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滁州市粮食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粮食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实行粮食直补的前提下,全国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在减员增效的基础上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产权制度改革,这些新的改革都给粮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05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粮食库存情况。截至10月31日,全市粮食总库存13.5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5%。其中:商品库存10.08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8%。
5、粮食订单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和农民签粮食收购订单面积622万亩,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478.5%,其中:小麦订单183.1万亩;油菜籽订单64.4万亩;稻谷订单374.6万亩。到目前为止,实现订单收购103.4万吨,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345%。
6、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情况。根据省政府皖办[2004]90号精神要求,到10月末,全市8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了粮食购销企业的第二步改革方案,并上报当地政府审批,其中有5个县(市)、区的改革方案已获政府批准,琅琊区的改革工作已实施,并通过了省局验收。全市 有91个附营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附营企业总数的76.5%。全市现有附营企业63个,减少了47%。
二、2005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积极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加快转变机关职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要求粮食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职能。正在由“小”向“大”转变。逐步跳出部门的“小粮食”,立足于社会“大粮食”,用全新的方式和手段,建立起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和调控有力、保障供给的粮食应急体系。正在由粗放管理向行业指导转变。指导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使国有粮食企业切实发挥出市场主渠道和承担起宏观调控载体的作用;加强行业指导与协调,共同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正在由行政干预向依法监督转变。充分利用条例赋予的权力,发挥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督职能,确保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建立、建全粮食经营台账,保持一定的粮食库存,保障粮食应急机制的实施;严肃查处操纵粮食价格、欺行霸市、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维护和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由单纯管理向服务转变。围绕粮食产业化经营,配合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粮,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服务;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企业经营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2、紧紧抓住收购工作这条主线。针对购销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多,国家制定了最低收购价,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既要执行国家制定的托底收购价格,又要面对市场创造效益等新的局面,给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购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经多次和市农业发展银行研讨,对粮食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后,确定了我市粮食收购的指导思想,为今年的粮食收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走村串户,提高服务质量,确定合理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在粮食收购市场上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购销企业收购量依然稳定在正常年景收购量的水平上,到11月末,全市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占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3、大力开展粮食销售工作。在市场对粮食后市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在公路运输反超载,运输成本大幅上升,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克服困难,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大力开展销售工作,到10月底累计销售粮食6.11亿公斤,预计全年可销售粮食8.1亿公斤.5、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增强竞争力,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发展产业化经营中,粮食企业把工作做到了村村户户,做到了田间地头,把工作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提高了订单的履约率。
6、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已邀请上海、辽宁等地的客商来我市考察种植、养殖等农业开发项目和交通、服务业。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有的项目目前已无法实施。上海大龙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签建立优质猪养殖繁育基地的项目已在凤阳小岗村落户,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已列科技部门的国家星火计划,并已争取到中央有关领导和机构的充分肯定,初步规划达到年饲养出栏量50万头优质猪规模。项目报告已经省研究报财政部。经过努力,上海一家集团控股公司有意向在滁投资高标准的酒店宾馆,现在完成市场调研,如经董事会研究通过,年底前将进行投资意向签约。
8、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的目标措施和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坚持实施安全和产目标管理制度。把储粮安全责任、任务、目标、奖惩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责任人,并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指标,确保粮油安全存储。
9、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维护粮食队伍的清正廉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领导班子,明确了责任、权限和义务。秉公办案,依法查处腐败分子。配合司法机关,严肃查处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违法犯罪分子。实施了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建设一支廉政高效的干部队伍。
10、克服困难,保证军粮供应。去年年末以来,粮食价格上涨迅猛,军供企业面临采购难、价格高、资金紧的诸多困难。针对当时的形势,各军供企业千方百计地保证军粮供应,启动紧急预案,把经济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上,确保军供粮油“不降级”、“不涨价”“不断供”。深入演习部队和当地驻军,了解他们的要求,派出人员赴东北等地组织优质粮油,备足库存,保证了部队的需要。
2005年,我市粮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粮食收购量呈恢复性增长,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但粮食企业的效益还没有持续攀升的保证,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正在比较深入平稳地进行,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职工越级上访的现象还没有杜绝;粮食产业化经营履约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关职能有所转变,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的需要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三、2006年主要工作安排
1、继续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结合贯彻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建设善于领导好全市粮食工作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2、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狠抓粮食收购工作。粮源是粮食企业的生存之本。粮补改革,放开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增多给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农发行为了保证其资金安全,严格按照银行的信贷原则发放贷款,粮食企业收购资金贷款将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粮食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多,国有粮食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2006年,国有粮食企业要在提高服务水平,改变服务方式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兑现收购承诺,树立企业诚信形象,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合同代收,收取预付货款,筹集收购资金;通过外购外销等方式来扩大粮食收购,充分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协调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价格,既维护农民收益,也力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开展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促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村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增强粮食购销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2005年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6年,我市将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提高效益,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最为有效的一个环节来抓紧抓好。
4、深化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完成市直单位的减员增效工作。对已完成减员增效改革的企业,继续进行后续改革,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逐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管理方式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提高企业在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的竞争能力。按省政府[2003]8号文件要求,在职代会通过改革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对市直企业进行减员增效改革,力争年内完成这项改革任务。
5、创造良好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已在凤阳小岗村投资的上海大龙公司、上海交大客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滁州人的热情,感受到滁州是他们投资的热土,尽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尽快地在滁州扩大投次规模。同时,以我市粮食系统现有的企业为纽带,通过内引外联,进一步扩大粮食系统招商引资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利用粮食系统在外客户多的优势,通过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宣传滁州,放宽眼界,全方位地招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客人到滁州考察,到滁州兴业。
6、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严格落实安全保粮责任制,保证防化药品的安全,大力推广科学保粮新技术,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
7、继续抓好救灾借粮的归还工作。按省政府要求,积极和县乡两级政府加强联系,利用今年丰收的有利时机,动员借粮农民积极还粮。
第二篇:滁州市粮食局200X年工作总结和200X年工作安排
滁州市粮食局200X年工作总结和200
X年工作安排
XX年是粮食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实行粮食直补的前提下,全国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在减员增效的基础上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产权制度改革,这些新的改革都给粮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XX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收购指标完成情况。到10月31日,累计收购原粮12.66亿公斤,比去年同期5.7亿公斤多收了6.96亿公斤,同比增长了122%(。预计全年收购原粮14.69亿公斤,比去年8.27亿公斤多收6.42亿公斤,预计增长78%。将完成省里下达计划的183%。)其中:收购小麦5.55亿公斤,同比增长了238%;收购稻谷7.1亿公斤,同比增长了77%。共收购油菜籽0.77亿公斤,下降了26%。
2、销售指标完成情况。由于去年水灾、高温的影响,粮食收购及库存大幅度下降,截至10月31日,累计销售原粮6.11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少销售10.39亿公斤,减幅为63%。其中:销售小麦1.61亿公斤;销售稻谷4.5亿公斤。预计全年可销售粮食8.1亿公斤,同比下降62.5%。
3、粮食库存情况。截至10月31日,全市粮食总库存13.5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5%。其中:商品库存10.08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8%。
4、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截至10月31日,全市粮食企业共实现利润2584万元,其中: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2966万元,附营企业亏损382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4962万元增盈27546万元。预计到12月末全市粮食企业将实现利润2300万元,其中:购销企业预计盈利2800万元,附营企业预计亏损500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5529万元扭亏增盈27829万元。
5、粮食订单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和农民签粮食收购订单面积622万亩,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478.5%,其中:小麦订单183.1万亩;油菜籽订单64.4万亩;稻谷订单374.6万亩。到目前为止,实现订单收购103.4万吨,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345%。
6、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情况。根据省政府皖办[XX]90号精神要求,到10月末,全市8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了粮食购销企业的第二步改革方案,并上报当地政府审批,其中有5个县(市)、区的改革方案已获政府批准,琅琊区的改革工作已实施,并通过了省局验收。全市有91个附营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附营企业总数的76.5%。全市现有附营企业63个,减少了47%。
二、XX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积极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加快转变机关职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要求粮食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职能。正在由“小”向“大”转变。逐步跳出部门的“小粮食”,立足于社会“大粮食”,用全新的方式和手段,建立起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和调控有力、保障供给的粮食应急体系。正在由粗放管理向行业指导转变。指导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使国有粮食企业切实发挥出市场主渠道和承担起宏观调控载体的作用;加强行业指导与协调,共同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正在由行政干预向依法监督转变。充分利用条例赋予的权力,发挥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督职能,确保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建立、建全粮食经营台账,保持一定的粮食库存,保障粮食应急机制的实施;严肃查处操纵粮食价格、欺行霸市、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维护和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由单纯管理向服务转变。围绕粮食产业化经营,配合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粮,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服务;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企业经营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2、紧紧抓住收购工作这条主线。针对购销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多,国家制定了最低收购价,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既要执行国家制定的托底收购价格,又要面对市场创造效益等新的局面,给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购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经多次和市农业发展银行研讨,对粮食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后,确定了我市粮食收购的指导思想,为今年的粮食收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走村串户,提高服务质量,确定合理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在粮食收购市场上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购销企业收购量依然稳定在正常年景收购量的水平上,到11月末,全市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占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3、大力开展粮食销售工作。在市场对粮食后市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在公路运输反超载,运输成本大幅上升,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克服困难,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大力开展销售工作,到10月底累计销售粮食6.11亿公斤,预计全年可销售粮食8.1亿公斤.4、推进粮食企业自身改革。8个县(市)、区已全部按省政府[XX]8号文件的要求,完成了以减员分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为目标的第一步改革任务。共有16218人置换身份自谋职业。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已全部兑现,“三证”办理齐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为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第二步改革,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使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放开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市直企业的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土地、房产的变现工作正在准备,部分企业改革方案已在研究制定,待报市政府批准后将进行实施。
5、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增强竞争力,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发展产业化经营中,粮食企业把工作做到了村村户户,做到了田间地头,把工作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提高了订单的履约率。
6、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已邀请上海、辽宁等地的客商来我市考察种植、养殖等农业开发项目和交通、服务业。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有的项目目前已无法实施。上海大龙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签建立优质猪养殖繁育基地的项目已在凤阳小岗村落户,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已列科技部门的国家星火计划,并已争取到中央有关领导和机构的充分肯定,初步规划达到年饲养出栏量50万头优质猪规模。项目报告已经省研究报财政部。经过努力,上海一家集团控股公司有意向在滁投资高标准的酒店宾馆,现在完成市场调研,如经董事会研究通过,年底前将进行投资意向签约。
7、积极开展救灾借粮工作。去年我市遭受水灾及高温灾害,粮食减产,为解决灾区群众口粮食问题,维护灾区稳定,我们把救灾借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通过调查摸底,在完备手续的情况下,全市共发借粮证40883户,共向40215户灾民借粮,借粮人口为167531人,共借粮723.2万公斤。
8、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的目标措施和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坚持实施安全和产目标管理制度。把储粮安全责任、任务、目标、奖惩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责任人,并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指标,确保粮油安全存储。
9、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维护粮食队伍的清正廉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领导班子,明确了责任、权限和义务。秉公办案,依法查处腐败分子。配合司法机关,严肃查处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违法犯罪分子。实施了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建设一支廉政高效的干部队伍。
10、克服困难,保证军粮供应。去年年末以来,粮食价格上涨迅猛,军供企业面临采购难、价格高、资金紧的诸多困难。针对当时的形势,各军供企业千方百计地保证军粮供应,启动紧急预案,把经济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上,确保军供粮油“不降级”、“不涨价”“不断供”。深入演习部队和当地驻军,了解他们的要求,派出人员赴东北等地组织优质粮油,备足库存,保证了部队的需要。
XX年,我市粮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粮食收购量呈恢复性增长,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但粮食企业的效益还没有持续攀升的保证,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正在比较深入平稳地进行,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职工越级上访的现象还没有杜绝;粮食产业化经营履约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关职能有所转变,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的需要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三、XX年主要工作安排
1、继续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结合贯彻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建设善于领导好全市粮食工作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狠抓粮食收购工作。粮源是粮食企业的生存之本。粮补改革,放开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增多给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农发行为了保证其资金安全,严格按照银行的信贷原则发放贷款,粮食企业收购资金贷款将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粮食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多,国有粮食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XX年,国有粮食企业要在提高服务水平,改变服务方式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兑现收购承诺,树立企业诚信形象,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合同代收,收取预付货款,筹集收购资金;通过外购外销等方式来扩大粮食收购,充分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协调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价格,既维护农民收益,也力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开展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促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村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增强粮食购销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XX年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XX年,我市将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提高效益,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最为有效的一个环节来抓紧抓好。
4、深化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完成市直单位的减员增效工作。对已完成减员增效改革的企业,继续进行后续改革,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逐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管理方式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提高企业在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的竞争能力。按省政府[XX]8号文件要求,在职代会通过改革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对市直企业进行减员增效改革,力争年内完成这项改革任务。
5、创造良好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已在凤阳小岗村投资的上海大龙公司、上海交大客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滁州人的热情,感受到滁州是他们投资的热土,尽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尽快地在滁州扩大投次规模。同时,以我市粮食系统现有的企业为纽带,通过内引外联,进一步扩大粮食系统招商引资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利用粮食系统在外客户多的优势,通过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宣传滁州,放宽眼界,全方位地招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客人到滁州考察,到滁州兴业。
6、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严格落实安全保粮责任制,保证防化药品的安全,大力推广科学保粮新技术,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
7、继续抓好救灾借粮的归还工作。按省政府要求,积极和县乡两级政府加强联系,利用今年丰收的有利时机,动员借粮农民积极还粮。
第三篇:滁州市粮食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粮食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实行粮食直补的前提下,全国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在减员增效的基础上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产权制度改革,这些新的改革都给粮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05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收购指标完成情况。到10月31日,累计收购原粮12.66亿公斤,比去年同期5.7亿公斤多收了6.96亿公斤,同比增长了122%。(预计全年收购原粮14.69亿公斤,比去年8.27亿公斤多收6.42亿公斤,预计增长78%。将完成省里下达计划的183%。)其中:收购小麦5.55亿公斤,同比增长了238%;收购稻谷7.1亿公斤,同比增长了77%。共收购油菜籽0.77亿公斤,下降了26%。
2、销售指标完成情况。由于去年水灾、高温的影响,粮食收购及库存大幅度下降,截至10月31日,累计销售原粮6.11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少销售10.39亿公斤,减幅为 63%。其中:销售小麦1.61亿公斤;销售稻谷4.5亿公斤。预计全年可销售粮食8.1亿公斤,同比下降62.5%。
3、粮食库存情况。截至10月31日,全市粮食总库存13.5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5%。其中:商品库存10.08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8%。
4、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截至10月31日,全市粮食企业共实现利润2584万元,其中: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2966万元,附营企业亏损382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4962万元增盈27546万元。预计到12月末全市粮食企业将实现利润2300万元,其中:购销企业预计盈利2800万元,附营企业预计亏损500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5529万元扭亏增盈27829万元。
5、粮食订单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和农民签粮食收购订单面积622万亩,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478.5%,其中:小麦订单183.1万亩;油菜籽订单64.4万亩;稻谷订单374.6万亩。到目前为止,实现订单收购103.4万吨,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345%。
6、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情况。根据省政府皖办[2004]90号精神要求,到10月末,全市8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了粮食购销企业的第二步改革方案,并上报当地政府审批,其中有5个县(市)、区的改革方案已获政府批准,琅琊区的改革工作已实施,并通过了省局验收。全市 有91个附营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附营企业总数的76.5%。全市现有附营企业63个,减少了47%。
二、2005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积极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加快转变机关职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要求粮食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职能。正在由“小”向“大”转变。逐步跳出部门的“小粮食”,立足于社会“大粮食”,用全新的方式和手段,建立起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和调控有力、保障供给的粮食应急体系。正在由粗放管理向行业指导转变。指导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使国有粮食企业切实发挥出市场主渠道和承担起宏观调控载体的作用;加强行业指导与协调,共同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正在由行政干预向依法监督转变。充分利用条例赋予的权力,发挥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督职能,确保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建立、建全粮食经营台账,保持一定的粮食库存,保障粮食应急机制的实施;严肃查处操纵粮食价格、欺行霸市、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维护和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由单纯管理向服务转变。围绕粮食产业化经营,配合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粮,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服务;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企业经营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2、紧紧抓住收购工作这条主线。针对购销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多,国家制定了最低收购价,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既要执行国家制定的托底收购价格,又要面对市场创造效益等新的局面,给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购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经多次和市农业发展银行研讨,对粮食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后,确定了我市粮食收购的指导思想,为今年的粮食收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走村串户,提高服务质量,确定合理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在粮食收购市场上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购销企业收购量依然稳定在正常年景收购量的水平上,到11月末,全市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占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3、大力开展粮食销售工作。在市场对粮食后市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在公路运输反超载,运输成本大幅上升,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克服困难,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大力开展销售工作,到10月底累计销售粮食6.11亿公斤,预计全年可销售粮食8.1亿公斤.4、推进粮食企业自身改革。8个县(市)、区已全部按省政府[2003]8号文件的要求,完成了以减员分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为目标的第一步改革任务。共有16218人置换身份自谋职业。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已全部兑现,“三证”办理齐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为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第二步改革,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使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放开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市直企业的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土地、房产的变现工作正在准备,部分企业改革方案已在研究制定,待报市政府批准后将进行实施。
5、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增强竞争力,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发展产业化经营中,粮食企业把工作做到了村村户户,做到了田间地头,把工作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提高了订单的履约率。
6、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已邀请上海、辽宁等地的客商来我市考察种植、养殖等农业开发项目和交通、服务业。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有的项目目前已无法实施。上海大龙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签建立优质猪养殖繁育基地的项目已在凤阳小岗村落户,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已列科技部门的国家星火计划,并已争取到中央有关领导和机构的充分肯定,初步规划达到年饲养出栏量50万头优质猪规模。项目报告已经省研究报财政部。经过努力,上海一家集团控股公司有意向在滁投资高标准的酒店宾馆,现在完成市场调研,如经董事会研究通过,年底前将进行投资意向签约。
7、积极开展救灾借粮工作。去年我市遭受水灾及高温灾害,粮食减产,为解决灾区群众口粮食问题,维护灾区稳定,我们把救灾借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通过调查摸底,在完备手续的情况下,全市共发借粮证40883户,共向40215户灾民借粮,借粮人口为167531人,共借粮723.2万公斤。
8、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的目标措施和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坚持实施安全和产目标管理制度。把储粮安全责任、任务、目标、奖惩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责任人,并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指标,确保粮油安全存储。
9、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维护粮食队伍的清正廉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领导班子,明确了责任、权限和义务。秉公办案,依法查处腐败分子。配合司法机关,严肃查处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违法犯罪分子。实施了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建设一支廉政高效的干部队伍。
10、克服困难,保证军粮供应。去年年末以来,粮食价格上涨迅猛,军供企业面临采购难、价格高、资金紧的诸多困难。针对当时的形势,各军供企业千方百计地保证军粮供应,启动紧急预案,把经济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上,确保军供粮油“不降级”、“不涨价”“不断供”。深入演习部队和当地驻军,了解他们的要求,派出人员赴东北等地组织优质粮油,备足库存,保证了部队的需要。
2005年,我市粮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粮食收购量呈恢复性增长,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但粮食企业的效益还没有持续攀升的保证,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正在比较深入平稳地进行,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职工越级上访的现象还没有杜绝;粮食产业化经营履约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关职能有所转变,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的需要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三、2006年主要工作安排
1、继续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结合贯彻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建设善于领导好全市粮食工作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狠抓粮食收购工作。粮源是粮食企业的生存之本。粮补改革,放开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增多给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农发行为了保证其资金安全,严格按照银行的信贷原则发放贷款,粮食企业收购资金贷款将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粮食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多,国有粮食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2006年,国有粮食企业要在提高服务水平,改变服务方式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兑现收购承诺,树立企业诚信形象,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合同代收,收取预付货款,筹集收购资金;通过外购外销等方式来扩大粮食收购,充分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协调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价格,既维护农民收益,也力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开展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促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村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增强粮食购销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2005年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6年,我市将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粮食企业提高效益,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最为有效的一个环节来抓紧抓好。
4、深化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完成市直单位的减员增效工作。对已完成减员增效改革的企业,继续进行后续改革,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逐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管理方式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提高企业在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的竞争能力。按省政府[2003]8号文件要求,在职代会通过改革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对市直企业进行减员增效改革,力争年内完成这项改革任务。
5、创造良好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已在凤阳小岗村投资的上海大龙公司、上海交大客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滁州人的热情,感受到滁州是他们投资的热土,尽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尽快地在滁州扩大投次规模。同时,以我市粮食系统现有的企业为纽带,通过内引外联,进一步扩大粮食系统招商引资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利用粮食系统在外客户多的优势,通过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宣传滁州,放宽眼界,全方位地招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客人到滁州考察,到滁州兴业。
6、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严格落实安全保粮责任制,保证防化药品的安全,大力推广科学保粮新技术,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
7、继续抓好救灾借粮的归还工作。按省政府要求,积极和县乡两级政府加强联系,利用今年丰收的有利时机,动员借粮农民积极还粮。
第四篇:滁州市粮食局文件
滁州市粮食局文件
滁粮办„2008‟39号签发人:杨宝林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 会风文风政风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粮食局,市直各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政风的有关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作风建设会风文风政风规定通知 抄报: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效能办,局各科室。滁州市粮食局办公室2008年5日22日印
关于进一步改进
会风文风政风的有关规定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政风的若干规定》(滁„2008‟17号)和市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高文电处理效率的通知》(滁办字„2008‟23号)精神,现就进一步规范文风会风政风有关问题,重申如下:
一、规范办文程序
(一)来文处理
1、上级机关和外单位发送、报来的公文、由办公室文件管理员领取和签收,对市委、市政府的文件要定期领取,每周两次,分别于星期
二、星期五各领取一次,按密级和性质分类编号后送办公室负责人提出拟办意见;各县(市、区)粮食局和局属各单位来文一律经办公室登记后,由办公室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办文人员按拟办意见即时送达有关领导审阅办理;通过机要交换的上级文件,办公室统一登记后,由办公室批文送阅;涉及全局工作或重大事项的公文先报局长或分管领导阅知或批示后,分送有关科室研究处理。
2、来文办理在半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原则上在当日内完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如领导外出,办文人员要及时电话请示。
3、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后,办文人员要及时按批示意见
落实,最长不超过半个工作日。
4、对下级的请示事项,应及时送有关负责同志批示,及时研究答复,有规定时限的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没有规定时限的,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事项紧急的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在7个工作日没有答复的,视同默许。
5、对送达领导审阅的文件,办文人员要及时催办,紧急文件要随时催办。
6、局领导审批公文时,对于一般报告性公文,签名表示已阅知;对于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公文,主批人应明确签署意见,其他审批人也应签署“拟同意”、“同意”或其他具体意见。
(二)发文处理
7、规范发文程序。凡以市局名义发文的,必须经分管领导审阅后,交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研究,原则同意的文件稿(规范性文件应提前交政策法规科审定),经修改后,交由办公室核稿,综合性较强的,由主要领导签发,专项工作由分管领导签发,正式发文在领导签发后1个工作日内办结。呈领导审签的文稿一律为打印稿,承办科室将文稿电子版交文印室排版、印发,初稿校对由承办科室负责,文件排版由办公室负责。送阅材料、会议纪要、内部明电和便函都要严格按行文规格,一律由办公室统一编发序号。
8、控制文件数量。凡已开会布置,或已印发会议纪要、会议材料的,以及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传达的,原则上不再印发文件;会议通知、通告以及告知性、事务性文电,一律用便函、内部明电印发;对能在网上公开的文电,一律通过《滁州粮食网》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电。
二、控制各类会议,改进会风
9、减少会议数量,提高会议效率。对已经发文部署的工作,原则上不再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凡可通过文电、电话等方式部署的,一律不开会。全市性工作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会期一般不超过半天,会议需安排会议发言的,原则上不超过3个单位,发言不超过8分钟;局各科室召开的业务会议,每年不超过2次,原则上“谁分管、谁出席、谁负责”,会议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
10、严格会议审批。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须提前一周以请示形式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局各科室召开的业务性工作会议,经分管局长批准,会议地点一律在市局召开,严禁在各县(市、区)等异地召开业务性会议,确需在异地召开的,必须提前一周以请示形式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
11、严肃会议纪律。对局召开的各类会议,参会人员必须按照通知要求参加,不得无故缺席和擅自顶替。确因外出学习、参会、考察或处理突发事件和接待重要客人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必须事前向会议组织者请假,经同意后方可派人代会。
12、倡导良好会风。参会人员必须要提前进入会场,按指定位置就座,在会议开始前要自觉将通讯工具关闭或调为震动状态。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提前离会。
三、规范事务性活动,改进政风
13、减少领导事务性活动。除市委、市政府工作需要以及重大建设和招商项目外,局领导一般不以组织或个人名义出席开业庆典、一般节日典礼及商务性活动。减少领导接待陪同,上级部门来人,原则上按对应分管领导和分管科室陪同;市直部门、各县(市、区)粮食局和全市粮油(加工)企业邀请局领导参加的会议和活动,一律将邀请函件、请柬交由局办公室统筹办理。
14、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考评和办班活动。严格按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减少各类评比达标项目。业务性检查、评比达标需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局长办公会研究。未经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和局务会批准,一律不得以市局名义组织检查、评比达标和举办学习班等活动。到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要减少陪同和随从人员,轻车简从,不搞迎来送往。提倡不打招呼直接到基层调研。
15、严格干部请销假报告制度。各级干部特别是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出,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格执行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要按规定分别向局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请示,经
同意后方可外出,回滁后按程序及时销假。
16、确保通讯畅通。为方便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和直属企业法人代表,无论节假日,要保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其中移动电话在7:00-22:00之间保持畅通。
四、责任追究
17、凡出现过错、影响较大的,由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领导小组负责责任追究。
第五篇:粮食局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最终版)
粮食局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一、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市粮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工作主题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部分工作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基本完工。我市始终把“粮安工程”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放在粮食工作首要位置,坚持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一督查、市局每两月召开一次现场会,及时总结经验,协调解决难题,较好推进了工程建设。截止11月底,全市新建和续建的13.1万吨高大平房仓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仓容4.3万吨,完成主体工程仓容5.8万吨,剩余项目完成工程量均超95%;12.97万吨危仓老库重点维修项目已完工9.93万吨,剩余项目也完成工程量超95%,全部项目主体工程年内确保完成。在推进仓储设施建设同时,我们还切实加强在储粮食安全保管工作,有效保证了全市69万吨在储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2.“两项工程”建设任务提前完成。今年,我市把主食产业化工作列入了政府重点工程。年初,我们就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并深入多家企业开展宣传,引导企业参与“主食厨房”和“放心粮油”建设。截止11月底,我市已培育“放心粮油”配送中心2个、打造“放心粮油”示范店2个和经销点30个,成功建成“主食厨房”加工配送中心2个和直营店18个,提前完成了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3.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积极争取省局和市政府大力支持,再增省级储备粮5000吨和市、县两级储备粮8000吨,现全市三级储备量已超省政府核定的最低储备规模。精心编制粮食应急供应演练脚本,并组织了由政府分管市长亲自指挥、18家市直部门参加的全市ⅲ级粮食应急供应演练。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市级应急加工企业6家,授牌市级粮油应急配送中心1家、应急供应网点29个,覆盖了市区13个街道、4个乡镇,满足了市区粮食应急供应需求。积极协调市编办,在局调控科加挂军粮供应办公室,组建了XX县军粮代供点,较好的促进了军粮供应工作。积极应对多年未遇的粮食收购严峻局面,多措并举抓好收购,实现了小麦收购量增幅居全省前列和中晚稻收购活动稳中有序。截止11月底,全市粮食收购量达51.9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粮食31.8万吨(小麦15.8万吨,中晚稻16万吨),超省局下达任务的1.44倍。
4.依法治粮工作不断规范。进一步梳理和规范本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并认真落实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强化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认真开展粮食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共审理粮食收购许可证221件;充分发挥市粮食流通监督监察支队作用,组织开展收购市场专项检查174次、检查企业540家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提出警告8例、行政罚款1000元,有力保障了粮食市场平稳有序。继续组织开展了粮食企业守法诚信评价;积极引导所辖县局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粮食监督检查示范单位,XX县局创建省级粮食监察检查示范单位已通过省局初审。
5.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策,继续深化改革和发展,成功组建了XX市粮食集团公司。切实引导全市各国有粮食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截止11月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盈利达529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228万元。
6.服务企业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形势下,我们坚持市局领导分片到企制度,大力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帮助粮油加工企业开拓市场,营销产品。截止11月底,全市粮油加工业实现总产值9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2%。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组织了487户农户参加了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指导粮油企业落实粮食订单生产171万亩,实现种粮农民减损增收和增产增收约900万元。
今年,我们还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与安徽省粮食职工工程学院签订了《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协议》,并先后组织市县局机关干部和粮食企业负责人共80人参加了“粮食工作”专题培训班。安排了专项补助经费,在全市粮食系统组织了42名人员参加了粮食保管员和质量检验员职业资格认定。大力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贯彻落实。日前,我局已向市政府汇报,并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开展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目标任务专项考核工作的通知》,详细分解落实省政府考核市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任务,明确考核部门等,待市政府审定后正式下发。
二、2016年工作安排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推进我市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
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1.着力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把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粮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编制和谋划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同时,加强与省局对接,积极落实“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和资金,抓好新增项目建设工作。
2.着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继续加强粮油市场预警监测;强化各级储备粮油管理;完善粮食应急管理工作;加大“放心粮油示范店”建设力度;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实现全年正常年景下社会粮食收购总量不少于25万吨。
3.着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主食厨房”工程建设;积极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扩建力度,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并引导他们整合资源,集聚其他中小企业为其配套,推动粮食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
4.着力加强粮食系统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行业监督职能,切实开展好对新收获粮食粮情监测监控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深入推进“示范仓”、“示范库”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粮食系统安全管理,确保全年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5.着力加强粮食流通执法活动。深化粮食法规宣传教育,加强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工作,适时开展粮食流通专项检查活动,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强化粮食经营活动守法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粮食流通依法行政水平。
6.着力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及时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借鉴市粮食集团公司组建经验,帮助指导三县继续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