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定稿)

时间:2019-05-14 20: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定稿)》。

第一篇: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定稿)

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

在非洲大陆,南非是比较发达的国家。虽然在1994年经历了政权的演变,民间组织的发展有了一些变化,但总的看发展势头不减,民间组织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南非习惯把民间组织称为公民社会或非营利组织。据南非有关民间机构与大学研究机构的调查,南非的民间组织数量超过十万个以上,包括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志愿服务协会,以及工会等。南非的民间组织有四个特点:一是社区民间组织在总量中占大多数;二是大部分是由最初的反对种族歧视为宗旨的组织转化过来的;三是大部分是提供福利服务的机构;四是志愿服务机构资源丰富,每年创造超过100亿兰特的收入(6.3兰特约合一美元)。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律框架

1、南非宪法承诺每位南非人拥有结社自由。这是民间组织形成的基础。

2、1997年,南非议会通过了第71号法令即非营利组织法并于1998年9月1日实行。南非非营利组织法以宪法为依据,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繁荣发展的环境,建立一个正常的法律框架,促使非营利组织依法行事。保持合适的内部治理准则,建立透明以及对公众负责的机构。

(1)法令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强调了两点:

a、民间性。指明其非政府系列。

b、非营利性。指出建立机构的目的只为公共利益;机构的收入和财产不能在会员或办公室工作人员中间进行分配(对服务的合适补偿除外)。

(2)法令规定成立非营利组织申请人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a、受托机构(政府授予权利机构)必须到高级法院法官处登记。

b、一般组织到非营利组织委员会主任登记处登记。

c、一部分组织也可选择到福利部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登记。

(3)法律鼓励民间非营利组织向政府申请登记。一是政府规定经过登记的机构才能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二是规定经过登记的机构才有资格获得政府的资金援助和其他优惠待遇。社会福利部是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管理部门。

3、南非国会?000年通过了南非共和国福利发展管理法案。该法案是为福利部门提供一个旨在建立并融合政府与公民社会伙伴关系的管理框架。依据这个法案,民间组织可以履行法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参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1)法案对“公民社会”的定义是:除政府之外的研究机构、组织或个人,其中包括商会、消费者组织,正规和非正规福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宗教组织和其他社会福利机构。

(2)法案明确了政府与公民社会通过规划分担责任的伙伴关系和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共同“管理”。

(3)法案把公民社会中的各机构对社会福利政策和项目抱有兴趣者确认为“利益相关方”。

(4)法案决定成立南非社会福利发展理事会。而理事会建立的目的就在于推动和巩固公民社会和政府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5)法案规定在理事会成员中(9人),政府官员理事不得超过4人,即其余至少5人来自公民社会。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3次会议,每次至少2天。

理事每人每年可得到国家给予的229700兰特(约合3800美元)的差旅费,补贴和咨询服务费。国家还为理事会办事机构支出办公费用456000兰特(约合76000美元)。

(6)法案规定了的南非福利发展理事会的职责,其中还特别规定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条款,主要是:

a、推动政府和公民社会间就社会福利方面的对话。

b、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福利发展,特别是消费者和草根部门的参与。

c、在政府与公民社会间制定信息和交流策略。

d、加强公民社会、相关政府部门和部长之间的磋商,决策社会福利重点关注项目等。

3、设立社会发展部。规定该部门的职责是致力于向全体南非人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与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非营利组织、商业界,劳工组织和其他参与者展开合作,监督社会政策的执行,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推动扶贫的发展。

2000年,在社会发展部部长确定的其后5年的工作重点中,主要包括帮助贫困人群,资助弱势家庭,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利益,社区关怀和对艾滋病影响人群的帮助,如:因艾滋病而丧失双亲的孤儿的帮助、减少青少年犯罪和失业现象等。

该部的各项工作都要求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

4、颁布《国家发展机构法》,设立国家发展署

《国家发展机构法》规定国家发展署的职能,就是直接向特定的社区民间组织和其他帮助贫困社区提高能力的民间组织提供资金、达到减贫的工作目标。

国家发展署为专门执行上述任务的法定机构,原归财政部领导,后转社会发展部领导。

二、登记与管理

1、登记要求

(1)陈述组织名称。

(2)陈述组织的主要和次要目的。

(3)承诺组织的收入和财产不得在会员和工作人员中分配。

(4)规定该组织成为一个法人,具有法人地位。

(5)规定该组织的存在不受其成立或机构负责人变动的影响。

(6)规定该组织的成立或机构负责人不会对组织的财产享有权利。

(7)规定组织的业务范围。

(8)规定该组织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机制。

(9)陈述会议规则,包括会议召开有效人数,会议记录的保存,会议作出决定的方式。

(10)规定财务必须经过银行帐号运行。

(11)规定财务年度的起始日期。

(12)规定章程的修改程序。

(13)规定该组织终止或解散的程序。

(14)规定该组织终止或解散后剩余财产应转移到与本组织宗旨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2、登记结果

准予登记的组织应发给登记证书,证书是非营利组织具有法人资格的证明。

对不予登记的组织,应通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一般在申请登记起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申请者在收到不予登记的通知后一个月内,可以向特设的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法庭立案审查。

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免费。

3、非营利组织的义务

(1)遵守非营利组织法的要求及遵守已经登记的章程开展活动。

(2)在活动中展示本组织的登记的状态和登记证号。

(3)保留规定期限内的会计记录和相关支持性文本。

(4)在财政年度结束后6个月内,草拟出财务报告。该报告至少应包括本机构的收入、支出和资产负债表。

(5)在草拟财务报告后两个月内,会计主管应起草正式财务报告书,陈述机构的财务状况。其中包括以下说明:该组织的财务报告与同期会计记录是否一致;该组织的财务政策是否恰当,在制作财务报告过程中是否保持遵循;是否遵守非营利组织法及本机构章程有关财务的规定。

(6)向董事会提供工作报告,在财政年度结束后9个月内完成。

(7)提交董事会首席执行官的详细联系方式(须在每次任命和选举后一个月内提交,即使任命和选举没有导致负责人的变更),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4、监督与惩处

(1)登记机关认为非营利组织不遵守本机构的章程和不按非营利组织法的要求承担的义务时,可通知其注销登记。在规定期限内,登记机关将作出取消该机构登记资格的决定。

(2)登记机关认为该机构有可能构成犯罪时,将向南非警察总署建议进行刑事侦查。

(3)受处罚的非营利组织可按程序提出申诉。

(4)公众有资格获得任何一个营利组织向登记机关提供的全部文件,参与非营利组织的问责。

(5)登记机关有义务保留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所有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状态、注销状态、终止状态或解散状态。

(6)未经登记却声称自己已依法登记,或向登记机关提供虚假资料的,有可能受到起诉。

三、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

南非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委托非营利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并因此给予免税待遇;二是通过拨付公益项目资助款的形式,对非营利组织给予支持。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后者。

1、规定国家发展署的首要目的是关注消除贫困及造成贫困的根源,加强公民社会的扶贫能力。

2、国家发展署规定9项公益事业(包含43类活动)为慈

3、提供拨款和捐助资金。一般是发展署公布资助项目的范围,非营利组织向国家发展署提出资金申请,发展署根据申请情况与之沟通协商后,实施一定数额的拨款或捐助。在具体运作上,发展署将权力下放到省,每个省都有签约机构。据介绍,2003/2004年度,发展署拨款总额为10300万兰特(6.3兰特约含1美元),每年递增。

4、发展署通过能力建设的培训,帮助非营利组织开展本组织擅长的活动。

5、尽管政府在扶持非营利机构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关专家也提出了质疑。如发展署规定的工作范围过窄,对扶贫的支持减少;偏重于资助社区组织,而不愿支持志愿服务机构,造成了这部分机构的资金匮乏;项目的申报程序复杂,办理效率低下,以及法定机构存在官僚作风等。

四、目前南非民间组织发展中存在几个问题

1、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外部社会,约占86%。而外部社会的资助采取“保守策略”,即只投在教育、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限制了其他民间组作用的发挥。

2、非营利组织普遍缺乏专业的筹款能力,没有制定筹款战略。筹款一般都是机构的主管或副主管的工作范畴,但他们用于筹款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超过20%)。

3、非营利组织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缺少有创造性、有活力和有远见的领导人。

4、人才竞争压力太大。非营利组织为了吸引有能力的人才,不得不提高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来与商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竞争,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生存压力。而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则因为没有雄厚的财力而造成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流失,影响组织可持续发展。

五、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

1、政府明确公布慈善事业的范围,有利于倡导民间组织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也有利于社会监督。南非对公益事业列出9项43类活动,很具体,我国也可以作出这方面的规定,使之与一般的社团活动相区别。

2、政府对公共服务项目拨款购买,既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也能为民间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南非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多数能从政府获得资助,有的甚至全部依靠政府资助。在南非就不存在类似我国社团的那种乱收费的现象。

3、税法应对公益事业以至民间组织业务作出明确的减免税收的规定,对捐赠人的公益捐赠给予抵税待遇,有利于全社会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有利于民间组织的生存发展,也有利于杜绝偷漏税现象。

4、应赋予登记管理机关要求非营利组织注销登记的权力,和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取消该机构登记资格的决定权力。南非的这一规定对非营利组织的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民间组织管理规定应当借鉴这一经验。

由于这次对南非的考察是首次,占有资料也很少,因此在考察中了解一般情况较多,深入不够,对有些问题可能存在理解不准确的地方。许多方面还待今后更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第二篇: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

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

关于南非民间组织的情况,过去我们基本不了解。这次,根据专家的推荐,受南非社会发展部的邀请,我们一行11人于2005年底考察了南非民间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尽管考察非常浮浅,但总算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而且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在非洲大陆,南非是比较发达的国家。虽然在1994年经历了政权的演变,民间组织的发展有了一些变化,但总的看发展势头不减,民间组织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南非习惯把民间组织称为公民社会或非营利组织。据南非有关民间机构与大学研究机构的调查,南非的民间组织数量超过十万个以上,包括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志愿服务协会,以及工会等。南非的民间组织有四个特点:一是社区民间组织在总量中占大多数;二是大部分是由最初的反对种族歧视为宗旨的组织转化过来的;三是大部分是提供福利服务的机构;四是志愿服务机构资源丰富,每年创造超过100亿兰特的收入(6.3兰特约合一美元)。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律框架

1、南非宪法承诺每位南非人拥有结社自由。这是民间组织形成的基础。

2、1997年,南非议会通过了第71号法令即非营利组织法并于1998年9月1日实行。南非非营利组织法以宪法为依据,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繁荣发展的环境,建立一个正常的法律框架,促使非营利组织依法行事。保持合适的内部治理准则,建立透明以及对公众负责的机构。

(1)法令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强调了两点:

a、民间性。指明其非政府系列。

b、非营利性。指出建立机构的目的只为公共利益;机构的收入和财产不能在会员或办公室工作人员中间进行分配(对服务的合适补偿除外)。

(2)法令规定成立非营利组织申请人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a、受托机构(政府授予权利机构)必须到高级法院法官处登记。

b、一般组织到非营利组织委员会主任登记处登记。

c、一部分组织也可选择到福利部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登记。

(3)法律鼓励民间非营利组织向政府申请登记。一是政府规定经过登记的机构才能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二是规定经过登记的机构才有资格获得政府的资金援助和其他优惠待遇。社会福利部是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管理部门。

3、南非国会?000年通过了南非共和国福利发展管理法案。该法案是为福利部门提供一个旨在建立并融合政府与公民社会伙伴关系的管理框架。依据这个法案,民间组织可以履行法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参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1)法案对“公民社会”的定义是:除政府之外的研究机构、组织或个人,其中包括商会、消费者组织,正规和非正规福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宗教组织和其他社会福利机构。

(2)法案明确了政府与公民社会通过规划分担责任的伙伴关系和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共同“管理”。

(3)法案把公民社会中的各机构对社会福利政策和项目抱有兴趣者确认为“利益相关方”。

(4)法案决定成立南非社会福利发展理事会。而理事会建立的目的就在于推动和巩固公民社会和政府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5)法案规定在理事会成员中(9人),政府官员理事不得超过4人,即其余至少5人来自公民社会。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3次会议,每次至少2天。

理事每人每年可得到国家给予的229700兰特(约合3800美元)的差旅费,补贴和咨询服务费。国家还为理事会办事机构支出办公费用456000兰特(约合76000美元)。

(6)法案规定了的南非福利发展理事会的职责,其中还特别规定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条款,主要是:

a、推动政府和公民社会间就社会福利方面的对话。

b、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福利发展,特别是消费者和草根部门的参与。

c、在政府与公民社会间制定信息和交流策略。

d、加强公民社会、相关政府部门和部长之间的磋商,决策社会福利重点关注项目等。

3、设立社会发展部。规定该部门的职责是致力于向全体南非人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与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非营利组织、商业界,劳工组织和其他参与者展开合作,监督社会政策的执行,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推动扶贫的发展。

2000年,在社会发展部部长确定的其后5年的工作重点中,主要包括帮助贫困人群,资助弱势家庭,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利益,社区关怀和对艾滋病影响人群的帮助,如:因艾滋病而丧失双亲的孤儿的帮助、减少青少年犯罪和失业现象等。

该部的各项工作都要求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

4、颁布《国家发展机构法》,设立国家发展署

《国家发展机构法》规定国家发展署的职能,就是直接向特定的社区民间组织和其他帮助贫困社区提高能力的民间组织提供资金、达到减贫的工作目标。

国家发展署为专门执行上述任务的法定机构,原归财政部领导,后转社会发展部领导。

二、登记与管理

1、登记要求

(1)陈述组织名称。

(2)陈述组织的主要和次要目的。

(3)承诺组织的收入和财产不得在会员和工作人员中分配。

(4)规定该组织成为一个法人,具有法人地位。

(5)规定该组织的存在不受其成立或机构负责人变动的影响。

(6)规定该组织的成立或机构负责人不会对组织的财产享有权利。

(7)规定组织的业务范围。

(8)规定该组织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机制。

(9)陈述会议规则,包括会议召开有效人数,会议记录的保存,会议作出决定的方式。

(10)规定财务必须经过银行帐号运行。

(11)规定财务的起始日期。

(12)规定章程的修改程序。

(13)规定该组织终止或解散的程序。

(14)规定该组织终止或解散后剩余财产应转移到与本组织宗旨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2、登记结果

准予登记的组织应发给登记证书,证书是非营利组织具有法人资格的证明。

对不予登记的组织,应通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一般在申请登记起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申请者在收到不予登记的通知后一个月内,可以向特设的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法庭立案审查。

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免费。

3、非营利组织的义务

(1)遵守非营利组织法的要求及遵守已经登记的章程开展活动。

(2)在活动中展示本组织的登记的状态和登记证号。

(3)保留规定期限内的会计记录和相关支持性文本。

(4)在财政结束后6个月内,草拟出财务报告。该报告至少应包括本机构的收入、支出和资产负债表。

(5)在草拟财务报告后两个月内,会计主管应起草正式财务报告书,陈述机构的财务状况。其中包括以下说明:该组织的财务报告与同期会计记录是否一致;该组织的财务政策是否恰当,在制作财务报告过程中是否保持遵循;是否遵守非营利组织法及本机构章程有关财务的规定。

(6)向董事会提供工作报告,在财政结束后9个月内完成。

(7)提交董事会首席执行官的详细联系方式(须在每次任命和选举后一个月内提交,即使任命和选举没有导致负责人的变更),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4、监督与惩处

(1)登记机关认为非营利组织不遵守本机构的章程和不按非营利组织法的要求承担的义务时,可通知其注销登记。在规定期限内,登记机关将作出取消该机构登记资格的决定。

(2)登记机关认为该机构有可能构成犯罪时,将向南非警察总署建议进行刑事侦查。

(3)受处罚的非营利组织可按程序提出申诉。

(4)公众有资格获得任何一个营利组织向登记机关提供的全部文件,参与非营利组织的问责。

(5)登记机关有义务保留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所有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状态、注销状态、终止状态或解散状态。

(6)未经登记却声称自己已依法登记,或向登记机关提供虚假资料的,有可能受到起诉。

三、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

南非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委托非营利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并因此给予免税待遇;二是通过拨付公益项目资助款的形式,对非营利组织给予支持。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后者。

1、规定国家发展署的首要目的是关注消除贫困及造成贫困的根源,加强公民社会的扶贫能力。

2、国家发展署规定9项公益事业(包含43类活动)为慈

善性质活动,这9项是:(1)、福利和人道援助、(2)、宗教、(3)、信仰和伦理、(4)、健康保护、(5)、文化、(6)、土地和住房、(7)、自然保护和环境及动物保护、(8)、教育和发展、(9)、研究和体育。

3、提供拨款和捐助资金。一般是发展署公布资助项目的范围,非营利组织向国家发展署提出资金申请,发展署根据申请情况与之沟通协商后,实施一定数额的拨款或捐助。在具体运作上,发展署将权力下放到省,每个省都有签约机构。据介绍,2003/2004,发展署拨款总额为10300万兰特(6.3兰特约含1美元),每年递增。

4、发展署通过能力建设的培训,帮助非营利组织开展本组织擅长的活动。

5、尽管政府在扶持非营利机构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关专家也提出了质疑。如发展署规定的工作范围过窄,对扶贫的支持减少;偏重于资助社区组织,而不愿支持志愿服务机构,造成了这部分机构的资金匮乏;项目的申报程序复杂,办理效率低下,以及法定机构存在官僚作风等。

四、目前南非民间组织发展中存在几个问题

1、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外部社会,约占86%。而外部社会的资助采取“保守策略”,即只投在教育、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限制了其他民间组作用的发挥。

2、非营利组织普遍缺乏专业的筹款能力,没有制定筹款战略。筹款一般都是机构的主管或副主管的工作范畴,但他们用于筹款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超过20%)。

3、非营利组织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缺少有创造性、有活力和有远见的领导人。

4、人才竞争压力太大。非营利组织为了吸引有能力的人才,不得不提高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来与商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竞争,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生存压力。而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则因为没有雄厚的财力而造成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流失,影响组织可持续发展。

五、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

1、政府明确公布慈善事业的范围,有利于倡导民间组织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也有利于社会监督。南非对公益事业列出9项43类活动,很具体,我国也可以作出这方面的规定,使之与一般的社团活动相区别。

2、政府对公共服务项目拨款购买,既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也能为民间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南非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多数能从政府获得资助,有的甚至全部依靠政府资助。在南非就不存在类似我国社团的那种乱收费的现象。

3、税法应对公益事业以至民间组织业务作出明确的减免税收的规定,对捐赠人的公益捐赠给予抵税待遇,有利于全社会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有利于民间组织的生存发展,也有利于杜绝偷漏税现象。

4、应赋予登记管理机关要求非营利组织注销登记的权力,和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取消该机构登记资格的决定权力。南非的这一规定对非营利组织的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民间组织管理规定应当借鉴这一经验。

由于这次对南非的考察是首次,占有资料也很少,因此在考察中了解一般情况较多,深入不够,对有些问题可能存在理解不准确的地方。许多方面还待今后更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第三篇:南非充填考察报告

2011年南非充填国际充填会议汇报材料提纲

2011年3月19日至4月2日,根据中国厂商矿山研究院的统一安排,我公司工程技术中心胡继华、采矿场刘乾勇出席了哎南非召开的2011年第十二届国际充填大会,本次大会由

等加,中国代表团有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长沙矿山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西北设计院、中南大学、吉林吉镍有限公司、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新疆……公司等共计十余家大专院校、研究(设计)院以及矿山企业的34名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由中国……杨联文任领队,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周爱民任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蔡四全教授等2人单独组团参加大会。

第十二届国际充填大会的行程安排为:3月21日会议报到、3月22日—23日在南非开普敦维多利亚港……宾馆进行大会交流,3月25日到南非约翰内斯堡……矿、……矿和……矿进行下井参考考察,3月26日—31日到南非约翰内斯堡黄金矿太阳城、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等地进行参观游览。会议期间,长沙矿山研究院还多次组织中国代表团与会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分别介绍参会及下井参观考察的感受,学习讨论国外矿山在充填、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部分国内矿山也就各自企业的特点进行了交流学习。

从大会交流和下井参加考察的情况来看,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充填采矿法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矿山采矿方法的首选。

一、目前国际上矿山充填工作在向做大、做实、做细、做精、工艺化、精细化等方面发展。

1、做大做实就是各个矿山根据各自矿山的特点,不断完善各自的充填系统,如有的矿山不仅有地表充填系统,还有井下充填系统;井下充填站不仅有1个,还有3—4个井下充填站,如南非的……矿山,这些矿山能根据各自矿体赋存情况和分布情况,在井下选择合适的地方施工井下充填站,确保各充填系统合理布局,地表充填站与井下充填站既独立又互有联系,地表充填站不仅可以单独对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又可以向各自充填站输送尾矿;井下各充填站则根据各自的位置情况既可以单独也可以联合对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

做大做实好反映在对矿山前期超大采空区的治理上,如马鞍山研究院在白象山超大采空区的治理方面

2、做细做精主要是充填系统不仅承担正常的采空区充填工作,而且还是用尾砂库、地表塌陷区、巷道支护、采空区接顶等方面。在尾砂库及地表塌陷区治理方面,……国……矿山就是利用可移动的简易充填系统,在现在取砂、现场制备、现场充填(或浇注)等工艺,在尾砂库现场浇注尾砂档坝或地表塌陷区填充,做到了简单实用高效。充填工艺在巷道支护和采空区接顶等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先利用木支撑,钢梁,钢架支撑形成巷道(或采空区)的外支撑,然后在外支撑内侧固定钢支网,之后用滤布制作成的圆形长筒铺设在靠巷道帮(或冲团体)内,最后用用全尾砂胶结(或全尾砂)将圆形长率不同充满充实,以起到巷道支护和采空区接顶的作用。

3、工艺化、精细化主要体现在充填站的建设上,从大会交流的几个矿山及现场考察的几个矿山的充填系统的建设方面,这些矿山的充填系统在建设前期都能根据各自矿山的特点进行大量的前期试验,以使充填工艺合理有序,适合各自矿山的实际情况;充填站建设过程中注重设备设施安装的整齐划一和美观安全,不论是扶梯制作,管缆进接、弯头走向、防腐刷漆等都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不仅做到了美观简洁,而且做到了直观、实用;充填站建成后不仅能实现手动操作,也做到了可视化自动化操作。

二、所考察的南非矿山的情况:

第四篇:南非自然保护事业考察报告

南非自然保护事业考察报告

国家林业局赴南非考察团成员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谢红芳

2007年11月8日至23日,由国家林业局世行中心主任王成祖同志为团长,有世行中心、四川省林业厅、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以及白水江、白马雪山、唐家河、小寨子沟等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负责人一行九人组成的考察团,对南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进行了考察。

考察团9日下午抵达南非,10日至18日先后考察了南非西开普省tsikamma国家公园、knysna国家湖泊公园、野生动植物国家公园、好望角国家公园以及开普敦植物园,并会见了knysna市市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19日至21日参观考察了南非国内最大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听取了克鲁格国家公园执行主席、社区主管、科研主管等官员及专家学者的情况介绍,并参加了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

16天的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活动收获颇丰,也对国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非基本情况

南非共和国(当地非洲人把南非称为阿扎尼亚)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地处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处,扼两大洋交通要道,具有重要战略位置。面积1221037平方公里,人口4480万。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贫富极为悬殊,种族间收入差距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南非工业四大部门。农业较发达,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旅游业是南非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和就业部门,旅游资源丰富,设施完善,有700多家大饭店,2800多家小宾馆、旅馆及1000多家饭馆。旅游点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是南非旅游业两大最主要的增长点。

中国与南非1998年1月1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全面、迅速发展,到目前,中南友好合作已成为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行9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踏上南非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的。到南非的第一印象是经常可以看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境象,南非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确实令人感慨不己,他们在对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有很多地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二、南非国家公园基本情况

南非共和国有24个国家公园,其中不仅有野生动物保护类型、湿地保护类型,还有海洋保护类型、森林生态保护等类型。其根据国家保护法采用的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分类标准。国家公园的土地均为国有,国家公园隶属于国家旅游环境部管理——旅游环境部下设

国家公园管理局,国家公园的官员由旅游环境部直接任命,机构为政府的组成部门。把旅游与环境合为一个部,颇具南非特色,很值得体味其中的奥妙。

国家公园的任务有三:第一是资源保护;第二是开展旅游;第三是发展社区。其中主业是资源保护。在24个国家公园中,目前有五个旅游收入盈利。国家公园的经费有三个渠道:一是国家预算安排;二是旅游收益;三是国际组织赠款。去年到南非的游客达1000万之多,其中90%是冲着野生动物和未受破坏的自然环境来的,客源主要是欧洲人。其24个国家公园都是对外开放的。

南非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迅猛发展是其旅游业兴旺的基石,但它并不是自然保护的唯一目的。南非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自然保护,是因为这里的自然资源是其4000多万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南非是世界第三大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从干旱的沙漠到茂密的海岸森林,从壮丽的山脉到粗犷的灌木丛林无处不体现着其生态状况的独特性和物种的丰富性、多样性——全世界80%的植物、30%的爬行动物、15% 的哺乳动物和6%的鸟类在南非均有分布。南非国家公园是保护这个庞大的保护区体系的主体。这些国家公园也代表着该国的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

一国的自然保护方式及其成效是衡量该国文明程度的基本尺度。在南非580多个禁猎保护区(私有),国家公园(国有)和荒野地区的总面积达72700平方公里,这些地区正在受到国家的正规保护。这面积约占南非国土面积的5.8%。然而即使是这样,它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10%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

南非和中国有着相同和相近的历史背景,同属发展中国家,南非自然保护的决心及其成果对我们的鼓舞和启迪是很大的。

在南非众多的国家公园中,克鲁格国家公园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也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最大的国家公园,被称为世界上拥有禽兽和动物品种最多的“储存室”。几个世纪以来,这片在Sabie和鳄鱼河之间的土地都只是一片非洲大草原,建立人类永久居住地的偿试都失败了。因为既便此地不危险,蚊子和苍蝇的袭扰也使生活变得难以忍受。而石器时代的山族(Sam)是唯一能适应这难以驯服的环境的非洲人。凭着他们的游牧、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居民,他们的生存技巧确实值得人类玩味(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

几个世纪以后,这里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克鲁格也变成了官方的狩猎场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 1898年。1898年3月28日,总督保尔·克鲁格(Pail kruger)决定为当地逐渐减少的动物创建一个避难所。这片区域就被划出作为非洲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1903年被命名为Sabie野生动物保护区;1926年扩建至波么河岸,现作为一个国家公园,其面积已达200万公顷,仅视其历史及面积、规模,在世界上也堪称凤毛麟角。

克鲁格国家公园是第一个当地和国际野生动物公园,拥有包括所有的“五大野生动物(Bigfive)”在内的147个物种,超过25万只哺乳动物;300头黑犀牛、2500头白犀牛、8000只大象、900只豹子、1500头非洲水牛和2000只狮子;还有507种树木,49种鱼类,34种两栖动物,114种爬行动物。

通过110年的保护区建设,克鲁格国家公园内的基础设施经由国家投资而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公园内柏油路长达2000KM,这还没有把土路网络算进去;近1000KM的保护区边界,已全面建立起了铁网围栏;保护区内部的具有世界水平和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认为,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成功之关键,还在于其通过百余年的管理、建设、探索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一是管理体制顺。克鲁格国家公园的职能已相当于国内的地方一级政府,无多头管理的干扰;二是管理机制好,机构运转有保障。管理计划执行规范到位,旅游收入可观且全部留用保护事业,社区共管到位,与两省、七市和百余个部落能和谐相处。三是行政区划独特。保护区内的居民已全部外迁,其“社区”的概念是指与保护区(国家公园)接壤的保护区以外的20公里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地区,这省了许多我们常讲的“林中有村,村中有林”的复杂因素;四是管理水平高。克鲁格建立了动态的监测体系,对物种的动态变化能在两个月一次的数字更新中清晰感知,动态保护有科学依据、科研实力雄厚;五是国际地位高。克鲁格已是南非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知名度越高、国际援助也便越多,现与世界多个著名科研院所签订的合作项目达190多项,实际上,它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多方吸取管理经验,又是克鲁格成功的一大亮点。

三、几点思考

南非在非洲最南端,中国在亚洲东部,两国相隔迢迢万里,是人类最神圣的、共同的事业——自然保护事业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地理上的距离已不成为一个问题。南非与中国两国的国情、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文明的成果值得借鉴。照搬照抄是死路、闭门造车同样是死路,只有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白马雪山的具体情况,把南非自然保护100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运用过来,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通过对南非自然保护事业16天的考察、参观、学习、培训,自己对白马雪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或者说是感受、意见和建议,试述如下,或许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建议“社区共管”纳入自然保护区工作职责,并建立国家“社区共管”基金。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以面积为基数来统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等贫困地区,保护区周边社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贫困的特点,社区发展和保护区资源管理问题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性。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低水平的原始的利用方式,又成为导致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的根本因素,社区问题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个共性问题。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保护区建立伊始(1983年),死守严管的管理方式加剧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和对立。自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实施以来,保护区管理人员走进农户家,寻找双方共同的兴趣,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建立社区共管保护基金的格化箐、茨独顶两个自然村,2004年实施社区共管活动以来,2004—2006年已连续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3%以上。在社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村民的参与,社区群众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项目活动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增加了村民对项目活动的拥有感和责任感,极大地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改善了保护区和社区的关系,社区共管开辟了自然保护和周边社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鉴于社区共

管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借鉴南非等国家将社区共管纳入国家公园职责之一的经验,将“社区共管”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责之一;二是中央财政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基金”,由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社区管理计划”每五年一周期向国家申报社区共管活动资助、组织好活动的实施,努力实现好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建议理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健全规范、有效、科学的投入保障机制.国家自然保护区所保护对象均为全球稀有、国内仅有,或说在全球和国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议由国务院设置,委托该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设置。国家应设立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家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费预算。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地方自然保护区经费预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所需经费,应当纳入中央人民政府基础建设投资和财政预算。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

(三)建议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滇金丝猴国际研究基地”项目列为省政府或国家扶持计划。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横断山脉腹地,“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是我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高山针叶林区,也是我国特有世界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最主要的栖息地。保护区281640公顷的面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仅形成区内植被类型丰富、生境类型多样、动植物区系南北渗透、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多的特点,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划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25个热点地区之一。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不仅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百余条汇集“两江”的原始溪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46000公顷的原始湿地,而且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以藏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人文资源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独特,是世界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信仰、多种风俗习惯并存和交融的地区。特别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高度濒危物种之

一、国家一级保护、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全球现仅存1700余只了,其中70%栖息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对人类秋毫无犯,加之有一张最像人的脸,面宠白里透红,再加上它那最为“时尚”的美丽红唇,堪称世间最美的动物。然而,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云南藏区,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生存有7.3万农民,他们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护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划建与管理,社区生产生活影响重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保护区已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在省内、国内和国际上已有一定知名度,为此,以保护区示范为契机,“滇金丝猴国际研究基地”构建为平台,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管理的必然选择。我们决心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有选择地借鉴南非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作出具体方案——建议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滇金丝猴国际研究基地”,项目列入省政府或国家扶持计划,做出真正的示范,力求多出成果,为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赴南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赴南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作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赴南非考察组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1、南非高等教育质量的宏观控制

南非高等教育质量享誉非洲大陆,来自非洲大陆的生源是除南非本地生源之外最主要的来源,南非许多著名高校的“非洲化”程度很高;一些大学在世界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如本次重点考察的开普敦大学、金山大学,南非大学等。南非的高校管理体制与高校管理体制相近,根据南非法律,南非的高校具有办学自主权。但是同时南非有一套宏观控制的制度和措施,保障整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持在很高的水准。高等教育理事会和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是保障、监控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织,它们在南非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杠杆作用。

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隶属于高等教育理事会,主要负责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估,既包括对申请举办学校、学院、系和专业的部门进行资格认证,也包括对实际举办高等教育的部门进行评估鉴定,并责令不合格的高等教育部门停止现行的计划和项目。质量评估和监控涉及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举办资格、学生质量、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各类专业进修项目以及卫星校园的标准等等。该委员会认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对质量负有首要的责任,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根据院校的自我评估,组织校外的专家小组就该学术教育机构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来确认其外部效度,评估报告要向社会公布。南非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特别注重保障黑人学生的学术和教育权益。

最近,南非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mmittee)

公布了目前南非注册的27所高等院校开设的mba鉴定结果

。其中经评估有10所院校的mba项目不合格。南非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表示,这些开设不合格mba项目的院校必须重新制定它们的mba教学计划,两年后才能够重新申请mba的教学资格。此次被通报不合格的10所学校的mba项目将不能再招收新的mba学生,目前已在学习的可继续完成他们的学业。为此,驻南非使馆提醒有意向到南非高等院校就读mba的中国学生一定要选择经鉴定合格的。

公布评估结果,撤销不合格部门的学术或教育资格,这只是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监控和评估的消极目的。更积极的宗旨在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促进各学术和教育机构在教学质量、学术研究以及基于知识的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提高,变压力为动力,以便于各院校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学术和教育管理系统,才能确保不被淘汰。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学校效能和质量提高,质量评估审查小组的成员由各校专家组成,由他们经常性地提供学校改进和学术发展的专业意见,另外具体出台教与学的提高计划,提供质量保障管理手册等等。

2、高等教育协作组织和内部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南非具有纵横交错的、发达的高等教育协作组织。这些协作组织源于共同的学术和教育兴趣,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维护共同的利益,结成共同体,谋求各自领域的发展。

南非的高等教育组织可以分为:全国性的组织,如理工大学校长委员会(ctp)、南非国际教育协会(ieasa)、南非全国远程教育协会(nadeosa)、南非全国专业教师组织(nptosa)、全国高等教育职员协会(ntesu)、南非院校研究协会(saair);地方性的组织,如开普高等教育协会(chec)、南非图书馆合作协会(cosalc)、西开普高等教育协会(echea)、西海岸第三级教育机构协会(esati);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如教育政策发展中心(cepd)、高等教育变革中心(chet)、高等教育信息服务机构(ishe)、南非远程教育协会(saide);大学内部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组织,比如西开普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金山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机构。

西开普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类似于中国各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或研究室,主要从事该大学本身的研究。金山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院校的教育政策研究,为学校教育政策出台提供建议或方案。南非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研究一般属于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范畴,定位比较明确。

3、南非高等学校类型和分布

4、具体考察的三所大学情况

(1)开普敦大学

开普敦大学现有6个学院,分别是商务学院、工程和建筑环境学院、法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音乐、教育、美术等)及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负责满足各学院学生教和学的需要,一并考虑学生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的计划,促进学生的发展。

(2)金山大学

(3)南非大学

南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远程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普及,更多沿袭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但是现代远程更持久的魅力在于充分注重学习者的教育需求,发挥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个体终身的兴趣。正如南非大学校长安东尼•梅尔克先生所言:“根据较小的群体、甚至是个体的需求,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学校改制是我们的任务。”这是南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5、南非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白人统治时代,南非高等教育,特别是精英教育这部分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像金山大学、开普敦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学府。但是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主要是精英化取向,白人享受最好的高等教育,绝大多数黑人被排斥在高等教育的门外。黑人获得管理国家的权利后,高校中黑人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得到了保障和落实。教育民主化的进度在迅速地加快,开普敦大学新出台的招生计划要面向黑人社区宣传,很多大学黑白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1:1,教职员工中黑人教师的比例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南非高等教育杰出的成就。但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南非高等教育面临着学术和教育质量的考验。

注释

国家教育部留学预警[2004]6号,[南非]安东尼•梅尔克:《南非大学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国远程教育》第70页,2001年5月

参考资料:

2004

wits

research

showcase,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south

africa

study

at

wits,international

office,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south

africa

impact:a

report

on

research

and

outreach

at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uct,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

vice-chancellor’s

report

2002,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

expanding

managerial

expertise

through

the

sbl’s

programmes,unisa,south

africa

master

of

business

leadership

2005,school

of

business

leadership,unisa,south

africa

doctor

of

business

leadership

2005,school

of

business

leadership,unisa,south

africa

www.uct.ac.za

www.wits.ac.za

www.unisa.ac.za

www.che.ac.za

www.isp.msu.edu/africanstudies/ter_con4.htm#epu

下载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非煤矿安全管理考察报告

    南非煤矿安全管理考察报告胡鼎昌〔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南非煤矿安全管理的考察,分析了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 键 词〕煤矿 安全生产......

    赴南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推荐5篇]

    赴南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作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赴南非考察组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04年11月6日-11月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大学领导和教授一行11人考察了南非高等......

    南非出国考察报告(写写帮整理)

    关于赴南非、肯尼亚、阿联酋开展经贸洽谈 活动的考察报告 2011年7月13日公司xxx先生、财务部长xxx女士随同商务部出访南非、肯尼亚、阿联酋参加“南非国际贸易博览会”及分......

    埃及南非中小企业培训工作考察报告

    埃及、南非中小企业培训工作考察报告 阅读次数:8048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24日 编辑:本网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学习和借鉴国外中小企业培训......

    南非、埃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

    南非、埃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一、两国概况(一)南非南非面积为122103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329万(2000年统计),全国人口密度36人/平方公里,主要分非洲人(黑人)占总人口的7......

    南非、埃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

    南非、埃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 2004年5月10日至21日,中国劳动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赴南非、埃及考察团一行13人在韩凤团长的领导下,分别对南非、埃及两国的社会......

    南非、埃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

    南非、埃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 „作者:‟ „时间:‟2005-11-01 18:22:53 2004年5月10日至21日,中国劳动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赴南非、埃及考察团一行13人在韩凤......

    赴南非、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商务考察报告[大全]

    11月日——12月日,以芝副市长为团长的商务考察团一行5人,赴南非、奥地利、圣马力诺、意大利、梵蒂岗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务考察活动。在考察期间,我们参观访问了所到国家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