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清明节活动简报
走进清明节活动简报
柏庄镇西街小学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不使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付之东流,我们决定举办“走近清明节”这一活动,带领同学们好好了解并亲自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在了解清明节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一位祖先。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知道它的由来、传说故事、习俗等,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搜集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文对联,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在整理、筛选采访结果后,初步学会写人物传记。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弘扬民族精神;经历、体验了解自己祖先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此次活动历时3天,是一堂生动的传统节日教育的课堂,短短3天的教育,感受却是刻骨铭心。
西街学校
2011.4.6
第二篇:走进清明节
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由来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朦朦胧胧,清明播种。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清明种瓜,立夏开花。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三、清明节对联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2、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
五、诗词欣赏《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相思——清明》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清明节的民谣。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第三篇:走进清明节
《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
研究发现:
“洋节”的盛行,让面临危机,“”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结论:
人们已经接受用高雅、低碳、文明的祭奠方式,提倡文明祭祀新风已经深入人心,体现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日益形成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和文明。提出建议:
清明,一个纯粹春天的节日,正是阳气日渐升腾的日子。我们应尽情地享受这大好春光,才是最高的天人和谐。当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我们更应,催护新生、欣逢盛世,我们更有理由张开双臂享受这春天的清明。
内容提要:
一、清明祭祖方式的调查。
二、祭祖方式存在的问题
三、对传统祭品、烧纸祭祖陋习的对策
四、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五)清明祭祖时大众的心理状态
六、结论
正文:
一、清明祭祖方式的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关中农村各类人群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动及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现代关中农村丧葬礼俗(丧、葬、祭)中的孝道状况及思想根源进行分析评估,为关中农村现有风俗提供合理化建议。本项目组以关中地区的户县与蓝田县为例,就清明祭祖问题进行社会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年龄段作为划分依据进行抽样。调查资料
收集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本调查在两县合计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4%的受访者都选择清明节“一定会”祭祖,几乎没有人选择“从来不会”(1.5%),这反映了清明节祭祖民俗的广泛性与持久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大部分时候会”(26%)及“偶尔会”(18.5%),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人们因生计忙碌难以返回故里,清明节祭祖随之无法按时,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与孝道观念的淡漠。
一般认为祭祖方式主要为墓祭,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观点。70.5%的受访者都选择墓祭方式,坟墓是亡者的魂魄合一之处,“祭在如神在”,视故去者为亲密家庭分子的观念仍占主导,不同于完全地将死者神灵化、虚无化的宗教祭祀,反映中国人传统的重实际、重伦理的观念。此外有15.5%的受访者选择在家祭祖,也各有少量受访者选择“在风景优美处祭奠”(8%)及“在网上祭奠”(6%),由此说明,人们已经接受用高雅、低碳、文明的祭奠方式,提倡文明祭祀新风已经深入人心,体现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日益形成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和文明。
清明节祭祖情况在两地较为普遍,55%的受访者就“在您的居住地开展清明祭礼的状况”问题选择“非常多”,选择“没有”项的人数为6%。综上所述,清明节以墓祭的方式祭祖仍是关中地区一个传统而普遍的民俗,祭祀祖先在关中人的家庭伦理与精神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清明文化在关中地区拥有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二、祭祖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偏远农村的一些墓地,旧的封建恶俗在一些祭扫活动中依然存在,有的人拜祭时烧的东西花样繁多,除去以住的“纸人”、“纸马”之外,诸如“纸家电”、“纸轿车”、“纸楼房”之类已屡见不鲜。清明祭祀是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而“另类祭品”的盛行,恰恰是对传统祭祀风俗的一种异化,不但背离了这一民俗的本质,也折射出一部分人科学知识和文明精神的缺失。对这种落后蒙昧的“恶俗”,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剔除和改革,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建设,也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若任其泛滥,极易带来负面效应。
三、对传统祭品、烧纸祭祖陋习的对策
“焚烧纸钱”是关中清明祭祖活动的主要内容。“烧纸钱”,有盼望生命复活祈求灵魂转生之意。当然也有对亡者“嘘寒问暖”之意,反映了关中人祖先崇拜的生活化特征。与此相似,“向先人敬献供品”与“进行拔草添新土等坟墓修缮工作”也占有较高比例,充分体现关中祭祖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一定意义上对参与祭祀者起到孝道教化作用。
至于这种行为是否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与铺张浪费,就本调查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50元以内的拜、祭、扫墓、总花费是最为普遍的(70%),100元以上的花费在当地比例较低(10.5%),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将无实际意义的精神活动仅停留在信仰层面,绝不扰乱正常生产生活,亦与当地孝敬父母、厚养薄葬的良好民风有关。
由此看出,我们应对广大人民呼吁,一是要加大文明祭祀、低碳祭祀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和行为规范。二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大力倡导文明祭祀,反对铺张浪费旧习俗。三是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要让清明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成为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
四、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也要进步。清明扫墓要与节约资源、净化环境、有利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要让清明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成为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对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们摒弃陋习,用符合时代进步的方式取代以往的不好习俗。要让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提高思想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到文明祭祀、低碳祭祀,过一个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五)清明祭祖时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受访者对祭祖活动意义的认识。七成多的受访者都认为在于“对先辈的追思和怀念”,来源于人的天然情感诉求。还有五成多受访者选择“祈求先辈保佑”,选择“遵守公共道德习惯”、“联络亲族”、“自身情感宣泄”三种答案的受访者均不到两成。祖先崇拜观念的深入人心,祖先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现实生活的“参与者”。祖先崇拜本身是非理性的,但被祭祀的祖先作为现实生活中家庭长辈的延伸,对祖先的神圣情感客观上却能促进祭祀者对家中长辈的孝敬。祖先崇拜的益处也可以被发展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
其次是考察受访者参与祭祖活动时的心情。选择“悲哀伤痛”与“追思怀念”情绪的受访者都超过半数。其他选项如“温馨欣慰”、“精神放松”、“忏悔愧疚”及“没有特殊心情”选择者均未超过一成。清明时节,在面对故去的亲人与新生的万物时,本是一个反思自我行为、价值观的契机,但是绝大多数祭祖活动对人们来讲还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性的,个人基本为不自觉角色。真正发掘自身情感,以祭祖为契机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还较少。
在清明祭祖中具体表现为个体对家庭精神方面的责任,进而升华为遵守道德,努力工作的“光宗耀祖”。清明祭祖仪式的深入人心可以被有效引导为于家于国的使命感。就受访者清明祭祖的心理状态总体情况而言,反映了社会模式转型期人们在亲缘宗族关系上价值观在传统中重新定位面临的矛盾,这是一个契机,以此积极引导吸收传统文化的“孝”思想并赋予个人独立精神与能动作用,以家庭为和谐的基础去激励个人为国为民作贡献。
六、结论
清明祭祖活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活动之一,虽历经千年演变,加之20世纪几次社会思想领域变革的冲击,但仍基本地保持了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而且这种意识行为已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道德准则,传统礼俗的具体形式因西方文化冲击及生活节奏加快,正在发生改变,在删繁就简的同时又增加一些新礼俗。但人们头脑中的“祖先崇拜”等观念是根深蒂固,传统社会中的长老权威还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活动,核心家庭又带来的个体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又因为没有相应社会评价体系与行为规范的建立,人们在清明祭祖活动上产生困惑。政府也应在顺应传统礼俗中的有益之处时加强重构新型社会礼俗与道德体系的工作,注重礼俗中的历史遗存与教育作用,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于构建和谐社会,防止道德真空所带来的社会思想混乱。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祭祖作为关中地区一项有特色的民间礼俗活动,用形形色色的仪式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在稳定与渐变中延续着,在每位参与者不同的价值观念与生存背景下,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其中有对现世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希望,成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价值观的集中写照。
第四篇:清明节活动简报
清明节活动简报
为纪念清明,缅怀先人,2014年4月3日,南工房二社区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主题的清明节活动。
组织各社区开展了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文明祭奠中华经典诵读、网上祭拜英烈、志愿服务,形成文明祭祀新风等文明活动,活动中由于居民成分复杂,各种不科学的祭祀活动依然有存在的可能,社区通过加大巡逻力量、布点监控的形式,对重点区域、危险区域进行管控。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文明意识,创造了整洁优美的环境,进一步在辖区内掀起讲文明、讲卫生的文明祭祀氛围。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本次活动为实现南工房二社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林西南工房二社区
第五篇:清明节扫墓活动简报
简报
缅怀革命英烈,珍惜幸福生活
——记两汇小学清明节扫墓活动
清明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纪念先祖、寄托哀思的日子,更是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节日。
2014年4月4日上午10:00,在学校大队部的精心组织下,我校组织200多名师生集聚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革命英烈,珍惜幸福生活”的清明节扫墓活动。
在活动中,参加的各班依次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怀着悲痛的心情为革命烈士致哀,教师代表、少先队员代表分别发言,重温入队誓词,为革命烈士敬献小白花、瞻仰烈士纪念碑。整个活动在肃穆激昂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革命性的洗礼,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心。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感慨万千,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勤奋学习,力争将来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汇小学大队部
2014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