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节画清明 ma
小学清明活动信息
清明佳节画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酒问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一年一度清明节随期而至,2014年4月4日下午在我校多媒体教室,少先队何老师组织3-6年级学生进行“清明佳节画清明”的手抄报制作活动,活动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活动内容丰富,组织有序,取得预期效果。
我们都知道清明节手抄报是以清明节为内容的手抄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手抄报是很好的宣传工具,不仅省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清明节的知识。活动开始何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清明节的资料,让学生借助更多的资料了解清明,并对手抄报版面内容的设计给予详细讲解。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个个都投入到绘画之中,同学们都将自己对清明节最真实的情感用彩笔描绘出来。活动最后何老师评选出在此次活动中优秀作品并颁发奖状给予鼓励。
我们都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本次“清明佳节画清明”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对亲人和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
2014年4月4日
第二篇:清明节作文-清明踏青
清明节作文-清明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衡南县车江中学初一:欧阳之翊
第三篇:寄情清明清明节演讲稿
寄情清明清明节演讲稿
寄情清明清明节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寄情清明节,爱我杏花村》。
过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今天我们又重返校园。清明节前后,我们不少同学都在长辈和亲友的带领下,祭奠祖先、传承家风;追忆先人、行孝感恩。同时, 清明节也是我们祭奠革命先烈的传统节日。人们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继承传统,寄托哀思,不忘历史。这里,小家与大家,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就是让我们这些当代中国人,能够永远地烙印着爱国爱家的情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我们自然会想起晚唐诗人杜牧这首优美动人、脍炙人口的《清明》诗。诗以景明,景以诗传,这首诗使得“杏花村”名扬千古,同时也使“杏花村”归属何地成为争论的焦点。号称与杜牧诗中有联系的杏花村,全国各地共有20多个!虽然《辞海》、《江南通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都记载:“杏花村:在贵池西郊”,但知者甚少。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幸运52》节目、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先后将诗中所写的杏花村归属何地作为考题,所给答案有山西汾阳、安徽贵池等地。两位现场答题者均选“山西汾阳”,当节目主持人最后亮出正确答案“安徽贵池杏花村”时,不仅令我们欣喜和自豪,更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已是不争的事实。
同学们,你了解杏花村吗?杏花村位于贵池城西,秀山门外,古时的杏花村有十二景,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是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也是全国以村建志的村。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XX年开始复建,黄公酒鲈、杏花村古井园已经建成,杏花村文化园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完工并对外开放。到那时,中外游人便再度领略“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古村神韵。如今的杏花村是国家“三a”级旅游区,是我市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古迹,已成为我们魅力池州的一张靓丽名片。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诗村”。 池州,也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
同学们,你去过杏花村吗?清明节这天,我们一家冒着纷纷细雨来到了杏花村。看到杏树杏花,心中涌起惊喜感动。由于杏花的盛花期已过,加上风吹雨打,我看到只有少许杏花仍绽放枝头。我知道一棵杏树花朵无数,但不是所有的花朵都能结果,只有在经历风雨后依然执著地留在枝头的花朵,才会在未来的岁月中结出一枚甜美的果子。能结果的花朵是幸运的,不能结果的杏花也一样在自己的世界中默默地努力,它们毕竟绽放过自己的美丽。也许,我们应该像杏花一样,无论自己的未来如何,都应该努力绽放自己的美丽。
欣赏着杏花村的`美景,远眺着革命烈士纪念塔,我不由心生感慨。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幸运的享受着先辈们为我们打造的和平盛世;作为生活在千载诗人地千古杏花村的我们,幸福地生活在劳动者为我们建设的美丽城市。我们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不断向名山秀水、名城宜居、民富市强、民和政通的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目标迈进。我们的城市是文明城市、生态城市,作为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学生,都应该象杏花那样,绽放美丽,装点城市,为它争光,为它添彩!今天我们以生活在杏花村为荣,明天让杏花村以我们为荣!让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才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让杏花著春风,国旗更鲜红!谢谢大家。
寄情清明清明节演讲稿2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谢谢大家。
第四篇:清明节作文:清明踏青
今天是清明节。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天气也阴沉沉的,我们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们走在路上,看到那坚强的小草又凭着它顽强的毅力破土而出,对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换上了碧绿的新衣裳,绿草中鲜花片片,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我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一片田野里,眼前到处是一片赏心悦目的金黄,油菜花精神抖擞的肃立着,一颗颗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灿灿的小花上滚来滚去……慈湖边,柳树的一条条杨柳辫上还有绿叶和嫩芽装饰,真是比任何女孩的头饰品还要好看。
经过了慈湖陵园,我们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看着烈士们的坟墓,看着一个个花圈,看着纯洁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涛起伏。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接着,我们又去了黄夹岙,山上也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着怀念,看着这景象,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些惋惜。希望我的长辈们都能够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这次的清明节踏青给了我更多的感触,还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我的收获好大啊!
第五篇:清明节里议《清明》
清明节里议《清明》
清明时节,是中华民族祭祀亡灵祭拜祖先的节日。古往今来,以清明为题,文人墨客都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
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唐代杜牧所做题为《清明》的七言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的文学和思想水平极高。清明时期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让人伤感的祭扫。祭拜缅怀完祖先的人们内心是伤痛、哀怨的,天地间又是乌云盖顶、寒雨霏霏,寥寥几句就将整个清明时节的负面、灰暗刻画的入木三分。读完这前两句,一种悲观、失落的情绪扑面而来。而诗歌至此笔锋一转,请出一位牧童,指着一个美丽的,开满杏花的村落,介绍了一个可以避雨、休憩的酒家,温暖的炉火、喧闹的人群、美味的餐肴、可口的米酒,勾勒出与前两句截然不同的氛围,让人读时为之一振,心情瞬间美丽阳光起来。先人逝去的负面情绪一扫而去,取而代之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所诗虽然是古人所做,但却与当代人提倡的“好好的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这一思想不谋而合,不愧为流传千百年来的名词佳句。
时至今日,有多个地区正在争议“杏花村”的实际所指,纷纷打着杏花村的招牌。其实这诗歌中的“杏花村”应该不是实指。“杏花村”或称“杏村”其实是古代诗歌中很常见的一个意象,一般指代美好、富庶、幸福的田园生活。唐代诗人许浑的《下第归蒲城墅居》就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的诗句,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与友人别》中又有“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的诗句,又如宋代大诗人苏轼还有“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等诗句,如果“杏花村”一定有所实指,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一定要在那附近找到杨柳路、杨叶社、梅花村、梨花村呢?
对于这首诗的作者,现今多认定为是唐代大诗人杜牧。但这首诗不见于杜牧的外甥裴延翰所编的《樊川文集》,后来宋朝人搜罗杜牧的集外散佚之作,成《樊川别集》、《樊川外集》各一卷,也没有收录这首《清明》。这首诗第一次出现,还是在杜牧去世400多年后的南宋谢枋得所编的《重定千家诗》之中。《重定千家诗》是本蒙学读物,是教小孩子学诗的,并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其中各类错误都不少见。而一首杜牧的好诗在四百多年里经过多位学者用心搜求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一本蒙学书之中,自然是不太可能。清朝康熙年间编成的《全唐诗》杜牧名下仍然不收此诗,所以,很难断定就是杜牧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