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亡于奢”心得体会
“秦亡于奢”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正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同志作出的“秦亡于奢”的重要批示以及阿房宫有关资料。关于这次活动,认为具有“以史为鉴、鉴往古今”的重大、现实意义。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与腐败是相辅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因秦的“奢”,引发腐败,造成人心背向,最终导致灭亡,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对于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党始终是引以为鉴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津津自得于所谓既得利益,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
奢,危害极大。古今中外,名人志士都敲过戒奢的警钟。奢,“恶之大也”。“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开国起家,莫不由于祖父之勤俭;败国亡家,莫不由于子孙奢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奢是祸胎,奢是坏兆。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继先世遗烈,遣无敌师旅,“包举宇内,并吞八方”,其国力财力又强又盛。可是他特“爱纷奢”,穷奢极欲,纸醉金迷,以奢失德,结果“戍卒叫,函谷举”,“万世基业毁于旦夕”。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和之后的康熙一生“崇尚节俭,禁止奢侈,故能使人心淳朴,治化休隆”。但是随着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清代乾隆以后,社会风气便由俭入奢,特别乾隆6次南巡,极尽饮食声色之好,所过之地,地方官争相邀宠,大肆铺张,修行宫,建牌楼,搭彩棚,办筵席,酒池肉林,城开不夜。从乾隆后期起,这般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使得习俗日移,为清朝由盛到衰埋下了伏笔。至嘉庆、道光年间,终于走上了衰败道路。泱泱“康乾盛世”终被积贫积弱所取代,最终导致了近代史上的悲剧。这一切,细细品味,个中的历史教训十分深刻,令人深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与败”、“兴与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节俭与奢侈”、“勤劳与逸乐”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
李晓光
2014年6月17日
第二篇:“秦亡于奢”专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
“秦亡于奢”
专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
接到这个学习材料后,刚开始确实还有点头懵,不是因为在这方面自己做得好,没有什么可对照检查的,而是自己知识阅历的有限,想谈一些深刻的认识还比较很难,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多少有些肤浅的收获,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权当是抛砖引玉。
第一,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我们的领袖在小小的窑洞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战争,我们的党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探索创立了民主政治的边区政府,我们的军队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建设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好江南”。当时,国民党将领续范亭到延安考察,见到朱德这位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着粗布衣服,像个普通庄稼汉,深为感动之下挥毫赋诗:“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朱总司令这身“田舍翁”的形象,成为共产党领袖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我们党才能从延安出发,豪迈地走向全国,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大家也都知道,到建国初期,就出现了刘青山、张子善等开国将士自恃有功、腐化堕落的情况,曾有高级干部认为刘青山、张子善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死他们,只有处死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因此,有人说,刘青山、张子善两声枪响,举世震惊,至少换来中国20年政治清廉。
所以,艰苦奋斗精神一直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形成了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延安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光大,是创造了当今辉煌成就的精神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艰苦奋斗是我们党最有魅力的地方,它塑造了我们党的精神气质,刻画了我们党的党性品格,彰显了我们党的政党气派。
第二,追求奢靡是一种落后的思想意识
西安有位学者,把奢靡之风的表现,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铺张浪费、好大喜功。其二,讲求排场、攀比斗富。其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我仔细对照了一下,这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比如存在“公车私用”问题,早上为了多睡那10分钟,有时会花5元荡摩的上班,本来早起一会5毛钱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有下班无聊在街上逛荡时,会玩刮刮乐,5元、10元、几十元数额不等,常常是赔得血本无归;在穿着方面过于最追名牌,有攀比心理,花钱不少,相比较一起开始上班的,大家都能攒下钱,自己却常常入不敷出,等等。
回顾上班这三年,自己在节俭方面做得非常不好。通过深刻反思,我认为,奢由心生,根源还在思想,追求奢靡,不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落后的思想意识。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感觉上班之后,经济状况比上学之后好一些了,比起一块考上来的,工作相对还辛苦些,总想通过吃点好的,穿点时尚的,来犒劳自己。于是消费时候,往往就有些过度。二是有些攀比心理。认为从小县城来到西安工作,也算是处在国际化大都市的档次,生活上没有一定的档次,体现不出自己的品味。还有同样是同学,同样是人,看着别人穿着阿迪耐克,抽着中华芙蓉王,拿着那iphone5,iphone5s,还是很羡慕他们那种滋润潇洒的日子。三是人生观扭曲。有的时候,感觉人生短短几万天,应该及时行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和感官刺激。以享乐作为人生取向、价值追求,信守今朝有酒今朝醉,奢靡之风有所滋长。
现在想想,物质比起以前丰富了,总得要消费。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但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消费有没有度,往往决定着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的迥然不同后果。拿自己来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去年过年借办公室的钱回家,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平时学会科学消费、合理消费。
第三,努力践行“家俭则兴,人勤则健”的八字箴言
上学时,读过二月河写的《曾国藩》。对照这个先进典型,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在治家方面的“俭”,值得好好学习。曾国藩一生都在服膺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对儿女的要求万变不离“勤俭”二字,他教育子女和治家,在“勤俭”二字上下的功夫最深。曾国藩曾对女儿曾纪芬说:“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当然自己成为不了曾国藩,暂时也没有儿女可教育,但既然思想上有所顿悟,还是决定付诸实践,磨练意志、改进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看看书,多运动运动,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实起来,不盲目跟风、不盲目攀比,改掉一些坏习惯。慢慢学会自我约束,平时能做地铁就不打车,能喝矿泉水不不喝饮料,接待朋友和旅游出行根据自己经济状况适可而止,给每月生活费做好一个整体规划。多考虑考虑家里,父母以前做点生意,有少许积蓄,但一辈子积蓄都花在我房子首付上,现在也没有什么工作,多考虑父母的不易,化压力为动力,承担起以后家里的责任。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反思的人生并不值得过”,一直以来,自己都会走走停停,总结思考下,但大部分也都是想想就过去了,坚持得不够好,也没有什么效果。今天当做是一个新的开始,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请大家继续监督我,支持我,帮助我。
第三篇:心得体会(秦)
思路决定出路
——“转作风、树形象、促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悦来镇小
秦海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近段时间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工作中还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有时上课没有认真准备,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40分钟;有时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粗暴;有时对后进生的辅导不够耐心,急于求成。
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我认为要想改的话,首先思想上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无愧于心的人民教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社会给教师的光环,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面对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我们怎么好意思以敷衍的态度去踏上神圣的讲台?孩子是无辜的,也许因为我们的敷衍,不仅带给孩子知识上的欠缺,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失去上进心,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一个人的懒散,在社会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我们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这不仅是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好教师的形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我认为也应该如此,这是由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的工作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肩负的担子不轻。
从思想上认识上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后,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处这样一个知识更新换代神速的时期,又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必须做到终身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我认为要使我们的“器”利,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学习肯定就会被社会遗弃,与社会脱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年龄不大,但由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知道的很多知识我们并不清楚,在他们发问时,我们除了真诚地告诉他们我们并不知道外,更应该做到的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问一个问题我们不知道,两个问题仍不知道,那我们在学生的心目中还能算“师”吗?何以来解其惑呢?因此,只有加强学习。不仅要读与专业有关的书,也要读孩子们乐读的书,了解他们的心理,与他们有共同的话题,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也能为班务工作排忧解难。只有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真诚地与他们做朋友,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认为我还应该在教育艺术方面加强修养。电脑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面。与以前只能向本校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和自己去摸索相比,现在只要我们想学,就可以凭借方便快捷的网络,向名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条件好了,但这只是外因,要想学得真本事,还得看态度,只有静下心来,抵制各种诱惑,才能取得成效。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懒散,还要抵制来自外界的诱惑。不要太庸俗,谈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虽然作为教师工资不高,但想想历代教师在物质都是清贫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工资不高已是事实,既然抱怨无计于事,何不坦然面对。虽然生活清贫,但当我们在节日来临时收到那么多孩子发自内心的祝福时,这何尝不是一种别人无法享受到的幸福呢。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应该时刻为学生的一切着想。“学校无小事,事事皆
教育”。除了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培养的孩子应该首先是一个合格的人。针对目前独生子女多,大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合作意识,漠视他人的存在,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等情况,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加强心理疏导艺术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样,要用充满爱的心灵去对待我们神圣的工作。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即使不能做到最好,也力争做到更好。
第四篇:秦王于奢典故教训
‘ 秦王于奢’警告教育活动
‘ 秦亡于奢’历史教训的重要批示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抓下去,必须一届一届常抓不懈,一代一代永远牢记„„”日前,陕西省西安市委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下发实施意见,就进一步推动全市深入持久开展“秦亡于奢”警示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把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到实处,西安市委明确要求把深入开展“秦亡于奢”警示教育纳入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将习总书记重要批示和《秦朝灭亡的原因》、《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秦以后的历朝历代如何借鉴秦亡于奢的教训》等材料编印下发;市委办公厅对牢记“秦亡于奢”历史教训作出制度安排,明确每年市委召开全委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时要重温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批示,对贯彻落实批示精神提出具体要求。
西安市委强调,市纪委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对新提拔局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西安博物院建立“秦亡于奢”警示教育展室,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了解秦朝衰亡的历史教训;市委组织部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市委党校开设“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牢记‘秦亡于奢’历史教训”
专题课程,作为县处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学内容。西安市委要求,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就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开展“秦亡于奢”警示教育情况制定检查方案,由市委常委带队,年底前对各区县、各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并将结果在全市通报。(西纪轩)链接@评论;
上好砥砺作风历史课
闫鸣
近日,西安市委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时刻牢记“秦亡于奢”历史教训的重要批示精神,出台多项硬性要求,采取多样教育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砥砺作风的历史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砥砺自身作风,是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长期保持先进性与活力的重要法宝。今天,改革航船已驶入深水区,我们党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考验,牢记“秦亡于奢”历史教训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自我检视的镜子,打了一剂防患未然的预防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记“秦亡于奢”教训,上好砥砺作风历史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深刻地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持之以恒推动实现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牢记“秦亡于奢”教训,上好砥砺作风历史课,党员干部必须将作风建设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反对“四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培育“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
牢记“秦亡于奢”教训,上好砥砺作风历史课,有助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打牢执政为民的坚实根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稳步前行。
第五篇:亡于奢靡之风的巨富石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因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而家破人亡的不乏其人,晋代首富石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朝野上下的达官显贵们开始奢侈腐化,奢靡之风盛行,社会风气日趋败坏。当时的后将军王恺和卫尉石崇二人都是巨富;
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算皇亲国戚,而石崇是司徒石苞的儿子,算“官二代”;
虽然二人在职位上有差距,但他们经常攀比炫富,属于有钱很任性的那种。比如,王恺要用糖膏刷锅,石崇就用蜜蜡当柴烧;
王恺用赤石蜡涂墙,石崇就用花椒粉和泥装饰房屋。一时间二人炫富比富斗的不可开交。可是,当晋武帝知道二人斗富后,竟然非常感兴趣,就经常资助舅舅王恺,让他们继续斗下去。有一次,晋武帝赐予王恺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有意显摆,就把抬给石崇看,不想石崇看后,竟拿起铁如意将珊瑚树砸的粉碎,王恺非常恼怒,石崇却笑着说,不就一棵珊瑚树吗!我马上赔给你。于是让人将家中珊瑚树都拿出来给王恺挑选,王恺一看,其中光是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棵,心中怅然若失,这才知道自己的财富斗不过石崇。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石崇如此招摇炫富,骄奢无度,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忌恨,也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石崇有一个歌伎叫绿珠,长的十分漂亮,相国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早就对绿珠垂涎三尺,便趁着自己大权在握,向石崇讨要绿珠,石崇勃然大怒说:“绿珠是我的最爱,这可不行!”果断拒绝了。孙秀在石崇身上碰了钉子,不由火冒三丈,为了报复石崇,他就劝说司马伦诛杀石崇,占有他的财富。石崇得到消息后,就鼓动淮南王司马允和齐王司马冏兴兵讨伐司马伦和孙秀,谁知事情走漏风声,司马伦抢先一步,假借皇帝的名义,下令逮捕石崇等人。当气势汹汹的官兵到石崇家来抓捕时,他还在与众美女喝酒,见到这种情形,他便对绿珠说,我为你摊上大事了,绿珠淡淡一笑说:“我要死在官人前。”说完便跳楼自杀了。官兵抓住石崇,他还满不在乎地说:“我不过流放交州、广州罢了。”当囚车把他拉到刑场之时,他才感到大事不妙,悲哀地叹道:“这些奴才是贪图我家的财产呀!”行刑的人便对他说:“知道钱是祸根,为什么你不早些散发出去?”此时石崇已悔之晚也,听完行刑人的话,无言以对。最后,石崇被满门抄斩,他的财富也尽数归为别人所有。石崇骄奢亡身的结局告诫人们,坐拥富可敌国的巨量财富,不思奉献社会,尽日挥霍无度、奢侈浪费,终将会为自己招至意想不到的祸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