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当前乡镇纪委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生活和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党员、干部,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是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最积极、最重要、最现实的力量,是我们党和政府纪检监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镇纪委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进而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镇纪委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纪委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一、当前乡镇纪委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思想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误区一:一些乡镇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乡镇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对乡镇纪委工作特别是办案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有的甚至错误地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同阻碍经济发展划等号。误区二:一些乡镇纪检干部兼职较多,片面认为纪检工作干得如何无所谓,做好其它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用的;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乡镇纪委工作“疲软”。误区三:社会对纪检工作认同程度不一,对腐败的惩处普通存在概念上赞成,内容上同情。
二是力量配置上不适应。乡镇纪委一般由3—7人组成,纪委书记1人,委员通常是乡镇民政所、财政所、农经站等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实际纪委日常工作只有1人,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体制机制上不畅通。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县级以上纪委的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在机制上,由于级别低,乡镇纪委与其它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等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二、对乡镇纪委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理顺领导体制,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积极探索乡镇纪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乡镇纪委的干部人事任免权和工资福利一并收归县管,根据工作需要和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镇党委对乡镇纪委履行同级领导权,使乡镇纪委既受上级纪委的领导,又受同级党委的领导。
二是优化队伍建设,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同时要为乡镇纪委配备一名专职纪检干事协助工作。乡镇纪委干部的任用应由县纪委提出意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并且有法律、财经、审计等专业特长的年轻同志担任乡镇纪委书记,彻底改变过去纪检干部占位不谋事和“养老所”现象。要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
三是规范工作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要制定出台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自身建设等方面指导乡镇纪委做好规范化工作,使乡镇纪委工作有章可循。
四是健全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要建立一套系统、便利、管用的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廉政教育、信访调查、查办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纪律等工作制度,使乡镇纪委按章办事。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解决“如何评”的问题。对乡镇纪委及纪检干部的考核要以上级纪委为主,以增强乡镇纪委干部主抓纪检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可以减轻乡镇纪委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放手大胆地开展纪检工作。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政治经济生活待遇挂钩,以调动乡镇纪检干部的积极性。
第二篇: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作者:赵杰信息来源沿河县土地坳镇 发布时间:2010-10-12 18:09:51 访问次数: 699
土地坳镇党委书记 赵 杰
2010年9月5日
深化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努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内在需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广大农村出现了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使得部分乡镇的纪检监察工作相对滞后。改革现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有效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笔者以我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情况为例,粗浅分析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当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是“盲”,即思想认识上陷入了盲区。当前一些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在思想认识上“利益至上”,形成以利益为导向的
工作机制,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重视。有的乡镇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并且有县纪委的领导,对此就放松了对本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对各项反腐败工作任务落实督促力度也不够;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问题上,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使得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乡镇主要领导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认为惩处了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单位抹黑,甚至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同阻碍经济发展划等号,在思想认识上陷入了盲区。
二是“弱”,即力量配置上较薄弱。由于基层机构精简,乡镇纪委人手少,且大都是兼职,除纪委副书记外,纪委书记兼职党委副书记、纪委委员通常是非纪检部门的人员兼任,看似配齐配足,其实不然。基本上有名无实,遇到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相冲突时,他们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按纪委书记的要求去搞纪检工作,同时又要按分管领导的要求去下乡驻村或做一些应急性事务,长此以往,纪委书记和纪委委员都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纪检工作力量的单薄成为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是“难”,即工作积极性难调动。一方面,乡镇纪检干部多为兼职,又因业务培训也很少,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不强,专业化不够,面对新任务新问题往往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本职工作任务难完成。有的连初信初访初核的条件都不具备,办案时要临时抽人,成案率不高,有的乡镇几乎一年到头一件案子都没办过。有的案子久拖不结、查而不处,对此群众意见很大。另一方面,乡镇设置的纪委副书记当中,有一部分是在换届以前曾经担任副科级实职(乡镇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副镇长等)轮岗过来的,由于纪委副书记岗位属股级岗位,这些人到纪委副书记岗位后,认为自己政治上没有前途,存在“在其位不谋其事”的情况。在工资待遇方面,公安派出所干警执勤岗位津贴和警衔津贴由上级财政预算解决每月500多元,而纪检干部只有60元,其中30元都还得由乡镇财政负担。本身乡镇干部工资就不高,大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就容易产生波动,想改变一下岗位,干点其它方面的事,自然就放松了纪委本职工作,形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工作积极性难调动。
四是“杂”,即工作任务较为杂。就我省而言,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时,所有乡镇纪委书记全部实行了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由于乡镇纪委书记都是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不仅要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作为班子成员,还必须承担班子的一块分工。要包村包片,具体负责党建、群团、计划生育等
农村中心工作,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去真正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绝大部分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作头绪多,事务繁杂,一年到头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乡镇各项中心工作中,成天忙于发展“产业”、实施“项目”,导致用于思考纪检监察工作的时间少,精力难以集中,没时间抓,或者抓而成效不大。
五是“怕”,即工作开展有畏难情绪。乡镇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且经费要靠乡镇支持,这就降低了监督的权威性,使得一些乡镇纪委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存在畏难情绪,或者怕办案得不到党委的支持,对基层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也就不敢管、不愿管。同时,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因是本地人,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时间较长,受乡情、亲情、友情等因素影响,或者党性原则不强,碍于情面,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工作被动,打不开工作局面,遇到群众反映问题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案不查、查而不深、查而不处的问题经常发生。加之,纪检工作的开展与乡镇中心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乡镇部门负责人以及村干部的协助,纪检干部一方面要查处违规违纪的乡村干部、狠刹各种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在其他工作中不配合,完不成中心工作任务,致使纪检干部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工作没底气,失去信心,造成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难见成效。
六是“滞”,即体制机制滞后。体制上,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县(市)纪委的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机制上,乡镇纪委与其他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对基层站所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形成了条块管理,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监督难度非常大。
二、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体制建设,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当前纪检工作关系不顺畅,极大地影响了乡镇纪检部门作用的发挥,造成乡镇纪检工作出现不同程序的真空和漏洞。所以我们必须理顺关系,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破解难题,切实提高履职能力。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乡镇党委要站在事关我党生死存亡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来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党政“一把手”的责任意识,从思想根源上彻底转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纪检机关是党纪党规的监督者,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作为乡镇纪委书记,不但要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要有敢于履行职责的勇气热
情。其次,体制机制要创新。把乡镇纪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和工资福利待遇等一并收归县纪委管理,乡镇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要争取同级党委的领导和信任,争取同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不断创新乡镇纪委受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乡镇纪委书记兼职过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现状,减少乡镇纪检干部在思想上的一些顾虑和工作。第三,资源力量要整合。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实行划片负责制,每个片区负责几个乡镇,派驻1个纪检监察工作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财、物权统一由县纪委调配管理,派驻机构人员与所辖乡镇相对“脱钩”,独立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扭转原乡镇纪委难开展工作”的局面。对乡镇片区实行派驻机构后,乡镇纪委仍然坚持县纪委和乡镇党委的双重领导,突出以县纪委领导为主,业务上接受派驻机构的指导,负责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向乡镇党委提交县纪委对有关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理,做好不稳定因素以及党员干部违纪线索的排查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克服过去乡镇纪委人手少,力量弱,监督软,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做到“职责两头实、工作两到位”。
(二)加强队伍建设,解决“有人抓”的问题。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按照干部“四化” 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贤任能,注重选拔素质过硬、作风正派、坚持原则,有法律、审计、财务等专长的同志担任乡镇纪委书记,注重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除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外,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开阔视野。培训对象不仅限于乡镇纪委书记,而且要扩大到纪委副书记和纪检监察员,整体提高纪检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要解决好纪检干部待遇问题。纪检工作是一项高危工作,专管党员干部生活、工作、作风方面的事,以老百姓的说法是“拿国家奉禄管别人闲事的工作”,最容易得罪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委意图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如果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不比其他岗位上的干部优先,势必会出现纪委工作无人抓的情况。因此,必须解决好纪检干部的待遇问题,以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政治待遇上:上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可以考虑把乡镇纪委书记与党委副书记分开,排名仅次其后,纪委书记不再分管或少分管其他工作,将纪委副书记明确为副科级实职岗位,直接受纪委书记领导,专抓纪委工作。同时考虑建立激励机制,比如规定乡镇纪委书记在本职岗位上连续工作满10年,经考核考察合格的,享受正科级待遇,满20年的,享受副县级待遇;纪检监察员在本职岗位上连续工作满10年,经组织考核考察合格的,明确为副科级纪检监察员或提拔到纪委副书记岗位上来,满20
年的,明确为正科级纪检监察员等制度。经济待遇上:较大幅度提高纪检干部岗位津贴,加大纪检工作经费投入,努力让纪检干部“不为生活所困,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后事所忧”,让他们从内心真正感受到从事纪检工作是无尚荣幸,使他们敢于扮黑脸,不怕得罪人,有股冲劲和杀劲,长期安心扎实地抓好纪检工作。三是要强化对纪检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各项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如: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学习、保密、考勤考核等相关制度,要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说,标准要高,要求要严,要在做好内部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发挥好人大、政协、审计、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有问题的干部,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对不适宜做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坚决调离纪检监察岗位,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解决“抓什么”的问题。重点是要规范纪委工作内容。结合实际,上一级纪委要制定出台《关于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文书档案、自身建设等方面指导乡镇纪委做好规范化工作。组织领导方面,应包括班子成员分工情况,班子成员联系村、联系各党支部情况,班子的目标管理责任分解情况等;工作计划方面,应包括纪检监察工作计划、月份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计划、党员干部教育计划等;文书档案方面,应包括案件材料、学习材料、学习记录本、会议记录本及其他专题汇报材料等;自身建设方面应包括办公条件、人员配备、业务培训、廉洁自律等情况。
(四)加强制度建设,解决“怎么抓”的问题。一是学习培训制度。日常学习,要做到每月都有理论和业务学习,有学习专题、学习材料、学习记录、学习心得、讨论交流、出勤登记、检查评比、心得体会等;专题培训,要确定专题,由县纪委业务室负责人或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纪检工作、财务审计、预防职务犯罪、经济管理、网络知识等;岗位培训,对新任乡镇纪委书记要先培训后上岗,在任乡镇纪检干部每年都要接受一次以上的业务培训。二是信访办理制度。要对乡镇纪委受理来信来访和举报电话进行规范,重要的检举、控告和申诉,由乡镇纪委书记亲自阅批、接谈,组织查处,对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问题,按规定转交给相关部门,涉及多个相关部门的信访问题,由乡镇纪委协调有关方面联合调查处理。三是查案评比制度。把查办案件分为自办案件、协办案件、信访交办件、信访阅处件和自己受理信访件等,对每一类案件的查办权限、办结时间、回复时间、质量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四是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为了便于乡镇纪委规范文书档案的管理,要统一
规定学习记录簿、会议记录簿、案件记录簿、工作检查记录簿等格式,让各乡镇纪委及每一位委员都知道如何做;对乡镇纪委应该具备哪些文书档案、如何整理归档、如何保管都要作明确要求。
(五)加强软硬件建设,解决“抓得好”的问题。
1、严格责任目标考核。县纪委结合本县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对乡镇纪委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年底县纪委组成考核组,以听、看、查、访等形式,对乡镇纪委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作为评选乡镇“先进纪委”和干部晋升调整的重要依据。健全督查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一要明确目标任务。每年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分解细化,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并考核。二要定期监督检查。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专项检查,对重点村、重点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年底进行综合评比。三要健全岗位责任。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纪检工作第一责任人,专职纪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对查办案件工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安排部署,由纪委书记带领纪检干部具体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要严格考核奖惩。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考核检查必须从严,并将考核检查结果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与享受待遇挂钩、与提拔交流挂钩,让纪检干
部看到工作动力的同时也要感受到工作压力,不断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2、加强乡镇纪委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纪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保障,列出专项工作经费,配齐必要的办公用品,有效解决往乡镇纪委普遍存在办公室紧张、办公设备简陋、无办案经费等问题。加强乡镇纪委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五个一”,即为乡镇纪委配备了一间专用纪检办公室、一套专用办公桌椅、一辆纪检办公用车、一台专用办公电脑和电话、一组专用纪检监察档案资料柜等。
以上调研材料不一定全面正确,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附件下载
第三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近日,XX县组织有关单位,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一是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5年创市级卫生镇1个,县级文明村镇25个,县级卫生镇2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县315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3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目前,阵地建设在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XX县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78.77%,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第四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马占潮
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马占潮,三门峡市文明委主任科员。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委党校课题调研安排,结合自己平时工作情况,现将当前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辖62个镇乡,1232个村,农业人口23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0400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市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129个,信用户171623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治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
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市农村共投入28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市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18个,广播电视站150个,村文化活动室280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0个,体育场所1270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我市皮影戏、剪纸、年画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市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三是每年组织市直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市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我市6个县(市)区、62个乡镇、123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治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
近年来,我市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358个与全市189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弓l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一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7年创市级文明村镇20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市1232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62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熟悉不到位
一是一些干部存在熟悉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
目前,阵地建设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熟悉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67.77%,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
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熟悉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要害
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
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治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治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轻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
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熟悉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熟悉,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第五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文明办课题调研安排,我们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本文转载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