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约定无期限》观后感--谢婷婷
话剧《约定无期限》观后感
2012年4月11号,我观看了《约定无期限》,该剧共分16幕,以现实主义手法,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生动再现了那个延续至今的动人故事: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一群儿子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当他们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却在万家即将团圆时惦记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的父母。
15年来,这无比艰辛的15年,看信,成了李维贺两口子活下去的动力。老两口坚信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
在看的过程中,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也几次流下了泪水。我感慨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十五年来一直默默地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并给他们带去深切的精神慰藉,而那位同学的父母则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诚信美德,靠打工还清7万元外债。在优秀大学生群体身上,在李维贺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他们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以此为榜样,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最为班里的骨干,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话题,我们可以把这个感人的事迹在班里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将这种精神进行升华和讨论我们将怎样的继承与延续。
这个话剧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坚守一个不是约定的约定,而且一坚守那就是十五年之久,我认为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同学之间的那种纯真友情。看完话剧《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后,我想起了康德的这句话: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群体十五年如一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义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诠释。
这件看似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事,却熔铸了十五年不间断的坚守和承诺,内容真实而深刻,震撼人心,演绎了一曲中华传统美德的赞歌,让我们聆听到奉献、真诚、责任、温情,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鲜活事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光辉在身边的闪光。通过这个事迹让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其打动人心之处恰在平凡的坚持和不懈的奉献。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我们不仅应向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学习,也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典型学习和效仿,“生于逆境,成于
艰难”的自强自立精神;“不离不弃,反哺回报”的大孝之道;坚持学习,励志回报社会的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阶段的典型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具备奉献祖国和人民的精神;既要跟随时代潮流,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既要勇于超越,又要有团结共进的团队精神。
学院:科信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1021班姓名:谢婷婷
第二篇:《约定无期限》观后感
2012年4月10日,我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话剧《约定无期限》,一个约定,心的承诺,十五年的爱的延续,大爱无期限!
1996年10月,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93(01)班学生李宝元因病去逝。面对精神崩溃的同学父母,面对因治病陷入经济困境的家庭,93(01)班全体学生约定,对李宝元父母承担起儿女的责任。他们用诚信和爱心将这一约定延续到了今天,并将继续坚守这没有期限的约定。
不是子女,却胜似子女!
我对这个信守承诺15年的大学生群体充满了敬佩!
我看着果树93(01)班的话剧表演,我几度流下了眼泪。是啊,他们为了一个同学并没有说出来的约定,坚持信守了15年。15年来,15张汇款单,56封信,从心底温暖了这对老年丧子的夫妇。
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让我更加珍惜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那纯粹的感情!从这样的一个集体我看到一种朴素的高尚的人性之美,他们用15年的坚持信守了一个对同学的承诺。这是一份怎样的深厚友谊?这又是怎样的执着坚守?他们的默默付出,让那对老年丧子的老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用爱温暖了老人已冰冻的心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世间到处充满了爱。他们让老人觉得他们就是老人的子女。他们勇于担当、信守承诺、扶贫济困的精神品格,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他们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我们要以这样一个优秀群体为榜样,让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跟时代潮流,团结共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
10金材二底志炜
第三篇:《约定无期限》观后感(定稿)
《约定无期限》观后感
电商G1001
陆百玲
2012年6月14日的晚上,我与同学们在一期大讲堂,观看了话剧《约定无期限》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专场演出,它讲述了1996年10月,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9301班学生李宝元因病去逝。面对精神崩溃的同学父母,面对因治病陷入经济困境的家庭,9301班全体学生约定,对李宝元父母承担起儿女的责任。他们用十五年的坚持信守了一个对同学的承诺。这是一份怎样的深厚情谊?这又是怎样的执着坚守?他们的默默付出,让那位老年丧子的老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用爱感动了老人已冰冻的心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世间到处充满了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朴素的高尚的人性之美!
这个话剧深深的打动了我,我的泪水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未中断过。当看到同学们知道李宝元生病但家中没钱治疗,大家纷纷捐钱为同学的健康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我流泪了,我为李宝元能有那样一批好同学而感到高兴。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陷入困境时,如果有一帮像李宝元的同学一样的人在你身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
这个大学生群体用15年的坚持信守了一个对同学的承诺,坚持信守了15年。15年来,15张汇款单,56封信,从心底温暖了这对老年丧子的夫妇。这是一份怎样的深厚友谊!这又是怎样的执着坚守!
他们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打动人心的是平凡中的坚持和不懈。他们的默默付出,让那对老年丧子的老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用爱温暖了老人已冰冻的心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世间到处充满了爱。他们让老人觉得他们就是老人的子女。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朴素的、高尚的人性之美!
记得话剧中宝元曾跟他的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爸,宝元成功之时便是咱家兴旺之日。是的,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为此他们付出了一生。看到了宝元的父母我就想起了自己在农村的父母。他们和宝元的父母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劳作一生,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在同学面前不自卑,他们省吃俭用给孩子提供生活费。他们连一根五毛钱冰棒都不舍得吃。宝元走了,他怀着遗憾走了。最终,他没有实现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回头想想我们比宝元又多了什么?
一个信守了15年的约定,一段延续了15年的美德,让我们坚信善的力量,让我们寻觅自己的道德约定。一个社会的美德,正是由每一个成员的爱心汇聚而成的。这点点滴滴的爱心,终将汇成海洋;这点点滴滴的力量,终将成为将不可催的支柱,代代传承,支撑起我们整个社会。
第四篇:《约定无期限》观后感
情浓于血,约定无期
一份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浓情,一个关于前世、今生、来世的约定。
———题记
1996年10月,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9301班学生李宝元因病去世。病痛是从上帝身边悄悄逃走的恶魔,只有它能那么狠心地从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手中抢走他们唯一的希望,可是上帝是仁慈的。
宝元生病时,同学们号召全校学生为他捐款、轮流抽空去照顾他。也许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也许是那么的义不容辞。他们只是不想病痛继续折磨他们最亲爱的班长;他们只是不想宝元的父母为他担心流泪,他们只是不想这个山里面的贫苦家庭承担那些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只是想还能一起在寝室打闹;他们只是想还能一起去为果树裁枝剪叶,;他们只是想毕业的欢喜中仍有他们最亲爱的班长。谁都不忍心看到一个美丽的生命就此远离我们,因为每个生命都是血脉相连,都共同拥有着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都共存着那些欢笑与泪水的时光。
宝元的父母更是担惊受怕,夜夜不得安睡,天天以泪洗面。年迈父亲说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只要能救他儿子,他都愿意去做。儿子更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看着儿子那么难受,母亲的心窝早已被刀子戳得百孔千疮。医院的确诊书,医生的无可奈何,经济条件的不允许,活活的将两位老人推进悬崖的最深处。宝元走了,带走了他曾经展望的未来,带走了他的牵挂和努力,带走了两位老人那么多年无怨无悔的付出。命根都被拔走了,老人的天塌了,以后的日子两位白发鬓鬓的老人还能拿什么过活。母亲吞了安眠药,救醒后便整天痴痴呆呆,念叨最多的还是自己疼爱的儿子宝元,父亲既要照顾伤心过度的老伴,又要忍受失去儿子的痛楚,活得一天比一天煎熬。谁都以为等待他们的是漫长的折磨,又或者是退不了的末路。
话剧看到这里,我的眼里充满了浓的化不开的眼泪。古人云:“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想也许每个人都逃不过宿命的牵绊。
命运早已在前世注定,约定今生一定有人坚守。两位老人失去了两个儿子,却拥有了更多的儿子、女儿相伴。当第一封信和第一张汇款单送到老人手里时,泪水从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滚落下来,也许那是痛彻心扉的眼泪,也许那是重获新生的眼泪。也许是为他儿子能有这些重情重义的好同学流泪,也许是为他们自己能得到老天爷的可怜流泪,也许是为那些未曾谋面却亲如骨肉的孩子们流泪,总之,那一滴滴眼泪流淌得惊天动地。
万物皆有情,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就是人拥有丰富的感情。宝元的那些同学,每一个人,都心甘情愿承担起儿女的责任。15年,15张汇款单,56封信,没有一个人忘记在一个叫承德的地方,因为那里住着他们的爸爸妈妈。老人一心牵挂着他们的孩子们生活是否幸福、是否快乐。他们余生的愿望就是想要亲自对那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比亲女儿亲儿子还亲的闺女儿子说声谢谢,想要道尽心里面所有的感动,因为这是身单力薄的他们唯一能为那些孩子们做的最好的事情。
花开花落,流年似水,缓缓流去。可是那个由亲情、友情、爱情凝聚而成约定在前世注定,在今生坚守,直到来世仍然不会流失。
看完话剧,所有人都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动。心里难受了好一阵子,也许是因为我找不到一个伟大的词语来形容这份情义。无论这是勇于担当、信守践诺的美好品德,还是义不容辞、当仁不让的责任。只是这份情谊比凤毛麟角更加弥足珍贵。
如今的社会,情义被混杂在宝马香车、攀龙附凤、明争暗斗、不负责任的词语中,很难抓住那份故事里的坚贞。现在的我们必须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努力拾取那些正在慢慢丢失的美好品德和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就算生命结束了,那些带不进棺材的物质生活也会慢慢逝去,可是你的精神生活还会继续。因为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记得你的情义,并延续下去。
第五篇:《约定无期限》观后感
观《约定无期限》有感
话剧《约定无期限》讲诉了发生在大学校园的一个真挚感人的故事,1996年10月,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9301班学生李宝元因病去逝。面对精神崩溃的同学父母,面对因治病陷入经济困境的家庭,9301班全体学生约定,对李宝元父母承担起儿女的责任。他们用十五年的坚持信守了一个对同学的承诺。这是一份怎样的深厚情谊?这又是怎样的执着坚守?他们的默默付出,让那位老年丧子的老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用爱感动了老人已冰冻的心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世间到处充满了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朴素的高尚的人性之美!的确,世间不能没有爱,爱能点燃有一个人希望的火光。对于一个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对此深有感触。在大学校园,我们有颓废,有失意,有悲伤,在身边陪伴我们的已经我不是对我们嘘寒问暖的父母,是时常陪伴我们的同学。9301班的学生为了一个同学并没有说出来的约定,坚持信守了十五年。他们的毅力和爱心是值得赞美的,十五年来,十五张汇款单,十五封信,从心底温暖了这对老年丧子的夫妇。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学友情的真挚,诠释了爱的真谛,展现了当代社会的“真善美”,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什么让他们坚守了一个诺言15年?又是什么让他们深深思念着那个逝去的灵魂?是校园里真挚的友谊。我想:不管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应该学习他们那执着而默默的付出,都应该珍稀身边的友谊。同时,我也想到了那还在远方的父母,他们何尝不是时时挂念着我们。也许,时代变换,今非昔比,我不能说出李宝元离别父母是说的那豪言壮语,但我也能时时刻刻的去奋斗,想着那豪言壮语奋斗。
一个小小的誓言,把一群热血青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用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守候着那个誓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高尚的人性之美,将真挚的友谊珍存一世,将爱传播到社会,让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河北工程大学测控09级2班赵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