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6月湖南省麻阳县消费品市场运行运行情况
2014年1-6月湖南省麻阳县消费品市场运行运行情况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上半年,麻阳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三量齐升”总要求,以“打造特色经济强县,建设生态长寿苗乡”为目标,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消费市场平稳发展。1-6月全县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6930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同比增速加快个0.1百分点,与全市速度持平,比全省速度低0.2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1、城乡市场协同性增强,乡村增长步伐加快
麻阳消费市场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社区(村)便民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动,农村消费设施和消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811.2万元,同比增长12.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491.1万元,增长12.6%,同比增幅提高个0.2百分点,占零售额的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
1-6月城镇增速仅快于乡村0.1个百分点,二者增幅差距缩小了0.3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仍就领跑,住宿餐饮继续下滑
从零售总额的结构看,各行业呈平稳协调发展态势。批发零售业作为我县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增长幅度仍高于住宿餐饮业,领引着消费市场。1-6月,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0075.8万元,同比增长13%,占总额的86.7%,对社零增长的贡献率达88.3%。而住宿餐饮业特别是高档住宿餐饮业受中央反对“四风”、厉行节约和各项禁令的影响,公务消费受到极大遏制,尽管商家广开消费渠道,大显促销手段,但仍未能走出低谷;上半年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22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同比增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对社零增长的贡献份额仅占11.7%;其中2家限额以上三星级宾馆酒店的营业收入同比还下降了6个百分点。
3、刚性消费品平稳增长,享受消费品增长强势
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条件下,逐步向更高的消费迈进,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从上半年限上商品类值汇总表看,粮油、肉菜蛋、服装鞋帽、日用品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增长都没有超过8%,一般在5%左右;而汽车摩托车、金银珠宝、高档
电器和家具等增速都在17%以上,最高的汽车增幅超过了30%。据洪发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老总反映,如今公司的销售是旺得很,经营场地已远不适应规模发展的需要,现正在向县政府申请批地,准备新建一个大型的汽车商贸城,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4、集市繁荣活跃,物价稳定
集贸市场是人们菜篮子工程的主要集散地,是反映市场物价水平的晴雨表。上半年,麻阳集贸市场商品丰富,价格平稳,猪肉价格24元/公斤、蔬菜均价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稳定的物价保证了居民生活的正常消费支出。据县市场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县城南北两个亿元集贸市场1-6月实现商品成交额2.18亿元,同比增长4.9%。
二、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县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提升了消费水平
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是有效增强市场购买力,推动消费市场稳步发展的决定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即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提高工资津贴,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全民就业的力度,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6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5761万元,同比增长5%;实现财政收入18262万元,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26元,较同期增长1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459元,同比增长11.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406元,增长21.7%。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收入的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升。
②、消费行为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超前消费、享受型消费等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形成。居民消费观念更新,购买力增加,是支撑零售业和消费品销售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充足多样的商品供应保证了居民多样性的需求,性价比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消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居民购买力欲明显增强。
③、扩大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推动消费新增长点形成2014年,我国扩大消费政策总基调不变,但更加注重短期刺激消费与长期培育新的增长点相结合。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相续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全局发展与长远利益出发,在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新增长点培育方面挖掘潜力。信息、环保和健康养老消费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而且具有绿色低碳特点,成为扩大消费需求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推手。
2、不利因素
①、消费市场支撑后劲不足
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国际国内需求不足,钢材、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销售低迷;二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刺激消费的优惠政策进入空挡期,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小排量汽车免税、节能补贴等政策停止执行;三是受收入和价格因素的影响,消费信用不足。
②、政策端因素使消费空间受限
受政策因素影响,“三公”(集团)消费支出明显减少,高档烟酒、礼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度下滑,中高端餐饮经营持续走低,进入转型调整期。同时,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光盘行动”等消费观念的全面兴起,致使中高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很显然,政策端因素与消费观念转变对高中端消费场所和消费品销售冲击颇大。
③、网络购物加剧了消费流失
近年来,由于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价格远低于当地实体店,且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交易,享受送货上门服务,这一时尚的购物方式已迅速普及蔓延,倍受消费者喜捧。网络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购买模式和消费行为,网购商品消费呈逐年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分流了相当部分消费群体,抢夺了传统店铺零售行列的份额,冲击了本地消费品市场,造成大量消费资金外流,这对我们网店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稳定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加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前提和基础是增加居民收入。首先必须增加就业机会,通过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
进城;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步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为重点,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保障体系
经济发展为社会事业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事业反过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的需求越来越高,完全可以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保障是扩大消费的有力支撑,我国居民消费率之所以长期偏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对消费持保守谨慎态度,如果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了,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银行庞大的居民储蓄将转变为巨大的现实购买力,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问题就能够尽快得到扭转。
3、做大做强旅游业,促进消费市场发展
麻阳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已初具规模,我们要依托自身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抓住“长寿”这一品牌,打造“苗都”、“寿乡”生态旅游名县,促进消费增长。要加快西晃山、长寿谷、长河小镇等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尽早融入大湘西和武陵山旅游圈。实践充分证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能拉动外来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要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
4、积极培育规模企业,提高限上占比
要加强对限上企业的培育,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总量和比重,增强辐射力,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持续增长提高基础保障。积极培育壮大限下企业和个体户,鼓励支持大个体成长为法人企业,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促进个体转型升级的措施和优惠政策,消除个体怕麻烦、怕露富、怕交税的思想,引导达到限上企业标准的个体转为法人企业,纳入统计范围,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新的规模增长点,提高我县限额以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为消费品市场提供增长保障。
5、加快住餐企业创新转型,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要合理规划高端住宿餐饮项目,积极引导高端住餐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向大众化、特色化方向转型,把由政策刺激的发展模式转为内生增长模式,从原来的“靠公款消费”到“走亲民路线”,尽快化解公务接待消费巨减带来的冲击,使增长更健康、后劲更充足。
四、下半年形势判断及全年预测
下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经济运行压力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增加,内需加快增长的难度较大。但我国宏观经济向好的基础和动力仍在,支撑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的诸多因素将会延续,零售总额平稳增长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尤其是中央重视民生、关注社会公平、调整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会进一步提升。考虑三季度是消费市场的淡季,7、8、9三个月的环比增速会有所减缓,总速度将略低于上半年;四季度进入市场销售旺季,环比增速定会加快,速度将快于上半年,下半年拐点将出现在9月份,12月份环比增长达到年度峰值。预计全年消费品市场会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20.5亿元左右,增速在14%上下,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第二篇: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
上半年,在市政府出台的扩大消费、振兴商业八项措施带动下,重庆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3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8%。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上半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保持在13.0%以上,总体呈上扬趋势。其中:6月份,在全市大力开展购物美食节、汽车会展等活动助推下,零售额增长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14.3%,分别比1、2、3、4、5月加快1.3、0.9、0.9、1.0、0.8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城乡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快于城镇
重庆市城镇与乡村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共同推动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77.0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30亿元,同比增长13.9%,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家电惠民、汽车惠农等政策拉动下,农村消费增长较快,消费潜力得到一定释放,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4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速长期快于农村市场局面发生变化。
(二)批发和零售业拉动作用显着
从行业结构看,批发业和零售业作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拉动作用显着。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在全市消费品市场中占比达85.5%,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73.40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4.03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19.36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三)住宿和餐饮业呈现新变化
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6.97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餐饮消费结构发生转变,餐饮市场呈现出注重节约实惠、抵制奢侈浪费的新变化。一方面,大众消费的中小型餐饮、特色餐饮保持平稳增长,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重庆骑龙饮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德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火锅连锁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14.8%,有力地支撑全市餐饮业平稳发展;同时,高档餐饮消费增速普遍下降,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餐费收入同比下降13.4%。分行业看,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0.25亿元,同比增长3.0%,较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6.72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四)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法人企业4806家,比2012年末增加318家,共实现零售额1369.64亿元,同比增长17.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62.5%,对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79.2%,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87.7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81.91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三、多数商品销售有所加快全市限上法人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十六大类消费品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等12类主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加快。
四、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各类会展、促销活动拉动消费
由政府搭台、商家参与的“2013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汇聚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等全球105个参展品牌,销售各类车辆近1.8万台,极大地拉动了重庆市汽车消费市场,在汽车消费淡季大大提高了销售业绩。据统计,上半年汽车类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25.1%,实现零售额322.93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以“味动山城、乐购重庆、美丽春天、快乐消费”为主题的“2013重庆春季购物美食消费节”,通过上下联动,在百货、超市、电器、汽车、餐饮等商贸行业,采取抱团促销、让利促销、有奖促销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有效激发消费热情,促进了消费。
(二)相关政策刺激消费
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经济特别是商业经济过快回落,4月下旬,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提振商业经济的通知》,从家电惠民和汽车惠农、节庆促销活动、商旅联动、会展活动、电子商务、培育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商业环境、市场秩序等八个方面采取适应性措施,扩大消费,振兴商业,至5月初实施以来效果明显。据统计,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大类商品中,零售比重排列前五位的汽车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896.6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五大类商品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随着刺激消费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下半年,全市消费市场有望承接上半年走势,全年实现稳定增长。
第三篇: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生产流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加大等严峻形势,黑龙江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保增长作为工作主线,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稳定市场预期,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年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国第14位。累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4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3084.4亿元,增长14.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24.9亿元,增长16.5%。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增速稳中有升。2013年,受全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影响,我省消费品市场在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及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呈现出先抑后扬、缓慢回升态势。从季度零售总额增速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二季度增长13.5%,三季度增长13.6%,四季度增长15.3%,增速呈逐季回升。
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增速略快于城镇。2013年,黑龙江省城乡市场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消费品市场良性
推进。黑龙江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87.3%,城镇消费仍是市场主力。其中,城区零售额4356.1亿元,增长14.1%,同时,随着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消费品市场逐步活跃,黑龙江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0.5亿元,增长14.2%,增幅快于城镇0.5个百分点。
3.批发零售业增势稳定,住宿餐饮业增速放缓。2013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引领消费品市场发展,总量及增速均超过住宿餐饮业。全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拉动黑龙江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受政策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实现零售额755.8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低于批发零售业5.1个百分点。
4.限上比重明显提升,热点商品销售略有好转。近年来,黑龙江省涌现和成长了一批限额以上企业,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零售额比重持续提升。2013年,黑龙江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2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全部零售总额比重的36.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从黑龙江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一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零售额288.2亿元和35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16.1%;二是标志消费升级的产品略有好转,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
家具类分别增长15.9%、26.1%和30.3%;三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休闲意识的增强,家庭医疗及健身娱乐用品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类增长22.1%、中西药品类增长30.4%,分别比上年提高5.6和4.3个百分点。
5.地区间市场运行落差有所扩大。2013年,黑龙江省各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消费市场发展潜力,确保了消费品市场增长势头,但受各市地经济形势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运行情况存在差异。从消费品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看,增幅最高为绥化市(15.4%),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增幅分别为15.0%和14.7%,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增幅最低的鹤岗市仅增长10.0%,增幅差距比上年扩大4.1个百分点。
6.物价涨幅平稳回落,系列促销活动成效明显。2013年,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涨幅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为消费品市场企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黑龙江省对促消费活动进行了统一部署,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保供应、促消费、倡低碳、惠民生”为主题的“魅力龙江”消费促进月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全年黑龙江省共组织举办主题消费促进活动85项,对拉动消费品市场效果显著;同时大部分商家抢抓节日商机,利用节假日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据统计,全年黑龙江省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248.6亿元,增长13.5%,极大地活跃了消费品市场。
二、存在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但受宏观政策影响及部分行业发展制约,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也呈现出热点消费降温,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发展逐渐回落的态势,市场运行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1.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市场需求回升缓慢。受经济总体下滑、物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居民即期消费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刚需性消费增速减缓,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力减弱,加之各类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而新一轮的刺激消费政策尚未出台,难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2.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大中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目前超市、连锁等新兴业态很少有企业进入农村市场。2013年,黑龙江省乡村限上实现零售额43.6亿元,仅占黑龙江省限上零售额的1.9%。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农村发展环境仍然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物价持续上涨对消费品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2013年,虽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但食品类价格的大幅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
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是对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影响比较大,货币实际购买力逐步降低,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消费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2013年受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城乡就业压力有所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收入增加。2013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0%,增幅同比回落1.3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对消费增长有一定制约作用。
5.国家调控政策影响,重点行业支撑力度减弱。受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总体内需减弱等因素影响,汽车和石油制品等大类商品消费明显降温。2013年,黑龙江省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3和8.7个百分点,这两类商品的降温,直接影响黑龙江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同时,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住餐企业消费发生明显转变,市场销售明显下滑,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全年黑龙江省餐饮业零售额仅比上年增长9.5%,增幅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住餐业的深度下滑,影响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6.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下滑。2013年,黑龙江省大型零售企业受政策影响,销售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下滑。全年
黑龙江省限上企业排名前20位的零售额占黑龙江省限上比重的26.9%,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比限上企业平均增速低1.9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增速下滑严重影响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增幅回落较大的企业有中国石油哈尔滨销售分公司、大庆百货大楼有限公司、哈尔滨新一百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鸡西销售分公司,分别比上年回落6.9、22.2、15.1和7.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目前,消费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要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化社会民生保障来减少居民的消费顾虑,加快消费空间的合理布局,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真正促消费扩内需。
第四篇:201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1-6月份,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4.6亿元,增长12.8%,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为52亿元,增长17.1%,高于全省平均3.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7.3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的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运行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一)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速呈逐月加快态势
从全市上半年各月累计增速看,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1-6月份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5.1%、15.8%、15.6%、16%、17.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2.3、2.2、2.5、3.4个百分点。除1-4月份增速稍有回落外,其他各月累计增速呈逐月加快态势。
(二)全社会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增速回升
1-6月,全市全社会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2.6亿元,增长12.9%,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总量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91.7%,批零市场主体地位明显,依然是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全社会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全市全社会住餐、餐饮企业零售额整体呈现回暖态势。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受政策影响明显,持续在低位徘徊,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由于消费主体变化不大,毅然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
(三)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
1-6月份,城镇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0亿元,增长12.5%,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增长15.1%,高于全省
0.7个百分点;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同步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四)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总体状况有所改善
1-6月份,全市236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销售额同比下降的企业共有91家,占比为38.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5个百分点;39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中,营业额同比下降的企业共有18家,占比为46.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2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的总体运营状况有所改善。
(五)刚性消费类商品销售依然旺盛,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下降明显
1-6月份,限额以上企业二十大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冷热不一,刚性消费类商品销售依然旺盛,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20.2亿元,增长5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8亿元,增长39.1%,市场表情良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有所回升,零售额9.1亿元,增长5.9%,较1-5月份增幅提高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8.5亿元,同比下降12%;家俱类商品零售额7676万元,下降4.7%,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1亿元,下降5.1%。
二、全市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品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
前几年,依靠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热点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的拉动,我市的限额以上零售额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自去年以来,受“八项规定”和莱钢等部分企业用油量减少的影响,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12%;受汽车购置优惠政策退出的影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仅增长
5.9%;两大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比重为34.5%,两大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部分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转型缓慢,经营困难。1-6月,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企业营业额3096万元,下降13.3%,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营业额6636.8万元,仅增长8.7%。从调研的情况看,莱钢雪野湖假日酒店周一到周五的客房出租率不足一成,周六、周日的客房出租率不足三成,自建成使用,一直处于亏损状况;莱芜龙园宾馆有限公司1-6月份营业额同比下降28%,客房出租率、餐饮资源使用率明显偏低。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三)居民储蓄增长高于消费需求增速。由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居民当期消费热情,居民储蓄热情远高于消费。截止6月底全市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57.08亿元,比年初增长39.22%。
(四)网络消费分流本地实体店销售额。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的高速增长,五花八门的网络消费渠道大大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群体,特别是对家电、服装和化妆品等传统的实体店零售行业冲击较大,分流了本地部分商品的销售额。
三、实现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拓展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培育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新的商品消费,引导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医疗保健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消费,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消费领域。
(二)引导住宿、餐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住宿、餐饮企业主体要积极适应目前的政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转变经营理念,在拓展商品范围、扩大消费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政府也要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指导住宿、餐饮企业转型升级;在企业用工、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共度住宿、餐饮企业寒冬。
(三)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欲望。要继续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积极营造绿色健康的消费氛围,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品质,形成积极良好的消费循环。
(四)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当前,电子商务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业态和贸易方式,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电子商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具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发展空间,国家互联网建设高速增长,网民数量、网站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的认证、资金支付系统、物流渠道、网民信用等环境建设已基本完善,我们的批零住餐企业要开拓思路,充分开展认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必要性,掌握电子商务销售的新方法,通过第三方平台,把莱芜的产品卖到市外、省外、国外,做大做强企业。
第五篇:2014年1-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1-4月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统计数据显示,1-4月石景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9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1-3月提升了0.3个百分点,增速在六城区中排名首位。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
1-4月石景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9.5%,占石景山区零售额总量的88.5%。拉动增长7.6%。13家超亿元企业1-4月实现零售额33.7亿元,同比增长9.9%,占石景山区零售额总量的48.9%。拉动增长4.4%。
通过对石景山区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数据分析,1-4月零售额超亿元的八个板块实现零售额56.9亿元,同比增长8.8%,占石景山区零售额总量的82.6%。八个板块呈现“五升三降”,餐饮业消费受政策影响继续低迷。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汽车零售增势喜人。汽车零售额在新增单位以及重新开业单位的拉动下,实现大幅度增长,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27.6%,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42.1%,对石景山区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5%,拉动石景山区零售额增长9.1个百分点。
超市零售同比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趋缓。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超市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4.3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20.8%,同比下降5.4%,下降幅度较1-3月减少0.4个百分点,尽管下降幅度减少,但下半年超市零售对石景山区的影响值得关注。服装百货零售业平稳增长。1-4月,服装百货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3.6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5.3%,同比增长3.7%,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机动车燃料零售稳定增长。1-4月,机动车燃料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4.2%,同比增长4.7%,保持了稳定增长。
餐饮消费继续低迷。受政策影响,餐饮市场延续了去年的低迷走势,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5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3.6%,同比下降2.1%。
日用家电设备零售下降幅度较大。1-4月,日用家电设备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2.3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3.4%,同比下降52.2%,下降幅度明显,对石景山区零售额影响较大。
网络、邮购及电视、电话零售增势明显。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网络、邮购及电视、电话类零售累计实现零售额2.3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3.3%,同比增长1.9倍,实现了较高增长,拉动石景山区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1-4月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虽然增势平稳,但主要靠汽车零售拉动明显,下半年受政策影响存在汽车消费后继乏力、超市零售下降、餐饮消费继续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石景山区零售额走势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