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

时间:2019-05-14 02:2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

第一篇: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

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消防安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消防监督执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出现了很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新《消防法》出台后,应改革和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树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概念,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好的维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新消防法 监督执法 完善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是消防监督管理中的生命线,是防止社会火灾事故发生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每一名消防执法人员都应该严格执法,切实履行自身的消防义务,随着新《消防法》的出台,从消防法制体系建设上填补了一些消防工作的空白,对消防工作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对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结合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的现状,我们应改革和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树立新观念,以更好的服务社会的经济建设,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提高整体消防执法水平。

一、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消防警力不足,执法力量匮乏

消防为一项社会面覆盖广涉及面大的工作,各种不同的消防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在13亿人民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任务,这就需要完善的执法机构和充足的消防警力,但由于我国的消防执法系统中存在着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消防管理工作的非连续性,执法机构不健全,消防兵役体制等问题,我国的消防执法执勤警力明显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消防监督检查业务量的需求;目前的消防监督力量与所担负的任务不平衡,消防任务加强的同时执法力量的配备的情况却没有改善,随之也导致了消防案件事故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很大消防执法人员在很多建审、监督检查、火灾调查、法制宣传等岗位均要兼职,影响了整个消防工作的整体效率,严重困扰和限制了消防监督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给消防安全管理带了困难和矛盾。同时,我国当前有限的消防警力其监督检查力量还是集中在重点单位和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上,而忽略了如农村地区、城郊以及一些个体企业、小场所,而这些正是绝大多数火灾发生的聚集地。

2、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行政干预多

消防执法难,火险隐患多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而导致的。当前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为了追求地方企业经济的高效益,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来招商引资,在当地建设多样化的企业来提高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例如一些餐饮、娱乐场所等地方往往掺杂了一些党政机关、社会地方势力等部门的干预,使得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在处理一些火灾隐患的检查过程中受到一些不正当的干预,经常有被处罚单位使尽方法疏通各种关系,通过各级领导交待、递条子,使消防审核标准降低、处罚金额难以到位,对某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不能关停、停业整改等„„这些不但无法起到整改隐患、教育本人的作用,还使消防部门无法正常的实施执法程序,严重影响了消防监督的质量。这样的做法可能能够产生一时的经济效益,但长此以往,社会的安全隐患将越来越大。另外还有个别行政部门的执法者,利用个人较高的地位和职务,无视相关的法律法纪,对于一些法律事实进行不公正的裁决,放任违法者的不当经营,也极大的影响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

3、地区执法工作差异,消防重点偏差

目前我国火灾隐患突出的单位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商业密集区和城市市郊地带,这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火灾隐患,有的火灾隐患已经达到了重大火灾隐患标准,其中尤以小商品集散中心、城郊自发形成的商贸区域和城区内零售、餐饮、娱乐等集中的街道。而在消防监

督执法过程中,对于这两个火灾高发区的执法态度是不同的。

随着市场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独资合资企业等大批涌现,并且都将其密集型的厂房建设在一些消防检查工作的薄弱地带即一个城市的市郊,市郊常常是威胁城市消防安全的隐患藏身之地,而有些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常常也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消防监督管理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者在检查到出现一些消防隐患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来进行相应的整改补救,相比较之城区来说,大量的消防警力都集中在城市的中心点,在人口密集处,这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够因此而忽略了该边缘区域的消防安全问题,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另外,农村消防也是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的一个盲点,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也逐渐呈现出城镇化的趋势,但是消防工作却不能够适应其发展,紧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4、监督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力度不足

在消防部门当前的监督执法过程当中,一些具体的监督执法行为不够规范,大大影响了当事人的利益以及消防工作的效果。首先是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在传唤违规人员的时候不履行审批手续不开传唤证,对于当事人应当有的权利告知不规范,或不履行告知义务;在具体的监督执法管理过程也不规范,有该罚未罚、以罚代改、滥用处罚权现象,有的检查、处罚手续不全,缺少相关资料;部分基层监督执法人员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缺乏力度,对发现的火灾隐患或者违章现象没有依法下发法律文书,对火灾隐患没有责令整改,责令限期改正的没有按期复查;对建筑工程未经消防审核擅自开工建设、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不闻不问;对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也不依法采取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部分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引用法律条文不正确,以致形成错误,定性错误,处罚对象错误等。有的领导和消防执法人员甚至不顾法律规定和执法程序,随意批准,任意发证,不出火灾现场就出据火灾原因认定书、事故责任书;工程正在施工,却已经填写消防验收法律文书,验收合格、同意投入使用等等。

《消防法》规定的“停产停业”、“未收违法所得”等强制措施,执法主体为公安机构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公安消防执法机构由于没有强制执行权而对一些当事人拒不执行的情况无可奈何,法院也常常怠于受理此类的执行案件,从而使得一些火灾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根治,在使消防部门的权威和执法力度得到挑战的同时,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在申请法院执行的过程当中也有着繁琐的程序时间,一个申请到真正执行完毕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对于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场所来说多经营一天就多了一分灾难发生的可能性,这样的执法程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

5、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漠

目前,我国的消防执法队伍主要从一些部队院校或地方院校直接分配进相关单位,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综合素质不高,有一些特权思想严重,执法随意性大,管理力度不足,业务水平也有着不同的差距。在一些派出机构的普通警员甚至不了解自己工作的职责,并且疏于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业务程序及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对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懂,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诸如不知怎样检查、应检查哪些重点、如何确认火灾隐患、如何引用法律规范及有关规定督促整改等技术性问题,在工作中出现了不会管、不敢管的现象,使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如同虚设。

还有极少数的消防监督人员廉政意识淡薄,将手中可用的权力当作与金钱交换的筹码,有的利用建审、消防监督检查、消防产品监督等权利,吃拿卡要,甚至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对一些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或存在的严重火灾隐患,不调查,不取证,不分情节轻重一律交钱了事。有的以罚代惩,以罚代改,忽视了处罚的社会教育效应。把自己的一己私利建立在社会公共的安全之上,这类的“以情代法、以权谋私”的现象,极恶劣的影

响了消防行政执法的严肃性,而且还导致许多先天火灾隐患的形成。

6、公民安全意识不高,不配合执法工作

在新消防法中对于消防工作的总原则也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包括“公民积极参与”,然而根据我国当前的现状,“公民积极参与”这一原则仍需进一步的努力和加强,人们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对于消防安全的意识不够重视,如上海商学院火灾4名女大学生不会自救,直接跳楼导致死亡,令人扼腕;深圳舞王火灾和福建长乐酒吧火灾的直接起因就是在室内燃放烟花,引人深思„„诸如此类的惨案还有很多,群众并非不懂得爱惜生命或者缺乏自我保护,而是由于忽视相关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意识淡漠而导致的。没有及时的没有控制火灾隐患,生产、生活、娱乐不注意防火,发生火灾后不会报警、不会扑救、不会逃生,着火后未能及时将其消灭在初起阶段,以致酿成大灾甚至造成群死群伤,这些也都是是现阶段国民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的表现。

通过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也发现,在一些商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的场所,普通存在着安全出口封锁、堆放杂物,形同虚设的情况,很多疏散指示的标志、火灾事故应急灯、消防栓的数量严重缺乏,不按规定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违规操作,农村地区柴垛随意堆放,烟头火种随地丢弃等。另外很多单位的一些消防管理人员管理松懈,安全素质低,安全责任人消防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持续滋生,部分单位由于火灾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已经积累到十分危险的地步。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和激发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组织关心消防、参与消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消防安全真正成为群众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觉需要,这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要面临和努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改进我国当前消防执法监督工作的对策

1、充沛我国消防警力,使消防监督执法落到实处

针对我国目前的消防执法队伍的现役体制来看,受部队服役年限、年龄等限制,致使消防队伍产生长期不稳定,人才匮乏的现象;应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制定出台吸引、培养、使用和保留专业人才的政策性规定,增加人才数量,把当前消防部门中的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处于管理岗位的警卫调到消防执法的第一线中,建立和完善起内部培训机制;同时有计划地从军事院校、地方院校中吸收一些消防执法岗位上急需的专业型人才,充足我国的消防警力。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新原则,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发动全社会的执法力量来共同参与到消防工作当中,有效解决在消防监督工作中长期遗留下来的大问题。

随着新《消防法》的施行,消防监督执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取消了许多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规定了单位新的消防安全职责,同时还增加了消防部门临时查封、强制执行的监督手段,加大了监督执法的力度,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应根据新《消防法》的精神,严格执法,从严打击火灾隐患,树立消防执法权威,使消防监督执法落到实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铲除地方保护主义

消防机构作为政府职能的一分子,要树为执法严肃公正、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如果因为招商引资的需要而不严格执法,放弃原则,在审批时不进行严格把关,从而留下了灾难的隐患,从而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应当严惩的。对于各地政府出现的地方保护现象,不当的行政干预手段,应当坚决扼制,加大对于相关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认识到对其企业片面保护的重大危害性,若以一时的经济利益来换取单位及群众的公共安全,其后果是再多的效益也无法弥补的。同时需加强对于各地政府及相关领导的教育,政府应明确其自身的职责,转变态度,从微观的监督转向宏观上的控制,从追求经济利益转向稳定社会的安全,应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不正之风,端正观念,保证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消防人员素质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的消防监督队伍当中警员的业务素质、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经常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对于当前的法律法规和消防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熟悉应用《消防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与消防监督工作紧密结合的法律,创新和开拓培训的方式与方法,通过开展讲座辅导、现场施教、以案说法、知识竞赛、专题研讨等有效的培训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警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执行能力。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对于消防监督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结果与晋升相挂钩,从而提高其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和源动力,从而增加消防工作的自觉性。

4、规范消防执法行为,全面重视消防工作重点

结合新《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法规中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尽快出台国家《消防法实施条例》,明确和细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范围、完善消防监督管理等,规范消防执法行为,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办案制度,发现有违章违规的行为应该要立即进行查办,对于消防案件进行责任落实制,要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过错的人员要追究责任,这样才能够让执法人员有危机意识,对当地政府也要追究责任制度,从而提高政府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经常性的加强消防监督人员的廉政教育,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特权思想和利益驱动等问题,专门制定规范消防监督人员执法行为的法律规范,加大对消防监督人员的约束和监察力度,对乱纪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办法,严肃监督纪律,端正执法观念,坚决杜绝“人情消防”的现象,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全面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整合和协调城市、城效、农村等的现有资源,成立消防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地区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并且要统筹城乡之间的消防工作,两者并重,即要使现役的消防监督警力能够开展好当前社会主要的消防工作,又要确保消防监督力量延伸到经济发达的城郊以及农村,要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消防安全环境,不分地域的一视同仁,对应该加大消防监督力量的地区加派警力,防疏防漏,不能产生消防工作上的盲点。

5、广泛宣传,落实公众参与原则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属性决定了公众参与到其中的必要性,那么就要在公众之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新《消防法》的新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大消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构筑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网络,形成社会化、群众化的宣传模式,真正使消防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人人皆晓,只有这样全民消防的安全意识才会大大的提高;在消防实践方面,各消防部门要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进行火场模拟的逃生自救、模拟报警以及模拟灭火,亲身体验消防工作,让群众掌握一些逃生的常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三、关于加强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1、公安消防系统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致灾因素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设施、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毒气泄漏、危险化学品等灾害事故层出不穷,消防部队在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传统的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方法和装备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形势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在监督执法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然,重视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化建设的手段来加强消防部门的日常消防检查监督工作,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来辅助消防部队监督作战的神经网络和中枢系统,全面提高消防部队的监督检查能力,用高科技的方式手段来增加消防监督阶段对于风险的评估水平。各地可相继建立网站主页,加大专项信息建设经费的投入,引进专业的通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应用消防信息管理软件,并逐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收发、网上执法、网上数据传输等电子政务,形成完善的计

算机网络应用、运行、保障体系,推动消防部队各项工作的建设发展。

2、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今年的全国消防工作会议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消防法》为主线,以“三项建设”为载体,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深化“三抓三树”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消防执法和灭火救援能力,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和部队正规化水平,努力实现火灾形势稳定和部队安全稳定,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应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住消防工作的基本规律,科学谋划预防火灾的治本之策,从制度、程序、科技上促进消防工作的进步,建立健全执法工作制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升消防执法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加消防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科技消防、民生消防、服务消防、和谐消防,共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实现消防监督机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继续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建设

新的《消防法》对很多条款做出了修改,但一些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多年来没有修改,还有一些配套的消防行政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尚未制定出台,不利于具体贯彻落实新《消防法》,应抓紧消防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结构严密的法律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须加强社会相关部门的协调,例如在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方面,可联系工商、质监、建设、电力、规划、安监等部门在市场的监管作用,加强职能部门间的联合执法工作,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打破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从而加大消防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不同部门间的优势及针对性的作用,有效的对消防产品进行监管。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先进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我国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监督模式,如:在阻燃制品的监督管理方面,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多年以前就在阻燃制品的应用和阻燃管理方面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在消防监督的观念上要注重数量指标向注重质量指标转变;在管理思路上从依赖“分片包揽”和“人海战术”的粗放管理思向依靠科技手段,建立长效机制和强化基础工作的思路转变。

当前新的《消防法》已经开始正式颁布实行,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消防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应切实改革、完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不断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监督管理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水平,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文喜.新消防法施行后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2]倪华.新《消防法》实施后消防监督执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第3期.[3]胡光西.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19期

[4]黎丽汉.浅析当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1期.[5]王勇.消防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消防.2003年第10期.[6]蒲文强.讨论消防产品行业监督执法的若干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24期.[7] 叶松刚,陈昕.对当前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7期.[8]姜立平,罗荧,张晓珺.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科技,2008第5期.[9]孙丽红,梁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第二篇:我国《劳动法》视野下的职务发明创造行为

我国《劳动法》视野下的职务发明创造行为

摘要:我国《劳动法》的视野下,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创造行为,在性质上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创造性劳动。在《劳动法》领域内,对职务发明创造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有利于职务发明创造的类型化,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职务发明创造制度。

关键词:劳动法; 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行为

《劳动法》中的劳动

由于《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故劳动的法律概念理应由《劳动法》来界定,而我国的《劳动法》对于劳动的概念却没有明确界定,只是通过对劳动者、劳动合同的限定来界定劳动。法律意义上劳动概念的界定,有利于正确认识劳动立法的价值取向及规制与调整对象,有利于准确理解劳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内容,于是有学者对《劳动法》上的劳动这样界定:《劳动法》上的所谓劳动,乃是劳动力所有者在与资本所有者订立用工契约让渡自己劳动力使用权的前提下,按照契约约定或资方及其代理人的管理指令所从事的具有人身隶属属性和协作分工性质的相关工作或活动[ 1 ].《劳动法》上的劳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或形成商品价值的活动,也不是民法意义上的劳务提供者提供的劳动服务活动,而是具有特定权利义务内涵和法律特征的法律行为。它具有以下四个法律特征: 第一,劳动内容的约定性;第二,劳动活动的内部分工性;第三,劳动成果的分配性; 第四,劳动保护的强制性[ 1 ].一般的人类劳动可分为重复性劳动(Repetitivework)和创造性劳动(Creative work)两种。重复性劳动用于维持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而创造性劳动则是探索、发现、使用人类不曾使用过的知识、技能、手段、材料、工具,创造新的产品或新的生产方式从而以更高的效率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创造性劳动可引发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质变[ 2 ].由于《劳动法》上劳动的概念是对人类劳动在法律层面上的抽象,因此,《劳动法》上的劳动也可沿用此种分类方式。

职务发明行为的《劳动法》分析

对职务发明创造与职务发明创造行为,在法理上,我国有学者将职务发明创造界定为:职工在履行职务中所完成的新发明、新设计,或者是在执行所在单位的指令中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 ].我国《专利法》第6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中外法律表述不一,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对职务发明的界定比较严格,包含这样几个要素: ① 受雇人做出的发明; ②受雇人在受雇期间完成的发明; ③受雇人履行雇佣合同或在完成雇主特定任务过程中做出的发明。对比我国与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对职务发明的界定,我们不难发现: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是在雇佣关系中去界定发明创造的,而我国则是用单位、职工这些宽泛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去界定发明创造的。职务发明行为是引起职务发明创造的法律行为。结合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具体指职工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法律行为。对于职务发明创造与职务发明创造行为的关系,从一般的逻辑规律看,应当是先有职务发明行为,后有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行为应是产生职务发明创造的原因,职务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的结果。

既然职务发明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法律行为,那么其在《劳动法》领域的具体性质又是如何呢? 如上所说,我国是用单位、职工来界定职务发明创造的。在这个宽泛的界定中包含了因雇佣关系而形成的职务发明创造,且部分在数量上占有多数。为了便于分析职务发明创造行为的性质,我们依据我国职务发明的界定方式,将职务发明行为分为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行为与非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行为。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创造行为就其性质而言,是劳动力所有者在与资本所有者订立用工契约让渡自己劳动力使用权的前提下,按照契约约定或资方及其代理人的管理指令所从事的具有人身隶属属性和协作分工性质的创造性人类活动,即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由于职务发明行为相比其他的劳动活动具有突出的创造性,所以,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行为的进一步性质定位,应当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创造性劳动。由于非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行为,在职务发明行为中没有形成雇佣的劳动关系,因此,其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

由职务发明行为引发的权属矛盾。由于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行为在性质上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加之,劳资双方通过劳动契约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不是资本与劳动的等价交换,而是资方通过给付劳动者工资的方式获得了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权,同时将劳动设定为劳动者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的前提和义务[ 1 ].因此,劳动者在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行为所出卖的只是劳动力的使用权,劳动者自身享有劳动力的所有权。职务发明行为是基于大脑的创造性思维而产生的,而劳动者是这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的天然所有者,除事先的协议转让外,这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职务发明创造自然归属于劳动者。另外,从创造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得出以上的结论[ 2 ].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单位,单位享有除法律规定给予发明人或者 设计人的少量人身权利和财产权之外的一切专利权,包括专利使用权、转让权、实施权、成果收益权等。职务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享有在专利文件上署名以及获得奖励和一定报酬的权利。依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创造行为的性质,职务发明的权利应归属于劳动者。而现行的法律却规定,职务发明的相关财产权属于雇主,这样就形成了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行为的理论权属与法定权属之间的矛盾。在《劳动法》下分析职务发明创造行为的意义

对职务发明创造行为,从《劳动法》领域的性质进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首先,在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上,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如单位贡献说、雇佣理论说、人力资本理论等。他们从《劳动法》领域的职务发明行为的性质分析,从而得出了雇佣关系下的发明创造应归属于劳动者的结论,具有理论价值。其次,从《劳动法》领域分析职务发明创造行为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专利法》的修订和完善上。目前,我国《专利法》已经进行了三次修订。在第三次修订中,如何设计和完善职务发明制度是各方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在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中,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是个先决的问题。通过对职务发明创造行为性质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当先将职务发明创造进行分类,即分为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创造与非雇佣关系下的职务发明创造,然后再依各自的性质做出相关的权属规定。当然,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变革一日千里的今天,在法律上确定由谁来享有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已不仅仅是一个在发明人和单位之间实现利益平衡的法律技术问题了,更是一个涉及国家整体发展和产业政策问题

参考文献:

[ 1 ] 秦国荣。法律上的劳动概念:法理逻辑与内涵界定[ J ].江苏社会科学,2008(3): 91.[ 2 ] 冯 骊。创造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公式的补充[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7.[ 3 ]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转引自《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9月)

肖宁洪

第三篇:新《消防法》实施后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消防法》实施后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宋立明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5期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在新《消防法》实施后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四项建议。

[关键词]派出所 消防监督 工作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19-02

公安派出所处于公安机关的最基层,与辖区的各个企业、单位都有广泛的接触,拥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是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有益补充。2009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了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责任:新《消防法》53条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也在第3条中对派出所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确定的单位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还专门增加了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这一章节。新的消防法律和规定的颁布实施,既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减少和预防火灾事故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公安消防部门改进消防监督管理方式,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但是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目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仍不相适应,消防安全存在失控漏管的情况仍然较多。下面笔者就新《消防法》实施后如何做好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谈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当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职警力不足是制约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

吉林省在2004年4月27日出台了《吉林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工作。《规定》中明确了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贯彻“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所长、民警分级监督工作责任制。但派出所作为市(县)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的派出机构,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是其重要职责。派出所民警除消防工作外,大多又同时承担政治、内保、政保、后勤、治安等其他工作,难以把精力集中在消防工作上。以通化市为例,全市共有102个公安派出所,从事消防监督工作的均为兼职消防民警。作为兼职消防民警,工作负荷较大,用于消防监督工作的时间有限,在主观能动性上很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特别是新《消防法》实施后,派出所民警不可能像消防监督员那样主动学习消防法,所以在应用上也相对滞后,造成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失控漏管情况普遍存在。

(二)消防监督业务不熟严重制约着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消防工作内容非常广泛,专业性非常强,要求消防监督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就目前而言,基层公安派出所普遍存在消防业务不熟悉的现象,有不少民警,由于从未接触过消防,对消防工作从何抓起,感到无所适从。而目前从事消防监督工作的公安民警缺乏系统性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监督业务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在日常防火检查工作中也就很难发现火灾隐患,由于业务不熟也直接导致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走马观花。大部分派出所认为消防监督执法程序较为烦杂,仅靠数次培训很难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派出所民警主动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自身业务能力不能很快适应新《消防法》的要求。

(三)消防工作考核机制无足轻重,对于提高派出所消防工作水平难以奏效

派出所消防工作布置执行于每年年初以及季节性防火或专项整治等活动时,在平时很少组织系统学习培训,部署的工作多,考核机制建立不完善。而且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考核体制不能完全体现派出所消防工作,往往只是确定人均处罚量或办案起数,消防工作考核在派出所年终考核或等级评定中占有的比例也极少。以通化市东昌公安分局为例,派出所年终考核总分为200分,而消防工作仅占10分。因此,有的派出所认为消防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部分民警也认为,消防工作只是由派出所内部指定的两三个人负责,工作好坏与己无关,总之消防工作考核成绩高低是有人承担的。长此以往,造成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消极检查、违规执法问题的频繁出现在所难免。

(四)消防配套规定内容不完善,造成派出所日常监督工作无所适从

按新《消防法》规定,消防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并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新《消防法》以及《消防监督检查规定》(107号令)只是明确了派出所监督检查的主体责任,一些具体的工作程序需要各省公安机关进一步明确。例如107号令规定,派出所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如未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擅自投入使用的等程序性违法行为应移交公安消防机构处理,这原来是派出所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最易发现的程序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也较大,现不能直接查处,具体移交的程序和文书也没有明确,在实际过程中会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对于其他一般火灾隐患,按107号令第三十一条,也只规定责令依法改正,不明确派出所行政处罚的权限,而且列举的违法行为不全,对于发现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擅自关停、不完好有效均没有明确的处理方式,导致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操作不便;加之一些职能部门对派出所出具的消防法律文书、火灾证明等消防文件都不予采信,造成派出所对于消防工作有责无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公安派出所对消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组建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领导机构,完善派出所消防监督网络体系

要建立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领导机构。各地消防大队对于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能够起到的仅仅是业务指导作用、而非领导作用,市、县公安局也仅仅能对派出所的消防监督从大局上进行部署和协调。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在市、县公安局中建立一个领导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专门机构,如派出所消防工作指导处或办公室,以减轻基层消防大队的工作压力。这一点,长春市公安局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消防工作开展、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能,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督促整改火灾隐患,负责对全地区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年终参与对各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绩效考核,保证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增加专职消防民警数量,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派出所消防民警管理制度

增加派出所消防监督人员编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在《消防法》明确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法定主体的基础上,要根据派出所管辖区域的特点,在一些辖区场所较多、单位较多的派出所设专职消防民警,一些以社区住宅为主的派出所设兼职消防民警,还可由政府出资招收地方编制的消防监督辅助人员,通过设专职消防民警、辅助消防民警的方式,首先保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派出所消防民警队伍。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重要的是建立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派出所民警开展消防工作的积极性,逐步改变派出所在消防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工作局面,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三)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提高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水平

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派出所民警队伍的基础上,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大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现场施教、检查考核等培训、指导工作,提高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能力,适应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专(兼)职消防民警,除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消防法律、法规外还应参加考核颁发证书。公安消防机构还可将常用的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进行摘录,印制成小册子,发到派出所民警手上,以利于他们随用随查,方便工作。指导派出所及专职消防民警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来开展工作,从而使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四)明确派出所考核机制,尽快修订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相关配套规定

新《消防法》及107号令在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规定上留给各省级公安机关的一定权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派出所监督管理范围,细化完善本地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规定内容。从组织机构、管辖范围、工作职责、监督检查、火警火灾处置、业务培训、档案和台账、行政处罚、监督考评和奖惩等方面制定规定和具体工作措施,按照抓硬件与抓软件结合、抓治安防范与抓消防监督相结合、职能与任务相结合、考评与奖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增加消防监督工作考核所占比重,从而使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派出所能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标准科学地组织和开展消防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点多面广”的消防监督优势,防止消防安全监督工作失控漏管,全面提高社会消防安全控制能力。

第四篇: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解放思想的新内涵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解放思想的新内涵

[摘要]新一轮解放思想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兴起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化和发展。要准确理解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当前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和历史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内涵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强大动力,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取得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环境背景下,以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开展的。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解放思想就具有了新的历史内涵。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相伴而生,在这个非常的历史时期里,抓住机遇克服挑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地把握解放思想的新内涵,并将其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确保科学发展观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得到深入地贯彻和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站在新的历史平台,清楚认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历史任务,正确理解其历史内容,切实做到在思想观念上打破“框框”,在具体实践上冲破束缚。

一、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观为解放思想提供了新的历史平台

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是以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运动为基础的,是对其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不能把解放思想仅仅局限在观念形态上,而应把体制机制等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问题包括在内。解放思想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真理标准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①他强调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②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解放思想是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三是解放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既要打破旧框框,也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还要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的论述,为我们理解解放思想的内涵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思想武器。时代的发展,要求解放思想站在新的高度,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地对解放思想的内涵进行了丰富:“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③这“三个解放出来”,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概括了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非常清晰地指明了解放思想包括观念、做法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具体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解放思想也面临这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升了解放思想的高度,为其提供了新的历史平台,胡锦涛总书记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在“9.19”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④这“三个着力”,是对“三个解放出来”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内涵和当前的主要任务,要求全党必须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新一轮的解放思想。

二、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观为解放思想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 站在具有新高度的平台上,其目的在于不是将解放思想束之高阁,局限于思想观念领域,坐而论道,而是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审视解放思想的任务,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由于习惯势力的存在和市场经济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在对发展思维模式、既定利益格局、部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9.19”讲话中关于“三个着力”的指示中,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新一轮解放思想的任务:一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必须突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培育科学发展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传统发展模式转变到科学发展方式上来;二是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突破当前利益格局的制约,重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的利益格局和动力机制;三是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契机,不断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

三、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观为解放思想赋予了新的历史内容 新的历史平台决定在新的高度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要面对新的历史情况和时代背景,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任务,并根据历史任务确定其历史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深化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主题。传统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其主题是以“发展”为核心并为之服务的,其本身符合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而这种服务于“发展”的解放思想往往在具体的实践中被片面的理解为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解放思想,各种有损于社会均衡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理念和做法如教育产业化、全盘民营化、减少社会福利等西方经济思想被机械的“拿来主义”,其结果是社会矛盾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减少,相反却在不断的升级和激化。深入分析形形色色的各种矛盾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人”的发展的背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使“以人为本”得到了理性的回归,在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解决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解放思想为了谁,解放思想依靠谁”的问题,使解放思想有了最本质的核心。第二、科学发展观深化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目标。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而这种目标所要追求的社会状态就是和谐,这就要求在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第三、科学发展观深化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途径。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解放思想指导下的理论创新。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必须在创新这一基本途径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解放思想“无限性”与“指向性”的统一,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不断地破除旧思想、获得新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推动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但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解放思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有鲜明的指向性;不断实现解放思想“全面性”与“针对性”的统一。继续解放思想,重要的是要破除各种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但既有共同要求,又有不同重点。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选择解放思想的方式、方法;不断实现“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统一。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框框,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但又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当前继续解放思想,关键的是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进行。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务必要以解放思想指导实践,切忌将其束之高阁,坐而论道。切实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解放思想的核心,理清思路,把握解放思想的新内涵,突破束缚科学发展的一切障碍,确保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落实。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1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284页;

④《人民日报》,2008年9月20日。

参考文献:

① 杨春贵,《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光明日报》2008年5月8日。

② 林雄,《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广东科学发展》,《光明日报》2008年9月2日;

③ 杨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思想大解放》,《光明日报》2008年11月26日;

④ 郑剑,《继续解放思想三题》,《人民日报》2008年10月24日; ⑤ 姜克俭,《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意义和取向》,《沈阳日报》2008年8月18日;

⑥ 程恩富,《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解放思想》,社会主义经济网。

作者简介:

张立新,男,1956年生,山东莱芜人,沈阳师范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兼组织部副部长,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立君,男,1984年生,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五篇:浅析如何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中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浅析如何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中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时代的到来,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类致力于追寻的伦理境界非但没能同步实现,反而日益远去。在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中,从业人员滥用职权、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等问题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德伦理的失范。本文从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中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出发,分析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规范的途径,意在促进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日益合理化、合法化。

关键词:规范;行政伦理;消防;监督执法;途径

一、行政伦理与消防监督执法行为释义

(一)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是指调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是对其的规范与约束,而价值理念则进一步追问什么样的道德准则才是可以有的,可以接受的。价值观念强调行政伦理的思想基础,道德准则强调行政伦理的现实表露。

(二)消防监督执法行为

所谓消防监督执法行为,笔者认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是指公安机关消防部门为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并行使监督执法权力,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的行为。狭义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是指消防部门运用消防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建筑工程消防审验(备案)、办理行政案件、进行火灾调查等行为。

二、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中伦理失范的现实体现

(一)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现象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具体到消防监督执法中来说,就是要求执法人员拥有与消防监督执法活动紧密联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现实中,消防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酿成过严重后果:2010年,某市一栋高层公寓大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0余人死亡,7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这起惨痛的特大火灾,虽然直接原因是违规操作引发火灾,但间接原因,却有该辖区公安消防大队对工程项目监督检查不到位,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存在。这样的行为,深刻地

反映出少数消防执法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失,在《公安消防部队违法违纪行为分类及解释(试行)》中,明确地将此类现象划分为玩忽职守的失职渎职类违法违纪行为。

(二)消防监督执法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现实中,消防行政自由裁量的行使出现了滥用职权、显失公平等现象,严重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贬损了公安消防机构的形象,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虽然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出台了消防行政自由裁量权相关解释和规定,但执法人员仍有较大“自由”对所办案件进行裁量。执法人员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法律本质和法律精神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维护法律权威,惩戒违法行为的同时,更好的为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服务。而在行使消防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从轻或减轻处理的情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同一性质违法行为可能造成不同危害程度等因素。但是,由于处理方式、处罚数额等方面的可选择性,一个适用自由裁量权进行判定的案件,可能因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任务指标和长官意志等因素影响,也可能受执法人员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甚至是情绪所左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消防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不遵循有关政治、法律、行政规范等行政道德规范,使执法行为缺乏行政伦理、社会责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支撑而被滥用。

(三)执法作风问题

一是执法作风不好。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生硬、语言粗暴;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过程中“冷硬横推”,给老百姓造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印象,这类执法人员往往道德准则缺失、个人修养不够,忘记了“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二是执法作风不实。这类执法人员缺乏苦干实干的精神,工作看是抓了,但抓而不实,抓而不紧,工作表面上看功劳不小,但却是虚功多,实功少,实际效果差。崇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工作作风懒散,缺乏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扭曲。

(四)执法行为中的腐败现象

2008年,某支队水上消防科科长因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违纪被处理;2004年至2007年,某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利用职务之便,为多家公司及个人谋取利益,受贿30余万元......消防执法人员在执法行为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发人深省、触目惊心。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而滥用权力,必将导致腐败。诚然,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中的腐败现象有着监督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不良因素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但究其主要原因,仍然是执法人员的道德观念淡薄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道德理想的迷失、价值观念的-23

管理理应由以前的“管制”进化为“服务”。其次,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应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重新定位自身,重新确立与公民、社会的伦理关系,最终确立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行政伦理精神,重建社会的行政伦理秩序的行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定位,自觉的将“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再次是建立健全行政伦理立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性来维护行政伦理的纯洁性。要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执法行为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对执法人员进行行政道德教育和监督的措施、违反行政道德行为的处罚尺度及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规范监督执法行为的目的。

(二)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道德水平

1.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应适应社会,认清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极易对我们造成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消防执法人员应该适应社会、清醒而理性的看待各种负面思想因素和各种不同的价值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明确自身的定位,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牢固树立正确的交友观、金钱观、道德观、价值观,在执法过程中自觉抵制各种伦理失范的现象,做出符合公共利益和道德标准的行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出一份力。

2.加强执法伦理精神的教育

首先要认识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推优树典、核心价值观教育、执法反腐倡廉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形式,来默示某种价值标准,给执法人员展示一条基本的行为之“道”,并受此“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有所“得”,使蕴含执法伦理的价值观、道德观根植于执法人员的心中,从而做出与执法伦理精神一致的执法行为。其次是完善执法人员的行政伦理教育、培训制度。虽然消防部门几乎每年都在开展职业道德、核心价值观等伦理教育,但也存在方法单

一、方式死板、教育内容空洞、抽象等缺陷。要完善培训制度,应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执法人员行政伦理培训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等原则对执法人员进行行政伦理教育、培训,以提高执法人员对行政伦理准则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培养执法人员正确的权力意识、服务意识、守法观念。

3.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个人修养

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优秀品位与价值的外在体现,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有丰

富的知识。古人认为:先有致知、诚意、正心,才能修身、治国,可见知识对于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性,我们要通过丰富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其次是自觉学习榜样,积极进取。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作为学习榜样,是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次是注重实践,培养塑造。要不断在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磨练自己,才能达到成熟,才能实现完美。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和惰性,养成好的习性和品质,乐于行动,乐于战胜困难,在生活的磨练中造就出完美的精神境界。最后,执法人员中的党员干部,要做出道德表率,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始终把党的利益、人民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时常审视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做到“日三省吾身”。

(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对消防监督执法伦理监督主要包括:具体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监督;法定职责履行情况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监督等。

1.加强对消防监督执法伦理的内部监督

近年来,各地消防部队通过回收消防监督执法回执单的方式,对消防监督执法行为进行监督,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监督的范围只涵盖具体执法行为和廉洁执法相关内容,没有明确对行政伦理的监督范围,只对执法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未对合理性进行监督,起到的监督作用有限。要切实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消防部队纪委和纪保部门的作用。要认清行政伦理在执法行为中的重要性,在各支队党委的基础上设立执法行为行政伦理监督领导小组,编制相关执法伦理规范并建立执法伦理监督制度。同时,依托纪委和纪保部门建立一支专门监督执法伦理失范行为的队伍并加大对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中的行政道德监督力度,及时查处对执法人员违反行政伦理的行为,促进执法行为走向规范化。其次要对各基层单位监督执法践行伦理情况及时进行审查。建立执法伦理考评长效机制,加大执法伦理考评分值在综合考评中的权重,坚持日常考评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执法伦理践行情况进行测评,对测评所得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各执法部门,从而起到规范执法行为的作用。

2.加强对消防监督执法伦理的外部监督

首先是加强对执法伦理的群众监督。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体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与行政执法伦理失范现象作斗争。可以借鉴兄弟单位和其他行业的有效经验,聘请消防执法社会监督员,社会监督员应由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工作背景的社会-67-

下载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领导决策权对治理我国腐败行为的新探索

    论领导决策权对治理我国腐败行为的新探索 蔡晖 内容摘要:政治权力的集中可以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率,可难以保证公平。权力集中下的领导决策权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先天性的受到客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