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答:(1)综合性。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有效管理活动需要灵活的运用管理技能,具备艺术性的特点,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不精确性。由于管理对象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2.简述管理的必要性
答:1.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目标;2.通过管理发挥组织功能;3.通过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需要管理;5.没有管理组织无法进行有效活动;6.没有管理人类就无法征服自然;7.没有管理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3.简要分析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答:经营与管理既有一致性,又有所区别。从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两者的内容构成看,企业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
二、填空
1.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目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所有资源)、载体是(组织)、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不精确性)。
4.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三、选择
1.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ABCD)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BC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基本原理
答: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理论,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系统原理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
3.责任原理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
4.行政方法
答: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5.经济方法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6.法律方法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简答题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答: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封闭原理
答: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管理的人本原理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管理的权变原理
答:经营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在不断变化,应根据组织具体情况和环境特点及时调整管理方法。
5.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依据管理的基本原理,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原则,是处理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6.管理的基本方法
答: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三、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管理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以人为本原理应坚持的原则是:在管理活动中,人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促进人性的完善与人性的升华,员工与参与管理过程,以激励为主要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什么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系统原理的基本特征是:集合性、结构性、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系统原理的启示是:系统是一个整体,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是开放性的,是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与本系统的联系,从外界吸收能量和信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为什么说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
答:管理面临的是复杂问题,随机性大,变化莫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蛛网交织。要掌握全部因素是不可能的,百分之百的正确的管理是不存在的。从来没有完全正确、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管理决策。事物复杂,存在部分不可控因素,再加上领导工作经验有限。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国际风云突变的环境中,更是难以控制。所以管理必须留有余地,把握其伸缩性,注重随时调节。
4.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其本质是权责对等。
责任原理的启示是:每个人的职责要明确,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要明确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使奖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管理。
管理法律方法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其作用是其它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法律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标。
法律方法的运用: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自己的管理规范,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实质是激励和竞争。
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是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经济方法的应用要和其它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
四、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A)。
A.人的管理B.物的管理C.目标的管理D.系统的管理
2.从根本上看,管理效益是由(A)决定的。
A.管理者B.管理对象C.管理环境D.生产方式
3.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心理方法
4.法律手段的最主要特征是(A)。
A.强制性 B.可预测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5.“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管理的(A)。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弹性原理 D.能级原理
五、论述题
1.简述整分合原理。
答:整分合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者把握整体,科学分解,组织综合。作为系统的整体,必须有整体的活动目标、运动规律和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系统内各部门、各
层次新形成的配合功能和效率,使系统功能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
在分工过程中,将整体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责任制,使之规范化,是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活动特殊性的要求。必须从系统的目的出发,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使各个层次和环节同步协调,平衡发展。系统内的各项分工,要形成合理的结构,保持各部门、层次间最有效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使系统具有更大的功能,形成新的更大的结合生产力。整分合原理中的整体观点是大前提,要充分了解整体及其运行规律,才能合理分工;但分工又是关键,没有分工的整体就谈不上合作,就构成不了职责清晰的现代有序的系统。在整体规划下合理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综合。
2.简述效益原理的基本思想。
答:组织的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社会作出贡献。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追求局部效益与追求全局效益必须协调一致,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3.怎样理解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活动以人为核心。
管理活动中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是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的根本,注重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做到人尽其才,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人本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本管理的基本的思想表现在,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要靠人来管理,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4.试述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答: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有科学管理学派的“经济人”假设,行为科学学派的“社会人”假设,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人”假设,权变理论学派 “复杂人”假设等。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1.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人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3.人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4.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社会人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2.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的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具有更大的影响;3.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决策人假设是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并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分析。它不对人的活动目的及相应手段作永恒不变的先验设定,而把目的和手段看成可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调节的变量。它的着眼点不是单个人的效率因果链追溯,而是群体合理决策中的行为协调。
决策人假设主要观点有:1.人具有有限理性。组织成员执行任务的能力有限,正确决策的能力有限。2.寻求满意解。个人的欲望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体验的变化而升降。在良性环境下,欲望提高;在恶劣环境下,欲望下降。3.组织是一个“诱因和贡献”平衡系统。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取决于由协作而得到的诱因和为协作而做的贡献之间的比较结果。只有当贡献小于或等于诱因时,组织成员才愿意协作,组织才能得以存续和发展。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
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复杂人基本观点有: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是能被满足的。4.当一个目标达到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5.试述系统原理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答:理解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指导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系统原理:1.管理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都呈现着系统形态,又都是由相关的众多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集合体。没有要素或单个要素无从复合,则不能构成系统。2.凡系统都有属性和功能,但系统要素不能直接形成系统属性和功能,必须通过结构来实现。结构说明系统的存在及系统、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内在方式。而要素间的相互关联,要素与系统的相互依存,是系统结构性的基础。3.凡系统都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即目标,它在系统中发挥启动、导向、激励、聚合和衡量作用。没有目的,各要素是一盘散沙,系统就不能存在和运转。系统内的各子系统都要围绕总目标统筹运动,确定或调整子系统的具体目标必须服从总目标。4.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要求立足全局,对诸要素进行科学组合,形成合理的结构,使各局部性能融合为全局性能,从而发挥系统的最佳整体效应。5.它表现在本系统内或本系统与更大系统的关系都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在组织系统内,上层管理下层、下级对上级负责,从总体目标考虑局部目标、局部服从整体。
第二篇: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和()。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 法人和()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 和()。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和()。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货币与有价证券、()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和()两大类。[参考答案]
1、内容 客体
2、企业 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 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 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 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 行为
7、国家
8、监督 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 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 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A、法律法规 B、经济法律法规
C、民事法律法规 D、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10、国家规定的各类经济法主体的义务,对于有关经济法主体来说,都是()履行的。A、可以 B、不必
C、必须 D、由自己决定是否
1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中最大量的是()。A、行为 B、物
C、无形财产 D、智力成果
12、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物是()。A、特定物 B、主物
C、从物 D、限制流通物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B
10、C
11、B
12、A
三、多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1、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包括:()。
A、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B、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C、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D、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E、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根据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我国经济法的构成,对经济法律关系进行基本的分类,其类别有()。
A、经济组织法律关系 B、经济活动法律关系 C、经济监督法律关系 D、经济监督关系 E、市场管理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组织法律关系包括下列()关系。A、合同法律关系 B、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关系
C、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关系 D、经济联合法律关系 E、私营企业法律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活动法律关系包括下列()关系。A、合同法律关系 B、个体经济法律关系 C、经济联合法律关系 D、公司企业法律关系 E、经济竞争法律关系
5、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监督法律关系包括下列()关系。
A、技术监督法律关系 B、质量监督法律关系 C、个体经济法律关系 D、会计监督法律关系 E、审计监督法律关系
6、下列()可以成为中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A、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B、个体工商户 C、企业法人 D、公民 E、个人合伙
7、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A、主体 B、主观方面 C、客体 D、客观方面 E、内容
8、法人应当具备()条件。
A、是企业 B、依法成立 C、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D、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E、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9、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具有的()的资格。A、自己必须为一定行为 B、自己可以为一定行为
C、自己可以不为一定行为 D、自己必须不为一定行为 E、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10、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包括()。
A、经济行为 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C、有形财物 D、无形财富 E、客观事实
1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可以进行()分类。A、动产与不动产 B、种类物和特定物 C、货币和有价证券 D、主物与从物 E、流转物、限制流转物和禁止流转物
1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无形财富包括()。A、专利 B、发现 C、商标 D、专有技术 E、生产经营指标
13、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的自觉意志的联系与否,可以分为()。A、管理 B、事件 C、经营 D、行为 E、协调
14、经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等。
A、市场经营行为 B、经济管理行为 C、经济违法行为 D、经济司法行为 E、经济仲裁行为
15、市场经营行为必须()条件。A、主体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接受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组织、管理 C、意思表示真实 D、接受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E、行为的内容、形式合法
[参考答案]
1、A、B、C、D、E
2、A、B、C、D、E
3、B、C、E
4、A、C、E
5、A、B、D、E
6、A、B、C、D、E
7、A、C、E
8、A、B、C、D、E
9、B、C、E
10、A、C、D
11、A、B、D、E
12、A、C、D
13、B、D
14、A、B、C、D、E
15、A、B、C、D、E
四、判断题 [参考答案]
1、经济法是调整所有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3、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4、经济法律关系的各种主体都可以参加经济法所调整的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5、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6、非企业法人也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7、所有公民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则要视其年龄和智力状况而定。()
8、公民就是自然人,自然人就是公民。()
9、经济权利就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可能性。()
10、经济管理权只能由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所享有。()
11、履行经济义务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1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所针对的社会关系。()
13、作为所有权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只能是特定物,不能是种类物。()
14、合同关系如果以特定物为标的,当特定物灭失时,该合同可以不实际履行。()
15、货币是一种种类物。()
16、管理对象不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7、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8、法律事件就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19、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0、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可以是双方互有权利、义务,也可以是一方只享有权力,另一方只承担义务。()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五、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1、法人
2、经济权利
3、经济义务
4、我国的经济法
5、经济法律关系
6、经济法主体
7、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9、物
10、市场经营行为
11、经济管理行为
12、法律事实
[参考答案]
1、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3、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4、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6、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7、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9、物是指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经济法主体能在事实上和法律上予以控制和支配的物质实体。
10、市场经营行为是指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合法行为。
11、经济管理行为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未设立、变更和终止特定的经济管理关系而实施的职权行为。
12、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六、简答题 [参考答案]
1、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简述经济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4、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条件
5、简述经济权利的概念及其含义
6、简述经济义务的概念及其含义
7、简述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8、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其分类
9、简述经济法的特征
[参考答案]
1、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1)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2)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在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与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之间。(2)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3)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4)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关系的宏观调控过程中。(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对一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3、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经济法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这两大类。(2)不同类别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
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条件是:(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经济权利的含义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在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支配一定的财产或事务,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作为特定的经济义务主体的另一方面,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3)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6、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经济义务的含义是:(1)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仅以法律规定或以经济合同规定的范围为限。(3)经济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应该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如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确履行,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
经济法律客体的种类有:(1)物;(2)货币和有价证券;(3)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4)管理对象;(5)行为。
8、凡是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物,在经济法学中即称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是指客观上发生和存在的、与经济法主体主观意志和自觉行为无关的,但能够引发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2)行为是指由经济法主体在其主观意志支配下自觉实施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
9、经济法的特征是:(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两重身份--在单纯的市场关系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在经济管理关系中,一方主体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承担义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内容 客体
2、企业 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 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 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 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 行为
7、国家
8、监督 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 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 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B
10、C
11、B
12、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B、C、E
4、A、C、E
5、A、B、D、E
6、A、B、C、D、E
7、A、C、E
8、A、B、C、D、E
9、B、C、E
10、A、C、D
11、A、B、D、E
12、A、C、D
13、B、D
14、A、B、C、D、E
15、A、B、C、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名词解释
1、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3、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4、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6、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7、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9、物是指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经济法主体能在事实上和法律上予以控制和支配的物质实体。
10、市场经营行为是指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合法行为。
11、经济管理行为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未设立、变更和终止特定的经济管理关系而实施的职权行为。
12、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六、简答题
1、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1)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2)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在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与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之间。(2)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3)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4)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关系的宏观调控过程中。(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对一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3、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经济法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这两大类。(2)不同类别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
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条件是:(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经济权利的含义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在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支配一定的财产或事务,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作为特定的经济义务主体的另一方面,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3)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6、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经济义务的含义是:(1)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仅以法律规定或以经济合同规定的范围为限。(3)经济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应该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如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确履行,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
经济法律客体的种类有:(1)物;(2)货币和有价证券;(3)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4)管理对象;(5)行为。
8、凡是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物,在经济法学中即称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是指客观上发生和存在的、与经济法主体主观意志和自觉行为无关的,但能够引发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2)行为是指由经济法主体在其主观意志支配下自觉实施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
9、经济法的特征是:(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两重身份--在单纯的市场关系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在经济管理关系中,一方主体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承担义务。
第三篇: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习题答案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支忙结算必须通过(A)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A中国人民银行 B.银监会 C证监会 D.国务院
2.支付结算实行(D)的管理体制。A统一管理 B.分级管理 C.会员制 D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3.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C)负责制定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
A.政策性银行 B.商业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D.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 4.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作为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的是(C)。A证券公司 B.保险公司 C.银行 D个体工商户 5.所谓(D)是指法律规定必须按照一定形式进行的行为。A法律行为 B契约行为 C支付结算 D要式行为 6.(C)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A商业支付 B.商业结算 C支付结算 D交易结算 7.下列不属于支付结算应当坚持的原则是(C)。
A.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B.谁的款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C银行适度垫款 D.银行不垫款
8.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可根据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制定单项支付结算办法,报(A)批准后执行。A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B.国务院 C中国银行总行 D.财政部 9. 票据和结算凭证上记载的(C),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A金额 B.出票或签发日期 C.付款日期 D.收款人名称 10.所谓(B),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改变的行为。A.伪造 B.变造 C仿造 D更改
11.所谓(A),是指无权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人名义签章的行为。A伪造 B变造 C.仿造 D更改
12.单位.个人向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A)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A.中国人民银行 B各商业银行总行 C财政部 D.各政策性银行总行
13.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如果两者不一致,(A)。
A.票据无效 B.以中文大写金额为准 C.以阿拉伯数码为准 D.以中文大写和数码中较小的为准 14.在填写票据出票日期时,“10月30日”的正确写法是(D)。
A.拾月叁拾日 B.零拾月叁拾日 C壹拾月叁拾日 D零壹拾月零叁拾日 1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票据和结算凭证填写要求的是(A)。
A.票据的出票日期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B.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 C.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应填写币种符号 D.将出票日期2月12日写成零贰月壹拾贰日 16.在填写票据时,Y107000. 53应填写为(A)。
A人民币壹拾万柒仟零伍角叁分 B.人民币壹拾万柒仟零伍角叁分整 C人民币壹拾万柒仟伍角叁分整 D人民币拾万柒仟零伍角叁分
17.填写票据金额时,人民币10 088元应写成(B)。A.壹万零拐拾捌元 B人民币壹万零捌拾捌元整 C人民币壹万零零捌拾捌元整 D人民币一万零八拾八元整 18.票据出票的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以受理,但由此造咸损失的,由(B)承担。A银行 B出票人 C.收票人 D.付款人 19.对于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D)。A银行可予受理,但:妇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B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银行自行承担 C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和银行共同承担 D银行不予受理
二、多项选择题
1.(AC)可根据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结合本行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实施办法,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执行。
A政策性银行总行 B政策性银行分行 C商业银行总行 D商业银行分行 2.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可以制定(BC),报总行备案或报总行批准
A.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 B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的实施细则 C.单项支付结算办法 D.各商业银行的具体管理实施办法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ACD)全国的支付结算工作,调解.处理银行之间的支付结算纠纷 A协调 B.具体执行 C.管理 D监督
4.支付结算是(AB)的行为。
A货币给付 B资金清算 C商品采购 D商品销售 5.《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的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有(ABD)。
A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 B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原则 C银行适度垫款原则 D银行不垫款原则 6.为了规范支付结算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支付结算方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包括(ABCD)。A.《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B.《票据管理实施办法》 C《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 D《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7.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的结算方式主要有(ABCD)。A.票据 B银行卡 C.托收承付 D.委托收款
8.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ABCD)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A.城市信用合作社 B.农村信用合作社 C.单位 D.个体工商户 银行和客户办理
9.支付结算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其法律特征是(ABCD)。
A.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 B.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C.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D.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10.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符合支付结算基本要求的有(ABCD)。
A.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和结算凭证 B.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C.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D.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不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11.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银行不得为任何单位或个人(ABC)。A查询账户情况 B.冻结款项 C扣划款项 D开立账户
12.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ABCD)。A要素齐全 B字迹清晰 C数字正确 D不错不漏 13.票据和结算凭证的(ABD)等项目有更改的,该票据和结算凭证无效。A金额 B出票或签发日期 C.付款日期 D.收款人名称
14.银行不予受理的结算凭证有(BD)。
A.金额大写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结算凭证 B.金额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不一致的结算凭证 C.金额大写使用外国文字的结算凭证 D.金额被更改的结算凭证
15.下列各项中,符合《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的有(ABC)
A.用繁体字书写中文大写金额数字 B.中文大写金额数字的“角”之后不写“整”(或“正”)字 C.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应填写人民币符号 D.用阿位伯数字填写票据出票日期 16.《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对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要求包括(BC)A.中文大写金额数字不能用繁体字 B.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
C.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 D.票据的出票日期可以使用小写填写 17.在填写票据时,¥107000.50应填写为(AC).
A.人民币壹拾万柒仟零伍角 B.人民币拾万柒仟零伍角 C.人民币壹拾万柒仟零伍角整 D.人民币拾万柒仟伍角整
18.根据《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时,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AD)填写。
A正楷 B自造简化字 C.草书 D行书 19.票据出票的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AD)。
A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B由此造成损失的,由银行自行承担 C.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和银行共同承担 D银行可予受理
三、判断题
1.中国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2.在办理支付结算过程中,当事人对在银行的存款有自己的支配权。(√)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全国的支付结算工作,调解.处理银行之间的支付结算纠纷。(√)4.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为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5.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即必须按照一定形式进行的行为。(√)6.商业银行总行可根据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结合本行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实施办法,不必报经其他机关批准就可执行其制定的具体管理实施办法(×)7.银行在办理结算时,只负责办理结算当事人之间的款项划拨,不承担垫付任何款项的责任。(√)8.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9.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可以制定单项支付结算办法,报总行备案。(×)10.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银行不得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账户情况。(√)11.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账户内需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
12、单位只能在本地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开立异地基本存款账户。(√)13.所谓变造,是指无权限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人名义签章的行为(×)14.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箅凭证。(√)15.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两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16.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所有记载事项,任何人不得更改。(×)17.票据的变造,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的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变更的行为。(√)18.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必然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19.少数民旗地区和外国驻华使领馆根据实际需要,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金额大写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记载。(√)20.如果票据和结算凭证上阿拉伯数字金额为¥16409. 02,则其中文大写数字金额应写为: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玖元贰分。(×)2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字(√)22.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可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也可留有空白。(×)23.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24.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也应该写“整”(或“正“)字。×
25.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26.票据大写出票日期末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和银行共同序'担。(×)27.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可以预印固定的“仟.佰.抬.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28.票据的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草书填写。(×)29.在填写票据金额时,阿拉伯数字中间连续有3个“0”的,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30.根据规定,银行可以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账户情况,但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款不得停止单位.个人存款的正常支付。(×)31.储蓄账户不具有办理资金收伺结算的功能,其开立和使用应遵守《储蓄管理条例》的规定。(√)32.外币存款账户办理的是外币业务,其开立和使用应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33.存款人必须在财政部门和有关机关指定的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3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所指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含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和外国公民。(√)35.银行应当依法为存款人保密,不得代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冻结.扣划存款人账户内的存款。(×)36.银行得知存款入主体资格终止情况,存款人超过规定期限未主动办理撤销银行结算账户手续的,银行有权停止其银行结算账户的对外支付。(√)37.存款人开立各种存款账户应当实行核准制,经工商.财政.税务机关核准后由银行核发开户登记证。× 38.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存款人到指定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39.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使用该账户办理付款业务。(√)40.单位的存款账户可以代其他单位存入或支取现金.(×)41.所有以自然人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都应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42.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住址以及其他开户资料发生变更时,应于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开户银行并提供有关证明。(√)43.存款人尚未清偿开户银行债务的,不得申请撤销银行账户。(√)4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结算.(×)45.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结算(√)46.未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单位,在验资期满后,应向银行申请撤销注册验资临时存款账户,其账户资金不退还原汇款人账户,(×)47.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办理销户手续(√)48.{符合开立临时存款账户条件的,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并于开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49.符合开立一般存款账户条件的,银行应将存款人的开户申请书等资料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经其核准后办理开户手续。×
50.存款人必须在注册地或住所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51.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名称发生变更,但不改变开户银行及账号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向开户银行提出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申请,并出具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52、存款人发生被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等主体资格终止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向开户银行提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申请。(√)
53、存款人申请撤销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基本存款账户的开户银行应自撤销银行结算账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撤销该基本存款账户的情况说明书面通知该存款人其他银行结算账户的开户银行。(×)
54、基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日常转账结算,但不可以办理现金收付。(×)
55、军队、武警连级(含)以上单位以及分散值勤的支(分)队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应出具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财务部门、武警总队财务部门的开户证明。(×)
56、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时,应出具其主管部门的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和批文。(√)
57、营业执照注册地与经营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可在异地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58、凡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依据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以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59、存款人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纳税人的,在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时,应向银行出具税务部门办法的税务登记证。(√)60、存款人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有数量最多不超过5个。(×)61、一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62、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需要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时,应出具借款合同。(√)63、没有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也可以开立一般存款账户。(×)64、一般存款账户可办理现金缴存和现金支取。(×)65、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储蓄账户。(×)66、对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存款人应当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或者基本存款账户。(×)67、收入汇缴账户除向其基本存款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用账户划缴款项外,只收不付,不得支取现金。(√)68、单位银行卡账户的资金必须由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69、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需要支取现金的,应在开户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批准。(×)70、粮、棉、油收购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基金和党、团、工会经费等专用存款账户可以支取现金。(√)71、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限为2年,存款人在账户的使用中需要延长期限的,可在有效期限内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72、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在验资期间只收不付,且注册验资资金的汇缴人与出资人的名称应一致。(√)73、临时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74、因异地临时从事经营活动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应向银行出具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营业执照副本和临时经营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文。(×)75、自然人可根据需要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不可以在己开立的储蓄账户中选择并向开户银行申请确认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76、银行为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根据需要还可要求申请人出具户口簿、驾驶执照、护照等有效证件。(√)77、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具有活期储蓄功能和普通转账结算功能,此外,通过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还可以使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78、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自然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而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存款账户。(√)79、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应纳税的,税收代扣单位付款时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完税证明。(√)80、储蓄账户可用于办理个人转账收付和现金存取。(×)81、办理异地借款和其他结算可在异地开立一般存款账户。(√)82、存款人因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发生的收入汇缴或业务支出可在异地开立专用存款账户。(√)83、从事异地临时经营活动时可在异地开立临时存款账户。(√)84、自然人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不得在异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85、异地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根据规定的条件跨省(市)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86.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必须是签名加盖章.(×)87.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储蓄账户(×)88.为了方便存款人,一个单位可以开立多个基本存款账户。(×)
第四篇:债权概述习题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甲和乙订立买卖合同,丙担保乙向甲支付价款,甲和乙,乙和丙的关系可判断为: A.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关系 B.种类之债与特定之债的关系 C.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的关系 D.主债与从债的关系
2.张某与王某约定,秋收时,王某卖与张某100吨大米或200吨麦,张某于交货当日付价款,张某与王某之间的关系为:
A.单一之债 B.种类之债 C.选择之债 D.特定之债
3.根据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条件,下列事实中,不构成不当得利之债的事实是: A.甲基于房屋租赁合同1998年应向乙支付租金8,000元,而乙支付了双份租金,实际支付16,000元 B.邮局错将甲的邮包发给乙
C.因风灾甲的300只羊混入乙的羊群中 D.甲因财博输给乙 8万元
4.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民事主体中不能作为保证人的 是:
A.个体工商户 B.个人合伙 C.社会公益团体 D.企业法人
5.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25万元,依照合同甲公司应向乙公司履行交付汽车配件,乙公司收货后应向甲公司支付贷款3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债务,可以适用债的:
A.混同 B.抵消 C.提存 D.免除 6.下列行为属于要约的有:
A.小商贩的叫卖 B.商品宣传 C.招标 D.投标
7.甲向乙去函,称其以单价50元的价格卖给乙女式钱夹100个,乙回复称,若单价45元买100个,则乙的回复是:
A.要约引诱 B.要约 C.承诺 D.新要约 8.下列关于债的担保特征正确的是: A.债的担保具有独立性 B.债的担保具有强制性
C.债的担保具有法定于涉性 D.债的担保是有明确的目的性 9.保证担保的范围是: A.必须是全部债务
B.主体确认无效,保证也随之无效
C.保证范围既不能大于主债务,也不能少于主债务
D.保证范围随主债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10.买卖合同对标的物质量约定不明确的,按国家质量标准履行,没有国家质量标准的,按什么标准履行:
A.企业标准 B.行业标准 C.通常标准 D.再商定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有关连带之债论述正确的有: A.债务主体一方为多数人
B.债务人按照约定份额享有权利
C.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中的任何一人要求履行全部债务
D.债务人中的一人清偿全部债务后,原债即归于消灭
2.债的履行中,如果债的履行地点不明确时,依照法律规定,应分下列不同情况,确定履行地点,即: A.给付货币的,在给付一方所在地履行
B.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C.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 D.其他标的,在接受给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 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汽车买卖合同,合同标的总价款为1200万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为此合同提供担保的金额可以为:
A.220万元 B.2200万元 C.1200万元 D.160万元
4.在主债和从债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从债的效力决定于主债的效力 B.从债随主债的存在而存在 C.从债随主债的终止而终止 D.主债的变更对从债没有影响 5.要约失效的原因有:
A.要约于生效前撤回 B.要约于承诺时撤回 C.要约人死亡 D.要约有效期届满 6.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 A.产生当事人间的民事权利、义务 B.合同转化为法律
C.合同具有法律强制的约束力
D.合同成为处理当事人双方纠纷的依据 7.债的履行原则包括:
A.实际履行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 C.适当履行原则 D.经济合理原则 8.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条件有: A.当事人之间须存在有效合同关系 B.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合同
C.一方当事人确实无力履行合同 D.国家颁布新的法律而使合同无法履行 9.债终止的原因有:
A.履行 B.抵消 C.免除 D.混同 10.保险人的义务主要有:
A.协助防险救灾 B.赔偿
C.给付保险金 D.交付保险金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单一之债是指债权人或债务人一方主体为一人的债。
2.债在要素构成上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一样,都分为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3.第三人不可以成为债的履行主体。
4.合同对履行期限规定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
5.债务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提前履行债务,但迟延履行债务是不允许的。6.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与主债的债务人。
7.国家机关虽不能为保证人,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不得为保证人。8.财产租赁合同期内,出租人将租赁物出卖的,租赁合同另效。9.债的主体变更是指债的内容不变,享有权利的债权主体变更。10.债权转让与债务转移都经债的对方当事人同意后生效。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1.简述债权的概念及其与物权的区别。2.简述要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五、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论述债的保全。
六、案例分析题
明光村村民李某一日去自家承包田内巡看庄稼,发现一头毛驴正在啃食自种的玉米,便挥鞭将其赶走。第二天巡看时,又遇到了同一头毛驴在践踏庄稼,心生诧异。牵毛驴去邻里周围找寻其主人,均称非驴之主人。无奈,李某将毛驴牵回家喂养,同时打听驴的真正主人。七个多月后,外村的村民赵某赶来认找毛驴,经特征描述后,李某得知毛驴确是赵某之物,决定归还。但因七个月间已饲养给毛驴相当草料、食料,故主张赵某支付饲养费用,赵某认为李某系未经自己委托而义务为自己饲养动物,不应要求付费,而欲强行牵驴。为此二人争执不下,诉至法院。
请问,若为本案法官,你该如何处理本案赵李之间的关系?
七、讨论题
债的不履行有哪些形态?
八、思考题
1.债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2.要约和承诺的生效时间如何确定? 3.债的履行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C 5.B 6.D 7.D 8.D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CD 3.ACD 4.ABC 5.ACD 6.ACD 7.ABC 8.ABCD 9.ABCD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债是一种因特定人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而发生的财产性法律关系。债权与物权的主要区别有:
(1)债权是动态财产权;物权是静态财产权。(2)债权为请求权;物权为支配权。(3)债权为相对权;物权为绝对权。
(4)债权的客体是给付;物权的客体是物。
(5)物权取得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债权取得既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也可以依据当事人的约定。
(6)物权具有效力上的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具有优先效力。(7)债权具有期限性;物权具有恒久性。
2.答: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要约之构成,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要约必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 第二,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第三,要约须向相对人为之; 第四,要约的内容须确定; 第五,要约中须含有要约人在得到对要约的承诺时愿受其约 束的意思。
五、论述题
答:债的保全,是指债权人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危害其债权,对债的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所采取的保护债权的一种法律措施。
(一)债权人的代位权
代位权,指当债务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以至于影响其对债务的清偿时,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于第三人之权利的权利。
代位权的发生须具备下列要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务人造成损害。3.须债务人的债务已经到期。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二)撤销权
撤销权,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所为的害及债权的行为,得予撤销的权利。撤销权的成立要件有: 1.须有债务人的行为。
2.债务人的行为须为以财产为标的。3.债务人的行为须害及债权。4.须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有恶意。
六、案件分析题
答:李某有权要求赵某支付管理费用,赵某不应拒绝。
本案李某行为构成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约定的或者法定的义务,为他人利益不致受损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本案中李某行为符合无因管理行为构成要件:首先,李某对饲养毛驴没有法定义务;同时未经别人委托,也无约定义务;其次,李某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因为李某知道毛驴非己所有,喂养中仍不断打听其主人;最后,李某也是为他人即赵某管理事务。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之规定,无因管理人有权要求受 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因此赵某应向李某支付七个月间的饲料支出。
七、讨论题 答:1.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指债务人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
根据履行不能的原因,可以进一步将履行不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
2.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债务而故意不履行。3.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指债务人对于已届履行期的债务,能够履行而未及时履行。4.不适当履行。
不适当履行是指债务人没有完全按照债务的内容所为的给付(履行),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履行。
第五篇:习题1-概述
习题一概述
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组成,微处理器的结构;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微机系统的结构特点。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将运算器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微型计算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的裸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机,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微型计算机又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2
1.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什么功能?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时序和控制部件几部分组成。不同CPU的性能指标一般不相同,但一般CPU应具有下列功能: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可保存少量数据;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可以响应其它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 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累加器是比较特殊的通用寄存器。它在某些指令执行前,它可以保存一源操作数,还在执行后又用来保存运算结果,另外它一般也用来完成输入/输出指令。而通用寄存器则一般只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的结果以及用来保存地址。
1.3 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是一个独特的结构。有了总线结构以后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了各功能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路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展。
1.4 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类?
控制总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其中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和中断响应信号等;还包括其它部件送到CPU的信号,比如,时钟信号、中断请求和准备就绪信号。
1.5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和数据?
从结构上看数据总线是双向的,而地址总线从结构上看却是单向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一般可利用时钟,在总线上采用分时复用技术来区分地址和数据,例如可在总线周期的若干个时钟周期,约定某周期传输地址、在另一周期传输数据。
1.6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8421BCD码:
1049 =0001 0000 01001001
902=100100000010
851.37=1001 01010001.0011 0111
0.6259=0000.0110 00100101 1001
1.7将下列各组数用八位的补码相加:
(+75)+(-6)
[+75]补=0100 1011[-6] 原=1000 0110[-6]补=1111 1010
[+75]补+ [-6] 补=1000 0110+1111 1010=0100 0101=4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