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住建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2: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远市住建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远市住建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汇报》。

第一篇:清远市住建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汇报

清远市住建局推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情况汇报根据市委市政府推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局根据职能及工作实际,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为抓手,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好推动实施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情况

以宜居城乡建设工作为抓手,加强对县(市、区)工作的检查、指导。具体抓好宜居城镇、村庄、社区和宜居环境范例奖等试点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名镇名村规划建设、城乡清洁工程、中心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工作,极大地改善城镇村庄整体风貌和人居环境。自2010年开展宜居城乡建设工作以来,共创建了4个“广东省宜居城镇”、7个“广东省宜居村庄”、7个“广东省宜居社区”及11个“清远市宜居城镇”、9个“清远市宜居村庄”、14个“清远市宜居社区”。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宜居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今年我局起草了《清远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继续加强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力度。连南南岗古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佛冈潖江河景观带建设项目、清新县城清新大道绿化升级及观景台建设等3个项目获得“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获奖项目数量仅次于第一名的深圳市(5个),与广州市并列。今年,我市4个项目

1申报“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2011年以来,我局配合市农业、规划等部门选定清城区飞来峡镇和佛冈县石角镇作为名镇创建示范点,清城区石角镇兴仁村和龙塘镇云路村作为名村创建示范点,计划结合特色小城镇建设、宜居村镇试点创建等,逐年分步推进。按规划至2015年全市将逐步建成11个名镇,102个名村,329个示范村。佛冈县被省选作我省首个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是我省首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龙山镇上岳古村是广东省首批认定古村落,去年底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特色显著的英德浛洸镇,被选为第三批省宜居城镇试点,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及全国低碳小城镇试点。我局指导浛洸镇编制宜居行动计划,并陪同专家完成现场考评工作。

今年我局会同市文化部门开展我市传统村落调查工作,掌握市内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作为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今年2月我市连州市的马带村和白家城村,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村和油岭村,以及佛岗县的新联村获评第三批省级古村落。

二、推进绿道网建设情况

按照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绿道网建设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府函[2012]27号)的工作要求,我市今年制定了《清远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方案》,5月21日由市政府印发实

施。另结合我市实际,6月初草拟了《清远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初稿)》,正待修改完善。《清远市绿道网规划》成果上半年已上报省住建厅组织技术审查。

按照有关要求,今年我市开始进行省立绿道建设工作,我局会同市规划部门与省住建厅沟通协调,确定任务内容和目标。并按省、市绿道网规划对年内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制定今年实施要点。

自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建设的绿道网示范段有:

1、飞来湖环湖绿道,总长约8公里,已完成建设总长约1.2公里和

1.6公里绿道路基交验。

2、市区北江一江两岸绿道,总长约37公里。其中北岸绿道已完成建设3.3公里;南岸绿道进行前期方案设计。

3、修复白庙至飞来寺2.9公里旅游古栈道。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

4、城西大道绿道,总长约5公里,由市代建项目管理局负责实施,目前已完成建设约2公里。截至今年6月,全市总共完成绿道建设总长约53.82公里,其中今年新增9.3公里,今年计划完成建设长度77.064公里。自去年以来已投入资金达3966.7万元,2012年计划投入资金总额25903.02万元。

三、房地产业区域发展情况

2012年第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67.96亿元,其中市区48.54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749.62万㎡,其中市区349.21万㎡;商品房新开工面积96.85万㎡,其中市

区新开工面积62.06万㎡。

从区域发展来分析,市区是全市房地产开发的龙头,房地产业的集聚效应加大成为当前趋势,南部重点发展区与北部生态涵养区差距更加突出。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占全市的34.66%和56.43%。

南部地区的清新县毗邻市区,房地产业在全市占有的比重也较大,房价也是紧跟市区之后。第一季度清新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占全市的8.72%和10.45%。

佛冈县毗邻广州,房价紧随市区和清新之后。第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占全市的6.62%和7.60%。

东部地区的英德市,全市副中心的定位开始发挥作用,房地产发展势头迅猛。今年第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占全市的39.56%和16.21 %。

北部的三连一阳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人口稀少,房地产业还在起步阶段。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城镇化速度的启动,开发项目逐渐增多。

四、保障性住房工程情况

今年2月21日市政府已将2012年住房保障目标任务2505套下达到各县(市、区),其中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20户,公共租赁住房1936套,经济适用住房129套,限价商品房20套。

目前全市保障房上报项目共14个,其中已经落实保障

房建设用地41428.7㎡,已投入保障房建设资金895万元;已开工建设(筹集房源)21847㎡;新增房源50套;已落实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550㎡;已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39812.7㎡,已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4853万元,已开工建设51847㎡;房源筹集510套。截至6月底,全市新开工(筹集)1186套(包括已发放补贴49户),上半年开工率为47.34%。

五、建筑节能管理工作情况

加强设计、施工及验收各环节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建筑节能设计备案工作。上半年共办理建筑节能设计备案 18 项,面积585561.44㎡;建筑节能竣工备案19 项,面积817039.32㎡;共办理建筑节能修改备案共18项,修改面积692222.87㎡。

加强文件制定和指导。我局拟定了《清远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并草拟了《清远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2012——2015)》(初稿);印发了《2012年清远市建筑节能工作要点》,指导各县(市、区)住建局更好的开展本地区、本单位的建筑节能工作,确保完成2012年度建筑节能工作任务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主要是:物质积累不够丰富。全省物质积累指数介于0.08至0.72之间,总体水平较低。其中,14个县(市、区)物质积累指数大于0.45,23个县(市、区)物质积累指数介于0.27—0.45,68个县(市、区)物质积累指数介于0.08—0.27。高水平地区主要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市辖区,低水平地区主要包括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的一些贫困县(区),其余地区物质积累为中下水平。物质积累水平不高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皖江地区经济实力较强,以皖江为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的经济发展重心初步形成,皖北、皖西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及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开发利用效率不高。2010年,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为62.64万元/公顷,比全国的106.48万元/公顷低41.17%。城镇建设呈外延式扩张,农村居民点点多面广,导致建设用地规模偏大,局部地区超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空间利用效率较低。

——人口集聚水平较低。2010年,城镇化率43.2%,低于全国6.48个百分点。大城市数量少,特别是缺少带动性强的区域性特大城市,中小城镇发展相对不足,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口流动强度0.9%,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

面临趋势,从现在到2020年,是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的发展态势对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空间需求面临挑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有更大的住房、更宽的马路、更大的广场、更宽敞的购物场所、更多的旅游景点,以及更多更好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设施,对生活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

——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建设空间需求面临挑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居住用地将持续增加,国土空间资源的稀缺程度不断加剧。

——生态环境需要改善,生态空间需求面临挑战。一些地区在国土开发过程中,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为了改善环境条件、加强水源涵养、保障生态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扩大森林、草地、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

——农产品供给安全存在隐患,农业空间需求面临挑战。安徽是农业大省,承担着国家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安全的保障功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国土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保障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安全需要的农业空间面临较大压力。

一、安徽主体功能区的概况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本设想在统筹考虑各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布局以及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国土面积在空间上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主体功能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优化开发区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很高,资源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聚集条件较好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2013 年安徽省发改委正式发布《安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将各地划分主体功能,并为未来发展指明目标。将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滁州和宣城八大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作为承接全国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淮北平原主产区、江淮丘陵主产区和沿江平原主产区作为安徽省的“米袋子”被列为限制发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被定位生态功能区;自然文化保护区和重要水源地则被划上禁止开发红线。

二、安徽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均衡化的现实考察

安徽省三类主体功能区能否平稳有效地进行关键在于各区域的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的程度。而安徽现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公共服务均衡化问题尤为突出、而财政政策对于实现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均衡至关重要。

横向的财政失衡导致的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不均衡

横向的财政失衡是指同层级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地区间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差异。根据 2013《安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合肥市、毫州市、宿州 市 的 财 政 收 支 差 额 分别为-182.79 亿 元、-129.58 亿 元、140.50 亿元,远大于淮北市-56.68 亿元、铜陵市-32.80 亿元、马鞍山市-62.55 亿元、池州市-60.35 亿元的财政收支差额;再比照各自的医疗卫生的机构数可以看出,合肥市、毫州市和宿州市的机构数分别为 2100 个、1532 个和 1774 个,这三个城市的机构数上了四位数,而其余四个城市的机构数则相对较少。很显然,财政收支差额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有着一定 的影响,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差额较大的城市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也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的目标,要平衡同阶层区域政府的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结构变化导致了主体能区公共服务非均衡

相比较传统的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发展模式的划分,三大功能区的划分更能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然而,主体功能区会

使区域受到功能性的制约,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受阻、资源开发受控,政收支结构改变,使得主体功能区的公共服务出现非均衡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主 要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全国或者区域性的自然资源保护区,使得其相比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经济发展就居于次要地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会导致地方性的财政收入减少,同时再加上由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增加地方性政府的财政支出,使得财政投入公共服务的资金比重相对于重点开发区而言幅

度下降,从而产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新差距。另据 2013《安徽统计年鉴》可知,黄山、池州的森林面积相对于淮北、淮南、毫州而言很高,甚至是它们的几十倍,森林覆盖率也同样如此,但是黄山、池州两个市区的 GDP 却比淮南、淮北、毫州的 GDP 低了很多。这也更加证明,由于黄山、池州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消耗了大量的资金,使得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跟不上其他区域的脚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重点开发区有正外部效应。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存在着因为放弃了经济效益而损失的公共服务效益的补偿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形式有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三种,这三种形式分别存在一些问题。1.税收返还。其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政府的一种补助,税收返还制度存在着财政收入越多的地区获得的税收返还越多,相反,财政收入较少的区域获得税收返还就越少,结果加重了横向的财政失衡,使得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差距加大。2.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照各地标准的财政收入和标准的财政支出差额以及转移支付系数来确定,因此,一般性转移支出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但目前安徽省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可获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匮乏,不足以提供与重点开发区大致相等的公共服务。3.专项转移支付。是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具体项目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各地协调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了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而目前安徽省的专项转移支付并不规范,往往被层层截留,不能很好地提高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提高基层政府的可用财力

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除了一些可以自由支配外,其余大部分是专项资金,具有专项用途,不能缓解基层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不足。同时一些限制开发区域为了维持基层政权的运转,往往挪用用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四、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健全科学规范、注重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从而对于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实现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完整性,完善预算公开制度,健全公开机制。安徽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把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与其他政策目标相结合,通过改革各功能区的重点、绩效考核、转移支付形式,与功能区建设相辅相承,最终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体系。

第三篇:山西主体功能区规划

39个县(市、区):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其他重点开发的城镇。按县域面积统计,全省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的20.15%。未来的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规划》中,我省共有39个县(市、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含在太原都市圈中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中重点开发区域。具体来讲,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太原市杏花岭区、小店区、迎泽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平遥县,忻州市忻府区,吕梁市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17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离石区,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朔州市朔城区,运城市盐湖区、闻喜县、河津市、永济市,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晋城市城区18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我省将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主要包含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太原城市群)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区、阳泉市区)。

46个县: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46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国家级(18个县)和省级(28个县)两个层次,按生态功能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我省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共有46个县,其中18个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忻州市的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临汾市的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和吕梁市的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中阳县。

28个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太原市的娄烦县;大同市的灵丘县、左云县;阳泉市的盂县;长治市的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沁源县;晋城市的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朔州市的平鲁区、右玉县;晋中市的左权县、和顺县、灵石县、榆社县;运城市的平陆县、垣曲县;忻州市的五台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临汾市的古县、安泽县;吕梁市的岚县、方山县、交口县。

34个县(市、区):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

34个县(市、区)为我省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共计4.49万平方公里。

农产品主产区的未来规划: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保障农产品供给。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包括我省34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共22个,主体部分为汾河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包括长治市的屯留县、长子县、襄垣县、沁县;晋城市的高平市、泽州县;晋中市的太谷县、昔阳县、寿阳县、祁县;运城市的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新绛县、稷山县、夏县、绛县;临汾市的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

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共12个,其中包括大同市的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浑源县;阳泉市的平定县;长治市的武乡县;朔州市的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忻州市的原平市、定襄县、代县。

2.22万平方公里:禁止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

目前我省境内共有国家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共计42处,面积8246.72平方公里(含重叠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6%。省级禁止开发区域956处(包括交叉重叠的),面积16534.02平方公里(包括交叉重叠的,不含重点文物和水源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55%,扣除相互重叠的面积,全省各类禁止开发区域实际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20%。《规划》提出,今后新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自动进入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重点解读

四大战略格局预计2020年形成构建“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具体举措 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大同—朔州)、晋南(临汾—运城)、晋东南(长治—晋城)城镇群,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多点”的城镇化格局。构建以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

具体举措 汾河平原形成优质小麦、玉米、特色杂粮、油料、蔬菜、优质畜禽、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与寿(阳)—昔(阳)—平(定)形成以优质杂粮、蔬菜、玉米、薯类和优质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漳河河谷盆地、沁河河谷盆地形成以优质杂粮、蔬菜、林果、中药材、草山草坡牧业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构建以“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具体举措 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建设以吕梁山为主体的黄河干流和汾河源区生态屏障带,以太行山为主体的海河主要支流源区生态屏障带,以太岳山、中条山为主体的沁河、涑水河与黄河干流源区屏障带。4 构建“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

具体举措 能矿资源的集中开采区域必须以保护生态、清洁生产为前提,突出集约有序、高效开发,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应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坚持“开发一点、修复一点、保护一片”。其他矿产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应坚持“点上开发、小区域保护”。

第四篇:区住建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城建工作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好”发展战略,以市里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为中心,以争创全市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全年工作取得了较好地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概述

(一)、城建工作情况

1、加大力度掀起旧城提质改造热潮

今年旧城提质改造3.128平方公里,涉及4个街道一个乡镇,共25个社区一个广场,重点为辖区内的老厂区、老城区、老市场等“三老”区域。其中,北片北起建湘厂,南至京广铁路,西起衡机里,东至苗圃街道;中片北起东风南路,南至湘江,西起龙家坪路,东至415卫校;南片北起湘江三桥,南至华联社区南、西起华联社区西,东至京广铁路。改造工作于10月初完工,共投资3020万元,实现了改造区域内“路平、沟通、灯亮、美化”。其中,拆违近37万平方米,力度前所未有,尤其是冶金街道、扶小里社区、金泉路等,不仅拓宽了路面,而且打通了多个消防通道。

同时按照市住建局安排,我局联合街道社区,安排专业人员,对城区需要新建“五小设施”(小绿地、小广场、小停车场、小公厕、小健身场)的情况详细摸底并建立台账。高标准、高起点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突出珠晖特点,涉及粤汉、东风、冶金、广东、苗圃五个街道共21处,改造面积4930平方米。锦上添花,极大的丰富了城区基础设施提质改造成效。

按照市政府进一步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安排,8月份我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区湘江东路、东风南北路、东风支路、湖北路、光明街、临江路、湖南路、玉麟路、粤汉路、广西路、广东路共11条主次干道人行道进行了多次详细摸底,核实主次干道人行道维护改造、果皮箱配置和机动车非机动车车辆停车位以及绿化的工程量。9月份对东风北路曲园酒楼旁近80米的人行道进行了全面提质改造,效果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对我区下步人行道全面提质改造提供了样板。目前,东风支路、湖南路、玉麟路、粤汉路和广西路已完成改造,湘江东路、湖北路、光明街、临江路、广东路正在施工,除东风南北路外预计将于10月底全面完成。

在区“双联双争”大走访活动中,我局就汇总的17个主要亟待解决的城建问题,结合其他走访收集到的城建问题,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实地勘察,针对性的形成解决方案,在区政府的部署下,安排专业施工队伍进场施工,于5月底全部解决到位,受到了居民的热忱感谢。

2、全面出击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城区

在今年初的“城市绿化周活动”中,结合通道绿化活动,在我区茶金路、海联路、东木路、白鹭湖路、原107国道等乡镇主次干道周边以5米为间距种植直径12公分的樟树5000余株,种植面积达120公里,投资金额500万元,完成全市通道绿化任务一半以上。在财金工业学院种植桂花540株、樟树320株、桃花树260株、樱花树340株、柳树210株、杨树203株、红叶石楠310株、灌木㎡。旧城提质改造中,东阳渡华兴小区投资97.8万元,绿化面积9600平方米;五小设施投资128.48万元,绿化面积10900平方米。

3月初,针对城区7个街道存在的枯树、危树、淘汰树种,我局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通过街道社区上报、局绿化办现场核查,初步确定了88棵亟待处理的树木,其中:苗圃街道81棵,东风街道4棵,粤汉街道2棵,广东路街道1棵。这些树木大多都是居民小区内的枯树,经虫蛀等原因,造成死亡,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对周边居民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局领导十分重视,针对摸底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88棵危树于五月底已经全面清除。

10月份,我局对全区主次干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了全面摸底,拟对空、荒、少的花坛进行土质改良、重新翻种,计划提质改造面积约8926.13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东风北路绿化带提质改造200多平方米,待设计方案经市政府批复后,将全面推进,预计11月20日左右完工。

3、多措并举确保住房保障全面覆盖

今年初,我局继续做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新增对象的资料核查和审批工作,为租赁对象办理《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资格证》,并对之前办理的租赁补贴对象资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核清理,凡是资料不全和住房收入超标的对象一律取消租赁补贴发放,严格落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准入、准出机制,把住审批关。截止第三季度,全区共发放廉租补贴3369户,新增补贴对象301户,已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3250户、新增100户任务。

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市本级坐落我区的廉租房、公租房项目有两个:珠安家园和衡州家园,为和续建项目。珠安家园征地和拆迁工作均已完成,衡州家园征地工作已完成,一标房屋已拆迁,二标房屋正在谈判当中,不直接影响工程施工。两个项目的工程建设由市城建投负责,目前,珠安家园已有20栋房屋立体竣工;衡州家园钻探、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规划设计也调整到位,下步将启动房屋基础建设。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职能于6月初正式明确由区民政局移交至我局,经过充分调查摸底,今年1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指标分配如下:和平乡:2户;酃湖乡:18户;东阳渡镇:58户;茶山坳镇:13户;金甲岭农场:1户;衡州路街道:10户。100户中,五保户占4户,低保户占26户,贫困残疾人占4户。其中,新建91户,修缮加固9户。目前,100户都已全面竣工。

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广泛调查摸底,深入了解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的现状及难易程度。根据确定的改造思想,我局编制了全区直管公房分布情况表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库,待市政府改造规划和政策出台后,我区将把省、市关于旧城区及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给足、给到位,尽最大可能提高新建居民区环境质量,提升我区城区形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领导亲力亲为狠抓责任,为全局工作定好了调子。为了抓好每年的绿化工程、住房保障、旧城提质改造等多项工作,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均成立了由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尤其是在旧城提质改造工作中,为了层层夯实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实行了领导联点包干责任制,每个标段都由一名局班子领导和一名施工员具体负责,全天候坚守岗位,负责矛盾协调、质量监督和进度督办,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同时,坚持每周六定期召开通报会,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2、整合多方力量科学监管,为工程质量把好了关口。在旧城提质改造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小工程当作大项目来抓,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紧扣质量不放松,真正做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形象工程,让改造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一是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组建招投标组,由区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全程参与监督,经过严格审核,选择有资质、符合需要、专业素质高的施工队伍。二是严格落实施工标准化。由区住建局牵头,主管领导和施工员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标准化施工,确保工程实体厚度、水泥标号、路面的平整度和坡度都符合改造标准,对违反施工程序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改造工程坚决要求返工。三是严格做好验收合格化。邀请政协和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等多方人员,组织成立督查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施工作业进行不定期监督,并参与完工后的工程验收工作,以各方不同的视角审查工程的合格率、满意度。

3、全力打造精品示范片区,为以点促面铺好了基石。在今年旧城提质改造中,以“突出重点、以点促面”为基本战略,做到“工作有重心,任务有轻重,成果有亮点”。打造了华新小区、冶金、扶小里社区等一批示范工程、亮点工程,实现旧城改造工程进拆迁户安置区、进企业生产区、进铁路居民区和老城区居民社区。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小区居民的日常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部分改造区的实际情况,在小区内增设篮球场、健身场和休闲区,使居民在整洁的环境中又多了一项健身和休闲的好去处。

4、竭力满足群众合理诉求,为民生工程树好了口碑。在提质改造工作中,坚持人性化设计和文明施工相结合的原则,既坚持工程设计标准,又积极照顾社区居民的诉求。一是施工前主动征求并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将通往居民家门口的小道一并改造,方便居民出行,如安居里路和安全里路将水泥路面直接铺到了每户家门口;二是施工中尽量考虑群众生活和出行需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合理控制施工时间,避免使用大功率、大分贝器械,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如荷花坪下水道改造,由于路面开挖深度达4米,为保证安全在整个路段设置隔离带,悬挂警示灯,并安排专人早晚巡逻,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三是把一些方便群众又力所能及的配套建设,采用“跨一步、带一把”的方式尽量帮助解决,满足社区居民对改善社区环境的要求,如对泉溪村路四周的围墙和居民煤房刷墙漆、油漆,重整小区花坛等。除此之外,对日常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积极向市政府反映并争取资金,尽力给予帮助和解决,如投入资金33.8万元,对计划外的东风南路茅坪粮库、实验小学门口、泉溪村小学路口、东风北路14号、安居里58号等下水道进行疏浚改造;投入35万元,对建湘路(计划外)实施彻底改造,共铺设沥青300米,安装路灯20盏,彻底改善路面状况,打通了通往建湘厂、气象团、衡机里一片的道路瓶颈;向市政府争取为未列入计划的和平小区和苗圃路安装了24盏路灯,投入资金50万元。通过建设工作者的日夜苦干,百姓门前的路铺平了,窗外的灯点亮了,马路不堵车了,下雨不积水了,城市变漂亮了,百姓交口称赞,积极拥护改造工作,并多次送锦旗、送喜报感谢区委、区政府。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1、铁路地区权责明确的问题。我区苗圃街道所辖面积4.76平方公里,下辖社区11个,常住人口5.9万,其中铁路职工及家属约4万,占总人口的70%,是我区的大街道,也是典型的铁路街道。随着铁路系统全面改制,铁路分局和铁路办事处相继撤离,该街道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市管理力度大大削弱,特别是光明街的管理,尽管市政府前几年对该道路进行了彻底改造,但由于苗圃地区城建管理职能没有明确,造成该路后期维护管理缺失。目前,对出现的道路破损、下水道堵塞、井盖缺失等需要维护的问题,居民向地方政府反映,要求政府给予解决,但该地区权属主体属于铁路部门,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由地方政府负责,权属与职责不统一。且对苗圃地区进行提质改造的过程中,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混乱状况,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建议尽快将苗圃地区城建城管和环卫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理顺管理体制,彻底改变苗圃地区的现状。

2、排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问题。近几年,因排水设施不完善出现下水道堵塞、淤积的问题较多。在改造维护中,由于监管不到位且开发商对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重视,没有按照规划设计施工,造成有的开发项目排水设施功能不完善,与周边排水系统不协调,极易发生下水道阻塞,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原本该问题应该由开发商出面解决,但由于有的项目时间长了,开发商找不到,或者找到了,开发商推托不管,老百姓只好找当地政府解决,这给我局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建议在城建项目开发建设中,能否发挥城区政府的作用,规定凡在珠晖区开发的建设项目,由区住建局协助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参与项目排水设施建设的管理,项目竣工组织工程验收时,确定城区住建局签具意见后再报送市直相关部门审批,这样能更好地确保新建项目设施的配套完善,减少种种矛盾的出现给区级政府造成的压力。

3、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随着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职能下放,城建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局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并未配套增加。现局内有建工办、绿化办、住房保障办、办公室四个科室,都需专业技术人员,近两年调离和退休7人,除班子成员外,仅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非专业人员6名,部分科室仅一人运转,且大部分编制为自收自支。班子成员中也存在自收自支编制,一直未能纳入财政统发系统。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希望能配强工程技术人员,增加人员编制。

(二)资金保障存在问题。

1、背街小巷路灯亮化的问题。路灯亮化工程覆盖面广,需求量大,由于资金困难,我区部分主要背街小巷的路灯没有安装,给老百姓夜间行走带来了不便,群众反映颇为强烈,并且为了节省开支,我区引进安装了部分太阳能路灯,技术有待改进,并且后期维护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据调查摸底统计,我区现有430盏背街小巷路灯需要安装,如果全部按寄杆灯计算,需要直接工程费用172万元(未含入网费用)。同时,路灯安装后面临着并入市政电网困难的问题,由于背街小巷路灯的主电源需要从城市主次干道接入,而城市路灯电源归市路灯管理所负责,需要缴纳大量的费用才能并入市政电网。建议市政府能牵头协调,将我区已有的路灯全部并入市政电网,统一管理。未纳入市政电网的路灯,电费、维护经费等所需经费列入市政财政预算。

2、巩固绿化成果的问题。近几年,我区通过“三万乔木进珠晖”、“双20”、城区提质改造及创园等活动,投入了大量资金,绿化建成区面积达到53246.3平方米,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三分栽,七分管”,园林绿化只有在建好的基础上管理好、保护好,其生态效益、美化效益才能形成并不断地增长。我区绿化养护管理措施基本实施到位,养护专业技术队伍也已具备,但缺乏强有力的养护资金保障,造成部分苗木枯死,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也极大的影响了绿化效果。经测算全年需养护资金约56万元,为确保巩固绿化成果,建议将全年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3、背街小巷的日常维护问题。背街小巷的日常管理维护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路面坑洼、下水道堵塞等,附近居民对此经常会向我局反映,并要求尽快给予解决,为给百姓一个宜居舒适的环境,满足他们的迫切要求,常常需要不定期的进行路面的修缮和下水道的疏浚等,对此,我局面临着严峻的资金压力,迫切需要专项的资金来保障日常管护的有效落实,真正的解决百姓所急。

4、旧城提质改造存在压力。在旧城提质改造中,居民对政府的要求和期待很高,对此工程很热心,常常会有很多的要求和建议,其中大部分属于计划外的工作,面对居民的强烈要求,考虑到后期完善的重复性和浪费,本着一次性改造到位,让居民满意的宗旨,我局尽可能的将居民的建议落实,鉴于此,希望市政府能高度重视,对城区提质改造的投入和标准提高,更好的打造精品工程,造福城区居民,创造宜居环境。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我局城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营城市为理念,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珠晖”为总目标,以“四城同创”为总抓手,全面完成2014年城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任务,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实现住建事业新跨越。

为贯彻落实2014年工作思路,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我局主要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着力加强主次干道的提质改造。随着城市建设工作重心的下移,随着衡州大道、湘桂铁路复线的建成通车,2014年,我局将在今年主次干道人行道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对东风路、光明街等主要干道进行改造提质,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2、着力实施城市绿化的提质工程。一是继续开展主次干道、居民小区绿地提质工程,增加绿量,改变绿相,实现单一树种向多树种,简单绿化向景观绿化的提升,种出绿色、种出景观、种出文化。二是切实推进有条件单位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庭院绿化建设标准,增加绿化规模,实现从市级园林式单位到省级园林式单位的提升。

3、着力推进城市棚户区的项目改造。着眼于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重点在衡州大道、东风南路主要地段以及中心街道的部分老社区,拟实施9个城市棚户区项目共1042户的改造。以街道为实施主体,区建设局负责监督指导,在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基础上,通过棚户区改造,最大限度地改善住户的居住条件,根治“脏、乱、差”现象,实现环境面貌的大改观。

4、着力保障廉租住房的合理分配。随着全市及我区一些廉租房项目的陆续建成交付使用,2014年,我区将面临廉租房分配的压力。为做到“公平、公开、公证、透明”,我局将根据申请廉租房住户的不同困难,科学制定出全区廉租房分配实施方案,采取摇号抽签方式,先确定进入围名单,再根据不同困难情况,抽取住房层次。确保分配工作不出现暗箱操作、人情操作,让困难群众满意。

5、着力解决一批群众的难点问题。珠晖城建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太多,每年出现的新问题不少,我局将一如既往,坚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急群众这所急,积极安排予以协调解决。

6、着力营造干净干事的工作氛围。一是建设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宗旨信念;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二是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切实转变工作,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抓好事关全局的实事工程、民生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

第五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住建局年底总结报告

精心组织 全力实施 高标准推进城镇绿化建设

2011年1月9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下面,将我区城镇绿化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城镇绿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城镇绿化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路、园、院三位一体,城乡同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广场公园为景区,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住宅小区、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的城镇绿化格局,各类绿地大幅增加,城镇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自2005年以来,从区四套班子负责人开始做起,近千人次的机关干部深入白马、大泗、胡庄等乡镇,种植重阳木、马褂木、合欢树等苗木1万多株,五年完成造林面积5万多亩,造林增幅在全省连续5年保持领先,被省绿委评为“绿色江苏建设先进区”。二是认真抓好道路绿化工作。在全面考虑行道树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树种多样化,既注重其遮荫、降噪的作用,又考虑其景观作用,努力做到一街一景。近三年,共投入绿化资金1.5亿元,在主要街道建绿岛、种花草100万平方米,栽植香樟树3万余株。1 三是加快建设广场、公园等休闲场所。先后成建成银杏广场、政府广场、港城公园、生态公园、生育文化园,累计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实施街头小游园16个,面积9.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高港农业生态园,总规划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在广场和公园的建设中,我们有选择地保留建设场地的原生树木,并按照树木的分布状况设计,使每个公园都独具特色。四是实施单位和小区绿化工程。从2005年开始,新建花池300个、栽种苗木50万多平方米,设置花架400处,摆放盆花100多万盆次。同时,积极鼓励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居民住户开展庭院绿化和社区巷道两侧绿化活动,绿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五是加强古树名木的管护。对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对第一批列入省内珍稀濒危植物的黄杨、香柏、银杏等19棵古树进行挂牌,在被重点保护的同时,落实责任单位,明确专人养护。

二、2010年城镇绿化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明确的考核指标,对照城镇绿化考核细则,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达标措施。全年建成区新增绿地50.81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47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512公顷,绿地率42.3%,绿化覆盖率45.7%,公共绿地面积102.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新增1平方米,城镇绿化建设和管理成效显著。

1.新建公园。高港银杏生态园是我区重点打造的集观光、旅 游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占地3000亩,分为古银杏生态公园和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两大片区。古银杏生态公园依托现有全国罕见的成片百年古银杏林,运用现有民宅改造,建成银杏博物馆、人工湖景区、高级商务会所、生态餐厅等景点;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由3.5万平方米现代农业观光区和1.5万平方米兰花生产展示区组成。该项目于2008年11月开工,截止目前,建成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陆地面积的70%以上。

2.道路绿化。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实施港城路东延、扬子江路南延、刁东路、环溪东路等道路绿化,新增道路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对城市绿化、广场绿化不达标的绿地进行升级改造,如银杏广场、政府广场。对绿化层次不丰富、绿化布局不合理的道路绿化进行分段改造,如港城路、向阳路、春江路西延等。

3.单位和小区绿化。按照《江苏省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编制了新建居住区绿化专项规划。格林美郡、水岸帝景、龙锦华庭、育才花苑等新建小区,累计增加绿化25.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1.6%,绿化覆盖率达43%。

4.河道绿化。组织实施胡庄港、刘元河、史庄河、汪群港、宗林沟、孔桥河、蔡庄村河等河道整治工程,栽植树木 株,新增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即将实施的刁东河、生产河东段整治工程,规划设计有护坡绿化、水杉、绿色植物软化。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1年,是我区城镇绿化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一年,我们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强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程。

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根据我区有水的自然条件,高标准、高起点地组织编制出台《高港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出城市“绿化”范围,并将其列入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之中。城区绿地采用点状和环状相结合,保持历史文脉,挖掘历史内涵,建设公园绿地。抓好柴墟水景街区、滨江新城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严格把好绿化检查验收关。城区各类建设项目绿地率要坚持达到30%以上,老城区绿地率要坚持达到25%以上。

二是合理布局,建设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形象,代表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水平,其合理布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要把公园绿地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打造城区绿化精品工程,强调绿地布局的均衡和绿地品位的提高。从今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高标准地抓好大桥生态景观公园、海军诞生地主题公园、春江湿地公园等三大公园的规划建设。同时,加快时代广场,金港国际商业广场,国际家俱广场(红星美凯龙)、刁铺立交功能区等四大广场建设,满足市民休闲、消费、娱乐的需求。

三是道路绿化,注重特色。按照“突出特色,丰富景观”的原则,加快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凡是有绿地条件的道路,全部实 行立体绿化,乔、灌、花、草有序配置,尽最大努力增加绿量,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形成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绿化景观,重点抓好高港大道、迎江路、柴墟路东延、春港路东延、锦江路等道路的绿化建设,规划建设3—5个道路交叉口小游园,继续做好港城路、金港路、春港路、扬子江南路等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工作,使城区道路绿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小区(单位)绿化,不断提高。广范开展绿化达标和创建园林式单位、居住区活动,对城区主干道两侧的机关单位大力开展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违建绿工程,使街头绿地与机关、居民小区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一批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加大对新建的口岸、永安、许庄等镇街的安置小区、美岸栖庭、蓝波湾、溪和苑等房地产项目的绿化建设监管力度,全面提高居住区整体绿化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区的城镇绿化工作虽然基础较好,但结合我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城镇绿化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常抓常新,力求大提升、大突破,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凝聚全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务实、创新争先,全面推进城镇绿化建设,努力把我区城打造成滨江花园式城市。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下载清远市住建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远市住建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住建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20**年,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住建局的精心指导下,以强化法制观念、规范执法行为、服务科学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履行工作职能,较好地完......

    住建局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县城乡建设系统系统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全......

    住建局法治宣传汇报

    沂南县住建局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宣传活动情况汇报 根据沂南县普法办公室安排,我局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这一主题,于12月4日在人民路开展了普法教育活动......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一、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总面积4.9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4%,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58%。 (......

    2012年区住建局创先争优工作总结

    建设局党委关于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总结 甘州区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区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从开展创先......

    住建局规划思路(推荐阅读)

    住建局规划思路 一、着力抓好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实施,科学编制城乡规划。重点完成城西片区综合区(含峡江电站移民)、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

    住建局规划工作总结[五篇范例]

    住建局规划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局紧紧围绕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推进市政府确定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推......

    住建局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的汇报

    岳池亿联置业有限公司 关于对《岳池住建局八月安全生产会议》要求的汇报 岳池县住建局: 贵局于2015年8月18日召开了《岳池县住建局八月安全生产会议》,我公司对会议要求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