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采芹 《闪闪的红星》影评[模版]
《闪闪的红星》影评
嘉陵小学刘采芹
今年“六一”前我坐在电视机前再一次和孩子观看了我在40年前就已看过的爱国主义影片——《闪闪的红星》。我依然喜欢这部影片,被影片中的插曲和画面陶醉。
首先,歌曲美。一首轻快舒缓的《小小竹排》把人带入青山绿水中;一首《映山红》满眼火红的花,让人心中充满了希望——对革命胜利、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首《红星照我去战斗》激起了多少人的战斗意志。《红星歌》传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小竹排》唱遍大祖国大江南北。这些歌曲之所以能够种植在三四代人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就是因为歌词有激励性、曲子优美、反复手法的运用让老百姓易学、易传唱。
其次,景色美。我永远不会忘记“小竹排在水中游”的画面。虽然是艰苦的战争年代,但导演呈现给人们的是非常优美的画面——青山绿水,主人公悠闲地划着小竹排,两岸葱茏的树木,随着竹排而后退,就如人在画中游;片尾潘冬子幻想着爸爸胜利归来,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在蓝天的映衬下是那么的漂亮,花丛中八路军帽子上的红星是那么耀眼。潘冬子仰起的纯真笑脸是那么美。这样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第三、正能量。这部影片让孩子们对胡汉山之流嫉恶如仇,对劳动人民产生更多地同情,从而激励孩子们爱国的情感。这部影片不像一般的战斗影片,出现的血腥场面比较少,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比较适合少年儿童观看。
第四、人物有特色。潘冬子纯真的面庞、发亮的眼睛让人难以忘怀;胡汉山狰狞的面目让人铭记在心。也许人们记不住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记
不住胡汉山的扮演者刘江,但只要说起潘冬子、胡汉山无人不晓。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还应该给观看者留下美的享受,《闪闪的红星》做到了,因而它成了三四十年来人们百看不厌的影片。
第二篇:闪闪红星影评
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作者: 堎底下社区麦枣峪小学五年级李莹
指导教师:斯钰
观看了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识了同龄小伙伴——潘冬子。“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这熟悉的、震撼人心的旋律一直回荡着。妈妈以前给我讲过潘冬子的故事,在我心目中潘冬子是个勇敢的小英雄,也是个故事。但是今天在学校里看电影《闪闪的红星》时,我仿佛已经进入了电影的故事中,也知道了这不只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爱国精神。电影讲述了年仅十多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父亲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母亲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给了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红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的潘冬子指引着道路。终于,冬子带着那颗红星参加了红军。在看到机智的潘冬子智斗胡汉三时,我更是心情激动,为潘冬子加油,而当潘冬子失去妈妈时,我也难过极了,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当我看到电影里叔叔阿姨为了打胜仗,早日解放,大家团结不怕吃苦,积极向上,勇敢冲上战场,这让我非常敬佩。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它让我懂了很多,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应该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少年好时光。发扬革命先
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我作为一名爱国的小学生,为我们的民族有自豪感和信心,立志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传承爱国精神,创造更高更美的社会主义新文明,长大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闪闪的红星》的影评
关于《闪闪的红星》的影评
《闪闪的红星》,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着一个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以一位年仅八岁的孩子——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
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
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把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闪闪的红星》,这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第四篇:《闪闪的红星》影评(范文模版)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金旺小学
六年级
曹行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讲过《闪闪的红星》里面小英雄潘冬子的故事,潘冬子的聪明机智和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幸的是最近我在电视上又亲自观看了这部影片。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爱国电影,主要展现的是一位勇敢的少年——潘冬子的故事。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我觉得这是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的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被日本人用大火烧死在了一间茅屋里,让人心痛,让人敬佩!而日本人的蛮横,残暴让我愤怒!冬子的妈妈在临死前在那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唱的那首《映山红》还犹如在耳边。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在给山上的游击队员送盐时,他把盐用水稀释后全部到在衣服上,巧妙地躲过敌人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在地主家为地主做事时,他不忘给游击队送情报,还呼吁群众把地主放在船上准备运走的米给劫了;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最后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的片断,我在想:如果当时遇到种种情况的是我,我会像冬子一样勇敢吗?不禁从心底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在第二年春天映山红盛开之际,迎来了打了大胜仗的红军主力部队,他和爸爸一起踏上了新的征程。
看完这部电影,我颇深感触,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和我的年龄相仿,我在他的身上学到了机智、勇敢、顽强、不怕吃苦的精神,还要有一颗爱国的心!我也深深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虽然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但是一定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或许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坚决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指导教师: 彭 惠
第五篇:红星闪闪
“光辉的旗帜”征文
红星闪闪
镇原中学高二(8)班 陈敏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星,党的光辉照万代。”——题记
激昂的旋律萦绕在心头,美妙的歌声叩击着心扉,不知不觉中,我已掉入了记忆的漩涡——
记忆中,一颗颗红色的星,闪烁在中国的大地上,像一簇簇鲜艳的火苗,跃动着。看,熊熊大火,熔铸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视乎被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在短短的百年中,沉淀了千载的文明画卷上写满了屈辱,博物大地,被侵略者的铁骑肆意践踏,转眼间已千疮百孔。侵略、焚烧、杀戮,人类所有的野蛮行径都在这里上演,文明之海遂成死亡之渊。
这里又是一片血的海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却聚集起了生命的力量,孕育了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火星,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燃起,随中国共产党播到大地的每个角落,燃起了中国永不熄灭的火炬,如红星闪闪,光芒万丈。
(一)江西瑞金
当中国共产党决定进军农村,井冈山成为首选地目标;当镰刀和锤子组成的气质在井冈山上升起,这里便注定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的人们崇尚自由和平等。秋收时节,随着一声呐喊,一位伟人的振臂一呼,人们扛起了钢枪和锄头,开始了革命的漫漫征程,从此,星星之火便成燎原之势。
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两位巨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握便是半个世纪。这次握手,使井冈山会师的佳话流传千古,使朱毛红军不断壮大,使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这里,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全新的起点。
(二)陕北延安
这里,是万里长征的终点。
宝塔山,红旗飘飘;南泥湾,军歌阵阵。天上敌机如麻雀,地上封锁线如长
蛇。在如此天罗地网中,却吹响了大生产的号角,响起了东方红的前奏,黄土高原上,军民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红红火红地干起了革命,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度过了最困难的八年抗战,领导人民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洗清了中国百年来的耻辱。
(三)河北西柏坡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却成了中国革命史上一颗永不褪色的红星。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指挥了著名的四大战役,推翻了独裁的蒋家王朝,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真正实现了独立于自由的理想。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由农村向城市进军的转折点,和文家市一样,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一波三折。
(四)浙江嘉兴
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一条游船,划出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谁也不会想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会在一条游船上举行。南湖,是水乡南国一个普通的湖;游船,是南湖上一条平常的船。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传说,这条船便是中国革命的诺亚方舟。
中国共产党的脚步,踩出了革命的道路。雪山上,草地中,那一深一浅的脚印,深深地印在了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上,如红星灿灿。于是,耳边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歌。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星,党的光辉照万代……”
指导老师:李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