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海尔钻石模型
【摘要 】 本文首先介绍波特“钻石模型 ”的原理 ,说明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要素。继而通过海尔在国际战略中采取的“人才是第一品牌 ”、“本土化 ”战略、产业集群效应、“三融一创 ”等战略思想 ,从而解释了海尔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为什么具有长久竞争力。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是“钻石模型 ”在国际竞争中的成功运用。
【关键词 】 钻石模型 国际战略 人才第一 本土化 产业集群三融一创
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 ,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随着 2001年中国加入 WTO,海尔集团在这个关键时期将眼光放长远 ,不仅着眼于国内市场 ,更注重国外市场的开拓 ,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海尔集团在全球 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 ,全球员工总数超过 5万人;海外现有 2个工业园 ,海外工厂 13个 ,营销点 38000多个 ,国内外服务网点近12000个 ,海尔产品打入欧洲 15家大连锁店中的 12家、美国 10大连锁店中的 8家。其中海尔小型冰箱和酒柜已分别占美国市场 50%和 60%的份额。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 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 1180亿元。海尔是如何在海外形成这一强势的竞争力 ? 其理论依据又是什么 ? 下面就是通过对波特著名的“钻石模型 ”来解释海尔国际化战略的竞争优势。波特“钻石模型 ”的基本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提出竞争三部曲理论 ,并对国家竞争力这一主题构建了“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 ”是分析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宏观分析工具。该模型是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 ”的基本要素。
“钻石模型 ”如下图所示: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企业战
略 ,结构和竞争状 ←→相关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 ←→要素条件;要
素条件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状;需求条件 ←→相关供应商和
支持性产业。
生产要素: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在现代社会 ,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而高级生产要素则发挥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需求条件:在钻石模型中 ,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相关支持性产业:波特认为 ,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 ,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 ,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企业战略和结构: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 ,往往同国家环境 ,同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 ,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 ,融入当地社会 ,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运用“钻石模型 ”解释海尔海外成功战略
2.1 “人才第一 ”作为海尔人才管理的基本理念
在生产要素中高级生产要素起决定性作用 ,人本资源已经上升为企业资源的主导地位。在高级人才吸收及培养方面 ,海尔实施“人才是第一产品 ”战略 ,大量吸收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加入企业 ,使海尔高新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建立海尔大学 ,培训大量国外海尔科技与经营人才。人才是企业经营的“第一产品 ”,把人才和知识放到企业的核心位置 ,是海尔企业成功的经验。在科研水平方面 ,海尔具有国际化的科技开发水平。不仅拥有自己的中央研究院 ,而且与美国、日本、德国、瑞典和荷兰等国的国际大公司在多项高技术领域建立了多个技术联盟 ,使海尔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方面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保持同步。截止到2007年 ,海尔累计申请专利 7883项;仅 2007年 ,海尔申请专利 875项 ,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 2项发明专利。
2.2 海尔实施“本土化 ”战略满足海外当地市场需求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 ”中需求条件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包括
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以及预期需求。海尔正是很好地学习了该理论的精华 ,并变通的为其在海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提出“本土化 ”战略 ,开辟当地的市场需求 ,使其产品在国外形成当地的品牌 ,而并非是来自中国的产品。将开始提出的“海尔的国际化 ”现在称为“国际化的海尔 ”。这样 ,国外市场的需求此时则相对转变成!国内!市场需求。海尔在美国已经形成三位一体生产销售模式:营销中心设在纽约 ,设计中心设在洛杉机 ,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来纳州。按照美国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不惜聘请美国专家在洛杉矶设计中心设计美国人喜爱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要求技术标准符合美国规定 ,也符合美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如海尔冰箱已进入美国 1200多家商店。然后通过纽约直接向全美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进行铺垫和控制 ,南卡罗来州就随时制造出来并及时运到全美各地 ,这种做法使海尔变成了一个美国本土化的海尔。海尔不仅是中国的海尔 ,也成为美国的海尔 ,在其他地区海尔也采取同样的做法。
2.3 海尔“产业集群 ”战略思想
一个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实际上是该企业最重要的供应商和客户。如果一个下游产业具有全球竞争力 ,则他通常对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要求特别苛刻。上游企业在努力满足下游这些客户需求的同时 ,也创造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同样 ,对下游企业而言 ,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上游产业能够为本企业提供先进的相关技术 ,高质量的原材料等 ,也成为下游产业加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 ,“集群效应 ”类似于产业链 ,他们紧密相关 ,环环相扣只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只有形成“集群效应 ”才能使企业拥有更长更强势的竞争力。
2.3.1 企业的上游是原材料供应方
海尔提出分供方必须具备可以参与其前端设计的能力。企业和上游的关系不只停留在我买你的部件 ,更是买他的设计。部件物美价廉的同时 ,还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
2.3.2 企业的下游是客户
海尔的客户是沃尔玛及大的连锁超市。海尔与客户的关系不仅是卖给他们产品 ,而是买个他们一个解决方案。即:根据每个大连锁超市的目标客户群的不同来设计产品 ,以便更快更好的卖出去。
2.4 “三融一创 ”是海尔的最终目标
波特指出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 ,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 ,融入当地社会 ,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
海尔的“三融一创 ”是指在当地融资 ,当地融智和当地融文化当地融资和当地融智如上所述 ,分别利用了海外的资金 ,聘用当地的技术设计销售管理人员。当地融文化是指 ,企业文化不应与当地文化相悖 ,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不管那个国家的人都能接受。海尔在美国设立工厂时 ,一开始把在中国工厂的办法拿过去。管理方法是挂起三张表情各异的脸 ,干得好的为笑脸 ,干的一般是不哭也不笑 ,干得不好则是哭脸。这种方法在中国或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美国人并不能接受这样 ,笑脸可以 ,但哭脸不行 ,这让他们觉得这样可能侵犯人权。海尔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用两种玩具替代 ,一个是大熊 ,一个是猪。谁干得好就放一个熊 ,干得不好的就放个小猪。通过这样例子说明尊重当地文化 ,融入当地文化可以更好的现实“本土化 ”战略 ,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
在海尔的组织结构中 ,企业改变了以前的上下级关系 ,将原来的金字塔式纵向信息流动机构变成横向信息流动。将职能关系变成了用户关系 ,服务关系。著名的 OEC管理法 ,即全方位优化管理法要求每天对每人每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每天的工作要当天完成 ,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SBU是海尔最重要的市场链管理法 ,即战略-事业-单位 ,是指不仅每个事业部且每个人都是一个单位 ,将集团总的战略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 ,而每一个员工的战略创新又会保证集团大战略的实现。正是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使海尔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稳步前进。
论文出处(作者):陈安民
第二篇: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简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关于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根据推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这类产业对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仅仅依赖初级生产要素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
国内需求市场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户的本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能满足最难缠的顾客,其它的客户要求就不在话下。如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许多欧洲公司的汽车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国人大大咧咧的消费作风惯坏了汽车工业,致使美国汽车工业在石油危机的打击面前久久缓不过神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优势,因为先进的产品需要前卫的需求来支持。德国高速公路没有限速,当地汽车工业就非常卖力地满足驾驶人对高速的狂热追求,而超过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时速在其他国家毫无实际意义。有时国家政策会影响预期性需求,如汽车的环保和安全法规、节能法规、税费政策等。
相关和支持产业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以德国印刷机行业为例,德国印刷机雄霸全球,离不开德国造纸业、油墨业、制版业、机械制造业的强势。美国、德国、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也离不开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行业的支持。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集中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某一产业的政策,孤军深入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其他行业,钟爱的产业也无法一枝独秀。
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产业不在国际上竞争,但只要上游供应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仍然是正面的。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波特认为,这一点与许多传统的观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认为,国内竞争太激烈,资源会过度消耗,妨碍规模经济的建立;最佳的国内市场状态是有两到三家企业独大,用规模经济和外商抗衡,并促进内部运作的效率化;还有的观念认为,国际型产业并不需要国内市场的对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十个国家中,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产业必然先经过国内市场的搏斗,迫使其进行改进和创新,海外市场则是竞争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放眼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级明星企业”通常并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机会
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波特指出,对企业发展而言,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会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
政府
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企业上。即使拥有最优秀的公务员,也无从决定应该发展哪项产业,以及如何达到最适当的竞争优势。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
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政府可以创造新的机会和压力,政府直接投入的应该是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从政府对四大要素的影响看,政府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政府采购,但是政府采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扮演挑剔型的顾客(在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就是从政府采购开始的);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在形成产业集群方面,政府并不能无中生有,但是可以强化它。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波特认为,保护会延缓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使企业停留在缺乏竞争的状态。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1]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地区第一,超过了太仓、宜兴等苏南老牌吸引外资强市。
(2)基础设施。为打造一流市场,海门市大力实施叠石桥家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该市先后投人近亿元对市场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扩建停车场4000多平方米,不断优化市场配套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基本形成;金融服务、产品研发、机械维修、纺配纺机贸易、彩印包装、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商贸流通等各类配套服务业较为完善。大市场需要大物流。该市投资2亿元建起占地面积200亩的物流园区,有53条营运线路,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并经附近的机场、港口码头可远运至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该物流中心货物运输量超200万件,总价值70亿元,同时实现出口供货额巧亿元。已搭建成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信息中心,将人员、商品、资金等信息交流畅通到每一个细节,随时可以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每间商铺均有闭路电视、宽带和电话等,代表了未来市场发展的最新理念。
2.需求状况。市场内为适应不同需要的消费者,绣品产品高、中、低档应有尽有,交易方式灵活,现金现货、订单皆可。精品城内,内地著名品牌云集,有“心愿”、“天发”、“银炯”、“凯帝”、“美罗”、“迪尼诗”、“巨丰”、“凯盛”等20多个内地著名品牌。该市场已在内地200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站,每年至少有300多万条床罩、900多万条被套畅销内地各大、中城市;同时,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智利、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市场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镇上有三百多人走出国门,注册和创办了二百多家境外公司和企业。现在绣品城日人流量已达到三万人次,全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绣品专业市场。一直稳坐全国绣品专业市场“老大”。
3.相关、支持性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叠石桥家纺业进人了鼎盛发展时期。目前,叠石桥已成为全国家纺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场所和物流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规模化。仅叠石桥所在的三星镇就有家纺工业企业150家,个体加工户307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亿元企业3家,加上周围的乡镇家纺工业企业,总量超千家。分工社会化。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已形成专业分工,即使生产加工,一户也只做其中一道工序。设备智能化。枕套、床罩等家纺产品起初靠手绣,后来在缝纫机上绣。90年代起普遍用电动绣花机绣。目前已向电脑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叠石桥家纺产业已拥有电脑绣花机8000多台、电脑多针绮缝机3000多台、工业缝纫机25000多台、喷胶棉生产线35条、其他相关设备2800多台,设备总价值20多亿元。产品系列化。起初,叠石桥的家纺业主要生产枕套和电视机套等家用电器套。后来又开发了床罩、窗帘、云丝被、沙发座垫、靠背等。现在其家纺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有200多个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海门家纺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商机不断扩大,家纺产业链也不断拉长,形成了一个以家纺主导产业为中心,集纺织、研发、加工、机械、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有特色的产业链。如今,小到一根针、一束线,大到几十万的家纺生产机械,叠石桥都有专门的生产厂家。家纺生产需求量最大的是布料及填充物,由此,天龙印染、金雪化工等企业应运而生。
4.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竟争。海门市不断推进家纺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从传统的缝纫机到今天高速绮绣一体机、智能化电脑绣花机、电脑多针绪缝机等现代化设备普及。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海门还大力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商标200多件,60家企业通过了1以刃000质量体系认证和15014000环境体系认证,获各类商标名牌产品巧个。此外,海门家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鳄鱼”、“金利来”、“老爷车”、“华伦天奴”、“红豆”、“恒源祥”、“波司登”等国内外驰名品牌加盟。激烈的产业竞争,促使海门家纺产品始终保持着与国际同步的设计品味。现在,海门每天都有100种新品完成设计,1000多个家纺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已有200多个产品获国家专利。目前,市场绣品也由家庭生产的“无牌式”绣品逐步发展成有60多种品牌的系列产品。然而,绝大部分产品仍默默无闻。但是叠石桥绣品城经济增长点,还是要靠品牌带动的销售量来实现,以将原来隐蔽在叠石城绣品城内的那种分散的无形资产“有形化”,让它与现有的显性销售网络相结合,形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最佳组合,最终形成“ 叠石桥”品牌,向品牌要效益。
5.机会。机会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的发展进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竞争优势无效,而落后国家的企业如果能顺应局势变化,利用新机会获得新一轮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加人W联),海门家纺产业的前景更加广阔,同时跨人全球市场,如何把握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6.政府角色。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它不能靠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形成,但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产业集群加以正确引导。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叠石桥绣品城每间面积一米二的摊位,一年租金为4000元人民币,精品房一间(面积20至30平方米),一年租金为20万元人民币。当地对于海内外客户前往投资、经营无不欢迎,经营户可获所得税第一年免征、第二年减征;工商管理费第一年免交、第二年减半;房租半年免收以及无偿为经营户在市场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幕上进行广告宣传等优惠政策。此外,对海外投资者,实际投资额满一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四百平方米土地用于别墅建设;实际投资额满二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别墅一套;实际投资额满三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叠石桥中心地带营业用房一间;实际投资额满四百万美元的企业,优先安排一块商业用地供投资者开发。
7.产业规划。三星镇党委和镇政府依托“绣品城”不断开拓进取,终于走出了一条集体工业和家庭工业“一业两化,比翼齐飞”的新路子。近年来,海门叠石桥绣品城在三星镇党委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带动战略,按照“城”(绣品城)、“街”(农民街)、“区”(工贸区)、“带”(绣品经济带)为一体的总体规划,努力工作,以形成绣品城、商贸城、托运城三城鼎立,互为依托的大市场格局。投资900多万元,建造了6080平方米的绣品城、精品楼、名品广场;投资1050万元,建造了占地17亩的托运城,下设26个托运站,能快捷地把三星绣品托运到全国各大中城市。
三、美好前景
随着中国家纺产品与W丁工)成员自由贸易的发展,叠石桥家纺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预计将在2010年前把叠石桥建设成为中国家纺产业的研究发展中心。数量实现大规模扩张。计划到2010年,叠石桥市场交易量达到500亿元,叠石桥区域交易量达到800亿元,家纺生产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50万人,国际贸易额达200亿元,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比翼齐飞的格局。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2010年,叠石桥家纺业要形成全国驰名商标3一5个,全国名品8一10个,创造出国际品牌。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一3家。配套实现全方位完善。外部条件日渐成熟。宁启高速通车、苏通大桥建成,沪崇苏通道、崇海大桥和沪通铁路以及宁启高速叠石桥互通陆续开工建设,叠石桥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更加便捷。内部环境也更加优越,建设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三期工程和家纺国际物流中心,使叠石桥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好、服务质量最优的家纺产品集散地。
参考文献
↑ 张剑, 阎岩.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师.2007,(11)..
第三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1]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地区第一,超过了太仓、宜兴等苏南老牌吸引外资强市。
(2)基础设施。为打造一流市场,海门市大力实施叠石桥家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该市先后投人近亿元对市场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扩建停车场4000多平方米,不断优化市场配套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基本形成;金融服务、产品研发、机械维修、纺配纺机贸易、彩印包装、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商贸流通等各类配套服务业较为完善。大市场需要大物流。该市投资2亿元建起占地面积200亩的物流园区,有53条营运线路,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并经附近的机场、港口码头可远运至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该物流中心货物运输量超200万件,总价值70亿元,同时实现出口供货额巧亿元。已搭建成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信息中心,将人员、商品、资金等信息交流畅通到每一个细节,随时可以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每间商铺均有闭路电视、宽带和电话等,代表了未来市场发展的最新理念。
2.需求状况。市场内为适应不同需要的消费者,绣品产品高、中、低档应有尽有,交易方式灵活,现金现货、订单皆可。精品城内,内地著名品牌云集,有“心愿”、“天发”、“银炯”、“凯帝”、“美罗”、“迪尼诗”、“巨丰”、“凯盛”等20多个内地著名品牌。该市场已在内地200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站,每年至少有300多万条床罩、900多万条被套畅销内地各大、中城市;同时,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智利、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市场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镇上有三百多人走出国门,注册和创办了二百多家境外公司和企业。现在绣品城日人流量已达到三万人次,全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绣品专业市场。一直稳坐全国绣品专业市场“老大”。
3.相关、支持性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叠石桥家纺业进人了鼎盛发展时期。目前,叠石桥已成为全国家纺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场所和物流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规模化。仅叠石桥所在的三星镇就有家纺工业企业150家,个体加工户307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亿元企业3家,加上周围的乡镇家纺工业企业,总量超千家。分工社会化。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已形成专业分工,即使生产加工,一户也只做其中一道工序。设备智能化。枕套、床罩等家纺产品起初靠手绣,后来在缝纫机上绣。90年代起普遍用电动绣花机绣。目前已向电脑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叠石桥家纺产业已拥有电脑绣花机8000多台、电脑多针绮缝机3000多台、工业缝纫机25000多台、喷胶棉生产线35条、其他相关设备2800多台,设备总价值20多亿元。产品系列化。起初,叠石桥的家纺业主要生产枕套和电视机套等家用电器套。后来又开发了床罩、窗帘、云丝被、沙发座垫、靠背等。现在其家纺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有200多个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海门家纺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商机不断扩大,家纺产业链也不断拉长,形成了一个以家纺主导产业为中心,集纺织、研发、加工、机械、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有特色的产业链。如今,小到一根针、一束线,大到几十万的家纺生产机械,叠石桥都有专门的生产厂家。家纺生产需求量最大的是布料及填充物,由此,天龙印染、金雪化工等企业应运而生。
4.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竟争。海门市不断推进家纺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从传统的缝纫机到今天高速绮绣一体机、智能化电脑绣花机、电脑多针绪缝机等现代化设备普及。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海门还大力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商标200多件,60家企业通过了1以刃000质量体系认证和15014000环境体系认证,获各类商标名牌产品巧个。此外,海门家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鳄鱼”、“金利来”、“老爷车”、“华伦天奴”、“红豆”、“恒源祥”、“波司登”等国内外驰名品牌加盟。激烈的产业竞争,促使海门家纺产品始终保持着与国际同步的设计品味。现在,海门每天都有100种新品完成设计,1000多个家纺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已有200多个产品获国家专利。目前,市场绣品也由家庭生产的“无牌式”绣品逐步发展成有60多种品牌的系列产品。然而,绝大部分产品仍默默无闻。但是叠石桥绣品城经济增长点,还是要靠品牌带动的销售量来实现,以将原来隐蔽在叠石城绣品城内的那种分散的无形资产“有形化”,让它与现有的显性销售网络相结合,形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最佳组合,最终形成“ 叠石桥”品牌,向品牌要效益。
5.机会。机会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的发展进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竞争优势无效,而落后国家的企业如果能顺应局势变化,利用新机会获得新一轮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加人W联),海门家纺产业的前景更加广阔,同时跨人全球市场,如何把握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6.政府角色。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它不能靠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形成,但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产业集群加以正确引导。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叠石桥绣品城每间面积一米二的摊位,一年租金为4000元人民币,精品房一间(面积20至30平方米),一年租金为20万元人民币。当地对于海内外客户前往投资、经营无不欢迎,经营户可获所得税第一年免征、第二年减征;工商管理费第一年免交、第二年减半;房租半年免收以及无偿为经营户在市场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幕上进行广告宣传等优惠政策。此外,对海外投资者,实际投资额满一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四百平方米土地用于别墅建设;实际投资额满二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别墅一套;实际投资额满三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叠石桥中心地带营业用房一间;实际投资额满四百万美元的企业,优先安排一块商业用地供投资者开发。
7.产业规划。三星镇党委和镇政府依托“绣品城”不断开拓进取,终于走出了一条集体工业和家庭工业“一业两化,比翼齐飞”的新路子。近年来,海门叠石桥绣品城在三星镇党委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带动战略,按照“城”(绣品城)、“街”(农民街)、“区”(工贸区)、“带”(绣品经济带)为一体的总体规划,努力工作,以形成绣品城、商贸城、托运城三城鼎立,互为依托的大市场格局。投资900多万元,建造了6080平方米的绣品城、精品楼、名品广场;投资1050万元,建造了占地17亩的托运城,下设26个托运站,能快捷地把三星绣品托运到全国各大中城市。
三、美好前景
随着中国家纺产品与W丁工)成员自由贸易的发展,叠石桥家纺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预计将在2010年前把叠石桥建设成为中国家纺产业的研究发展中心。数量实现大规模扩张。计划到2010年,叠石桥市场交易量达到500亿元,叠石桥区域交易量达到800亿元,家纺生产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50万人,国际贸易额达200亿元,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比翼齐飞的格局。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2010年,叠石桥家纺业要形成全国驰名商标3一5个,全国名品8一10个,创造出国际品牌。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一3家。配套实现全方位完善。外部条件日渐成熟。宁启高速通车、苏通大桥建成,沪崇苏通道、崇海大桥和沪通铁路以及宁启高速叠石桥互通陆续开工建设,叠石桥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更加便捷。内部环境也更加优越,建设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三期工程和家纺国际物流中心,使叠石桥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好、服务质量最优的家纺产品集散地。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海尔集团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管理学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竞争将空间激烈。为了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为其提出在竞争环境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进行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一.PEST模型
.所谓“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在国内,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2.经济环境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
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3.社会环境
海尔集团,公司创立于1984年,1994年成立了美国分部。公司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也是道•琼斯中国88指数之一。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青岛的白色家用电器制造商,是全球第三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和上市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18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4.技术环境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
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海尔集团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在的海尔集团既要加强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产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二.五力模型
海尔集团的波特五力分析由5个因素构成,即新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五个因素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在行业中获得利润的能力。
1.新进入者威胁JIADIANHANGYE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细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尽管进入门槛低,资金和技术限制使得许多新进入者难以进一步发展。虽然中国家电行业十几年高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虽然会对海尔的细分市场产生影响,但总体上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
继成功挤占中国饮料、化妆品市场后,尝到甜头的外国跨国公司又盯住了我国的家电工业,随着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的同时,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一个个在被蚕食着。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新进入的外国公司将对海尔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产生影响
2.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从品牌的搜索重合度看,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有4.75%的海尔网民搜索过美的。近年来美的多元化战略的“威力”开始显现,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绩,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
此外,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海尔与格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空调领域,海尔与三星的竞争主要是在电视机、冰箱领域。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家电企业普遍掀起了产业升级的风潮。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及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等原因,势必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风险,加剧行业竞争。
3.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和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分)》。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趋势。
未来家电产品装饰化方向发展:一是具备装饰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并不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二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并不因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三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收益大于同类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档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因此,海尔应当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替代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4.购买者的侃价能力
下列趋势要归因于激烈的竞争、滞销和随之而来的较高存货水平(1)为吸引客户,各家电企业竞相降价并给予折扣。
(2)客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对守家、担保及其它服务项目进行讨价还价。
(3)企业管理者逐渐采用服务等级来衡量销售绩效,这些等级常常用来决定经销授权的机会、获得广告资金和其他经济优惠的标准
5.供应商的侃价能力
家电生产的供应商可能会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来对行业内的竞争企业显示自己的力量。如果生产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结构消化增长的成本,采购总成本影响到价值链。它的利润就会由于供应商的行为而降低。
下图为家电行业价值链
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服务→客户
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该行业集中程度较高,家电产品的销售被国美,苏宁等少数供应商垄断,因此,中国家电业供应商侃价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三.SWOT模型
SWOT分析是广告策划中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则,它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首写字母。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
1.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
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
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2.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可能就算是知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处争第一!
3.机会: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
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而是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做到前端设计,后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还而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创世界名牌。
4.威胁: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总结: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防微杜渐。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第五篇:钻石教案
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是写给咱们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我们不光要了解它的大概内容,还要能有滋有味地朗读。可爱的孩子们,在朗读童话的时候该怎样有滋有味儿地读呢? 读出故事味就不能用一般的读书方法来读,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讲故事一样把内容读出来,那样就不会是“念书”了,而是带着情感在讲这个故事的内容。读出文中情,就是要把一些关键词咬准。特别是要把表示故事情节发展的字音突出出来。你看:“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这里的“竟”表示情节的突变,就要读出一种感到意外的味道来。“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要读出水罐变化的迅速和水罐变化的神奇。
下面请大家重点体会五次变化的二三自然段,还是各自自由地朗读体会。待会儿咱们选几个同学来读。好,开始读,开始像讲故事一样地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童话故事,感受童话的魅力。其他同学呢,就让我们沉浸于这个美好的故事中,用心体会。
1、(师评价:读得真好。读出了故事味,读出文中情。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多么深刻的体会呀!那我们带着体会,像他一样,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读,抽生评价,好在哪里?(读得好,你评得也好)相机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不好,有什么建议。请你读。(真好)读出了故事情节的变化。)水罐倒了水却一点都没有撒,还是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3、(指名读,抽生: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是的,小姑娘不但对母亲充满了爱心,对小动物也充满了爱心。(相机板书:爱心)是这种爱的神奇力量,使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银的)
4、评价:你看,我们站在故事中人物的角度,想象着读,就读出故事味儿啦!这一次还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在发生变化吗?(不是,母亲的爱),正是这一份份广博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我们来看看最神奇的一次变化。
5、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次水罐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化呢?(是的,小姑娘不仅对母亲有爱心,对小动物也有爱心,即使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也充满了爱心,多么博大的爱心啊!)
此时的水就是生命、希望和幸福啊!神奇的水罐不但涌出了生命之水,还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你见过钻石吗?出示钻石图片(闪光、珍贵)联系课文,你觉得什么和钻石一样闪光和珍贵呢?(爱心)板书:爱心形
师:是钻石一般的爱心让水罐变得神奇,是爱心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惊喜,神奇读出来。(齐读)师:钻石还在继续变化(读)
师:刚才我们读出了这个童话的故事味,读出了文中情,童话故事不但要要求我们会读,还要会讲。怎样才能讲好故事呢?
(1)课件出示:讲好故事:①展开丰富的想象②讲好细节吸引人。
通过同学们的读,我相信大家都会讲这个故事了,那现在我们加大一点难度,敢挑战吗?看大屏幕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讲一讲。(3)师生评价(你的语言很流畅、你还运用了好词语、你讲出了很多细节)
(这样来讲故事,内容就更丰富了,故事就更有趣了。)
总结:这节课我们有滋有味儿地读童话,知道了读好童话就要读出故事味儿,体会文中情;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明白了讲好童话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讲好细节吸引人。更读出了广博的爱心使水罐不断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是爱心创造了一切奇迹!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齐读课题)今天回家把这个神奇的故事再绘声绘色地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写爱心的神奇力量的。回去搜出来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