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旅游景点简介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旅游景点简介:
八十二烈士陵园座落在淮阴县刘老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淮阴市委、县委党委教育基地。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1943年3月18日,日军3000余人从淮阴出发,企图合击位于六塘河一带的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此时,驻守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的82位壮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为掩护人民群众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200余人,伤敌3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淮阴人民将烈士遗骨清理并举行公葬,注入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墓。战后,淮阴人民收殓了烈士的忠骸,在烈士牺牲地建起了八十二烈士墓。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本队把烈士陵园炸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5年,淮阴县人民政府重修了八十二烈士陵园。高15米的烈士塔矗立在青松翠柏之中,塔下安放着82烈士的忠骸,塔的正面有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的题词。陵园内还建有烈士碑亭和烈士祠堂。祠堂内存有烈士遗物和朱德、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等领导人的题词和敬献的挽联。1956年,淮阴县成立了陵园管理处。陵园占地面积147亩(98309平方米),先后建立起烈士墓、纪念碑、壮志亭、烈士纪念馆等纪念建筑设施。八十二烈士陵园,标志着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浴血抗战的历史。昭示着抗日烈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将永远感召着革命事业的后来人。
第二篇:参加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参加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班级:食检112姓名:刘彩云学号:0102111219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2012年12月11日,我校老师组织了参加刘
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活动,这次活动过后我感触很大,也想了很多。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这是我这次参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以来的最大感受。八十二烈士陵园座落在淮阴县刘老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德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淮阴市委、县委党委教育基地。为纪念抗日
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
回忆起1943年3月18日,在刘老庄发生了一场敌我力量异常悬殊的战斗,我新
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的82位勇士,为了挡住3000多日寇对我淮海区党政机关突然
袭击,进行了浴血奋战。这些战士大多经过战火的锤炼,有的还是爬过雪山、走
过草地的老红军。他们决心以少抗多,拖住敌人,决不让我党政领导机关蒙受损
失。同时,为减少村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四连指战员决定撤到村外开阔
地与日寇决战。恼羞成怒的日寇集中了上百门山炮、迫击炮,向我四连阵地整整
轰击了5个多小时。四连勇士在弹尽粮绝,敌人炮火不停轰击的情况下,上好刺
刀,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经过一场激烈的白刃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四
连勇士全部壮烈殉国。但日寇妄图合围我淮海区党政机关的阴谋,遭到了彻底的失败。82烈士气壮山河的气概,激励了解放区的抗日军民。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陵园坐北朝
南的拱形大门楼上,横书大字“八十二烈士陵园”,门两旁镌刻着当年苏皖边区
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挽联:
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
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凌园中轴线偏北有壮志亭,八角飞檐,内置李一氓撰写的“八十二烈士墓碑
记”,行文流畅,饱含激情,热烈歌颂了烈士们视死如归、杀敌报国的大无畏精
神。
轻脚踏进去,是一条贯穿整个陵园的中轴路。路西面是烈士墓,东面是纪念
馆和82棵松树;路北首是纪念碑,这是陵园的主体。纪念碑前是纪念广场和纪念
柱。
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
鞠一个躬,看资料介绍,纪念碑主体高19.43米,代表1943年,碑体钢枪架立
与大理石底座构成“八二”字样,碑基是三座红色平台,共有18级台阶,寓意
3月18日。抬头望着这葬有八十二位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历史课本
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
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
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
面„„遥望陵园里的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
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
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
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八十二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吗?
我想,八十二烈士墓,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
真诚诚待人„„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
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最深的感受。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
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
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
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
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感慨不已,同时更深
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
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
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
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就是以人为本,努力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
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我们每一个
大学生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生活拼搏。
指导老师:顾习龙
第三篇:游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游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2014年八月2日,在认识实习结束后,我再一次参观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早在新兵连的时候,支队就组织了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这一次故地重游感触颇深。
八十二烈士陵园座落在淮阴县刘老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淮阴市委、县委党委教育基地。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
八十二烈士陵园,标志着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浴血抗战的历史。昭示着抗日烈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将永远感召着革命事业的后来人。
1943年3月18日,日军3000余人从淮阴出发,企图合击位于六塘河一带的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此时,驻守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的82位壮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为掩护人民群众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200余人,伤敌3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淮阴人民将烈士遗骨清理并举行公葬,注入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墓。
战后,淮阴人民收殓了烈士的忠骸,在烈士牺牲地建起了八十二烈士墓。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把烈士陵园炸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5年,淮阴县人民政府重修了八十二烈士陵园。高15米的烈士塔矗立在青松翠柏之中,塔下安放着82烈士的忠骸,塔的正面有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的题词。陵园内还建有烈士碑亭和烈士祠堂。祠堂内存有烈士遗物和朱德、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等领导人的题词和敬献的挽联。1956年,淮阴县成立了陵园管理处。陵园占地面积147亩(98309平方米),先后建立起烈士墓、纪念碑、壮志亭、烈士纪念馆等纪念建筑设施。
刚从淮安城出发,就感觉有枪声,这枪声一路在耳畔嗡嗡响,越来越清晰。人的精神更振作了,去捕捉那分明久远却又似乎近在身前的奇异枪声。
一个多小时以后,枪声消失了。抬头一看,位于西北角的刘老庄就在跟前。没走两步,就是82烈士陵园。“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陵园门头上缀着一颗红五角星,看到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挽联,顿悟,耳边的枪声原来是从这里传来的。这枪声穿过71年的岁月隔挡,把我们一路引来。
轻脚踏进去,是一条贯穿整个陵园的中轴路。路西面是烈士墓,东面是纪念馆和82棵松树;路北首是纪念碑,这是陵园的主体。纪念碑前是纪念广场和纪念柱。
纪念馆前,一位战士右臂高高扬起,手中钢枪直指苍穹。该雕像首先吸引了我们,他是谁,在干什么?“他代表82位为国捐躯的新四军烈士”,陵园管理处解说说道。在他脚下不远,白色基座上是“1943.3.18”一排数字。
看到这几个血红的数字,枪声在耳边又骤然响起,71年前的这一天变得可摸可闻。1943年3月18日拂晓,淮阴城的3000多日寇袭击我淮海区党政机关。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的82名战士,死死咬着杀气腾腾的敌人,掩护群众转移。已打退5次冲锋,600多敌军死伤在脚下。寸土未得,敌人被打怕了,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向4连轰了5个多小时。从拂晓打到黄昏,勇士们最后跳出战壕与敌人白刃战,全部壮烈殉国。
战斗打响时霍继光正在吃饭,整个部队都在吃饭,他回忆说,“我们在树上放了一个哨兵,只听见‘砰’一声响,哨兵被打下来了。”霍继光当时是七旅十九团三营三连连长。这位不久前走完88年人生历程的新四军老战士说,“营长看形势不对,让我们突围,走一个是一个。战士们盛起饭边走边吃边战斗,4连留下掩护。”
那一天已被眼前的数字永远定格在这里。立时感觉脚下的土地还是热的,好像71年前炙热的战壕就在眼前。突然明白开来,完成任务的这位新四军战士一定是在宣告胜利的消息,或者与安全撤离的战友作最后的告别!
一级级,北首有18级台阶的纪念碑,下面就是公墓。打死最后一个鬼子,82位烈士就永远躺在这里了。从天没亮到天擦黑,他们实在太累了。就住在刘老庄村的一个庄稼汉指着眼前的公墓说,战斗刚一结束,庄里的乡亲们趁夜幕挖坑收殓烈士忠骸,堆起一座3丈高的坟茔。人们发现,很多战士跟日本兵抱在一起,太紧了,怎么掰也掰不开。没有裹尸布,百姓拿出家里的被子土布。“父亲在坑边放一个小碗,每埋一名就在小碗里放一颗玉米粒。最后碗满了,整整82粒。”再后来,乡亲们为烈士举行了公葬,修建了墓碑。
纪念碑前面是纪念广场和刻着烈士英名的纪念柱。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细数数遍,也只发现18人的姓名。周明成说,大多数战士牺牲后没留下名字和籍贯,只知道很多人是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生前在部队点名时,都会被响亮地叫出名字”,2011年5月,淮安启动寻找82烈士大型寻访活动,让烈士不再无名!相信不久,那些遗漏的名字会被一一找回,雕刻在人们心中。
四连的82名战士全部捐躯安息在此,但这个连队并没有散。七旅随即将四连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老百姓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解放战争时刘老庄连北上南下,如今这支光荣的连队驻扎在中原,仍保持着82人的编制,仍每年向刘老庄乡征兵。把最后一碗米送给解放军,把最后一床棉被送上前线。红色土地上的这段红色记忆刘老庄一直在传承。71年来,刘老庄乡有上百位青年入伍刘老庄连。
走出烈士陵园,感触颇深,仿佛那日的厮杀还在眼前,仿佛战士们的呐喊还在耳边回响,为了掩护群众转移,82名无畏的战士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这一片土地上,他们也长眠于此。作为被胡锦涛同志称赞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之一的英雄集体,刘老庄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精神,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这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我参观后最深的感受。
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 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
作为一名警院的学员,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勇于担当额责任感,为了祖国的安全稳定、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参加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参加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班级:食检112 姓名:刘彩云 学号:0102111219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2012年12月11日,我校老师组织了参加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活动,这次活动过后我感触很大,也想了很多。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这是我这次参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以来的最大感受。
八十二烈士陵园座落在淮阴县刘老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淮阴市委、县委党委教育基地。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
回忆起1943年3月18日,在刘老庄发生了一场敌我力量异常悬殊的战斗,我新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的82位勇士,为了挡住3000多日寇对我淮海区党政机关突然袭击,进行了浴血奋战。这些战士大多经过战火的锤炼,有的还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红军。他们决心以少抗多,拖住敌人,决不让我党政领导机关蒙受损失。同时,为减少村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四连指战员决定撤到村外开阔地与日寇决战。恼羞成怒的日寇集中了上百门山炮、迫击炮,向我四连阵地整整轰击了5个多小时。四连勇士在弹尽粮绝,敌人炮火不停轰击的情况下,上好刺刀,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经过一场激烈的白刃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四连勇士全部壮烈殉国。但日寇妄图合围我淮海区党政机关的阴谋,遭到了彻底的失败。82烈士气壮山河的气概,激励了解放区的抗日军民。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陵园坐北朝南的拱形大门楼上,横书大字“八十二烈士陵园”,门两旁镌刻着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挽联:
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
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凌园中轴线偏北有壮志亭,八角飞檐,内置李一氓撰写的“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行文流畅,饱含激情,热烈歌颂了烈士们视死如归、杀敌报国的大无畏精神。
轻脚踏进去,是一条贯穿整个陵园的中轴路。路西面是烈士墓,东面是纪念馆和82棵松树;路北首是纪念碑,这是陵园的主体。纪念碑前是纪念广场和纪念柱。
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看资料介绍,纪念碑主体高19.43米,代表1943年,碑体钢枪架立与大理石底座构成“八二”字样,碑基是三座红色平台,共有18级台阶,寓意 3月18日。抬头望着这葬有八十二位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遥望陵园里的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八十二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
我想,八十二烈士墓,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最深的感受。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就是以人为本,努力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生活拼搏。
指导老师:顾习龙
第五篇:参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感
班级会本151 姓名方立文 学号4202151137 上周学校组织各个班级由老师的带领下坐车去了刘老庄烈士陵园参观,那次的经历记忆犹新.那天是下午两点多到达,那时的陵园里一片葱绿,当时留下的最深的感受,就是经过八十二棵松的旁边有一种阴森恐怖的压迫感。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别致的纪念馆。纪念馆分上下两馆,上馆是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陈列着白思才、李云鹏的画像和烈士们的遗物及介绍刘老庄战斗的有关资料。在这里我驻足很久,一件件的细细品读。第二展厅是关于刘老庄战斗场面的图片艺术再现,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第三展厅是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赞扬刘老庄战斗的文章节录,刘老庄连及所在部队、地方各级机关、社会团体的挽联、挽帐和纪念活动的图片资料。再看下馆是淮阴革命斗争史陈列馆,生动形象的反映了我党领导下的淮阴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国内外敌人浴血奋战的历史,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难得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这里我深深的感受到新中国成长的不易,更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
来到纪念碑广场,远远望去,八十二烈士纪念碑犹如两支架立的钢枪直刺蓝天,顶天立地。看资料介绍,纪念碑主体高19.43米,代表1943年,碑体钢枪架立与大理石底座构成“八二”字样,碑基是三座红色平台,共有18级台阶,寓意 3月18日。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下方是原新四军副师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碑名“八十二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是宽阔,平坦的广场,每年的3月18 日、清明节,这里人海如潮,白花似雪,数万人再此集会进行祭扫、纪念活动,缅怀先烈光辉的战斗业绩。
通向烈士墓的路上,绿树如荫,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走至陵园栽植的八十二棵松树林、八十二棵龙柏林和八十棵水杉林,油然而生出一种壮烈,一种敬意,一种必须驻足凝视之的心情„„一株傲然挺立的青松就是一位勇士,八十二棵松就是八十二位勇士,不怕风吹雨打,巍然屹立,永远守卫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一棵棵松柏就像一个个哨兵守护着他们的神灵,永远永远高高伫立着
八十二烈士陵园,标志着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浴血抗战的历史。昭示着抗日烈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将永远感召着革命事业的后来人。
1943年3月18日,日军3000余人从淮阴出发,企图合击位于六塘河一带的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此时,驻守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的82位壮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为掩护人民群众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200余人,伤敌3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淮阴人民将烈士遗骨清理并举行公葬,注入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墓。
战后,淮阴人民收殓了烈士的忠骸,在烈士牺牲地建起了八十二烈士墓。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把烈士陵园炸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5年,淮阴县人民政府重修了八十二烈士陵园。高15米的烈士塔矗立在青松翠柏之中,塔下安放着82烈士的忠骸,塔的正面有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的题词。陵园内还建有烈士碑亭和烈士祠堂。祠堂内存有烈士遗物和朱德、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等领导人的题词和敬献的挽联。
1956年,淮阴县成立了陵园管理处。陵园占地面积147亩(98309平方米),先后建立起烈士墓、纪念碑、壮志亭、烈士纪念馆等纪念建筑设施。
刚从淮安城出发,就感觉有枪声,这枪声一路在耳畔嗡嗡响,越来越清晰。人的精神更振作了,去捕捉那分明久远却又似乎近在身前的奇异枪声。
一个多小时以后,枪声消失了。抬头一看,位于西北角的刘老庄就在跟前。没走两步,就是82烈士陵园。“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精神,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这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我参观后最深的感受。
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 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