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请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论证报告
申请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论证报告
一、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生产将越来越智能化,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的速度也将不断加快,更多技术岗位要求劳动者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坚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纺织工业是与人类生存质量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现代纺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纺纱”和“织布”,而是集材料、能源、信息于一体,融汇了材料、管理、贸易、艺术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科学知识的综合学科。近些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及相关交叉学科技术的不断引入和嫁接,给纺织工程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纺织品本身也早已超过了穿衣保暖、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而拓展为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别,特别是产业纺织品,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航空、军事、交通、土木工程、医疗卫生、农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衣着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也都正向着充分体现功能性、环保性和艺术性的方向发展。
纺织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行业,加入WTO后,纺织行业正在进行历史性的结构大调整,实施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系统控制、节省能源是当今世界上纺织工业发展的趋势。纺织学科将会形成完善的集材料、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生物、管理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系统学科。2005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实行40年之久的纺织品配额制已全面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业,即将面临着大好机遇也同时面临更加严厉苛刻的挑战。后配额时代竞争的焦点从“数量的扩张和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转变为“高质量、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端市场、自身品牌”的竞争。我院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意在数量和质量上适应社会对纺织高级人才的要求,应对教育面临的共同挑
战,增强在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力。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工业在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规模以上的企业增加了8000家,职工人数增加了140多万,其就业人数增加了23.6%,随着纺织行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纺织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将替代部分普通岗位的就业人员。2005年,实行了40年之久的纺织品配额制全面取消后,纺织业面临着大好的机遇,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将供不应求,因此需要高校来培养。
近几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抓住发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将纺织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烟台市也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纺织行业,现在烟台已有大小纺织企业数十家,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南山集团精纺呢绒总厂,它作为我国北方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引进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纺织设备及检测技术,以生产高支、超薄面料为主,年产精纺呢绒1500万米的精纺生产企业,对纺织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很大。
二、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
烟台南山学院是南山集团投资兴办的一所民办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办学的软、硬条件和环境都有了长足的发展。05年有6个专业升为本科。
我们学院2000年开始招收现代纺织技术高职专科专业的学生,经过5年的探索,为升为本科专业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本专业有一支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中级职称(包括双师型兼职教师)5人,助教2名,他们分别毕业于不同的纺织院校。其中姜培武教授不但教学成果显著,能担任织造原理,染整原理,纺织厂空气调节等多门专业课,而且科研水平很高,已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常培荣副教授曾编写多部教材,获两项编写教材奖;副教授姜岩科研水平高,现为东华大
学纺织工程专业在职博士;南山精纺总厂的陆木华工程师和陈黎明工程师,有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能力强;还有后备青年教师力量姬春林,金晓等。学院姜培武教授,金晓老师也担任企业中技术工人的专业培训课程,并且他们还与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联合作课题研究,先后已确立四项研究课题,像如何解决大豆蛋白纤维与羊毛纤维混纺纱的强力不匀问题等。
南山集团精纺、毛纺、毛巾等纺织企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和生产设备,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了可靠物质保障。精纺实验室所能检测的实验项目涵盖了纤维原料、毛条、纱线和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光精纺二厂就有各种不同型号的针梳机20台,精梳机8台,进口粗纱机4台,进口细纱机21台。目前正在筹备建设精纺三期工程。
学院图书馆现藏有本专业各类图书四万余册,涉及棉纺、毛纺、麻纺、绢纺,机织,针织,纺织品设计,纺织厂设计,纺织品质量检测、纺织品印染等各个方面;还订有数十类纺织期刊,像《毛纺科技》《纺织导报》《棉纺织技术》等等。
综上所述,所列办学条件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开设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实验实训实习保障、深入研究和拓宽知识面的保障。
第二篇:关于申请设置《《食品科学》》本科专业的论证报告
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预修课程:高中《数学》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讨论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应用),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偏导数、微分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格林公式)
教材:《高等数学》(第三版),同济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预修课程:高中化学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讲授化学原理知识为主,主要介绍物质状态、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等基本化学原理以及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和沉淀滴定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作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对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也进行详细的讨论。参考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主要内容:烷烃、卤代烃、醇和醚、炔烃、芳香烃、醛和酮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及一些重要反应的历程。
教材:《有机化学》,汪小兰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主要内容: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食品科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大分子在体内的新陈代谢,在阐述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介绍一些当代生物化学的新进展。课程中强调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学生可在实验中学到层析,电泳光电比色,生物大分子提取等基本生化分析手段,为食品检验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生物化学》,大连轻工学院主编,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食品工程学
FoodEngineering
预修课程:食品资源学、食品生物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各种食物资源的加工工艺技术,包括水果、蔬菜制品、粮食油
脂制品、肉禽、水产类制品、乳类、蛋类、饮料和发酵制品等食品的加
工工艺。
选用教材:《食品工艺学》,无锡轻工业学院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参考教材:《食品工艺学》,周家春编著,化工出版社200
3食品资源学
Food Resources
预修课程:无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研究食品资源的基础学科。本课程分别从食用植物和动
物二个部分介绍食品资源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食
品资源中动植物部分的基础理论及分类学基本知识;掌握与日常生活密
切相关的食用植物和动物、食用动植物产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和价值;以
及食用动植物的营养卫生等基础知识;其次,介绍我国食用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状况;同时,介绍当前国内外食品原料开发和应用研
究的进展和热点;为学生进一步开发利用食品资源奠定基础。
教材:《食用资源学》(植物部分)沈敏健顾林娣自编讲义2003.5
《食用资源学》(动物部分)俞伟东自编讲义2000.5
参考教材:《植物学》徐汉卿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6
《普通动物学》 武汉大学编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Methods of Chemical Analysis
预修课程:普通化学、生物化学
主要内容:仪器分析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现代物质分析和检测的重要支柱,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种类繁多,本课程将重点介绍
⑴光学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⑵电
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
法和极谱分析法,⑶气相色谱法。上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
今后从事食品检测和分析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仪器分析》,朱明华编,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
参考教材:《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林树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李启隆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本仪器分析》,陆雅琴、任秀龄等编,学术期刊出版社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
主要内容: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程,课程以讲解食品卫生中食品质量卫生指标菌的检验方法以及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为主,并介绍各类食品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引起食物中毒、流行性病学等。教学过
程中注重以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中有关食品
卫生检验的技能操作培养,通过实验掌握食品中卫生指标菌以及常见病
原微生物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教材:《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郭鲁申编,上海师范大学)
参考教材:《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国家标准出版社出版。
食品理化检验
The Method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主要内容: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程,课程以食品为对象,着重学习理化检验分析方
法,以实验为主,掌握食品分析的常规方法,如水分、灰分分析、蛋白
质分析、脂肪分析、维生素分析、磷、钙分析、食品添加剂(糖精、色
素、防腐剂等)分析,有害成分(铅、砷、亚硝酸盐等)分析。
教材:《食品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等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参考教材:《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国家标准出版社出版。
食品营养卫生学:
The Food Nutrition and Hygiene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主要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及保护,增强人
类健康的预防医学学科。在营养生理及合理营养的基础上,介绍人群
所需的营养素及在食品中的含量,疾病与营养的关系,及各类食品的卫生,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的卫生,食品中毒及防治等问题。
教材:《食品营养卫生学》,刘志诚,于守洋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生物统计学
Biostatistics
预修课程:无
主要内容: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统计方法在生物统计学方面的应用。包
括: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常用的统计数和计算方法,概率和理论分
布,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卡平方检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回
归,多元相关和回归,协方差分析等。在内容方面着重于基本理论,基
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讲授,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通过习题使学
生切实熟悉和掌握本门课程。
参考教材:《生物统计学》,裘洪平,浙江教育出版社
《生物统计学》,童一中,湖南科技出版社
现代生物技术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
主要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
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
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体系。它至少包括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五项工程。这五
项工程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
现代生物技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所谓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指旧
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它食品的传统工艺。20世
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促进了传统生物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化。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
子学等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如今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
产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参考教材: 《生物技术概论》,宋思扬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生物技术》,刘大钧编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86.《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嘉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献检索
Document Retrieval
预修课程:无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文献检索和利用的入门课,主要内容包括:科技文献检索基本
知识;工具书和期刊的种类及用途;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生物学 相关的国内外主要检索工具[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生
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献(CA)]文献检索的工作过程;结合食
品科学专业特点、概述计算机文献检索中的表达方式和应该注意问题。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教学效果重在使学生具有实际动手 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故安排一定时数,让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实 践带课题进行检索。
参考教材:《生物学文献检索和利用》,陆宝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生物学文献检索》,陈乐明,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文献出版
社
第三篇:麦克马斯特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及申请要求
http://?links=wk
第四篇: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
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已经由规模的扩张开始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主,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正式开始实施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为目的的质量工程。结合我院实际,学院确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教育模式。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纺织工程专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办出自己的特色,显得日益重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新办专业,有必要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即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对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修订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尤其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培养能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要结构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一、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本科教育偏向于“学术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理论型人才,轻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轻视技术教育;教学方式上强调全面的理论教育,相对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科学研究上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技术研究,相对造成了我国“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足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精英式”高等教育理念,趋同性的“研究型”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大一统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将受到严峻挑战。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然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使得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用人机制日益完善的就业市场面前面临严峻考验。通过网上调查、与兄弟院校交流、询问毕业生就业单位等方式,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贸易壁垒的打破,国际之间的纺织品贸易竞争与摩擦越来越激烈,纺织品贸易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再有,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的大中城市纺织工厂逐渐转移到郊区或其他地区,而大量的纺织品贸易公司主导着这些城市的市场,对纺织品贸易人才的需求每年也逐步上升,造成人才短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纺织品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大量的家纺企业随之诞生,但是没有相关的技术力量支持,特别是山东沿海及江浙一带对家用纺织品设计人才需求量特别高。
2、学生贸易知识掌握得少,专业知识掌握得多,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德棉股份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家用纺织品技术开发中心,但是学习相关方面知识的毕业生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夏津一乡镇企业急需原棉检验人员,山东大鲁阁急需化纤、染整、纺织品贸易等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我系都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3、中国具有纺织工程本科的老牌院校,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都有所侧重。如东华大学以纺织新材料、新型纺纱技术为主;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以浆料著名;青岛大学以针织服装为主;天津工业大学以复合材料为主;江南大学以CAD为主。都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所以,我院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为主,兼顾省内其它地区的需要。
二、构建纺织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我院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不足
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自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到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教学计划共修订了三次,主要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适应政治课程变化的需要,兼顾考研。整个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大模块。由于我国纺织工程专业属于大纺织专业,对课程数量与课时数要求较多,但又不能面面俱到;我系根据山东以及德州地区主要以棉纺织为主的特点,与现有师资力量结合,合理进行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主要以新技术、实用技术为主,以此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适应工厂企业的需要;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比例,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虽然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多次,从2006年我系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以来,纺织工程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基本达到了纺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但是我院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办出自己的特色,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显得日益重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实践能力差
从考研情况看,我系纺织工程专业考研学生复试虽然有个别学生复试情况很好,取得个别学校复试第一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学生复试时,理论知识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实践教学有很大关系,学生的毕业论文,真正进行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是很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去;实验课中实验设备仪器少,学生耐心不够,怕脏、怕累等情况都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因素。
(2)实践教学比例不高
我系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没有达到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不少于总学分的25%的要求,这与实验设备数量与种类的多少有关,虽然每年根据实验设备的购置增加了一部分实验,但还达不到教育部规定要求;同时在专业实习时,受工厂、企业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而且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等需要提高。
(3)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现代经济的发展,多学科交叉的融合,企业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较高。如学生贸易、管理知识掌握得少,专业知识掌握得多,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习家用纺织品相关方面知识的毕业生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些企业急需原棉检验、化纤、染整、纺织品贸易等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
些我系现在所开课程方向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2、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进一步完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基础和专业教学阶段适当减少一些主干课程,增加必要的课程或修定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在实验实习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在5周专业实习、6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2周纱线试纺、2周织物设计、2周工艺设计,既基本保证了原实习要求不降低,又保证了专业方向或相关基本能力的训练;按照新确定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社会需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了应用协作,以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增加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学科,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单纯强调专业素质的倾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坚持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注意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把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增强他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坚定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拓宽基础知识的结构:大学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适当减少专业课内容的基础上,加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内容,充实新科技、新进展的内容,将稳定性和先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好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注重学生学会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注意专业和基础的结合,学科之间的交叉,进一步完善整合课程。
(3)加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在专业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原则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拟建立学生科研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强化创新精神培养。
(4)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知识是为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多地得到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理论课“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实验内容的更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和实习中,重点抓好专业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生产实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规范毕业实习,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今年2004级纺织专科班部分同学进行了顶岗实习,为学生实习方式改革提供了思路。
第五篇: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范文模版]
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外商务活动频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英语作为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对外贸易和商务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贸英语人才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经贸的充分开展。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贸英语人才的缺口情况更加明显,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经贸英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社会调查的仔细分析及各专家的讨论,我系认为,开设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懂语言和贸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从事商务英语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国内零售企业大规模入盟外贸行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众多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将自身的业务扩大,职业化、技能化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商务竞争必备的因素,涉外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模骤升,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更加丰富,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各类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将近10万人。各类外贸进出口企业大量需求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商务英语的双向型技能人才。面对人才市场存在的巨大需求,国内本专业的人才供给却十分有限,专家估计,未来五年全国外贸实用型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有利于扩大我系的专业设置口径,有利于我系与市场和企业进一步接轨,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因此,在新形势下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语系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跨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事实上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社会发展,学校前进。
(二)、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专业设置的遵照教育部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硬件条件,及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须的理论和实践,师资队伍等主要条件。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师资力量
我系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对工作精益求精,能胜任主干专业理论教学,掌握本职工作基础理论,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是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热爱本专业教育工作、工作认真细致、积极主动、有奉献精神、热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教师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热爱教育事业、团结互助、爱岗敬业、知识结构新、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目前,专业共有校内任课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其中10名教师具有“双师”素质。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8名,2名具有硕士学位,占60%。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形成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梯队。无论从职称到年龄,专业教师结构十分合理,符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在实践实训硬件保障方面,系部已有语音实验室和听力实验室各一个,学院为商务英语专业另配备2个语言实验室,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实践、实训教学。
另外,我们已经联系了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现预商确定了4个,地点在岳阳市的有2个,基本能满足教学实验实训需要。我们此前已经与华能国际电力总公司岳阳分公司、云溪工业园、广东东莞志强木艺制品有限公司、广东建发植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一定的业务关系,可与这些单位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实训渠道,使这些单位成为商务英语专业长期性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寻求就业前景。另外,还可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自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能够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立足市场和企业需求,坚持职业化和专业化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2、立足培养具有满足涉外商务工作需要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所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紧密围绕 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岗位需要进行设置;
4、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取以多形式、多层次与相关企业建立长 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5.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是不断地完善实验实训设施,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6.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商务英语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联系,广开实训渠道。
五、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实用商务应用技能、现代信息应用技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商务英语应用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要及学生就业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基本规格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具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语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现代办公能力、商务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知识、基础二外知识、中文及社会礼仪知识、涉外贸易业务素质、与时俱进的政治素质、为社会贡献的身体素质、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等。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适应以下工作岗位: 1.外贸业务员 2.外贸跟单员 3.国际商务单证员 4.商务翻译 5.商务助理 6.商务代表
(二)能力分解 1基本素质要求
商务英语业务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
素质、心理素质、乐观的人生态度、谦逊礼貌和良好的文明言行、信
息收集和处理的素质、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掌握和运用办公软件,具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2 职业能力要求
(1)专业方面:
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熟悉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的基本规则和惯例以及通行的国际经济规范,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等项业务。具备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2)专门职业能力
(1)运用英语处理商务英语业务的能力
(2)在外事、商务等部门从事翻译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3)在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的能力(4)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谈和交际的能力(5)本专业应有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
(1)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的能力(2)一定的公关、推销能力(3)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4)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的能力(5)一定的审美能力