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风活动总结
普法协会采风活动总结
10月31日,前几日的阴霾一扫而光,阳光格外明媚,迎着微风,吼了声“海山,我们来了。”
这是协会第一次的户外活动,协会内部进行了缜密的计划,确保互动尽兴,又安全为主。大一新生来学校也没有多长时间,对学校周边的环境也不是很了解,特别是海山这样的烈士纪念地。下午一点在西校区大门口,花去15分钟的集合时间,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行囊向海山奔去,阳光铺路,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会员基本没有来过海山,对于这里他们是陌生的、对于这些陌生的面孔他们也难免有些害羞,但是我们协会就要在这里让大家彼此熟悉。开始我们就以部门的形式分了组,在草坪上小憩了一会,就开始活动了。节目很老套,歌词接龙,但是在成员的组织下还是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开始大家还是放不开,但是渐渐的,组里的会员相互熟识了,组与组之间也开始有了竞争的味道,会长买了几串糖葫芦做为奖品,这可勾起了女孩子们的胃口,活动一下子有了高潮。
大概过了个把小时,节目也有点淡化了,我们就组织成员起来大家合照,一组组,一个个,再来个大合照。收拾一番,大家就开始和自己刚刚熟识的朋友自由活动了。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农村的寂静,但是却有一种假日的娱乐。公园里很多狗狗,有些调皮的孩子,偷偷上去拍照,在草坪嬉闹。海山很多烈士墓,这些孩子第一次来,难免有些陌生,学长学姐就带他们去看,让他们了解很多。
这次海山活动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是大一新生进入普法协会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大家通过活动,彼此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从而有利于增进大家的感情,为下一个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能使大家为我们普法协会出一份自己的力,使普及法律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难免有些欠缺。总结下来,还是有如下问题,1,联络部通知不是很完善,有几人没有被通知到。2,各部长没有及时召集组员。3,活动时间没有把握好。4,活动内容不够丰富。
总结了缺陷,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觉得以后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上问题,并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对策。1,完善联络部的联络手段,确保每个会员都能收到消息,同时能及时反馈信息。2,对各部门部长能力要及时提高,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3,对于活动时间,在活动之前要进行缜密的安排。4,活动内容尽量要求多而且丰富精彩度需要提高。
普法这个集体在注入新生这股浓浓血液之后,相信今年会有更好的表现。
学生普法协会
2010年11月1日
第二篇:采风活动总结
弘仁光影协会天梯采风活动
为收集摄影材料,提高摄影实践能力,经校领导批准,我弘仁光影协会于10月12日下午在张历康老师的带领下,由社长,理事长,组织委员等社团干部协同组织全体会员上天梯开展本学期的首次秋季采风活动。
秋意阑珊,落花点点,增添了几分姿色;小路依依,清风徐徐,尽显秋日舒爽气息。待纪检委员清点人数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东校门出发,直上天梯。一路的欢声笑语,古青色的阶梯,诙谐的天空,映衬着一体象牙徽雕式校徽的校服,尽显仁中学子的青春与活力。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将摄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起来,取景,对焦,构图。无论是风景照,还是人物照,大家专注的神情,稳重的姿态和那丰富有趣的成果,都足以体现会员们摄影技术的提升。活动结束,大家返回到东校门,清点人数后,进行了短时间的图片分析与心得交流。
本次采风活动不仅收集了更多的摄影资料,更增强了协会成员的凝聚力,提升了实践能力。大家十足的热情,也充分展现了仁中学子高扬的精神风貌。体现出我们光影协会始终本着“弘扬仁义文化,构建艺术仁中”的宗旨,传授摄影专业知识,提高师生们的艺术修养,将摄影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弘仁光影协会
2012-10-13
第三篇:采风活动
摄影协会采风摄影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让心灵回归自然,让数码拍出精彩!
二、活动目的使新学员用实际的摄影操作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培养他们“共处,共进与互助”的为人处世能力。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2011年四月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
四、活动对象
内蒙古大学在校大学生,以摄影协会会员为主。
五、活动内容
1、使摄影协会会员之间相互熟悉,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2、教新会员一些相机的基本知识,让他们懂得怎样才能够照好像。
3、中间会穿插一些互动游戏,让大家在活动中体验乐趣。
4、活动外拍,对外拍作品进行点评。
六、活动安排
1、活动前由会长向内蒙古大学社团联合会申请活动及商谈相关事情(安全问题和如何组织的问题等)。
2、活动前一周以海报的形式通知(新区四张,老区两张),具体由副会长负责。
3、策划书的制定由会长负责
4、活动前三天为报名时间,新老校区各设置两名联系人(一男一女)
5、活动前两天会长到院里办理借相机手续,尽可能的多给会员一些优惠。
6、活动前一天决定见面时间地点
7、进公园后分发物品,对会员进行分组,由大家公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一切事情,以小组为单位行动,教会会员使用相机后方可离开,活动结束后在指定地点集合,集体留影纪念。
9、回学校后对相机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得失,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做好此类活动。
七、资金预算
1、买宣传海报10张:25元
2、胶水三瓶:9元
3、活动买水果:50元
4、买活动奖品:50元
5、理事会成员门票费用等:1006、证书打印(20张):30元
7、制作宣传喷绘一张:85元
共计:349元
其中会员的门票费用 20 元,非会员 25元。
八、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将评出优秀组织者五名,先进个人若干,颁发证书。
内蒙古大学摄影协会
2011年3月
第四篇:采风总结
采风总结: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就结束了短暂的旅途了,在那这十天当中我的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不仅领略到了美丽的风景和自然历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也提高了自身对美的审视,对大自然和工艺品的认知水平,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各色各样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也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会是我获得的一笔财富,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给予我灵感,活跃我的构思。做设计必须要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相结合才能打造出能融入城市中的设计。设计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采风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 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指示的匮乏。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总而言之,此次采风,我不虚此行。学校组织我们去江南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户外采风实习,这次户外采风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各站的采风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沉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也对各种古典建筑设计无比痴醉、沉迷。这次实习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更重要的是这次实习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带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撼。回到学校我一直在整理我的思路,想要把这次采风实习的过程认真的记录下来。
第五篇:采风总结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报 告 书
实习名称: 采风
院 系:
艺术与旅游
专业班级:
141室内设计
学 号:
14061412
4姓 名:
俞泽轩
实习时间: 2016年10月15日——10月20日
实习地点: 南京-无锡-苏州
.2016年 10月 21日
采风总结报告
一个星期的考察采风我们依次去了南京、无锡、苏州重要城市,从中受益颇多,特把收获做出报告,道以感受。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京的高淳老街,高淳老街又称淳溪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是高淳的商业中心,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老街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淳溪老街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宅,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桃檐斗拱,木排门板,镂花窗格,马头火墙,蝴蝶小瓦,典型的江南韵味,又揉进了徽派风格,使这些建筑博大精深、隽永持重。老街的店铺多为三间,纵深数进,两进之间有厢房连接,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这种结构就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房屋都为两层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青砖小瓦马头墙,白色墙壁,黑色屋顶,虽少几分华丽,却陡添了许多典雅与古朴。老街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高超技术。街东紧靠固城湖,临湖眺望:远处的游子山,山势逶迤,莽莽苍苍,近前的固城湖,湖色碧绿,潋潋滟滟。街南傍依官溪河。坐在老街的小巷里,写写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的下一站是无锡,在无锡我们去了三国城水浒城,鼋头渚和拈花湾。进入三国城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楼,这里也是当年剧中诸葛亮智设空城计的拍摄场景。在三国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尊大鼎,鼎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它是用粘土烧制的炊具,用来烧煮食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政权和王位的象征,每个朝代更换之际必铸新鼎,体现繁荣兴旺,国泰民安的意思。在汉鼎左边有着一片跑马场,我们有幸的欣赏了一场三英战吕布。在三国城里看到了桃园、曹营水旱寨、曹操点将台、曹操指挥船、竞技场、水军训练营、吴王宫殿、聚贤堂等地方,在三国城里乘着古战船到太湖上面去游览一番,更真切感受太湖的山、太湖的水、太湖的无限风光。站在古战船上,一碧万顷的太湖尽收眼底,在此便能领略“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意境。
接着,我们去了鼋头渚,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位于无锡,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他们都说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鼋头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巅高阁振翼,孤鹜落霞齐飞。远眺湖光朦胧,鸟屿沉浮;近览山峦迭翠,亭台隐约。月晨日夕,景色幻变,雨雪,情趣迥异。仲春四月,樱妍春桥,天高秋日,兰香小兰亭,各具风采。
吃完晚饭我们来到了拈花湾,拈花湾的夜景真的很美,美的让人忘记的疲倦。拈花湾是一个充满禅意的灵山小镇。在这里,人们不再只是通过古书古人古公案玩味禅文字,品尝禅书画,空谈禅道理,而是身临其境,沁润在禅中,生活在禅中,忘我在禅中,感悟在禅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床一被,一衣一履,一桌一灯,一碗一筷,一杯一盏,乃至一只鸟叫,一片蛙鸣,一抹云彩,一缕薄雾,一点烛光,一丝暗香,一串晨钟,一遍暮鼓,一湾渔火,一舟晚唱,无处不是禅意,也无处不是生活。我们参观了拈花湾的香月花街、拈花湖、拈花塔、禅乐馆、妙音台等地方。在拈花小镇里我体验了祈福送灯仪式和抄写心经。在拈花湾,任何一处喝茶、吃饭、品酒、听琴、闻香、沐浴、观水、经行的地方,都有与之相应的禅艺,载着你的记忆,让你将它们带回红尘。同样,你必须为下一位禅客,留下你的体温、你的馨香、你的身影、你的感觉,你将所有这些无法言喻的禅的体验,寄托给一件精美或者朴拙的禅艺,也许你的下一位禅客能够读懂。
采风的最后一站苏州,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苏州的木渎古镇,天下着雨,但雨水丝毫未能阻挡我们参观古镇的热情。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我们参观了严家花园,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又参观了虹饮山房和古松园等地方。
在苏州的第二天我们又去了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雨依旧在下,但大家的热情不减。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我们主要参观了中部,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最后我们来到了苏州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游览了这么一大圈,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而自己又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去发现去创造世界更多的美。将我们所学的所见的尽可能的运用到建筑中去,融合到设计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