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练习—判断题
组织行为学(网考)综合练习—判断题
练习一:
1.四分图理论认为,哪种行为效果好结论是不肯定的。例如有人认为在生产部门中,效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成反比,而与“关心人”的关系成正比。×;
2.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
3.根据公平理论,无论投入多大,只要获得相同的产出结果,员工就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4.菲德勒在研究中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不利的”或“有利的”情况下,将是最有效的领导者。√
5.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6.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
7.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设计和组织绩效影响不大。×
8.研究人员发现个人的才智.管理能力.首创性.自信以及个性等与领导的有效性没有关系。×
9.勒温的冻结强化方式是团队强化方式和个体强化方式。×
10.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1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练习二:
1.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2.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
3.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4.强化理论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受到奖励的行为会重复进行、而招致惩罚后果的行为会更加趋向于重复发生。×
5.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
6.研究人员发现个人的才智.管理能力.首创性.自信以及个性等与领导的有效性没有关系。×
7.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8.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
9.菲德勒在研究中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不利的”或“有利的”情况下,将是最有效的领导者。√
10.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11.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
练习三:
1.领导工作的作用就在于引导组织中的全体人员有效地领会组织目标,使全体人员充满信心。√
2.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
3.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4.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5.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6.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7.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
8.根据公平理论,无论投入多大,只要获得相同的产出结果,员工就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9.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10.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11.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
练习四:
1.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2.根据公平理论,无论投入多大,只要获得相同的产出结果,员工就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3.学习型组织采用人本管理进行不断改进。×
4.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5.弗鲁姆和耶顿认为,合理的原则就是如果决策的质量并不重要,而决策的接受性却很重要,那么最好采用第二种领导方式。×
6.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设计和组织绩效影响不大。×
7.强化理论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受到奖励的行为会重复进行、而招致惩罚后果的行为会更加趋向于重复发生。×
8.随着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跃迁,人际关系也由过去的开放转向封闭。×
9.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10.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
11.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小。×
第二篇:电大 本科 组织行为学判断题部分
组织行为学判断题
(本提纲按每道题的第一个字的首
字母排序,方便检索。)
B部
★扁平化结构也就是层级组织结构。(错)★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错误)
★部门化与工作专业化无关(错)
C部
★惩罚是指通过不提供个人所愿望的结果来减弱某人的行为。(错)
D部
★大群体比起小群体(7人以下),往往内聚力更强。(错)
★对多数人来说,现阶段劳动还是赖以谋生和满足其它各种需要的手段,人们共同的、迫切的需要仍然是改善生活状况。(对)J部
★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错)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是指工作中一般问题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和决定,决定时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决定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做,各负其责,失职者要追究责任。(错)★坚持收集资料的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点之一。(对)
★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称为组织承诺。(X)将“组织承诺”改为“工作满意度”。
L部
★利克特发现,那些用管理方式四去从事★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对)
S部
★四分图理论认为,哪种行为效果好结论是不肯定的。例如有人认为在生产部门中,效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成反比,而与“关心人”的关系成正比。(错)。★事业部制一般实行“分散管理,独立经营,各自为政,消化风险”的管理原则。(错)★思维是知觉的“窗口”,为知觉提供感觉信息。(错)
★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对)
★社会知觉往往是在自我知觉中进行的,而在自我知觉中必然发生社会知觉。(错)★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对)★自我知觉的调节是在自我意识的参与下实现的。(错)
★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正确)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错)★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
★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基础性科学。(错)
★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是现代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之一。(错)
★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错)
★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对)
★对于每一个组织来说,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更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对)
F部
★弗鲁姆和耶顿认为,合理的原则就是如果决策的质量并不重要,而决策的接受性却很重要,那么最好采用第二种领导方式。(错)
★菲德勒在研究中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不利的”或“有利的”情况下,将是最有效的领导者。(对)
G部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错)
★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对)
★根据公平理论,无论投入多大,只要获得相同的产出结果,员工就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错)
★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正确)★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自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X)将“ 自我”改为“本我”
★根据特质论,研究者认为只要找出成功领导人应具备的特点,在考察每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就能判断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对)★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错)
★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错)★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错)★根据公平理论,当管理者用报酬或奖赏作为激励手段时,一定要使员工感到公平。(正确)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对)
★工作压力就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错)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对)
★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错)
H部
★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错)★合理的学校组织应该是高耸的、金字塔似的学校。(X)将“ 高耸的、金字塔似”改为“扁平化”
经营活动的领导者,大都是最有成就的领导者。(对)。
★勒温的冻结强化方式是团队强化方式和个体强化方式。(错)
★领导活动古今中外都有相通的地方,但是领导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对领导者的素质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对)★领导连续流理论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图中的某种领导行为(对)
★领导工作的作用就在于引导组织中的全体人员有效地领会组织目标,使全体人员充满信心。(对)
★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错)
M部
★敏感性训练是通过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错)
★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对)
★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错)
★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对下属为工作绩效和个人发展确定目标的过程。(错,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和下属共同为工作绩效和个人发展确定目标的过程)
N部
★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体现,能力来源于实践和经验。(错)
Q部
★强化理论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受到奖励的行为会重复进行、而招致惩罚后果的行为会更加趋向于重复发生。(错)
★强化理论认为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影响,而且要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X)将“ 强化理论”改为“公平理论”
★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对)
★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小。(错)★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错)
★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错)
R部
★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错)
★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对)★人性假设理论是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来的,是科学的。(错)
★随着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跃迁,人际关系也由过去的开放转向封闭。(错)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会提高。(X)将“提高”改为“ 降低”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错)★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双高的领导者一定经常有效;双低的领导者也一定经常无效。(错)。
T部
★态度是天生的。(错)
W部
★问卷调查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实验法。(错)
★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同质结构为好.(错)
X部
★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是有害无益的。(错)★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错)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对)
★学习型组织采用人本管理进行不断改进。(错)
★学习型组织进行的是单环学习。(错)★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错)★效价是指个人对通过某种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的估计。(错误)★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使被激励的人产生动机,进而引起行为。(X)将“需要”改为“ 目标”
Y部
★一个具有才能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往往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服从,容易使人们自觉地接受他的影响。(对)
★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多少与群体绩效之间有反比关系。(错)★研究人员发现个人的才智.管理能力.首创性.自信以及个性等与领导的有效性没有关系。(错)
★依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不起激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才起作用。(正确)★依据双因素理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属于激励因素。(X)将“ 激励”改为“ 保健” ★依据“途径-目标”理论,如果工作任务变化较大,下级对工作任务不熟悉、没把握,应该采用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X)将“ 以成就为目标的”改为“ 指导型的”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错)
★由本我支配的行为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错)
Z部
★组织中的领导者就是通过领导工作强迫他们理解组织的目标,让他们看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对社会.对组织所承担的义务。(错)
★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对)
★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对)
★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设计和组织绩效影响不大。(错)
★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错)
★组织设计是一种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达到组织目标的信息沟通、权力、责任、利益和正规体制的过程。(对)★直线职能制中,职能人员不仅能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而且能对它们进行直线指挥和下达命令。(错)
★中国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者认为,领导行为有效性的评价包括的三个因素:C因素、P因素、S因素。(错)
★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是1985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会长是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孙友余先生。(对)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错)
★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气质特征会缓慢地发生某些变化。(对)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错误)
★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错)
★在五项修炼中,圣吉视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为动力。(X)将“ 动力”改为“基础”;或者将“ 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 改为“ 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二)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二)
第二章 个体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D 5.C 6.C 7.B
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A.自我B.本我C.超我D.以上都对 4.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A.莱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5.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 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天才 D.人才 6.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A.理智型 B.增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E 3.ABCDE 4.AC 5.ACD 6.ABCE 7.ABC 8.ABD 9.ACDE 10.ABCDE 11.ABCD 12.ABCDE 13.ABC 14.ABC
1.影响人的行为的两大因素(AC)。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B.心理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 E.人群团体因素
2.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 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
3.个性的特点是(ABCDE)。
A.社会性B.组合性C.独特性D.稳定性 E.倾向性 4.个性影响因素主要有(AC)。
A.先天遗传因素 B.家庭 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D.文化传统 E.社会阶级和阶层
5.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ACD)。
A.阿尔波特 B.莱格C.艾森克 D.卡特尔 E.弗洛依德 6.希波克拉特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BCE)。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黑胆汁 E.抑郁质 7.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ABC)。
A.人机关系 B.人际关系C.思想教育 D.人员选拔 E.行为预测 8.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ABD)。
A.气质绝对原则 B.气质互补原则C.气质合理安排原则 D.气质发展原则 E.阈值原则
9.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ACDE)。
A.理智型 B.内倾型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1O.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ABCDE)。
A.理智型 B.政治型和审美型 C.社会型 D.宗教型
E.经济型
11.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BCD)。
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 E.自我知觉
12.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ABCDE)。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E.定型效应
13.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BC)
A.改变行为 B.改变态度 C.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D.不予理睬 E.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14.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ABC)。
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核心变动 D.不规则变动 E.外围变动
三、名词解释
1.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2.气质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3.能力 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
4.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5.知觉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入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当前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6.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7.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8.知觉防御 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9.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晕轮效应的关键在于对个体某一行为特征形成了突出印象,因而掩盖了对其他行为特征的知觉,导致以点代面的结果。
10.定型效应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也就是所谓社会刻板印象的作用。定型效应一般是指对一类社会对象而言,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
11.首因效应 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人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首因效应。12.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票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13.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4.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表示一个人在某种职业、职业岗位上所渡过的工作活动的整个经历。
四、简答题
1.人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①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动自发的。②有原因的,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③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仅有起因,而且有目标。④有持久性的,任何行为在目标没有达成以前,是不舍终止的,也许会改变行为方式,或由外显行为转为潜在行为,但总是不断地向着目标进行。⑤可改变的,人类为了达到目标,不仅常改变行为方式,而且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行为的内容。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3.个性有哪些特点?
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4.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个性的形成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形成每个人个性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研究成果表明,有些个性特征几乎纯粹是先天的,如神经类型的特点、气质等;另一些个性特征又几乎是后天的,如个性特征或性格特征.但是,大多数个性特征是先天和后天这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而且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郊境影响中形成的。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等。
5.个性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6.简述气质的差异的应用范围。
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
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1)人机关系。一般说来,在现代社会的许多行业中的各种工作,都存在着人与机器;(或仪器)的关系问题。机器的操纵要求人员具备某些气质特征。与人机关系有关的气质特征,主要的是对工作的胆量和忍耐力,行为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等。
(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人员应当了解每一个职工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气质特征,主要是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即外倾性与内倾性。
(3)思想教育。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中,如果必须采取批评教育时,也要考虑到国气质差异而运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7.简述性格的应用原则
(1)性格顺应原则。为了工作的开展,顺应人员的某些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叫做性格顺应原则。
(2)性格互补原则。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考虑到与其相关的性格问题,使能起到人们的不同性格的互补作用,以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这就是性格互补原则。
8.在能力的应用上应遵守哪些原则?
(1)能力阈限原则。每一项工作所要求的最起码的能力水平,叫做能力阈限。在录用人员时,必须坚持被用人达到能力阔眼,这就是能力阈限原则。
(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在安排职工的工作时,不仅要坚持能力阈限原则,而且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这就是能力合理安排原则。
(3)能力互补原则。与气质互补原则相似,也有能力互补原则,指安排职工的工作时,应考虑到他们的能力有可能相互补偿和促进的问题。由于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可以取长补短,起到互补的作用,并促进彼此能力的发展,因而有利于集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9.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我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被动地或主动地分出(选择)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所制约。
客观因素包括: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等;主观因素包括: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等。1O.价值观有何作用?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而且还影响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为了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选择组织目标时,就必须考虑到与企事业单位有关的各种人员的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者更必须十分重视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其对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作用。为此,一方面要使经营管理工作适应人的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
11.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
①社会因素。②个性因素。主观的个性因素含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因素。③态度系统特性因素。12.什么是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13.什么是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
职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14.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
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职业究竟应向哪个方面发展。可以通过制定职业生涯的计划明确起来。
②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在制定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的计划时,能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职务。
③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已前途和命运。
④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个人所制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职业生涯开发的计划能否实现,除了本人的努力外,还需要组织创造条件,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许多人的工作主要还是由组织上安排的。因此,作为组织上应该了解每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和理想等特点,特别要了解每个人自己的职业发展的计划和设想,从而为他们创造实现职业目标的环境和条件。这样才能为组织、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论述题
1.试述个性理论的具体应用。
要点: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
①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点配备不同的工作岗位,使人尽其才,提高人们的工作成就。
②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好的个性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个性应该是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沉着,善于摆脱烦恼和忧虑。这已被认为是保持身体健康、抗拒衰老的有效办法。
③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各级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应当考虑到被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问题。不同的工作对个性心理特征有不同的要求、越是高级的职业,对这方面的要求就越高。为了搞好本职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很好地掌握每个职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领导者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并根据这些不同个性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就能最充分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2.试分析管理者的知觉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要点: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怎样,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的管理方式。
①人际知觉与“人群关系”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能够重视与职工交往,并与职工建立友好的“人群关系”,那么他们就能获得丰富的人际知觉,从而领会到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形成相应的意识。这样,他们就能自觉地采用和执行与“社会人”假设相适应的“人群关系'”管理方式。
②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善于在各种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从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发现和了解自己,并形成了某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意识),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采用和执行“自我实现”管理方式。
③对人知觉与“应变”管理方式。管理者如果能够经常与职工接触和交往,参加职工的一些活动,跟职工交谈一些问题,他们就能获得充足的对人知觉,了解到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相应的意识,把人作为一个“复杂人”来看待,从而采取和执行相应的“应变”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总的要求根据企业和职工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④角色知觉与责任制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善于进行角色知觉,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相应的意识,那么他们就会发现,人们都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即责任心。这种责任心自觉地表现在相应的行为中。据此,他们可能倾向于利用人们的责任心,实行责任制的管理方式。按职责严格要求所属的每个职工,以利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管理者应当善于进行各种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并能自觉地消除可能产生的知觉偏差和主观消极意识的影响,这样才能综合地利用各种管理方式,取得积极的效果。
3.一个人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什么?
要点:一个人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制定职业生涯设计中要留有余地。在制定职业生涯中要留有余地,职业的目标和方案可有高、中、低三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可能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提供的机会灵活选择。②要给予职工择业的权利和自由。个人在做职业生涯计划时,是计划从事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而且要毕生精力献身于该职业。因此,作为组织和整个社会环境就应当给予职工个人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又是职工能做得更好的职业的权利.允许自由择业。所谓择业权,就是职工自主选择职业、工种和单位的权利。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劳动者在就业前,可对将要去的工作的地区、部门、单位及具体的职业和职务进行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是已经在某处工作的劳动者,还具有调离、辞职、重新择业的权利。③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假如不具备平等机会,对有些人来说制定职业生涯只是一纸空文,就毫无价值可言。要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合理考核等原则。④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专业。既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要掌握专业特点,以避免在择业时的盲目性。⑤两种生涯的结合。一个组织在聘用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对实现夫妇双方的职业生涯计划具有较多的控制权。夫妇俩的任一方事业生涯的变动,往往都会导致另一方工作的变动。两种生涯结合也要求组织把收新成员时,必须为想要受聘的夫妻的另一方找到合适的工作。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程体会
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学 生:王 鹏 教 师:何 跃 学 院:贸行学院 专 业:市场营销 学 号:20090240 成 绩: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前言:
这个学期,通过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的学习与研究,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组织性质结构、个人行为举止、管理心理学甚至是哲学的各方面综合性知识。不仅是如此,何跃老师独特的授课风格及个人魅力也让人眼前一亮,这使得我对于大学的授课又有了新的了解,对于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又有了其他的途径,我远远没有想到这些是一门课可以带给我的。不敢说自己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组织行为学这门学问有了多深的见解,但通过了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对于这类知识有了很浓厚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一定会有继续研究学问的动力,我想,这才是这门课,也是何老师教课的初衷吧。正文:
(一)概念综述
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从各方总结来看,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则,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单从概念来看,这一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就包括了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多门学科内容。组织行为学毋庸置疑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学科,且兼具两重性与应用性。也正因为如此,这样一门多学科相交叉、多层次相交切,拥有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双重属性,密切联系组织管理者实际工作且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工作能力、提高组织工作绩效的学科是一门复杂的且需要理论不断练习实际的科学。
本学期,何老师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个体、群体、整体和领导行为学方面内容的讲解给我们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上开了个好头。
(二)课程流程概括
我国悠久的历史里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在最初的几节课里,何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向我们阐述了这一事实,但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些思想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经验以及认识上,还没有升华到理论的高度,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初是由西方引进的。因此,由西方的人性观引入正题。马克思在对于人本质的问题上提出了三个命题:1)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需要既人的本质。而西方现代人性观从“经济人”假设到“复杂人”假设,中间经历了“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漫长过程,从总体趋势来看:管理思想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激励理论从重视人的较低层次的外在物质需要及其满足发展到重视人的较高层次的外在社会交往需要以及其满足,再到重视人的较高层次的内在的自我实现需要及其满足;指导思想完成了从机械决定论道辩证决定论的转变。
思想转变带来了管理方法的转变。在古典管理理论时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半管理理论到现在仍为人津津乐道,拥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当管理阶层步入行为管理时,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理论缓和了劳资关系,“以人为中心”由此开始。到了管理理论丛林阶段,管理理论百家齐鸣,出现六大代表学派。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大综合,即企业文化阶段,此时也正是东西方管理思想的集合时期。当今社会出现的管理理论为“新组织”管理理论,拥有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及全球化特点。
组织是由个体构成,个体间差异导致组织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每个人个性、气质、性格、能力、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组织管理,就需要管理者进行思考。组织管理中,经常需要对个体行为进行激励,来调动其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激励包括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和综合型等,其中涉及到重要的理论如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人的5种基本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理论对当今社会很多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组织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组织的分类形式多种多样,如根据成员的受益程度可把组织分为商业组织和公益组织。组织内关于职务及权利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的系统即组织结构,它阐明了各项工作如何分配,内部如何协调等问题。组织结构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矩阵制、流程型等。组织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有计划、有系统的采取干预措施,对构成组织的人、技术及结构进行系统变革,以期开发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提高组织经营效果。
最后,还有关于组织领导的内容。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体、团体及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愿望目标的行为过程。而现代领导是权利、责任和服务三者的统一,领导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了解组织中的领导有助于组织的发展,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环节,而领导者也是组织中重要的角色,需要着重强调。
(三)学习心得体会
其实,通过这门课我们不单单是要学习单纯的组织行为学书本上的内容,那样的话太繁琐也太理论化了,仅仅是为了学而学,无法从中吸取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我想,这门课更多的是要从何跃老师补充的内容以及提问中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点,发现问题并不断去思考,提出假设并想办法自己去解决。
记得何老师曾经在《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的学习中提到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是说通过对人体液的研究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而通常来讲人的气质是通过遗传决定的。通过对自己的了解,我认为自己属于多血质,这一类型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力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容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细致的工作。个人认为自己与这一类型十分的相符,但同时,鉴于遗传理论,其实我对于我和家父的气质又有些许疑问。家父从事科研项目工作,办事细心沉稳,研究耐苦耐劳,不爱空谈,严肃认真,生活有规律,且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注意力不容易转移,但也相对比较循规蹈矩,这明显是偏重粘液质的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我一直有所疑问,而通过书籍的阅读,发现其实人的气质是综合性的,并没有说人固定为某一气质类型,而是相对的有所偏重。同时,遗传方面也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情况下父子举止类似都可以通过气质遗传来解释,但也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这一知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弊端,在未来发展中更好的做出选择。
在讲到群体行为学这一章时,对于旁观者效应我也颇感兴趣。我对于一个人需要自己完成任务时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需要加入团队完成任务时懈怠的心理这二者的心理微妙变化非常有兴趣。记得当时课上讨论了时下最引人关注的“小悦悦”事件,大家针对小悦悦事件各有见解,而其中不乏一些新颖独特的论述,记得梁豆豆同学对于整个事件的描述及概括都很全面,而王丁同学的论点则十分的独到,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如此,何老师通过精彩的点评让我对存在主义与自由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也通过课外阅读补充了相关的知识。
提及激励理论,个人十分的有共鸣。由于父亲从事研究工作,对于心理学潜能开发的内容我从小就有所涉猎。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每天对自己的激励不断的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是对青少年发展十分有利的。不仅如此,激励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组织中,通过适当的激励,让人充满自信,在面对问题时更加的从容,状态更佳。当然,要控制激励的度,物极必反,过度的激励我想是会让人失去理智,过度膨胀而产生负面情绪的。
还有IQ与EQ的内容,一个人的IQ多是受到遗传的影响,而EQ则更多靠后天培养。个人认为,IQ很重要,良好的IQ为一个人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基础,但是,EQ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EQ不过硬,他很难能够成功。我个人基本把EQ归纳为对自己的了解以及对自己的控制,所以我更加的注重于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于EQ的开发。一个对自己了解的人,同时可以将自己个人效益最大化的人我认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IQ小小的不足,所以,我承认并钦佩高智商人群取得的成就,同时,我更加相信人后天的成长可以通过情商的加强做出更大的成就。
总而言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学科的内容,但更多的,通过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我发现了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这些感兴趣的问题不断的引导我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去发现新的东西,去接纳新的东西。我就像一个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新知识,并将其贮存在体内,更重要的,融会贯通。很感谢何跃老师丰富的知识底蕴及独特的授课风格,让我在大学课程中就可以见识到大师的风采。这门课在我的大学学习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1
《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B A、10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C A、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天才
D、才能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因
D、定型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B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升化的行为反应 C、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A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7、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B)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上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信息沟通
10、下面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D
A、工作再设计
B、目标管理
C、建立社会技术系统
D、建立规章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2个或2个以上答案)
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是ABCD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12、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ABC
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核心变动
D、水平变动
E、外围变动
13、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BD
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4、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15、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ABDE
A、合作精神
B、决策能力
C、领导能力
D、敢于创新
E、尊重他人
三、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对错,对错误的要加以改正)
16、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
错
17、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错
18、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对
19、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对 20、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错
21、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错
22、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化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对
23、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对
四、简答题
24、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 答案要点: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可以从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25、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哪些应用 答案要点:
(1)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被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2)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如果每月的奖金多少不仅意味着当月的收入状况,而且与年终分配、工资调级和获是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则将大大增大效价的综合值。
(3)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和非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如只奖不罚与奖罚分明,期激励效果大不一样。
(4)适当控制期望概率远高于实际概率时可能产生挫折,而期望概率太小时又会减少某一目标的激发力量。实际概率最好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使大多数人受益。但实际概率应与效价相适应,效价大,实际概率可以小些,效价小,实际概率可以大些。
26、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有:
(1)群体的领导方式(2)外部的影响(3)群体规模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隔离(7)群体的绩效
(8)其他因素,如信息交流的方式,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
27、组织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要点:
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明确、功能齐全
(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五、论述题
28、试述为何要研究组织的跨文化理论? 答案要点: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如何认识和了解西方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如何将它们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如何吸引外资和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以及跨国公司在我国如何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等诸多方面,跨文化研究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们有效地吸收西方的管理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日本与美国的文化传统反差强烈,双方若直搬对方的成功经验都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只能结合本国文化特点,有选择地吸收和消化外国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第二,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改善投资的软环境。首先,不同的价值观就会造成人们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在国际市场中,为了让外国人理解中国人的交换行为,同时让中国人理解外国人的行为,就需要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认真研究,找到使组织在开放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恰当方式。
第三,有利于消除组织冲突。如美国企业中,大量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移民工人在一起工作,他们在语言、传统、习俗和宗教上有较大差异,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念上下有许多不同,造成人们沟通上的误解和偏差。而跨文化研究则有利于解决这一冲突。
第四,有利于跨国公司适应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如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把先进的日本管理制度与技术同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以“创造无止境的改善”为企业理念,树立“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奉献绿色新产品,开创21世纪新生活以“贡献于人类和地球”,并塑造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三洋能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上并得到很好地发展。
六、案例分析
29、案例
魏亮老师为何想不通
魏亮是高山大学的经济系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迹平平,没有多大起色。今年系里来了一批年轻的硕士、博士生,改变了教师队伍的结构。这些人的特点是学历高、基础好、知识新且广,但并不象魏老师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他们中最有名的是孙强,刚满322岁,博士毕业,来校不足三月,就在有关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来有人传说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将调整先进教师的标准,要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和著述。对这种说法魏老师并不相信,只认为“老师主要是教好书”。可在今年年底评比时,孙强被评为先进教师,并获得奖金1000元,而魏亮却没有被评上,至今他还想不通呢。
问题:
1、魏亮为何想不通?他应怎样对待奖金与荣誉?请用公平理论来分析
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怎样才能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请用认知不协调理论来分析。
答案要点:
1、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一方面魏亮老师的对先进教师认知观念,没有随学校对评先进教师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他也产生了不公平感觉。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与另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相等,那他就会感到公平,显然魏亮认为自己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大,就应该评上先进教师结果却未被评上;而孙强只是会写文章,并没有像他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不大,却评上了先进教师。他觉得二人的劳动投入与所得回报之间的比值是不等的,所以他感到不公平。
2、高山大学生的经济系主任要想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协调魏亮的认知,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使他感到公平。根据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系主任需要帮助魏亮重新认识先进教师的评选标准;或是帮助魏亮在继续高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多发表论文;或是下评选先进时广泛征求大家意见,提高评选标准,如既要看其教学工作的好坏,也要看科研成果的水平与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