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游洞
三游洞旅游景点策划
一、前言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迅猛,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不惜投入巨资不段开发旅游景点,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对旅游业的重视力度。宜昌旅游业乘势追击,他们抓住这难得的市场机遇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逐渐斩露头角,在宜昌乃至整个社会建立广泛的知名度。吸引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姿的景点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光顾。放眼未来宜昌市旅游业的发展,我觉得有很大的潜在发展。
做为一家国内少有的4 A级风景区,宜昌市三游洞在最近几年发展迅猛,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奠定了良好的声誉,当然其发展的过程离不开管理班子的有效统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因为他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精心的策划有效实施,才有了今天不俗的业绩。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宜昌市三游洞管理处一批领导班子看到了将来的广阔前景,他们并不局限于宜昌地区周边的旅游景点,早已将目光转向国内。为了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建立更加广泛的影响力,为此我写了这份策划。
1.三游洞景区概况
i.简介:三游洞风景区受三游洞管理处管理,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名称由来: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3.景点介绍: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的历代摩崖石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宜昌—三峡地域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名胜景区。景区现开发有碑刻与雕刻,陆游泉,张飞擂鼓台,至喜亭,巴楚乐宫,世界华人印章石园,中华震旦角石园等景点,其中三游洞摩崖石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其具有深邃文化底蕴的景点,还有三游洞独特的风土人情、夷陵美食等。
4.策划原因
宜昌市旅游景点虽很多,但真正能够走向全国的却很少,打出名堂,打出特色的更少。为了使三游洞迅速跃升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管理班子下定决心在未来3—5年的时间内实现。我们的参与仅仅是为了给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
提供一些帮助与思考。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很好的采纳我们的“闪着智慧与汗滴”的“优秀”方案。但不管怎样,大家共同的愿望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三游洞的腾飞而不懈努力。
5.市场分析
1.经济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同时消费性质也在发生很大变化,过去的实物消费比重在减少,对精神文化,娱乐等精神层面的消费的比重在增加,消费观念也随之从基本需求上升到享受欲望。旅游已从游山玩水走亲访友的初级状态提升扩展为人们拓展生存空间、改变生活状态、回归自然与古朴、感受进步与文明的更高级的综合需求。与此同时,旅游行业的竞争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盲目争取客源的行为,现在已经变成有针对 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和争取有效目标。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拥有垄断性的自然资源,同时可以灵活地开发服务项目。市场永远存在激烈的竞争,旅游行业必须得遵循市场规律,谁有敏锐的市场前瞻性,谁就能从市场中脱颖而出。
2.政策法律环境
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旅游政策的出台,促使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据专家分析预测:(1)今后旅游消费市场的趋势将变为以自行旅游为主体,市场转向多元化,主题细分越来越明显,消费者越玩越专。而旅游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同样重要。(2)近距离和农村旅游高增长,特别是“三农“政策的出台,加速了城镇化建设,推动了消费,但同时这部分消费增长不如消费人数的增长。(3)出境游继续增长。(4)特色旅游将继续成为亮点。
按正常的经济规律,旅游业的发展必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进步。旅游这
一迅速前进的行业必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
3.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宜昌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经济实力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文化观念的改变。他们对时尚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从前把旅游当成奢侈消费,渴望但不可及,现在则把旅游当成一种经历,挑战,享受自我。
在宜昌市,儿童公园,夷陵广场是宜昌市民经常去的地方。可是经观察发现,而且娱乐设施不够多,经常出入的是小孩子及个别家长,老人很少。而且并不能给人以特别的体验。而三游洞等旅游景点距离城区较远,很多市民因交通不便或缺少娱乐设施而无暇光顾自然景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严肃单调,普遍缺乏自由娱乐的空间。
所以,可以说,在节假日,别是对于渴望挑战,追求个性,敢于释放自我的年轻群体实在是无处可玩。
6.行业内竞争分析
(1)省内市场。有三峡大坝,神龙架,黄鹤楼,屈原故里,武当山,古隆中,九碗溪等一些全国甚至世界著名的景点。其中以三峡大坝,神龙架,武当山,黄鹤楼等景区按知名度划分为第一层次,他们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而其他如屈原故里,古隆中,九碗溪以及其他景点则为第二层次,他们各有各自的特点,在省内有很高知名度,在国内知名度一般。第三层次的则为三峡人家,三游洞,泗溪,百马洞,快乐谷等在市县内知名度很高,在省内知名度一般的景点。
按经济效益和影响力来看的话,三峡大坝,神龙架,武当山,黄鹤楼无疑是湖北省内旅游市场的老大,它们占据着高端旅游市场。而古隆中,九碗溪等则稳稳抓住中层消费,也兼顾高端市场。剩下的则各自争夺平时的中低消费旅游市场。
这样看来,三游洞风景区没必要和三峡大坝,神龙架,武当山,黄鹤楼去争夺市场,它既不在同一档次,也不属于同一性质。从消费价格来看,神龙架,武当山,黄鹤楼远高于其他景点,而从旅游产品的内容和质量是比较,神龙架,武当山等景点又优于三游洞。消费者不会花时间远距离到三游洞旅游,只会是一些周边地区的人们来此观光旅游。
(2)同类行业竞争对手。有三峡大坝,葛洲坝,石牌,泗溪,快乐谷,桃花村,白马洞及一些娱乐景点。三游洞同泗溪,桃花村一样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能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教育熏陶,还能带来身份上的优越感,在别人面前,消费者会觉得他的内涵和思想具有优势。
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历来游玩的人很多,其是民族智慧的凝结,民族骄傲的象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是来观三峡大坝时,顺便来观赏宜昌其它旅游景点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三峡大坝在世界的知名度的提高加速了宜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宜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扩大了宜昌的品牌效应。因此,三游洞的发展不可与之竞争,而应该相互协同,发生“捆绑”作用,借助三峡大坝的盛誉加快发展。
快乐谷相对来说缺少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它的娱乐设施较多,所以三游洞完全有空间与之竞争。只要加大娱乐设施的开发,扩大宣传,建立特色优势即可。行业间竞争对手:与短距离旅游相比,其他娱乐休闲行业同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步行街,大型购物商场,KTV等。但这些行业属于物质消费行业,消费目的性比较强,对消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7.旅游消费者市场分析
人均收入的提高增强了家庭和个人消费能力。湖北省的出游人数急速增加。但以中短距离出游人数增长为主。乡村游和其他专一主题游成为新热点。红色旅游依然是湖北旅游市场的热点。自行出游成为流行,出游目的呈现个性化。年轻个体和家庭出游欲望强大,但消费能力有限。
8.市场细分
虽然旅游整体市场增长迅速,但同时个性程度也在增加。旅游市场区隔化形成趋势增强。在宜昌旅游市场,高收入个人或者集体的变化对中低端旅游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价格浮动对消费者的经济实力要求不高。在中低收入层,消费观念改变带来的不一定是消费行为,他们渴望的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实现他们的欲望。在宜昌市这一群体包括以下几部分:(1)大中专院校学生。(2)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3)年轻家庭。(4)高收入
阶层。
三游洞属于中短途旅游,但又在宜昌市的旅游景点中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空间,可以提供给这一消费群体一个暂时的通过旅游来证明他们独特个性和渴望改变的自然途径。同时又完全符合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9.目标市场选择
在市场细分选择中,经济收入变化决定消费者消费选择方向的走向。大中专院校学生从刚进入学校到走向社会再到经济完全独立,这期间一般要经历3—6年的过程,在这期间,他们所处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欲望波动不大,同时他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
而刚踏入社会的年轻群体是变化概率最大的,他们在追求社会地位或者经济能力上的兴趣远大于其他。同时,她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消费趋向转移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这一群体对短距离旅游消费的态度不稳定性较高。年轻家庭的经济实力属于稳中有升,但开支较大,个体进入成熟阶段,消费态度比较理性,对短距离低端旅游消费兴趣逐渐下降。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强,对生活的要求也随着也高,他们对旅游质量超过对价格的要求。
由于我们在价格上变化不大,因此游客数量,消费频率和消费周期才是拉动利益的关键。在这一原则上,大中专学生市场相对综合优势最大。因此我们选择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在校学生,以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实施营销战略,由此也带动其他年轻群体的消费。
10.市场定位
在宜昌旅游产品各有各得突出点,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区隔和较高的品牌忠诚度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旅游地点的选择依然不稳定。他们各自的需要并不能找到合适的旅游产品来满足。而三游洞可以针对大中专学生的需要,进行差异化定位,使三游洞与其他旅游景点在他们心中形成明显的区别。
从目标消费者需求出发,综合三游洞自身情况,我们把三游洞塑造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年轻气息的自然景观。
总结:通过历年的经营数据表明,三游洞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大中专学生和部分走入社会的年轻一族。而这一群体的旅游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市场潜力很大。为了挖掘这部分主力市场而又不失去剩下的消费群体,我们的定位应该在“释放活力,亲近自然”,主要功能是给年轻群体提供一个追求体验,自我释放,寻求挑战的自然空间,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一个在短距离接近自然,休闲娱乐的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印象,强化受众对景点的认知,与其他景点形成明显差异化。
第二篇:三游洞导游词(集锦)
三游洞导游词(集锦7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游洞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游洞导游词1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们好,欢迎加入西陵旅行社举办的旅游团,我是大家本次之行的导游——覃导,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市10公里左右。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曾一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后三游”。
好,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旅行。首先我们来到陆游泉。据地方记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澈的泉水,他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有加并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舍尝”,这便是陆游泉的由来。
现在大家顺着我的右前方,可以看到旁边山顶上的一座亭子—至喜亭,它始建造于宋朝,当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宜昌县令,峡州太守朱庆基建此亭后,委托欧阳修专为此作记文,即《峡州至喜亭记》,从而使此亭成为峡州三大胜境之一。由于战乱和其他人为的因素,宜昌西坝庙咀古建筑群被毁,至喜亭、至喜亭“匾额”和东湖知县林有席精美的八十个字的长联均先后被毁,十分可惜。大家看到的至喜亭是新建的,飞檐红柱,重檐三叠,玻璃瓦面,青石雕花栏杆,通高8米,亭分层,楼中设螺旋式楼梯,亭内还有欧阳修《峡州至喜亭》及古今诗画数十幅。在亭上,大家可以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看完了至喜亭,大家请跟我来到江边,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古军垒的遗址。古军垒始建于南北朝时并延用至六朝,也是峡口唯一的古军事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古代镞及东汉纪年砖第。站立在古代雄关前,西陵峡口的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也让人有一种雄壮之感。
一天的美好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又到了分别的时候。希望大家对我的服务满意,谢谢!
三游洞导游词2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迹——陆游泉。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三游洞导游词3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众所周知,三游洞是宜昌市享誉海峡内外风景之首,是举世闻名的宜昌美丽风景之一。它位于宜昌市南冿关北岸,西陵山北峰峭之腹北长江西陵口,宽约22米,高约9米,深约30米,是石灰岩溶。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一同游玩,看见四周风景如画,不由一同赞扬此洞美景,这被人们称为“先三游”。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览此洞,这被人们称为“后三游”。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
我们先来参观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座柱石峰,上有小平台,这便是张飞擂鼓台。远看它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近看张飞擂鼓台,张飞目光炯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想如何战胜敌人。他思考时神态庄重,双手握拳,在考虑他的计谋。先别激动,我们继续前行。
绕过几座小山,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至喜亭了!它位于三游洞顶,临近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成三亭组成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葱郁的树林在至喜亭的四周环绕,至喜亭是上朱红的.柱子,金黄的房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这美丽的地方说也说不尽道不完,希望你有机会,也去细细游赏!
三游洞导游词4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19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三游洞导游词5三游洞是宜昌著名的风景区。星期天,我来到三游洞,首先我看见门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蜀巴荆楚之间有此奇观”下联是“白苏黄而后游者其谁”。今天我就是个后游者。
一进大门用青石板铺成的梯子上有许多像宝塔一样的“震旦角石”。据有关专家考证,发现这是一种古代生物的化石属于软体形,距今已有4.4亿多年了,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
沿着石梯往前走我看见了许多摩崖石刻,在三游洞室外耳洞的左侧的石壁上,醒目地存留着冯玉祥将军充满悲愤和爱国之情的隶书题刻:“是谁杀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这是冯玉祥将军告诉我们无忘国耻。
顺着小路走下去就进了一个山洞。我首先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的是白居易写的《三游洞序》,它告诉我们了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与他的朋友元稹和弟弟白行简一同来游玩此洞,所以白居易就把它叫做“三游洞”,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
走过三游洞,我就来到了至喜亭。至喜亭顾名思意,至此而喜,就是到了这个地方很高兴的'意思。据说以前葛州坝和三峡大坝还没有建,水直冲而下非常急,古时候的船都是木船,船过三峡的时候就像过鬼门关,到了三游洞这里水就变缓了,船员和游人到了这里都要喝酒庆祝过了鬼门关。
再往前走就是张飞鼓台了,那刻着张飞在打鼓,张飞威风凌凌两眼瞪的大大的。站在张飞擂鼓台上还可以看见葛州坝。
三游洞你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着许多深厚的文化咧!我还要来玩三游洞。
三游洞导游词6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此洞,各题诗。
东汉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建安三年(公元208年)刘备联合孙权火攻赤壁,大败曹军之后,又挥师南下,攻打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大约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后。“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张飞为扼守三峡关卡,曾在西陵山峰顶擂鼓,日夜操演兵马。
南朝
梁元帝承圣年间(公元553年)梁将陆洪和在峡口筑“七胜城”,南朝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宣帝征江陵,在峡口筑“安陆城”,以备蜀犯,在西陵山下牢溪平台上仍留有六朝军垒遗址和城市遗迹。
唐朝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白居易在任左拾遗(皇帝跟前的谏官)时,因性情耿直得罪当朝太监和权臣。同僚元稹遭宦官刘士元鞭打,唐宪宗李纯非但不问罪刘士元,反将元稹贬职通州(今四川达川市),白居易曾三次上书为其辩解。元和十年(公元815)因上书朝政,揭发朝廷内部谋杀宰相武元衡而受迫害,降职任江州(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四年(公元819)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忠州(重庆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赴任与元稹意外在西陵峡中恰遇,在峡口饮宴时又偶然发现一奇特天然(溶)洞府由元稹提议:“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并由白居易做“序”而纪之,《序》尾言道“以吾三人始游,故为三游洞”。三游洞即此而得名,从唐代诗人白居易三人发现此洞以后。
北宋
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博学好贤的文人宋庆基调任峡州知州,对夷陵县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俗改革和街道、城栅的修缮,宜昌的草房变瓦屋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宋庆基在夷陵西塞门外的江津处建了一亭,取名“至喜”,并请这年五月被贬至夷陵任县令的文学家欧阳修,为该亭撰写了一篇《峡州至喜亭记》。由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碑刻,亭以文显,这座小亭借欧阳修之笔,声名大振,后被列为夷陵三大胜景之一,至喜亭自建九百多年以来,经历了二次移迁的兴废历程,1981年,重建于西陵山北峰望乡台。
南宋
南宋考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十月八日,陆游随军旅生活,入蜀时道经夷陵,在三游洞。陆游见到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的题刻,感慨万千,尽兴之余,取潭中泉水煎茶,水甚奇,茶味美,小潭倚山临溪,陆游流连忘返,题《三游洞前岩下潭水甚奇取之煎茶》待以潭旁岩壁上,从此这眼无名山泉,被世人称为“陆游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下牢溪成为阻隔日军的天然屏障。下牢溪南岸的南津关即为日军的占领区,而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作战指挥部即设于此地附近。1938年10月,湖北省政府代主席兼民政部长严立三,带领省政府要员张难光、石渶等政府官员移位于三游洞内办公,主持全省抗日救亡工作。
三游洞导游词7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林导游。欢迎你们来宜昌的旅游胜地——三游洞,很高兴和你们在三游洞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先来介绍地点吧,三游洞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陆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游洞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t、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现在来介绍它的景点吧,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溶洞。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的历代摩崖石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宜昌三峡地域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名胜景区。景区现开发有碑刻,陆游泉,张飞擂鼓台,巴楚乐宫等。
三游洞就介绍到这里,大家可以继续参观。最后,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注意安全,祝你们玩得愉快!
第三篇: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第四篇:三游洞导游词
千古文人留遗韵-----三游洞风景区
《三游洞》宋陈岩
清风披拂藓苔痕,洞里仙乡万古春。
有路尽通尘世客,来游何独是三人。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光临千年古洞---三游洞。我是大家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三游洞,如果一路上我有什么讲不清楚的话,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答。祝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鄂西著名的文物胜迹和游览胜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站在大门处,抬头可看见大门上有“三游雨霁”四个大字,它是由书法家肖克书写的。“霁”是指雨过天晴的样子,这就告诉我们雨过初晴是三游洞景区最美的时候,被誉为宜昌古八景之一。
●陆游泉
进了大门之后,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里有一小道倚栏而下,临溪处有一小潭,宋代诗人陆游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煮茶,他品茶后,写下了“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的名句,虽是在赞扬浙江的日铸茶,但实际上是赞扬了下牢溪的水质之好。后人称此陆游泉。
●碑文石刻
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以洞内景色称道,而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取胜。大家可以看见整个三游洞景区,名人墨客所题写的碑文数不胜数,据史料记载,以楷、隶、篆、行、草各体书写的壁刻和碑文原有100多件,现尚存宋代以来的四十余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史料。请抬头看看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洞凌虚佛自在”,这句是说三世界有难了我再来此世外桃源修身养性,另一种是说世间游洞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优美,乃世外桃源自有佛在此修炼得道。下联是“万方多难我重来”,这句呢,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外面有难了我要出来拯救世人,普渡众生。到底哪种对,您自己说呢!再看这个小洞上的题刻,上书“鬲凡”二字,意思是古人把三游洞喻为人间仙境,与凡间隔开,所以进了三游洞,也就进入了仙境。为什么“鬲”字没有耳旁呢?据说仙界中的仙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因此耳朵也给掩盖起来不要了,一般凡人是做不到的。
●革命遗址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名胜古迹,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当时坚持抗战的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移至恩施,三游洞为秘书处,至今洞壁留有记载。而面对日寇暴行,爱国名将冯玉祥将军,愤然地在洞旁写下了“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不共戴天”十八个大字。土地革命时期,这儿曾是中共鄂西特委和宜昌中心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内的“道士”是我党地下交通员。1958年3月1日,周恩来总理为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乘“江峡”轮考察三峡大坝坝址时,曾沿着陡峭小道,攀登绝壁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裂隙和斑痕,对三峡大坝的选择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为三游古洞增添了光辉。
●三游洞来历
现在我们右手边的这个洞就是三游洞了,它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正如清人鲁先榜描述的“四望皆山,一峰出众;峻岭之间,横开一洞。”三游洞洞室开阔,宽23米,深30米,高约9米。它是古代地下水沿岩石层面不断溶蚀,并经过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至六亿年。
进入洞室,有三根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内室中间塑有三个人的塑像,中间那位执笔的是大诗人白居易,左边那位是他的弟弟白行简,右边那位是大诗人元稹。三游洞的得名就是和这三位有关。“夷陵有夷山,夷山有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在唐代以前,三游洞虽美,却“藏在深山人未识”。到了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大诗人白居易在前往忠州(四川忠县)任刺史的途中,在夷陵遇到文学家元稹,恰好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也同行,于是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他们先在下牢溪荡舟饮酒,忽闻山间泉水“叮咚叮咚”的声音,他们便爬到山腰,忽然发现了这一天然溶洞,三人兴奋之中竟在洞中玩了一个通宵,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于洞壁之上,三游洞由此得名,这就是人称的“前三游”。到了宋景德二年(1005年),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途径宜昌时,也游览了三游洞,各题诗一首于洞中,史称“后三游”。
自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挥毫留念,留下大量诗文题刻,使三游洞成为名家荟萃之地。1981年,古老的三游洞修复开放,让游人访古探幽,身临其境,重现唐宋风采。
各位朋友,在长江三峡两岸的岩壁上留有千年古栈道,但我们每次都只能远观,而无法登临,今天我就带大家在三游洞亲身体会一下走栈道的味道,真是“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呢?
●至喜亭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至喜亭,它始建于宋代,现在看到的此亭是1983年搬迁后新建的,是三层仿宋建筑,高23米,是为纪念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而建的。至喜亭原为峡州太守(今宜昌)朱庆基始建,后屡建屡废,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时,写下了《峡州至喜亭记》,才使其声名大振。至喜者,“船至此而皆大欢喜”,从前峡江航道风高浪急,暗礁密布,有“三峡自古不夜航”之说,行船能从三峡冲出来,简直就是九死一生,当地老百姓出南津关,见到此亭就知道自己已逃出了鬼门关,故至此而喜。
●张飞擂鼓台
再往前行,只见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得名。石台为圆柱形,台径约8米,上面塑有张飞擂鼓石像,塑像高6.4米,重约百吨。只见“张飞”左手按腰上佩剑,右手按鼓上双槌,面江而立,英姿飒爽,充分展示了这位勇往直前的猛将军的风采。
●南津关
站在这里,你可以一睹雄伟的葛洲坝,在这前面就是南津关了,它是进入三峡的第一道天然门户,也是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三峡第一关”,它和瞿塘峡的夔门是三峡的两个天然门户,大家可以以西陵峡口为背景来一张“三峡之门”的留影。现在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在临江的悬崖峭壁上有“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几个摹刻大字,这是我们的陈毅元帅所题,他用一个“壮”字准确地概括出长江三峡的特色,并鼓励和激发人们到长江三峡来旅游。而这几句话,现在作为三峡旅游广告用语而被广为传诵。
●楚塞楼
从此道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了。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您可以欣赏到春秋时期的古乐器-----编钟奏出的悦耳音乐,这里的一组编钟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古墓中出土的,三楼还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女尸及各种文物。
现在给大家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不妨到处参观一下,可千万别忘了留影。在大家欣赏完这优美动听的音乐后,三游洞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有照顾不周之处请多多谅解,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开心!
第五篇: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导游词7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游洞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游洞导游词1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三游洞导游词2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林导游。欢迎你们来宜昌的旅游胜地——三游洞,很高兴和你们在三游洞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先来介绍地点吧,三游洞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陆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游洞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泃、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现在来介绍它的景点吧,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溶洞。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的历代摩崖石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宜昌三峡地域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名胜景区。景区现开发有碑刻,陆游泉,张飞擂鼓台,巴楚乐宫等。
三游洞就介绍到这里,大家可以继续参观。最后,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注意安全,祝你们玩得愉快!
三游洞导游词3三游洞是宜昌著名的风景区。星期天,我来到三游洞,首先我看见门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蜀巴荆楚之间有此奇观”下联是“白苏黄而后游者其谁”。今天我就是个后游者。
一进大门用青石板铺成的梯子上有许多像宝塔一样的“震旦角石”。据有关专家考证,发现这是一种古代生物的化石属于软体形,距今已有4.4亿多年了,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
沿着石梯往前走我看见了许多摩崖石刻,在三游洞室外耳洞的左侧的石壁上,醒目地存留着冯玉祥将军充满悲愤和爱国之情的隶书题刻:“是谁杀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这是冯玉祥将军告诉我们无忘国耻。
顺着小路走下去就进了一个山洞。我首先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的是白居易写的《三游洞序》,它告诉我们了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与他的朋友元稹和弟弟白行简一同来游玩此洞,所以白居易就把它叫做“三游洞”,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
走过三游洞,我就来到了至喜亭。至喜亭顾名思意,至此而喜,就是到了这个地方很高兴的'意思。据说以前葛州坝和三峡大坝还没有建,水直冲而下非常急,古时候的船都是木船,船过三峡的时候就像过鬼门关,到了三游洞这里水就变缓了,船员和游人到了这里都要喝酒庆祝过了鬼门关。
再往前走就是张飞鼓台了,那刻着张飞在打鼓,张飞威风凌凌两眼瞪的大大的。站在张飞擂鼓台上还可以看见葛州坝。
三游洞你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着许多深厚的文化咧!我还要来玩三游洞。
三游洞导游词4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们好,欢迎加入西陵旅行社举办的旅游团,我是大家本次之行的导游——覃导,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市10公里左右。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曾一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后三游”。
好,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旅行。首先我们来到陆游泉。据地方记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澈的泉水,他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有加并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舍尝”,这便是陆游泉的由来。
现在大家顺着我的右前方,可以看到旁边山顶上的一座亭子—至喜亭,它始建造于宋朝,当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宜昌县令,峡州太守朱庆基建此亭后,委托欧阳修专为此作记文,即《峡州至喜亭记》,从而使此亭成为峡州三大胜境之一。由于战乱和其他人为的因素,宜昌西坝庙咀古建筑群被毁,至喜亭、至喜亭“匾额”和东湖知县林有席精美的八十个字的长联均先后被毁,十分可惜。大家看到的至喜亭是新建的,飞檐红柱,重檐三叠,玻璃瓦面,青石雕花栏杆,通高8米,亭分层,楼中设螺旋式楼梯,亭内还有欧阳修《峡州至喜亭》及古今诗画数十幅。在亭上,大家可以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看完了至喜亭,大家请跟我来到江边,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古军垒的遗址。古军垒始建于南北朝时并延用至六朝,也是峡口唯一的古军事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古代镞及东汉纪年砖第。站立在古代雄关前,西陵峡口的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也让人有一种雄壮之感。
一天的美好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又到了分别的时候。希望大家对我的服务满意,谢谢!
三游洞导游词5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此洞,各题诗。
东汉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建安三年(公元208年)刘备联合孙权火攻赤壁,大败曹军之后,又挥师南下,攻打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大约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后。“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张飞为扼守三峡关卡,曾在西陵山峰顶擂鼓,日夜操演兵马。
南朝
梁元帝承圣年间(公元553年)梁将陆洪和在峡口筑“七胜城”,南朝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宣帝征江陵,在峡口筑“安陆城”,以备蜀犯,在西陵山下牢溪平台上仍留有六朝军垒遗址和城市遗迹。
唐朝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白居易在任左拾遗(皇帝跟前的谏官)时,因性情耿直得罪当朝太监和权臣。同僚元稹遭宦官刘士元鞭打,唐宪宗李纯非但不问罪刘士元,反将元稹贬职通州(今四川达川市),白居易曾三次上书为其辩解。元和十年(公元815)因上书朝政,揭发朝廷内部谋杀宰相武元衡而受迫害,降职任江州(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四年(公元819)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忠州(重庆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赴任与元稹意外在西陵峡中恰遇,在峡口饮宴时又偶然发现一奇特天然(溶)洞府由元稹提议:“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并由白居易做“序”而纪之,《序》尾言道“以吾三人始游,故为三游洞”。三游洞即此而得名,从唐代诗人白居易三人发现此洞以后。
北宋
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博学好贤的文人宋庆基调任峡州知州,对夷陵县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俗改革和街道、城栅的修缮,宜昌的草房变瓦屋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宋庆基在夷陵西塞门外的江津处建了一亭,取名“至喜”,并请这年五月被贬至夷陵任县令的文学家欧阳修,为该亭撰写了一篇《峡州至喜亭记》。由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碑刻,亭以文显,这座小亭借欧阳修之笔,声名大振,后被列为夷陵三大胜景之一,至喜亭自建九百多年以来,经历了二次移迁的兴废历程,1981年,重建于西陵山北峰望乡台。
南宋
南宋考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十月八日,陆游随军旅生活,入蜀时道经夷陵,在三游洞。陆游见到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的题刻,感慨万千,尽兴之余,取潭中泉水煎茶,水甚奇,茶味美,小潭倚山临溪,陆游流连忘返,题《三游洞前岩下潭水甚奇取之煎茶》待以潭旁岩壁上,从此这眼无名山泉,被世人称为“陆游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下牢溪成为阻隔日军的天然屏障。下牢溪南岸的南津关即为日军的占领区,而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作战指挥部即设于此地附近。1938年10月,湖北省政府代主席兼民政部长严立三,带领省政府要员张难光、石渶等政府官员移位于三游洞内办公,主持全省抗日救亡工作。
三游洞导游词6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众所周知,三游洞是宜昌市享誉海峡内外风景之首,是举世闻名的宜昌美丽风景之一。它位于宜昌市南冿关北岸,西陵山北峰峭之腹北长江西陵口,宽约22米,高约9米,深约30米,是石灰岩溶。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一同游玩,看见四周风景如画,不由一同赞扬此洞美景,这被人们称为“先三游”。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览此洞,这被人们称为“后三游”。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
我们先来参观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座柱石峰,上有小平台,这便是张飞擂鼓台。远看它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近看张飞擂鼓台,张飞目光炯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想如何战胜敌人。他思考时神态庄重,双手握拳,在考虑他的计谋。先别激动,我们继续前行。
绕过几座小山,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至喜亭了!它位于三游洞顶,临近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成三亭组成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葱郁的树林在至喜亭的四周环绕,至喜亭是上朱红的柱子,金黄的房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这美丽的地方说也说不尽道不完,希望你有机会,也去细细游赏!
三游洞导游词7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迹——陆游泉。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后人称之为“陆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