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时间:2019-05-14 02:4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第一篇: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2013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8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这是13亿中国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改革宣言。

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航船,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正确航道,又一次扬帆起航。

肩负伟大使命 回应时代要求——确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引领着拥有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接力奋斗,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征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沉着雄浑的话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整整一年之前,也是深秋初冬的季节。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向世界庄严承诺——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5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立足于“三步走”战略,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前人孜孜以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7年!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今天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大致还有35年!时不我待。今天,中国航船领航者肩负的使命,重大而紧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重大课题,党内外、国内外都极为关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

当代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处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

放眼世界,国际体系酝酿深刻变革,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审视自我,重要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机遇和挑战并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经受现实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激发更大活力。

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了广东深圳。8日上午,莲花山公园,总书记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总书记坚定地表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时代的课题,摆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机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这种坚定来自对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清醒认识,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总书记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6个重大问题——

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这6个重要课题,直指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

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35年前。

“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总书记语重心长告诫全党。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逐渐清晰了起来。——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与时俱进、攻坚克难。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战略定力,创新具体方法,坚持核心立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的建议中开好改革药方。

——必须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找出最大公约数,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对一些领域的改革通过试点先行,逐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必须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在进行战略全局的思考中,对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必须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平地惊雷,打破坚冰,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航程。今天,宏伟壮丽的改革事业又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圆梦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承前继往和启后开来相统一。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越是重要的改革举措,越要深入研究,力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制定深化改革思路,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沉下来、钻进去,全面调研,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定》的形成过程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是充分发

扬民主的典范。切中时代脉搏 引领时代前进——《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决定》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鲜明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这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历史性文献。

改革,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

——《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和国家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

——《决定》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智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现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决定》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解放、有利于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决心: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同时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人民群众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和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我们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决定》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竭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才能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势中交织; 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眼界。总书记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自觉适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把握住、利用好发展机遇,看得到、应对好风险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定。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样的立场始终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思维。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当下,《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举措,《决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发于改革开放,形成于改革开放,也将更加成熟于改革开放。

再回眸,伟大民族,百年沧桑;共憧憬,复兴梦圆,辉煌在望。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到2020年的改革时间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沿着伟大的中国道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就人类文明进步新的伟大传奇。

第二篇: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决定诞生记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秦杰、徐京跃、霍小光、华春雨)这是8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

这是13亿中国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改革宣言。

2013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

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宣布《决定》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航船,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正确航道,又一次扬帆起航。

肩负伟大使命 回应时代要求——确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引领着拥有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接力奋斗,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征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沉着雄浑的话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整整一年之前,也是深秋初冬的季节。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向世界庄严承诺——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5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立足于“三步走”战略,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前人孜孜以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7年!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今天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大致还有35年!

时不我待。今天,中国航船领航者肩负的使命,重大而紧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重大课题,党内外、国内外都极为关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

当代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处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

放眼世界,国际体系酝酿深刻变革,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审视自我,重要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机遇和挑战并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经受现实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激发更大活力。

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了广东深圳。8日上午,莲花山公园,总书记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总书记坚定地表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时代的课题,摆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机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这种坚定来自对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清醒认识,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4月20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18份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从上到下、自下而上,成千上万条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上来。

广东、河北、甘肃、海南、天津、四川、湖北、辽宁、湖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6个重大问题——

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这6个重要课题,直指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

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35年前。

“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总书记语重心长告诫全党。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逐渐清晰了起来。

——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与时俱进、攻坚克难。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战略定力,创新具体方法,坚持核心立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的建议中开好改革药方。

——必须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找出最大公约数,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对一些领域的改革通过试点先行,逐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必须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在进行战略全局的思考中,对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必须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平地惊雷,打破坚冰,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航程。

今天,宏伟壮丽的改革事业又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圆梦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充分发扬民主 深入调查研究——《决定》起草工作,始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

起草一份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措施明确的改革文件,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否顺利召开、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

逐条、逐句、逐字,总书记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会召开前的6个多月时间里,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主持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起草工作,讨论审议《决定》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他同志也十分关心《决定》稿起草工作,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决定》稿起草提出了重要意见。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承前继往和启后开来相统一。

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要求,充分认识新时期改革的历史特点、现实条件、具体任务,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待、新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

文件起草组按照总书记“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深入调研、深入思考,发扬民主、充分讨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要求,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

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驻地的灯火彻夜长明。60多位文件起草组成员对《决定》稿框架反复进行集中讨论研究。

4月底到7月初,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就《决定》稿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逐一分析研究,发表重要指导性意见。

《决定》稿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握全党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回答各方面问题和关切,研究提出改革总体设计和针对性举措,明确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

《决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总书记明确要求,重大改革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偏差纠正很难,必须反复论证,使之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意“翻烧饼”,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重大举措多听各方意见,最后是政治决断。

《决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自觉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改革举措要慎重,但不能什么都不敢干,没有风险的改革是不存在的。不改革,发展难度更大。

深入思考、重点研究,不断深化、不断细化、不断系统化„„《决定》稿在多次讨论和修改中渐具雏形。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越是重要的改革举措,越要深入研究,力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7月22日,农历大暑时节,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调研。在交易所大厅,他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

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积极探索。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又通过合乎规范的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一系列问题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

为了深入弄清情况,文件起草组立即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并委托有关单位,进农村,访农民,开展有关农村土地问题专题调研。

不能刻舟求剑、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异想天开。

制定深化改革思路,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沉下来、钻进去,全面调研,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

文件起草组直接调研、委托部门和机构调研、听取专家意见、旁听政协会议„„一个个重大改革命题,正是在这样的调研过程中不断得出答案。

7月25日,中南海勤政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送审稿摆在了每一位常委同志面前。

会议充分肯定文件起草组工作,要求继续深入研究,对重大改革举措反复论证,增强可操作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紧迫问题。

在调研中把握方向,在修改中不断完善。《决定》稿的起草是反复锤炼、不断升华的过程。

讨论、研究、起草;

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

半年多时间,80余次分组会议。文件起草组对《决定》稿反复修改,从重大表述、重大举措,到文字表述、遣词用句,一一认真推敲、细致打磨,力争每句话都论据充分、精益求精。

改革的文件,要坚持改革的性质;改革的文件,要突出改革的举措。按照总书记“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的要求,文件起草组坚持“三不写”:一般性的举措不写;重复性的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定》的形成过程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是充分发扬民主的典范。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9月4日,《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地方100多个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对《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9月17日下午,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

坦诚直言,各抒己见„„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党外人士,表示对全会充满信心和期待,并对《决定》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总书记认真记录,不时插话,同大家一起讨论。

总书记希望,党外人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深化改革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力量,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起,不到一个月,文件起草组共收到总计2564条意见和建议。

选其要者,择其大端。文件起草组形成提交全会审议的文件稿,充分吸收了关注度高,对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决定》稿在党内外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赞成文件起草组根据各方面意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对《决定》稿所作的修改,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出席全会的204名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对《决定》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会场内,审议认真热烈;会场外,整理意见工作同步进行——

文件起草组召开全体会议,对全会各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对《决定》稿作出修改。

11日晚,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会各组意见和文件起草组修改建议,对修改后的《决定》稿进行审议。形成的修改稿于12日上午再次提交全会分组征求意见。

12日上午,根据全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稿再次作出修改。

12日下午3时,散发着墨香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座席上。几上几下、反复修改的《决定(草案)》,对历史和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凝聚着集体智慧,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切中时代脉搏 引领时代前进——《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1月12日16时40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落下帷幕。《国际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

世界从这激昂的歌声中可以感到:中国共产党人正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奋勇前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决定》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鲜明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

这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历史性文献。

改革,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

——《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和国家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

——《决定》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智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现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决定》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解放、有利于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决心: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同时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人民群众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和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我们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决定》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竭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才能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势中交织;

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眼界。总书记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自觉适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把握住、利用好发展机遇,看得到、应对好风险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定。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样的立场始终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思维。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当下,《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举措,《决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发于改革开放,形成于改革开放,也将更加成熟于改革开放。

再回眸,伟大民族,百年沧桑;

共憧憬,复兴梦圆,辉煌在望。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到2020年的改革时间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沿着伟大的中国道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就人类文明进步新的伟大传奇。

第三篇: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2007-10-2

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8周年华诞。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这次重要大会,使今年的国庆节格外喜兴而又隆重,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中,感受着祖国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抒发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豪情壮志,表达着爱国主义的炽热情怀。

每一个节日,都是民族文化的展示、民族情感的体现。庆祝新中国的生日,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庆贺自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获得新生,祝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庆祝这个节日,不仅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而且凝聚着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信任和拥护。

58年求索奋斗,58年历史巨变。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中国,亲历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从解放初期火柴、铁钉等都要靠进口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电器汽车等走上国际市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向人民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国庆节前夕,307位全国人民“海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会聚北京,接受表彰,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可喜进步。

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团结在这面旗帜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热爱祖国,就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让爱国主义热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绽放光彩。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激励和指引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这个意义非凡的国庆节,让我们倍感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倍感只有与时俱进,爱国主义旗帜才能永不褪色、永远高高飘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和思想困惑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信念,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为改变严重缺水的贫困面貌,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建成了盘绕在太行山上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56万人口严重缺水的生存危机、带动了农业、林牧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发展到今天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显示了她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由来及发展演变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14年间,林县曾发生的自然灾害达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其中有过连年大旱,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以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全县有很多村庄分布在深山峡谷中,过去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为了吃水,林县人每年要把近4个月的时光抛洒在取水的山道上,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林县人民开始干祖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要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造渠,把山西省境内的河水引入林县,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他们发出了‚劈开太行山‛的豪迈誓言,向大自然开始了不屈的抗争。

从红旗渠的开工建设到支渠配套全面完成的十年奋战期间,参加建渠的干部群众在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食的艰难条件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和险滩峡谷中摆开了战场,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物资自己备,不会技术干中学,修渠民工吃糠咽菜、斗志不减。在修渠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有81名干部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壮举铭刻于自力更生、战天斗志的红旗渠精神的丰碑之上,这悲壮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展现出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创业风范。

通过修建红旗渠,林州人民不仅用血汗创造了造福于民的物质财富,而且培育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2011年10月16日,新华网在头条位置刊发了长篇政论性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奉献,成就了当代红旗渠精神,这就是——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人在建设家园中,敢想敢干的开拓精神贯穿始终,不畏困难的实干精神贯穿始终,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贯穿始终,使红旗渠精神始终得以传承发扬。

多举措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一、红旗渠精神专题展览展出

1965年10月,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为题,红旗渠图片参加了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自此以后,红旗渠多次在国内外参加展览。

1970年6月到1971年5月,红旗渠专题展览先后在河南省博物馆展出;1970年9月、1971年6月、1972年6月连续三年在北京农展馆水利馆展出。1974年10月5日至11月15日,红旗渠在广州秋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从1972年到1977年,红旗渠先后赴阿尔及利亚、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国进行展览,使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为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了解。2004年金秋,从9月29日到10月16日,红旗渠精神展在首都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18天时间里,共有26万首都观众走进展览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倾听那段难忘岁月里的动人故事。继首都北京展之后,又分别在上海、广州、重庆、西安展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参观热潮,很多省、市都邀请前往展出。2005年,又相继在郑州、香港、福州、杭州、苏州、青岛、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展出。

二、红旗渠精神进校园

继红旗渠精神全国巡回展后,安阳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又推出了‚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校园行‛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校园行‛宣讲团已先后走进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西、澳门等省市和地区90余所学校和单位,受众达6万余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发挥红旗渠纪念馆的教育作用

2002年,林州将红旗渠纪念亭扩建为纪念馆,成为收集红旗渠文物,研究和展示红旗渠文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在红旗渠纪念馆挂牌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已有500余家,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人数超过万人。2010年,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然而纪念馆陈列手段落后,面积过小,无法很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林州决定对红旗渠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并对红旗渠风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满足游客参观学习、精神教育需求,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四、成立红旗渠精神研究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凝心聚力,助推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2010年 2月5日,林州成立了红旗渠精神研究会。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2011年是红旗渠通水46周年,林州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宣传弘扬红旗渠精神。一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与《人民画报》合作,推出了特刊《红旗渠——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共出版发行25000册,在全国‚两会‛期间向与会代表委员发放,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和好评,成为林州对外宣传的经典资料。二是借中央媒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机,邀请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来林采访。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深入林州采访后,为‚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三年大会战捐款30万元,并把林州作为新华社联系点。10月16日,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提出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看了该报道后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专门派摄制组来林拍摄专题片,并在2012年1月9日在央视1套播出专题片《红旗渠精神》。当代红旗渠精神发表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强烈关注,社会各界争相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焦点访谈‛等400余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和相关报道。

六、把《红旗渠》搬上舞台

大型话剧《红旗渠》自剧本创作至搬上舞台历时4年,表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林县人民用10年时间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时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11年7月27日,话剧《红旗渠》在省人民会堂上演后,省委书记卢展工盛赞该剧弘扬了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为民、奋斗,并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振兴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今年8月18日至19日,该剧在国家大剧院展演,与全国观众见面,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一、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攻坚克难的胆气。

红旗渠的修建整整十年,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1960年刚刚开工建设的初期,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的粮食和1.5公斤的蔬菜,吃糠咽菜,忍饥挨饿。红旗渠工程规模大,需要建筑材料多,缺少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缺少工具自己改,没有水泥自己制,克服的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时期,摆在红旗渠人面前的风险和困难依然很多,正是由于红旗渠人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胆量、胆子,才有了林州经济社会的欣欣向荣。

二、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干事创业的勇气。

经过十年苦战,蜿蜒于太行山腰的总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把浊漳河水引入了林县,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形成了能引、能蓄、能灌、能排及综合利用的水利网,成为全国大型灌区之一,结束了水缺贵如油的历史。之后正是那些大搞水利建设,成功修建红旗渠而培养出来的建筑力量,又迅速走向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海外,在建筑领域再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多年在外干出了新的天地,干出了新的成绩,手里渐渐富裕起来之后,又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回家创业,再创辉煌,这就是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三部曲。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林州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正在进入‘美太行’第四部曲,我们赶上了这个历史阶段,要理直气壮地承担起这份历史担当‛。红旗渠人干事创业的本色从未丢失。李广元,林州的钢铁大王,他喜欢干事,他喜欢在钢铁中干事。26岁时,他干的事是接过了铁匠铺,如今,曾经的铁匠铺成长为总资产达到55亿元,营业收入73亿元的以汽车配件、优特钢、无缝钢管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正是红旗渠人在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勇敢、勇猛,才有了今天林州经济社会的昌盛繁荣。

三、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再创辉煌的豪气。

近年来,林州立足产业转型,在五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正在着力调整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整合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整天提升和飞跃。如今,正在建设的林长高速、鹤辉高速、晋豫鲁铁路和正在推进的石林高速,打破太行千年屏障,让天堑变通途,使林州成为中原经济区连接晋、冀、豫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为发展注入鲜活的血脉。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林州的枢纽作用将日益显著。这片开放的投资兴业热土,势必成为太行山麓一颗璀璨的明珠。正是红旗渠人在事业攀登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再创辉煌的豪迈、豪情,才有了明天林州经济社会更加繁荣的基础。

第五篇:让红十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让红十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纪念红十字的创建人 ——杜南

每年的5月8日是国际红十字纪念日。今天,我们仍缅怀

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红十字创建人杜南。

红十字的创始人是瑞士银行家兼慈善家亨利·杜南(Jean Henry Dunant)。1859年6月,杜南经历了一场战争的洗礼,战争所造成的痛苦与创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无法磨灭的印象,从此他立志于献身战地于救护的人道主义事业。在1863~1864年召开的两次日内瓦国际会议,他制定了每个国家都应成立战时救护伤员的自愿者协会,并确定了“白底红十字”作为国际救护组织的统一标志,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国际红十字会组织”的徽号来历。红十字运动自1863年诞生以来,红十字会的功绩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红十字成了人们心目中和平、友爱和救护的象征。

1882年11月,杜南自费出版了《索弗利诺回忆录》一书,该书倾注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怜悯。他提出:“应该不分国籍地特许医生和护理人员进入战场履行救护任务;战地救护人员与机构一律佩戴或悬挂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志,制定了人道主义对待战俘的国际法,把战时与和平时期的国际救灾工作结合起来。”杜南为红十字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杜南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1901年,杜南获得了最高的荣誉—— 1

诺贝尔和平奖。

红十字运动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人道、公正、中立、统一、志愿服务做为行为准则,是一个广泛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团体。红十字会员要履行红十字会的义务和职责。我国的红十字会自从1904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的红十字运动走上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21世纪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局部地区的战争仍然存在,全球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增多,人口面临老龄化等等,国际人道主义的救援工作仍要继续进行下去。目前国际红十字会已遍布世界各国,担负着各种救灾工作。救援工作依然是红十字主要任务,也是红十字永恒的主题。

哪里有战争,哪里有灾难,哪里就可以看到红十字,让红十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下载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一支部张舰艇 二零一一年五月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九十年披荆斩棘,我们栉风沐雨,前赴后继,矢志不渝为浩浩中华之崛起!......

    让奋斗的旗帜高高飘扬[大全5篇]

    让奋斗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治校理念和治学精神,这使得学校能够在国内地球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能够......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演讲比赛主持词

    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主持人:××公司八一建军节“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主题演讲比赛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值此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之际,我们今天......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演讲比赛主持词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演讲比赛主持词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主持人:××公司八一建军节“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主题演讲比赛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值此......

    高高飘扬的旗帜

    高高飘扬的旗帜 —我是一名骄傲的党员教师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政治生命选择了一条光荣的道路,做人民教师是选择投身一个光荣的事业。既然作了光荣的选择就必须以自己的奉献为......

    119旗帜高高飘扬主持词

    主 持 词 王:各小队整队 伯:出旗(敬礼、礼毕) 王:唱队歌 伯:中队长讲话 齐: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何:各位同学,请问有谁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吗?(学生全体回答:生命!) 齐:对!是......

    090914让成功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让成功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 谁都渴望成功,然而,我能成功吗?我怎样才能成功?我能否以自己的成功洗尽中考失利的阴霾,我能否以我的成功在亲朋好友......

    澄城县赵庄镇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澄城县赵庄镇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值此建党93周年之际,澄城县又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洛川特委革命旧址,在县北重镇赵庄镇落成,这是该县在赵庄镇建立的第三个爱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