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工维修稿件
推动清洁生产、助推节能减排
为贯彻落实公司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要求,把清洁生产审核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井工设备维修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整体审核工作已全面铺开,扎实推进,呈现出领导重视、启动有力、协调监督细致良好的局面。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中心清洁生产审核启动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确定了中心当前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主要有原辅材料、技术工艺设备、成本、废物及污染物控制、管理、员工等节能降耗、减污、环保管理方面。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中心充分例会、组织学习、电子屏、提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清洁生产感念和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和作用,加强了中心全体员工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认识。截止目前共提合理化建议24条。
第二篇:综合录井工上册
第一部分
初级工基础知识
第一章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节
钻井地质知识
地质录井的主要任务是随钻采集各项地质资料,实时发现、保护、评价油气层,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而录井工作的质量不但关系到能否迅速查明井区地下地层、构造及含油气情况,而且对油气田的提前和推后发现、对开发方案的合理制定和科学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钻前准备
(一)熟悉地质设计
地质设计是地质录井的任务书,任务不同,设计的井别也不同。为了完成地所规定的各项录井任务,录井人员在接到地质设计后,必须认真学习其精神实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学习地质设计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必须掌握该钻探井井位、井别、设计井深、钻探目的、钻达层位和完钻原则等。
(2)必须明确录取资料要求、下套管原则等。
(3)必须准确、实时预告地层分层、油气水层位置、故障提示及其他要求。
(二)场地和器材准备
(1)井场:值班房、钻井液高架槽坡度、岩屑晒样台、振动筛、水管线、防爆灯、电铃等。
(2)钻具、表层套管:钻具、表层套管按有关规定太量、编号,数据必须齐全准确。
(3)录井器材:按地质设计录取资料要求准备,一般情况下应准备下列物品。
①足够的岩心、岩屑盒和砂样袋; ②各种原始记录、表格和文具;
③荧光灯各种化学试剂、色度卡、粒度卡;
④钢卷尺、时钟、稍表、电炉、酒精洒、溶蜡锅、分选筛; ⑤记钻时装置;
⑥烤箱、烤沙盘、小瓷碟。
二、钻时录井
钻时是指钻进单位进尺地层所用的时间,用min/m表示。钻时录井就是随钻记录钻时随深度变化的数据。钻时的变化能定性判断地下岩的可钻性,即可根据钻时变化判断岩性、对比地层。
钻时录井的方法有手工记录方法、简易记钻时方法、钻时录井仪三大类。下面简要介绍简易记钻时的方法。
(一)井深的方入的计算(1)井深的计算: 井深=钻具总长+方入
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2)方入的计算包括到底方入和整米方入: 到底方入=井深-钻具总长
整米方入=新接单根的到底方入+前一单根钻完时的井深与其紧邻整米井深的差值或:整米方入=整米井深-钻具总长
(二)记录方法
把井深、到底方入、整米方入计算正确后,只要按间距记录整米方入由浅到深的钻达时刻,两者之差即为单位进尺所需的时间——钻时。
(三)简易记钻时装置
简易记钻时装置常用的有链条片、滚筒式和记录盘装置三种。下面以链条片式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采用这种装置简单易行,只需要一个定滑轮和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一根为死绳,上端固定在天边附近,下端固定在记录台旁;另一根是活绳,上端固定在水龙头上,另一端通过天边附近的定滑轮与死绳并行,将链条片的一端按一米一间距固定在活绳上,另一端用弯钩挂在上而下按0,1,2,3,„„14的顺序分别标注。顺钢丝绳倾斜方面固定木制米尺。要求活绳链条片可随钻具拉升、下放而上下活动,链条片的0,1,2„„分别处于下端“0”位时,方入正好为0m,1m,2m,这样在记录台上就可了解方入的变化。
(四)地质参数仪 1.工作原理
利用绞车、悬重和泵冲等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通过数模转换输送到计算机系统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完成现场的钻井状态判断、深度跟踪、资料解释处理等现场地质录井服务任务。
2.硬件组成
(1)传感器及信号电缆:绞车传感器,5MPa压力传感器,2个泵冲传感器。(2)采集处理单元:采集模块,数模转换。(3)电源供是装置。(4)计算机系统:PC计算机,打印机。3.软件组成
(1)实时采集处理系统。(2)数据库管理系统。(3)录井图绘制系统。(4)地质录井资料处理系统。
三、岩屑录井
岩屑是地下岩石的钻头作用下破碎后,随钻井液带到地面上的岩石碎块(通常称砂样)。钻进过程中,录井人员按地质设计要求的间距和相应的返出时间,系统采集岩屑,进行观察、描述,绘制成岩屑录井草图,再综合运用各项录井资料、测井资料,恢复地下层剖面的全过程就叫岩屑录井。
岩屑录井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了解地下情况及时、资料系统性强等优点。通过它可获得大量的地层、构造、生储盖组合关系、储油物性、含油气情况等信息,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录井方法。
(一)取全取准岩屑
取全取准岩屑是岩屑录井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做好下面两件事。1.井深准确
井深准确是取全取准各项地质录井资料的基础。井深不准,所取的一切资料都是“假”的,岩屑录井也就推动了意义。而要保证井深准确,就必须太量、管理好钻具。
2.返出时间准备
返出时间是岩屑从井底返到井口的时间。返出时间不准,即使井深跟踪测量准确,按设计间距捞取的岩屑也会受到影响和歪曲,从而使岩屑失去代表性和真实性。因此返出时间的准确也是岩屑录井工作的关键。常用的返出时间测定方法有如下几种。
1)理论计算法 计算公式为
T返V/QDd22H/4Q(1-1-1)
式中
T返——钻井液返出时间,min; Q——钻井液量,m3/min; D——井眼直径,m; d——钻杆外径,m; H——井深,m;
V——井筒环形空间容积,m3。
2)实测法
实测法是现场常用的方法,也是较为准确的方法。其操作过程是用玻璃纸和染色岩屑、红砖块、白瓷碗块作指示剂,在接单根时从井口将指示剂投入钻杆内,记下开泵时间;指示剂从井口随钻井液经钻杆内到达井底的时间下行时间,从井底随钻井液沿环形空间上返至井口振动筛被发现的时间叫上行时间。开泵到发现指示剂的时间叫循环周时间。所求返出时间是指示剂从井底到井口的上行时间。
T返T循环T0(1-1-2)
下行时间T0可以通过下式算出,即
T0C1C2/Q(1-1-3)
式中 C1——钻杆内容积,m3;
C2——钻铤内容积,m
3;
Q——泵排量,m3/min。
C1、C2可根据相应尺寸和长度在钻井手册中查表得出,泵排量可在循环槽安置梯形水门,通过测量梯形水门液面高度查表得出。
在现场录井工作中,为保证岩屑录井质量,规定每钻进一定录井井段,必须实测一次返出时间,以提高岩屑录取的准确性。
3)特殊岩性法
实际工作中还应用特殊岩性来校正返出时间。如大段泥岩中的砂岩、石灰岩、白云岩恶化层。因特殊岩性特征明显,与泥岩的钻时差别有明显不同,可用来校正返出时间。即将钻时忽然变快或变慢的时间记下,加上相应的返出时间提前到振动筛前观察,待岩性出现时记录时间,两者差值即为讲井深的真实返出时间。用这个时间校正正在使用的返出时间,可保证取准岩屑资料。
(二)岩屑采集和处理 1.岩屑的捞取 1)取样时间
取样时间=钻达时间+返出时间
现场工作中常因机械或其他原因变泵、停泵,钻井液排量亦随之变化,直接影响到返出时间的测算。因此变泵时需要对返出时间进行修正。修正方法有两种情况:
(1)变泵时间早于钻达时间,新返出时间由反比法求出,即
t新Q原/Q新t原
(1-1-4)
式中
t新——新返时间,min;
t原——原反出时间,min;
Q新——新排最,mQ原——原排量,m3/min; /min; 3(2)变泵时间晚于钻达时间,新返出时间仍可由反比法算出。
计算新返出时间时,首先应算出变泵时间与挥砂时间间隔,然后用反比法求 出修正时间。
因为
修正时间/tQ原/Q新
(1-1-5)
所以
修正时间Q原/Q新t(1-1-6)
2)取样间距
一般按地质设计执行。3)取样位置
一般情况下,岩屑是按取样时间在振动筛动筛前连续捞取的,因此必须有捞岩屑的盆和放盆的地方。若振动筛捞不到岩屑,可在高架槽中加挡板捞取,但取样后必须清除余砂,这种方法尽量少用或不用。
4)取样方法
(1)放盘时刻:下钻第一包岩屑应充分循环钻井液,清理高架槽和振动筛。从开始钻进该米的时刻起加返出时间即岩屑盆放置时刻。
(2)四分法取样:捞取时间未到,岩屑已满盆,则要求垂直切取盆内岩屑的一半,将留下的一半拌匀;若岩屑再次接满和捞取时盆内岩屑过多,同样按上述方法取样。绝对禁止只取上部或下部岩屑。
(3)清理振动筛:每捞完一包岩屑后应把振动筛清理干净。
(4)岩屑捞取数量要求;有挑样任务的每包不少于100g,无挑样要求的每包不少于500g。
(5)非整米岩屑的处理:最后一包岩屑或大于0.2m井深间距的岩屑捞出后,方可起钻。不足一包的岩屑注明井深,待下次钻完整米后合并成一包。
2.岩屑的清洗
取出的岩屑要缓缓放水清洗、搅拌,稍加静置后慢慢倾倒,防止悬浮细砂和较轻的物质(沥青块、油砂块、碳质页岩、油页岩等)被冲掉。清洗要露出岩屑本色,同时要注意观察盆面同气显示。
3.岩屑的晾晒
严格按深度顺序在岩屑台上晾晒;雨季、冬季需要烘烤时,要控制烤箱温度;含油岩屑严禁火烤,最好用蒸汽烤箱。在晾晒岩屑时发现含油岩屑或特殊岩性,要挑出小包,注明井深,置于该包岩屑中。
4.岩屑的包装、整理
晒干的岩屑连同写明井号、深度、编号的标签装入袋中,有挑样任务的分装两袋,每袋样不少于500g。
将装袋岩屑按井深顺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岩屑盒内,盒外标明井号、盒号、井段和包数。用来挑样的岩屑要分装,挑样完毕后不再保存。供描述用岩屑要妥善保管,作为原始资料入库。
四、岩心录井
(一)概述
钻井过程中,用取心工具将地层岩石从井下取至地面(这种岩石就叫岩心),并对其进行分析、化验、综合研究而获取各项地质资料的过程叫岩心录井。
(二)取心工具
取心工具主要由取心钻头、岩心筒、岩心爪、回压阀、扶正器等组成。
五、荧光录井
(一)概述 1.原理
石油是碳氢化合物,除含烃类外,还含有电子结构的芳香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射荧光。不同地区的原油,虽然配制溶液的浓度相同,但所含芳香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数量不同,电子共轭度和分子平面度也有差别,故在365mm附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其荧光强度和波长是不同的,这种特性被称为石油的荧光性。根据石油的这种特性,将现场采集的岩屑浸泡后经荧光分析仪分析,便可直接测定砂样中的含油量。
2.荧光录井的优缺点 1)优点
(1)灵敏度高,对肉眼难以鉴别的油气显示,尤其是轻质油能够及时发现。(2)可以区分油质的好坏和油气显示的程度,正确评价油气层。(3)在新区新层系以及特殊岩性段,可以配合其他录井手段准确解释油气显示层,弥补测井解释的不足。
(4)测试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可系统照射,对落实全井油气显示极为重要。
2)缺点
(1)荧光录井是在岩屑录井的基础上进行的,受到岩屑录井准确程度的影响。
(2)受油气侵、泡等因素影响。
(二)现场荧光录井方法
现场常用荧光录井方法有:岩屑湿照、干照、点滴分析和系列对比。
1.岩屑湿照和干照
这是现场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对样品无特殊要求,且能系统照射,对发现油气显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现油气显示,尤其对轻质油,各油田采取了湿照和干照相结合的方法,使油气层发现率有了很大提高。
岩屑湿照是系统逐包普照,在荧光灯下观察是否有荧光显示。含油石LLI屑在紫外光下呈现浅紫、淡黄、黄、亮黄、棕、棕褐色等,发现发光岩屑后将其挑出,填写标签(井深、岩性等)装袋,待进一步分析之用。
在设计目的层段,采用湿照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避免烘烤、晾晒造成的油气挥发。
为提高荧光录井的可靠性,在现场还必须排除假显示、混入油和成品油的影响、矿物发光。
判断原油和矿物发光的方法:将挑出的发光岩屑放在无荧光显示的空白滤纸上,滴上氯仿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放人紫外光下观察,滤纸上有荧光痕迹者为原油显示,无显示者为矿物发光。
2.点滴分析
点滴分析可以发现岩石中极少量的石油沥青,是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其操作过程为:在空白滤纸上放一些岩样碎块或岩屑,在岩样上滴1~2滴氯仿溶液,氯仿溶解样品中的沥青渗入滤纸,随着溶液逐渐蒸发,滤纸上沥青浓度逐渐增大,在荧光灯下观察即可发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荧光痕迹。
3.系列对比
这是现场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操作方法是:取1g碎的岩样,放人带塞无色玻璃试管中,倒入-6mL氯仿,盖塞摇匀,静置8h后,在荧光灯下与同油源标准系列进行对比,找出近似于样品发光强度的标准试管等级。用下列公式计算样品的沥青含量。
Q=(A X B/G)X 1 00%
(1—1—7)
式中
Q——被测岩样的石油沥青质量分数,%;
A——被测岩样同级的l mL标准溶液中的沥青含量,g/mL;
B—被测岩样用的氯仿溶液体积,mL;
G——样品质量,g。
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和性质
一、石油的组成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石油是天然形成的、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混合物,为可燃有机矿产之一。石油的性质主要由成分决定,为了便于了解石油性质变化的内在原因,先从石油的组成谈起。
石油的组成包括石油的元素组成、族组成和组分组成。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混合物,所以其元素成分是以碳(C)、氢(H)两种元素为主,其中碳占80%~88%,氢占10%~14%,碳氢的比值(C/H)在5.9~8.5之间,这两种元素占石油成分的95%~99%。另外,还有氧(O)、硫(S)、氮(N)等元素,这三种元素根据石油性质上的差别,其含量变化较大,但一般总量在l%左右,个别情况下,可达到5%,甚至更高。
除了上述几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有Si、Fe、Al、Mg、Ni、Cu、Pb等几十种元素。
(二)石油的族组成
在石油中,碳、氢和氧、硫、氮等元素,一般都是以不同结构形式构成的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存在。按其化合物元素的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碳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
(也称烃),在石油中占80%以上,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另一类为氧、硫、氮组成的化合物,为非碳氢化合物(也称非烃),在石油中一般含量为10%~20%,为石油的杂质部分。
1.碳氢化合物
石油中碳氢化合物主要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烯烃极少见。目前能够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烃类已达200多种。
烷烃可分为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石油中一般正构烷烃是主要的,异构烷烃在石油中含量较少,随着分子量增大略有增多的趋势。环烷烃在石油中以五碳和六碳环最多,环烷烃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氧化等反应。芳香烃在石油中一般含量较少,较稳定,但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氧化等反应。
石油中不同烃类的含量往往随着地层时代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层时代越老,烷烃含量越高,环烷烃减少,而芳香烃变化不明显。
2.非烃化合物
目前从石油中已能分离出氧、硫、氮的化合物达l00多种,主要是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非烃化合物,一般在石油中影响石油的质量,是石油开采、炼制和加工的不利因素。
(三)石油的组分组成
为了了解石油的性质及其变化,根据石油中不同化合物对不同溶剂的溶解及介质吸附等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利用不同的方法将石油的组成分成性质相近的“组”,这些“组”称为石油的组分。每一组分内包含着性质相似的一部分化合物,一般分为下列几组。
l.油质
油质为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淡黄色粘性液体(有时呈固体结晶)。油质含量的高低是石油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油质含量高,石油的质量相对较好。
2.胶质
胶质一般为粘性或玻璃状的半固体物质,主要成分仍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但氧、硫、氮化合物增多,平均分子量变大;颜色不同,由淡黄、褐红到黑色均有。
3.沥青质
沥青质相比之下含的碳氢化合物更少,氧、硫、氮化合物更多,平均分子量比胶质还大,为暗褐色或黑色固体物质,在石油中含量较少,一般在l%左右,个别可达3%~5%。
4.碳质
碳质以碳元素状态分散在石油内,含量较少,也叫残碳,不溶于有机溶剂内。
从石油的组成来看,其组成相当复杂,在元素组成、族组成和组分组成之间既有成因上的联系,又有成分及性质上的区别,这些区别和联系往往反映了它们内在的规律性,研究和分析这些变化是认识石油成因、演化和分布的重要方面。
石油组成上的差别,是影响石油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
二、石油、天然气的性质
(一)石油的性质
石油的颜色、密度、粘度等物性是人们对石油性质的最直观的感觉,而其物理性质则反映石油组成上的差别。所以,了解石油的物理性质,不论对认识石油的组成,分析它的变化规律,还是对油气田的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单介绍地面石油的一般物理性质。
1.颜色
石油的颜色种类很多,从黑色到浅色均有。石油颜色的不同主要与石油内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则石油颜色变深。所以石油的颜色深浅大致能反映石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
2.密度
液态石油的密度在我国和俄罗斯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20 ℃下石油单位体积的质量。欧、美各国则常以API(美国石油工业标准)为度量单位。石油密度一般介于0.75~0.98 g/cm3之间。通常密度大于0.9g/cm3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g/cm3的称为轻质石油。
石油的密度取决于化学组成。就烷烃而言,密度随碳数增加而变大;碳数相同的烃类,烷烃密度最小,环烷烃居中、芳香烃密度最大;与胶质、沥青质相比,烃类密度最小。
地下石油的密度还与其中溶解气量、压力、温度等因素有关,溶解气量多则密度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3.粘度
粘度值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大小。粘度大则流动性差,反之,则流动性好。
粘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石油的组分。分子小的烷烃、环烷烃含量高,粘度就低;而分子量大的蜡、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粘度就高。粘度随温度升高、溶解气量增加而降低。
4.溶解性
石油能溶解于多种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醚等。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当水中饱和二氧化碳和烃气时,石油的溶解度将明显增加。
5.导电性
石油及其产品具有极高的电阻率。石油的电阻率与高矿化度的油田水和沉积岩相比,可视为无限大。
6.荧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石油中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
7.凝固点
凝固点是指石油在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凝固点的大小与石油中高分子化合物含量的多少
有关,尤其与石蜡含量关系更为密切。一般情况下当石蜡含量超过l0%时,凝固点有明显的变化,含量越高,凝固点就越大。相反石油中轻质馏分含量较高时,凝固点就低。
8.旋光性
当光线通过石油时,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石油的旋光性。石油的旋光性分为左旋和右旋,一般为右旋。无机化合物没有旋光性,所以旋光性是石油有机成因证据之一。石油的旋光性随着地质年代的增加而降低。
(二)天然气的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以气态存在的烃类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异丁烷等。1.相对密度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一般为0.65~0.75,个别可高达1.5,天然气的相对密度随重烃含量增加而变大。
2.粘度
天然气的粘度和石油一样,是天然气流动时内部分子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是以分子问相互碰撞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活动性增大,碰撞次数增多,粘度升高。
如在0℃时天然气的粘度为0.000131mPa·s,在20℃时为0.012mPa·s。
3.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是指气相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论压力有多大,都不能使气态物质凝为液态。在临界温度时,气态物质液化所需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4.溶解度
在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的天然气量称为溶解度。当增加一个大气压时,溶解在单位体积石油中的天然气量,称为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系数。
天然气能不同程度地溶解于水和油中。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比水中要大,并且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5.发热量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1m3天然气所放出来的热量为天然气的发热量,单位是kJ/m3。天然气的发热量一般为3.34×l04J/m3,随着天然气中重烃含量的增加而发热量升高。
第二章
电工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直流电基础知识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动势
(一)电路
电路是由电工、电子元件和设备组成的总体,它是电流或脉冲信号传输的途径,电路主要是由电源、负载和连接导线三部分组成。为电路中电工、电子元件或设备提供电能的设备叫供电电源,而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叫负载。
电路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实现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也可以把电能转换成所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另一个是把施加的信号变换成其他所需要的输出的信号。
(二)电流
所谓电流,就是带质点有规则的运动。导体的电汉是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做有规则运动;而电解液中所形成的电流则是带正电的离子场方向、带负电的离子逆着电场方向运动。
用来衡量电流强弱的物理量是电流强度,它是单位时间内穿过导体某截面的电量的代数和,其电流的实际方向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如果在极短时间(dt)内穿过导体某截面(S)的电量代数和为dq,那么电流强度为
idq/dt(1-2-1)
电流强度的国际单位为安培(A),为了计量使用方便,它还可以用千安(kA)、毫安(mA)、微安(μA)、纳安(nA)来表示。
1A10kA10mA10A10nA 3369电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被称之为交流,用小写字母i表示,它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另外一种为直流,用大写字母I表示,它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有时也叫它为恒流电流。
(三)电压
所谓电压,是指电场将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其方向由a点指向b点。
UabAab/q(1-2-2)
式中
Uab——a、b两点间的电压; Aab——单位电场将单位正电荷从
a点称到b点所做的功;
q——电量。
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称之为交流电压,用u表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压称之为直流电压或恒流电压,用U表示。
在恒定电场中,任何两点间的电压只和这两点的起始与终止位置相关,和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
在恒定电场中,如确定一点为参考点,那么任何一点与参考点间的电压被称之为该点的电位。参考点的电位为0。
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电位差,即
Uabab(1-2-3)
式中——电位。
电压、电位的单位为伏特(V),为了计量使用方便,它还可以用于伏(kV)、毫伏(mV)、微伏(μV)来表示。
1V10kV10mV10V336
(四)电动势
所谓电动势,是指在电源内部将单位正电荷从负荷极移到正极时外力所做的功,用e表示,其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即从电源的低电位处指向电源的高电位处,其单位同电压单位。
二、电源、电阻、电感、电容
(一)电源
为电路中电工、电子元件或设备提供电能的设备叫供电电源。电源通常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在直流电源中分为恒压源和恒流源。
所谓恒压源是指两端电压可以按照某给定规律变化而与其电流无关的电源,也就是它的电压恒定、电流是任意的。
直流电压源符号见图1-2-1所示。
图1-2-1 中(a)为常用实际电池符号,(b)为电源通用符号,(c)为具有电能消耗的电源符号。
所谓恒流源是指两端电压任意,但输出的电流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不随外部电路而变,即输出电流恒定、两端电压是任意的。
直流电流源符号见图1-2-2所示。
图1-2-2 理想电流源符号表示
(二)电阻
电阻是消耗电能的理解电路元件中电流和其两端电压的比值,即
RU/I(1-2-4)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大电阻一般可用千欧姆(k)和兆欧姆(M)表示。当电阻与通过的电流无关,即为一常数,该电阻被称为线性电阻,如电灯可以看成线性电阻;随电流和电压变化而阻值发生变化的电阻被称之为非线性电阻,二极管是非线性电阻元件。
对于金属长导体而言,其电阻为
Rpl/S(1-2-5)
式中
l——导体的长度; S——导体的横截面积;
——导体的电阻率。
电阻的倒数被称为电导,即
Gl/R(1-2-6)
其单位为西门子(S)。
(三)电感
电感就是通电线圈的磁通量与通过的电流之比,即
L/i(1-2-7)
式中——总磁通量; i——电流。
电感也分为线性电感和非线性电感。当线圈附近不存在铁磁材料,电感与电流的大小无关,此电感为线性电感;当线图中存在铁磁材料时,由于电流i与总磁通量不成正比关系,使得其大小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此电感为非线电感。
电感的单位为亨利(H),有时也采用毫亨(mH)和微亨(μH)。电感的符号见图1-2-3所示。
(四)电容
所谓电容就是存放电荷的容器,它是由两个金属板中间隔着不同的介质组成。电容器的容量(C)等于电容器两端的单位电码坟下电容所带的电荷量,即
Cq/u(1-2-8)该公式中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电容的单位为法拉(F)。通常还采用微法(μF)和皮法(pF),其单位换算关系为
1F10F10612pF
电容器按容量能否改变分为可变电容和固定电容;按结构材料分有纸介、云母、薄膜、电解、瓷电容器等。
电容具有充放电作用和隔直流作用。电容的符号见图1-2-4所示。
图1-2-3 电感符号表示 图1-2-4 电容符号表示 第二节
欧母定律 一、一段电路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电势差关系
如果导体中有电流产生,导体两端则必存在电势差。也就是说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势差有关,即电流强度是电势差的函数。
IfUaUb(1-2-9)
以电流I作为纵坐标,以电压U作为横坐标,绘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称之为伏安特性曲线(见图1-2-5)。
(二)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当电流通过一段均匀的导体时,电流强度I和其两端的电势差成正比。
IGUaUb 或 IUaUb/R(1-2-10)
式中
I——电流强度;
Ua——导体Ub——导体a端的电位; b端的电位;
G——导体的电导; R——导体的电阻。
式(1-2-10)被称之为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由此可知导体的电阻或电导与其两端所施加的电动势、通过其的电流强度无关。
(三)导体的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在前一节中,我们提到过金属导体的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对于导体而言,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其电阻率或电导率随之变化。所有的金属导体电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通常的温度条件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之间存在如下线性关系,即
t01t(1-2-11)
式中t、0——温度t℃、0℃时导体的电阻率;
——电阻温度系数,℃。
-1利用电阻随温度而变化的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通常用铂作为电阻丝的温度计叫做铂金温度计。综合录井系统所用的钻井液温度传感器,其探头就是铂金材料。
二、电功率、焦耳一楞次定律
(一)电功率
所谓电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电流的功,用P来表示。
图1-2-6 电阻的功率消耗
在图1-2-6中,a、b两点间的电压为U,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当正电荷q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R从a点移到b点时,电场所做的功为
AUqUIt(1-2-12)
式中,UUaUb、qIt,则
AUaUbIt
(1-2-13)
A就是电阻R在时间t内所消耗的电能,此电能将全部转换成势能。
WRUItIRt2(1-2-14)
因此,电功率
PUIIRU22/R(1-2-15)
由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看到:若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则电流的功(或功率)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也可以说与电阻成反比;若电流强度不变,则电流的功(功率)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也可以说与电阻成正比;若电阻不变,则电流的功与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可以说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功的单位为焦耳(J),它等于1安培(A)电流通过两端电压为1伏特(V)的导体时,在1秒(s)内所做的功。
电流的功率单们为瓦特(W)。
常用的电能或电功单位是千瓦·小时,1千瓦·小时通常被称之为1度。
1kWh3.610J6
(二)焦耳—楞次定律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该现象被称之为电流的热效应。这种热效应是由于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当其和金属体的离子发生碰撞时,将动能传递给离子,从而加剧离子的势运动,使金属的温度升高。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于数值上就等于电流的功。
因此在t秒内,当导体两端的电 压为U 伏特,通过的电流强度为I安培时,其产生的热量为
QUItU2/RtIRt2(1-2-16)
式(1-2-16)所表示的就是焦耳定律,其意义是: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放出的热量Q,与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过电流的时间三者的乘积成正比。
热量的法定单位为焦耳(J),实际应用中还有用卡(cal)作为热量的单位,它与焦耳的换算关系为1cal=4.1868J。即在时间t内,当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U伏特,通过的电流强度为I安培时,其产生的热量为
Q0.239IRt2(1-2-17)
式(1-2-17)所表示的就是愣次定律。
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在现实生活是最普遍的像白炽电灯、电熨斗等,在录井现场服务中也有应用,如用于岩屑烘干的电烤箱、用于取暖或熔化固体蜡的电炉、用于冬季取暖的电热器,还有电路安全装置中所用到的保险丝等。电流的热效应还表现在它对电路、电子元器件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热量,将使其造成损坏,缩短使用寿命。
第三章
电子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一、半导体
世界上有许多物质,就其导电性能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里,我们只讨论半导体。顾名思义,半导体是一种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二、本征半导体
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即不含任何杂质,也没有结构上的缺陷,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价电子都被束缚在共价键中,如不给它们额外的能量,是不会脱离其轨道的,因此,在绝对零度和无外界激发时,不存在自由电子。这时的半导体不能导电,相当于绝缘体。
当半导体的温度升高时,共价键中的电子因受热而获得能量。当一部分价电子得到的能
量足够大时,便脱离共价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所以,在室温条件下,本征半导体便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
半导体中除了自由电子作为载流子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称为空穴的载流子,空穴和自由电子同时导电,是半导体的重要特点。
三、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一)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可使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大为增加,形成N型
半导体。在N型半导体中,电子的数目远大于空穴的数目,导电主要靠电子,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
(二)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可使半导体中空穴的浓度大为增加,形成P型半导体。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目远大于电子的数目,导电主要靠空穴,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第二节
二极管的结构特征
半导体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加上接触电极、引线和管壳构成。就其材料而言,有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之分,就其工艺结构而言,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几种。
点接触型二极管由于结面积小,因而结电容小,可以在很高频率下工作,适用于检波、调制及各种开关电路,但不能通过大电流。
面结型二极管的结面积大,能通过较大的正向电流。但因为结电容大所以面结型二极管
主要用于整流,不宜在高频下工作。
平面型二极管主要为开关二极管。通常二极管用符号
表示,左端为阳极、右端为阴极。P区一边为阳极(正级),N区一边为阴极(负极)。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当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其处于导通状态;当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其处于截止(断路)状态。
第三节
三极管的结构特征
半导体三极管也称为晶体管,它是电子线路中的主要放大元件。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有硅三极管和锗三极管。无论是硅材料或者锗材料制成的三极管,都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
无论哪种结构的三极管,它的核心部分都是两个PN结。三个半导体材料区域构成两个
反向串联的PN结,中间一个半导体区是两个PN结公用的,叫做基区,另外两个区一个叫做发射区,一个叫做集电区。发射区与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集电区与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从三个区分别引出三根电极,即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e)。两种三极管的符号如图1—3一l所示,其中发射极的箭头表示发射极电流的方向。
图l一3—1 三极管结构类型符号
三极管好像是两个反向串联的PN结。但是如果把两个孤立的PN结,比如两个二极管反向串联起来,是不会有放大作用的。作为一个放大元件,三极管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下面两个特点;
(1)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要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2)基区必须很薄,它的厚度要比基区中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小得多,一般只有几个微米。
这种结构上的特点是三极管放大作用的基础。
第四章
法定计量单位转换 第一节
长度法定计量单位的转换
一、公制单位
以米(m)作长度的基本计量单位有:
1m10dm10cm10mm10m10nm2369
即
1米=10分米=102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即
1m=10-3km 即
1米=10-3千米
通常情况下,在综合录井现场,丈量钻具、测量井深、钻井液液位高度时一般以米为单位,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也就是精确到厘米。钻头直径、套管内外径、临近探测器的感应距一般以毫米计量。
另外长度单位还有丝米(毫分米,用mdm表示)、忽米(毫厘米,用mcm表示)、毫微米(mμm)。
二、英制单位
在为国际石油公司服务时,往往要适应对方的习惯,而对方多数情况下在现场采用英制单位。
以英尺(ft)作为长度的基本计量单位有: 1ft=12in 即1英尺=12英寸 1mle=5280ft 即1英里=5280英尺 1yard=3ft 即1码=3英尺
三、公—英制转换 1m=3.28ft 1mm=0.03937in 1ft=0.3048m 1in=25.4mm 1mile=1609m 1yard=0.9144m
四、中国市制单位 以尺为基本计量单位有: 1尺=10寸=0.1丈
1里=1500尺
五、公—市—英制转换
1米=3尺
1尺=1.0936英尺
1千米=2里 第二节
面积法定计量单位的转换
一、公制单位
以平方米(m2)作面积的基本计量单位有:
1m10dm10cm10mm2224262
即1平方米=102平方分米=104平方厘米106平方毫米
62km 即
1m210即1平方米=10-6平方千米
二、英制单位
以平方英尺ft2作为面积的基本计量单位有: 1ft2=144in2
即1平方英尺=144平方英寸
1yard2=9ft2 即1平方码=9平方英尺
四、定制单位
以平方尺为基本计量单位有:
1平方尺=102平方寸=0.01平方丈
1平方里=2.25×106平方尺
五、公—市制转换
1平方米=9平方尺 1平方千米=4一方里 第三节 体积法定计量单位的转换
一、公制单位
以立方米(m3)体积的基本计量单位有:
1m10dm10cm10mm3336393
即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m3=10-9km3 即1立方米=10-9立方千米
二、英制单位
以立方英尺(ft3)作为体积的基本计时单位有:
1ft1728in3即1立方英尺=1728立方英寸
另外在石油行业还经常使用桶(bbl)、加仑(gal)作为液量计量单位。
L
1USgal3.785 L1bbl158.987L
1UKgal4.546
三、中国市制单位
以长为基本计量单位有: 1升=103毫升=0.1斗
第四节
电工常用单位的换算
一、电阻(以Ω为基本单位)
110k1036M
即1欧姆=10-3千欧=10-6兆欧
二、电导(以S为基本单位)1S=103mS
即1西门子=103毫西门子
三、电流(以A为基本单位)
1A10kA10mA10A10nA 3369即1安培=10-3千安=103毫安=106微安=109纳安
四、电压或电动势(以伏特V为基本计量单位)
1V10kV10mV10V336
即1伏特=10-3千伏=103毫伏=106微伏
五、电功率(以W为基本计量单位)
1kWh3.610J1度
即1千瓦·小时=3.6×10焦耳=1度 66
六、电能(以焦耳为基本计量单位)
1kWh3.610J1度
即1千瓦·小时=3.6×10焦耳=1度 66
七、电容(以法拉F为基本计量单位)1F10F10612pF
即1法拉=106微法=1012皮法
八、电感(以亨利L为基本计量单位)
1L10mL10L 36 即1亨利=103毫亨=106微亨
第五章
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一、术语
所谓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也可看作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一)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二)体系
由若干个基本独立的又相互制约的单元组成的一个整体叫体系。
(三)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业的活动,它是组织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小单元。
质量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各个过程实施控制,它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二、质量
(一)质量特性
l.质量特性的定义
质量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2.产品质量特性包括的内容
(1)产品性能;
(2)产品寿命;
(3)产品可靠性;
(4)产品安全性;
(5)产品经济性。
3.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的内容
(1)服务的功能性;
(2)服务的时间性;(3)服务的安全性;(4)服务的经济性;(5)服务的舒适性;(6)服务的文明性。服务的质量环见图1-5-1。
图1-5-1 服务质量环流程图
(二)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
质量职能:为了使产品服务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质量职责:为了切实履行质量职能的要求所明确规定各部门以及各级各类人员应承担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
(三)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内容
(1)质量策划:明确企业产品和服务中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和服务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
(3)质量改进:是指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不断攀登和提高。
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指质量管理活运过程先质量策划、中间环节为质量控制、然后是质量改进。
三、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1)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描述:(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2)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Quality Check Phase(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tat.Quality Control Phase(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5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otal Quality Managemetn(20世纪50年代之后)。
(3)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要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满足“三全一多样”的基本要求。
①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②全员的质量管理; ③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④多方面的质量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②发挥领导作用; ③全员参与; ④过程方法; ⑤管理的系统方法; ⑥持续改进;
⑦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 ⑧于供方互利的关系。
(5)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决策、准备、开始、扩展、综合。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一般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
1.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定义: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的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2.质量责任制
(1)质量责任制的定义:是指企业中形成文件的一种规章制度,它是规定各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岗位的员工在质量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与考核奖励相结合的一种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2)质量管理制的核心: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员工更好地参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三)现场质量管理(1)现场的含义:现场是指完成工作或开展活动的场所,如井场录井服务。(2)现场质量管理:是指产品加工(或制造)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通常指产品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现场管理。
(3)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①提高质量的符合性,减少费次品损失; ②实现产品零缺陷的基本手段;
③促进全员参与、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员工素质; ④展示企业管理水平和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
(4)现场质量管理任务:通过对产品加工和服务提供过程(或工序)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符合要求,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水平,即提高合格率、降低废品率或返工返修率,减小产品质量变异。
(5)现场质量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①人员(操作者、作业人员)管理; ②设备(设施)的管理;
③物料的管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④作业方法与工艺技术管理; ⑤工作环境管理; ⑥检测设备或器具管理。(6)严格工艺纪律的原则:
①坚持“三按”生产原则——即按图样、按标准或规程、按工艺生产或服务; ②落实“三自”、“一控”要求原则——即落实自我检验、自分合格与不合格、自做标识、控制自检正确率要求的原则。
(四)工作环境管理“5S”法
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1.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目标(1)实现班组或岗位的质量目标;(2)确保顾客或下一工序(或过程)满意;(3)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好。2.作业人员的职责
(1)正确理解和掌握本岗位的各项质量目标或指标要求,并在质量偏离要求时采取相应措施;
(2)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做到“三按”生产,确保操作质量;
(3)按规定做好过程(工序)质量的监测和记录,并确保记录填写及时、完整、真实、清楚;
(4)做好物料的清点和保管,防止缺损和混淆;(5)做好“三自”和“一控”;
(6)做好设备维护养和巡回检查,做到“三无”,即无灰尘、无油污、无跑冒滴漏;
(7)坚持文明生产,按“5S”管理要求,保证良好工作环境。
(五)产品质量检验 1.录井资料不合格品(1)漏掉油气显示资料;(2)漏掉设计取心层位;(3)漏取、漏测一项资料;(4)丢失、伪造原始资料;(5)资料数据差错率大于5‟;(6)人为制造假资料。2.纠正与预防措施
(1)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2)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六)质量改进
(1)质量改进定义: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产品、体系或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高度。
(2)质量改进基本进程——PDCA循环:
①策划(Plan):制守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②实施(Do):实地去干,去落实具体对策; ③检查(Check):对策实施后,评价对策的效果;
④处置(Action):总结成功经验,形成标准化,以后按标准履行活动,未解决问题转下下一PDCA循环。
(3)质量改进的具体步骤: ①明确问题; ②调查现状; ③分析问题原因; ④拟订对策并实施; ⑤确认效果;
⑥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⑦总结。
(4)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步骤: ①选课题; ②调查现状; ③设定目标值; ④分析原因; ⑤确定主要原因; ⑥制定对策; ⑦实施对策; ⑧检查效果; ⑨巩固措施;
⑩总结回顾及今后打算。
四、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0族标准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进程的加快,大部分产品已进入了买方市场,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世界各国的各类组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赢得市场,都在按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规范或发行组织的原有管理模式。建立既能够实现质量目标,达到顾客满意,又使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是管理上的普遍需要。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组织为了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经过质量策划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几个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过程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来实现,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又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个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满足组织内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不但需要得到供需双方或第三方的认可,还要依据共同认可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审定。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吸取各国成功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于1987年首次颁发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后逐步发展为ISO9000族标准,并在全国世界掀起了推行ISO9000族标准,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热潮,进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由于1987年版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依据发达国家的军工标准编制而成,带有明显的硬件加工行业的特点,不利于硬件以外行业的应用和标准的普及。为了让更多的国家、行业和不同类型的组织都能应用ISO9000族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4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对ISO9000族标准进行了修改,特别是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的颁布,标志着质量认证已从单纯的质量保证,转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范畴。修订后的ISO9000族标准适合于各类组织使用,更加通用、灵活,也更趋完善。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一些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实施质量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的发布,更为我国各类组织建立、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1)具有系统性,要贯穿质量形成的全过程;(2)具有预防性,通过有计划的活动达到受控状态;
(3)具有经济性,实现最优化管理、最佳质量、高效化经济效益;(4)具有适用性,能实现可操作性。
(二)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分类
按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功能作用分类,有以下几类:(1)基础性要素;(2)管理性要素;(3)体系表达式要素;(4)体系运行性要素。
五、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基本术语展开
(一)过程
“一级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称之为“过程”。ISO9000族标准中讲的过程是建立在“所有工作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一认识基础上的。
过程是由若干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构成的,经过策划,在受控的条件下,将输入的要求经过加工转化输出的结果,是可以产生增值效益的。
过程是组织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小单元,每个组织由于管理层次、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的不同,其过程数量、复杂程度和大小也各不相同。各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衔接的顺序关系,即某一过程的输入则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例如产品设计过程,它是将市场开发过程的输出结果(市场信息和顾客需求)作为输出要求,经过策划、分析和开发等活动,转化为设计的输出结果(图样、规范和样品等),而设计过程的结果(图样、规范和样品等),又成为下面采购过程和加工过程的输入要求。
(二)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方针应与组织的总方针(如果组织是一个经济实体,则应同组织的经营方针)相一致。
质量方针的制定应参照质量管理原则的要求,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出组织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中远期的发展方向。
质量方针还须反映组织在管理和产品上的要求,为质量目标的展开提供条件。
质量方针是一种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组织的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体现出全体员工的愿望和追求的目标,以便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并加以贯彻执行。
(三)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组织应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制定质量目标,使其保持一致。
组织可以在调查、分析自身管理和产品现状的基础上,与行业内的先进组织相比校,制定出经地努力在近期可以实现的质量目标。
组织应将质量目标分别在横向上按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在纵向上按不同的管理层次加以分解展开。质量目标的这种分解和展开,应同组织管理上的需要及其复杂程度和产品上的要求与可实现的条件相适应。
质量目标应当量化,尤其是产品目标要结合产品质量特性加以指标化,达到便于操作、比较、检查和不断改进的目的。
(四)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应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应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领导和推动,同时要求组织的全体人员参与和承担义务,只有每个职工都参加有关的质量活动并承担义务,才能实现所期望的质量。
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还应考虑到相应的经济性因素,因为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以提高经济效益。
(五)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根据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不同,组织内存在多方面的质量策划,例如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质量改进策划、产品实现策划及设计开发策划等。
通常情况下,组织将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于特定的产品、项目策划的结果所形成文件称之为质量计划。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各个过程实施控制的,包括对质量方针的目标控制、文件和记录控制、设计和开发控制、采购控制、生产和服务运作控制、监测设备控制、不合格控制等等。
质量控制是为了使产品、体生活费过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是预防不合格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组织要对影响产品、体系或过程质量的因素加以识别和分析,找出主导因素,实施因素控制,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七)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保证是组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体系、过程或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质量保证定义的关键词是“信任”,对能达到预期的质量提供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在订货前建立起来的,如果顾客对供方没有这种信任则不会与之订货。质量保证不是买到不合格产品以后的保修、保换、保退。
信任的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因为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将所有影响质量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方面的,都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因而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持续稳定的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能力。
2000版ISO9001标准的名称虽然改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1994版相比增加了“顾客满意”等质量管理要求,这并不意味着弱化了对组织持续地保证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相反,在实施2000版ISO9001标准时,对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
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1.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过程构成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每个过程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和其他过程相连的,也就是说由若干的过程组成一个“过程网络”,通常,“过程网络”是相当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各个过程先后顺序的排列。“过程网络”内部各个过程之间存在着接口关系和职能的分配与衔接,过程既存在于职能之中,又可跨越职能。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依据各过程的作用、职能和接口顺序的不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一个组织只要能正常进行生产并提供产品,客观上就存在一个质量管理体系,但这个质量管理体系不一定都能保持和有效运行;虽然一个组织内可能有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每个企业只应有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这个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该企业所有的质量体系、产品和过程。
3.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为基础
组织按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文件化,对内为了让员工理解与执行,对外向顾客和相关方展示与沟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在总体上满足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在具体内容上应反映本组织的产品、技术、设备、人员等特点,要有利于本组织所有职工的理解和贯彻。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来规范、具体化和沟通各项质量活动,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质量职责,促使每个员工把保证和提高质量看成自己的责任。编制和使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具有高附加值和动态的活动。
4.质量管理体系是不断改进的
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和组织发展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也可更改相应的体系、过程和产品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质量管理体系既可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又能彻底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及时发现解决新出现的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良好的反馈系统和良好的反应机制。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般来讲,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需经过下述几个步骤。1.调查分析管理现状
事实上,凡是能完成自身职能的组织,客观上都存在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可以将现行的质量管理工作与ISO9000标准中各项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回答几个问题:组织生产什么产品?影响这些产品质量都有哪些过程?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顺序、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是否确定?实施这些过程相应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这些过程是否得到充分地展开?这些过程是否得到了有效地实施?组织还应特别注意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外包过程的识别。
调查分析组织的管理现状,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确定组织原有的管理体系哪些已经满足标准要求,哪些还存在着差距,哪些还是管理上的空白,为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提供依据。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制定质量方针
组织在制定质量方针时应考虑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向上兼容),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向下兼容)。
其中,第二方面是质量方针的核心要求,明确了质量方针与八项管理原则的内在联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这两条主线的要求。
2)质量目标的制定与展开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规定为实现质量方针在各主要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平。
质量目标的内容应与组织的性质、业务特点、具体情况相适应,应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变化而发展变化。一般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和与产品特性有关的要求,即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确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各项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使顾客满意的目标;与产品特性有关的要求包括: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设计和开发、产品质量符合性、实现过程和产品特性在稳定性等方面的目标。
质量目标展开的内容可包括:目标分解、对策展开、目标协商、明确目标责任和授权、编制展开力等五个方面。
3.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数量和模式:一个组织编写文件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组织的自身条件(包括产品/过程的复杂程度、规划大小和人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尊循过程方法模式,文件的表达形式可以多样化,建议采用流程图方法,将过程之间的相互顺序和作用,以及信息流和物质流加以直观描述,便于员工理解与执行。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指组织的全体员工,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各项工作中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操作,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过程。
(四)员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依靠组织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内的每一个员工密切相关。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过程中,员工应当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树立让顾客满意的理念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管理使组织具有提供顾客满意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实现和保持要靠组织全体员工在思想上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让顾客满意的理念。一切工作为顾客着想,一切从顾客需求出发,才能不断满足内、外顾客的要求与期望。
2.积极参与管理
员工在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时,可结合岗位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3.搞好过程控制
搞好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掌握影响过程质量的操作、设备仪器、原料和毛坯、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管好影响因素来保证和提高质量,实现预防为主,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不合格的控制。
4.做好质量记录
生产现场的各种质量记录是质量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记录应准确、及时、清晰,并妥善保护,以防破损或遗失。
为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企业职工要努力学习,钻研技术业务,不断提高思想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产品质量提高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需求。
第二节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一、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益处
(1)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可促进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3)可减少企业的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4)可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5)可提高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6)可改善企业形象,改善企业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关系;(7)可吸引投资者;
(8)可帮助企业满足有关法规的要求;
(9)可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改善有效地结合。
二、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事故及不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就是说,既要消除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切有害因素,同时也要消除损坏设备、产品或原材料的一切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事故是由于主、客观上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人身伤亡和(或)财产损失。生产是否安全的具体反映是事故发生的频率及其严重程度。由此可见,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只有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消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即“隐患”,使事故被消除于萌芽状态之中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这就是“预防为主”的科学意义。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大体上可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上的欠缺等三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工具上缺少安全装置,或有缺陷;设备、装置、机器、工程设施、厂房等,在设计、制造、施工及安全方面有缺陷或维护不经常、检修不及时;原材料或产品的性质带有不安全因素,如易燃、易爆、有毒等;工艺过程、操作方法上有缺陷;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人与物的异常接触,其产生原因包括:缺乏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差、劳动中异常的心理或生理状态,以及自然条件或环境条件的影响等。
管理上的欠缺:缺乏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或不健全;缺乏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培训与指导或对工人执行与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在检查指导上出现错误;劳动组织不合理等。
除此之外,对自然灾害及蓄意破坏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为了控制与消除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劳动环境、机器设备、工艺过程、劳动组织以及工人的安全技术知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总而言之,为了预防事故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均称之为安全技术。
(三)安全工程
所谓“工程”,是指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各项工作的总体。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产安全,不仅需要通过安全技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要通过政策、法规、条例、制度以及监察、监督、宣传、教育等组织措施,处理好人与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达到安全生产这一特定目的,就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及工业卫生等多方面的工作共同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安全工程体系。
(四)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这两个概念有时是可以通用的。因为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防止伤亡和职业病的发生,使劳动者能够安全顺利地从事生产劳动。但严格地说,这两个概念也不完全相同,劳动保护工作除了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之外,还有实现劳逸结合,实行女工保护等其他方面的内容。安全生产则除了保护工作的安全与健康之外,还有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及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等方面内容。
三、高、低温作业劳动保护
鉴于石油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些工种是在高、低温、野外条件下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在这些特殊工作环境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工作,需要给予相应的劳动保护,提供尽可能好的劳动和休息条件。
(一)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 1.高温作业的概念及内容
在工业生产中,常可见到高气温伴有强烈热辐射,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温的异常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所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主要包括高温强势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高温露天作业三种类型。石油工业生产中,这三种类型的高温作业环境均可遇到。
2.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高温作业下,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系统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是高温作业的适应性反应,但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适应限度,对机体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中署。
3.中暑的预防 1)组织措施
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安排好高温作业工作的劳动和休息,尽量缩短持续工作时间,增加工作休息次数,延长休息时间。加强宣传教育,劳动者应自觉遵守高温作业安全规则和卫生制度。
2)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及生产过程,加强自动化及机械化,代替工人操作;采用隔热措施;加强通风降温。
(二)低温作业的劳动保护
(1)长期在寒冷地区低温一半下进行的工作,称低温作业。石油工业生产的许多地区都分布在寒冷低温地带,如东北、西北等油田。
(2)寒冷低温作业对机体的伤害作用,统称为冻伤。冻伤可分为全身性冻伤和局部性冻伤两类,体温过低即属全身性冻伤。局部性冻伤又可分为冷性冻伤和非冷性冻伤两种。冷性冻伤是指在短时间内暴露于极低温度下或长时间暴露于冰点以下的低温而引起的局部冻伤,也叫冻伤。石油工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很容易造成冻伤损害。
(3)冻伤预防:
①在钻台四周围上防风帆布,减弱冷风侵袭。改革工艺及革新生产设备,如应用钻杆刮泥器可防止钻井液喷到井台上。
②加强个人防护,配用个人保温防寒的用品。
③当室外温度降低至7℃时,应考虑采暖,手部皮肤温度不低于20℃,全身平均皮肤温度不应低于32℃。
④要定期进行体检,有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胃酸过多症、胃肠机能障碍、肾功能异常等疾病患者,不宜从事低温作业。
四、石油工业生产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特殊要求
(一)功能性
石油工作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是服装、鞋帽要求能够达到人—机—环境三方面的协调,以满足人的生理卫生学和工效学要求,即既能防油、水浸湿,又具有防寒保暖性;既能保护机体不受外来损害,又能使穿着不影响劳动效率;即轻便灵活又安全可靠。
(二)安全性
劳动防护用品的结构应符合安全要求,应尽量避免过于松散、拖带、遮盖、毛边等,穿戴应舒适、灵活、利索、方便、安全,以防止因钩、挂、绞、辗现象造成的伤害事故。劳动防护用品的工作点应具有抗磨损、破裂的能力,局部工作下可以加固。
(三)急救性
劳动保护用品的颜色应尽量与作业场合协调,特殊工种应有标志颜色和急救特征,如在沙漠、海洋作业人员应穿鲜明的橘红色劳动服,便于识别救援。对于常接触有害物质的用品,沾染污点应明显,可以及时洗涤和消除毒害,保护操作者健康。
(四)经济性
从我国国情出发,石油工人的劳动保护服装制作,在满足功能安全的前提下,也必须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原则主要是保主劳动工作时使用,兼顾平时也可穿着使用。
五、环境与环境的问题
(一)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对“环境”概念做了如下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发行的自然因素的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从更通俗的意义上讲,环境指的就是我们人类自下而上的周围空间,我们生存的的这个星球及这一星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几百万年来,人类环境中获取水、空气、食物;从环境中得到煤、石油等能源物质;同样从环境中取得木材、棉花、牲畜资源,同时人类又利用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创造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发展了工业、农业、畜牧业,创建了城市、乡村,人类发展改变了环境,创造了新的环境。长此以往,自然环境哺育了人类,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人类都影响着环境,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逐渐地向不利于或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条件转化,人类开始品尝到了由于自身贪婪的掠夺资源和无节制的污染环境的行为而种植的苦果,这就是当代自然环境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和提出的问题——环境不容忽视。
与环境相关的概念是资源。自然界中所有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称为资源。环境的主要要素也都可以称为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等。人类利用这些资源创造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是对环境资源的消耗。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而使环境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甚至带来灾难,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受到的大自然的报复。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从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开始的。人们发现,由于工业生产,河水由清变浊,河里的鱼虾没了,藻类越来越多,河水不再能供人饮用,甚至不能用于生产;人类聚居的城市堆满了垃圾,充斥着有毒有害物质,人们还发现森林越来越少,许多物种消失了。
有的科学家将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总结归纳,分为三种类型。
消耗型:包括从环境中摄取某种物质资源而引起的所有问题,如各类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等。
污染型: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引起的所有问题,如水、大气、土地等环境污染及固体废物等。
破坏型:包括所有引起环境结构变化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破坏,景观的破坏,人员伤亡,干涸等。某些环境问题包含了多种环境要素,同一环境污染物也可引起多种环境问题。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人类各种活动或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效果上分类的,它基本包含了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目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和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几个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危机、海洋污染、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酸雨、城市化所引起的综合问题等,它们发生面广,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
初级工技能操作与相关知识 第一章
拆缺安装录井装备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录井人员能够识别综合录井现场安装的各类传感器,掌握钻井液密度传感器、钻井液温度传感器、钻井液电阻论(电导率)传感器、钻井液池体积传感器的安装拆卸方法,掌握钻井液脱气器的结构、安装原则和方法及如何架设气体管线,掌握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方法,掌握地线设置与连接方法。
一、准备工作
(1)综合录井系统配置的各类传感器各一只;(2)钻井液槽面传感器固定支架一个、铁丝若干;(3)常用工具一套;
(4)钻井液脱气器和辅助设备及气体管线一套;(5)绝缘地线一根。
二、操作方法
(一)识别各类传感器(1)查看传感器的外形;(2)查看传感器的标识;(3)得出结论(辨认出传感器)。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种传感器,由于生产厂家、生产时期不同,其外观开头也千差万别,察看传感器的外形,只能初步确定传感器的类型,最终还是要通过标识的察看,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二)安装拆卸传感器
1.钻井液温度、密度、电导率传感器安装(1)将传感器小心拿到指定位置;
(2)将已固牢在指定位置上的固定支架卡环打开;
(3)将传感器探头朝下、固定杆紧贴固定支架卡环垂直下放至合适位置;(4)扣上固定支架卡环;
(5)打开防爆接线盒,按传感器接线图连接信号线,并做密封绝缘处理;(6)对于没有防爆接线盒的可直接按传感器接线图连接,但应进行高压绝缘防水处理。
2.钻井液温度、密度、电导率传感器拆卸(1)切断传感器供电电源;
(2)拆除信号线高压密封绝缘胶带或拧开防爆接线盒;
(3)断开信号线,并对信号线端口做绝缘处理,标明“+”或“-”端;(4)打开固定支架卡环或拧松固定卡,提升传感器至水平面;(5)小心清洁传感器各个部位。3.钻井液池体积传感器安装(1)将传感器小心拿到指定位置;
(2)对于浮子式体积传感器,将已固牢在指定位置上的固定支架卡环打开;(3)对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固定传感器底座;
(4)对浮子式传感器,将支撑杆紧贴固定支架卡环垂直下放至合适位置,或将固定板至固定面处,扣上固定支架卡环或拧紧固定卡;
(5)对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直接将传感器探头朝下安放或拧紧到底座上;(6)拧开防爆接线盒,按传感器接线图连接信号线,并做密封绝缘处理;(7)对于没有防爆接线盒的可直接按传感器接线图连接,但应进行高压绝缘防水处理。
4.钻井液池体积传感器拆卸(1)切断传感器供电电源;
(2)拆除信号线高压密封绝缘胶带或拧开防爆接线盒;
(3)断开信号线,并对信号线端口做绝缘处理,标明“+”或“-”端;(4)对于浮子式体积传感器,打开固定支架卡环或拧松固定卡,提升传感器至水平面;
(5)对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从底座上直接取下或拧下传感器。(6)小心清洁传感器各个部位。
(三)安装拆卸钻井液脱气器
1.安装拆缺钻井液脱气器主体及净化干燥装置
1)安装钻井液脱气器主体及净化干燥装置(以电动脱气器为例)(1)将固定支架固定到指定位置;
(2)将脱气器主体安放到固定支架上,并调整脱气器钻井液出口高度至合适位置,插上固定销或直接固定;
(3)连接一定长度的样品气输出胶管和空气导入胶管;(4)连接防堵器至样品气输出胶管;(5)连接净化装置至防堵器;(6)连接供电电源线。2)拆卸钻井液脱气器(1)切断脱气器供电电源;
(2)断开供电电源电缆,并清洁盘好;
(3)依次拆掉脱气器净化装置、防堵器、样品气输出胶管和空气导入胶管,并清洁存放;
(4)拧开固定组件或拔掉固定销,移下脱气器主体,清洁存放;(5)卸掉脱气器固定支架,并清洁存放。2.架设气路管线
(1)准备2根100m气路管线;
(2)从录井仪器气体输入端口,沿指定路线,过架设杆,将气路管线拉至脱气器处;
(3)分别连接气路管线两端口;
(4)用塑料固定卡或喉箍固定在用管线和备用管线。
(四)连接计算机系统 1.连接计算机主机和输入设备(1)将计算机主机放置指定位置;
(2)将键盘插头插入主机后面板标有键盘图形的插孔内;(3)将鼠标插头插入主机后面板标有鼠标图形的插孔内;(4)将计算机电源线插入主机后面板电源供电插孔内。2.连接计算机输出设备
(1)将显示器、打印机放置指定位置;
(2)连接显示器通信线至计算机主机后面板相应端口上,并拧紧;(3)将打印机通信连接至计算机主机后面板相应端口,并拧紧或插紧;(4)连接显示器、打印机供电电缆。
(五)连接设置地线
(1)将地线棒深插入指定位置,露出固定导线端口;
(2)将一较粗的导线一端接到欲放电装置(如录井仪器房)的接地点上;(3)将导线另一端固定到地线棒上;(4)用万用表测试欲放电装置与地线棒的导通情况。
三、相关知识
(一)传感器 1.传感器定义
传感器俗称“换能器”,其作用是实现一种物理量到另一种物理量的转换,转换后的物理量信号经过专用设置(A/D)的再次转换后被计算机接收,从而实现各种参数的监测。
传感器是综合录井在钻井现场实现各项数据准确录取的基础设备,通常被称为“一次仪表”,它是一种把钻探现场的物理量(如大钩负荷)通过其测量转换成能由录井仪器接收的电信号的检测元件。
2.传感器的分类 1)按安装位置分类
(1)循环系统传感器:包括泵冲传感器、钻井液温度传感器、钻井液密度传感、钻井液电导率(或电阻率)传感器、钻井液液位传感器、钻井液流量传感器、立管压力传感器、套管压力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等;
(2)升吊系统传感器:包括绞车传感器、大钩负荷传感器、顶部驱动转速传感器;
(3)钻机系统传感器:包括转盘转速传感器、转盘扭矩传感器。2)按传感器测量原理分类
(1)压力传感器:大钩负荷传感器、液压扭矩传感器、立管压力传感器套管压力传感器、大钩高度液压式传感、钻井液密度传感器;
(2)临近探测器:绞车传感器、泵冲传感器、转盘转速传感器;(3)电磁感应传感器:霍尔效应传感器、电磁流量传感器、钻井液电导率传感器;
(4)超声波探测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5)温感式传感器:钻井液温度传感器;
(6)阻变式传感器:钻井液浮子式体积传感器、靶式流量传感器;(7)气敏式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可燃气体探测器。3)按测量参数性能分类
(1)钻井液性能参数传感器:出/入口温度、出/入口密度、出/入口电导率;(2)钻井工程参数传感器:大钩负荷、绞车、立管压力、套管压力、转盘扭矩/霍尔效应电扭矩、转盘转速、泵冲速、钻井液出口流量、钻井液体积;
(3)气体参数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可燃气体探测器。3.传感器的组成结构 1)钻井液温度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1所示。钻井液温度传感器总成上方是一用于固定的铁杆,铁杆顶端的接线盒引出一根两芯颜色不同的信号接线,下方是一长约5cm,直径约0.5cm的金属探头,探头周围有金属防护罩。钻井液温度传感器分钻井液进口温度传感器和钻井液出口温度传感器两种,两者整体外观与标识无区别,只是部分钻井液进口温度传感器较钻井液出口温度传感器的铁杆稍长。
图2-1-1 钻井液温度传感器(2)组成结构: ①热敏探头; ②金属护罩; ③加长固定杆;
④防爆接线盒及前置电路;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钻井液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内部是一个具有热敏特性的铂丝,当钻井液温度变化时,由于热敏元件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输出的电流信号发生变化,这一信号通过前置电路处理成标准电流信号(4~20mA)输入给计算机。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100℃。2)钻井液密度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2所示。钻井液密度传感器总成上方是一用于固定的铁杆,铁杆顶端的接线盒引出一根两芯颜色不同的信号接线,下方有圆形或方形金属防护罩,透过金属防护罩可以看见纵向排列的两个圆形金属膜片。钻井液密度传感器分钻井液进口密度传感器和钻井液出口密度传感器两种,二者整体外观与标识无区别,只是部分钻井液进口密度传感器较钻井液出口密度传感器的铁杆稍长。
(2)组成结构: ①两金属压力膜片; ②金属毛细管; ③膜片金属护罩; ④加长固定杆或本体; ⑤防爆接线盒及前置电路; ⑥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钻井液密度传感器为一压差式传感器,在共本体总成上有两个相差一定距离的压膜片,当传感器垂直浸入钻井液面之下时,由于两压膜片距液面的高度不同,其所受到的压力不同,从而使两膜片间产生一压力差;该压力差经两根毛细管传递给可变电容元件,使可变电容中间膜片变形,引起电容量变化,将此信号转换成4~20mA标准电流信号输入给计算机。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1~2.3kg/L。3)钻井液电导率(或电阻率)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3所示。钻井液电阻率(电导率)传感器总成上方是一用于固定的铁杆,铁杆顶端的接线盒引出一根两芯颜色不同的信号接线,下方是一高强度塑料质地的环形探头,探头周围有防护罩。钻井液电阻率(电导率)传感器分钻井液进口电阻率(电导率)传感器和钻井液出口电阴率(电导率)传感器两种,两者整体观与标识无区别,只是部分钻井液进口电阻率(电导率)传感器较钻井液出口电阻率(电导率)传感器的铁杆稍短。
图2-1-2 钻井液密度传感器
图2-1-3 钻井液电导率传感器
(2)组成结构:探头;金属防护罩;加长固定杆;防爆接线盒及前置电路;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钻头液电导率(电阻率)传感器包括电导率发射器和电导率感应器,感应器是两个平行放置的激励线圈和拣拾线圈,发射器的振荡电路产生一定频率的激励电压,供给激励线圈。被测钻井液构成两个线圈的共用线圈,随着钻井液中所含导电电解质浓度不同,钻井液的电导率发生变化,从而使拣拾线圈上感庆的电压不同,该电压经相敏放大解调,再经直流放大及滤波,最后经电压电流变换从而得到4~20mA的输出,该信号被计算机接收后,可以转换得到钻井液的电导率(电阻率),由于溶液电导率随溶液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探头内设计有温度补偿电路。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1~300mS/cm或0.03~3.00Ω·m。4)钻井液体积传感器(浮子式)
(1)外观见图2-1-4所示。钻井液体积传感器整体的外观是一个浮子和一个铁杆,信号接线由铁杆上方的接线盒引出,铁杆穿于浮子中间。
(2)组成结构: ①内有金属滑块和双面电阻片的金属杆; ②内有磁铁的金属浮子; ③防爆接线盒及前置电路; ④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钻井液体积传感器是由一浮在钻井液液面的金属浮子沿滑杆或钢索滑道随液面的升高或降低上下移动,使划片电阻器或旋转电位器的阻值改变,达到输出电流信号(4~20mA)的变化。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100m3。5)钻井液超声波体积传感器(超声波式)(1)外观见图2-1-5所示。(2)组成结构: ①探头;
②具有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电路的主体; ③传感器固定底座; ④防爆接线盒;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当超声波发射后遇到物体平面就会被反射回来,被接收器接收,由于反射物体离探头的距离不同,发射与接收的时间间隔就不同,计算电路根据发射与接收的时间间隔计算出钻井液液面的高度,达到输出电流信号(4~20mA)的变化,从而得到钻井液罐内的钻井液量。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100m3。6)钻井液靶式流量传感器(1)外观见图2-1-6所示。(2)组成结构: ①活动金属靶; ②固定底座;
③防焊接线盒及前置电路; ④防护罩;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接头。
图2-1-5 钻井液超声波体积传感器 图2-1-6 钻井液靶式流量传感器(3)工作原理:当井底钻井液返回地面时,钻井液推动流量计的靶子发生位移变化,由靶子的端点驱动旋转电位器使阻值发生变化,经前置电路处理成4~20mA电流信号输出到计算机。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100%。7)硫化氢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7所示。(2)组成结构: ①探头防护罩;
②具有气敏元件、加热丝、热敏电阻的探头; ③前置电路; ④接线盒;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在硫化氢探测头内装有能够吸附硫化氢与硫化氢反应的物质;吸附硫化氢的物质用来捕捉硫化氢,当外界硫化氢浓度低于探测头内硫化氢浓度时,吸附剂释放硫化氢,使探测头内硫化氢浓度与外界硫化氢浓度一致;与硫化氢反应的物质可以产生暂时化学电动势(电压),硫化氢浓度越高,暂时化学电动势(电压)越高,当硫化氢浓度变低时硫化氢与反应物质分解,暂时化学电动势(电压)变低;电路板检测暂时化学电动势(电压)的高低,依据标样刻度数据计算输出大小不同的电流(4~20mA)信号,从而可以检测硫化氢浓度的高低。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100mL/m3。(5)钻探现场硫化氢来源:
①钻井液添加剂中残存含硫物质的热分解;
②钻开地层中含硫流体侵入钻井液中循环释放出的硫化氢气体。(6)硫化氢的物理、化学特性: ①剧毒;
②无色、比空气密度大(相对密度1.192); ③量少时有臭鸡蛋味;
④燃烧时呈现蓝色火焰,并生成对人体、眼睛非常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 ⑤以5.9%~27.2%体积比与氢气混合,会爆炸。(7)不同浓度硫化氢气体对人的伤害:
①在含低浓度硫化氢的空气中,人2~15min就会因嗅觉神经麻痹而失去知觉; ②在含高深度硫化氢的空气中,人不超过60s就会失去嗅觉; ③在高浓度硫化氢下一旦中毒,几秒钟人就会窒息而死亡; ④硫化氢浓度为10mL/m3时,人可嗅到气味,接触8h无危险; ⑤硫化氢深度为100mL/m3时,人在3~15min内失去嗅觉; ⑥硫化氢浓度为200mL/m3时,人很快失去嗅觉; ⑦硫化氢浓度为500mL/m3时,人很快失去理智和平衡。8)临近探测器(泵冲或转盘转速传感器)(1)外观见图2-1-8所示。
图2-1-8 临近探测器(2)组成结构:
①检测元件(电磁感应振荡器); ②接线盒; ③密封硬塑料外壳; ④信号电缆及快速接头。
(3)工作原理:泵冲速传感器与转盘转速传感器都是临近探测器。临近探测器的检测元件实际上是一个单稳态晶体振荡器,在工作状态下,振荡器线圈周围形成一个变电磁场,当感应物体穿过电磁场时,就在振荡器内产生一个脉冲电压信号,该脉冲信号经处理输入给计算机进行计数,从而测量出泵冲速或转盘转速。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1~200spm(冲数/min)或rpm(r/min)。9)压力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9所示。外形为一钢质圆柱形,前端有一可接快速接头的外螺纹公扣,尾端引出一根两芯不同颜色的信号线,传感器内部可以注入少量液压油。5MPa和40MPa传感器在标识上有明显标识,很容易区别。
图2-1-9 压力传感器(2)组成结构: ①液压快速接头; ②高压管线;
③具有压膜电阻及前置电路的传感器主体; ④防爆接线盒;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3)工作原理:压力传感器的测量部分是四个压电电阻扩散在一不锈钢薄片上,组成一个惠斯通电桥,当液压压力作用于电桥上时,桥路的电平衡被破坏,同时产生一个随压力大小成正比变化的电压信号,该信号被转换后由计算机接收,再经计算机转换后得到测量的物理值。
(4)测量范围:大钩负荷压力传感器和液压扭矩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5MPa;立管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40MPa;套管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40MPa。
10)顶丝扭矩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10所示。图饼式是其中一种,另外一种其外形像实体大螺钉,顶部稍细。
(2)结构组成: ①液压快速接头; ②高压油管线; ③主体及压膜感应探头; ④防爆接线盒;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顶丝扭矩传感器实际上是压力传感器,其测量部分是四个压电电阻扩散在一不锈钢薄片上,组成一个惠斯通电桥,当液压压力作用于电桥上时,桥路的电平衡被破坏,同时产生一个随压力大小成正比变化的电压信号,该信号被转换后由计算机接收,再经计算机转换后得到测量的物理值。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5MPa(或0~1000psi)。11)绞车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11所示。(2)组成结构:
①定子组件,包括金属外壳、轴承、固定皮革带; ②一对临近探头;
③转子组件,包括多齿齿轮和转子铜板; ④防爆接线盒;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绞车传感器通过检测钻机绞车的转速和转动方向,来确定钻机升吊系统大钩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当绞车转动时,传感器的转子随之转动,绞车旋转1圈,由于绞车转子组件的齿轮齿数不同,其产生的感应脉冲信号个数也不同(12齿的产生48个、20齿的产生80个);当绞车旋转方向不同时,绞车内一对固定的临近探头因排列的先后其产生的感应脉冲信号的顺序不同。绞车传感器就是通过感应脉冲信号的数量和顺序,来反映大钩运行的速度和方向。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0m(一个单根长)或0~30m(一个立柱长)。
12)霍尔效应电扭矩传感器
(1)外观见图2-1-12所示。整体由两部分组成,两个内弧外方的实体组合而成了一个内圆外方的实体,中间圆孔直径约5cm左右。
图2-1-12 霍尔效应电扭矩传感器(2)结构组成:
①具有感应元件和前置电路的两磁组件; ②两侧卡环; ③组件间连索; ④防爆接线盒; ⑤信号电缆及快速插头。
(3)工作原理:在钻机供电电缆的周围存在着磁场,且磁场强度与导体流成正比;当钻机供电电缆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其电缆周围的磁场强度也随之变化,致使霍尔元件输出的霍尔电动势发生变化,信号经处理转换成电流信号输入给计算机采集系统。
(4)测量范围:该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000A。
(二)钻井液脱气器 1.钻井液脱气器类型
浮子式钻井液脱气器——此脱气器应用于早期气测录井或对气测分析要求不高或已经形成了固定以其为气测基本数据建立的解释图版的钻探。现阶段已基本不再应用。
电动钻井液脱气器——此脱气器现在普遍用于陆地钻探现场的录井服务之中。
气动式钻井液脱气器——多用于海上钻井平台的录井现场,主要利用井场脱气器代替电缆连接,避免因电缆连接容易产生电火花而引发不安全隐患问题。
定量钻井液脱气器——为提高脱气效率和定量化测量分析钻井液中气体含量所推广应用的新型钻井液脱气器。
热真空蒸馏钻井液脱气器——最大限度地提高钻井液脱气效率的一种脱气器,多用于钻井液样品的取样分析,通常不具备连续分析功能,但有利于气测录井的精细解释。
2.钻井液脱气器用途
无论哪种钻井液脱气器,只要是安装在钻井现场的循环系统管线上,都无一例外是将从井底返出到地面的循环钻井液进行机械搅拌,脱出其内所含有的气体,并通过一定收集和释放方法将脱出气体输入到气测分析系统予以分析。
钻井液脱气器属于综合录井系统的辅助设备,不同于被称为“一次仪表”的传感器。
3.电动脱气器的主要组成(1)气体分离室;(2)防爆电动机;(3)丁字或爪式搅拌棒;(4)固定支架;(5)防堵器;(6)净化过滤器;
(7)样气出口、空气入口与相关组件连接所用的胶管或气管线;(8)供电接线盒和电缆;(9)热断电保护器。
4.钻井液脱气器安装原则和要求
(1)在钻井现场,应安装两套钻井液脱气器,并根据录井仪器房的远近架设两根输气管线(50~100m),输气管线内径不应过大(5mm);
(2)钻井液脱气器固定在距离井口5m之内、振动筛之前的钻井液缓冲槽内,主体要垂直安装;
(3)钻井液脱气高度的设置应根据钻井液缓冲槽内钻井液液位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以液面在脱气器钻井液出口管下方5cm为宜;
(4)安装钻井液脱气器前应通电检查电动机是否运转;
(5)对于靠背式钻井液脱气器安装或高度调整时,应两人操作为宜;(6)对于摇柄式钻井液脱气器安装高度调整时,应检查担体的固定牢靠程度。
5.气路管线的架设注意事项(1)应选择内径适中的气路管线;
(2)钻探现场应配备双套气体管线,一根为在用,另一根备用;(3)管线应从录井仪器房选最短距离接到钻井液脱气器上;(4)管线在架设过程中不能有打弯、扭曲、刮伤、挤压之处;(5)管线连接端口处(录井仪器房样气输入端口、脱气器样气输出端口)连接时应加管箍,以保证不漏气。
(三)计算机连接注意事项
(1)检查计算机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状态;(2)检查键盘、鼠标、显示器通信线、打印机通信线各插头内插针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3)检查各部件电源电缆线是否处于完好;
(4)连接时不可硬行插接,应按各部件上标记对准插接;(5)连接完成后要进行全面检查;
(6)将各电源电缆插接到供电电源插座上,但电源插座通断开关应处于关位置。
(四)地线设置注意事项
(1)仪器房、地质值班房、宿舍房、仪器各检测面板、辅助设备具有接地要求的均应设置地线;
(2)对于房体的接地,应选择通电良好的点进行设置;(3)仪器各检测面板或辅助设备的接地按其接地点进行接地;(4)接地棒最好选择导电性能良好、不易锈蚀的铜棒;(5)接地棒插入点应选择湿润、背人之处插入地下20~30cm;(6)各连接点必须保证接触良好。
第二章
调试录井设备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综合录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钻井液脱气器、循环系统各类传感器安装位置和高度的调整方法及原则,能准确配置气样,能正确使用万用表。
一、准备工作
(1)钻井液脱气器一台;
(2)钻井液性能传感器(密度、温度、电阻率或电导率、液位或体积)各一台;
(3)钻井液槽面传感器固定支架两个、细铁丝若干;
(4)常用固定工具一套;
(5)l00%标准气样一瓶(如甲烷或纯天然气样);
(6)配置气样所用100mL针管、针头若干、球胆一个;
(7)万用表一只、不同阻值电阻若干、不同容量电容若干、二极管若干、
第三篇:修井工岗位责任制度
修井作业工岗位责任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根据作业工工作在野外,各岗位工作联系紧密等特点,制定作业工人岗位责任制,合理划分工作岗位,明确每个岗位所担负的责任,达到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岗位责任制
(一)班长职责
1、负责组织本班生产,认真执行岗位工作标准,按设计施工,按现场管理标准认真组织作业,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2、组织本班人员搞好技术学习和岗位练兵等多种培训,抓好双文明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3、严格执行各工序质量标准,保证作业施工质量。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人员、设备及井下的安全施工。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班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建全各项原始记录,做到齐全、准确、完整。
6、认真抓好班组管理,搞好施工现场物资、设备和环保工作及经济核算。
(二)司钻(兼组长)职责
1、负责组里全面工作和钻机操作。
2、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3、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制度,按“十字”作业法搞好设备例保,坚持“三检”制度,做到“三懂四会”,保证钻机运转正常。
4、认真做好设备交接班工作,并及时如实填写设备运转记录。
5、认真开好班前、班后生产会,搞好当班工作小结。
(三)副司钻(兼小组安全员)职责。
1、督促检查本组职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搞好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的管理及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2、检查各岗位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不能处理及时上报队里。
3、负责泥浆泵的适用及维修保养工作、司钻不在时代理其工作。
(四)内钳工职责。(井口一岗)
1、负责井口内侧操作工作,如吊钳、提井环、锚头、棕绳的准备工作。
2、配合司钻作业,合理使用钻台上的各种工具,不得违章作业。
(五)外钳工职责。(井口二岗)
1、协同内钳工做好井口操作,如吊卡、吊环、管钳等准备工作,严禁违章作业。
2、负责井口的钻具排列,要求每排单根相等,对使用的各类钻具、工具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数据员职责。
1、负责当班数据管理工作。
2、负责录取各项数据资料和各种本薄的管理,做到录取各项数据齐全、准确。
3、负责下井钻具的丈量,按设计施工,做到配准,确保井下钻具数据准确,符合设计要求。
4、负责下井工具的检查验收,保证“五不下”,杜绝井下人为事故。
5、认真填写各类原始记录,并做好施工中的各项数据资料的交接工作。
(七)井架工职责。
1、负责井架上部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高空作业必须带安全带。
2、负责井架各部位螺丝的紧固工作。
3、负责井架的天车、游动滑车、大钩、井架绷绳的使用、检查及保养工作。
(八)场地工职责。
1、负责作业现场规划和管理,搞好井房内的卫生及小工具、取暖设备、照明设备、电缆的维护管理工作。
2、负责钻具的拉排,清蜡,做到钻具排放在管架上,下井钻具必须涂丝扣油。
(九)司机职责。
1、负责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搞好协作配合。严禁乱用、乱拆和乱开车,确保作业用车。
2、搞好设备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按“十字”作业法和交通“二十法”进行工作。
3、管好随车工具、用具,做到齐全、完好和清洁。
4、负责填写设备记录,做到资料齐全准确,清洁规格。
(十)看班职责。
1、负责井场值班工作,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做到井场安全。
2、负责井场一切物品的看管,认真做好巡回检查工作,做到各种物品、工具机械不损坏、不丢失。
3、按时接班,并做好交接工作,做到工作任务交清楚,各种物品、工具、机械交清楚。
注:“十字作业法”
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第四篇:2015半年工维修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工程动力部 维修组长:
2015年已经过去半年,公司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个良好的成长平台,使我在这半年工作中思想和态度进步比较大,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学习到很多难得的经验,过去的半年里,始终自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周周未至少一天值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在班组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半年来的各项工作,在部门领导大力支持与监督下,工作开展得也非常顺利。
一、我的职责就是:
1、带领本班组人员,负责公司所有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等工作;
2、负责本部门并参与其他部门设备的URS编写、设备选型或设计确认;
3、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开展对公司设备的日常检查、设备故障维修与定期预防性维护,并负责设备改造的实施;
4、负责本部门并参与其他部门的设施、设备的验证工作,负责相关偏差的发现,并报告上级领导,参与偏差的初步评价、分析、调查;
5、负责本科室人员的相关培训,维护计划的制定等。
二、做了些什么。
维护计划类:
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SOP文件,制定了《2015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每月根据批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制定出每月的维护保养计划,月初同设备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安排具体维护时间,根据班组成员特长,安排人员或负责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由使用部门签字确认,再由孙主管签字确认,保证了维护质量。通过预防性维护保养,很大限度的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尤其是机械故障率大幅降低。
每周组织科室对两大车间进行巡查一次,主要巡查水、电、汽、冷、空调运行情况,排除跑、冒、滴、漏。
设备故障维修类:
几乎全部承担夜间设备故障的紧急维修,电话24小时开机,夜间在接到领导或设备使用部门的电话后,都及时赶到公司处理,这半年因设备故障加班到晚上12:00过后回家就有十余次,最大限度的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如锅炉、分装机、制冷机等设备故障频繁,保障了正常的生产及制品安全。多次参与车间无菌更衣、灌装的培训和模拟灌封。
4月1日下班后6吨锅炉引风机故障,经检查确认为电机线圈烧毁,我及时向孙主管、王主管报告,同时通知维修班同事来公司处理,加班到次日1:00恢复运行。保障第二天的生产用汽。
4月中旬,新疆调浆过来前,组织对冷库的化霜效果、制冷效果及运行情况进行维护,确保源料血浆的安全,血浆到公司后,装好临时照明,主动搬运血浆。
4月18日组织实施完成-35度螺杆机故障机头的拆卸,新机头的安装工作。
5月份有效组织完成PCC车间高效过滤的更换并经质保检测合格,由于是老车间,无法满足与现行GMP的要求,2月份购买两个高效来试更换,经过反复5次以上的安装,才检测合格;5月份,在孙主管的领导下,更换前讨论有效的实施方案,现场我组织班组同事,根据每台静压箱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质保第一检测合格率达92.5%,高出我的预计。80块高效的安装,只有6块出现边框泄漏。
5月14日、15日对多肽1#分装线进行大修,使后期运行更平稳。
协助孙主管填写备品备件申购计划,负责对高效过滤器、轴承、皮带、水管管件、水泵密封、日光灯、交流接触器等所有的备品备件做好电脑库存档案及领用记录并跟踪库存,对低于该备品备件最低库存量的,及时申购,这样使得我们的维修更加及时、迅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轻重缓急,有效展开,对团队的要求是,上午的工作不推到下午,今天的工作不推到明天,高效率的完成日常维修工作。
三、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工作上,在预防性维护保养方面:存在问题,团队对记录填写方面认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填写不全面,如这次自检时发现多肽自动包装线6月份的维护保养记录与生产的日期不一致,作为组长,负有领导责任,发现问题后,于7月3日对班组进行了培训。
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缺点,自身专业技术有待提高,尤其是自控这块,也是我们团队比较薄弱的。今后重点放在自控的学习,更好的服务生产。
在团队方面,还需加强维修服务意识的培训、质量意识培训,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每一次维修都可能影响的产品质量;工具管理不是很到位,建立起工具的管理方案。
2015.07
第五篇:机井维修之补井合同
机井维修之补井合同
甲方:
乙方:河南江源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河南新乡封丘县黄德镇 电话:
电话:*** 代表人:
代表人:黄文彦
甲方委托乙方对指定的事故机井补井作业,经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互相监督、制约。
第一条、待修机井目前情况
1、井深1100米,静水位10米,地面以下9米处井壁有漏洞 第二条、机井维修过程中的要求
乙方将从井口至井下200米下无缝套管,封堵井壁漏洞,达到井不再出沙。第三条、技术资料提供
甲方应在乙方施工前,向乙方提供有效的有关待维修机井的技术资料。在乙方施工过程中,若发现甲方提供的有关待修机井的技术资料,数据有误,乙方不承担责任。第四条、验收标准和步骤
对所要施工的机井,乙方只需从井口至井下200米下无缝套管,封堵井壁漏洞,达到井不再出沙。施工即为合格。乙方施工结束后,甲乙双方认为符合合同规定,甲乙双方遵照本合同签字验收。第五条、工程费用:经甲乙双方协商,该机井维修工程费
元整,现金结算。第六条、结算方式及期限:
合同签定后乙方设备入场,甲方支付乙方30%预付款:
人民币,补井结束后再支付乙方70%余款:
元人民币。结算期限为乙方向甲方提交验收起3个工作日内。第七条、甲方的义务
若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甲方应协调现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乙方施工完毕提交验收申请,甲方应及时组织人员验收。第八条、乙方的义务
乙方尽本单位技术、设备和力量,尽快修补该井,施工期限5-7个天。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双方不得随意变更和解除,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应根据有关法规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先由双方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双方可按下列几种方式解决; 申请仲裁机关解决。向新乡市人民法院诉讼。
第九条、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如需公证,公证处仅存复印件。
甲方:
乙方:
代表人:
代表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