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涡河流域为例,简析“如何实施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效学习指导

时间:2019-05-14 02: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涡河流域为例,简析“如何实施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效学习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涡河流域为例,简析“如何实施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效学习指导》。

第一篇:以涡河流域为例,简析“如何实施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效学习指导

以涡河流域为例,简析“如何实施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效学习指导

河流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同时流域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独立的生态系统。涡河,淮河的第二大支流,是跨豫、皖两省的重要河流,流域面积1590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423公里。近年来,涡河的地表水和地下污染程度在逐年加剧。涡河水面上出现大量浮萍和污染物,引起当地市民和相关部门的关注。那么导致涡河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教学思路:通过对涡阳县城段涡河的实地考察,让学生分析归纳涡河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总结归纳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让学生上网了解和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涡河的基本情况。准备亳州市地图,涡河流域地图,了解沿途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人口和城市分布等相关地理要素。

2、实地考察:沿途观察涡河和支流水质变化,河面漂浮物的种类,沿岸的居民点和工厂布局以及河道里往来航行的船只,并做好拍照取证和相关文字记录。

3、分析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涡河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撰写分析报告。

三、课后总结:通过案例及问题让学生理解河流流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由此得出:河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在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时要考虑其对周围地理环境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二篇:以X县X河为例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设计

以X县X河为例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设计

1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发展的影响因素

(1)山区小流域治理技术相对落后。我县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开展时间较久,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由于山区小流域治理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指导作用。且不能很好地应用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为水土流失现象日渐严重。

(2)水土保持观念不强,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水土流失的人为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山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环境复杂,在水土流失的途径、条件及治理方法上,认识看法各不相同,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增加了困难。

(3)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任务重,资金投入少。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我县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局部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整体效果还是不理想。近年来,国家也对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投入,但投入的资金跟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的难度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2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

(1)山区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损坏,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在交通、采矿、冶金等建设项目中,疏

于防治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在采矿过程中,排入河流的废弃矿渣使河道淤塞、泥沙下泄,下游居民的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地区遭受到多处破坏,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2)农业种植品种单一,产业化困难较大。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部分土地资源使用不科学,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使植被破坏、地表裸露。

(3)山区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不能很好地被落实,规划的实施不能长期坚持,且在政策上缺乏保障实施的约束。

3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

(1)参考以往治理经验,进行全面治理。将我县内的一条小流域做为一个治理单位,在不同的土地类型地块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宜农的坡耕地上配置改梯地与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地上配置林草措施;在实际需要的坡耕地上配置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改善农业种植生产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侵蚀沟道内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2)通过发展经果林与兴建农田水利进行综合治理。相关部门要制定整体的综合治理方案,进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通过采取耕作措施及工程措施的实施来有效地种草植树。在水土流失的耕地中,可将小地形改变,如等高耕作、修石坎梯田等,以改善土壤抗蚀力与植被覆盖度,达到保肥、保土、保水、改良土壤等目的。

(3)将生态建设做为山区小流域治理的重点项目来抓。在山区小流域中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例如侵蚀沟道防护林、护坡林、护岸林、山地果园及经济林等。进行造林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最好选取在本地区长期种植过的,且已经取得成果的树种进行种植。对于大部分的陡坡地,要用来营造水土保持林,不允许将其用做耕地或其它用途。且规定在陡坡地所种植的树木在一定期限内不再进行采伐。对于私自采伐者要进行处罚。

(4)在进行人工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天然植被。使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由于人工种草植树所需的时间较长,相比而言,通过封育、补植、补种,来对天然草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措施则要简单许多。对于树木稀少的林地要进行补植与原有树木相同的树种。对坡度较大或石块较多的山体,需采取自然修复的措施。在该区域内禁止其它的生产活动,如伐木、放牧等,对该区域内的水土保持与封禁治理工作要不断加强。

(5)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管理进行革新,在宏观方面要加强对各个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的指导。具体实行时可在一些水土流失治理难度较大的地区安排专人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好林业、农业等有关部门,明晰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在修拦沙坝、谷坊、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中,要实行监理制,并且密切与各有关部门联系,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

(6)提高农民水土保持意识,加强宣传力度,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发生。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规范化的目标,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利用举办学习班、广播等形式在群众间进行广泛地宣传,使农

民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健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依法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

(7)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山区小流域荒地通过利用农户投资的方式进行开发,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并适当的补助资金。同时在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上亦鼓励农户直接投资,建成后投资者可向使用者收取管理的费用。并将集体原有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承包给个人管理,承包者在向使用者收取管理费的同时,也需承担小型水利水保设施的维修责任。

4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

水力侵蚀是造成我县山区小流域中的水土流失主要原因,侵蚀的范围以面蚀的方式逐渐扩大,细沟状侵蚀与片蚀增多,部分沟壑也在长时间的降水以及地形变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性作用下逐渐形成。水土流失严重的破坏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侵蚀地貌,从而使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大幅降低,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夏季在降雨比较集中的月份,土壤含水量增加,蓄渗迟缓,致使许多径流顺坡直接冲刷下来,很容易出现跑肥和跑水的情况。山区小流域地势起伏较大,且没有对坡耕地的植被很好地保护,在遇到了暴雨的时候,上游泄下的水里混杂着泥沙,严重的破坏了桥涵、道路等,并且还能使水利工程淤堵,影响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会损害生态环境本身的自我平衡机制,使生态调节功能失衡,并引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治理好山区小流域影响十分巨大。因此一定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周详地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治理措施。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三篇: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反思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反思

反思一: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反思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是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教学要求是“1.以某流域为例,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该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2.分析该流域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流域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究综合治理的对策。”教学目标是“

1、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分析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索该流域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没理的措施;

3、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和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4、通过学习探究,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本节内容非常丰富,是必修三课本页数最多的一节,从76页到87页,一共12页,全节共安排了17幅图、4个知识窗和4个活动,数量也是很多的。相对于第三单元各节来说,第四单元更侧重于区域开发的综合性,每一节都强调了本区域开发的地理背景或优势,不但是研究区域综合开发的好材料,也是研究区域地理的良好案例。而且在对区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方法。

就本节而言,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第一,课本中的图用得不足或者不够充分。例如,课本图4-1-3“沿北纬32°中国地势剖面”,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蕴藏丰富的原因以及长江干流水电站选址等问题,但我没有这样做。再如,课本图4-1-8和9“三峡工程平面布置图”和“三峡淹没区、移民安置范围及城镇迁建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工作建成后可能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控制其负面影响,但我也没有这样做。

第二,课本中的知识窗用的不多。例如,通过阅读知识窗《浦东开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浦东开发的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工业的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深学生对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印象。

第三,课本中有的知识的取舍不精。本节内容非常丰富,在短短的两节课里面完成所有知识的教学似乎是不容易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牢牢掌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对于非专业班来说是这样。但如何取舍,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班来说,本节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而是通过长江流域这一案例,了解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所以,关于长江的一些资料性的知识,不需要学生掌握。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为我做得不够好。

这一节我觉得自己也有一些成功之处,比如:

第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探究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然后,我通过展示各种地图帮助学生认识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进一步深化前面的认识并为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奠定基础。

第二,长江中游洪水灾害的成因。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洪水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排水速度<汇水速度。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人为两方面来讨论影响排水速度和汇水速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长江中游洪水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从地形来看,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二、从气候来看,降水集中,多暴雨,汇水速度快;

三、从植被来看,陡坡开荒,过度砍伐,水土流失加剧,使长江中游地区排水速度更小;

四、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削弱。我感觉这样讲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和记忆。

反思二: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反思

2011年10月8日我被安排到被王校长定位听课,但由于学生与当天参加市三运会的开幕式的节目表演,课被耽搁了,当时没有得到王校长的指导机会,在月考过后,在214班第一次上这节课的内容,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感想,以及在下一节课中应如何改进的措施>总结如下:

在教学设计中,这一节课>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但从今天的教学状况来看,时间有些紧张,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时没有打下应有的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基本为零。因此在教学中对初中时就应该学好的知识进行补充占用用了大量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还没有完成教学内容的一半,只完成了前四个小问题。

本节课首先从“流域”一词讲起,应为这一节课的标题是: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如果连区域这一基本概念都不清楚的话,这一节课的目标就无法达成,或者就是达成度就不会高,学生很容易将这一节课理解成为就是长江的学习。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和。解释这一概念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在对学案中的第一个问题:“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时,补充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形知识,对照课本P80图4-1-2 长江流域,详细介绍了长江流域所涵盖的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的地形区,及长江的主要干支流分布,以及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划分。而这些知识,是在后面分析流域开发优势,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如不学习清楚,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用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区解决其他的问题,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在解决“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这一问题时,学生往往只回答了长江流域的主要地形、气候、水资源量、流域面积等等情况,而忽略了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经过老师点拨,学生在课本中对照P78页的图,简单描述了长江流域的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单独把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加入到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中,不然这个知识点就会有遗漏,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必须在开始时候就予以提醒,一达到知识体系的完善。除此以外还对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做了完善,因为学生在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时候,知识结合图4-1-3分析出落差大,而不能全面的联系长江流域的气候,和前面已经解决过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丰富这一原因。

学案中第2、3个问题的内容,在课本中有较为详细的展示,不用多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较全面的掌握。但在第4个问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时,学生基本上能从课本中找到答案,但我给学生追加了一个问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首要作用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发电。因为在学生的惯性思维力,水利枢纽的首要作用是发电。实际上,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的首要作用是发电,但并不完全是。因此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应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首要作用是什么”这一问题放在本部分内容的第一位,让学生知道,三峡的首要任务是防洪,然后再让学生分析三峡的其它综合效益。学生可以从课本P80中找到答案,老师也不用具体的解释和拓展。但刚刚让学生学习P81页水利枢纽在实现趋利避害的目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就下课了。没有让学生对这一整体的部分内容,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对这一节课的设计、时间搭配上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对预设的内容没能完成。

我认为这不是教师备课不充分,而是学生已有知识的缺乏,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而对课堂进度的影响。

反思三: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在107班开始上这一节内容,在教学设计里是计划用1.5课时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但从今天的实际上课情况来,1.5课时的时间可能会显得紧一点。如果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仅限于教材基本内容的学习,也许1.5课时是够的,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初中地理基本没有学习,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几乎为零,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以适当的知识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这一节课只学习了教材相关内容的一半,也就是导学案中的前四个问题。

我首先从“流域”一词解释讲起,因为本节内容是流域的综合开发,如果学生连什么叫流域都不知道,那怎么学习,可能有的同学就把本节内容看成就是学习长江的了;在分析学案中的第一个问题“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时,我就又补充了五种主要地形类型,以及我国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知识,并通过板图“长江干支流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主要支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单元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因为这些都是下面要学习内容中要用到的。我一向主张不能让学生用未知的知识去解释未知的原因,这样学生会越学越糊涂。

另外我在学习学案中的第一个问题时,在黑板上的板书是“长江流域自然概况”,这样不仅要解决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还要完成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如果不这样设计可能就会把自然资源这个知识点丢掉了,事实也是这样的,我在提问学生的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只答出了教材中“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而没有说出自然资源。关于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教材中都有介绍,但我在这里又补充了“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这也是在>高考中以及在小>高考中都会考到的知识点。如果不讲学生一般只能答出落差大,可能会丢掉水量丰这个必要条件的。

对于导学案中的第二、第三个问题,教材中都是现成的,不用作过多的解释,对于第四个问题“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有哪些?”学生从教材中也可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但这里我首先给学生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学生大多会答是发电,因为在学生的映像中水利工程主要就是用来发电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是主要为了发电的,但也不完全是。我先给学生明确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首要目的是防洪,然后再让学生列举该工程的其他综合效益,学生从教材P80中可以找到相关答案,这里老师也不用再作更多的解释和拓展,当然这里可以联系一下上一节所学的内容强调一下“供水”不仅仅是对下游的城市供水,而且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取水口。

至此已经要到下课时间,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个小结,也就下课了。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可以进一步看出,对于预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无法实现,这并不完全是课堂的随意性导致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已有知识也是影响教学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篇: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中山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 金万超

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并能够归纳其特点;二是会基于该流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该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基于以上理解:对本条标准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水系、流域、干流、支流等概念。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研究和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通过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解析

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因此,本节课虽然是以美国的田納西河流域开发整治作为案例学习,但其重点并不是田納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要概括出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以前的中学教材很少将流域作为一种区域进行讲述,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区域,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较为陌生。因此,本节教材在介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前,通过一张图片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流域和水系的组成和特点。按照案例分析(区域地理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的一常规思路,本节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②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③流域的综合开发。其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重点内容。自然背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结出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探讨开发利用的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整体性为原则,把握住“梯级开发”这个核心和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教材三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弄清了“流域的自然背景”,“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就不难理解。对于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在必修2和必修3前期的知识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流域开发,由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图片资料,使其增加感性认识。相信只要落实好课标的要求,学生对流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

三、教学过程实施

引入: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河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河流和流域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在区域整体性的层面上进一步学习对一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一)流域和水系

1、展示图3.12“流域和水系”: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和水系的形态,并补充介绍干流、支流、分水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图上判定河流的流向。

2、展示图 “流域的组成与环境保护”: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3.13分析一个流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重要性在哪里?生态保护的侧重点是什么?通过思考,让学生了解流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3、过渡:我们刚才对河流和水系的概念和组成有了形象的认识,现在,我们就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探讨一下怎样对一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田纳西河流域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田纳西河的发源地和汇入的河流,使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有个形象的认识。

2、展示“田纳西河流域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这样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进行怎样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思考让学生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及开发利用的方向。

3、展示“美国气候分区图”和图3.14“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并结合P50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①阅读图例,找出田纳西河流域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②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③这样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④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水资源发展农业?

展示“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和“广州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城市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探究思考:两地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什么降水季节分配不同?并引导学生P50思考1,田纳西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4、展示图3.15“田纳西河在全国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和图3.22“田纳西河流域电站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田纳西河的水系特点,并结合流域地形和气候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5、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流域矿产资源有何特点?阅读图例,找出流域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6、过渡: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是比较优越的。但是,在开发早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流域在开发早期出现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表现在什么方面?

2、完成P51—P52面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分析一个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墨累—达令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入手,结合人类的开发活动,讨论:①过度灌溉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②我们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3、过渡:每个流域的自然条件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流域的特点,怎样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呢?现在,我们就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探讨一下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明白要结合流域的整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开发的核心在于河流的利用与治理。综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的核心是什么?

2、展示图3.19“田纳西河干流的梯级开发示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梯级开发?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分为几级?在每年的什么季节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为什么?

3、展示图3.18“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引导学生田纳西河流域在哪几个方面实现了统一的开发和管理?具体措施是什么?都带来了哪些效益

4、探究、过渡:展示“长江、珠江水系图”和“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引导学生找出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些河段?珠江流域呢?引出红水河的梯级开发。

5、P55阅读:引导学生明白,红水河河段的地理位置?红水河河段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红水河梯级电站建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五)方法总结

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思路:

(六)课堂小结

四、教学检测命题思路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和流域的开发建设:对本知识点的教学检测多以其他流域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能够从地形、气候、水系、矿产等方面入手分析给定流域的地理条件,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这些自然条件,该流域开发和利用的方向。对流域地理条件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思路是学生解题的重要知识基础。

2、流域综合治理对策措施:河流的梯级开发、具体措施和开发效益是命题的重点。一般是以某一流域的自然条件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该流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与治理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开发后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试题设计以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典型流域作为重点。

第五篇:我国水电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澜沧江流域水电站群为例(文摘)[范文]

我国水电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澜沧江流域水电站群为例

随着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水电建设掀起了新的一轮热潮,在未来的20年内将有多个大型水电站建成投产。水电站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展水电工业旅游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产品选择、有效拉动内需、带动当地经济、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产生“多赢”的效果,可以预见必将成为未来工业旅游发展的亮点。但目前由于对水电工业旅游的价值认识不足,国内大多数水电企业对开展工业旅游缺乏必要的重视,以及相关各方对如何开展水电工业旅游看法不一,因此有必要对工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工业旅游的价值和开发进行专项论述。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创造旅游体验的价值,从需求的角度认识水电工业旅游的价值;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探讨我国水电工业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最后对澜沧江流域水电站群的水电工业旅游开发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开发思路;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作者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理论、旅游体验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应用经验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通过旅游体验价值分析,从需求的角度研究水电工业旅游的价值并提出开发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对我国水电工业旅游开发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 田颖嘉

学科专业: 工商管理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

导师姓名: 田卫民 赵国雄

学位: 2009

语 种: chi

分类号: TV741 F592.3

关键词: 大型水电站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水电工业旅游 机标关键词: 型水电站工业旅游开发澜沧江流域相关理论对策建议实地考

察法持续发展观理论知识应用经验系统理论水电站群水电企业实证研究能源需求旅游资源理论价值理论创新拉动内需开发思路

下载以涡河流域为例,简析“如何实施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效学习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涡河流域为例,简析“如何实施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效学习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