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造纸涂料消泡剂
造纸涂料消泡剂
作者:德丰消泡剂有限公司
一、【产品说明】:德丰消泡剂厂研发生产的造纸涂料消泡剂由多种有机羟基化合物和增效剂及脂肪酸
醚脂类等物质组成,具有较强的消泡抑泡功能,不含矿物质烃类物质,有利于环保,和起泡介质的相容性好;储存期内效果稳定。其功效可快速干净地消除造纸涂料经过泵、筛和涂料过程在气刀,刮力涂料时产生大量危害性泡沫。
二、【技术指标】:型号………………………………DF-482/DF-483/DF-851
外观………………………………乳白色液体/淡黄色透明液体/乳白色液体
成分……………………………....由醇、聚醚、脂肪酸酰胺聚合而成pH值……………………………..5~8
粘度………………………………200~1500mpa.s
注:本数据表所列数值只描述了本产品典型的性质,不代表规格范围。
三、【产品特点】:
1、本品不会引起涂料稠度的改变,在涂料面工艺中既能快速,干净地消除细小的泡沫,又不会产生针孔、斑点和鱼眼现象,保证了涂料纸张的质量和美观;
2、使用方法简单,无树脂障碍现象,不含有引起树脂障碍的氨基化合物、硅石、硅、油等化学成分,在各种温度范围内发挥强力的抑泡、消泡作用。
四、【应用场合】:造纸涂料消泡剂适用于:造纸涂料涂料施胶、涂层涂料、压光后印刷画报用纸、脱墨洗涤、纸张涂料高分子体系中的消泡和脱气、铜版纸、浆料消泡、纸张表面施胶压榨工艺、胶水、涂料工艺中消泡、脱墨工艺产生消泡、纸机湿部使用、纸张生产过程中脱气消泡等。
五、【使用方法】:直接加入起泡体系,建议用量:为0.1%~0.3%,最终用量根据实际实验.六、【储运包装】:包装:本品采用25KG、50KG、120KG、200KG塑料桶装。
贮存:本品不属危险品,无毒,不可燃,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25℃左右保质期12个月。
运输:本品运输中要密封好,防潮、防强碱强酸及防雨水等杂质混入。
七、【保护措施】:请参阅本公司《造纸涂料消泡剂材料安全数据(MSDS)》。执行标准:Q/12 HB 3862-2013
第二篇:水处理消泡剂[范文]
水处理消泡剂
作者:德丰消泡剂有限公司
一、【产品说明】:水处理消泡剂是专为各类水处理体系开发的高效消泡剂。特点是:消泡
速度快,抑泡时间长,效率高,用量低,而且无毒、无腐蚀、无不良副作用。在水中极易分散,能与液体产品很好地相容,不易破乳漂油。
二、【技术指标】:
型号…………………………………DF-290/285
外观…………………………………乳白色液体
水溶性………………………………能分散水中
粘度(25℃)………………………1000~1500mpa.s 闪火点………………………………不可燃
注:本数据表所列数值只描述了本产品典型的性质,不代表规格范围。
三、【产品特点】:
1、消泡、抑泡力强,用量少,不影响起泡体系的基本性质。
2、耐热性好,化学性稳定,无腐蚀、无毒、无不良副作用、不燃、不爆。
3、其性能可与进口产品相媲美,而价格更具明显之优势。
四、【应用场合】:水处理消泡剂用于各类循环污水处理、各类循环工业污水、各行
业循环废水处理,一切中常温、偏碱体系水处理消泡等。
五、【使用方法】:水处理消泡剂可直接滴加或喷射使用。添加量按产品总量的;0﹒05~
0﹒3%;本品如稀释需立即使用,最好当天使用完,开稀倍数可以是1~10倍,稀释剂是:自来水;如稀释后需长期保存,必须添加稳定剂,必要时与本公司联系。
六、【储运包装】:包装:本品采用50KG、120KG、200KG塑料桶装。
贮存:本品不属危险品,无毒,不可燃,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25℃左右保质期12个月。
运输:本品运输中要密封好,防潮、防强碱强酸及防雨水等杂质混入。
七、【保护措施】:请参阅本公司《水处理消泡剂材料安全数据(MSDS)》。执行标准:Q/12 HB 3862-2013
第三篇: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的长久发展之路
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的长久发展之路(作者:德丰消泡剂厂)
随着整个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市场的急剧发展,经销商对供应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经销商在掌握的渠道资源,成了供应商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经销商与供应商合作的程度,直接能影响供应商的生存和将来的发展,经销商成了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发展中“隐形的翅膀”。
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在市场的竞争中,除了产品的品牌、产品的质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销商的竞争。不难看出,经销商地位的重要性,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如何才能很好地留住原有的经销商获得更多的经销商呢?
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服务、质量应该随之而上
大经销商与小经销商的对抗
在普遍的印象中,大经销商相对小经销商实力相对有一些悬殊,无论是开发市场、推进产品方面都对供应商有一个质的提升。但随着大经销商的不断做大做强,越来越多的客户资源落到了大经销商的手里,使得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对这些大经销商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大经销商一旦“反面”,那对供应商将是一个灾难性的伤害。而小经销商相对而言就规模较少,能力也不足,但数量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以量占据市场,因为力量、能力的不足,小经销商比较容易与供应商间建立战略同盟,共同发展。
因此在造纸水处理用消泡剂供应商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先培养小经销商发展起来,只要供应商引导得当,小经销商也能产生较大的成效。
第四篇:造纸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处理
1.造纸废水的来源
造纸的原料主要以木材、非木材植物、废纸为主,其废水的主要来源于制浆废液、中段水(洗浆水和漂白水)和纸机白水。
2.造纸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处理工艺
造纸工业废水具有水量大、COD含量高、SS多和含有有毒物质等特点。
其处理工艺大体为:
污水——预处理(除砂、过筛)——一级处理(沉淀、澄清或气浮)——二级处理(天然氧化物,曝气氧化塘,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有时采用化学絮凝法)——污泥处理(浓缩机、离心机、真空过滤机等)
其中一级处理中常使用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复合使用,污泥处理当中需用阳离子型絮凝剂进行污泥脱水。
3.絮凝剂的应用实例
-以废报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汽浮工艺中需使用有机絮凝剂1.5—3.0ppm。例:3万m3/天污水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45—90kg/天。
-以废报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污泥脱水工艺中需使用有机絮凝剂75—150ppm。例:2000吨/天浓缩污泥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150—300kg/天。
-以草浆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汽浮工艺中需使用絮凝剂1.5—3.0ppm。
例:3万m3/天处理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45—90kg/天。
-以草浆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污泥脱水工艺中需使用有机絮凝剂50—100ppm。例:2000吨/天浓缩污泥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100—200kg/天。
絮凝剂的用量是随污水量和质的变化而上下浮动的,操作需随时调节用量。
第五篇:造纸说课稿
《它们吸水吗》说课稿
江漪 2008/12/31
一、说教材
(一)单元分析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科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标题是《我们周围的材料》。是为三年级学生提供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认识物品,进而认识组成物品所用的材料,认识各种材料的物理特性,从而进入物质世界的研究。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品、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第2——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和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他们特性的研究。学生将通过实验一一检验这4种材料的那一种物理特性最明显,再对这些材料作定性的描述。《它们吸水吗》这一课就是对“纸”这种材料进行测试实验,进行验证“纸”的“吸水性好”这个物理特性的活动。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那种材料容易吸水。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不同材料吸水性不同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与材料的构造有关,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探究需求。
第二部分:纸的观察。课文用四幅照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
1、用放大镜看纸的构造、2、将纸折一折看看折过的纸会出现什么、3、将纸撕开看看纸边毛茸茸的“纤维”、4、将纸揉成一团后展开看看纸的表面出现的“毛茸茸”的现象;目的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述纸,试着观察到“纸纤维”。第三部分:造一张纸。
课文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纸是怎么来的并了解造纸术的发明。
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
在了解了古代造纸过程后,让学生模仿古代造纸术经历用餐巾纸造一张纸的过程。最后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来总结纸的特性。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一般情况下,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学生们可能从没有真正地去比较过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把它作为一种物理性质看待,更很少会去思考各种材料吸水能力不同的原因。在这一课,就是要引领和指导学生去比较常见材料的吸水性,认识哪种材料具有吸水性好的这种明显的物理属性;进而去发现和找到能吸水的材料的结构是能吸水的原因。
(二)教学思路(第一教时)
一开始老师做一个演示实验:,以实验导入:在两个装有水的杯子里分别放入一块毛巾和一块塑料,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杯中出现的现象:一个杯中的水被毛巾吸走了;另一个杯中的水还是原样。问学生: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毛巾这种材料能吸水,而塑料不能吸水的结论。从而引出“水向毛巾渗透的概念”,并解释出“水对材料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引出课题《它们吸水吗》。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老师把教科书的四个活动进行有机的组合,更好的形成结构。在教学设计时对活动顺序进行了调整:把比较哪种材料容易吸水、观察餐巾纸和铅画纸、和认识纸的特性这些需要观察、比较并记录的内容整合在第一节课里完成;把介绍古代造纸过程和自己造一张纸这些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整合在第二节课里完成,第二节课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上课。
活动一:观察比较“金属片、塑料片、木片、纸片”的吸水能力。
1、提供给学生四种材料(材料代提供),让学生说说它们谁容易吸水,要求能解释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比较材料吸水能力的需求。
2、提供给学生滴管、红墨水,请每位学生按照教科书的比较和观察方法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提示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及进行科学描述:用图画描述水滴的变化、用文字描述材料的细微变化;要描述出材料的吸水速度、材料浸润面的大小、材料上水滴的形状。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四种材料的吸水性,并按照吸水能力强弱排序。
4、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排序结果,着重引导学生描述木头和纸吸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提出新的问题:这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纸最容易吸水。有没有同学发现纸吸水能力强的秘密呢?吸进去的水到哪里去了?联想到毛巾的吸水性,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希望学生发现这些材料都表面粗糙、结构疏松。接着向学生展示纸纤维结构图、(打印纸结构图和纸巾结构图)让学生发现材料的纤维结构,都有空隙,水就是跑到这些空隙中去了。引出“毛细现象”——水能向细小的空隙中渗透、爬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活动二:观察铅画纸和餐巾纸
1、提供铅画纸、餐巾纸,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两种纸的表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折、撕、揉等方式对纸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
2、组成纸的纤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给学生提供杯子、水和筷子,把餐巾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使纸分解成一根根细小的纤维,让学生观察描述悬浮在水中的纤维。
活动三:通过观察纸,认识几种不同的纸,(课文第四部分)。向学生展示洁白的卡纸做成的明星片、黄色的牛皮纸做成的档案袋、油印的报纸、铅印的书籍(语文书)、纸巾来认识纸的特性,以气泡图的方式记录不同用途的纸所具有的物理特性。
(第二教时)
活动四:用被分解的纤维重新造一张纸 这一教时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上课。
1、用图片(课文中提供)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图片,老师讲解,并板书列出古代造纸过程表达式让学生纪录。
2、请同学们来模仿古代造纸技术用餐巾纸也来造一张手工再生纸。先阅读课文介绍的手工纸的操作步骤:板书罗列并解释:餐巾纸撕碎、浸泡——打浆(半杯水、半张纸、调稀纸浆)——滤水、抄纸——压平——吸干水分——熨干
3、给学生提供毛巾(吸干水分)、棉布(压平)、过滤网、水槽(滤水、抄纸)杯子、纸巾、筷子(调稀纸浆)、电熨斗(熨干纸、老师操作)
4、由两位同学合作造两张纸、如果做得不好可以再做。在自己造纸的过程中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的。观察自己造的纸,看纤维是怎样排列的。
三、说学法(第一教时)
首先,学生阅读课文导语,明确这节课是要研究材料的吸水性。怎样研究?按照课文提示——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测试。在选用四种常见的材料(金属、塑料、木头、纸)进行滴水测试后,将观察到的水滴变化和材料的变化进行描述,运用图文结合作细致的描述,从而发现木头和纸能吸水,而且纸比木头更易吸水。这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两种材料会吸水?这种特性是和什么有关?这就产生了进一步观察木头和纸的材料的结构的欲望。纸最容易吸水,就选纸来作多角度观察,借助放大镜、运用折、斯、揉、放入水中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纸吸水的秘密,去尝试发现材料的吸水性能与它们构造的关系。通过观察漂浮在水中的纸纤维,认识纸纤维是一根根细小的、看上去毛茸茸样的东西。通过进一步对不同用途的纸的观察,全面了解纸的特性。这是第一教时的学习,侧重于理论的学习、训练学生边测试、边观察、边描述,最后发现纸和木头都是纤维结构,这种结构的材料有空隙,所以能吸水。(第二教时)
在认识了纸的构造的基础上,练习造一张纸的活动。通过了解、模仿古代造纸技术,自己造成一张手工再生纸后进一步认识到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这一教时的内容具有实践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使学生懂得纸来之不易,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学生造成了纸以后能获得成就感,增强探索材料秘密的兴趣;并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的观点。最后让学生在自己制成的纸上试着写字。学生会发现自己造的纸有厚薄不一样、疏密程度不一样、纸纤维叠加的方式不一样等差别。这些不同会造成纸的吸水性、牢固程度等的不同,这与纸的加工过程有关。通过实践比较,全面认识纸的物理特性,感受纸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