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清洁生产实施情况交流材料
江苏省清洁生产实施情况交流材料
部分省(市)清洁生产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之三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0号),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机构建设。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省人大《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对推行清洁生产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将其纳入《全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体系之中。2004年,省人大还就《清洁生产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所有这一切为我省依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省辖市成立了由经贸、环保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清洁生产协调小组,部分市清洁生产协调小组由市领导挂帅。我委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会同环保等有关部门,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做到清洁生产年度审核计划责任到位,年中检查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全省清洁生产有序开展。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基本建成行业和省市两级清洁生产协调和审核服务网络。2006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及《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我委会同环保等七部门制定印发了《江苏省清洁生产“十一五”行动纲要》,进一步加大全省清洁生产的推行力度。
(二)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2003年,我省制定出台《江苏省“十五”后三年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突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并对各市提出明确的进度和要求。各地按方案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和企业,积极组织实施。在淮河、太湖、长江、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等重点领域,开展以工业废水防治为重点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重污染产生企业和不能稳定达标或者超排污指标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企业实施以实现企业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水耗达到或接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为目标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自1997年以来,全省有2700多家企业通过一轮清洁生产自愿审核,其中102家企业通过强制审核,每家企业都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了近万项无费、低费和中高费改造方案,据统计分析,全省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取得了1:(0.8-1.25)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直接),共节约新鲜水7200万吨,削减废水排放量5600万吨、化学需氧量6.8万吨,取得增收节支效益50多亿元,企业主要污染物削减幅度在20%左右。
(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主旨,我省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在污水处理、工农业废弃物利用、清洁生产及环境友好材料等相关领域开展了科技攻关,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我省开发了陶瓷分离膜技术和树脂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技术;陶瓷分离膜技术在支撑体制备技术和规模化、陶瓷微滤和超滤膜生产制备、陶瓷膜成套装备生产、陶瓷膜产品质量检测及工业化应用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树脂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技术在新型系列吸附树脂合成、吸附和解吸及回收物分离精制等核心技术上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在工农业废弃物利用领域,我省对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废橡胶超细胶粉和活化胶粉技术、大豆纤维利用和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艺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掌握了该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在清洁生产方面,我省的冶金节能降耗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大型火电机组高效脱硫、脱硝成套技术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环境友好材料领域,利用CO2制备全生物降解泡沫塑料新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及其利用为我省的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应用树脂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技术,已在11个省市建立了40个科技示范工程,每年处理化工废水300多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COD(化学需氧量)
2.5万多吨,每年从废水中回收化工原料约4万多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亿多元。涌现出江苏飞亚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无锡
华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醋酸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龙翔化工有限公司、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等一批达到或接近污染物“零”排放、资源能源消耗“零”增长的优秀企业。
(四)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清洁生产。一是采用分类指导,优化实施方案,指导新、改、扩建项目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规定现有企业或有建设项目的单位必须实行清洁生产。环评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须包括清洁生产分析的篇章。各级环保、经贸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必须对拟建项目和现有生产装置原料使用、资源消耗、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情况进行审查。二是坚持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各级经贸、环保部门组织达标企业自愿申请与经贸和环保部门签订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协议,并依照有关规定对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给予享受优惠政策和奖励,同时组织新闻媒体报道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和成效,帮助企业提高其形象。同时,凡是经环保部门按“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评定并公示为黑色或红色等级的企业,都必须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三是坚持技术进步与淘汰落后相结合。一方面推动企业紧紧围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另一方面,督促企业关闭和淘汰一批高能耗、重污染的设备和产品。四是拓展清洁生产范围。在第二产业全面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同时,逐步向第一、第三产业拓展。
(五)完善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极落实扶持清洁生产的促进政策,改变“管”与“被管”的模式,使企业与部门形成新型伙伴关系。2003年,我委与财政厅、环保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排污费扶持清洁生产有关政策的通知》(苏经贸资源[2003]551号)明确在地方排污收费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挖掘政策资源,运用省级污染防治基金和扶持民营经济资金支持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的实施。2004-2006年,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安排3100万元、省级污染防治基金安排1600万元,用于补助全省276个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工艺改造项目。为激励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制订了《江苏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考核要点》、《江苏省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暂行办法》,对全省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并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定期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在《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一周年之际,省政府和委领导在省内主要媒体发表有关清洁生产的专题文章,依法公布清洁生产审核合格企业名单,引起公众关注。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采取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专题讲座、有奖征文和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意义和作用,使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熟悉和了解法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和掌握《清洁生产促进法》的丰富内涵,增强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把清洁生产的理念贯穿到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全社会形成实施清洁生产的良好氛围。省经贸、环保部门通过编印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标语、设立咨询台以及利用省广播电视台“绿色报告”和“珍爱家园”两大栏目开辟“清洁生产视点”专栏,广泛宣传《清洁生产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和各地实施清洁生产的情况,并在省级报纸上刊登《清洁生产促进法》竞赛试题,组织竞答,普及《清洁生产促进法》有关知识,定期举办由各市、县经贸、环保部门干部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共同参加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培训班。同时,还组织省主要媒体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典型,特别是各地的典型经验进行集中采访报道。“十五”以来,全省一万两千人次受到培训,规模以上企业的领导和骨干力量得到全面培训。
我省推行清洁生产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各地进展还不平衡,在政策的落实、服务体系建设、审核方案的深度实施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的动力不足;二是投入不足,许多企业中高费方案难以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难以转化为现实的成果。三是推进清洁生产的信息、人才、技术平台建设滞后。
二、下步工作
(一)实现目标
一是到2010年,清洁生产知识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中全面普及。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在一、二、三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二是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太湖、淮河、长江沿线和南水北调东线等重点流域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企
业全面开展自愿性的清洁生产审核,并和政府部门签订“三废”自愿削减协议。每年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并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以化工、酿造、造纸、电镀、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行业为重点,创建100家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培育一批 “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四是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到2010年,GDP能耗降到0.74吨标煤/万元,工业用水(不含火电)重复利用率达7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五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到2010年,全省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5.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8%,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石油类等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理。
(二)保障措施
1、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等重点资源消耗和污染产生行业的结构调整工作,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治理结构性污染。推动工业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各类开发(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的推进力度,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大力发展污染少、消耗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行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发展节水型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加强电力、石化、冶金、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积极发展环境友好产品,节约自然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环保装备制造和环境服务业,促进环保基础设施、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二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和布局。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休闲农业、绿色林牧业发展,尤其注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和有机食品,从源头上消除餐桌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严禁未经登记的农药和肥料进入农业推广领域。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高效安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非化学除草剂和可降解地膜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保障土壤、农产品和环境的安全。改进、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促进畜禽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三是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节能降耗,节约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服务体系,指导和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国产化进程。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引导科研院所开发适合国情和省情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清洁生产的技术水平。科技、经贸、环保和农业等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清洁生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与示范。
2、全面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一是依法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潜在产生有毒废弃物和因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地方有关部门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都应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按有关规定,将审核结果报当地环保和经贸部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企业,经与当地经贸部门和环保部门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自愿协议,可优先享受国家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经贸部门和环保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二是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坚持“积极主动、先易后难、持续实施”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优先实施无费、低费方案,中、高费方案要纳入企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逐步实施。各级投资管理部门要把节能、节水、综合利用、预防工业污染等清洁生产项目列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银行贷款投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三是加快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标准的执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加快制定有关清洁生产的标准和审核技术指南,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清洁生产的标准体系。质监部门要依法加大《标准化法》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违法行为。鼓励企业按照ISO14000标准(GB/T24000-ISO14000),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开展清洁生产产品标志、标识管理和产品等认定。
3、完善和落实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鼓励政策。各级财政、税务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税收减免政策;有关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培训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应列入同级财政安排的有关技术进步资金的扶持范围;对符合《排污费征收使用条例》规定的清洁生产项目,各级财政、环保部门在排污费使用上优先给予安排。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等活动的费用允许列入经营成本或相关费用科目。二是认真
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性措施。对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企业,应用清洁生产工艺而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可以实行有偿转让或结转用于企业的其他扩大再生产项目;对符合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资金扶持方向的清洁生产项目优先安排技改贴息;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清洁生产项目应给予信贷支持;企业研究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可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但不得结转使用);实施与清洁生产有关的技术转让所得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收优惠;对用于清洁生产,国内不能生产的进口设备、仪器及技术,可享受国家进口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列入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计划的企业,在地方排污收费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市安排费用的比例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提高。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清洁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每年从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扶持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重点技术推广。太湖、淮河、长江等重点流域所在地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推动本地区的清洁生产。
4、强化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对建设项目有关清洁生产内容的审查和管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力争达到增产减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和各类开发(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在进行新建、改建(造)和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设“清洁生产”专章,对采用的工艺、技术、清洁生产水平、原料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综合评价。优先选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并将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阶段,切实加以落实。对拟采用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地区清洁生产水平达不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审批单位不得批准建设。二是实施重点排污企业公告制度。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按照促进清洁生产的需要,根据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列入污染严重名单的企业,应按规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对不公布或未按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各级环保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三是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环境执法,严肃查处各类污染环境行为,坚决制止企业非法排污,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环保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如在检查中发现有企业仍然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装备(能力)、工艺和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吊销有关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各级环保部门在核发排污许可证时,应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结果作为核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重要依据,对未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其排放总量比照已审核的企业执行。涉及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行为,由各级质监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因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被责令限期治理的企业,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施改造方案,并限期达到治理要求,否则环保部门不得同意恢复生产,有关部门不得提供相应的生产条件。环保部门对不按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生产、销售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后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县级以上经贸部门要依法检查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实施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5、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各级经贸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职责,会同环保、科技、财政、建设、农业、水利、教育、国土资源、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各地经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地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要会同省农林厅、建设厅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指导企业正确规范地实施清洁生产。在指导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同时,逐步扩大推行清洁生产的范围,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建筑工程、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以及旅游业、修理业等服务性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二是营造良好环境。结合创建生态省的目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清洁生产促进法》。使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为该法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氛围。积极提倡绿色消费,鼓励机关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经贸部门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公布有关清洁生产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加强有关信息的交流。加强清洁生产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清洁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本行动纲要制订具体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省经贸委和环保厅对各地推进清洁生产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篇:江苏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培训班交流材料-WORD
完善考核验收机制
促进项目质效提升
—江苏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情况
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不仅可以极大程度提高资源效率,减少物耗能耗、降低经营成本,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是促进污染物总量减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力举措。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实施清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对完善清洁生产管理机制、落实技术工艺改造标准、提高各项环保措施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我省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情况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江苏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状
江苏省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单位污染负荷高,环境资源“先天不足”,上世纪90年代,在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片面强调引资数量和规模,盲目培育经济增长点成为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的空前环境压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节约、高效、环保的产业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清洁生产倡导的“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的污染防治理念,逐步被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认可。特别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执政理念的指引下,随着污染减排、生态创建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开
—1— 展清洁生产审核、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和全过程防控越来越受到关注。江苏是较早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的省份之一,1997年—2003年,先后分五批在650多家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改造方案,参与试点的企业主要污染物平均削减幅度在5%—25%以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应该说,近10年来,江苏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法规和扶持措施逐步健全,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引导扶持企业自觉推行清洁生产,1999年,省政府批转了省环保、财政、经贸等9部门《关于加快清洁生产步伐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条件成熟的工业企业逐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各市应在排污费中安排不小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省人大和省委、省政府分别于2001年、2003年出台《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政策推动力,落实相关扶持措施,为促进企业革新工艺和改造设备、实施清洁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省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为促进全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截至2009年底,我省共下达6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审核企业625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了一大批重点企业主动开
—2— 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据统计,1997年—2009年,我省参加强制性和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总数达5705家,其中2006年以来参审企业数迅速增加,达3644家,占63.9%。特别是今年,结合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多项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强审工作的力度,年初下达了332家强审企业名单,坚持每月督查调度一次各地开展工作情况。
(三)审核机构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我省对外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已达70多家。2007年以来,省清洁生产中心累计举办6期审核员培训班,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为各类评审咨询机构、重点企业培养了一批清洁生产审核专业人员。南京大学等高校也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整合教育资源,从2003年起,增设《清洁生产》专业课程,培养了数百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清洁生产审核领域高层次人才,由此建立了由41名各类专家组成的江苏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专家库。同时,注重加强对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和审核人员的管理,2007年下发了《江苏省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和《江苏省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机构和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建立了完整的培训、管理、考核制度。近两年来考核淘汰了6家不合核咨询服务机构。
(四)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提高审核工作质量和实效。严格按照环保部关于《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
—3— 施指南》和《江苏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验收要点》,做好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工作,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验收,一方面帮助企业明确问题并积极推进问题的解决,引导企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科学、客观地评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规范审核行为,完善验收程序,杜绝搞形式、走过场,进一步提升我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企业对实施清洁生产缺乏足够重视。部分企业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为降低改造成本,不顾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选择无低费方案,许多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污染能耗的中高费方案实施率较低。同时,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经调查,企业清洁生产机构不全,审核小组形同虚设非常普遍,工作人员兼职较多,精力分散,对项目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制约了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
(二)清洁生产审核行业管理机制亟待规范。一是一些地区环保部门受人力、财力制约,对咨询机构监管不到位,审核人员培训、管理不规范,导致审核、验收水平参差不齐。在确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的过程中,没有仔细甄别,掌握企情,致使一些低污染、低排放企业或不是强审名录的企业也被列入其
—4— 中。此外,个别企业清洁生产统计数据口径不一,数出多门,新增污染物削减量不被环保部减排核查组认可。二是审核收费标准不统一,咨询机构间存在恶性竞争、低价竞争、扰乱审核市场秩序(全省70家清洁生产机构,每年两三百家强审企业,平均一家机构做3-4个,竞争激烈,有的机构几千元就可承担,一星期完成报告,因审核验收不严格,造成做好做坏均能通过验收,恶性循环)。三是一些咨询机构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审核不聘请行业专家、审核过程敷衍了事,审核报告专业性不强,审核报告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虚报、谎报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区甚至有卖证行为,影响极为恶劣。
(三)配套考核、验收标准和技术性要求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清洁生产审核规范滞后于考核、评估验收工作需求,难以对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进行量化评定,客观上也造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质量难以保证。根据对2009年全省50家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考核情况分析,普遍存在环境影响预评估不全面、物料平衡及水平衡测试分析数据不实、项目实际绩效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报告书编制不规范等问题。
(四)清洁生产奖励机制不完善,缺少专项资金支持。目前我省常州、无锡、淮安等市设立了清洁生产审核专项补助资金,但普遍缺少对中高费方案的资金支持。同时,受资金制约,监测设备仪器配备不全,难以开展生产全过程监测,监测数据缺失严
—5— 重,使审核报告编制缺乏全面、系统、详实的基础资料,清洁生产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制定工作规划,健全促进清洁生产审核的管理机制。编制江苏省中、长期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进实施规划。摸清全省应进行强审企业的数量,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审核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的监管和引导,统一收费标准(或由省清洁生产中心公布指导价格),规范审核市场秩序,避免低价揽业务导致恶性竞争。同时,加大清洁生产审核专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对咨询机构、审核人员实行考核,不定期抽查审核项目报告,淘汰一批不按规定内容、程序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弄虚作假,或者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达不到要求的咨询机构,提升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整体服务质量。针对某些行业及重点企业,必要时省厅应指令性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明确审核要求、确定有技术力量中介机构承担和补助适当的审核经费。
(二)完善清洁生产审核配套规章及行业标准。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制订配套审核规章,实现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等全过程可行性论证,从根本上提升评估和验收质量,充分发挥清洁生产项目绩效。二是制订清洁生产审核专家管理办
—6— 法,吸纳各类学者、专家和一线工程技术骨干充实专家库,逐步形成评审专家咨询与调用机制,提升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三是研究制订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评估验收细则,明确验收的标准、流程,增强审核实效。“先评估、后验收”,注重清洁生产审核的全过程监管,以提高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质量和审核企业的实施效果,避免走过场。
(三)加强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结合,树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逐步将清洁生产审核新增污染物消减量与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目标和现行环境管理政策(如排污许可证等)挂钩。通过树立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倡导清洁生产理念,引导更多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实现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和节能减排转变。帮助和指导企业将上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成果纳入日常管理,推进清洁生产的持续开展。
(四)加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政策扶持力度。清洁生产项目见效慢、建设周期长,特别是一些中、高费项目,资金需求大,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一是将清洁生产绩效纳入地方政府环保考核体系,督促各级政府在制订和实施重点投资计划时,把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预防工业污染等清洁生产项目列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二是综合运用行政、税收、金融等调控手段,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项目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银行贷款投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三是进
—7— 一步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鼓励具备条件的新、改、扩建项目优先安排清洁生产审核项目,逐步将清洁生产审核从单个企业向园区(集中区)拓展。四是建议政府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业中清洁生产审核高费项目进行补助,提高中高费项目实施率。五是对按规定应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申请省级污染防治资金的项目提出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方具备申报条件。
(五)完善清洁生产信息和服务体系。成立清洁生产信息交换中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多渠道、宽领域了解当前国内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带动清洁生产项目层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同时,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营造环境,使全社会正确认识清洁生产审核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严格执法,对未按规定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严格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8—
第三篇:清洁生产实施计划--04
清洁生产实施计划
第五项目部
2004年3月12日
共 6 页 第 1 页
第五项目部清洁生产实施计划
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控制污染、节能降耗的最有效途径,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项目部及生产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专业很多,推行工作需要统一协调,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保障。油田清洁生产工作是一个新课题,缺乏系统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本着“突出重点、先点后面、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持续改进”的原则,选择“科学、实用、稳妥、可靠”的清洁生产技术路线,立足推行无费、低费清洁生产方案,有条件的实施中费、高费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形成具有油田特色的清洁生产理念。实施清洁生产,要与推行HSE管理体系相结合,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共同推进,加快清洁生产实施步伐。
二、清洁生产目标
今后5年内我项目部清洁生产的目标是:
——噪音检测率100%;
——污染治理率100%;
——“三同时”执行率100%;
-“三废”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
——主要生产流程及岗位的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90%。
三、组织机构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成立清洁生产领导小组。
组长:贾顺真
付组长:边东
成员:张寿亭、张圣涛、耿彬、孙晓鹏
四、宣传和培训
开展全员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工作。做到人人了解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
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是清洁生产推行的关键,因此对领导的宣传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充分利用各种例会、有关文件和业务学习的机会进行宣传。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以及编印、发放关于清洁生产及其审核的学习材料,举办讲座和经验交流,对全员进行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要分层次有针对性进行,对有关的生产技术骨干将安排参加公司清洁生产培训班。
各岗位在清洁生产预审核前,培训工作要达到以下要求:
1、生产领导小组成员,通过2—5天脱产清洁生产培训的人
员要达到50%以上;
2、重要岗位及施工组长内部培训率达100%;
3、班组各岗人员内部培训率达95%。
五、清洁生产的实施
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1、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职工行为,严格各种操作规程,无费、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100%。
2、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要有一定的实施率。
3、倡导石油开发中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应用。
六、实施计划安排1、2003年5月
筹划与组织阶段。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
2、2003年5月—6月
动员、宣传和培训阶段。宣传发动,组织清洁生产培训,提高全员的环境意识和清洁生产认识。
3、2003年7月
为试点阶段。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4、2003年8月
接受公司内部验收阶段。
七、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编写,应按集团公司《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指南》的附录2“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写大纲和要求”进行编写,具体要求按公司及工程处有关文件执行。
八、持续清洁生产
推行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在一轮清洁生产完成以后,还要
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清洁生产,要将清洁生产变成自觉行动,在持续清洁生产过程中,还应对原有的审核小组进行调整、补充和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以适应持续推行的要求。
(1)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清洁生产组织。
(2)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使清洁生产纳入企业正常生产管理中。
(3)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九、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尤其是技术部门的具体措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保障。因此,必须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的组织、领导、协调好清洁生产工作。
2、全员参与。只有全员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基层单位对清洁生产的目的、意义有正确理解和认识,才能化为自觉的行动并积极主动参与,使清洁生产的实施得到更有效,更有力的贯彻落实。
3、分工负责。清洁生产是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污染的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最小化。生产技术岗位,对生产工艺比较熟悉,了解废物的产生部位及原因,能够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领导小组要做重视好清洁生产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考核。
4、审核要注重与HSE管理的有机结合。现正在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可充分依靠HSE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快清洁生产的进程,关键在于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寻求支撑点,实现工作的相互支持和推动。
5、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要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要研究开发新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6、目标和方案要切合实际。本着“少花钱、多办事、求实效”的原则,首先立足于无费、低费清洁生产方案,不搞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力求方案的可行性,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整体预防污染体系,必然促进单位管理水平和全体职工环保的提高,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营造更大空间,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项目部清洁生产领导小组
2003年5月12日
第四篇:化工厂清洁生产2011实施计划
清洁生产2011实施计划
一、清洁生产指导思想
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工作需要统一协调,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保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本着“突出重点、先点后面、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持续改进”的原则;选择“科学、实用、稳妥、可靠”的清洁生产技术路线,立足推行无费、低费清洁生产方案,有条件的实施控制有费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形成具有特色的清洁生产理念。同时实施清洁生产与推行HSE管理体系相结合,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共同推进,加快清洁生产的实施步伐。
二、清洁生产目标
我司2011年实施的总体目标是:
1、厂区平整、清洁、卫生,流程设备清洁、美观,无跑、冒、滴、漏现象,无锈蚀。
2、综合能耗降低5%。
3、废物排放减少5%。
4、废水的排放减少5%。
5、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清洁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清洁生产推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小组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2、清洁生产审核小组负责制定清洁生产审核目标,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收集和筛选清洁生产方案并组织实施,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工作,总结经验并提出下步持续清洁生产建议。
四、公司2011年清洁生产工作要点
1、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公司下发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文件精神,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细化量化环保考核标准,加强控制工作,确保建立健全各类资料档案,提高环境管理质量,从而提高环保工作整体水平。
2、举行清洁生产培训班,下发清洁生产培训教材,要求部门组成清洁生产学习小组,把清洁生产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位职工。
3、根据目前的生产状况,修改各岗位的参数调节要求,加大对生产调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生产参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加强生产设备、检测仪器的平时维护保养,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从而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5、继续推行岗位定时巡检制度,完善岗位巡查内容。
6、加大车间生产排污的控制力度,减少污染程度。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7、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把单纯的理论学习改为理论和实践兼顾,提高广大职工尤其车间一线员工的动手能力、生产操作技能,最大限度不产生不良品。
五、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按清洁生产协助单位的要求,及时准确提交企业清洁生产相关数据、报告内容,以利协助单位进行分析、筛选方案,编写并提交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六、审核考核指标
(1)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95%以上;
(2)控制有费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10%-20%;
(3)外排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省、市和镇下达的总量指标内;
(4)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七、持续清洁生产
推行清洁生产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阶段清洁生产完成后,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清洁生产。在持续清洁生产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清洁生产小组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和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适应持续推行的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清洁生产组织。
(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使清洁生产纳入公司正常生产管理中。
(三)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八、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全公司上下职工要高度重视。
(二)要全员参与。通过广泛宣讲,全员发动,鼓励广大职工充分认识清洁生产的目的、意义,调动职工参与到清洁生产推行活动中来,确保清洁生产的各项部署得到有效实施。
(三)注重与HSE管理的有机结合。可充分依靠HSE管理体系,加快清洁生产实施进程。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寻求支撑点,实现清洁生产这一手段来解决HSE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既要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更要研究开发新的清洁生产系列工艺技术。
(五)目标和方案要切合实际。本着“少花钱、多办事、求实效”的原则,立足于无费、低费清洁生产方案,不搞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力求方案的可行性,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制定可行的可控制有绩方案。
第五篇: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
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关键词: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污染控制、循环经济
一、清洁生产的背景
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产业革命后,随着人类实践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索取和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越来越强,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上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局限性,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公害病、酸雨等各种环境恶化问题随之显现。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业污染仍然采取“末端治理”这一被动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系列严重问题。控制和处理工业污染物需要投入大量人员、技术和资金,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资源和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被处理或排放,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末端控制投入高、费时费力,与提高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关系,企业普遍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不能协调一致。
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因此,末端污染治理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否则发展将无法继续。
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选择新的健康的发展方式,而清洁生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什么是清洁生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总结了各国开展的污染预防活动,并加以分析提高后,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其定义为: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1、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2、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有害影响;
3、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清洁
生产的定义: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概括起来,清洁生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清洁的能源
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如煤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和城市煤气化供气等 ;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
(2)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清洁的产品
产品设计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包装合理,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使用寿命及功能合理。
三、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必须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而清洁生产审核不仅本身能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其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更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特别是管理思路。
清洁生产审核不仅是清洁生产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管理思路。在审核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各不同产品类别、工艺流程的产能、物耗、水耗、电耗、油耗、污染物产出和排出等。了解现状,通过对各个工序、环节的物、能、废进行数据收集、统计、衡算和原因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点并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实践证明,清洁生产对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料的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1)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要求告诉我们,环境和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又为环境和资源保护提供经济实力支持。清洁生产是国际社会在总结了工业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一种新型污染预防和控制战略,以后又将清洁生产的要求逐步扩展到服务领域和产品,并开始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清洁生产的实质,是贯彻污染预防原则,从生产设
计、能源与材料选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等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从生产和服务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控制污染的产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20多年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做法:一是通过颁布污染物排
放标准,征收超标排污费,促使企业进行治理;二是采用限期治理和关、停、并、转、迁等强制手段,解决严重的污染问题;三是对新、扩、改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污染的发展;四是通过技术改造,提倡并鼓励三废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五是推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试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以上这些控制工业污染措施对防治我国工业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但从控制污染的策略上看,过去着眼点侧重把保护环境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向生产过程的末端治理是不全面的,末端治理也明显暴露出一些局限和弊端。
(3)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潜力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诸多原因,总体水平较低。工业发展现状与环境之间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协调,造成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的发展。正因为工业发展与环境诸多方面的不协调,使得在工业系统中开展清洁生产的潜力非常巨大。
(1)清洁生产有利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清洁生产是一个包括工业生产全过程,涉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系统工程。既有技术问题,又有管理问题,它对企业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煤炭洗选是煤炭加工利用的基础,它从根本上改善了煤炭产品的质量,是提高煤炭附加值,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2)清洁生产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清洁生产不是单纯地削减废物排放,控制工业污染,它是使企业在加强管理、科学地进行物料平衡、改变生产工艺等措施之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效益驱动下,有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传统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是“清洁生产+末端控制”,从源头抓起,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3)清洁生产有利于企 业减轻治污费用
清洁生产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减少,末端处理处置量负荷大大减轻,处理处置的建设投资和运转费用大大降低。广西崇左县产糖厂把清洁生产的理念注入企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开展 “三废”综合利用,达到了废水零排放,使60%以上的冷却水得以循环利用,用蔗渣取代燃煤,减少二氧化硫的外排。
(4)清洁生产有利于企业避免治理风险
清洁生产可以避免或减少末端处理可能产生的风险,如填埋、储存 的泄露,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5)清洁生产有利于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
清洁生产改善了生产环境和操作环境,减轻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国工业要想持续稳定地发展,首先必须改变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道路;其次,要改变
偏重“末端治理” 的环境管理模式。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与现实国情和未来利益相适合的工业发展和环境管理模式,使我国工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就把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作为工业发展战略目标,走清洁生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