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形象,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客观要求,是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元谋县高度重视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1、合理设置县、乡纪检监察机构。县纪委监察局自1993年合署办公以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纪委领导的关心重视,目前,机关内部设置有8个副科级科(室),设有办公室、纪检室、案件审理室、信访室、党风室、宣教室、执法室和纠风综合室;根据上级要求,从2004年开始,元谋县首批向县属16个部门派驻了纪检监察机构,2005年又向上划垂直管理的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增设纪检组。至此,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增加到17个,根据当时管理领导体制,由县纪委监察局和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实行双重领导。2006年,元谋县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同时向县扶贫办、县移民局2个单位增派纪检组,到目前为止,派驻机构增加到19个。其中,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派驻机构为正科级设置;在去年乡镇撤并和党委换届中,对全县10个乡镇纪委班子作了进一步调整充实。
2、配齐配强县、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2006年以来,结合县、乡党委换届实际,元谋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调整充实新一届县纪委领导班子。县纪委委员由上届的19名增加到现在的25名,县纪委设常委9名(书记1名、副书记3名、副局长1名、室主任4名)。县监察局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新增配1名非党副局长)。整个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在编干部职工24人;二是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共向19个单位派驻了纪检监察机构,增加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编制19名,各派驻单位设置专(兼)职纪检监察专干3-5名;三是调整充实乡镇纪委领导班子。7名年轻干部新提拔为乡(镇)纪委书记、3名纪委书记作了乡镇交流,10个乡镇纪委班子各设置纪委委员5-7名。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共有在编专职纪检监察干部53名,平均年龄37.8岁,大学本科16人,大学专科35人,中专2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年龄结构日益改善,知识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3、纪检监察干部提拔、调整和交流实现历史性突破。去年以来,原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提拔到州级部门担任正处级主要领导,从邻县提拔交流1名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长到元谋担任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纪委原2名副书记分别交流到县级重要部门和乡镇担任主要领导,1名室主任和1名副局长得到重用提拔;对10名乡镇纪委书记全部进行调整,其中,新进纪委书记7名,交流乡镇3名;派驻机构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调整了9名。近两年全县共提拔、调整和交流纪检监察干部达28名,纪检监察干部的使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纪检监察系统选人用人的良好机制正逐步形成。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成效,以实绩争取领导、赢得支持。有为才有位,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威信只有通过实绩来体现。近年来,元谋县通过认真抓好纪检监察各项的落实,多项在全州甚至全省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信息已连续3年排名全省纪检监察信息直报点第一、连续4年排名全州第一的好成绩,宣教、纠风、执法监察、个案查办、信访办理等单项均受到州纪委监察局的表彰奖励,2005年的党纪案件公开审理开创了我省第一例的先河,审理得到省、州纪委和同仁的一致肯定,2004年、2006年元谋县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被评为楚雄州优秀单位。可以说,每项成绩的取得,都是以全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辛勤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以实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争取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干部的更加关注和重视。
2、抓协调,以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为突破口。按现行管理体制,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上级机关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但在实际上,同级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享有绝对的支配权,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经费等方面对同级党委、政府的依附性极强,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则仅局限于业务层面的指导。另外,在同级层面上,纪检监察机关的也需要有人大、政协领导的支持配合。鉴于管理体制等诸多复杂关系的存在,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处理好上下、左右和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尤其在案件查办上,现实中就存在意见不一致、配合不默契、协作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想打开局面,除了全面认真履行职责外,还应注意搞好协调,充分依靠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反腐倡廉,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打开$$
第二篇: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16:0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文章标题: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形象,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客观要求,是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元谋县高度重视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现状
1、合理设置县、乡纪检监察机构。县纪委监察局自1993年合署办公以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纪委领导的关心重视,目前,机关内部设置有8个副科级科(室),设有办公室、纪检室、案件审理室、信访室、党风室、宣教室、执法室和纠风综合室;根据上级要求,从2004年开始,元谋县首批向县属16个部门派驻了纪检监察机构,2005年又向上划垂直管理的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增设纪检组。至此,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增加到17个,根据当时管理领导体制,由县纪委监察局和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实行双重领导。2006年,元谋县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同时向县扶贫办、县移民局2个单位增派纪检组,到目前为止,派驻机构增加到19个。其中,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派驻机构为正科级设置;在去年乡镇撤并和党委换届中,对全县10个乡镇纪委班子作了进一步调整充实。
2、配齐配强县、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2006年以来,结合县、乡党委换届实际,元谋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调整充实新一届县纪委领导班子。县纪委委员由上届的19名增加到现在的25名,县纪委设常委9名(书记1名、副书记3名、副局长1名、室主任4名)。县监察局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新增配1名非党副局长)。整个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在编干部职工24人;二是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共向19个单位派驻了纪检监察机构,增加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编制19名,各派驻单位设置专(兼)职纪检监察专干3-5名;三是调整充实乡镇纪委领导班子。7名年轻干部新提拔为乡(镇)纪委书记、3名纪委书记作了乡镇交流,10个乡镇纪委班子各设置纪委委员5-7名。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共有在编专职纪检监察干部53名,平均年龄岁,大学本科16人,大学专科35人,中专2人。纪检监
察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年龄结构日益改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3、纪检监察干部提拔、调整和交流实现历史性突破。去年以来,原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提拔到州级部门担任正处级主要领导,从邻县提拔交流1名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长到元谋担任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纪委原2名副书记分别交流到县级重要部门和乡镇担任主要领导,1名室主任和1名副局长得到重用提拔;对10名乡镇纪委书记全部进行调整,其中,新进纪委书记7名,交流乡镇3名;派驻机构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调整了9名。近两年全县共提拔、调整和交流纪检监察干部达28名,纪检监察干部的使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纪检监察系统选人用人的良好机制正逐步形成。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成效,以工作实绩争取领导、赢得支持。有为才有位,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威信只有通过工作实
绩来体现。近年来,元谋县通过认真抓好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落实,多项工作在全州甚至全省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信息工作已连续3年排名全省纪检监察信息直报点第一、连续4年排名全州第一的好成绩,宣教、纠风、执法监察、个案查办、信访办理等单项工作均受到州纪委监察局的表彰奖励,2005年的党纪案件公开审理开创了我省第一例的先河,审理工作得到省、州纪委和同仁的一致肯定,2004年、2006年元谋县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被评为楚雄州优秀单位。可以说,每项成绩的取得,都是以全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以工作实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争取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干部的更加关注和重视。
2、抓协调,以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为突破口。按现行管理体制,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上级机关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上,同级党委、政府
对纪检监察机关享有绝对的支配权,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工作经费等方面对同级党委、政府的依附性极强,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则仅局限于业务层面的指导。另外,在同级层面上,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大、政协领导的支持配合。鉴于管理体制等诸多复杂关系的存在,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处理好上下、左右和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尤其在案件查办上,现实中就存在意见不一致、配合不默契、协作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想打开工作局面,除了全面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外,还应注意搞好协调,充分依靠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反腐倡廉工作,形成工作整体合力,才能打开工
第三篇:大祥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大祥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街道)纪委作为我们党和政府在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的是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努力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项职责的同时,为一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服务,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加强乡镇、街道纪委建设,显得日益重要。根据省市纪委工作安排,我们对大祥区13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纪委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区13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纪委书记中有3人是专职纪委书记,其他10人是纪检组织工作“一肩挑”(称纪检组织委员);13个单位也设了监察室主任,但仅有2人是专职的,其他的同时兼一项或多项工作。因此,乡镇、街道纪检工作呈现的是“人员难专职、任务难专
一、时间难专用”的局面。一年下来,乡级纪委办不了一个案子,即使是上级纪委要求处理的案件也办案质量差,时间长,执行难。这样一来,乡级纪委在某种程度上就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纪委的工作职能。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乡级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纪检监察工作大多只是“副业”。13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纪委都是由乡镇、街道党委委员担任,其中有10人还兼了组织工作,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组织工作中,纪检监察工作只是“副业”,对纪检监察工作一般推一下就动一下,积极性、主动性非常欠缺。乡级纪委委员也是由乡镇、街道其他工作人员兼任的,都有名无实。除了监察室主任,其他纪委委员平时根本没有参与纪检监察工作,以致于好多单位一届下来根本不知道本单位有几个纪委委员,纪委委员是哪些人,更谈不上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了。担任监察室主任的也并不一定是纪委委员,并且一般一年一换,非常不利于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2、乡级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尤其是查办案件的能力比较欠缺。乡镇(场)、街道办事处纪委书记变动太频繁了,大多数同志刚刚熟悉业务就提拔或调动了,新接手的同志以前没干过纪检监察工作,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办案能力差强人意,干起工作来自然就处处受制。因此,纪检监察干部的常态就是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都是新手,经常面临着培训的问题。
3、乡级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低,办案经费少。在有些单位,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办案经费一类的开支,从而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减退,工作拖沓。
4、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一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对领导监督太“难”。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管辖之下开展工作,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存在畏难情绪;另外,加之主要领导岗位的特殊性,有些方面根本无法监督。二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对同级和下级监督太“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长期生活在当地,受乡情、亲情、友情的影响,有案不查、查而不处的问题时有发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乡级纪检监察工作存在以上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原因很多,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不畅。在体制上,乡级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区级以上纪委的工作机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在机制上,由于级别低,乡级纪委与其它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监察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等现象。
2、认识不清。一是乡级纪委书记由党委委员兼职,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多,顾不过来,片面认为纪检工作是得罪人的事,干得好不好无所谓,做好组织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才是硬道理;二是受社会舆论影响,对纪检监察工作认同程度不一,对腐败的惩处普遍存在客观上赞成处分,主观上又同情违纪者。
3、情绪畏难。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少了几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监察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
4、组织乏力。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的新形势下,乡级纪检监察组织却是在一片加强声中弱化。乡级只设有纪委却没有正式的行政监察组织,没有正式的编制。目前,行政监察职能由纪委承担,关系不顺,机构不完善。过去乡级纪委被列为党政领导班子之一,纪委书记列在党政主要领导班子职数里。机构改革后,纪委书记政治、生活待遇与组织、宣传委员同列,引起干部、群众的误解,造成纪委书记工作、讲话不硬气。人员编制在逐渐减少,各乡镇、街道纪检干部目前只有一名纪委书记,没有设纪委副书记,有的乡镇配一名监察室主任,都是兼职过多,远不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
三、对策初探
针对目前乡级纪检监察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做好乡级纪检监察工作是摆在每一位乡级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课题,现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探析。
1、创新管理模式。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试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即乡级纪委书记在区纪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乡级纪委书记直接对区纪委负责工作,这有利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有利于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的监督。在现在管理模式下,乡级纪委和纪检监察干部的“生杀大权”掌握在同级党委和“一把手”手中,对其不能也不敢监督。在对权力失去监督中,致使个别单位和乡镇“一把手”胆大妄为、家长制、个人说了算等歪风滋长,消极腐败行为蔓延。如果实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就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至少从管理体制上可以解决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同时乡级纪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和工资福利一并收归区管,有利于调动乡级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改变乡级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改变乡级纪委工作“疲软”的现象,从而使乡级纪委工作有新的起色。
2、优化干部队伍。一是坚持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的一贯性。党的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是一贯的,都把培养和选拔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这是保证干部队伍稳定性建设的关键。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更是如此,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并且有法律、财经、审计等专业特长的同志,加大对乡级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级纪委干部的工作能力。二是要建立稳定的用人机制。乡级纪检监察干部往往交叉兼职,而乡级工作本来纷繁复杂,专职纪委委员又不能保证工作专职,纪检监察工作往往不能正常有序开展。要真正重视落实纪检工作,必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改变目前乡镇纪委书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形象。纪委书记分管的工作不能太多,纪委书记可以分管与纪检工作有关的工作,如审计等,这样,纪委书记才能专心履职。纪委委员中要保证至少有一名能较长期稳定地从事纪检工作的专职的人员。此外,为保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纪检干部免受打击报复,纪检干部的调整,上级纪委必须加强审批监督。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
3、引进科学的考核机制。当前,乡级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自身缺乏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所致。只有在稳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解决“愿干”问题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科学考核评价乡级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实绩,才能把纪检监察干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乡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体系,严把实绩关,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客观、全面、真实、准确。乡级纪检监察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考核评议工作一定要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同时要注重干部业绩考评,实行目标化管理。要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责任、注重业绩考评为着力点,按照责任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奖惩“四位一体”的思路,不断完善修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工作制度。对查案办案、执法纠风、宣传教育、源头治腐、信访调查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终检查验收相结合、干部自我测评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进行业绩综合评分排位,其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对乡级纪检监察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奖罚一定要分明,要拉大档次,并与评奖相结合,与晋职晋级相结合,充分调动乡级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内在积极性。对那些理论基础差,实际工作能力低,又缺乏上进心并且不热爱这项工作的干部,应调出乡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第四篇:关于开展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盟纪委《关于开展加强直属机关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安排,我委成立了由盟直机关纪工委牵头,盟纪委组织部配合的联合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了解、会议讨论”的方式,对盟直机关条管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基本情况
年内,盟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调研组,围绕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怎么建?纪检监察工作怎么抓?纪检监察工作经费怎么投入?以及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建议等问题,对盟直机关部分单位和所属条管单位,进行了调研、座谈、讨论。其中移动公司设纪检书记、有专职纪检员;联通公司、气象局设纪检书记,有兼职纪检员;地税局、国税局、邮政公司、烟草公司设纪检组长,有专职纪检员;电信公司、调查队、广电网络公司设纪检组长,有兼职纪检员;中直粮库设纪检委员,有兼职纪检员。通过调研,初步找准了盟直机关纪工委组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定位;厘清了纪工委和各单位纪检组之间的工作关系;为切实推进盟直机关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依据;为保证《阿拉善盟纪委监察局派驻(出)机构“全覆盖”实施方案》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发展和加强盟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制约纪工委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整体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个别单位人员配备上不健全。绝大多数直属单位纪检员均为兼职,没有专一的从使纪检监察工作,履行纪检监察职责,造成对纪检监察工作参与不够,精力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个别人员思想认识上不到位。纪检监察工作是推进全面工作整体发展的“助推器”,应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别纪检监察干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致使个别单位纪检监察工作落实的不够好。其主要原因:一是个别人员思想认识上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二是个别纪检监察干部片面认为反正自己是兼职人员,对纪检监察工作干得如何不是很重要,做好其它业务工作才是硬道理;加之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党性原则不够强,怕得罪人,导致纪检监察工作“疲软”。三是个别人员对纪检监察工作认同上有误区,对腐败的惩处普遍存在概念上赞成,行动上同情。
三、个别干部业务素质上不专业。纪检监察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但由于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招法不多,有激情没办法,再加上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缺位,导致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办案方法旧、工作思路相对滞后,业务素质的不高,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条管单位体制机制上不畅通。在体制上,条管单位纪检组组长由自治区任命,纪检监察工作由盟纪委考核验收,所有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均由该单位党组向上级单位党组报批,三者之间,分的太散,统的不够,加之与盟直机关工委沟通、联系不及时,直接影响对条管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效果。比如前一阶段,盟地税局在处理一名副处级违规党员问题上,由局党组研究后,直接上报自治区局党组,经区局党组研究决定,给予违规党员行政记过处分,对该同志的早期调查、取证、核实阶段没有与盟纪委对接、汇报,存在“脱节”情况。在机制上,由于各条管单位人事、编制、工资、福利均属“条管”,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没有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全覆盖”。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加强新常态下盟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实现管“住”。一是针对当前条管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现状,建议各条管单位的纪检组均由盟纪委直接派驻,对条管单位纪检组组长的任命、纪检员的配备,由盟纪委推荐,并进行考核管理,真正实现“全覆盖”。二是召开的各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建议各条管单位纪检组组长都要参加,这样便于加强工作的全面部署、全面掌握和有效衔接。
二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实现管“牢”。一是要按照便于工作的原则,配齐配强盟直机关纪工委纪检监察队伍。建议盟直机关纪工委书记单设,配备纪工委副书记1名和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纪检干部1名,同时,配备3名以上纪工委委员,确保盟直机关纪检监察工作有序开展。二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大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持续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三要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管“严”。一是按照“三转”要求,严格落实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规范化工作意见,不断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自身建设等方面严格组织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使纪检监察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按照“全覆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理顺纪工委对各条管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监督的范围、监督事项等。二是不断完善纪工委日常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习、议事、调研、工作报告、工作例会、信息报送、内部监督等制度,积极协助工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盟直机关惩防体系建设。
四要进一步强化配套保障,实现管“好”。从调研情况看,各单位纪检员均为兼职人员,而且,大都没有享受纪检补贴,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把优质工作与培养使用相结合、把优质工作与异地参观见学相结合、把优质工作与落实待遇相结合,使纪检干部有盼头、有甜头、有劲头,最大限度调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苏河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 信阳市人民政府
苏河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纪委关于开展乡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调研的通知精神,苏河镇纪委走访乡镇基层干部、发放群众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员配备上不适应。纪委书记、副书记兼职多,精力不集中,对纪委日常工作参与不多,造成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的难以开展,大大制约了查办案件工作,削弱了纪检监察组织对经济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
二是业务素质上不专业。纪检监察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由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更对工作能力提出了更严格、更高的要求。但鉴于基层实际,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分管和其他工作过多,纪检监察业务钻研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专岗不专业或专业不专岗的问题。表现为纪委书记或副书记,绝大多数分管了一项甚至几项业务外的其他工作,很多时间被安排去抓计划生育、农林水、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其余纪委委员全部是兼职,承担了很多其他工作,人力和精力得不到保障,业务水平难以提高,基本成为挂名委员。另外,干部经常调整,纪检监察干部一般新手较多,熟悉纪检监察工作和办案业务的不多,再加上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的缺位,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过窄、办案方法过时、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思路相对滞后等等都制约着纪检监察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是思想认识上不到位。纪检监察工作本身就是事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应与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但现实中,少数纪检监察干部认为纪检监察机构主要工作就是查办案件,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思想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误区一: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误区二:纪检监察干部兼职较多,片面认为纪检工作干得如何无所谓,做好其它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用的;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纪委工作“疲软”。误区三:社会对纪检监察工作认同程度不一,对腐败的惩处普遍存在概念上赞成,内容上同情。
四是体制机制上不畅通。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县级以上纪委的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在机制上,由于级别低,乡镇纪委与其它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监察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等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加强乡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对策
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纪委是最基层的纪检监察组织,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完善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理顺领导体制,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积极探索乡镇纪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乡镇纪委的干部,特别是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监察室主任人事任免和后勤保障一并收归县管,根据工作需要和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镇党委对乡镇纪委履行同级领导权,使乡镇纪委既受上级纪委的领导,又受同级党委的领导。
二是优化队伍建设,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乡镇纪委设委员3至5人,其中设书记l人,配备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1-2名,纪委书记兼管工作应适度,确保以主要精力抓好纪检监察工作。要高度关注村级纪检监察力量的配备问题,把县、乡、村级监督力量整合起来,切实做到纪检监察力量层层有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层层有人抓,实现基层反腐
倡廉工作重点下移、工作重心上移。要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
三是规范工作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要制定出台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自身建设等方面指导乡镇纪委做好规范化工作,使乡镇纪委工作有章可循。要进一步突出乡镇纪委的监督检查职能,上级纪委要加强对业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督促乡镇纪委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发挥职能作用。要积极协助乡镇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乡镇机关、村级组织和基层站所“三位一体”的基层惩防体系建设;履行党内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承办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是健全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要建立一套系统、便利、管用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使乡镇纪委按章办事。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分解、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三资监管”等制度。创新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健全乡镇、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积极探索乡镇对基层站所党风廉政、行风效能建设的监督、检查、考评机制。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完善乡镇纪委日常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习、议事、调研、工作报告、工作例会、信息报送、内部监督等制度。规范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程序,做好登记、核查、反馈、归档、监督等环节的工作,确保件件有着落;规范案检工作程序,严格审批报备手续,建立健全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取证和移送审理等工作制度,做到依法依纪文明办案;规范审理工作程序,做好受理、审核、审议、执行等环节的工作,实行查审分离,严把案件质量,确保处分决定执行到位;规范监督工作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工程建设、集体资产处臵和财务管理等监督程序,加强对乡镇党委决策程序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五是强化配套保障,解决“做得好”的问题。要改善乡镇纪委办公办案条件,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经费保障。要做到有专用办公场所,至少有一间专用办公室(挂纪委、监察室牌子),有一间谈话室(信访室);有配套硬件设施,配齐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和程控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施,配备纪检监察档案资料专用柜;有必要的工作经费,条件许可,还应当为乡镇纪委办案配备一定的交通工具,以保障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强教育培训,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加强检查考核,对乡镇纪委及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要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主,以增强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主抓纪检监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可以减轻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放手大胆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政治经济生活待遇挂钩,以调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