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
****市**县位于**自治区西部,幅员面积2492平方公里,辖7个镇,11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7.2万。**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0℃,最高气温在7月为39.1℃,最低气温在1月为-34.5℃;年平均日照3192.5小时,无霜期135天左右,初霜期在9月27日,终
霜在5月14日;年降水量16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大风速21.7米/秒。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农村火灾一直居高不下,去年发生的212起火灾中,农村火灾就达178起,占火灾发生起数的84%。今年截止目前发生的火灾起数中,农村火灾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达到73%以上。农村火灾高发、损失严重等严峻形势对生活水平本来就低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脆弱的农村经济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
分析造成**市**县农村火灾高发、损失严重的种种因素,除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外,更多是由社会原因所造成的。
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消防工作基础条件差,投入不足,缺乏消防安全保障。
尽管近年来**县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全县农村地域广,人口居住分散,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消防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较低,消防栓设置未到位、相当一部分村社没有达到“一村一栓一泵一车一牌”,缺少必要的消火栓、消防水泵、消防车等消防设备,加上村镇离县城路途遥远,公安消防部队远水救不了近火,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火烧连营的恶果。
农村消防工作还没有完全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流于形式。
目前,全县各镇尚未制定消防规划的占86%。村镇规划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村镇建设先天不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过多次旧城改造,全县各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各个镇仍然是在发展中,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土木结构房屋,并且联片建造,耐火等级低,没有合理的防火间距,大多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建造,电线乱拉乱接、老化、破损,加之大量的柴草放置在房前屋后或者路边,常常会因电气线路故障、生活用火不慎、儿童玩火、燃放鞭炮等原因引起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下,城镇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农村消防工作,尤其是边远和经济相对落后镇的消防工作几乎被人忽略。部分村镇虽然与县领导签了责任状,但由于多种原因,安全责任没能逐级落实,年终不能按责任状给予兑现,使责任状流于形式,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并且,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对消防安全认识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把消防摆上重要位置,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既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制度作保障,又无专职防火宣传人员。广大农村缺乏消防安全整体规划,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亟待改善。
农民生活习俗造成农村火灾隐患多。
农民使用燃料储量大、种类多,火灾危险性大。新农村建设以来,旧城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现状,但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影响,居民使用的燃料大多还是煤、柴草、液化气等,这些燃料一旦用火不慎,再加上平时堆放不当,大多农村家庭还在房前屋后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和喂养牛羊等牲畜的饲料,有的柴草与住房相邻,牛栏、羊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大大加大了火灾荷载、占用了防火间距,火灾隐患大增;同时,大量木制家具、现代家用电器的使用,加上家庭装修,又增加了可燃材料,一旦起火极易蔓延,大大加快了火灾燃烧速度。电线和电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普遍。由于年代久远,电线已陈旧老化,电线绝缘破损严重;农民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电线私接乱拉、接头松动等现象严重;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增多,造成电线过负荷现象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不合格电器设备大量使用,这些都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例如:全县很多农村家庭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和“取暖”的问题,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对液化气的防火安全常识根本不知道,大多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还有的在房屋附近焚烧垃圾,这些人为活动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
村民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基本的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方法等消防安全知识严重缺乏,因采用春季烧荒、烧粪、倒炉灰、吸烟等不慎引发火灾事故的案例比比皆是。仅2008年全县这些火灾就占全年火
灾的73.8%以上。虽然通过消防部门开展的消防宣传“六进”活动,让部分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得到了加强。但仍有许多村民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还很淡薄,基本的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方法等消防安全知识严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村民大多数为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一旦发生火灾,不但不能及时扑救,甚至连自救逃生也成问题。二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对发生火灾如何报警、怎样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火场自救逃生等一般性的消防常识都不懂,错过了扑救初期火灾的最佳时机,导致农村火灾事故居高不下。三是如今在农村使用现代化的电气十分普遍,但大多数村民严重缺乏安全使用电气的知识,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火灾,发生火灾又如何处置等常识仍不具备。四是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村民生活逐步富裕,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大量使用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人员窒息和中毒死亡。
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力量还十分薄弱。
全县7个镇,虽已成立银定图镇一支专职消防队伍,为及时扑救镇区及周边地区的初起火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消防装备数量少、一些消防器材和装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保养,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其余六个镇还都没有成立任何形式的农村消防队伍,消防安全保障还相当薄弱。
六、基层公安派出所职能作用发挥有限,消防执法监督力度不大。公安派出所作为基层负责消防监督的机构,因警力不足限制和干警的消防业务水平有限等因素,消防执法监督工作很难真正展开。因此多年来基层公安派出所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执法监督力度一直不大,没有能够真正起到查处违法行为、消除隐患、维护法律的作用。
针对以上社会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高全县农村的消防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工作组织网络,着力构建完善的消防安全组织体系。首先要健全农村消防工作领导机构。消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成立以各级党政一把手为领导的消防组织机构,各村镇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强化对消防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以及检查指导。在各级政府间建立起消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使农村消防工作运作更加规范有序;二是充分利用好农村基层组织这一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作为农村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的村委会,其职能在《消防法》有明确规定,即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公约,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因此,要积极发动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对消防工作的日常监督,真正将其监督职能落到实处;三是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农村消防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领导负责,分级管理,综合治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网络。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群众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新格局。
大力加强村镇消防规划和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从基础上提高农村防范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程度,是体现农村现代化、城镇总体功能和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时要将消防安全纳入村镇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设计、同施工、同投入使用,确保村镇建设与消防安全同步发展。各村镇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在规划、建设、农业、公安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搞好消防规划和设计,因地制宜并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合理布局工业产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化区,逐步完善村镇消火栓、取水点、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尽可能地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缺乏、道路不畅等状况。特别对于镇级、村级工业小区,农民住宅小区建设,一定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解决好消防水源、消防通道、防火分隔、建筑防火及安全用电、用火、用气、用油等问题,切忌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各镇、村要在保护好现有消防设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和完善消防设施,充分利用农村的水资源,设置消防水池或消防车取水口。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户改造连接成片的密集住宅,将木房改为砖房,提高耐火等级,结合村社改造、水源改造等契机,加快完善农村消防水源设施建设步伐,为灭火救援工作提供保证,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完善各村镇的消防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各类农村义务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器材、装备,以扑救初起火灾。
“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目前,全县有1个公安现役消防部队,21人,4台消防车,1个农村消防站,11人,1台车。县消防大队是防灭火的主导力量,但最远的乡镇距县城50多公里,一旦发生火灾公安消防大队鞭长莫及,加之农村消防自救能力非常弱,初期的火势很难得到有效遏止,势必造成火势的蔓延。所以村镇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银定图镇政府把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全镇治安工作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尤其是在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走在县、市乃至全区的前列,形成经验,创出品牌,加以推广,这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决策。目前,银定图消防站11名消防队员在保一方消防平安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的成效。各级政府应正视实际,将农村消防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群防群治。要从农村消防工作的实际出发,整合各种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在农村形成以重点镇以及经济发展较快的建制镇义务消防队为中心,其他乡镇、村消防力量为补充的农村消防队伍网络,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同时,对已经成立起来的农村消防队伍,要加强培训,要不断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消防大队和各地派出所要做好指导工作,结合农村实际多形式开展灭火演练,提高灭火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置初期火灾的能力,为实战打好坚实的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走出一条由公安派出所对农村防火工作进行消防监督管理的新路子。农村的消防监督必须依靠公安派出所,各村镇派出所是公安队伍的最基层单位,离农村近,对各辖区农村情况熟悉,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达到“救早、救小、救及时”的效果。派出所要把农村防火工作纳入派出所的工程建设和警务区的工作内容,设立规范化的消防办公室,分管所长对本辖区的消防工作负总责,专职消防干警具体抓,经上级公安机关统一的消防培训考核,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各行政村和单位也应选拔一至两名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消防工作,并让消防组织和管理人员不仅有其责,也要行其权,还要获其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彻底扭转到了防火季节喊一喊,出了事故抓一抓,平时工作无人问及的被动局面,强化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大力加强消防执法。
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防灭并举,推进农村消防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大部分农村地域广、交通不便,组织分散,很容易成为消防管理的空白点,由此带来的村民法制观念淡簿,消防知识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从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农村火灾事故频发的一大诱因。因此加强对农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源头上即从群众的思想认识上遏制火灾事故发生的途径,才能为农村消防安全程度的全面提升创造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首先要广泛宣传新修订的《消防法》,将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纳入全民普法教育内容,重点抓好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消防法制意识;二是积极与新闻、文化、教育、妇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抓住每年“四大节日”、安全生产月、春季防火宣传周、农闲时节、“119”消防宣传日等的宣传契机,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公益广告、宣传栏、网络等资源,利用先进典型引导村民,用火灾案例教育群众,在群众中提倡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的用火习惯,如清明节改为送花,节庆时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多一些文明的方法等。在广大中小学生校园内要开展“消防一堂课”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三是消防部门及派出所要针对农村特点,结合消防宣传“六进”活动,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社会效果明显、突出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消防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一些消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消防工作社会化氛围。
加大消防监督力度,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水平,创造平安消防环境。适时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消防安全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根据不同季节火灾特点,采取自查与抽查、普遍查与重点查、平常查与突击查相结合的方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一定的力量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检查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确定检查内容和检查重点,使防火检查讲求实效,不走过场,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坚持跟踪限期整改制度,小改不过天,大改不过周,一时整改不了的,制定整改计划,分期整改,并确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坚决消除火灾隐患,从而有效地增强农村抵御火灾的能力。针对火灾多发季节和农忙收获季节等特点,要定期集中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解决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检查并排除。
农村消防工作事关新农村建设成效,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对于实现火灾预防关口前移,加快社会化消防工作进程,推动消防事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完整、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县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因地制宜,集思广义,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二篇: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9:07: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2)
****市**县位于**自治区西部,幅员面积2492平方公里,辖7个镇,11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万。**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在7月为℃,最低气温在1月为-℃;年平均日照小时,无霜期135天左右,初霜期在9月27日,终霜在5月14日;年降水量16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
风速米/秒,最大风速米/秒。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农村火灾一直居高不下,去年发生的212起火灾中,农村火灾就达178起,占火灾发生起数的84%。今年截止目前发生的火灾起数中,农村火灾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达到73%以上。农村火灾高发、损失严重等严峻形势对生活水平本来就低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脆弱的农村经济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
分析造成**市**县农村火灾高发、损失严重的种种因素,除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外,更多是由社会原因所造成的。
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消防工作基础条件差,投入不足,缺乏消防安全保障。
尽管近年来**县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步伐。全县农村地域广,人口居住分散,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消防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较低,消防栓设置未到位、相当一部分村社没有达到“一村一栓一泵一车一牌”,缺少必要的消火栓、消防水泵、消防车等消防设备,加上村镇离县城路途遥远,公安消防部队远水救不了近火,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火烧连营的恶果。
农村消防工作还没有完全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流于形式。
目前,全县各镇尚未制定消防规划的占86%。村镇规划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村镇建设先天不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过多次旧城改造,全县各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各个镇仍然是在发展中,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土木结构房屋,并且联片建造,耐火等级低,没有合理的防火间距,大多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建造,电线乱拉乱接、老化、破损,加之大量的柴草放置在房前屋后或者路边,常常会因电气线路故障、生活用火不慎、儿童玩火、燃放鞭炮等原因引起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下,城镇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农村消防工作,尤其是边远和经济相对落后镇的消防工作几乎被人忽略。部分村镇虽然与县领导签了责任状,但由于多种原因,安全责任没能逐级落实,年终不能按责任状给予兑现,使责任状流于形式,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并且,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对消防安全认识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把消防摆上重要位置,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既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制度作保障,又无专职防火宣传人员。广大农村缺乏消防安全整体规划,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亟待改善。
农民生活习俗造成农村火灾隐患多。
农民使用燃料储量大、种类多,火灾危险性大。新农村建设以来,旧城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现状,但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影响,居民使用的燃料大多还是煤、柴草、液化气等,这些燃料一旦用火不慎,再加上平时堆放不当,大多农村家庭还在房前屋后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和喂养牛羊等牲畜的饲料,有的柴草与住房相邻,牛栏、羊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大大加大了火灾荷载、占用了防火间距,火灾隐患大增;同时,大量木制家具、现代家用电器的使用,加上家庭装修,又增加了可燃材料,一旦起火极易蔓延,大大加快了火灾燃烧速度。电线和电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普遍。由于年代久远,电线已陈旧老化,电线绝缘破损严重;农民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电线私接乱拉、接头松动等现象严重;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增多,造成电线过负荷现象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不合格电器设
备大量使用,这些都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例如:全县很多农村家庭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和“取暖”的问题,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对液化气的防火安全常识根本不知道,大多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还有的在房屋附近焚烧垃圾,这些人为活动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
村民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基本的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方法等消防安全知识严重缺乏,因采用春季烧荒、烧粪、倒炉灰、吸烟等不慎引发火灾事故的案例比比皆是。仅2008年全县这些火灾就占全年火
第三篇: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赤山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机制091彭贞杰5901109023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农村社会的现状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臵,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
化水平的低下。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
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赤山镇镇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三、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
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水平。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赤山镇镇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马圈、清和堂两个村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
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赤山镇镇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第四篇: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XXX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农村社会的现状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
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
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XXX镇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三、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
质水平。
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XXX镇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马圈、清和堂两个村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XXX镇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第五篇:关于企业消防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动车行业迅速崛起。电动车企业紧紧抓住城市禁摩、石油涨价、政策放开、百姓消费升级等市场商机,不断增产扩能,产销一路上扬。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全区拥有电动车生产企业186家,去年总产量为200万辆左右,占全国产量的1/5,占江苏省产量的70%,预计今年经济总量将达100亿左右,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2%。目前,无锡市锡山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基地。然而,这些企业多数为私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者意识淡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消防安全隐患问题重重。经对全区电动车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调研,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一、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
电动车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通过短短的几年,无锡市电动车企业遍地开花,许多摩托车生产企业纷纷加入到电动车行业中,使电动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一些消防安全违章违法行为大量涌现,给消防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一)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一些电动车企业新建厂房时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用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建成后未通过消防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致使留下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习惯性”违法行为问题突出。许多电动车企业由于生产量很大,厂房空间有限,生产出来的电动车又没有及时产销掉,致使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经常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三)电动车电瓶使用不当极易起火。电动车电瓶分为锂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两种,它们的充电器不能通用,若一旦混用,很容易引起电瓶爆炸,而且电动车电瓶需要经常充电,电瓶使用时间过长,电能转化成热能,产生气体,一旦电压过高或长时间充电就极易导致膨胀,引发火灾事故。目前,有的电动车企业对电瓶管理不严,电瓶摆放随意,长时间充电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电动车生产企业业主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从近几年该行业的火灾形势看,造成严重损失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对很多电动车企业业主来说,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除生产投资外,不舍得对消防的投入,平时也不注重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员工的培训,导致消防安全的管理人和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不高,对消防法规以及遇到火灾时如何处置知之甚少,无法履行消防法规所规定的安全职责,自救能力薄弱。
(五)消防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一些电动车企业消防设施遭到破坏,灭火器过期、老化严重,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内消防设施不健全,警告、危险标识散乱,甚至有个别企业根本就没有消防设施,业主认为企业早晚要拆迁,配备了消防设施也是浪费,等到拆迁新建厂房时再作考虑。
(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严。在一些上规模的电动车企业中,消防管理制度不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来说,这些企业都会有一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不少企业认为购置了消防器材就相当于买了消防安全保险,违规操作,电线乱拉乱接现象突出,用电用气随意性较大,消防安全措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充分认识电动车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确保该行业顺利、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消防监督执法部门要树立超前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早动手、早部署,切实做好电动车行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提前介入,把好审核、验收关,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作为消防部门,要严格建筑消防审核,加强建筑消防工程督促检查。帮助新申办企业按照国家消防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自觉把好消防安全关,防止留下先天性隐患,有效遏制电动车企业火灾上升势头,加大源头管理的力度,全力为电动车企业做好服务。
(二)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习惯性”违章违法行为。消防机构要定期开展检查,尤其是在电动车生产高峰时期,发动辖区派出所,加大对电动车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查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等“习惯性”违法行为,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规范电动车电瓶管理。由于电瓶使用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因此消防部门要加强对电动车企业电瓶的监管力度,使企业严格按照电瓶使用规定,落实专人全面负责电瓶的管理,严禁使用过期的电瓶,以旧翻新,同时避免长时间充电,定期对电瓶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四)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消防部门要定期对电动车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消防站对外开放,举办培训班、消防竞赛、消防演习等形式,加大对电动车企业消防安全集中培训的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其能熟悉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熟悉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五)配备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控能力。消防部门要督促企业配齐消防设施,对灭火器老化严重,设施不全的企业进行整改,对拒不配合的企业,进行立案处罚,进一步规范企业硬件设施,提高自防能力。
(六)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部门要督导电动车企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采取措施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同时还要把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基本条件之一,杜绝违规操作、乱拉乱接电线等现象的发生,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都平安。
(七)建立义务消防队,承担起初期火灾扑救任务。消防部门要督促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电动车企业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开展灭火演练,切实加强这支队伍的实战能力,承担起本单位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