽管你是交钱了,但是节约粮食还是要做到的。
即使进一步讲,粮食浪费的症结真的就在学生头上,那么仅仅靠喊口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一方面,学校食堂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学校在菜的烹饪方面做些调整,每天可以适当增减或者改变一些菜的种类,或者增加一些喜欢其他口味的菜的窗口,毕竟吃惯了咸的菜,对于偏甜的菜是不习惯的,这样吃不了甜的同学就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也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小吃,这样就不会导致同学吃腻了。
事实上,改善粮食浪费问题并不缺乏措施,如安排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监督,采取记名教育方式,规定每个学生购买的饭菜的上限,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决不能只是喊口号而不落实行动。
第四篇:教育不能喊口号
教育不能喊口号
2012-7-23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是做不到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也是做不到的。这两个一切,谁也做不到,谁也不可能做到,即使将来的教育发展了也不可能做到,所以说,两个一切,是两句空话,而空话是最动听的,也最容易感人的,所以才最容易流传,这两个一切几乎人人都会说。
学校的教育功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同类型的学校的教育功能有局限性和特殊性,学校不是人保公司,任何学校也不可能包揽学生的一生。学校教育是分阶段的,学生受教育也是有阶段性。一个人从接受学前教育一直到考研,读博,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等八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重点和主要任务。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不可能包办代替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就是同一阶段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反思这“两个一切”为什么会流传开来,除了动听感人之外,肯定还有推手的作用,话说得太满了,反而产生负效应来。也许出发点是好的。好的愿望不一定都能产生好的效果来。
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当成木偶,为了学生的一切,包揽学生的一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主动性也有独立性。有很多事情,包括学习知识都不是学校教育所能包揽的,而且自己做得很好。
若果一位学生毕业即失业了,来找你兑现当初的承诺,你那什么递上当票呢。学生一切的最重要部分是毕业后大半生的生存,这可不是学校教育能承包到底的。吹牛,放空炮很容易,收回来就难了,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很重要。尽管不赞同“两个一切”,还是要感谢一下发明这句空话人,能是教育格言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篇:精益生产管理
精益生产管理
精益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被誉为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
精益生产将企业生产活动按照是否增值划分为三类:增值活动、不增值尚难以消除的活动、不增值可立即消除的活动。精益生产将所有的非增值活动都视为浪费,并提出生产中的七种浪费(Muda),实施精益生产就必须着力消除此七种浪费。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增值活动的效率改善而忽视向非增值活动的挖潜。研究表明,物资从进厂到出厂,只有10%的时间是增值的,精益生产成功秘诀就在于将提高效率的着眼点转移到占90%时间的非增值活动上去。
企业实现价值的源头是顾客,精益生产提出产品价值由顾客确定,要求从顾客角度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过程,识别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和各种浪费。企业应消除顾客不需要的多余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活动,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顾客,实现顾客需求的最有效满足。
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浪费,要求各增值活动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价值流动。传统的职能分工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往往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造成大量浪费,如大量在制品积压、生产资金占用、厂房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大、批次质量风险等等。
精益生产认为过早生产、过量生产均是浪费,应以需求拉动原则准时生产。需求拉动就是按顾客(包括下游工序)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顾客能精确的在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产品,如同在超市的货架上选取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东西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接,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在制品,大幅压缩了生产周期。
精益生产要求人们要识别价值流,采用JIT(准时化)、一件流等方法实现增值活动按需求连续流动,并应用5S、TPM、防错、快速转产等方法为价值流动提供支持和保障。精益生产的实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其改进结果必然是浪费的不断消除、价值的不断挖掘,以及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可概括为五点,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尽善尽美。理解并应用好此五项精益思想原则,就掌握了精益生产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