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货交易策略》读后感:10号操盘手
《期货交易策略》读后感:10号操盘手
《期货交易策略》――斯丹尼·克罗读后感
10号操盘手
斯坦利.克罗是美国著名的九大期货交易大师之一,《期货交易策略》正是克罗依自己多年的成功经历和体验所写。在这本经典著作里,我们正可从中领略这位大师的风采和学习一些交易的真谛。
一、克罗谈到了自己对系统和策略的看法。良好的技术方法或操作系统,只是整个成功操作所需的一半而已。另一半--重要性一样--是应用这些技术方法或系统的一套可行策略。他说道:“我宁可有一套平凡无奇的系统,但一定要配上一套出色的策略,而不要系统出色,策略却平凡无奇。当然,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一套一流的系统加上一流的策略。”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个操作者应该用什么态度面对操作系统:a、他必须对自己的系统有信心,而不要老是依个人的情绪、偏见、或一厢情愿的想法,想要超越、事后臆测、或“改进”它;b、他必须有耐心在场外等候操作讯号,一旦建了仓位,要一样有耐性抱着不动,直到反转讯号出现。;c、他必须严守纪律,依照系统所指的讯号操作策略去操作。简而言之,就是信心、耐性、纪律。
二、对消息的态度:市场走势总是已经消化吸收了消息。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克罗曾经和一位经济分析师合写一份可可豆的报告,去研究消息和价格走势的关系。当我(指克罗,下同)提出一个理论说,价格创造消息,而不是消息影响价格时,这位同事显得困窘狼狈不堪。“荒谬透顶,”他几近咆哮地说,“大家都知道价格会跟着消息跑。其他不用说了。”大致来说,我不是个好赌成性的人,不过我倒愿意拿点钱来赌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刚好那时有个可以赌的对象,我提出的说法是,我可以根据价格走势和它与其他市场技术因素的交互关系,合理地预测出会有什么样的消息出现。我打这个赌,拿出了廿美元,这是我生平最爽快的一次赌博。
那时我们处于相当强劲的多头趋势中,做多的主要是抽佣商行的投机客,做空的主要是业内人士和一些专业贸易公司。(你可以猜得出来,我自己已有的一套看法,知道谁会赢。)第一次大幅回档后(有关回档的解释,通常是在事实之后出现)我指出:将来一定会有下面两个消息之一出来:
1.有个生产国突然“发现”能够出口的可可豆比早先宣布(当然这是上次大涨的成因)的要多。
2.费城或纽约某个可可豆仓库里意外发现数量庞大,一袋一袋的可可豆。
这一次的结果是“费城仓库里面发现到东西”,本人的一分。投机性多头大局平仓之后,市场很快又恢复上扬走势。许多原来做空的人抢着回补,并赶快在最近的回档处做多。接着我们见到长达一周猛烈的涨势,包括两个交易日涨停锁定,贸易公司则趁着两天卖出。那一周快结束的时候,我通知合伙人,上涨的原因会是下列两者之一:
1.非洲某个种植地区意外出现所谓的黑荚病。
2.美国东岸仓库里的可可豆突然遭到虫害。
这一次是害虫惹的祸。
这就是这位投资大师对消息的看法:价格创造消息。我自己认为虽不尽然,但如果这种看法对自己的交易有利,则宁愿相信并遵循它。因为真正自己知道内幕和事实的人早就自己悄悄动手了,当其成为人人皆知的消息时,实在没有什么关注的价值,而市场走势(价格)总是预先吸收和消化了各种消息。我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的技术方法和操作策略,不要再让各种消息来混淆视听。
三、顺应趋势交易:趋势=你的朋友;逆势=迎头面对一列加速驶进的列车!你会怎么选择?
四、对待仓位的方式:留着利润最好的仓位,清掉最赔钱的仓位。
以上就是我从《期货交易策略》这本书得到的几点最重要的收获,和大家分享。这本书写得务实而且有趣,相信对期货交易有兴趣朋友一定能从中吸收很多大师的精华。
第二篇:操盘手读后感[定稿]
华尔街操盘手日记读后感
在公司实习的时候,公司的负责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他说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于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把华尔街操盘手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感触坡深,越看越冲动,兴奋。
不仅是因为这本书简单易懂的手法,更是因为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美国股市,和一个中国应届毕业生初入股市表现的如此出色产生敬佩。现在,我讲讲我看完这本书后的读后感。
先做下回顾也算记下此书的精华部分吧:作为美股交易员,要想稳定赚钱:首先要坚决止损,坦然接受损失,保证足够的交易数量,顺势操作,把握好进场时机,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简单精湛的六句话就总结了一个优秀的美股交易员必备的条件。
这本书最经典之处就在于训练初学者的超短线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的让交易员理解上面六个真谛,超短线训练也就意味着要频繁的交易,只要频繁的交易就必须做到坚决止损,到了点位毫不留情的象机器一样止损,回调也不后悔。当然也就会慢慢习惯并坦然接受损失也锻炼了交易员的心理素质。
坚决止损是我们唯一制胜,处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只有坚决止损才能保证我们出击的主动性,决不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也就没有被套一词,许多人在股市中赔钱基本上都是赚了一小点,赔了一大笔,那一大笔都是由于被套,不止损造成的。被动的去等待解套。里面作者的妈妈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思想,思想错了赚钱就难中难拉。
而坦然接受损失是交易成功的基石,这是我最大的关键错误所在,每次我都是希望自己进去就赢,不赢不出来,直到读完着本书再回头想想自己都在误区里,还没学到多少真本领就想出手必胜,股神都有错误的时候何况是自己拉,坦然接受损失,只要赚的比赔的多就可以拉。
顺势而为是最关键的一步,别老想着股市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运行,涨的多了可能会跌这中思想是要不得的,顺势而为就要我们做到不去逃顶(涨的太高觉得会跌放空单)和掏底操作,马太效应在股市中显现甚妙,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你不会永远是侥幸的那一位。不去测试市场的底和顶在哪而是采取跟试市场 的方式,市场操作顺势而为,不做掏底,做到股价处在上涨通道时看涨,跌时看跌,不赌底部,戒贪戒赌。我们只要跟着市场走,坚决止损终会获大利。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交易员成功的基础。如果因为一时的上张就高兴若狂,损失一点犹如乌云盖顶闷闷不乐,终难成大器。不以股喜,不以股悲,坦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要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操盘。在不断的操盘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自律,用强大的意志力来克制软弱,恐惧,愤怒,冲动强迫自己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始终以一个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处在极佳的做战状态。
把握好进场时机是一个交易员成熟的标志,是任何人不能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这是一个交易员在不断交易中积攒的盘感,也是目前我最缺乏的。这本书中让我对美股产生无限的好奇和操盘的欲望,最大的诱惑在于“信风”操作,了解了美国机构操盘的激烈,交易员运用“信风”战术所带来的暴利和交易员之间较量的刺激和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就要求交易员操盘时具备“稳,准,狠”对市场变化敏锐的观察,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操盘中发现和总结。正因为美股具有做多和做空双项性也就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进攻机会不会被动的处于防御状态,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做盘的灵活性,适应市场的多变行。
还一点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到主人公的学识渊博,对历史事件和古物了解详细是我所不及的,北京的很多名胜古迹也是我很向往旅游的地方,让他描写的那么美好,我更期待拉。从各个方面不管操盘,素质,知识,英语都能感觉和主人公的差距很大,他是我以后学习进步的榜样,是我学习的动力。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领悟里面所说的精髓,目标超越主人公!很羡慕主人公在交易中还能找到自己的挚爱,祝他们永远幸福美满。
第三篇:集结号读后感
“不管几点钟,以集结号为令,随时准备撤退。听不见号声,你就是打剩的最后一个人,也得给我接着打下去!”
“是!”
团长的命令,连长的回答,构成《集结号》整个故事的核心。1948年,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拖上个临时指导员共47人坚守汶河南岸旧窑厂,这是一个营的军力也只能抵挡四个小时的险要之地。
47条年轻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慕想的亲人,47个鲜明的个性,触碰着心灵最深处的感动。几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着最真实的人性。
九连连长谷子地,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冷静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个战士放在心里,胜于亲兄弟。在汶河南岸眼看着自己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地倒下,集结号又迟迟未响的疼痛与焦虑;当有人提出集结号已经吹响自己又真的没有听到,选择留守阵地时的坚忍;被误会是国民党俘虏时的忿忿;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地雷,怀想死去兄弟时的愧疚,渴望救赎的煎熬;一直坚持寻找已经改编了的独二师的坚持;在烈士陵园里得知集结号根本没有为九连吹响过时的愤怒;在旧窑厂誓死要将死去弟兄们的残骸挖出以证明他们坚持奋战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是无名失踪者时的疯狂;迟来的追认烈士通知到来是的激动。不得不说,张涵予对于谷子地这个人物的把握的确恰如其分,每一个阶段都恰倒好处,他的表演感人至深。
一排排长焦大棚,我特别喜欢这个角色,廖凡的确是个好演员!“打一回仗报一回丧,以后别让我干这事儿了。”孙指导员被敌人炸成两截,焦大棚想致俘虏于死地时的血性;口述家书让王金存代笔时焦大棚对老婆儿子流露的温情;面对战友一个一个牺牲时内心的纠结;当敌人如小强一般铺天盖地涌来,焦大棚拿着燃烧瓶冲在最前面被烧成火人时的勇猛;全身焦黑的焦大棚虚弱地和谷子地说“我听到集结号了,一直都听你的,就听我一次,撤退吧,再下去人都死光了”时的恳求。这就是全九连最勇敢的焦大棚。可这样的战斗英雄,又不同于我们习惯了的那种不怕死的形象,他即使没听到集结号,也在临死时想为九连剩下的人寻求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从100多号人到47个到33个到13个,每一回都是焦大棚在统计,战友牺牲的伤痛他比谁都能体会得更深切,又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
还有王金存。这个人物的成长让人觉得真实。战场上可能都是不怕死的英雄吗?当然不可能。害怕,逃跑,畏战想必是人之常情,可贵的是王金存在战火中得到了灵魂的救赎。原本只是个文化教员,第一次上战场吓得尿了裤子,被谷子地拉去接替了孙指导员的位子。帮战士们写家书,自己也不停地给妻子写信。从一个面对受伤的战士都吓得动弹不得的胆小鬼,最终成长成坚持没有听到集结号留守阵地、守着战友们的尸体、拉响了炸药包的男子汉。〖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还有姜茂财,九连的阻击手,用身体支撑住了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坦克;还有吕宽沟,为谷子地找一块能走的手表,让他能知道时间而牺牲;还有黑子。。
一个一个不仅仅高声呐喊口号的真英雄,每一个都是有着最淳朴原始的爱国情感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战士形象。残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迟到了十年的证明,烈士的称号,他们不再是无名失踪者,也没有人能抹黑他们的功绩!终于知道了空喊“中国不能亡”的口号的“王力宏”他们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了!
《甲方乙方》时期的冯小刚仿佛是一个耍点小幽默讲点小段子的小青年,《天下无贼》和《夜宴》时期的冯小刚仿佛是一个渴望成长的男人,到了《集结号》的冯小刚成为了真正掷地有声的男子汉!
向冯小刚致敬!
向张涵予、廖凡这样的好演员致敬!
向谷子地、焦大棚这样长眠于地下的无名英雄致敬!
《集结号》观后感
作者:阿九
《集结号》这部电影从8月开始我就想看了,一直等呀等呀,终于等到12月,终于有幸让我一睹冯氏战争片。——震撼!
有人说《集结号》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概括性的公式,类似:《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也有人早就宣传称这是一部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无论人家说什么,自己眼见为实——在战场戏那部分的确有点“美国味”。
说到战争片,让我恶心的就是中国战争片,连长顶着炸药包对手下喊“兄弟们你们撤!这里有我顶着!”……(吐了)好假!在这部冯氏战争片里,虽然许多地方采取西风东借,可还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国风格,如吕宽沟和姜茂财去为连长拿手表,宽沟找到手表后竟然高兴地跪了起来(上半身垂直于水平面)!这不是自告奋勇地当活靶子嘛!不过从中也许还能看出一点,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职业军人,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种田的老实人,所以一高兴,忘了自己置身战场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现。这时我就觉得这个傻军人很可爱——可如果我是连长我肯定能被他气得吐血,这绝对属于非战斗性减员。
可见《集结号》并不是传统的,教条的,宣扬解放战争怎么怎么的影片。他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人性”,哪怕就像宽沟的那样傻乎乎的行为。人性,是一个人自然流露出的本性,是赤裸裸的,不被政治、阶级、宗教所控制、引导的东西。我非常佩服导演敢这么做。老谷,他是一个很有血性,很感情用事的一个军人。从一开始,为了指导员被炸死而领导大家杀战俘这一事件开始,我便觉得他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这样的人,不记得是《兄弟连》里写到过还是《战神》里写到过,是不适合呆在战场上的,这样的人注定了之后为他的手下弟兄们追讨“烈士”荣誉。
在烈士陵园,刘泽水的墓前,老谷知道集结号没有吹响,知道了大部队早就撤走留下他们牵制敌人,其实这种舍小为大的事情战场上很平常很正常,可是老谷知道了以后就是发怒了——“你们怕大部队被咬死,就不怕我们被咬死?我们真的都被咬死了!”这个时候似乎就能看出他的自私,因为要知道,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不可以“自私”的,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恨不得牺牲一人拯救全军的。自私的老谷,难道就不是一个可爱的人吗?自私的老谷才是有人性有血性的人,他把他手下四十几个弟兄都当成亲兄弟对待——记得《父辈的旗帜》里,MIKE说“我要和我的兄弟们在一起。我答应过他们的妈妈把他们平安的带回去,我已经对他们一半食言了……”——老谷不也是这样的吗?他要他的那些兄弟们死也不能落在敌人手里。谁敢对这样一个“自私”的军人做正面宣传?谁敢?谁敢对一个“畏敌”(老谷让大伙喘口气,指导员骂他畏敌)的连长做正面刻画?谁敢?那些传统战争片的导演都不敢,他们都不敢,唯有冯小刚!“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他说:“我不过是把一个人的经历给拍下来。”哪来什么教条?哪来什么英雄主义?有的只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
之前给了这部电影四颗星,现在又后悔,给了五颗星星。给四星,是因为坐进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总感觉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样,有点不值票价和造价。可是,正如人家说的,看电影都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的话,那就没几部好电影了。而自己写完这篇东西(算是影评吧)——标题一直没起——我觉得,应该把最可爱的星星献给最可爱的谷连长。他是最可爱的解放军(谷子地,长谷子的地,你们识字都识傻了!——原话记不得了),因为,至少是影片里的老谷、至少是冯导手下的老谷,是个有人性的人,真性情的汉子!
第四篇:集结号 读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剩最后一个人,也要接着打下去”。忘不了的台词,一个英雄下给一个英雄的命令.一幕幕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杀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一场场战友惨死、尸骨无存、背负“失踪”名份的情节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个个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锲而不舍的英雄壮士让人无限敬仰、难以忘怀。整个影片让人震撼、让人心碎、让人感动、让人长叹。当人们期待以久的集结号终于在片尾中吹响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这就是我观看了电影《集结号》后的切身感受。
这是一部用“心”去看的电影,等你回味起来你会觉得,中国军人的伟大。正如冯导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说的一句话,现在的中国两代人的话题有些隔阂了,希望集结号能够起到连接两代人的作用,其实公平来讲,它的确做到了这点.
集结号》讲述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1948年的一天,中原野战军某部9连得到命令,为掩护团主力转移,必须坚守汶河阵地,除非听到团部司号员吹起表示任务完成的集结号,否则决不准撤退,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人。9连全体官兵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死打退了对方三次进攻,而集结号始终没有响起,最后除连长谷子地一人被震昏幸存外,其余47人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谷子地在后方医院康复后,发现全国解放军已经做了大整编,原来部队的番号不在了,他不得不花了数年功夫,总算找到了老部队,得知他的老战友、当时下命令的团长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更让他吃惊的是,原来当年执行的,其实根本就是一项有去无回的任务:为掩护团主力的行动,团长不得已做出牺牲他们连的决定,所谓撤退的集结号,只是一个安慰,根本就没打算、也没有吹响过……。由于9连47人全部阵亡,且战场在战后已改建了煤窑,所有阵亡战士的遗体都没有被找到,所以他们只能按失踪处理,不能获得革命烈士的荣誉。在知道这一切后,深感委屈的谷子地下决心要为牺牲的弟兄们讨回公道……
这部电影,充满着大时代下,渺小的个人无法自主的孤独和绝望。甚至,它不仅有基本的战争对肉体和精神的摧残,或是包含现代中国乃至东方大时代下宿命的无处可逃。
谷子地走上了证明自己非俘虏和为兄弟讨“烈士”说法的路。没有了兄弟对他的服从、理解和尊重,这是一条绝望的弱者之路。被华野抓获时,他说自己能打炮,却被国军俘虏嘲笑挖苦;战地医院里,他被华野政工军官从头到尾怀疑,认定是俘虏要遣送回家;解放后回到汶河县,接受调查时,被县干部骂为“神经病”,最后铁了心要把兄弟们挖出来,被工人骂为“疯子”。从国军到共军,从共产党干部到共产党工人,谷子地之于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威信和尊严,没有人搭理他。各个阶级、各个集团围成的铁壁,似乎同样充满着隐喻,将谷子地的孤独和绝望,推的更深。
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社会现实,在那个战火硝烟年代以及所谓的和平年代时的人性的弱点和主人公那种作为军人内心固有的职责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没听到集结号仍然坚持战斗直到全部战死,再到解放后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不顾别人耻笑寻找战友残骸,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当代军人应有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国家的责任,也是对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不错,只有牺牲小我才会成全大我,但是只有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都得到了保障,每个人都获得了公平,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和谐。
《集结号》吹响的是一曲以忠诚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四十七个壮士血洒疆场是忠诚、为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焦排长在重伤弥留之际说听到了集结号吹响了是忠诚,为的是余下的战友的生命;刘营长不让吹集结号也是忠诚,为的是大部队的安全撤退和更多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寻夫也是忠诚,为的是至高无上的爱情;谷子地面对必死无疑而选择坚守,面对地雷爆炸而将生存留给战友,面对四十七个“失踪”的亡灵而不懈地追寻、不屈地抗争,更是显示了他的忠诚之心。
没有这些敢于以血肉之躯同钢铁坦克同归于尽的忠诚战士,就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没有那些肯于服从大局,甘愿牺牲局部利益,承担打阻击、做掩护的指战员,就不可能有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没有千千万万个先烈的壮烈牺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
它真的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片。尤其是在内战题材中,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甚至也没有批判,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故事。
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
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
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
第五篇:集结号读后感
血性的回归
看完影片之后,回到宿舍,我的心依然不能平静。那种油然而生的感慨在我的心中激荡,电影中没有高大的英雄形象,却赋予每一个角色鲜明的个性和真实的血肉情感。但每个都是英雄!
诸多情感交织在了一起,包括对残酷战争的思考,对军人忠于职守和英雄大无畏牺牲精神的感动,对军人以荣誉高于一切的感慨,以及对那种为澄清事实真相而不辞辛劳勇于执着精神的感叹。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那个柔弱书生,王金存,那种由懦弱到血性的转变——那种血性的回归。
王金存本是一名大学毕业的文弱书生。他本应在战地后勤为前线的战士们挥毫泼墨,尽情地展现他的文采,支援革命事业。但命运或许是捉弄,或许是太过眷顾,他来到了九连,进入了活生生的战场之中。冲动的谷子地认识了临阵脱逃从而也被军法处置的文官“王金存”,文弱的“王金存”戴着一副眼镜,是队伍里少有的能识文断字的秀才,但生性懦弱,在突击时吓得尿裤子脱逃,按军法规定理当被毙。这样一个“垂死”之人被“谷子地”救了出来,做起了九连的新任指导员。一个炮弹就能吓得他一直打颤,见到伤员也被吓得呆立当场。但是在影片的最后,谷子地全连四十九名战士无一生还。王金存为了不让敌人找到战士的尸体,自己引爆了窑洞的炸药与战友一同葬身废墟。还能记得那句“连长,我给您丢人了么?”“下辈子还做兄弟。”战士们都是英雄,上了战场,没有了文弱的书生,有的是铮铮铁骨的战士,是不畏牺牲的英雄!真正的血性男儿!
我欣赏王金存因为他害怕而体现出的懦弱,也欣赏他因蜕变而渲染出的坚韧。王金存并不是九连最英勇的战士,也不是最壮烈的英雄,可王金存却是令我感受最真实的人物形象,也是我令体会最鲜活的人物写照。王金存的魅力,不是他的壮烈、他的豪迈,真正令他放射辉煌的,是他上战场后因为战争而激发出的血性,豪气,斗志。那根导火线,一如他年轻生命的延续。拉响它,便意味着他生命的消逝。对于王金存来说,在这次战场上,在连长谷子地询问他集结号吹响的号令时他便看到了真正属于九连的抉择——服从,部队中近乎让常人无法理解的服从。火索最后尘封了煤窑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得到了升华。
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文官,在战场,因为最原始的民族情感,爱国之情,为了兄弟,他找到了隐藏内心的血性,他终于能够和战士一样,为了战斗,为兄弟,牺牲在废墟中„„怕死是人的本性。但在这种本性下又做出了勇敢的举动,这个反差,对比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有血性的战斗英雄。
战争都是残酷的,那一排排的无字碑,代表的是一个个的英雄,牺牲在战中的热血男儿,战场上,他们没有退后的军人,有的只有一个个的热血战士,为了民族不怕牺牲的热血男儿。
影片中展现在我面前的不再是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而是一个个鲜活的血性男儿。他们从各处走到了战场,也许他们曾经软弱过,但是,在战场的洗礼下,那种民族的血性早已回归。
为了民族的解放,中华儿女们找到了属于中华民族的血性,他们站了起来。现代,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同样需要那种血性,那种敢于为了追求而奋斗的,无谓的,不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找回那种失去已久的血性,为了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血性回归,让民族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