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清徐学习“城中村”考察报告
赴清徐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清徐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理清我县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思路,2006年8月6日,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魏久琳带队,县计划和城建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朝阳镇镇村两级干部组成的考察团一行30人赴清徐进行了为期1天的考察,重点学习考察了清徐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日程安排紧凑有序,考察内容精广相济,在与有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的基础上,实地考察了清徐的水塔集团、和 小区建设,听取了当地负责人的情况介绍,使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引发了深深的思索,获益匪浅,启示良多。看别人,比自己,深感差距大、震动大、压力大。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清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况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郊,总面积609平方公里,人口30万,辖4镇5乡193个行政村,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全境依山面川,汾河纵贯,交通便利。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清洁能源、冶金铸造、新材料、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精细化工、运输商贸为主的经济主框架。食醋、暖气片、出口焦、金属镁四大产业规模为全国之最,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居山西十强县之列。2003年清徐国民生产总值达39.1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3.21亿元,财政收入达3.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8元。同时,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旅游服务业方兴未艾,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清徐县经济迅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城市急速扩张裹挟进来又来不及消化的村庄形成了典型的“城中村”现象。处于清徐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迎宪、春光、南营留、西关四村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
2003年底,新一届清徐县委、县政府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并于去年11月28日召开全县城中村改造工作动员会,正式拉开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清徐县在兼顾经济发展、农民利益、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整体展开、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后,将撤销原迎宪、春光、南营留、西关四村村委会、党支部,组建成立新的居委会和党的组织,社区居委会负责管理居民的日常事务,原村全体在册村民全部转为城镇户口;原村集体资产由新成立的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全体村民既是居民又是股民;原村全体在册村民以股民的方式参与原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
为了体现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的原则,县委、县政府就城中村改造作了以下规定:零费用整体转户,所需费用由县政府承担,转户后符合条件的居民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畴;村改居后,原城中村居民按照新的区域划分,纳入新的社区居委会管理,并参与原村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改造后,原城中村居民将同时拥有农民和市民的双重身份,同时享受城市居民和公司股民的双重利益。
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驻村工作组人员讲大局、讲原则、讲奉献,积极主动投身其中,不厌其烦处理问题,做深入、全面、耐心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有的居民一时不理解,工作人员坚持骂不还口,笑脸相迎,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得到了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得农民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更有利于城市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实现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分离,通过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最终建成组织健全、环境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区居委会。目前,清徐县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这将是一个全赢的结局。
二、几点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短短的1天学习考察中,考察团一行不仅亲眼目睹了清徐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高品位发展、大手笔规划、创特色建设以及重实效管理,而且切身感受到各地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大胆实践的浓厚氛围,可以说,一天的学习考察都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给予考察团深切的感受和丰富的启发。概括起来,启示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县城中村改造工作首先应从解决农民的市民身份转变、实施改造的“阳光”操作,以及全面落实试点村改造扶持的配套政策等方面,真正实现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化目标。
解决农民的市民身份转变
城中村改造首先要解决农民到市民、村委会到居委会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实施土地整理,通过剩余土地和集体财产的整合,达到资金平衡,并建立就业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通过将村集体经济转化成原村民拥有的股份制企业或物业,解决村民转变成市民后的生活出路问题。
改造过程实行“阳光作业”
政府为此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城中村居住地和生产生活留用地将进行总体平衡,通过阳光作业引进投资商、开发商,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划出部分地块给开发商实施商品房开发,从而使城中村得到彻底改造,提升整体城建水平。
三项配套政策促成改造
一是引导农民按规划要求建房。建新村必须建新房,规划部门应引导和管理好农民按规划建房,避免短期内出现二次改造;同时特别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合理规划的拆旧建新。二是实施“五改”及旧房改造翻新,整治村容村貌。“五改”包括:改路、改沟、改水、改厕、改圈。三是重点扶持部分试点村,以点带面。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选出经济基础好、建设条件成熟的试点村,提升其新村规划水平并全方位重点予以扶持;同时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提升全县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水平。
相关链接
城中村的定义:“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城中村”原本是城市边缘的农村,后因城市发展的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而保留下来的农村居民点成为“城中村”。
第二篇:清徐二中考察报告
清徐二中考察报告
2012年4月13日—16日,古交八中 闫四俊
走进二中,一屡浓浓的、别味的育人气息扑面而来,二中校长宋建文先生简短安排后,我们就分头走进教室。短短的半个小时,我随意踏进了3个教室,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上物理、历史和语文课,顺手拍了一些课堂情景,给我印象最深或者说有别于绝大多数学校的地方:
一是教学场景另类,座位不是整齐划一面向黑板,而是桌对桌脸对脸纵向两排,似乎是两组人马在开会,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方便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占了大半截时间,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控制课堂节奏、罗列知识框架、提炼精华要在、点拨学习方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到了实处。有观摩者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成绩能否保证心存疑虑不无道理,我也有意识注意了这方面的考察,发现他们期中历史成绩都在70分以上,这在追求升学率、塑造优等生、差等生只要不影响毕业率的兄弟学校是很难想象的。
三是你可以随便踏入任何一个教室、听任何一节课,你可以定听课时间长短,可以随便走动包括拍照,这在我们讲求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实现吗?但二中的学生老师都适应了这一模式,外界观摩者进出不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四是无论校园,还是教室,抑或办公室,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独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他们在宣传,但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不见校长却知道他们的办学理念。
听完课后,我观摩了他们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程序共五项:出旗—方队出旗;升旗—乐器奏国歌;唱国歌—乐器伴奏学生群体高唱;国旗下讲话—四位女生激情饱满,气势非凡;领导点评—既讲升旗得失,又讲恶劣天气注意事项,还讲一周班级量化考核结果。升旗程序完整,但我有两个问题好奇;
一、升国旗与唱国歌二合一将会怎么样?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而不必挤占第三节课;
二、在那么多外人面前,极个别学生的手与腿仍然不老实,看来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校长的意图能为管理层所接受还需要假以时日。随后,细听校长做报告,宋先生细说当年的艰难、二中人的不服、走出困境的探索以及成功后的喜悦,他们的路子清晰、目标明确,二中人玩的确实大,但玩的又确实的科学。
07年3月31日至4月1日,山西省教育学会在清徐二中召开了教改经验研讨会,就该校的“四环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讨,各市教育局、教育学会负责人、各实验学校校长、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是对清二中课程教学改革的肯定与赞同。是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大背景下,二中人几去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终于结合本校的教改实际,探索总结出一条“四环节”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展示——同学互动反馈——老师点拨评价。教育专家认为:“四环节”教学模式向上反映素质教育理念,向下则体现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教师立足于学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学、乐学,积极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敬佩宋先生的胆识,究其源,他的学生素质太差,班容量太小,他没有后路可退,他对魏书生不陌生,对学生的基础不陌生,为了课改他亲自带课,正是在宋建文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师生付出了艰辛,学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不可想象、不屈不挠之路,走出了一条师生个个发展之路,难道这不就是当今提倡的以人为本吗?难道不是我们企求的和谐氛围吗?学生的特长兴趣得到了张扬,来自于宋先生全新的办学理念,以及誓把学校办好的决心与恒心,他不愿意做管理者,要做就做管理与教学方面的专家。付出总有回报,他们“立足清徐、带动太原、影响山西、跨入全国”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也衷心祝愿二中人一路走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面向清二中,我思绪万千,终于明白了在三晋大地还有另一个办学模式存在,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照搬二中的模式,但完全可以学习二中人的理念与精神,人不能好高鹜远,明白你的职务,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之道,这也就是当今所讲的科学发展观。做一件事情并不难,但难的是做好一件事情,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的魂与体相符,我想我们就能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能办出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三篇:赴清徐二中参观学习体会
赴清徐二中参观学习体会
孝义市中阳楼初中宋娟萍
2011年3月14日清晨雨雪交加,我校全体教师驱车前往清徐二中参观学习,从早到晚一天的行程尽管短暂,但清徐二中影像却牢牢铭刻心中。
该校是近年来教改成功的的一所名校,蜚声省内外,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清徐二中我们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到各班推门听课,活跃的课堂让我们都感到心情振奋,引起很多思考:一是学生座位面对列坐,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二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控制课堂节奏、罗列知识框架、提炼精华要点、点拨学习方法,真正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到了实处;三是我们可以随便踏入任何一个教室观课,无论时间长短,各班学生的注意力并未因外界观摩者的进进出出而有丝毫分散。
在清徐二中我们看到育人的氛围四处洋溢。无论在办公室,教室,还是楼道,校园,都可以看出他们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和办学理念以及“爱、善、智、诺、行”的浓郁校风。学校里爱心、善行、诚信、践诺、责任、智慧、学习方法等教育版面随处可见,潜移默化,环境育人,可谓“润物细无声”。
在清徐二中我们看到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异彩纷呈。这里的学生个性张扬,发言大胆,声音响亮,读书细致认真。教室布置各有特色,展示了各种风格的班风班貌,更让人感慨的是学生的多才多艺。这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培养能力是分不开的。
在清徐二中我们感受到,她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行“目标引路,自主学习;目标深化,交流探讨;目标展示,反馈评价;目标达成,拓展提升”的四环节活动教学模式,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学生特点。把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自我管理,激发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竞争进取意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该校教学质量在太原市长盛不衰的根本因素。
我校作为一所乡镇初中,在现有生源薄弱的状况下,如何创设善教乐学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因而在课堂教学的改革方面,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借学习清徐二中的机会,扬长避短,从校情和学情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学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模式和方案,成为下一步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们坚信只要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工作思路,群策群力,一定会让我校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赴区学习考察报告
以先进为鉴求奋进之策
——赴崇川、钟楼、武进三区学习考察报告
12月2日至3日,xx区党政代表团赴南通崇川、常州钟楼和武进三个区进行学习考察,以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镇江时的讲话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推动全区奋力实现“双超半”,为冲刺“百亿”勇立新功。考察团一行参观了麦德隆超市、易初莲花等大型市场,富士通微电子、莫本通讯、新科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南亚塑胶、常松讯汇、裕兴树脂等工业企业,也领略了常州大学城、武进市民广场等人文风采。崇川等地发展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亮点之多、面貌之新,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一是大解放意识强。这几个地方发展速度之所以快,关键在于思想解放迈出的步伐大。南通和常州两市在税收地方留成、拆迁安置政策、标准厂房建设规费等方面,都为区级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级政府在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中,并不按部就班、死搬教条,而是创新思维进行巧干,充分做好应做的一切手续,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各项工作,赢得了市里部门的充分支持。
二是大项目支撑强。这些区域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武进区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有10个席位。崇川区不搞星罗棋布,只求顶天立地,超亿元企业有15家,在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以台资为主体,以塑胶、电子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去年骨干企业拉动工业增幅16个百分点。
三是大开发势头猛。考察团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开发氛围。武进津通国际工业园占地近150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一期就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租出80%。钟楼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开发区,2003年1月27日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企业74家,仅去年就实现业务总收入65.7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钟楼区在去年大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仍然克服万难全力推进拆迁,全年共拆迁10余万平方米,累计拆迁100万多平方米,使得园区建设和项目落户能够快速推进。
四是大市场结构优。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钟楼区的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主城区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业投入以百亿计,市场建成后市场成交额将达到300-500亿元。崇川区和钟楼区在三产发展上突出错位竞争,既有旗舰型的集购物、餐饮、休闲、商贸、办公于一体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也有嘉业国际广场、中油国际大酒店等现代化商务办公楼;同时在地域上避免集中,形成错落有致的发展格局。武进区着力发展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在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同时,起到了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五是大人文氛围浓。在感受经济发展扑面热潮的同时,我们也体味到人文关怀的清新气息。钟楼区安置拆迁居民秉承“三优”(群众利益优先、事情处理优待、生活环境优化)的理念,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们都非常注重城市环境、人文景观的建设,武进区斥资兴建900亩的森林公园,武进市民广场、常州大学城的建设折射着现代文明的光芒。武进区还大力开发文化资源,将春秋淹城打造成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圣地,在商业文化价值的叠加中获取双赢。
xx和崇川等区同处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近,大环境相似,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瓶颈也是同质的,他们的快速发展为我区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振奋精神是灵魂。同这些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理念并不落后,发展思路也是不谋而合,但发展的成效为什么不能一致,值得我们深思。在同样的困难面前,他们以生动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2、高点规划是基础。这些地区的飞速发展,还由于他们有超前的规划和高远的定位。武进已经描绘出全区发展的总体蓝图,为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钟楼开发区瞄准“高效园区、绿色园区、精品园区”目标,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仪器”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坚持规划先行,才能为今后抬升发展的起点,奠定腾飞的基石。
3、园区突破是核心。三区的发展实践证明,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工业经济腾飞最重要的载体。钟楼开发区规划面积11.65平方公里,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利用外资占到全区总量的85%。武进高新区去年培植产值超2000万元以上企业7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6家,工业销售达148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7,成为武进经济最大的增长极。
4、规模培植是关键。三区在宏观环境趋紧、市场要素波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项目在支撑,而且
第五篇: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最近,随第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2000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
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
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其次,通过认真学习《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苏州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实地参观昆山开发区、外资 企业,感觉苏州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很受启示。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新亮点。苏州人认为,招商引资的差距是观念上的差距。“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苏州昆山人“不比骄车比卡车,不比住房比厂房”。在昆山人心中: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坏影响的人是罪人,能吸引投资的人是恩人,前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
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亮点。昆山市政府亲商理念: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好;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好;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好;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好。“不靠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起疑心,不靠熟人、朋友让投资者烦心”。昆山市认为,招 商引资不等于拚命喝酒,政府管理要外松内紧,关键是管好自己人。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新亮点。苏州市认为:招商引资是智商运动,关键在干部。“不怕干部干错事,就怕干部不干事”。市政府出钱给干部上政治课、法律课、补理财课等。培养“三三制”干部:三分之一到国外去招商引资;三分之一到国内各地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留在当地招商引资。要求干部做到五懂:懂政 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要求干部三会:会开车、会使用电脑、会门外语。
四是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新亮点。苏州市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全市着力营造了四种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二是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三是服务环境,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四是人文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五是招商引资定位上的新亮点。苏州人体会,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与本地的特色和优势联系在一起。一要突出重点。抓小引大,大小并举,内外并举。二要培育一批专业载体。大到建设开发区,小到一朵花、一座山都可能产生好的效应。三要抓住一个 招商主体。可以是社团,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个人。
苏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认人深受启发。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谋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经济
的大发展。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树立创新求发展意识,要组建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鼓励走出去招商,营造一种全员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启示之二:必须在优化环境、转变作风上出实招。环境是形象,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因此,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启示之三:必须在招商方式、项目引进上想点子。一是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招商人员懂经济、懂政治、有文化,而且还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修养。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招商人员举足轻重,其素质和能力极为关键。只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才能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拓展招商渠道。要通过各种展会、同乡会、联谊会、行业协会以及咨询公司,了解投资者及其企业投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网来推介本地优势和招商项目,提高知晓力和吸引力;要通过已到本地投资的企业来联系了解相关投资者。二是要掌握招商方法。要采取感情式招商、“政策式”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人文招商以及把外商请进来实行公开招商、派小分队走出去实行流动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启示之四:必须在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位上寻突破。实践证明,一个脏、乱、差、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无法吸引投资者、创篇二:2016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2016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