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六(2)中队“话清明习俗,扬民族文化”主题活动
一、活动目的:
清明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过查资料等活动,让队员们了解清明节的历史由来、习俗、诗歌等。通过这次主题活动,让队员们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时间:4月3日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上网等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除以上活动外,清明节的传统游戏还有踢球、斗鸡等。
(三)温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温庭筠《清明日》:“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宋代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
(四)缅怀远去革命先烈们,为他们吟诵赞歌。
男: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女: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今天。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合: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男:松涛阵阵,那仿佛是先烈们发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们,如果你们在天有灵,就请你们看一看你们的鲜血浇灌出的美丽的鲜花吧!
女: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女: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
男:前辈流血牺牲,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气,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吗?
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难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强盛、美丽。男:先辈们,你们祈盼的幼鸟羽翼已日渐丰满,女:我们将把重担挑上逐渐成熟的肩,男: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建设,女: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召唤,合:我们将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创明天,男: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女: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合: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五、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让队员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清明祭祖的民族文化,激励大家更加爱祖国、爱家乡、爱师长、爱同学,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第二篇: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方案
三年级
一、活动目的:
通过清明节的主题教育,让学生了解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学生通过学习和朗诵有关清明节的诗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深知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活动时间:4月1日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上网等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全体队员共同参与,由队员代表李晓语介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三)朗诵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A: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C:温庭筠《清明日》:“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D:宋代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
(四)开展“清明节小报”展评活动:
1、每位学生拿出事先已完成的一份“清明节小报”。
2、各小队在队长的组织下推选1——2份优秀小报参加展评活动。
3、各小队讨论后选派代表参加评选活动,推选出优胜小报和优秀小报。
五、活动总结:
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学习英雄先烈的革命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品质,做一名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好学生。
第三篇:清明节主题班会方案
【目的意义】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悲壮历史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活动时间】清明节。
【活动地点】班级教室。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录音带数盒。
(2)历史知识问答题题签。
(3)布置会场。
(4)邀请校领导。
【活动程序】
放《红梅赞》歌曲录音带,在《红梅赞》的歌声中,主持人上场,宣布《烈火中永生》主题 班会开始。
甲:《红梅赞》这首许多中国人并不陌生的歌曲,影响了几代为中华民族崛起和振兴而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甚至不怕牺牲生命的中华儿女。
乙: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也激励过亿万中国人,继承先烈的遗志,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开创新中国的业绩。
甲:红岩英魂不散,红岩英烈永垂不朽!
乙:从来壮烈不贪生,为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音乐止。)甲:请看舞蹈表演《在狱中》。
(5名同学上场表演绣红旗其中1名同学扮演江姐,4名同学扮演狱中难友。)乙:听,难友们在控诉国民党的暴行。
甲:听,难友们在畅想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
乙:(激动地声音响亮而高亢地)中国革命就要胜利了!
甲:(声音低沉而悲愤地)然而,1949年11月27日的那一天。
乙:黑松林在诉说。
甲:黑松林在控诉。
合:黑松林在呐喊。
甲:国民党反动派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无数的英烈倒在了枪弹下,倒在烈火中,倒在血泊里。乙: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
甲:这是血与泪的诓歌,这是信念与意志的磨炼。这是生与死的选择。
乙:他们没有死,他们用信念与意志赢得了新中国,他们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由2名同学讲述革命历史故事,略。)
甲:革命英烈,那永不消逝的英魂,激励了无数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使我们新一代青年,领略了生命的真谛。
乙:不管是强音还是颤音都是后人前行的号角。
甲:有人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乙:是万世留名?还是自生自灭?
甲:有人说烈士们生得伟大。
乙:也有人在抉择但他们死得并不划算。
甲:不,先烈们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革命故,两者皆可抛。
乙:他们懂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内涵。
甲:他们追求:失败膏黄士,成功济苍生的人生意义。
乙:死,并不是烈士们惟一的选择,生存,对先烈们未必不是一种选择。然而,在光明与黑暗,在自由与专制的搏击中,需要勇士的冲锋,需要战士的流血,需要英雄的献身。甲:于是,先烈们发出了:今虽自缚非吾愿,碧血丹心换中华!的呼声。
(同学分别讲述红岩故事《狱中斗争》;《小萝卜头》;《杨虎城将军的故事》《两口活棺材》《血染白公馆,火烧渣滓洞》等,一名同学讲述1949年11月27日《血腥大屠杀》史实。(略。)
乙:当敌人对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大肆屠杀时,也正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的时候。
甲:当天安门前的礼炮震撼天地时,歌乐山仰天长啸,悲声壮绝。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200多位革命志士恨饮枪弹,倒在了黎明前夜。
乙;红岩精神,它给予中华儿女们以巨大的力量和博大的胸怀。
甲:中华儿女们也必然义无反顾地用血与汗去谱写新中国的历史。
乙:这种精神深沉地延续了50年之后,在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手中将进人一个崭新的高度。
甲:20世纪是一个苦难的世纪,一切人类的苦难,都创造了历史上空前残酷而惨痛的最高纪录。
乙: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旧的死亡,新的生长。在这个世纪,人类为了拯救自己,反抗强权,反抗暴力,处处表现了最英勇,最刚毅的精神!
(历史知识竞赛,红岩史实抽签问答。略。)
甲:在革命斗争的战场中,革命者以自己的血与肉无情地嘲笑了敌人的疯狂和愚蠢,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果敢的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个个巨大而崇高的形象。乙:为了免除中华民族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烈士们的雄心壮志,猛烈地撞击了历史的回音壁。从此,悲壮的交响乐留下了高昂的乐声,为光辉的主题演奏了高昂的历史旋律。
(放《我的祖国》录音磁带。)
甲:找们是新中国的青少年,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吮吸着爱的雨露、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而你知道小萝卜头的童年吗?请看小品《我和小萝卜头》(内容略)。
乙:血肉亲情,人人拥有。谁人无骨肉,谁人无父母,革命者也是血肉之躯。他们思念 亲人之情不比别人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真挚的心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请听配乐诗 朗诵《献给母亲》(略)。
甲: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是红岩英烈们高度追求的真谛。
乙:歌乐山的英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高亢的生命壮歌。
甲: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
乙: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
甲:红岩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乙: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甲:请记住:1949年11月27日,这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乙:旧中国的统治者,在覆灭前的疯狂屠杀,只是给自己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敲进了一根永远拔不掉的铁钉!
合:人民英雄却在烈火中永生!
(最后全班同学合唱《歌唱祖国》,唱歌完毕,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活动提示】
(1)准备故事时,注意和本活动贴近。
(2)会前审查好舞蹈和小品。
(3)竞赛题、问答题题签要分别装在信封口袋或塑料口袋里,以免弄混。
(4)竞赛时要分成几个小组。
(5)班会结束后,建议每个同学写一份书面感想,出一次墙报《继承先烈遗志,争做四有新人》。
第四篇:201404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三(2)中队“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清明节的主题教育,让学生了解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学生通过学习和朗诵有关清明节的诗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深知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活动时间:4月1日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上网等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全体队员共同参与,由队员代表李晓语介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1-
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由队员代表葛希敏、张永杰、舒玉林介绍)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三)朗诵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队员代表陈东介绍: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队员代表石海升介绍: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队员代表张茜倩介绍:温庭筠《清明日》:“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队员代表芮少佳介绍:宋代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
(四)开展“清明节小报”展评活动:
1、每位学生拿出事先已完成的一份“清明节小报”。
2、各小队在队长的组织下推选1——2份优秀小报参加展评活动。
3、各小队讨论后选派代表参加评选活动,推选出优胜小报和优秀小报。
五、活动总结:
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学习英雄先烈的革命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品质,做一名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好学生。
第五篇:五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活动时间:2017年3月31日 活动地点:五(5)班教室 主持人:龙书旭 活动目的:
1.通过队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3.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感恩,意识到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准备: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等资料的介绍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师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对,是《清明》。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的清明节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班会中有所收获。
二、介绍清明节 生讲: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三、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主持人: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
四、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五、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主持人: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学会感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主持人:我宣布“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清明节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师总结:今天,在“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清明节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学会感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六、布置任务:清明节放假三天,每生完成一篇《大手拉小手快乐过清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