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机构研究(写写帮整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机构研究
作者:熊晓航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5期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纳税人权利日益受到各国重视。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同样也比较集中全面地规定了纳税人各方面的权利。单从立法方面看,我国法律在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不大,然而在对纳税人权利应该怎样具体保护方面确是有相当的欠缺。
【关键词】纳税人;纳税人权利;纳税人权利保护
一、纳税人及纳税人权利含义界定
(一)纳税人含义
什么是纳税人?现在我国学术界有下面几种理解:
1.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1]。
2.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2]。
3.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3]。
《税收征管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但我们是否就能当然的认为纳税人等同于纳税义务人呢?从我国税法规定来看,每个税种都有特定的纳税义务人,例如增值税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的单位和个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纳税人和纳税义务人并不能完全等同。
(二)纳税人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那么纳税义务人当然同时有享有相对的权利,即也是纳税权利人。也就是说纳税人只要缴纳了税款,就应该依法享有对应的权利和享受相对应的社会公共设施,同时对政府而言就有义务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并保障相应权利的实现。但现实情况一般
是纳税人与国家权利机关相比处于弱势,这就容易导致一旦国家权利侵犯了纳税人权利,纳税人的权利很难通过国家机关来救济。而因此通过法律明文规定出纳税人权利,对实现税收公平、公正、平等,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目标都大有裨益。《税收征管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纳税人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应当看到纳税人权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纳税人的权利不应仅仅体现在履行纳税义务时,从税务机关方面来说,其在依法征收税款的过程中要保障纳税人权利,也就是相关机关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必须依法律明文规定,保障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全过程中所依法享有的正当的合法权益。本文认为要理解纳税人权利的内涵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
1.纳税人权利的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律是最高的权利保障书。纳税人权利只有是法律明确授予的,具有法定性,纳税人在行使权利时,才可以保障纳税人权利切实得到实现。
2.应当全面广泛的界定纳税人权利的范围。应当认识到纳税人权利不仅体现在纳税时,而应当贯穿于履行纳税义务的整个过程中。我国《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仅仅指的是狭义上的纳税人权利。还应包括广义上的纳税人权利,即国家给予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享有的权利,这就包含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参与立法权、监督检查权。具体到纳税人权利方面,纳税人当然有权参与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过程中,而立法机关则当然不能忽视。同时有权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比如了解税款的用途,对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及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提出监督建议等。
3.权力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维护好、保障好纳税人权利。与国家权力机关相比,纳税人具有天然的弱势地位,这就导致一旦其权利受到侵害,并且这一侵害多数发生在纳税人和国家机关之间,与强大的国家机器相比,他们就根本没有能力强制使自己的权利得到保护。
二、国外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做法
(一)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是: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职能是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4]按照这种理论,税务机关真正可以成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看门人”、“守夜人”,税务机关的职责也就从“管理”转而成为了“服务”。
(二)用法律保护纳税人权利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会1996年通过的《纳税人权利法案》规定,纳税人拥有受保障的权利、隐私权和机密权、只缴纳应纳税款的权利、获得帮助的权利、上诉权和要求取消某些处罚的权利等。为切实保护纳税人权利,美国联邦税务局设立了独立于税务机关之外的纳税人辩护
律师服务中心,在每个州和分支至少设有一名纳税人辩护律师,其职能是快速、公平地帮助纳税人处理纳税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将之提交税务部门注意。[5]
(三)探索纳税服务机制创新
美国联邦税务局在近10年的实践中,将“3E”(经济、效率、效能)作为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和衡量的一般性指标,建立以税法遵从、纳税人和合作机构评价、政府评价为核心的三类指标体系,对纳税服务的绩效进行评估。[6]为提高纳税服务效率,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税务机关还招募很多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低收入者,帮助他们计算是否应纳税,帮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进行基本的纳税申报、填写表格和提供有关咨询服务。这些志愿者服务作为税务机关服务的延伸,既方便了纳税人,又大大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收效率。[7]
三、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机构
(一)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现状
当前,无论从立法层面和纳税人权利保障的理论来讲,还是从征纳双方行为的实际情况来看,对纳税人的权利保护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税收立法深受历史传统影响
立法是法制建设的核心,税收立法当然也是税收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古代我国封建专制的历史长河中历来都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人民备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而几千年来以深入人心的封建礼教导致人民形成了亘古不化的官本位思想,这样一来,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根本不可能形成限制或削弱国家权利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期实行的“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使得本就举步维艰的纳税人权利保护雪上加霜。因此,封建思想的落后部分和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税收立法以及税收体制错过了世界范围的改革浪潮,而被甩在了后面。
2.税收执法公平性不足
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要求把法律规定最为征税的唯一依据,以增强经济活动的可预见性,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益。遗憾的是至今还有许多条款没被明确写进我国的宪法,税收基本法的缺位也进一步加重了税法的不确定性。由于立法者、执法者和司法者由于受自身的局限性影响都不能彻底守法,使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于现实中,这不仅纵容了不法分子违反税法的行为,同时也造成了纳税人之间税负事实上的不平等。
3.税务机关服务意识欠缺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的工作相比我国还显得十分薄弱。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受官本位思想影响,相当一部分的税务机关仍未从根本上树立为纳
税人服务的意识。具体反映到税收征管的实践中,就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时常发生税收征管人员凌驾于纳税人之上,进而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而维权救济成本过高效率低下,这样必然会加深征纳双方之间业已存在的矛盾,使得我国的税收征纳双方始终不能形成一种和谐、默契的关系。
4.税收司法在保护纳税人权利方面的欠缺
一方面,纳税人无从行使纳税监督权。目前我国的诉讼制度设置只允许纳税人就与自己有法律上直接利害关系的税收争议提起诉讼。纳税人对行政机关违法使用公共资金的行为、税务机关失职不查处偷税漏税行为以及行政不作为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并且没有纳税人行使纳税监督权的独立机构。这就使得包括用税监督权、征税监督权在内的纳税人权力在现行的诉讼模式下难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行政诉讼在保护纳税人权利方面困难重重。当前我国对税收争议设置了复议前置的诉讼程序,并且要求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征税要求先纳税款。这使得诉讼程序过长,同时这种“先纳税,再赔退”的争议解决办法使本就在行政诉讼中处于弱势的纳税人的处境雪上加霜。
(二)对我国纳税人保护机构的建议
1.继续完善税收立法、规范税收执法
从法律上将纳税人的权利细化,并提高税收法律的位阶,提高《税法》在社会中的地位。在税收执法方面,可设立独立于税务机关的纳税人广泛参与的税收监管机关,将税务管理置于纳税人的监督之下,从而减少侵害纳税人权利以及“权利寻租”行为的发生,使执法活动更加严格规范。这有利于税务执法人员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拉近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消除纳税人的抵触情绪,从而缓解征税双方的矛盾。
2.在税收征管中真正实现公平、公正
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国家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具体到税收征管中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中明确执法主体,严格执法资格,从执法主体上把好入门关,并由纳税人参与考核,防止执法的变形和权力的滥用;二是充分运用税务机关内部法制部门,抓好税收执法检查和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过错追究机制;三是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对权利寻租、滥用自由裁量权侵害纳税人正当权益的执法人员,严格予以处罚,甚至可以考虑将现有的行政处罚提升到刑事处罚;五是充分发挥司法活动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扩大司法审查范围,增加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大力发展税务代理业务
在美国,企业和个人办理纳税事物都有专业的税务代理机构进行处理。我国在这一方面虽有体现,但仍处于萌芽阶段,涉及范围很窄,而且我国没有专门规定税务代理的法律文件。未
来我国也可以引用美国的税务代理业务,进一步完善税务立法是税务代理有法可依,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4.成立纳税人自治组织
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组织一样,纳税人也可以联合成立纳税人权益保护组织,其宗旨就是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比如代纳税人同国家机关交涉和代纳税人参与诉讼等。尽管我国已经有了很多类似消协的社会中介机构,但是大多在管理、制度、作用发挥等方面仍有很大欠缺。未来国家可以在这一方面加强管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纳税人协会。如此,一方面可以为税务机关沉重的工作压力减负,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维护纳税人权利。
参考文献:
[1]陈国庆.企业税收筹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25.[2]苏春林.税收筹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6.[3]严振生主编.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31.[4][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曾飞.国外纳税服务的经验及借鉴[J].税务研究,2003,(12).[6]郑明峰.借鉴美国经验,提高纳税服务绩效评估质量[J].涉外税务,2007,(9).[7]安体富,任 强.论为纳税人服务[J].财贸经济,2006,(4).
第二篇:优化纳税服务 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
优化纳税服务 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局长许建国专访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12366纳税服务热线节目,我是主持 人马力,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局长许建国同志。
主持人:许局长,您好!
许局长: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作为著名的财税专家、教授,您一直都非常关注纳税人权利与义务方面的研究。现在,您作为一名税务官员,再来谈“优化纳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这个话题,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许局长:的确如此。纳税人是一个非常光荣、自豪的称呼,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都离不开纳税人的贡献。赋税是国家的娘奶,纳税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纳税人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作为国家税收的源泉,作为国家政权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其权利理应得到有效充分的保护,这是一个国家政府应尽的责任,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法制化的重要标志。在一个不尊重纳税人权利的国家,不可能造就出遵纪守法、纳税意识强的纳税人。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应该是依法治税的基本目标之一。我始终要求我省的各级地税机关和每一名地税干部,都要增强纳税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将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
主持人:可能在老百姓眼中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就是意味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待纳税人的态度随和一点,语气亲切一点,办事热情一点。请问许局长,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许局长:纳税服务的内容不是简单的端茶倒水,也不仅仅是为纳税人提供舒适的办税环境,而是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纳税服务具体包括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通常我们把纳税服务分为职能性服务、权益性服务、程序性服务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职能性服务,这是纳税服务的根本。我们知道,税收有三大基本职能,即筹集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组织收入固然重要,但收入必须服从政策。税务机关除了组织税收收入外,还必须在依法征税、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不折不扣地将党和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落实到位。职能性服务也可以说是政策性服务,就是税务部门要在职能范围内为纳税人提供公平公正的执法服务、主动到位的政策服务、促进发展的信息服务,做到统一政策、公平税负、公正执法、规范管理,建立公正、公平的税收环境,这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最根本的服务。第二类是权益性服务,这是纳税服务的重点。权益性服务的核心是税务部门通过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程序,维护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包括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知情权、减免退税请求权、行政诉讼权、国家赔偿权以及控告权和检举权等等。目前这还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比如定税不合理,纳税人就应该有申诉的权利。要通过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将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税务机关的义务履行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实现地方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第三类是程序性服务,这是纳税服务的基础。程序性服务的重点是坚持以方便纳税人办税、促进纳税人发展为原则,优化办税流程、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税程序、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具体包括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
款征收到税务检查等各个环节,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规范、优质的服务。
主持人:纳税人对纳税服务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便是办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请问许局长地税部门在这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许局长:近几年来,我们举全省地税系统之力,开发建设了税费征管核心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综合办税平台,使办税服务更加“便利、快捷、高效”。我们充分利用征管核心软件的信息资源,对纳税人的基础信息实行一次性报送,一次性采集存储,统一受理、内部流转、信息共享,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我们还大力推行“同城通办”、“同圈通办”,实行“有区域管理,无区域征收”,为纳税人就近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项提供便利,并积极推进电子办税服务厅建设,省局成功开发了互联网“网上办税”系统。现在,纳税人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可完成网上登记、网上申报、网上纳税(划款)、网上审批、网上认证等办税业务。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万户以上的纳税人通过网络进行纳税申报,网上缴纳税费款已突破100亿元。为了满足社保费征缴工作的需要,方便缴费人缴费,我们正在加紧开发社保费高速缴费平台。纳税人网上缴了税缴了费,我们的短信服务平台就会马上将缴税、缴费信息反馈给纳税人,如果到期没有缴纳,或者银行账户上的余额不足,短信平台也会及时发出警示提醒。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以网上办税为主体,办税服务厅办税、电话报税、邮寄报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服务体系,大幅度降低纳税成本,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主持人:足不出户网上办税,的确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但是,目前很多的纳税人还是要到税务机关办理各种税收事宜。我们也听到有纳税人抱怨办税多次跑、多头找,流程复杂,手续繁琐,非常麻烦。请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许局长: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着重解决的问题。办税服务厅是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的重要场所,去年以来,我们围绕“环境整洁优美,功能实用齐全,办税简便快捷,服务优质高效,管理统一规范”的总体目标,按照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各类标识、统一办税指南、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岗责体系、统一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开展了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按照“最少环节、最简程序、最短时间”的原则,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凡纳税人找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涉税事项,一律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办税服务厅即时能办的事项当场办结,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审核审批的事项,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纳税人不需要多头找、多次跑,在约定的时间到办税服务厅取件即可。我们还要求各地整合办税服务厅窗口服务功能,变单一专业窗口为多功能综合服务窗口,纳税人办理不同的税收事宜不用在多个窗口来回排队。我们还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制度,实行导税服务、一次性告知,最大程度地响应和满足纳税人的需求,真正实现“走进一道门,来到一个窗,办完一切事”。
主持人:纳税人还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从什么渠道能得到快捷准确权威的税收政策咨询解答?
许局长: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啊。12366,顾名思义,就是一年12个月366天全天候服务。4月1日,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已在全省全面开通,在全省任何地方,如果你有税收政策要咨询,网上办税不会操作,要查询地税发票真伪,或者要查询自己的定税是多少,税款划扣没有,申请的涉税审批事项批了没有,或者是对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不满意
要投诉,要举报假发票和偷税案件,以及有好的建议要向我们提供,只要拨打12366,我们保证做到来电必接,有问必答,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此外,纳税人还可以通过省局的门户网站联系到我们的12366纳税服务综合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政策咨询、涉税事项查询和发票查询、投诉举报,也可以通过传真和手机短信联系到我们的12366。一些地税机关还在地税互联网站群上,通过互动栏目、互动邮箱以及在线交流系统、征纳QQ等载体和形式,开展局长、专家网上讲税法,税收管理员与纳税人实时在线交流等互动活动。
主持人:也有纳税人反映,因为对税收政策不了解导致申报纳税出现错误而受处罚,希望税务部门能加强税收政策宣传,特别是要增强宣传的针对性。
许局长:为了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一方面纳税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税收政策,一方面我们税务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开辟多方面的宣传渠道,增强税法宣传的针对性。获取税收政策最直接的渠道是我们的各级税务网站和办税服务厅,新的政策法规出台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在税务网站和办税服务厅进行宣传。我们省局门户网站还专门建了一个12366纳税服务综合平台网页,与纳税人在线互动,进行税收政策解读。我们的12366短信服务平台也会对纳税人及时进行要事通报、重大税收政策公告。为了增强税法宣传的针对性,从去年4月份开始,我们还在全省广泛持续地开展了税收管理员与纳税人面对面税法宣传活动,发动全省地税系统1万余名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与纳税人开展面对面税法宣传、纳税辅导,把宣传政策与认真落实政策、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优化服务、扶持企业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受到了普遍欢迎和好评。与此同时,我们还督促各级地税机关落实局长接待日、领导干部定期走访、纳税人座谈会等制度,在部分地市开展了创办纳税人之家、纳税人学校,开办税收大讲堂等试点工作,为征纳双方提供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沟通机会。今年,我们还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各级地税机关广泛创办纳税人学校、纳税人之家。
主持人:面对面、线连线、网联网、手把手、心连心。
许局长:对,我们就是要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多元化的征纳互动渠道,将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管理制度完整准确地交给纳税人,公开透明是公正执法的最有力保障。
主持人:那么,我们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纳税人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护,保证这些优化纳税服务的举措得到落实呢?
许局长:我们正在全系统全面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实施过错追究制,严格执行执法检查和督查内审制度,不断增强地税部门的自我纠错能力。我们建立了全省地税办税服务厅视频监控系统,对各办税服务厅的工作情况、服务情况实施即时监控,遇有争执马上处理,遇有问题马上整改。我们的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无阻,我们还正在着力建立健全对纳税人意见和投诉的快速处理机制。在很多地税办税服务厅都安装有服务质量电子评价器,服务质量优劣由纳税人按键评定,纳税人的满意度将作为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工资奖金津贴、评先和晋职直接挂钩。一些地方还聘用第三方机构明查暗访,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对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评价。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许局长今天来参加湖北省地方税务局门户网站12366纳税服务综合平台在线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下次节目再会!
第三篇:纳税人权利论文
摘要近年,保护纳税人权利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保护纳税人权利,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纳税人权利作为税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税收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重要的执法活动之一,且税收执法如何会紧密关系到纳税人权利的维护情况。因而协调好税收执法与纳税人权利保护显得极为重要,且极为迫切。《税收征收管理法》虽对相关事项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无论在立法内容或是可操作性等方面都还未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保障作用。全面认识、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依法治税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纳税人权利 税收执法 税收征管制度 协调性
一、纳税人权利事项
1、纳税人权利内容
纳税人权利就是指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时,法律对其依法可以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包括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当获得的救助与补偿。我国纳税人在税收征纳过程中的法定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内容:
(1)有知情权;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有陈述、申辨权 ;有受尊重权;有选择纳税申报方式权;有申请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权;有控告、检举权。
(2)有保密权。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对其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其保密。
(3)其他权利。如: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发现的可以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2.目前维护纳税人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由于税务部门在与纳税人的关系上,始终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在税收实践中历史上又一般习惯于侧重强调纳税人的应尽义务和税务部门的权力,以利于开展具体工作。这样,在依法治税、维护纳税人权利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
在税收宣传方面,税务部门和税收行政科研机关存在着注重宣传“纳税人应尽义务”与轻宣传纳税人权利,以及强化和扩大税务机关执法权力的呼声较高与完善对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呼声相对较弱的倾向。结果是纳税人对自己有什么权利
却不甚明了,更谈不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进行有效的维护。
在税收法制的体系建设方面,完备性与协调性明显不够。尽管税收理论研究领域近年来一再呼吁加快立法步伐,但至今国内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三部税收法律。而其他大多是一些层次较低的法规和规章。这种有部分单行法,而无基本法,且单行法又不够完备的局面,造成了税法体系内部的比重失衡,必然影响到税法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既给执法司法工作带来困难,也造成了不同性质纳税人之间税负的不公,不利于纳税人正当权益的维护,还可能为一些人规避法律营造空间。
二、税收执法 税收执法是通过税务机关行使不同的管理职权来实现的。国家通过制定、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有机联系的税收法律体系。具体包括税务登记、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等一系列各不相同的管理行为,税收执法权的行使过程就是税收执法的过程。
税收执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税收执法具有法律的强制力;税收执法具有裁量性,税收执法必须依据法律严格进行,但是并不意味着税务机关只能机械地执行法律。事实上税法规定不能面面俱到,总是留下一定的空间让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比如税收处罚的幅度;税收执法是有责行政行为,税务机关必须对其行政执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应有责任,对于违法行政对相对人造成的损害要负赔偿责任。
然而税收执法的有效性及规范性,从众多相关案例中不免让人有些担忧。税收执法不到位,纳税人权利怎能得到实质享有,因而协调两者便是一重大课题。
三、税收执法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协调性
协调性原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在税收征管中运用协调性一词,意指多方的密切配合,以使纳税人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税收缴纳能够顺利进行。
我认为确保税收执法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协调性,大的方面着手就是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具体的措施就是提高纳税人权利意识及加强税收执法人员意识。广大纳税人也要自觉增强法制观念,认真学习税收法律知识,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知晓如何运用法律来准确地履行纳税义务,并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依法治税工作才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税收环境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一)对于《税收征收管理法》,应进一步完善纳税人权利立法,这需要众多专业人士参与;同时科学规范税收执在税收立法上,尤其要凸现民主立法的原则,民主立法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是行政立法的重要原则。在税收行政法规起草中,既要注意征求各级税务机关的意见,又要广泛听取纳税人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定出的法规、规章,更符合实际征纳情况,充分体现出人民的意志。同时,要根据发展了的情况,适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行为,是加强税收执法、规范依法行政的需要,更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税收执法人员意识,这一任务任重道远,我觉得可从以下方面着眼。
一、强化税收知识 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脱产培训、业务测试等形式,开展法制业务学习,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办税水平,为规范执法奠定基础。
二、坚持集体审理制度 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是防范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风险、加快依法治税进程的有效途径。税务机关定期开展大要案件的审理工作,每一个审理案件都要做到件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理到位。
三、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及考核评议 税务机关要根据执法检查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要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工作,客观、公正地反映被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情况。出现不当行为及问题,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落实整改责任。全面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责任制监控平台,可以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三)来进一步完善中介体系,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中介服务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税制结构和税收征管方式的转变,纳税人对税务咨询、税务代理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税务中介服务机构,将中介人员资格认定、税务代理机构设置、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收费以及税务代理机构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等以法的形式明确下来,使中介服务取得稳定的合法地位。
(四)应增大税务工作的透明度,体现社会监督作用
为使全社会都能及时了解相关情况,税收政策、程序、服务、处罚等内容应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方式定期公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办税、全程透明,体现出社会监督的作用。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精神在税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法律法规上要予以指导。同时纳税人及征税人员应依法规范自我行为,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保障纳税人的权利,税款征收顺利开展。
第四篇: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立法完善的思考
电 大 开 放 教 育
税法学小组讨论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我国近年来的主立法实践
考察在税收法律关系方面体现了什么样的立法理念? 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立法完善的思考
重点论述通过立法对我国纳税人权利的保障,主要通过立法中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缺失、造成这种立法缺失的原因及从立法的角度来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体制这三个方面,对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保障问题进行论述并从立法方面对完善纳税人权利体制提出自己的些许看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合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纳税事关国计民生,应该是一国法律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立法的之后或不科学完备,导致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纳税在国外被视为一件光荣的事情,因为有纳税才有发言权,才有权利对政府、对行政部门的行为“指指点点”,才能在国家食物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避税逃税现象在国外是鲜见的。而在我国,纳税被视为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尽管纳税人通过政府对税收的统筹安排,直接或间接的享受了利益,然而,公民纳税的主动性依然不高,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负担,为了逃税避税不惜铤而走险。
我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立法中对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规定的缺失。纳税人对自己无从定位,被动的缴税,纳税变成了纳税人的心理负担。下位将从纳税人的权利保障的立法现状入手来追踪造成纳税人权利保障立法缺失的内在原因,探求从立法角度对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完善。
一、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保障体制的立法现状
随着人权保障问题的热化和建立法治国家理念的提出纳税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虽然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权利做了规定,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来讲,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制度都没能有效的得到实现。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纳税人的权利的规定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宪法、税收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而正真从立法意义上对纳税人的保障制度的规定少之又少,尽管近年来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中越来越重视纳税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但总体来讲,我国纳税人的权利立法仍不完善。
(一)税法体系中国家立法与行政立法的比例失衡 我国现行税收过多的依赖行政法规而忽视法律,税收立法权被行政机关所侵蚀,使税法更多的体现了行政机关与国家机关的意志而忽视了公民的意志。目前我国真正由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仅有四部,其他诸多的关系纳税人权利保障等一系列税收法律关系均有行政机关立法,通过暂行条例和规定的形式来表现,立法层级较低,法律法规比例失衡,导致税法稳定性不够,权威性不强,法律效力太低。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颁布实施的《立法法》第8条规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在《立法法》规定税收制度只能制定为法律的情况下,若其他任何机关以任何理由出台非法律形式的税收制度,均被认为是对《立法法》的违反,其合法性将会受到质疑。依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保留税收立法权,并对各类税法的构成要件做出规定,由人民通过其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自己决定要负担什么税收及税收的多寡,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确定,这样的法律才是符合和体现民意的,人民缴纳其自愿负担的税款,这样才是合法的。政府是由人民建立的,也是为人民而建的,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保护财产的安全,因此政府的课税权必须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上,行政机关不应有自己决定征税的权利,而只能有执行法律的权利,这也符合一般的公法原理。
(二)纳税人权利主体的地位不明确首先,我国宪法中缺乏对纳税人权利的明确规定。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部门法律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立法依据和渊源。宪法中应该对纳税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加以规定,其他部门法律才能得以在此基础上扩张和眼神,但是,我国宪法对纳税人的相关地位的规定只有一点即56条,而对纳税人的权利地位只字未提。权利与义务是相对而生的,公民缴纳税款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来为权利更好的实现缴纳保单,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享有更多的权利,而宪法却只对纳税人的义务做了规定。这有悖于宪法宣誓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功能。宪法如此重义务而轻权利,使我国的纳税人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纳税人们完全体会不到自己是纳税权利的主体地位,从而无奈的将自己定位于义务主体的地位。
其次,过分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忽视了权利。这一点在宪法和其他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中都是有明显体现的。这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尽管到意识到纳税人权利地位的缺失这一问题,努力在各税法和规章中补给,但是仍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纳税人的地位。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诸多条款中,对于纳税人的权利规定只有数条,并且仍然表现为强调义务甚于权利。其他散见于《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纳税人的权利的规定更是微乎其微,使纳税人不能形成整体的税收权利意识。并且我国税收法制定的过程中,以义务论为主调,极力强调纳税义务而忽视权利。这一方面造成我国纳税人行使权利的集体无意识状态,反过来更进一步加深了纳税人权利地位的失落。
(三)未确立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关乎国计民生,是一国得以存续的血液,鉴于税收的重要性,各国的宪法对税收的立法权属都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指出一切税收征收工作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并在法律的授权下征收,否则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征税。②而我国对于税收法定原则的规定却是一片空白,尽管我国《立法法》第8条形式上确认了税收事项的专属立法权,同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从逻辑和形式上保证代表纳税人的一致,但这一切也仅限于形式。由于立法的缺失,导致在税收执法的过程中,在纳税人权益保障问题上,如果想从立法或宪法层面来获得救济是无据可依的,这不利于纳税人的权利保障。要根本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积极的寻求对税收法定原则的立法和宪法高度的保障。
二、纳税人权利保障立法缺失的原因任何一种事物其发展方向由自身和外部两个条件来决定,税收立法也不例外。由于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现阶段的国情,只能早就如此的立法体例。这是一种客观必然,尽管存在诸多的人为因素,但更多的情况下,也是我国立法者和立法工作的无奈。
(一)历史原因我国现行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中,国家立法与行政立法的失衡究其原因,实质上是社会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这种旧有的传统方式来调整税收关系的一种表现,是我国税收法制建设中重人治而轻法治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反映。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是一个传统习惯的问题。从税赋产生之初,它就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并且,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而不重视社会对个人权利的界定和保护,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在强调税收是一种权利,在立法中不断提倡重视这种权利,但是纳税人这种思想仍未改观。
(二)对行政机关的错误定位行政机关在税收征纳工作中一种充当这权利主体的角色。行政机关与纳税人不平等的地位使税收成为一种看似强加与民的负担,从而造成纳税人潜意识的抵触情绪。行政机关将纳税立法权视为自己当然的权力,认为税收与行政密切相关,行政立法当然无可厚非,以致行政立法替代了真正的立法、法规挤兑了法律的地位。这完全是因为行政机关至今尚未认清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纳税人对整个国家机器运转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三、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的立法完善鉴于我国先进有关税收法律的一系列缺陷,我国应该从立法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税法现状,使税法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具有高度权威性和保障性的法律,成为真正的纳税人的权利保障法。
(一)完善宪法随着文明和时代的进步,法治和人权日益受到重视,任何应有的权利只有通过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定的权利,法律才会认可和保护它。因而,立法是对权力保护最高层次的确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意识到通过立法保障权利的重要性,开始或已将纳税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写入宪法,以最高法律形式来确保纳税人权利的实现。
宪法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完善我国《宪法》关于国家税收的有关规定,将有助于税收立法的完善,有利于国家更严肃谨慎的进行课税权,有利于在整个税收活动中全面严格的实行税收法定主义,充分体现法治精神,提高和加强税法的权威性,有利于彻底排除国家税收中可能存在的随意性或任意性,同时也有助于立法机关、国民对课税的监督和制约,有益于在全社会实现国家依法征税和国民依法纳税的法治要求。
(二)制定税收基本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从整体全局上来把握的,而针对具体税收法律关系,还需要专门法律来调整规范。我们要在逐步完善各个单行税收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加紧制定在税收法律关系中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税收基本法。我国目前的许多税法的问题仍然无法可依。税收基本法规定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改革中的基本问题,是国家在税收方面的意志在法律上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税收法律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主要法律,其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都应该优于其他税收法律。这一部重要的法律迟迟未出台,对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规范化和法制化,尽快制定、颁布我国税收基本法是健全和完善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迫切需要。税收基本法中应该对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加以明确的规定,我们认为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包括:
1、知情权,即纳税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纳税情况。
2、平等权,即纳税人应该享有相对平等的地位,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征税机关应该给予纳税人足够的公正和礼遇。
3、保密权,即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其纳税资料和个人隐私保密的权利。
4、减少税收负担的权利,即纳税人有权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申请减免税的权利。
5、获得救济权,即纳税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最有效的救济。
(三)提高税收立法层级和立法质量 首先,确立税收立法权专有原则。不利于纳税人权力和超越政府行政职能的事项或授权行政机关立法不利于公民权利实现的立法事项,一律收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行使。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只能是对立法机关制定的税法的具体化和细化,从而防止行政法规替代法律导致大量低层级的法规的存在提高立法质量。要改变行政机关越权或越位的现象,真正走向法治,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上确立税收立法权由立法机关专有的原则,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这一原则,这对于我们这个单一制的、法治与市场均不发达国家就尤为必要。
其次,立法机关应积极行驶权利。从理论上说,国家征税权来自于人民的倡导与实践,是“主权在民”的体现,“无代表则无税”等民主法治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即要求以法治限制人治,以人民的权利限制个人的任性。因此要想尽快改革目前税法主要由行政机关制定的立法体制,国家立法机关也应积极主动的行使《宪法》和《立法法》赋予的制定税法的权力,而不应该将权利转让、闲置或放弃。
(四)完善税收程序 《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税收实体法的程序保障,其本身仍存在许多有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税法实体法,应该尽快完善修正《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不完备之处。首先,应当增加更多的服务或确权性条款。《税收征收管理法》中仍然存在大量纳税人“应当”如何做的字眼,这显然仍然不是一部为保护权利而设置的程序,而是更加强调纳税人义务的程序法,因而,税收实体权利的更好履行应该开始于程序法,如果程序法中能真正将纳税人的权利作为权利来看待,税收实体权利的真正实现将指日可待。其次,应该以《税收征收管理法》为基础,制定其他一系列程序性法律,如《税收监管法》等,将税务机关的工作置于纳税人的监督之下,从而使纳税人的权利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
(五)通过立法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现代各国纷纷将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加以规定,如法国宪法第34条规定:“各种性质税赋的税收基础、税率和征收方式应由议会投票通过的法律规定。”日本宪法第84条规定:“新课租税或变更现行租税,必须有法律或法律规定的条件为依据。”①而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中仍一片空白。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在宪法中确立,可以使纳税人的意志在法律中得到体现。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确立使征税权有法可依,而且也有利于指导司法、执法和税收立法工作。
首先,宪法中应该对税收的概念做出较明确的规定,税收概念的明确可以使税与其他费相区别。同时以宪法的形式规定税收的概念也为税收立法和法律解释提供了依据。其次,宪法中应该明确税法的征收机关,以防止其他行政机关或部门的越权行为。这样更有利于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从立法的角度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纳税人的权利,有利于纳税人积极主动的履行纳税义务,有利于减少偷税避税现象。法律赋予纳税人权利,保障其地位,不仅关系到我国税收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进程也有重大意义。
第五篇:我国权利理念研究论文
中国的道路设计特别是城市道路设计,是非常奇怪的,讲究直南直北、直东直西,因此到处都是90度的交叉或者转弯。从天空看,道路网似乎很有规矩,象格尺画出来的一样。方方正正被认为就是美。中国人做人做事倒是不讲方方正正,而是讲究圆滑。而道路的这种方方正正并不具有实用的价值,车辆转弯、掉头有极大的困难。在较窄的道路上,经常遇到一辆车为了转弯而把整个道路给堵死了的现象。即使不被堵死,这些路上也呈现出一派混乱的景象。不是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规矩,而是这种设计给中国人留下了后患。
90度的转弯,对于车辆来说是有难度的。工程师没开过汽车,也骑过自行车吧。没骑过自行车,也可以用跑步、走路做个实验吧。就是走路的时候90度转弯也是很不方便的。速度越快,越困难。因为你得付出更多的注意,你得减慢速度,你还得避让其他的行人车辆。遇有建筑物,就算你停下来,还是看不到侧面的路况。
所以,90度的转弯就像练武术摆个花架子,花拳秀腿,但是不经一战。日本都市的道路并没有中国的这么宽,也没有中国的这么直,可是一般也没有中国的这么堵、这么难。中国人有走路的权利。日本人却享有走路顺畅的权利。
中国人比较穷,机动车还没有普及。中国还远远没有成为福利国家,公共交通非常非常不便利。不管机动车普及不普及,不管公共交通便利不便利,中国因为人多,还是会有许许多多的步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步行和骑自行车也需要道路。步行和骑自行车速度比较慢,这是常识;他们不能和机动车共用道路,这也是常识。还有一个常识,中国的大多数道路,都是所有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搅和在一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结伴同行,擦肩而过。险恶丛生,而且失去效率。不仅直来直去的道路如此,转弯也是如此。交通的混乱在十字街头达到了顶点。
为了解决十字路口的交通拥挤状况,有的城市建设了立交桥。有的立交桥设计很差劲—再没有别的词可以描述了:本来是1个大十字路,建成立交桥之后,一下变成了4组小十字路。而每组小十字路由包括4个更小的十字交叉,即1个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交叉口,2个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叉口,1个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叉口。也就是说,这一个大的十字路,现在变成了16个小的十字路。
有人说,分割成小的十字路,就是把交通流量分担了。实际上没有分担,而是雪上加霜。交叉多了,效率就降低了。
有人还说,你给我举个例子,我才相信,否则鬼才信。好,你可以去呼和浩特市鼓楼立交桥看看。那里就变成了这样的16个交叉路口。
还有,中国人就是不使用科学的东西,比如有时间差的红绿灯。红灯灭了,就是绿灯;绿灯灭了,就是红灯。黄灯象征性地闪上几次,也不起缓冲作用。在别的国家的交叉路口,为了有个缓冲,设置的是两条道路红灯同时亮起,持续几十秒,然后一条路上的绿灯才亮起。在这几十秒当中,该走的车辆、行人都能顺利通行,根本就没有不同方向的车辆拥挤在一起的情形。
而且外国的红绿灯车辆、行人都管,而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里面步行人似乎可以不顾红绿灯而自行其道,人行横道成了行人横行的道。中国司机跟行人抢道这是世界上最昭彰的恶行,可是有的城市偏偏在人行横道上行人横行问题上显得无计可施。
因此很多人看到中国城市的道路北不断地拓宽。道路窄的时候,交通混乱限于窄的道路。道路拓宽了,交通混乱延伸到宽的道路。道路越来越宽,混乱也变得越来越多。因为混乱的机会变多了,混乱的空间变大了。因为混乱,不实用,不便利,就不是实质的美,而是实质的丑。把实质丑的东西当成实质美的,那就是精神的扭曲。因为精神扭曲了,散发出来的就是一种颠倒的价值。
但是把一个十字路变成16个十字路,被视为工程师对于就业的贡献。原来这个十字路只能让一组执勤人员上班,现在则堂而皇之的有了四组人员执勤,每个人的权力还更大了一些,即他们每一组要管辖四个小的交叉路口。不仅解决了就业,而且扩大了权力,当然是工程师的贡献。因此,一个憋足的工程师,一个憋足的工程,在某些人的眼里还是优秀的。不仅有了名,而且有了利,还有了辉煌的前途。立交桥被美其名曰“彩虹飞架”,飞架是飞架了,却也是架在市民身上的沉重的财政负担和难以排遣的心理负担。
中国人为了把原本不是方方正正的道路改造成方方正正,需要大量拆迁居民,不仅成本很高,而且经常有违反居民意志和利益的事情发生。有的居民为了固守祖先留下的住宅,不惜让警察把自己强之驱逐出自己的家园,让铲车把自己的家园夷为平地。他自己根本没有力量和权利保护自己的家园。
美利坚合众国纽约市寸土如金。中国人都说纽约市中心是黄金地段。可是就在纽约市中心,依然有低矮、破旧的市民住宅或者店铺。任何人都不能用强力把市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你用我的地,是你的要约;至于我卖不卖,需要我的承诺。不管你是谁,没有我的承诺,你休想把我赶跑,把我的家园破坏。
市民的权利得到100%的尊重。这里不干警察的事,也不干铲车的事。警察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权利,铲车的存在是为了市民的福祉。
说到黄金地段,中国人认为有山或者有水,又在城市中心或者离城区较近,可以开发成旅游度假村。这些地方虽然不是寸土如金,但是有可能日进斗金,所以往往被有钱有势的人霸占。
日本人多地少,论理说他们的海岸应当是被“开发”完了。其实不然。他们对于自然的态度远远没有中国人这么粗野。在日本的时候,我住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住处离海滨只有几百米。还有比我的住处离海滨的距离更近的住宅。但是那个海滨却并没有被“开发”,依然是天然的沙滩,海鸟浮游、盘旋,又有飞鱼常常越出水面。我天天能够饱览潮涨潮落的景象,而一分钱不用花。相形之下,中国的那些被“开发”掉的自然风光,与其说是开发,不如说是被掠夺和破坏了。
为了建设所谓的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现代化的圈地运动。英国近代资本家圈地,是为了生产,让这些土地往出长黄金白银。中国现代资本家圈地,是为了等待土地的升值,这些土地现在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撂荒。一个需要用地100亩的老板,圈起1,000亩甚至10,000亩的良田。这样的例子不是耸人听闻。
中文的开发这个概念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开发简直就是权利和权利的斗争。黄金地段的开发、旅游景点的开发、圈地和住宅开发,无不如此。
日本人、芬兰人都比较富有。有的人家建别墅,当然可以自己设计成独特的风格。但是盖高层公寓,往往是拿钥匙就可以住。每家每户的房间都是标准装修,不仅门窗是标准的,就连抽水马桶都是标准的。为了体现自我,住户可以自己装饰-注意,不是装修。
中国人中的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钱。现在的状况,不管是福利分房还是自己买房,开发商往往是给用户留下所谓的毛地面,也没有水池和抽水马桶。宣扬什么呢?宣扬住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殊不知,这些老百姓一没有多少钱,二没有多少精力,三没有多少心情,四没有多少必要,去拿数量有限的血汗钱搞“装修”。修则修矣,根本就不是个性,也不是时尚,倒是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有的贪官污吏、富商巨贾花数以百万、千万元计的资金建起“豪宅”,那才叫气派,那才有个性。一个穷老百姓扛着几千元、三、五万元的血汗钱,拖着疲惫的身躯,钻到一个鸽子窝里面,摸爬滚打,那是在“装修”还是在自戗?“豪宅”的主人们往往就是这个闹剧的始作俑者,他们生造了这种“时尚”,编造了所谓“个性”的神话,给老百姓留下毛地面和没有抽水马桶的下水道,让这些蒙在鼓里的人们演出自我折磨的悲剧和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